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篩選商品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
港版書 (4)
商品狀況

可訂購 (4)
無法訂購 (2)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
無庫存 (3)
商品定價

$200~$399 (3)
$800以上 (3)
出版日期

2023~2024 (3)
2017年以前 (3)
裝訂方式

平裝 (5)
精裝 (1)
作者

林道群 (6)
出版社/品牌

牛津大學出版社 (3)
香港本事出版 (3)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6筆,1/1頁
BM創刊號
滿額折
作者:林道群  出版社:香港本事出版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為了紀念慶祝Book Matter本事出版成立一週年了,特此創刊這本不定期刊物《BM》。360頁彩色印刷。重頭文章是著名書癡、《讀書毀了我》的作者王強寫的150頁關於貓的文章,別開生面。同時有《法國思想長廊》作者趙越勝,談論英國大革命和大憲章、張旭東重讀魯迅告別廣州、香港,到達人生最後一站上海,還有北島紀念日本朋友是永駿,都是精采的新作。其中〈書籍史導論〉〈書籍時間線〉兩文,更是讀書人、愛書人必讀的大作。《BM》靈活的題材和圖文並茂的排版,希望把更多關於書,以及重要的議題帶給讀書。
庫存 > 10
定價:810 元, 優惠價:9 729
BM第二期
滿額折
作者:林道群  出版社:香港本事出版  出版日:2024/10/01 裝訂:平裝
《BM》第二期是名家手稿專號,已經出版。沒有刊物試過用逾三百頁這麼大的篇幅、原色印行作者的手稿,讀者會看到,這裏的作者手稿,不再是作為一種插頁、配圖,我們的用意是俾機會讀者直接面對作者的手稿,閱讀作品真身。如BM剛剛翻譯出版的《牛津插圖本書的歷史》說的,關於書,我們是有一個基本的假定的,無論其材質是黏土、獸皮、天然纖維還是紙張,無論其載體是數碼熒幕、中央處理器、USB,還是圖像適配卡,總之能提供一種耐久、可移動、可複製且可供閱讀交流的手段,滿足人們記錄並傳播信息和知識的需求。但是,在仔細推敲書的功用和目的時,我們有沒有弄清什麼是「出版」、什麼又不是「出版」?如今科技發達,印刷的形式五花八門,印刷與手寫手繪相結合的形式同樣如此,我們對「書籍」的定義已擴展到了何等寬泛的地步?跟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我們最古老的文本生產及複製方式,也是製作抄本,或者說手寫、雕刻、複本。即使是在印刷術業已勃興之後,依然珍視手寫的出版傳統。當然作者手稿和謄抄稿,跟手寫雕版,並不完全一樣,但把手稿直接印成書,讀者讀「這一本書」和「那一本書」會有怎麼樣的不同感受呢。這都是這一期《BM》想帶給讀者的體驗。
庫存 > 10
定價:810 元, 優惠價:9 729
青山亂疊 書和人和事
滿額折
作者:林道群  出版社:香港本事出版  出版日:2024/04/01 裝訂:精裝
這是2020年作者結集多年來在《蘋果日報》所寫專欄的書話。內容大多是作者在香港從事出版三十多年來,經手過的書籍、接觸到的作者、以及與各色愛書人文化人交往的瑣事,也有不少作者對文化出版的個人看法。筆下所記當代著名作家學者如董橋、北島、金耀基、陳冠中、章詒和、趙越勝、古蒼梧、甘陽、劉小楓等等等等,大多數都是作者個人切身經歷的第一手的材料,彌為珍貴,本書初版、再版後,時被文史研究者徵引轉述。作者文字樸素簡潔,時有輕鬆幽默和自嘲。全書雖厚近七百頁,由約三百篇短文匯集而成,按內容題材編輯成十章並附錄三篇,因配有三四百張作者手跡、照片和書影,全書用上等歐洲紙張彩色印刷,開卷趣味盎然。
庫存 > 10
定價:1040 元, 優惠價:9 936
作者:林道群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1993/03/15 裝訂:平裝
具體編選時,重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人物, 而不求包羅萬象各色俱全;重主要思潮, 而不一味搜奇覓異,如李澤厚在本系列所選文《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教訓》中所說的,從思潮著眼,以了解個別思想家的地位和意義;剖析主要的代表人物,從而窺 見時代思潮所達到高度。
絕版無法訂購
作者:林道群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1993/03/15 裝訂:平裝
四九年後,中國學術文化重鎮如馮友蘭、 金岳霖、賀麟、朱光潛、巴金等知識分子,幾乎都「真心誠意」地接受了思想改造,如本書中許多作者所指出的,其原因很複雄,絕不僅僅是政治壓力所使然,也不是人格矮小這類的說法所能解釋,其深層的精神文化原因,沒有經歷過二十世紀中葉中國的社會變遷和六七十年代政治運動的人,實在很難理解。本書所選輯二十多位憑著他們的生命智慧穿越在本世紀的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事跡,也許有助於理解半個
缺貨無法訂購
作者:林道群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1993/03/15 裝訂:平裝
四九年後,中國學術文化重鎮如馮友蘭、金岳霖、賀麟、朱光潛、巴金等知識分子,幾乎都「真心誠意」地接受了思想改造,如本書中許多作者所指出的,其原因很複雄,絕不僅僅是政治壓力所使然,也不是人格矮小這類的說法所能解釋,其深層的精神文化原因,沒有經歷過二十世紀中葉中國的社會變遷和六七十年代政治運動的人,實在很難理解。本書所選輯二十多位憑著他們的生命智慧穿越在本世紀的 老一輩知識分子的事跡,也許有助於理解半個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