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憂國忘謀身:寇准(簡體書)
79折

憂國忘謀身:寇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8 元
定價
:NT$ 299 元
優惠價
79236
促銷優惠
簡體新到貨
庫存:1
下單可得紅利積點:7 點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寇準一生宦海沉浮四十余年,出將入相,歷經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他才華卓著,十九歲進士及第,得宋太宗賞識,不到三十歲就進入北宋政治權力中心,參與國家大事。真宗朝時遼國大兵壓境,寇準臨危受命,再度入相,力促真宗親征,以“澶淵之盟”為北宋換取百年和平。而在波詭云譎的權力斗爭中,一生剛直耿介的寇準最終敗北,被貶至偏遠之地直到死去。與其他老道持重的政治家相比,寇準的性格過度鮮明,他從不循規蹈矩,幾起幾落,仍不改行事風格。雖然這種性格讓他幾度沉浮,但也因此,寇準的人生被填上了最為與眾不同的色彩。"

作者簡介

李慶彩,管理學碩士。善於通過歷史典籍,特別是歷史政治人物、軍事人物來挖掘管理理念和方法,並進行時代性的解讀。文風簡潔幹練,筆觸細膩深刻,善於站在人文關懷的角度看待歷史,品評歷史人物,已出版《忠義神勇:關羽的故事》一書。

名人/編輯推薦

"1.他才華卓著,十九歲進士及第,得宋太宗賞識,不到三十歲就進入北宋政治權力中心,參與國家大事。2.寇準出將入相,文韜武略,一生歷經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帝王,位極人臣。3.他立身殉國,敢於諫言,在遼軍壓境時“挽衣留諫”,迫使真宗御駕親征,促成宋遼“澶淵之盟”,創造了宋朝百年和平的局面。4.他不畏強權,敢於挑戰大權在握的劉皇后,以理據爭由太子監國。5.他為官正直,嫉惡如仇,嘲諷曹利用乃武夫出身,諷刺丁謂只懂“溜須”。也正因為鮮明的性格與正直的秉性,他一生五起五落,客死他鄉。6.他不會因世俗的評說而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所以,寇準是一位不守成規的行者,也是一位不戴臉譜的英雄。"

"千年前的大宋,脫胎於紛亂的五代十國,如一只精美的瓷器,脫胎於污濁的泥土。宋初的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寧靜,用盡全力釋放著屬於每個人的華彩。大宋燦爛繁榮的文化盛景在數千年中華文明史上熠熠生輝,同時,宋人風雅別致的精神世界也讓後世望塵莫及。在那個時代,與大宋一同繁榮起來的士大夫階層成了一個最為獨特的群體。他們兼收並蓄,既有對千年文化的厚積薄發,又大膽追求個性釋放,風雅獨立;既有收復河山一統天下的豪情壯志,又有婉轉清麗如泣如訴的多情細膩。這個階層中,誕生了大批文壇上、歷史上熠熠生輝、千年不朽的文化名人。寇準便是他們中不可略過的一位,在他身上,體現著這種兼容並包帶來的無限魅力。縱觀寇準一生,文韜武略,兩度入相。他出身書香世家,自幼天賦過人,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一首《詠華山》盡顯少年志氣。他對歷史有著深刻的認識,刻苦讀史卻不唯史,每每提出見解,都能贏得眾人感嘆欣賞。他年幼時,老師便贊嘆其可為宰輔;為臣後,他受到宋太宗賞識、偏護。從小便立下壯志給天下百姓以太平盛世。遼軍大兵壓境,舉目朝廷內外,真宗皇帝只能相信寇準一人,於是不惑之年的寇準憑借自身對歷史和時勢的獨到見解與準確判斷,在千年歷史之上揮就神來之筆,促成宋遼締結“澶淵之盟”,親手營造出宋朝百年和平的圖景。寇準忠心愛國,位極人臣。他曾輔佐太宗、真宗兩代帝王,穩固了大宋社稷,兩代帝王對其忠心與能力無半分懷疑。太宗立儲時,詢問寇準意見,寇準此時卻只簡單進言,讓太宗相信他自己的判斷,做出正確的選擇。真宗後期,太子年幼,外放數年的寇準被召回京城,只因真宗相信,面對朝局動蕩的隱隱危機,寇準是一把利劍,這一次,寇準選擇正面突破,與劉皇后、丁謂等人展開激烈交鋒。即便如此,寇準之忠卻並不唯上,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挑戰皇權,堅持正確立場,太宗不聽勸諫時,他“挽衣留諫”,雖不合禮制,但贏得太宗將他與魏徵相提並論的高度讚賞。面臨遼軍壓境,真宗畏戰,他軟硬兼施,迫使皇帝御駕親征,在戰場上與楊億把酒言歡,幫真宗樹立信心與決心,為大宋奪取澶州之戰的關鍵勝利打下基礎。寇準的政治抱負系於家國天下,他為了國家命運“左右”天子,在相權與皇權之爭中盡顯智能。與瓷器般的華麗與繁榮相對,那個時代亦是矛盾脆弱的。外有虎視眈眈的草原文明強勢崛起,整個國家卻將和平的希望寄托在千方百計避戰求和的手段上。內有日益顯露的黨派紛爭禁錮腳步,統治者卻依然奉行“異論相攪”,小心翼翼地維持權力的短暫平衡。想要建立堪比盛唐的強大王朝,卻固守祖宗之法裹足不前……寇準身上也有著鮮明的大宋烙印,他堅持行正道,守大義,卻不願磨平棱角。這樣的寇準,注定不會一直平順。他的各種出乎常理的行為,以及他從未改變的性格,讓他的仕途曲折跌宕,最終被排擠出權力中心。寇準的身上,有不少矛盾的特質。高傲與屈服。寇準是高傲的,十九歲中第的寇準,年紀輕輕便深受太宗器重,而立之年便成為一國參政(參知政事),快速到達權力頂峰的寇準因此自視甚高,他俯瞰整個大宋,他輕視自己的政敵:在正得聖眷的曹利用與其商議公事時,寇準嘲諷曹利用武夫出身,導致曹利用與他反目,千方百計尋找寇準漏洞,欲將其排擠出朝廷;在政敵丁謂卑微討好自己的時候,又當眾諷刺丁謂作為參政,只懂得“溜須”長官,導致丁謂對其恨之入骨,用盡手段將其一貶再貶,直至雷州……可這樣高傲的寇準,在面對真宗一次次的疏遠之後,不得不選擇向皇權屈服,他一次次向真宗示好,只為重回權力核心,肅清朝政,鎮壓奸佞。但短暫的回歸後,最終他迎來更遠的貶黜,只因高傲是其天然的個性,他可以暫時隱藏,卻難以徹底改變。屈服只是表象,這反而會讓寇準更顯心口不一。歸根結底,寇準是驕傲的,他雖擁有權力,卻藐視權力,因為權力不過是其完成政治目標的工具。需要時,他可以違心獻天書,只為重登相位。得到後,他卻不曾為守護權力而小心翼翼,不論是高高在上的皇權,還是暗處棲身的政敵,都不能改變寇準的性格底色。寇準也是寬容的,晚年寇準被政敵丁謂陷害,流放雷州,此時的寇準已風燭殘年,遠離權力中心多年,再不復當年的風光。但當構害自己的丁謂被流放崖州,一路上歷經坎坷,途經寇準貶所時,寇準卻不計前嫌,命人送上蒸羊,又對家中仆從嚴加管束,防止他們加害丁謂給自己報仇。無私與偏見。寇準為官,目標從來不在一己之私,他多次大力舉薦優秀人才,朝堂上下,因寇準舉薦而被發掘重用的人才比比皆是,寇準視為朝廷舉薦人才為己任,卻依然有著“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終究難逃偏私之嫌。他不喜歡南方人而偏袒北方舉子,因此險些害晏殊成為滄海遺珠。就連推官這樣的事,他都要以自己的好惡來行事,導致同僚怨聲載道,群起彈劾。他因自己的偏私招來太宗對他擅權的質疑,真宗也認為他是在收買人心。但實際上,他只是在堅持自己的標準,哪怕與舊制不符,哪怕因此觸怒皇帝和群臣。奢侈與窮困。大宋文官待遇優厚,寇準因此生活無虞,但寇準卻不蓄私產,只縱情享樂。在京城為官時,他便常與同僚們歡宴;知外州時,他興致依然不減,官舍裡高燃紅燭,舞伎歌姬徹夜跳著歡快的柘枝舞。晚年的寇準雖窮困窘迫,忍受病痛折磨,卻落得個清閑,憶起當年繁華,寫下《六悔銘》追憶往昔,反省自我。在文化繁榮的大宋,寇準不是最閃耀的,他的文采與宋朝其他才華卓著的後輩們相比,稍顯普通。在名臣輩出的大宋,寇準也不是最成功的,他的經歷總是讓人替他感到惋惜。但寇準確實是極特別的那一個。寇準身上,兼收著太多的才華,讓他在中國幾千年璀璨的歷史長卷中永久地占據著一席之地。寇準身上,並蓄著太多的矛盾,卻也因此獨一無二,他比那些板起面孔的聖賢多了一分生動,比那些凄風苦雨的忠良多了一分色彩。在眾人都矜持自守的時代,這樣的寇準必然遭遇質疑,正是因為他不會以聖賢教誨苛待自己,更不會因世人眼光而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寇準那滿是爭議的坎坷道路,是他始終堅守自己強大的內心,堅持自己從來不曾改變的標準鋪就的。這樣的寇準,是不守成規的行者,亦是不戴臉譜的英雄。"

目次

第一章 少年得志
第一節 寇準家世
第二節 年少往事
第三節 進士及第
第四節 初仕地方
第二章 孤勇之臣
第一節 青云直上
第二節 叱咤開封
第三節 犯顏直諫
第四節 被貶青州
第三章 立儲風波
第一節 斧聲燭影
第二節 儲位之爭
第三節 卿來何緩
第四節 真宗繼位
第四章 澶淵之盟
第一節 遼宋之變
第二節 京城風云
第三節 澶州之戰
第四節 締結歡盟
第五章 仕途之巔
第一節 真宗還朝
第二節 功過之間
第三節 奸邪之輩
第四節 君臣離心
第六章 天書封禪
第一節 再度離相
第二節 陜州履職
第三節 重返京城
第四節 天書鬧劇
第七章 天禧政爭
第一節 再入中書
第二節 中宮之主
第三節 真宗抉擇
第四節 落敗遠貶
第八章 忠愍功業
第一節 塵埃落定
第二節 百姓之友
第三節 埋骨異鄉
第四節 世人評說

書摘/試閱

寇準從小精研《春秋》“三傳”,苦練詩文,為科舉考試做了充足的準備。在重重篩選之下,年紀輕輕的寇準能夠進士及第,這是那個時代給予他的“紅利”,但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寇準的天賦和努力。十九歲中進士是一件值得他驕傲一生的事,也是他一生性格高傲的根源之一。寇準及第這一時期,他還遇到了兩件幸運的事情。
第一件幸運的事,就是寇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寇準十四歲後,便外出遊學,在遊學期間寇準結識了自己的一生摯友張詠,二人一同參加了科舉考試。張詠(946—1015年),字復之,號乖崖,謚“忠定”。張詠比寇準大十五歲,兩人相識時,寇準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兩人同年中第,自從相識之後,寇準一直將張詠當作自己的兄長,張詠也把寇準當作自己的弟弟看待。每當寇準做事欠妥,張詠會毫不客氣地當面批評寇準,即使兩人後來都身居高位,這種情誼也沒有改變,後來兩人在官場中守望互助多年。相識於微時的張詠、寇準能夠保持友誼多年,實則是因為相似的脾氣秉性。兩位脾氣相投的年輕舉子相遇恨晚,二人性格相似——都豪放不羈,甚至有些桀驁不馴;愛好相同——除了經常以詩文相和,二人都酷愛飲酒;最重要的是二人有著高度相似的政治理想:將大宋治理成為超越唐朝的盛世,自己成為比肩管仲、樂毅的賢臣良輔。
另外一件幸運的事,便是寇準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宋初,殿試的主要目的是淘汰部分考生,但淘汰的具體比例不固定,標準也很隨意,大多是根據皇帝的個人喜惡,對考生進行排名、授予官職。顯然,在殿試中,或者說在授予整個大宋最優秀的人才官位的過程中,只有皇帝本人才能決定這些學子的去留,決定自己要用的究竟是什麼人。從此,進士便被稱為“天子門生”,他們有了更多的理由忠於皇帝,因為主持殿試的皇帝對這些人來說,在身份上已經有了更複雜的構成——他已經不僅是這些參加科考的文人必須忠誠對待的“天子”,更是對他們有知遇之恩的“伯樂”。
對於十九歲的寇準和與他一起參加考試的考生們來說,能夠參加殿試,面見天子,本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通過了這項考試,就意味著他們能奔赴大宋官場的各個領域,成為統治階層中的一員。這項考試也並不是真的完全由皇帝來主持,實際操作當中,皇帝一般會將具體事務交給臨時選定的人員負責,自己只負責審閱評定,這些被選定負責具體事務的官員被統稱為殿試官。雖然考試已經盡可能地做到公平,但還是會有人期待通過向考生們傳遞一些經驗來換取考生們的青睞,以拉攏這些日後前途難以估量的考生們,而考官們需要做的其實也不難,只需要根據以往經驗和自己對皇帝的了解,幫助那些他們認為有更大希望通過考試的考生避開皇帝明顯不喜歡的短板即可。
就這樣,在跨進大殿之前,某位看好寇準的殿試官神神秘秘地向寇準傳授了經驗。
“年輕人,看你儀表堂堂,氣宇不凡,想必此次殿試也是志在必得。今年多大了?”這位殿試官一眼就看出了寇準的青澀,見寇準身上又帶著一股英氣和堅定,殿試官的臉上帶著欣賞。
“啟稟大人,學生今年十九。”
“很好,真是年輕有為,後生可畏呀!我在陛下身邊侍奉多年,既與你有緣,不妨給你一些忠告,或許以後我們就是同僚了,到時還要相互提點才是。”
“謝大人垂青,學生洗耳恭聽。”寇準依舊云淡風輕。
“當今聖上南征北戰,閱人無數,在看人上也是獨具慧眼,更青睞年長穩重之人,對於年輕的讀書人並不敢輕易任用。既然你已歷經辛苦走到這裡,就當好好珍惜機會,如果聖上問起你的年齡,不妨多說幾歲,或許可得個更加顯赫的官職。”
面對這位前輩的好心勸告,寇準甚至並沒有過多考慮,這個天賦異稟而又充滿傲氣的年輕人,以他人難以企及的自信,在官職和本性間迅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說出了一句足被歷史銘記、被後人津津樂道的話。
“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寇準剛志有所為,怎能欺君呢?這句話被《宋史·寇準傳》所記載,作為證明寇準為人剛正的證據流傳至今。細細品讀,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不假思索地說出的這句話,更多地顯示了舍我其誰的自信——不管皇帝有著怎樣的喜好,他都是大宋真正需要的人才。
寇準來到殿上,見到旁邊已有許多進士恭敬地立於殿內,和自己不同的是,這些人確實比自己年長了不少。寇準拜見皇帝,太宗見到這科進士中竟有如此一位青年才俊,臉龐上稚氣未脫,頓時覺得新鮮又充滿期待,問道:“殿下所立何人?”
面對天子,寇準依然不卑不亢:“華州寇準,拜見陛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3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