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社會人文

科學‧科普

三民網路書店 電子書 / 藝術設計 / 總論

554筆,1/28頁
典藏.古美術2025年4月號NO.391:關西國寶漫遊情報(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4/01 裝訂:電子書
關西,日本文化的源頭與審美基石。 日本最早的都城奈良,以唐風與佛教藝術名聞遐邇;京都作為千年皇城,成就獨特的宮廷文化、美術、和歌、茶道;大阪則憑藉商業繁盛,孕育桃山藝術與庶民文化。 2025年適逢大阪.關西世博會開幕,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分別策劃重量級國寶特展,共呈關西文化底蘊,豪華陣容千年一遇。這個春天,走訪京都、奈良、大阪,在國寶與古都風華中,體驗關西文化的精髓。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今藝術&投資2025年4月號NO.391:藝術中的自然史II(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4/01 裝訂:電子書
自古以來,動物一直是藝術創作中重要的靈感來源。從史前時代的洞穴壁畫,到古埃及的神祇形象,再到中國傳統的青銅器與繪畫,動物不僅是藝術家描繪的對象,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涵與象徵意義。延續三月號「藝術中的自然史I」專題,本期推出專題的第二部分——「藝術中的自然史II」。相較於第一部分更聚焦於植物學,本次專題將視角轉向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探討藝術家如何再現、詮釋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企劃/朱貽安)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藝術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大師名作背後的工藝(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黛布拉.曼考夫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25/03/27 裝訂:電子書
透過媒材和技法,解析大師名作是如何創作出來的,看懂名畫名作必讀之書 150多幅的彩色畫作或藝術品,搭配文字解說,能清楚與欣賞所討論藝術品的細節,理解媒材和技法的運用 米開朗基羅是如何繪製西斯汀教堂壁畫的?透納是如何成為水彩大師的? 從插畫墨線的複印技法到絲網印刷畫作,安迪沃荷的機械化創作是如何形成的? 草間彌生又是如何創造出迷人的「無限房間」? 這本書可增強我們看藝術作品的體驗,更暸解名作是如何創作出來的以及為什麼藝術如此重要。 本書深入探討歷史上偉大藝術品的技法和媒材運用: 媒材與技法:詳細解說畫作媒材的特性與歷史意義,說明它們如何影響最終的藝術效果。 歷史與文化背景:說明每件藝術品的歷史背景,幫助讀者理解創作這些藝術品的文化和技術環境,以及對媒材和技法討論的深度。 比較分析:書中包含作品比較,讀者可看到不同藝術家如何利用相似的媒材或技法創造出多樣的效果。 邊欄與額外資訊:每幅畫作均提供創作者、創作年代、媒材等資訊,或與其相關的文化歷史等有趣故事,以及細部的解說畫作技法與媒材等。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540 元, 優惠價:1 540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以藝術重生的產廢之島,見證負面遺產如何成為居民的希望之海!(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狹間惠三子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2025/03/27 裝訂:電子書
三年一次的國際藝術祭, 將瀨戶內諸島美麗的自然與人文藝術交響, 不僅讓瀨戶內海成為「希望之海」, 更揭示了地方創生的美麗未來。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是以瀨戶內海島嶼群為舞台所舉辦之當代藝術國際藝術節。每三年舉辦一次,首次舉辦為2010年,第二屆於2013年舉辦、第三屆於2016年舉辦,第四屆於2019年舉辦。 ▎本書中對於藝術祭的歷史背景、瀨戶內海今昔,已落成美術館、現有的地景藝術,以至於島上人們因藝術結合而生的力量等等……絕對是喜愛這場藝術祭的深度讀者行前必須先做的功課。 ▎本書在於揭露「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與地方創生成功的關鍵」,而非只是「2025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導覽指南」。 這是一個關於改變的故事, 一個用創意、資源整合與社會參與來重塑地方價值的案例。 這不只是理論,而是正在瀨戶內海真實發生的奇蹟。 二○○○年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取得成功之後,日本的地方型藝術節百花齊放,大多以居民已高齡化的農村或離島為舞台,不僅透過當代藝術來活化地方,也結合如自然環境、住民職業、當地歷史、飲食十罐等日本傳統文化,充分展現地方悠久的魅力。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一場以海之復權為主題,結合現代美術、當地文化、自然風景的大型藝術展覽,於二○一○年首度舉辦即創下九十三萬參觀人次的好成績,直到二○一九年已有來自世界各地三十二個國家共兩百三十組藝術家參與,為日本最大的藝術節,更是創下一百八十億日圓驚人的經濟產值。島上商業熱絡,移入居民也愈來愈多,因為地方創生不是單一活動結束即結束,而是一種長期發現的動態過程。 作者以其區域經濟與城市政策的專業背景,結合歷年統計資料、真實問卷回饋與關係人訪談,實事求是地揭露成功的關鍵,其中更珍貴的是直視背後的反對聲音,並以平實流暢的敘事方式呈現多元觀點,讓人得以深入了解每屆藝術祭的幕後全貌。 而每三年一次舉辦的藝術祭,不僅期望能將瀨戶內諸島美麗的自然與人文藝術交響,讓瀨戶內海成為「希望之海」;而源自於諸島傳統文化、自然景觀的藝術作品,更向世界展現瀨戶內海無窮的魅力。 這場藝術革命,從瀨戶內海開始,但其精神可以適用於世界上任何地方。因為它的成功不只是來自美學,更是來自對土地的理解、對社群的尊重,以及對改變現狀的勇氣。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36 元, 優惠價:1 336
祝大家文藝復興!三傑帶路,探索藝術新視界(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戴郁文; 王健安; 林齊皓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5/03/21 裝訂:電子書
達文西是深邃神祕的海洋、 米開朗基羅是雄偉險峻的高山、 拉斐爾則是靜謐和諧的平原。 跟著文藝復興三傑一同徜徉大海、攀越山峰、在大地上舒展奔走, 見證百年前天才降世的技藝, 探索身而為人的無限可能。 〈蒙娜麗莎〉如何成為不朽名作?〈最後的晚餐〉哪裡令人深思?又為什麼〈大衛像〉非裸體不可、〈最後的審判〉能震撼信仰?在〈雅典學院〉的經典群像裡,隱藏著超越時空的奧秘? 本書集結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文藝復興大師的經典作品,文圖並茂,透過圖像回顧歷史,以視覺探索靈魂。作者運用「圖像學」(Iconology)方法,以圖論圖、重新提煉視覺觀念,同時結合歷史學專業,在紮實的史料基礎上再探文藝復興時代。 文藝復興是人類重新思索宇宙、理解萬物、展現人文精神的時代。藝術的焦點從神性走向人性,卻未曾拋棄信仰與對真理的追求。這場思想與創作的變革,啟發了無數後世之人,不斷追問人類的奧祕。 本書緣起於podcast 節目,豐富的圖片呈現,搭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解說,與讀者展開別開蹊徑的藝術探遊。這是向歷史圖像的回望,也是獻給當代所有紛擾靈魂的書——祝大家文藝復興! 「他的一切行為似乎都因神感而發,他手下所呈現的諸物都如來自天宇。」 ——瓦薩里評達文西 「上帝派下一位無所不能、無所不曉的藝術家,將我們從錯誤中拯救出來。他的作品指引我們如何獲得設計上的完美,如何在雕刻上運用正確的判斷力,以及如何在建築上創造出合乎視覺美感而又安全舒適的房子。上帝還決定賦予這位藝術家道德哲學的知識和詩質的才華,使他在生活、創作各方面都能成為眾人讚賞追隨的目標。」 ——瓦薩里評米開朗基羅 「一個人不管身處如何的罪惡、如何的醜陋,只要懷有拉斐爾這種傑出的稟賦,便能平靜地永遠不受任何紛擾,因為那時他已不再是凡人,而是半個神明。」 ——瓦薩里評拉斐爾 ★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Eli Lin 依萊|漫畫.插畫家 李立鈞|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 張省卿|輔仁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郭怡汝|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黃哲翰|德國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udn Global轉角國際專欄作家 楊小華|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戴佳茹|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 336
典藏.古美術2025年3月號NO.390:2024 TOP 10 拍賣市場前十大(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3/01 裝訂:電子書
回顧2024年,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下,藝術品拍賣市場整體波動趨勢明顯,中國文物藝術品區塊顯現大幅調整態勢。國際與中國內地主要拍賣行普遍面臨成績下滑壓力,反映出經濟增長放緩、地緣政治不穩定以及市場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儘管整體成績不及以往,市場仍展現出一定的韌性,在調整期中,存有挑戰也有機會,特別是對優質藏品而言,仍能吸引穩定的競投需求。(文/藍玉琦)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他們在這裡創作:偉大藝術家的靈感空間(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亞歷克斯.強森  出版社:天培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5/03/01 裝訂:電子書
★ 透過他們的工作室,看見偉大藝術家創作經典作品的獨特空間、習慣和儀式,同時還能環遊世界。 ★ 跨越時空和流派,亞歷克斯.強森匯集了五十位最優秀的藝術家,帶領讀者到他們工作室中心──從閣樓和榖倉、從地下室到工廠,有時整座城市都是他們的創作空間,其多樣化與特殊性,令人驚奇。 ★ 除了介紹古今中外重要藝術家的創作癖好以及創作精神之外,作者並貼心附上遊覽資訊,讓讀者能按圖索驥,真正進入藝術家的靈感空間。 「我們的四周都是詩歌,但是要把它們落在紙上卻不容易。」──文森.梵谷 「我從來沒有畫室,我也不懂把自己關在一個房間裡有什麼意義。畫畫圖,可以,但是繪畫,不行。」──克勞德.莫內 畫室兼營非法賭場?或是豢養了鳥、山羊、水獺等等動物的迷你動物園?藝術家對於工作空間的運用,果然還是非常有藝術家風格──通常有令人難以想像的發揮。 法蘭西斯.培根跟保羅.塞尚,他們可以競爭誰的工作室比較亂的冠軍寶座;曾是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喜歡帶著保鑣在戶外寫生,而葛飾北齋從不打掃工作室,空間不夠了就直接搬到下一個地方,以至於終生大概搬了九十多次家。 狹小的閣樓、華麗的沙龍、起居室、展覽區、教學區、畫廊,化妝室、轟炸機工廠、勞斯萊斯,莊園、城堡、街道……任何地方都可能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來源,作者亞歷克斯.強森偕同插畫家詹姆斯.歐瑟斯二度合作,帶領讀者穿梭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空間,讓人得以一窺藝術家的創作心靈、態度與想法。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 315
今藝術&投資2025年3月號NO.390:當幕後成為關鍵現場:表演藝術的界線重構(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3/01 裝訂:電子書
表演藝術的本質涉及身體的展演,無論是戲劇、舞蹈還是音樂劇場,創作過程中往往充滿親密的肢體互動。也因此,相較於視覺藝術領域,表演藝術界對於身體與性別議題的敏感度一直較高。然而,在#M eToo運動席捲臺灣後,藝文界的權力關係與性別結構仍面臨嚴峻的挑戰。隨著相關訴訟逐漸步入尾聲與進入法律程序的下一階段,我們不禁要問:#M eToo之後,藝術現場的權力結構產生了哪些變化?我們建立起更安全、更平等的創作環境了嗎?(文/朱貽安,專題企劃/吳孟軒)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偶遇:在漫遊中感知藝術(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巫鴻  出版社:阿橋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5/02/24 裝訂:電子書
這是一本透過我們自己的感知,去探索地區藝術史之間「聯結」的書。 世界各地的文明和文化發展出了各自不同的藝術系統,包括五花八門的形式和媒材,但這些系統之間仍有諸多形式或概念上的互通之處,常常超乎歷史上和現實中的相互影響。當下的主流藝術史研究…很自然地把這些超越時空的聯繫排除於視野之外。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聯繫不存在或沒有意義,也許我們需要通過另一種方式去看待和思考它們。 本書探討的就是這「另一種方式」,通過一組組例證發現和談論圖像之間的跨文化、跨時代聯繫。…希望做的是把這種方法論擴展出去,探索它對「全球藝術史」研究的潛力。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中進行的這種擴展,其重心在於通過感知發掘不同藝術傳統的相似視覺形式或結構,而不在於解釋造成這些相似性的原因。本書建議的是常規之外的可能性,是對規範的平衡和彌補,而非對立和取代。它的功用在於通過感知和談論,逐漸建構起學習和思考「全球藝術史」的一種框架。對這個過程最恰當的比喻是「遊」或「漫遊」—一個中國古人非常強調的學習途徑,也是我嚮往的觀看藝術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節錄自本書〈跋語〉) 巫鴻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800 元, 優惠價:7 560
走出閨閣:再探陳進之藝術實踐(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殷寶寧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2/18 裝訂:電子書
日治時期成就最高、現今討論最多的女性前輩藝術家 電視劇《茶金》仕女服裝、生活場景美術靈感來源 \臺灣藝壇傳奇──陳進/ ◆ 首位赴日習畫臺灣女留學生 ◆ 20歲入選「臺展」獲「臺展三少年」美稱,連續3年任臺展審查委員 ◆ 臺灣東洋畫家入選「帝展」第一人 陳進身為新竹名門閨秀,超越當時的性別束縛,踏上留學、追求理想之路,以30歲不到的年紀便在臺灣畫壇佔有一席之地、揚名海外,更被日本人譽為「天才畫家」。 +++++ 「既然去了就不能輸人,要很堅強,不能輸。美術史、日本語都要熟記,認真讀,成績好,別人就不會看輕你。」──陳進 在強大壓力中成就自我,創作背後歷經旁人無法知曉的內在拉扯與挑戰 置身於當時社會、文化與繪畫技術的脈絡中,陳進不斷精進自己、努力創作,以突破外在環境對來自殖民地女性的箝制,立足於專業領域,背後曾面臨許多挑戰與艱辛。 +++++ 陳進細膩典雅的作品在畫壇中獨樹一格,其藝術實踐之過程亦可窺見國家統治暴力、父權體制、殖民歷史現實、多重權力支配框架等課題。 過往對陳進藝術的研究不在少數,大多從閨秀畫家角度切入,建築與文化研究學者殷寶寧回到陳進所處歷史時空,以多元權力支配架構的論域為其藝術實踐建構不同的觀看與詮釋視角。 全書以6個篇章探究畫家陳進生命經驗,觀察其創作歷程的軌跡變遷,試著解析其不同階段作品再現的價值與意涵,包含戰前陳進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藝術創作、統治結束時期,再到戰後正統國畫之爭對藝術家創作心靈的衝擊,以及步入家庭後生命的變化。書中亦聚焦博物館、美術館的女性主義藝術行動策展,探討以機構展覽重新詮釋藝術家與作品,進而促成社會變革、成就公共價值。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 336
典藏.古美術2025年2月號NO.389:絲綢之路上的敦煌(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2/01 裝訂:電子書
大漠黃沙中,絲綢之路迆邐千里,敦煌如天外墜落的明珠,溢光流彩。《漢書.地理志》曰:「敦,大也。煌,盛也」,唐地理學家李吉甫:「敦,大也,以其開廣西域,故以盛名。」自漢武帝設郡以來,敦煌成為通往西域的關口,不僅是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亦是古今交錯的節點。1900年,敦煌藏經洞被發現,如時空膠囊乍然開啟,數以萬計的文書、絹畫讓古代敦煌重現於世人眼前。 由絲綢之路的廣大視野為始,大英博物館「八方絲路:萬里共風華」特展道出敦煌於東西網絡中的重要意義;大英圖書館「絲路綠洲:古代敦煌生活」特展,藉藏經洞文獻再現古代西域的生活片羽。立基宗教,石窟內的雕塑、壁畫、絹畫,為信仰與世變留痕,更成為後人源源不絕的創作泉源,奪胎換骨,走向現代。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今藝術&投資2025年2月號NO.389:藝術中的自然史 I(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2/01 裝訂:電子書
在跨學科合作蔚為風潮的今日,自然史與藝術的融合,不僅揭示了科學與文化互動的歷史軌跡,也為當代藝術創作注入新的靈感,開拓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自然史不僅是科學的基石,也為藝術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象徵意涵。也因此,本次專題計畫將分兩期,透過一系列專題文章,從西方到臺灣,從早期現代到當代,探討自然史與藝術創作交會的歷程。 本期專題中,藝術史學者陳懷恩從圖像學的視角,解析西方繪畫中的植物圖像如何融合科學觀察、藝術裝飾與文化象徵。長期關注科技藝術發展的策展人與藝術史學者沈伯丞則以顯微鏡技術的發展為起點,回顧生物學發展如何影響藝術創作;從早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觀察到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探討藝術家如何利用生物學知識和技術來表達對生命的理解和想像。科學史與地理學者洪廣冀則以其策畫的「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為基點,以陳澄波畫作《展望諸羅城》中的雲煙和熱帶植物為線索,探討日治時期台灣嘉義公園與樹木園在熱帶植物學研究中的角色,及其如何與帝國治理、藝術創作和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相交織。編輯部朱佑霖則從日治與臺美創作中精選了四件作品,投射早期藝術家眼中的臺灣自然史。(企劃/朱貽安)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典藏.古美術2025年1月號NO.388(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1/01 裝訂:電子書
收藏有同好益友相伴,謂之幸。臺灣1992年9月正式成立「清翫雅集」,名字引典自明代嘉靖年間刊行的古籍套書《清翫》,以「交換收藏經驗、研究收藏方向、倡導收藏風氣,舉辦講座及展覽、出版專輯,推廣藝術文化」作為創會宗旨。會員制度慎重嚴謹,要有新會員相當不容易,欲加入清翫雅集,必須要有兩位會員的薦舉,然後只要有任何會員反對,就無法入會。當然,收藏初心單純非以此牟利,以藝會友,收藏的品質數量要夠水準、有一定的可觀之處,才能「夠資格」成為會員。 今年(2025),清翫雅集將再次相聚。有別於過去以書畫、器物、珍玩、西畫四大類主題,本次「清翫卅周年慶收藏展」出版五冊圖錄收錄有670餘組件藏品,延續既有主題,並特別增設「樹石」類別,一窺藏家會員珍愛灌溉的庭園景緻,體現更多元的文人雅士逸趣風貌。2025年1月17日至3月23日在歷史博物館推出展覽「清翫雅集卅周年慶收藏展」。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今藝術&投資2025年1月號NO.388(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5/01/01 裝訂:電子書
在時間的尺度上,每一件藝術作品都像是被時間凝固的冰晶,既象徵著永恆,也指向著脆弱的消逝。而《冰河的最後七天》不僅僅是一件雕塑作品,更像是一個提問──我們該如何面對那些正在融化的時間、正在消失的風景,以及正在改變的世界?這個提問不僅是對自然的關切,更是對藝術、文化、社會以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的提問。回顧2024,我們看到市場、文化與藝術策展之間的動態張力,也看到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變遷對藝術場景的影響。展望2025,我們試著穿透層層迷霧,勾勒出一幅未來的圖景──它或許是積極的、充滿希望的,也可能是矛盾與挑戰並存的。每一顆球體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座雕塑都是一次凝視。2025年,我們期待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安排一場豐富、充滿藝術對話的旅程,讓每一次凝視,都成為面向未來的勇敢起點。(企劃/朱貽安)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達文西:科學第一人(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麥可.懷特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4/12/05 裝訂:電子書
直到今天,我們才比較了解這位領先自身時代五百年的偉大天才。 ◎ 第一部從科學就成就解析達文西一生的作品 ◎ 完整表列、導讀達文西現存的研究手札 文藝復興的大師中,達文西橫跨的領域最為多元,除了經典藝術成就如羅浮宮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或名列世界遺產的《最後的晚餐》,他也是著名的工程師與解剖學先驅。本書從科學成就的角度呈現達文西一生對世人的貢獻,其研究的先進程度與兩百年後的牛頓、培根並駕齊驅,是史上的「第一位科學家」。 擁有全方位科學成就的藝術大師 達文西死後兩百年才出土的親筆手稿,揭示了藝術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發明的天賦與科學的新知。儘管殘缺不全,手札中已可見各式各樣的研究主題:從塔樓的建築設計、鳥類飛行的原理、腎臟的結構與功能,到月面火山口的觀察,包羅萬象。他自行製造了一種物質,成分等同今日的塑膠;發明了複雜的暗箱,即照相機的前身;預言隱形眼鏡的出現與蒸汽的應用;甚至精確地繪出與電腦斷層掃描圖足以比擬的人體解剖圖。 手稿筆記呈現達文西的知識體系 這些筆記顯示他在光學、機械、天文、地質與解剖學等方面的驚人研究與預測,已遠遠超出他那個時代的知識程度。倘若這些珍貴的遺物沒有在他死後被文明遺忘達兩百年之久,我們的科學發展或許將遠遠超前今日的成就。 看達文西的偉大成就,也看他經歷的時代與人性 著名科學傳記作家麥可.懷特結合科學與人文藝術的研究角度,在人類文明史上賦予了達文西更新、更重大的意義,也深刻地啟示我們,知識的才能是不分疆域的。透過達文西的親筆手稿,本書將以全新角度解讀達文西一生的創作歷程。 國外好評 「我們通常認為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然而,幾乎所有傳記都集中在他作為藝術家和工程師的成就。 這本傳記為我們提供了對達文西作為一個人和科學家的審視。」──《圖書館雜誌》 「作者證明達文西除了擁有藝術造詣和工程智慧之外,還擁有進步的科學觀念和洞察力,使他有資格被稱為第一位科學家。他主要專注在光學、人體解剖學、飛行、地理和地理上,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出版者周刊》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15 元, 優惠價:1 315
直島誕生:地區再生×企業行銷×藝術實驗,從荒涼小島到藝術聖地的30年全紀錄(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秋元雄史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2024/12/03 裝訂:電子書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撰文,第一本完整記錄「藝術直島」的專書! 打造文化之島的第一線掌舵者,首度第一手完整回顧直島時光!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佳參考讀物,見證「直島精神」如何孕育日本當代藝術! ▍各界好評推薦 王文志∣藝術家(連續6屆瀬戶內國際藝術祭参展)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李明道∣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Akibo 吳瑪悧∣藝術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 平∣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 林舜龍∣達達創意執行長暨創意總監 周育如∣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 耿一偉∣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戲劇顧問 詹宏志∣作家 詹偉雄∣文化評論人 龔書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建築師 ▍「我就像在地面插入樁柱,用孱弱的藝術想創造出無論如何都無法撼動的聖地。」 ■ 高齡化、人口減少、空屋問題,如何發掘場所的意義、形塑社區再生的政策? ■ 從被遺忘的3,000人到每年百萬造訪者,成功的藝術行銷可以複製嗎? ■ 挑戰安藤建築,探索藝術與建築的對話,創作的偶然與必然在何處交會? ■ 從日常生活中創造,鍛鍊觀看事物的方法,現代藝術還能夠做些什麼? ▍「現代藝術的挑戰」――直島計畫推手披露最精采而不為人知的開拓紀實! 不只從日本國內,訪客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這座號稱「一生至少想拜訪一次的地方」,位於瀨戶內海上的小島――直島。雖然是人口僅有三千的小小島嶼,卻滿布著草間彌生、宮島達男、安藤忠雄等傑出藝術家的作品,堪稱「現代藝術的聖地」。 這樣一個放諸全球獨樹一格的地方,是為什麼,又以何種方式打造的呢? 直島誕生的脈絡與其知名度相反,直至今日幾乎無人講述,現在終於由一九九一年起的十五年間,在倍樂生負責直島計畫,開創「家Project」、地中美術館等劃時代藝術作品和美術館的推手,依循親身經驗完整說明。這也是先後擔任了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館長的秋元雄史,自二〇〇六年離開直島後首度談及直島計畫。 在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裡,有著處於黑暗之中也從未放棄,不顧一切持續挑戰的一人之姿,苦戰到最後所創造的是,承受無數荒謬,得以超越時代流傳的奇蹟般的藝術作品。 ▍直島的開端 「就如同一流運動員在眾所矚目的奧運舞臺上,締造出世界紀錄的那一瞬間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64 元, 優惠價:1 364
典藏.古美術2024年12月號NO.387:青銅物語(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4/12/01 裝訂:電子書
青銅,是歷史的沉默見證者。在博物館觀賞青銅器時,我們往往被其肅穆震懾,而忘記了它們曾經鮮活地與日常結合。青銅的可塑性帶來千姿百態的造型,從國家重器到寺宇神像,從沙場干戈到日常食器;以它做成的燈具曾經照亮黑夜,所鑄成的樂器曾響徹廟堂。 可塑性、耐熱性、耐用性、光澤、音色,這些獨特的物質特性讓青銅成為跨越千年的文化載體。青銅不言不語,卻以自身訴說著輝煌的物質文化史──清宮所藏古青銅器,隱藏著歷代改制重鑄的蛛絲馬跡;商周與諸侯國出土的青銅器,反映著風格與物件的交流。再放眼世界,亞洲大陸乃至地中海不約而同地以青銅為媒介,塑造風格獨具的地域特色。今回,讓我們在青銅器前側耳傾聽,無聲卻有力的物之語。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李赫本藝術經濟學:人人都是藝術家,但人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藝術家(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李赫本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4/12/01 裝訂:電子書
◎誰說市場的攤商們不是藝術家?是,個個都是,無一例外。 ◎一張有敗筆的畫,才是完美,我李赫本主張,人生不可能完美的。 ◎黑手師傅手拿工程計算機,常用開根號,是學問家,也是工藝師。 崇尚自由主義,以「賺錢」為人生目標的行動藝術家李赫本, 從鋼鐵黑手到提起畫筆暢意人生, 一步一腳印,用心經營,戮力推廣藝術即生活、人人都是藝術家! 崇尚自由主義,以「賺錢」為人生目標的行動藝術家李赫本, 從鋼鐵黑手到提起畫筆暢意人生, 一步一腳印,用心經營,戮力推廣藝術即生活、人人都是藝術家! ★★★★★ 誠摯推薦 ★★★★★ 我和赫本都是台南囝仔,因為看見赫本藝術創作中所展現的赤誠之心與藝術追求的那份狂熱,渾身充滿魅力與執行力,處處展現自信心與同理心的人格特質,穿著時尚與藝術的碰撞,豐富多彩令人印象深刻。 ──澳洲中華民國僑務委員 陳秋燕 在這本書出版的當下,李赫本的生命旅途,也正邁開提起畫筆從亞洲走向世界的腳程,讓讀者及收藏家們,能夠深深感受到藝術不只是高掛於牆,而是能進入生命、轉動人 心、甚至推動時代更迭,讓世界不斷翻頁。 ──英國《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執行長 許復(Harry Hsu) 我所感受到的李赫本是一位對藝術充滿熱情,具有行動力與執行力,並且很接地氣的公司管理者,所以她把內心中對藝術熱愛的夢想,踏實的去前行。 ──英國東倫敦大學藝術博士 吳日勤 從這本書中,看見李赫本藝術教母的養成,身上擁有滿滿的藝術家能量,畫作充滿真性情,鋼鐵事業是如何從艱辛中成長;如何將藝術觀點融入家庭、生活、事業之中,關於李赫本一切總是那麼渾然天成,自然不造作。 ──藝術孵化實驗室創辦人/博客來暢銷書作家 林丁禾 看見藝術家李赫本藝術創作的美好,於日常生活所見所思,信手捻來刻劃內心深處的人生百態,觸動觀畫者心靈,猶如電影播放情節巧妙引起共鳴,俠義心腸支持各項公益與藝術活動。 ──策展人 前悠遊畫會理事長/現任臺南市美術學會理事/畫藝畫室負責人 梁璥韓 是藝術家也是鋼鐵廠老闆娘,李赫本看似大而化之又帶點霸氣,但實則心思細膩,有種綜觀全局了然於胸的氣度,以「心正良善」的態度,看待周遭的人、事、物,看人為美、與人為善,穿梭在各大上市鋼鐵大廠間,也能化為繞指柔般的輕鬆自在! ──威聯網科技社群商務部部長 曾彥哲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 266
典藏.古美術2024年11月號NO.386:珠寶時尚(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4/11/01 裝訂:電子書
珠寶自古以來即是社會地位、審美趣味與文化象徵的集合體。無論是中國首飾上的珠玉寶,還是西方經典的彩色寶石,每一件珠寶背後都承載著技藝的傳承和文化的積澱。 中國珠寶從古代貴族使用的玉器和珍珠,到融合了宮廷禮制和佛教信仰的清代首飾,無不展現出中華文化對精巧工藝與審美的追求。西方珠寶則在工業革命和時尚潮流的推動下,不斷創新,追求奢華與現代感。在20世紀初,西方珠寶工藝迎來了技術與設計的飛躍,為珠寶設計帶來更多想像空間。 今天,博物館成為了欣賞珠寶的新場所。這裡不再只是展示昂貴的奢侈品,而是讓觀眾可以沉浸在珠寶背後的工藝、文化和故事中,藉由展場的布置,與精品更深入地對話。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今藝術&投資2024年11月號NO.386:場景次世代(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2024/11/01 裝訂:電子書
在充滿國際藝博會的10月之後,11月似乎已成為許多另類藝術活動在臺北舉辦的月份,白晝之夜、藝術自由日、聲波薩滿音樂祭、草率季等。你是否也感覺到,藝術正在往不同的舞台擴展它的力量,而另類的創作與活動也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參與藝術場景?在跨領域從實驗成為文化內容產業常態的今日,藝術的意義也正在產生質變。與此同時,許多文化場景也展現出實驗與混種的一面,它們也許不需要被稱為藝術,但藝術與它們似乎在互為繆思的過程中相互擾動著。「場景次世代」便是在關注這些當代創作現象中,衍生出來的想法。 「場景次世代」是一個對臺灣另類文化場景現象的抽樣觀察,觀察跨文化的團隊,與創作者的文化實踐,藉此思考幾個問題:在目前不同的文化場景中,有哪些新的狀態出現?另類文化社群(社區)的發展又被哪些因素影響著?文化場景是否應該(或如何)被考量進藝文政策的框架中?在專題中,我們邀請到不同文化場景中的參與者與觀察者,透過訪談與自白,來談談他們對於這些問題的想法。(企劃/陳晞)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180 元, 優惠價:7 12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2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