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目前為止關於清代廣州口岸史研究收集史料最系統、最完整的出版項目,2014年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23年被列入“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增補項目。 全書以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後期,特別是19世紀前期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廣州口岸歷史文獻為收集、整理和研究對象。共分兩輯六個系列,涵蓋檔案、中英文報紙、行商家族、外銷畫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的珍稀文獻。第二輯規模共 55 卷,合計約 495 萬字,通篇採用繁體字錄入。所收內容為西學東漸、廣州口岸早期英文報刊、十九至二十世紀外國人編纂粵語教材選輯、荷蘭萊頓世界博物館藏清代廣州外銷畫等分卷。編纂團隊對項目進行了深入研究與系統整理,在廣泛查閱、考證、辨析資料的基礎上,歷經數年對文獻進行細目編制並撰寫提要、長篇導言.《清代廣州口岸歷史文獻叢編(第二輯)》分為四卷:西學東漸文獻卷、廣州口岸早期英文報刊卷、十九至二十世紀外國人編纂粵語教材選輯卷、荷蘭萊頓世界博物館藏清代廣州外銷畫—羅也藏品精選卷。 其中,西學東漸文獻卷,第六六至第九二冊,收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歷史系和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存藏的文獻41種。 廣州口岸早期英文報刊卷,第九三至第一〇五冊,收錄《廣州紀事報》(The Canton Register)、《廣州週報》(The Canton Press)和《中國信使報》(The Chinese Courier and Canton Gazette)四種報刊。十九至二十世紀外國人編纂粵語教材選輯卷,第一〇六至第一一八冊,收錄早期粵語教材22種。荷蘭萊頓世界博物館藏清代廣州外銷畫—羅也藏品精選卷,第一一九至第一二〇冊,收錄荷蘭萊頓世界博物館藏清代外銷畫600余張,為人們瞭解清代廣州社會生活提供彌足珍貴的圖像、歷史、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