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學術倫理、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這本學術專論,是作者在台灣學術界完成的第七本教育法專論。最近,在台灣的學術倫理議題備受關注,這本書對焦在以學術倫理、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為核心的大學法制,除了第一章的導論之外,主要內容包括了兩個部分:第一篇為學術倫理與學術自由,一共分為六章:學術倫理作為學術自由的內外在界限(第二章);從學術自由出發的學術倫理及其審理程序(第三章);大學教師資格送審著作違反學術倫理的審查機制(第四章);研究倫理作為研究自由的內在界限――以生物資料庫的原住民族基因研究為核心(第五章);大學自治下國家介入學術倫理事件的界限(第六章);學術倫理的案例分析(第七章)。第二篇為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一共分為三章:學術自由、大學自治與大學評鑑(第八章);從大學法人化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第九章);大學自治的案例分析(第十章);結論與建議(第十一章)。
作者簡介
許育典
【現職】
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
台灣教育法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憲法學會理事
台灣法學會理事
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ERCCT)諮詢委員
行政院身心障礙者權益推動委員
教育部法規委員
教育部私校退場審議委員
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冤獄賠償事件求償審查委員會委員
【學歷】
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德國杜賓根大學宗教學院研究
德國杜賓根及哥廷根大學教育學院研究
【現職】
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特聘教授
台灣教育法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憲法學會理事
台灣法學會理事
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ERCCT)諮詢委員
行政院身心障礙者權益推動委員
教育部法規委員
教育部私校退場審議委員
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冤獄賠償事件求償審查委員會委員
【學歷】
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德國杜賓根大學宗教學院研究
德國杜賓根及哥廷根大學教育學院研究
目次
自 序
本書常用德文縮語中文對照表
本書引註格式說明
第一章 導 論/1
第一編 學術倫理與學術自由
第二章 學術倫理作為學術自由的內外在界限
壹、前 言/11
貳、學術自由與學術倫理/14
一、倫理的定義以及倫理相對性/14
二、倫理的分類與學術倫理/16
三、學術自由的保障與內涵/18
四、學術倫理的定性與基本權內外在界限/22
參、學術倫理建構與審查的原則以及國家介入的範圍/29
一、學術倫理的建構與審查應以學術自治為原則/29
二、國家介入學術倫理的正當性基礎/31
肆、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的檢討以及修改建議/35
一、學術倫理處理原則的法律定位/35
二、學術倫理處理原則違反法律保留原則/38
三、學術倫理處理原則的規定淘空大學自治的內涵/39
四、本文建議/41
伍、結 論/42
第三章 從學術自由出發的學術倫理及其審理程序
壹、前 言/45
貳、學術倫理與學術自由/48
一、學術自由、大學自治與學術倫理/48
二、國內學術倫理的規範/50
參、學術倫理案件的審理程序/59
一、科技部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相關規範/59
二、教育部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相關規範/61
三、國內大學學術倫理案件之審理程序/65
肆、現行學術倫理規範的反思/68
一、爭議案例提出/68
二、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69
三、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71
四、專科以上學校教師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規定處理原則/73
伍、結 語/75
第四章 大學教師資格送審著作違反學術倫理的審查機制
壹、前 言/77
貳、大學自治與大學教師資格審查/79
一、大學自治下的人事自主權/79
二、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屬於大學自治的範圍/83
三、「聘審合一」資格審查/84
四、教評會教師送審資格的審查原則/88
五、小 結/92
參、大學教師送審著作違反規定的審查制度/93
一、送審著作違反規定與學術倫理規範的連動/93
二、送審著作違反規定的審查機制/100
肆、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處理原則的評析/106
一、處理原則內容逾越法規授權範圍/106
二、處理原則限縮大學審查的權限/106
三、學校處理違反送審教師資格的權責單位,規範不一/107
四、學校「專案小組」提出調查報告範圍不夠明確/108
五、對送審人的程序保障,似有未盡周全/109
伍、結 論/111
第五章 研究倫理作為研究自由的內在界限──以生物資料庫的原住民族基因研究為核心
壹、前 言/115
貳、生物資料庫的建置、利用與風險/116
一、生物資料庫的定義及主要運用方式/116
二、生物資料庫的建置及運用對基本權的風險/119
三、生物資料庫對原住民族的特殊風險/129
參、研究自由與研究倫理基本原則/134
一、研究自由的意義與內涵/134
二、研究倫理的意涵與歷史背景/136
三、研究倫理的基本原則/138
四、研究倫理作為研究自由的界線及其憲法基礎/140
肆、研究倫理於生物資料庫的應用:以原住民基因採集與研究為核心/150
一、尊重個人原則對隱私權的保護/150
二、善益原則對身心不受傷害權的保護/156
三、正義原則對財產權的保護/158
伍、結 論/162
第六章 大學自治下國家介入學術倫理事件的界限
壹、前 言/165
貳、學術自由的保障與大學自治/165
參、大學自治與學術倫理/168
一、學術倫理的性質與定位/168
二、大學自治下的學術倫理/170
肆、國家介入學術倫理的正當性/172
伍、結 論/174
第七章 學術倫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1 學術倫理事件中的名譽權侵害問題:臺灣高等法院107年上字第582號民事判決vs士林地方法院107年度簡上字第280號民事判決/177
案例2 學術倫理事件中程序基本權的保障:評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判字第131號行政判決/186
案例3 抄襲、引用與掛名的學術倫理爭議: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8號判決/195
案例4 檢舉學術倫理事件可能構成名譽權侵害?評士林地院107年簡上字第280號民事判決/203
案例5 學術倫理調查須由升等原審委員組成?評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244號判決/209
案例6 自我抄襲、抄襲、引註不當?評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8年簡字第84號判決/214
第二編 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
第八章 學術自由、大學自治與大學評鑑
壹、前 言/221
貳、大學自治的憲法地位與評鑑制度的影響/223
一、大學自治作為學術自由的制度性保障/223
二、大學自治內涵的類型化/224
三、現行大學評鑑制度對大學自治的影響/228
參、大學評鑑與大學自治的關係/229
一、大學評鑑制度的起源/229
二、大學評鑑法制的變遷與實施內容/231
三、大學評鑑作為大學自治的國家監督/235
肆、從大學自治的內涵檢討現行大學評鑑制度/238
一、現行大學評鑑制度侵害大學自治的探討/239
二、妨礙組織自主權的檢討/241
三、妨礙學術自治的檢討/243
伍、結 論/246
第九章 從大學法人化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
壹、前 言/249
貳、大學法人化前後的法律地位和性質/250
一、目前大學的法律地位和性質/251
二、大學法人化後的法律地位和性質/255
參、大學自治的保障作為大學法人化的核心/263
一、大學自治的定義/264
二、大學自治的憲法保障依據/264
三、大學自治的類型化/268
肆、從大學的法律地位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272
一、大學作為行政機關:藉由相關配套制度保障大學的實質自治/272
二、公法社團法人:強調成員參與的人合性質賦予教授高度的學術自主權/274
三、公法財團法人:董事會權能與組織設計決定大學實質自治的程度/276
四、行政法人:人事財務鬆綁後面臨補助取得與董監事權力分配的問題/278
伍、結 論/281
第十章 大學自治的案例分析
案例1 大陸學歷採認的法律羅生門: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度訴字第00582號判決評析/285
案例2 再評大陸學歷採認的法律羅生門: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7年度訴更一字第63號判決評析/299
案例3 大學自治與公平入學請求權的衝突:評大法官釋字第626號解釋/306
案例4 大學自治與程序基本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7年度訴字第699號判決評析/313
案例5 大學教師的升等路:評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判字第537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訴字第03243號判決/322
案例6 消逝的大學生權利救濟請求權:評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裁字第2258號裁定/331
案例7 打開大學生救濟之門:評大法官釋字第684號解釋/338
第十一章 結論與建議/347
參考書目/355
本書常用德文縮語中文對照表
本書引註格式說明
第一章 導 論/1
第一編 學術倫理與學術自由
第二章 學術倫理作為學術自由的內外在界限
壹、前 言/11
貳、學術自由與學術倫理/14
一、倫理的定義以及倫理相對性/14
二、倫理的分類與學術倫理/16
三、學術自由的保障與內涵/18
四、學術倫理的定性與基本權內外在界限/22
參、學術倫理建構與審查的原則以及國家介入的範圍/29
一、學術倫理的建構與審查應以學術自治為原則/29
二、國家介入學術倫理的正當性基礎/31
肆、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的檢討以及修改建議/35
一、學術倫理處理原則的法律定位/35
二、學術倫理處理原則違反法律保留原則/38
三、學術倫理處理原則的規定淘空大學自治的內涵/39
四、本文建議/41
伍、結 論/42
第三章 從學術自由出發的學術倫理及其審理程序
壹、前 言/45
貳、學術倫理與學術自由/48
一、學術自由、大學自治與學術倫理/48
二、國內學術倫理的規範/50
參、學術倫理案件的審理程序/59
一、科技部違反學術倫理案件相關規範/59
二、教育部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相關規範/61
三、國內大學學術倫理案件之審理程序/65
肆、現行學術倫理規範的反思/68
一、爭議案例提出/68
二、專科以上學校學術倫理案件處理原則/69
三、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71
四、專科以上學校教師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規定處理原則/73
伍、結 語/75
第四章 大學教師資格送審著作違反學術倫理的審查機制
壹、前 言/77
貳、大學自治與大學教師資格審查/79
一、大學自治下的人事自主權/79
二、大學教師資格審查屬於大學自治的範圍/83
三、「聘審合一」資格審查/84
四、教評會教師送審資格的審查原則/88
五、小 結/92
參、大學教師送審著作違反規定的審查制度/93
一、送審著作違反規定與學術倫理規範的連動/93
二、送審著作違反規定的審查機制/100
肆、違反送審教師資格處理原則的評析/106
一、處理原則內容逾越法規授權範圍/106
二、處理原則限縮大學審查的權限/106
三、學校處理違反送審教師資格的權責單位,規範不一/107
四、學校「專案小組」提出調查報告範圍不夠明確/108
五、對送審人的程序保障,似有未盡周全/109
伍、結 論/111
第五章 研究倫理作為研究自由的內在界限──以生物資料庫的原住民族基因研究為核心
壹、前 言/115
貳、生物資料庫的建置、利用與風險/116
一、生物資料庫的定義及主要運用方式/116
二、生物資料庫的建置及運用對基本權的風險/119
三、生物資料庫對原住民族的特殊風險/129
參、研究自由與研究倫理基本原則/134
一、研究自由的意義與內涵/134
二、研究倫理的意涵與歷史背景/136
三、研究倫理的基本原則/138
四、研究倫理作為研究自由的界線及其憲法基礎/140
肆、研究倫理於生物資料庫的應用:以原住民基因採集與研究為核心/150
一、尊重個人原則對隱私權的保護/150
二、善益原則對身心不受傷害權的保護/156
三、正義原則對財產權的保護/158
伍、結 論/162
第六章 大學自治下國家介入學術倫理事件的界限
壹、前 言/165
貳、學術自由的保障與大學自治/165
參、大學自治與學術倫理/168
一、學術倫理的性質與定位/168
二、大學自治下的學術倫理/170
肆、國家介入學術倫理的正當性/172
伍、結 論/174
第七章 學術倫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1 學術倫理事件中的名譽權侵害問題:臺灣高等法院107年上字第582號民事判決vs士林地方法院107年度簡上字第280號民事判決/177
案例2 學術倫理事件中程序基本權的保障:評最高行政法院107年判字第131號行政判決/186
案例3 抄襲、引用與掛名的學術倫理爭議: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6年度訴字第108號判決/195
案例4 檢舉學術倫理事件可能構成名譽權侵害?評士林地院107年簡上字第280號民事判決/203
案例5 學術倫理調查須由升等原審委員組成?評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244號判決/209
案例6 自我抄襲、抄襲、引註不當?評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8年簡字第84號判決/214
第二編 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
第八章 學術自由、大學自治與大學評鑑
壹、前 言/221
貳、大學自治的憲法地位與評鑑制度的影響/223
一、大學自治作為學術自由的制度性保障/223
二、大學自治內涵的類型化/224
三、現行大學評鑑制度對大學自治的影響/228
參、大學評鑑與大學自治的關係/229
一、大學評鑑制度的起源/229
二、大學評鑑法制的變遷與實施內容/231
三、大學評鑑作為大學自治的國家監督/235
肆、從大學自治的內涵檢討現行大學評鑑制度/238
一、現行大學評鑑制度侵害大學自治的探討/239
二、妨礙組織自主權的檢討/241
三、妨礙學術自治的檢討/243
伍、結 論/246
第九章 從大學法人化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
壹、前 言/249
貳、大學法人化前後的法律地位和性質/250
一、目前大學的法律地位和性質/251
二、大學法人化後的法律地位和性質/255
參、大學自治的保障作為大學法人化的核心/263
一、大學自治的定義/264
二、大學自治的憲法保障依據/264
三、大學自治的類型化/268
肆、從大學的法律地位檢討大學自治的落實/272
一、大學作為行政機關:藉由相關配套制度保障大學的實質自治/272
二、公法社團法人:強調成員參與的人合性質賦予教授高度的學術自主權/274
三、公法財團法人:董事會權能與組織設計決定大學實質自治的程度/276
四、行政法人:人事財務鬆綁後面臨補助取得與董監事權力分配的問題/278
伍、結 論/281
第十章 大學自治的案例分析
案例1 大陸學歷採認的法律羅生門: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4年度訴字第00582號判決評析/285
案例2 再評大陸學歷採認的法律羅生門: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7年度訴更一字第63號判決評析/299
案例3 大學自治與公平入學請求權的衝突:評大法官釋字第626號解釋/306
案例4 大學自治與程序基本權: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7年度訴字第699號判決評析/313
案例5 大學教師的升等路:評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判字第537號、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訴字第03243號判決/322
案例6 消逝的大學生權利救濟請求權:評最高行政法院98年度裁字第2258號裁定/331
案例7 打開大學生救濟之門:評大法官釋字第684號解釋/338
第十一章 結論與建議/347
參考書目/355
主題書展
更多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今日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