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7/10中午12點鄧紫棋首部科幻小說搶先預購中
篩選商品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5)
電子書 (1)
政府出版品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 (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
無庫存 (4)
商品定價

$200~$399 (3)
$400~$599 (2)
$800以上 (1)
出版日期

2025年 (1)
2023~2024 (2)
2019~2020 (3)
裝訂方式

平裝 (5)
作者

傅榆-主述;陳令洋-採訪撰文 (1)
傅榆-口述;陳令洋-採訪撰文 (1)
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張文薰、陳令洋、曾彥晏、翟翺、張浥雯-著;凌宗魁-審訂 (1)
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轉譯研發團、張文薰、陳令洋、曾彥晏、翟翺、張浥雯-著;凌宗魁-審訂 (1)
李璐、陳令洋、洪明道、蕭詒徽、張詩勤、何玟珒、翟翱、蘇致亨、李時雍、Nakao Eki Pacidal(那瓜)-作;盛浩偉-主編;蠢羊-插畫 (1)
蕭鈞毅,藍士博,陳令洋,王俐茹,李思儀 等 (1)
出版社/品牌

衛城 (2)
二二八基金會 (1)
國立臺灣文學館 (1)
聯經 (1)
這邊出版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6筆,1/1頁
文物與建築的交響(國立臺灣文學館20週年館慶套書):島嶼拾光.文物藏影+百年建築.今昔物語
75折
作者: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 轉譯研發團; 張文薰; 陳令洋; 曾彥晏; 翟翺; 張浥雯-著; 凌宗魁-審訂  出版社:這邊出版  出版日:2025/03/05 裝訂:平裝
國立臺灣文學館成立至今超過20年,卻是自百餘年前便矗立在圓環一隅,伴隨島嶼歷經時代的動盪,也默默見證社會的轉變,從外在的建築到內藏的文物,在在足以代表臺灣文學的底蘊與臺灣人的精神。《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與《百年建築.今昔物語》雙套書即分別以臺灣文學館的文物與建築為主題,前者透過35件文物的軼事講述作家與他們經歷過的時代;後者則以4個時期、16位人物的故事細數臺文館建築的歷史。一磚一瓦地堆砌、一筆一畫地刻鏤,透過書寫,將臺灣文學與建築的故事持續傳頌下去。《島嶼拾光.文物藏影──臺灣文學的轉譯故事》簡介典藏島與文學的故事,探索臺灣文學藏品無可取代的價值國立臺灣文學館創立至今20年,典藏超過13萬件文學文物,涵蓋作家手稿與書籍、各個年代的報刊雜誌與照片,以及作家所使用的各種器物,每一件藏品都富於歷史意義、學術價值與文化記憶,也都有它值得被訴說與認識的故事,更是臺灣文學百餘年來發展的見證。本書共精選35件館藏文物,以33篇文學轉譯故事搭配百張圖片,分別從「手稿篇」、「書籍篇」、「報刊篇」、「寫真篇」與「器物篇」切入,將透過生動的敘事,娓娓道出每件藏品背後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簡介有空間,就有故事!4個時期,4×4篇人物轉譯故事與珍貴歷史照片是建築的編年史,也是個人的斷代史從政治中心到文學殿堂,跨越百年光陰,在增建、改築、修復的過程中,細數臺文館建築的歷史與生命的溫度。從「臺南州廳」、「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到「國立臺灣文學館」,這棟建築歷經歲月洗禮與空間變遷,最終成為我們如今熟悉的樣貌。這是一個新舊混融的建築空間──在地理上,伴隨臺南東西部發展的軌跡,座落於新舊市區開發的中心節點;在歷史上,橫跨日治到戰後,見證政權的更迭與城市的興衰;在文學上,歷經舊文學式微與新文學的萌芽;而在建築上,其本身也由於政治與戰爭等因素,進行過各種維修與整建,形成不同時期各異的姿態。建築的歷史也是人的歷史,而空間本身訴說的就是故事。本書即邀集臺灣文學界的創作者撰寫16篇轉譯故事,著眼百餘年來空間的動態,藉由虛實交錯的手法,爬梳老建築的百年歷史,呈現人與空間的互動,交織出臺南州廳到臺灣文學館的迷人面貌。【4個時期,4×4篇人物故事與歷史照片】◆臺南(州)廳時期(1916─1945)臺南廳長松木茂俊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與近藤十郎裕仁皇太子
庫存:2
優惠:讀書共和國全書系優惠
定價:920 元, 優惠價:75 690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文學冒險卷】
滿額折
百年前的創作冒險,百年後的書寫自由十名當代青年創作者V.S.十四位日治時期青年作家閱讀臺灣日治時期 文學作家最佳讀本如果閱讀是一趟冒險,文字就是最原始的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一百年前,臺灣這片土地正處於日治時期,新舊交雜,亦是內部傳統、外在環境皆鉅變震盪的時代。啟蒙思潮引進,新文化、新文學運動漸興,各式嶄新的技術、體制、觀念大量地湧入。對於這座島嶼上的人們而言,「世界」仍是有著未知卻充滿各種可能的抽象概念,雖然讓人懷有夢想,卻也帶來許多不安。於是,有群青壯年作家試圖以「創作」和世界接軌,透過文字書寫,反映當時紛亂現況,更進一步探索多元與開放,讓這片長期在日語文化浸淫下的土壤,開出特有的燦爛之花。【文學冒險卷】十位當代青年作家,以非虛構的創作書寫,將日治時期的文學前輩們的生平以及作品,交織成故事,透過十個主題:社會運動、資本主義、語言、詩與歌、民俗、愛情、電影、舞蹈、原住民,帶領讀者體驗一趟屬於日治時期的文學冒險。▍本書特色☉臺灣日治時期,最佳文學跨界讀本|一套兩卷,對照參閱: 【文學冒險卷】10位當代青年作家,10種主題,挖掘日治時期作家的創作故事。【作品選文卷】14位日治時期作家作品選,收入文類包括:小說、散文、論述、詩歌、歌詞。 ☉國立臺灣文學館.原著授權|新編新選: 優先編選未被廣為認識的作家、作品,重新取得作品授權及修訂,提供作家簡介、導讀評析,引介大眾。☉特邀知名插畫家蠢羊,獨家繪製內頁封面: 重繪日治時期的作家人物,風土地景,再現人文薈萃之風華。
庫存:1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我的青春,在台灣
滿額折
作者:傅榆-口述; 陳令洋-採訪撰文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19/10/30 裝訂:平裝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 傅榆在喧囂的民主台灣尋找內心聲音,真誠發聲之作生長於台灣去威權化的時代,和台灣的民主一起長大,我們,都曾經受傷。「如果我們要一起往前走,需要從意識到自己受了傷開始。」----傅榆台灣的民主化之路,走得風起雲湧。但當國家的發展,反映在個人的生命史上,成長於民主台灣的世代,我們的青春經歷是甚麼?傅榆出生在一九八二年。五歲那一年,台灣解嚴,民主進入幼兒期。十四歲,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優惠:讀書共和國全書系優惠-單79雙75
定價:360 元, 優惠價:79 284
我的青春,在台灣(首刷限量簽名版)
滿額折
作者:傅榆-主述; 陳令洋-採訪撰文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19/10/30 裝訂:平裝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 傅榆在喧囂的民主台灣尋找內心聲音,真誠發聲之作生長於台灣去威權化的時代,和台灣的民主一起長大,我們,都曾經受傷。「如果我們要一起往前走,需要從意識到自己受了傷開始。」----傅榆台灣的民主化之路,走得風起雲湧。但當國家的發展,反映在個人的生命史上,成長於民主台灣的世代,我們的青春經歷是甚麼?傅榆出生在一九八二年。五歲那一年,台灣解嚴,民主進入幼兒期。十四歲,台灣第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優惠:讀書共和國全書系優惠-單79雙75
定價:360 元, 優惠價:79 284
1947 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電子書)
70折
  • 電子書
作者:蕭鈞毅; 藍士博; 陳令洋; 王俐茹; 李思儀 等  出版社:二二八基金會  出版日:2019/12/01 裝訂:電子書
小說家舞鶴有部作品叫《餘生》,循莫那魯道遺族的視角與話語,重塑並拆解霧社事件歷史,並細緻梳理倖存者那失語的哀傷。餘生,自是立在現在清流部落的紀念碑名字,但這兩個字,清晰地傳達了在歷史中遭踐踏殺戮後,唯一具體存留的意象。 大災難,或是破壞性事件,會直接衝撞某些人的人生,他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出現斷裂,生活會跌落谷底。但只要他沒有死去,就仍得天天睜眼,日日呼吸,繼續過活,將日子過下去,過得平常。只是這種日常,對那些人來說,已不像過往,而是夾帶著複雜的情緒和記憶,面對不同的處境與未來。 因此,「餘生」不只賽德克族獨有,台灣這塊土地在不同時期,承受不同殖民者的暴力對待,族群相殘,尤其是二二八乃至其後的白色恐怖,更是台灣幾個世代都無以迴避的歷史創傷,這傷仍未癒合,整個社會卻馴服黨國與歲月的碾壓,彷若失憶。只留倖存者度過餘生。但人生已經脫離尋常軌道的他們,又怎麼在這世道裡如常生活? 包含《餘生》在內的若干台灣版「傷痕文學」的書寫或創作,大抵都是這樣的方向。我一直認為,文學或是文化創作,是一種封存時代樣貌的媒介,透過具創造力的方式,製造某種斷代史。它並不只是要將歷史傳遞下去而已,還必須讓人瞭解、同理,甚至反思且警惕。錯誤不能重複,傷害不可再來。 從這角度看來,《1947 之後:二二八(非)日常備忘錄》從書名到內容,也都有這樣的企圖,作者不只重現二二八(或白恐)那段歷史背景,刻劃經歷者的思想與行動,甚至描述他們(後代)如何活下來,或是如何面對生活。例如施儒珍的孩子與他們那躲在牆裡大半生的父親,例如張七郎那再嫁媳婦生下的女兒,如何發現上一代的悲劇。透過非虛構書寫形式,這本書能讓讀者進入主角經歷的情境,跟隨著他們走過那個時代,一起思考、行動,並感覺他們的掙扎與疼痛。這樣的書寫策略,超越了過去單一當事人的口述故事,可以給予更廣闊的視角,給予更深刻的體會。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定價:360 元, 優惠價:7 252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
滿額折
作者: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 張文薰; 陳令洋; 曾彥晏; 翟翺; 張浥雯-著; 凌宗魁-審訂  出版社:國立臺灣文學館  出版日:2024/11/13 裝訂:平裝
有空間,就有故事!4個時期,4×4篇人物轉譯故事與珍貴歷史照片是建築的編年史,也是個人的斷代史從政治中心到文學殿堂,跨越百年光陰,在增建、改築、修復的過程中,細數臺文館建築的歷史與生命的溫度。從「臺南州廳」、「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到「國立臺灣文學館」,這棟建築歷經歲月洗禮與空間變遷,最終成為我們如今熟悉的樣貌。這是一個新舊混融的建築空間──在地理上,伴隨臺南東西部發展的軌跡,座落於新舊市區開發的中心節點;在歷史上,橫跨日治到戰後,見證政權的更迭與城市的興衰;在文學上,歷經舊文學式微與新文學的萌芽;而在建築上,其本身也由於政治與戰爭等因素,進行過各種維修與整建,形成不同時期各異的姿態。建築的歷史也是人的歷史,而空間本身訴說的就是故事。本書即邀集臺灣文學界的創作者撰寫16篇轉譯故事,著眼百餘年來空間的動態,藉由虛實交錯的手法,爬梳老建築的百年歷史,呈現人與空間的互動,交織出臺南州廳到臺灣文學館的迷人面貌。【4個時期,4×4篇人物故事與歷史照片】◆臺南(州)廳時期(1916─1945)臺南廳長松木茂俊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與近藤十郎裕仁皇太子與歌人國枝龍一臺南州知事一番瀨佳雄◆空軍供應司令部時期(1949─1969)空供部司令魏崇良臺灣第一代舞蹈家林香芸平劇老生謝景莘與天馬平劇隊空軍子弟姚蓬麟◆臺南市政府時期(1969─1997)第一位本土女性建築師與市長夫人王秀蓮第8屆臺南市長蘇南成前《聯合報》府會線記者林建農前臺南市政府民政局專員許瑛峰◆文資中心籌備處與臺文館時期(1997至今)臺文館古蹟修復建築師陳柏森臺文館古蹟修復工務經理黃貴光前臺文館副館長陳昌明臺文館圖書室館員丁千惠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定價:460 元, 優惠價:85 39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