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ls a gap in Korean Wave studies by studying it through the lens of gender. Women We Love is an edited collection exploring femininities in and around the Korean Wave since 2000. While studies on the Korean Wave are abundant, there is a dearth of analysis about the female-identifying stars, characters, and fans who shape and lead this crucial cultural movement. Using "women" as an inclusive term extending to all those who self-define as women, this collection of essays examines the role of women in K-pop and K-drama industries and fandom spaces, encompassing crucial intersectional topics such as queering of gender, dissemination of media, and fan culture. The audience for Women We Love will reflect the contributors to this text; they are K-pop and K-drama fans, queer, international; they are also academics of Asian histories, sociology, gender and sexuality, art history, and visual culture. The chapters are playful, intersectional, and will be adapted well into syllabi for media stud
紙紮世界是香港的縮影,反映了這座城市的嚮往、執迷和信念。134件紙紮品.中英雙語攝影文集看見極樂世界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捕捉薪火燒不盡的香港人情在紙紮的花花世界裏,祭品的形態和種類五花八門:日常用品從一把傘、一籠點心到一張八達通 ;抑或是億元紙鈔、豪華別墅與配備司機的轎車等奢侈品......祭祀者總能從林林總總的設計和款式中找到最切合逝者的祭品――每件紙紮品都代表著跨越陰陽的親密牽絆。紙紮世界也是香港的縮影,反映了這個城市的嚮往、執迷和信念。紙紮一件燒、一件現,化作煙縷穿越人間與冥界,在另一個國度建構一個更豐富多彩的香港。A bilingual photo book on Hong Kong's paper offerings for the afterlife•The world of paper offerings is a microcosm of Hong Kong that reflects the city's aspirations,obsessions and desires.•Featuring 134 paper offerings with text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Find everything you could want for a happy afterlife, from everyday needs to extravagantluxuries.•Capturing Hong Kong's undying love and devotion.Discover the fascinating and moving world of Hong Kong’s paper offerings for the afterlife. These carepackages for lost loved ones and ancestors in the next life include everything from creature comfortsand simple everyday needs, to extravagant luxuries and curious fancies. Individually, each offering is atouching manifestation
微觀世界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城市史研究必讀之作美國城市史學會最佳著作獎「想要完全了解一個城市,就需要深入它的最底層,考察社會生活的最基本單位。茶館作為微觀世界,為我們提供了觀察社會、文化和政治轉型的理想視角。」——王笛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公共空間,如同一個「微觀世界」,由此出發,我們得以重新觸摸和審視一個城市的歷史與記憶。微觀史名家、澳門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王笛以二十年精深研究,為此提供了出色的示範。茶館是成都傳統文化與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地人習慣在那裏打麻 將、約會、看戲、讀書、算命、掏耳朵,以及自由地爭論大大小小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在20世紀下半葉,茶館這個微觀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 劇烈變遷,本書對這一過程進行了細密考察,探討了中國城市社會與社 會主義政治演變之間的廣泛聯繫:國家權力怎樣改造公共生活?國家文化與地方文化有著怎樣的搏弈?人們又是如何重新佔領城市空間?因「對中國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本書榮獲美國城市史學會(The Urban History Association )2018–2019年度最佳著作獎。 --------------------------------本書的魅力在於從小的城市空間展示出大的政治變遷,這樣,成都茶館成為了一個微觀世界,由此可觀察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社會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公共生活和經濟發展。本書不僅對中國和全球城市史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而且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非西方語境下的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這樣的重大問題。美國城市史學會「最佳著作獎」頒獎詞本書展示了敏銳的思想、廣博的知識,以及把抽象觀念與檔案和文化資料高超地結合在一起的能力。要理解毛澤東時代以及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政治和文化變遷,本書將是必讀之作。《歷史新書評論》(History: Reviews of New Books)本書展示了1950 年以後成都公共生活的變化,為讀者提供大量生動的細節,描述了茶館業主、顧客、藝人、算命先生、掏耳匠等不同人群與國家權力的關係。這部精細的研究著作,為現代中國史、城市研究、文化人類學和休閒社會學的學者們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見解。《跨學科歷史雜誌》(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剖析城鄉社會肌理・解讀世界中的亞洲耶魯大學教授、人類學家蕭鳳霞從華南展開的知性之旅 《踏跡尋中》的寫作始於幾近半世紀對華南農村革命和社區重構的探索,最終揭示了中國的無遠弗屆和香港的跨境動力。人類學家蕭鳳霞穿越文化與物理景觀,審視老百姓在政治起伏下的日常生活,並在中國縱身躍向現代的狂潮中探尋他們的悲喜劇。 她突出共謀的概念,描繪了村民、都市人、幹部、企業家和知識分子如何背負歷史包袱匍匐前行。但與此同時,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是否也使自己成為受害者?本書將文化、歷史、權力、地方營造和身份形塑等歷史/人類學核心主題融而為一,並以批判的社會理論、田野調查和檔案文本為基礎,仔細推敲而得。蕭鳳霞尤其強調過程和適然性,認為文化和社會是由人類行為所構建,其中浸染了細緻而微妙的意蘊、道德想像和利益競逐。她挑戰社會/政治變化的線性歷 史觀,並在當前諸種實相中,理出過去的層層肌理。--------------------------蕭鳳霞以歷史為經、田野探索為緯,編織出層層疊疊的華南故事,裏面有邊緣族群與女性的堅韌、革命的熾熱、傳統的應對、商人的機智、宗族的保守。貫穿其中的是細膩的歷史人類學理論分析,盡顯作者四十年來為了「在日常中尋覓意義」所下的功夫。作者說此書乃一段「知性之旅」,但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它其實也是這位國際知名的香港學者自己的故事,是她在長年體驗香港與華南生活後對故土的感性反思。梁其姿,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所長蕭鳳霞的《踏跡尋中》,高明地糅合了民族誌、社會結構和文化展演的線索,以其湛深學養展示了豐碩的學術成果,清晰闡明如何援用文化、權力和歷史,為華南提供嶄新且令人信服的理解角度。斯科特(James C. Scott),耶魯大學政治科學斯特林講席、人類學教授蕭鳳霞是有數的研究中國城鄉社會的專家。本書所涉題材廣泛,涵蓋人類學、地理學、經濟學和政治科學諸領域學者都感興趣的主題。鮮有人像她一樣深入華南社會生活的「底細」,既能用細膩筆法,又能以同理心娓娓道來。華琛(James L. Watson),哈佛大學中國社會費正清講席、人類學榮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