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序
自 序
這是我十三年前的舊稿,當時因黃慶萱博士的鼓勵,而替《易經.繫辭傳》作註。十三年後的今天,又因他的催促,使本書被催生了下來。
坦白的說,在十三年以前,我教老莊、教禪宗、也教《學》《庸》的課程;我寫老莊、寫禪宗、也寫《中庸》的文字。可是對於《易經》,始終不敢碰一下。儘管承慶萱兄的邀請,在他師大的《易經》課堂中,曾客串了一次,但我始終視《易經》的研究為畏途,因為我自知有兩個缺點,就是不喜考證,不愛術數。而傳統對《易經》的研究,除了魏晉玄學和宋明儒學的系統外,幾乎都與這兩方面有關。因此我為了不願捲入這個漩渦,所以也就不碰《易經》。
我所謂不碰,是指不教和不註《易經》,而不是不讀《易經》。記得在高二那年,我第一次讀的《易經》是一本白話註解,我對〈繫辭傳〉頗有興趣,至於六十四卦,讀了乾坤屯蒙,以後各卦愈讀愈模糊。後來不知是否讀完所有的卦,或讀到那一卦,就放棄了,總之是一片模糊。在師大國文系時,我有了點文字訓詁的知識,我又重讀《易經》。雖然這點知識對《易經》卦爻辭的文字了解不無幫助。可是有時當我發現許多註釋,曲意附會,別出心裁,便立刻裹足不前。最後,還是覺得程伊川的《易傳》,和李光地的《周易折中》,比較可靠。雖然宋儒,以及走宋儒路線的學者們的《易經》註解有時也未免有很多穿鑿之處,但以道德為體,以經世為用,總是人生正路。何況依據孔子「不占」之旨,「寡過」之教,絕不致走入歧途。這也正是我此後,對《易經》研究所遵循的路子。
後來慶萱兄一再鼓勵,希望將來有機會合註《易經》,勸我先註解〈繫辭傳〉。於是我便以儒家哲學為主,輔以老莊思想,試著為〈繫辭傳〉作點哲學的解義工作。想不到匆匆完稿之時,正好有赴美之行。我便把初稿交給了慶萱兄,原希望他給我一些意見和建議。不料這一走,一轉眼已十二年。我早就把該稿拋諸腦後,但年前回國,慶萱兄告訴我已把該稿由學生們手抄油印成上下兩冊的師大講義,冠了我的姓名,在他的《易經》課中成了教本,我實在有點驚喜,好像自己託友人照顧的孩子,轉眼已十三歲了,真是又興奮,又慚愧。
來美後,由於我所任教的哲學宗教研究所中,只有我一人是中國教授,所以必須負責任何有關中國哲學的課程,我被迫而教《易經》,一教就教了八年。在美國,衛禮賢的《易經》譯本已成經典之作,熱愛東方學的人士,幾乎人手一冊。該書就是以《伊川易傳》和《周易折中》為藍本。而今天在西方,許多心理學的專家們如果對《易經》有興趣的話,他們幾乎是無可選擇的去運用衛禮賢譯本的註解,甚至誤以為他的註解是《易經》的原文。儘管這些註解中有很多是衛禮賢增添的、臆解的,但那些畢竟是順著宋明儒家的路線走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把儒家思想用在心理顧問或治療上。不論他們的運用深度如何,正確性如何,但這畢竟是事實,他們已在那裏運用,而且還積極的推展開來。
由於這幾年來,我在《易經》課堂中,和心理系學生的討論,發現《易經》思想在心理學上的運用,對《易經》和心理學的未來,都有重大的影響。唯可惜的是,他們運用衛禮賢的譯本,都偏於六十四卦的註釋,對於〈繫辭傳〉部分卻忽略了,事實上衛禮賢對〈繫辭傳〉方面的功力不如六十四卦的註釋。再加以西方學者對中國文字了解的層面不夠深,譬如他的譯本中,把《易經》裏的「命」字,全都註譯成了「命運」(fate),而不知《易經》所強調的是「天命」。因此我深感今天有必要發掘和發揚孔子傳《易》的真義,以防止《易經》運用的流弊。儘管孔子是否親寫〈十翼〉,後代學者的意見紛歧,但〈繫辭傳〉中卻充滿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如強調生生之德、陰陽和諧、憂患意識等,都可作為今天社會人心的針砭和指南。
在這一理解下,我樂見這本十三年前的舊稿能夠問世。雖然我重讀之後,發現其中許多地方的釋義猶嫌過簡,但為了拋磚引玉,希望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能夠大力發揮,使孔子傳《易》的精義,變為推動未來世界的動力。
吳怡 寫於一九九○年七月二十六日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新譯版前言
自 序
導 讀
繫辭上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繫辭下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參考書目
主題書展
更多書展本週66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