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三民網路書店 中文書 / 社會人文 / 政治/法律/軍事 / 軍事 / 軍制

91筆,1/5頁
移植與蛻變:國防部一九四六工作報告書(三)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3/06/15 裝訂:平裝
如果我們穿梭時空,回到1946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的歷史現場,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那一年的6月1日,在美國軍事顧問協助下,國防部正式在南京成立。這個移植自美軍體制的單位,雖然剛剛成立,工作已經十分緊張忙碌,經常和各級國軍指揮單位函電交馳,調度數百萬部隊清剿共產黨武裝,執行所謂的「綏靖作戰」。在不久之後,綏靖作戰改換為後人更熟知的名稱――「戡亂作戰」。 國防部作為調度數百萬國軍部隊的樞紐,和過去的軍事委員會有什麼不同?在美國的建議與指導下,又能有什麼樣的蛻變? 戰後的中華民國,試圖憑藉美國軍事顧問協助,建立一個能兼顧作戰指揮效率、憲政時期「以政治軍」標準,可有效運作的「陸海空軍聯合組織」。但這談何容易。當時不僅沒有軍政軍令一元化的設計,即便是「國防部組織法」這種部會的基本法條,都不存在(直到1970年,國防部組織法才由在臺北的立法院審議通過)。 某種意義上,本書原件本身,是當時國防部工作內容的剪影。從本書第二章至第十八章,大篇幅敘述參謀本部各廳、局、處來觀察,不難體會參謀本部實際上是國防部的主體。從主管法規、制度、編裝的制訂過程,由美國軍事顧問協助建立的經過,反映了國防部制度草創的時空。從主管業務的年度成果、辦理概況,不啻是閱讀了特定主題的專題史。從彙整自全國各地區的作戰概要、數據圖表,可以視作戰役的史料。 本書綜述國防部部本部、參謀本部各單位,以及陸海空聯勤總司令部在國防部成立最初期的工作成果。在近八十年後的今天,仍可讓我們鳥瞰國軍人事、情報、作戰、後勤補給、編制與訓練、科技研究發展、政工、兵役、省縣地方武裝(保安團隊)、測量、史政、軍法、文書檔案管理、陸海空軍建設等全般業務的概況, 一窺國防部業務的繁重,體會國防部運作上的複雜,也可以透視國共全面戰爭初期階段的戰況,還有整個軍事現代化工程在抗戰結束初期的進展。 它是探討國防部機構運作的良好史料,卻絕不僅僅是探討機構運作的史料。 而今物換星移,國防部早已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北,又輾轉落腳於大直雞南山麓,而且歷經了多次組織變革。不過,1946年的南京,與現今的臺北,兩個時空的歷史連結清晰可尋。參謀軍官們依舊伏案研擬資料,依舊是國軍大腦的細胞。而人們以「聯一」、「聯二」、「聯三」、「聯四」稱呼人事、情報、作戰及計畫、 後勤等參謀次長室,一如1946年的國防部第一、二、三、四廳,都是美軍參謀制度在國軍的
庫存:1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移植與蛻變:國防部一九四六工作報告書(一)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3/06/15 裝訂:平裝
如果我們穿梭時空,回到1946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的歷史現場,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那一年的6月1日,在美國軍事顧問協助下,國防部正式在南京成立。這個移植自美軍體制的單位,雖然剛剛成立,工作已經十分緊張忙碌,經常和各級國軍指揮單位函電交馳,調度數百萬部隊清剿共產黨武裝,執行所謂的「綏靖作戰」。在不久之後,綏靖作戰改換為後人更熟知的名稱――「戡亂作戰」。 國防部作為調度數百萬國軍部隊的樞紐,和過去的軍事委員會有什麼不同?在美國的建議與指導下,又能有什麼樣的蛻變? 戰後的中華民國,試圖憑藉美國軍事顧問協助,建立一個能兼顧作戰指揮效率、憲政時期「以政治軍」標準,可有效運作的「陸海空軍聯合組織」。但這談何容易。當時不僅沒有軍政軍令一元化的設計,即便是「國防部組織法」這種部會的基本法條,都不存在(直到1970年,國防部組織法才由在臺北的立法院審議通過)。 某種意義上,本書原件本身,是當時國防部工作內容的剪影。從本書第二章至第十八章,大篇幅敘述參謀本部各廳、局、處來觀察,不難體會參謀本部實際上是國防部的主體。從主管法規、制度、編裝的制訂過程,由美國軍事顧問協助建立的經過,反映了國防部制度草創的時空。從主管業務的年度成果、辦理概況,不啻是閱讀了特定主題的專題史。從彙整自全國各地區的作戰概要、數據圖表,可以視作戰役的史料。 本書綜述國防部部本部、參謀本部各單位,以及陸海空聯勤總司令部在國防部成立最初期的工作成果。在近八十年後的今天,仍可讓我們鳥瞰國軍人事、情報、作戰、後勤補給、編制與訓練、科技研究發展、政工、兵役、省縣地方武裝(保安團隊)、測量、史政、軍法、文書檔案管理、陸海空軍建設等全般業務的概況, 一窺國防部業務的繁重,體會國防部運作上的複雜,也可以透視國共全面戰爭初期階段的戰況,還有整個軍事現代化工程在抗戰結束初期的進展。 它是探討國防部機構運作的良好史料,卻絕不僅僅是探討機構運作的史料。 而今物換星移,國防部早已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北,又輾轉落腳於大直雞南山麓,而且歷經了多次組織變革。不過,1946年的南京,與現今的臺北,兩個時空的歷史連結清晰可尋。參謀軍官們依舊伏案研擬資料,依舊是國軍大腦的細胞。而人們以「聯一」、「聯二」、「聯三」、「聯四」稱呼人事、情報、作戰及計畫、 後勤等參謀次長室,一如1946年的國防部第一、二、三、四廳,都是美軍參謀制度在國軍的
庫存:2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移植與蛻變:國防部一九四六工作報告書(二)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3/06/15 裝訂:平裝
如果我們穿梭時空,回到1946年中華民國國防部的歷史現場,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那一年的6月1日,在美國軍事顧問協助下,國防部正式在南京成立。這個移植自美軍體制的單位,雖然剛剛成立,工作已經十分緊張忙碌,經常和各級國軍指揮單位函電交馳,調度數百萬部隊清剿共產黨武裝,執行所謂的「綏靖作戰」。在不久之後,綏靖作戰改換為後人更熟知的名稱――「戡亂作戰」。 國防部作為調度數百萬國軍部隊的樞紐,和過去的軍事委員會有什麼不同?在美國的建議與指導下,又能有什麼樣的蛻變? 戰後的中華民國,試圖憑藉美國軍事顧問協助,建立一個能兼顧作戰指揮效率、憲政時期「以政治軍」標準,可有效運作的「陸海空軍聯合組織」。但這談何容易。當時不僅沒有軍政軍令一元化的設計,即便是「國防部組織法」這種部會的基本法條,都不存在(直到1970年,國防部組織法才由在臺北的立法院審議通過)。 某種意義上,本書原件本身,是當時國防部工作內容的剪影。從本書第二章至第十八章,大篇幅敘述參謀本部各廳、局、處來觀察,不難體會參謀本部實際上是國防部的主體。從主管法規、制度、編裝的制訂過程,由美國軍事顧問協助建立的經過,反映了國防部制度草創的時空。從主管業務的年度成果、辦理概況,不啻是閱讀了特定主題的專題史。從彙整自全國各地區的作戰概要、數據圖表,可以視作戰役的史料。 本書綜述國防部部本部、參謀本部各單位,以及陸海空聯勤總司令部在國防部成立最初期的工作成果。在近八十年後的今天,仍可讓我們鳥瞰國軍人事、情報、作戰、後勤補給、編制與訓練、科技研究發展、政工、兵役、省縣地方武裝(保安團隊)、測量、史政、軍法、文書檔案管理、陸海空軍建設等全般業務的概況, 一窺國防部業務的繁重,體會國防部運作上的複雜,也可以透視國共全面戰爭初期階段的戰況,還有整個軍事現代化工程在抗戰結束初期的進展。 它是探討國防部機構運作的良好史料,卻絕不僅僅是探討機構運作的史料。 而今物換星移,國防部早已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設臺北,又輾轉落腳於大直雞南山麓,而且歷經了多次組織變革。不過,1946年的南京,與現今的臺北,兩個時空的歷史連結清晰可尋。參謀軍官們依舊伏案研擬資料,依舊是國軍大腦的細胞。而人們以「聯一」、「聯二」、「聯三」、「聯四」稱呼人事、情報、作戰及計畫、 後勤等參謀次長室,一如1946年的國防部第一、二、三、四廳,都是美軍參謀制度在國軍的
庫存:1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1946)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主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07/13 裝訂:平裝
1946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90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之上,戰雲籠罩,兵禍連結,赤焰蔓延,4百餘萬(高峰時期數字)國軍部隊正在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而戰。期間,調度政府預算十分之七以上,指揮大軍的總樞――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軍政部的業務,有3千餘名軍官佐的人員規模(不含兵士及其他勤務人員),辦公廳舍座落於面積2.3公頃的南京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這一小片土地上的人與事,雖不能代表全國數萬萬同胞的苦難命運,卻足以作為後世研究者全局俯瞰動盪歲月的切入視角。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6年度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
庫存:1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1946-1948)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主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07/13 裝訂:平裝
1946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90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之上,戰雲籠罩,兵禍連結,赤焰蔓延,4百餘萬(高峰時期數字)國軍部隊正在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而戰。期間,調度政府預算十分之七以上,指揮大軍的總樞――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軍政部的業務,有3千餘名軍官佐的人員規模(不含兵士及其他勤務人員),辦公廳舍座落於面積2.3公頃的南京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這一小片土地上的人與事,雖不能代表全國數萬萬同胞的苦難命運,卻足以作為後世研究者全局俯瞰動盪歲月的切入視角。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6年6月23日至1948年11月25日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
庫存:1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1946-1948)上冊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主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07/13 裝訂:平裝
1946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90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之上,戰雲籠罩,兵禍連結,赤焰蔓延,4百餘萬(高峰時期數字)國軍部隊正在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而戰。期間,調度政府預算十分之七以上,指揮大軍的總樞――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軍政部的業務,有3千餘名軍官佐的人員規模(不含兵士及其他勤務人員),辦公廳舍座落於面積2.3公頃的南京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這一小片土地上的人與事,雖不能代表全國數萬萬同胞的苦難命運,卻足以作為後世研究者全局俯瞰動盪歲月的切入視角。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6年6月17日至1947年3月8日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
庫存:1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抗戰勝利後軍事委員會聯合業務會議會報紀錄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0/12/07 裝訂:平裝
雖然國民政府有在規劃抗戰以後的情形,但勝利還是來得太突然,多數的規劃並沒有真的走到可以實行的階段,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勝利後的復員、重建與軍事行動,總是落後一拍。 從軍隊來看,阿爾發(Alpha)師還在換裝,冰人與白塔(Beta)作戰計畫,預計到1945年12月,才能進攻廣州。於是,作為作戰中樞的軍事委員會,自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之初,至1946年4月軍事委員會撤銷、國防部成立前夕,一共開了3
庫存:1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自信昂揚的風采!:見證教育服務役的青春歲月
滿額折
作者:親子天下雜誌編輯  出版社:教育部  出版日:2019/11/01 裝訂:平裝
教育服務役制度從民國89年9月22日開始,至108年1月8日劃下終點,歷時19年、186梯次、累積有5萬3,640人服役,他們大多是大專以上學歷,其中碩博士占三成,他們為校園帶來正向的能量,也在臺灣近代教育史上留下許多精彩故事。教育服務役役男奉獻青春在校園,這群孩子們口中的大哥哥,憑著熱情、運用所長,改變了孩子的學習,也成為教育創新的力量。
庫存:1
定價:150 元, 優惠價:1 150
不對稱建軍及其實現:在中科院38年所見所思
滿額折
作者:倪耿  出版社:科技圖書  出版日:2019/06/27 裝訂:平裝
本書對「國防:令對方不輕易啟戰端」的實現,提出建言。 全書以作者在中科院38年工作經歷所見歸納問題,如書名分成「不對稱建軍」及「其實現」兩主題作探討。對有效實現以系統工程、專案管理、大武獲的政策、需求及管理等,於系統發展專案外,亦前伸到專案源頭的創新、概念探索、備案擇優,或如不對稱建軍遠程前瞻、開放性議題等如何理出條理,提出研析及建議。 不對稱建軍,於設定的資源上限下,就高強度衝突的因應作以小博大
庫存:2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軍事科技幻想工程:五角大廈不公開的DARPA,從越戰、冷戰到太空計畫、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
滿額折
作者:莎朗‧魏因貝格  出版社:商周文化  出版日:2019/03/09 裝訂:平裝
詳盡揭露近六十年來致力研究軍事技術的祕密單位――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此機構專門設計無法想像的武器,從叢林、太空到網路都是可能的戰場!本書陳述美國國防部轄下「高研署」的成功與失敗,其卓越的創新,狂野的設計,並為它蓋棺論定。此機構專門設計無法想像的武器;我們可以看到鑽研國防的科學家為了應對核末日威脅,如何構思出電腦網路,繼而造成網際網路興起;高研署成功研發出偵察衛星、匿蹤飛機、精準武器,卻也曾有過建立太
庫存:2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歷史的線索:錦衣王朝
滿額折
作者:易強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14/09/15 裝訂:平裝
提到明朝的「錦衣衛」,您的腦海裡會浮現哪些畫面呢?想到的會是明代殺人不眨眼的特務機構?還是他們身上所穿顏色鮮豔的「飛魚服」、「麒麟服」,佩帶的「繡春刀」?甚至是幾年前港星甄子丹所主演的古裝武打電影呢?錦衣衛到底是個怎樣的機構?它在歷史舞臺上到底扮演了怎樣的角色?本書作者易強將娓娓道來,帶您一揭明代錦衣衛的神祕面紗。
庫存 > 10
優惠:2025國際書展-單79三75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戰爭、制度與思想: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興起
滿額折
作者:蘇聖雄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3/12/01 裝訂:精裝
本書係第一本探討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專書。過去關於中國參謀本部的認識,往往以為中國重人事,輕制度,參謀組織不具重要性。本書指出,在制度上,晚清清廷一度十分重視高層參謀組織,以之為集權中央與掌握軍權的工具;民國初年,參謀本部發展陷入低潮,惟其所屬陸軍大學,成功培養一批軍事菁英,進入繼起政權;國民政府時期,參謀本部重建,凝聚一批「軍事參謀群」,為即將爆發的中日衝突,擬訂國防計畫,進行全盤部署。在思想上,參謀本部所屬陸軍大學為國家兵學最高殿堂,引領戰略戰術;而中國兵學深受全球軍事思想流動的影響,參謀本部國防計畫因之有攻勢防禦、決戰、陣地持久等日德軍事思想背景,左右中日戰爭開戰進程,深遠影響戰局長期演變。透過制度與各個層面的交互探討,本書不僅描繪了一個參謀本部的組織制度史,更是關於中國從傳統到現代的整體軍事發展史。同時,本書也闡述了西方軍事思想如何跨越國界,流傳和移植至中國,與本土現實狀況相適應,從而呈現一個全球性的歷史視野。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明代軍戶世襲制度
滿額折
作者:于志嘉  出版社:學生書局  出版日:2023/10/01 裝訂:精裝
自序第一章 明代軍戸的來源第一節 從征、歸附與謫發多二節 垛集與抽籍第二章 軍戸的世襲與清軍第一節 明前期的軍戸第二節 清軍御史的設立與明中期以後的清軍第三節 嘉靖以後清軍作業的簡化與清軍御史的廢止第三章 武官的世襲與武選第一節 武官集團的形成與世襲法第二節 黃與武選第三節 衛選簿結論附錄一 平涼衛暨各所武職世襲記錄表附錄二 玉林、雲川、鎮虜三衛武職祖軍從軍記錄表附錄三 平涼衛選簿書影附錄四 平涼衛選簿書影附錄五 雲川衛選簿書影附錄六 寧夏中屯衛選簿書影附錄七 瀋陽衛選選簿書影附錄八 寧夏中屯衛選簿書影附錄九 瀋陽衛選簿書影附錄一○ 雲川衛選簿書影附錄一一 雲川衛選簿書影附錄一二 寧遠衛選簿書影附錄一三 寧遠衛選簿書影附錄一四 寧遠衛選簿書影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900 元, 優惠價:9 810
臺灣警總:世人所不了解的警備總部沿革史與歷任總司令
滿額折
作者:郭冠佑  出版社:軍式風格多媒體工作室  出版日:2023/06/01 裝訂:平裝
警總從1945年成立到1992年撤銷,總共歷經十八任總司令,其中有三任是省主席兼任的文人、一任情治系統、十四任軍職人員,十四名軍人總司令中有一名台籍、一名白色恐怖受害者、五名大集團軍作戰指揮官,他們又給警總帶來怎樣的影響?警總又代表什麼身分?警察?軍人模糊不清的地帶,他又更像是中共武警、蘇聯內務部隊、西德聯邦邊防衛隊般的內衛部隊。而任期最短的警總司令陳誠,制定諸多影響1949年以後台灣社會的重大決策,最後當上中華民國的副總統! 丁窈窕、施水環、台灣省工委案……耳熟能詳的白色恐怖大案,居然發生在有民主先生之稱的吳國楨間任警總司令任內!「高雄屠夫」彭孟緝,擔任過兩任警總司令與一任副司令,又在1950年代初創新「第一副司令」制度,這又是怎樣的過程?警總任期最長的總司令陳守山,也是中華民國第一任台籍指揮官,他任內又給警總帶來甚麼? 官方認證的末代警總司令周仲南、實質上的末代司令王若愚,面對1990年代解嚴之後島內社會的急遽質變、中共對台灣的放肆走私與偷渡,他們又得面對怎樣的問題?不同的總司令官,也代表著一個年代。本書為全台第一本精心整理的總司令官列傳,透過他們的生平談警總也談台灣社會的變遷。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作者:林鉅登-主編  出版社: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精裝
國軍部隊歷史傳承可透過諸如軍事史籍、隊史館、軍歌、旗幟、隊徽等方式來傳揚,其中隊徽是代表單位榮譽的符號,透過簡單明瞭、易於辨識的設計,可呈現單位特性與價值觀,闡述其對建軍備戰的付出、努力與展望,為單位精神之象徵,凝聚向心之基礎。國軍部隊為維護國家主權及保護人民,默默的付出與犧牲,在國家最紛亂艱難之際,國軍先賢先烈更是以鮮血譜出可歌可泣的史詩篇章。本書蒐錄現今國軍各單位隊徽及沿革,藉由簡潔有力的圖案,體現其堅忍不拔之英勇氣節,俾使各單位之軍風與史蹟,得以永續傳承。
缺貨無法訂購
清代台灣的綠營(POD)
滿額折
作者:許雪姬  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平裝
序 i前言 1上篇 臺灣綠營的建置及其演變 1第一章 綠營創置的背景及其源流 1第二章 營制的更改 15第三章 臺灣的武職官 39第四章 兵費 57第五章 綠營的沒落 77第六章 綠營與臺灣的亂事 99中篇 福建臺灣總兵官 131第一章 來源 131第二章 臺灣總兵官的特質 147第三章 臺灣總兵官的職責 167第四章 對臺灣總兵官的監督 187第五章 臺灣總兵官的分析──實際任職情形 207第六章 由鎮道勢力之消長看臺灣文武官員間的關係 225下篇 臺灣的班兵 259第一章 班兵制度的成立 259第二章 配渡與換班 277第三章 兵種 293第四章 班兵的職責 317第五章 班兵的餉糧卹賞 337第六章 班兵與臺灣的治安 357第七章 綠營中的臺灣兵──附臺勇 379結論 401附錄 410附圖 172參考書目 465索引 47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720 元, 優惠價:9 648
作者:唐納德.凡德格里夫  出版社: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出版日:2022/09/01 裝訂:軟精裝
美陸軍內部的中央集權管理方式(亦即由上而下的控制)已過時;而「任務式戰術指揮」體系可賦予更多自由、激發創造力、適應力和創新思維。本書認為任務式指揮概念為培養未來幹部的方法,透過教育與訓練形成上級指揮文化,方能在各軍種內實踐必要之改革。同時,美陸軍仍奉行的死記式學習不足以培養能因應當今挑戰的官兵,本書提出適應力、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才是現代軍人的關鍵技能,而全新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取徑方能培育未來的領導者。
缺貨無法訂購
內政部役政署110年年報
滿額折
作者:龔昶仁  出版社:內政部役政署  出版日:2022/08/01 裝訂:平裝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250 元, 優惠價:85 213
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1947)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主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07/13 裝訂:平裝
1946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90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之上,戰雲籠罩,兵禍連結,赤焰蔓延,4百餘萬(高峰時期數字)國軍部隊正在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而戰。期間,調度政府預算十分之七以上,指揮大軍的總樞――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軍政部的業務,有3千餘名軍官佐的人員規模(不含兵士及其他勤務人員),辦公廳舍座落於面積2.3公頃的南京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這一小片土地上的人與事,雖不能代表全國數萬萬同胞的苦難命運,卻足以作為後世研究者全局俯瞰動盪歲月的切入視角。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7年度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1946-1948)下冊
滿額折
作者:陳佑慎-主編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2/07/13 裝訂:平裝
1946至1949年間,中國大陸90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之上,戰雲籠罩,兵禍連結,赤焰蔓延,4百餘萬(高峰時期數字)國軍部隊正在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存續而戰。期間,調度政府預算十分之七以上,指揮大軍的總樞――新成立的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行政院軍政部的業務,有3千餘名軍官佐的人員規模(不含兵士及其他勤務人員),辦公廳舍座落於面積2.3公頃的南京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建築群。這一小片土地上的人與事,雖不能代表全國數萬萬同胞的苦難命運,卻足以作為後世研究者全局俯瞰動盪歲月的切入視角。 如果研究者想以「週」作為時間尺度,一窺國防部3千餘軍官佐的人與事,那麼,本次出版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國防部參謀會報紀錄」、「國防部作戰會報紀錄」,無疑是十分有用的史料。 國防部是一個組織複雜的機構,當時剛剛仿效美軍的指揮參謀模式,成立了第一廳(人事)、第二廳(情報)、第三廳(作戰)、第四廳(後勤)、第五廳(編訓)、第六廳(研究與發展)等所謂「一般參謀」(general staff)單位,以及新聞局、民事局(二者後併為政工局)、監察局、兵役局、保安局、測量局、史政局等所謂「特業參謀」(special staff)單位。上述各廳各局的參謀軍官群體,平時為了研擬行動方案,討論行動方案實施辦法,頻繁召開例行性的會議。本系列收錄的內容,就是他們留下的會議紀錄。 關於這些會報的起源,與實施的情形,可以參考本書主編陳佑慎博士的「導論」。或許大家比較想了解的,是能不能從這些會報中,看到中華民國政府為什麼在1949年「失去大陸」的原因。 數百萬國軍為什麼在國共戰爭中遭逢空前未有的慘烈挫敗,是無數研究者日以繼夜嘗試解答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太過巨大,永遠不會有單一的答案,也不會有單一的提問方向。但難以否認地,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連同其麾下參謀軍官群體,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這一系列會報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研究者較全面的視野,檢視參謀軍官群體如何以集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會報的平台,研擬方案、研提意見、向層峰反饋工作成果,再加上參謀總長、次長的綜合分析與建議,當然蔣介石對參謀軍官群體的各種擬案可以採用、否決或要求修正,但在多數情形下依舊離不開原來的擬案。 本書收錄的範圍,為1947年3月28日至1948年4月26日的國防部部務會報紀錄。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 1
  • 2
  • 3
  • 4
  • 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