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故事就是你的故事。無論你喜不喜歡,它都深植於你基因裡。家族排列治療的最後一塊拼圖★ 累積20年以上經驗,以海寧格家族排列治療為基礎,獨創「核心語言方法」★ 2016年全球健康類圖書最高榮譽「鸚鵡螺圖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s)銀獎★ Amazon心理健康分類榜No. 1,百位讀者5顆星推薦你是否長期陷於身心病痛,無從擺脫,只能無助自問:是哪裡出了錯?本書作者馬克.渥林要告訴你的則是:別灰心,這不是你的錯。很多時候,即使我們從未聽聞或察覺,家族成員受到的創傷,卻會因為他們受創當下難以面對、難以處理傷痛,而在基因中留下過去經驗的記憶。即使原本受創的家人已經過世,或者他的故事早已被遺忘、不再被提起,記憶和感覺卻一直存在。情緒的繼承往往是潛藏在無意識裡的,編碼在每個元素中,遺傳至我們體內。最新基因科學研究也發現,創傷的影響會從上一代延續到下一代,從基因的表現到日常語言,對我們心理和生理帶來重大影響,藉由慢性病痛、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強迫性思考、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各種身心症狀表現出來。作者馬克.渥林是遺傳性家族創傷理論的先驅,從事個人和團體治療超過二十年。他根據佛洛伊德和榮格的理論,認為心理創傷總會從潛意識裡突圍而出,而表現在某個地方,這種種表現方式,他稱為「核心語言」(Core Language)。隨著這個進路,我們可以診斷出恐懼和焦慮如何透過語言、行為和身體症狀去表現。全書從神經科學、表觀遺傳學、語言科學等研究切入,以頂尖科學家的創傷後症狀群研究為基礎,包括腦神經科學家耶胡達(Rachel Yehuda)和心理治療師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結合海寧格(Bert Hellinger)的家族系統排列理論,與實際案例觀察,以「核心語言方法」,提供的實用步驟,傾聽內心聲音,並解讀哪些問題源於我們自身,又有哪些問題源於家族史中的創傷。藉由具體的引導,我們將尋得關係的和解,修復身心靈的苦痛,終結可能一代代延續的傷。
與神有同樣本質的耶穌禱告,是否只是為人樹立禱告榜樣?還是說,與人有同樣本質(具有身體和靈魂)的耶穌禱告,是因為祂需要為自己也需要為我們禱告?那祂「需要」禱告是什麼意思?本書作者引用馬丁休(Hugh Martin, 1821-1885)所言,認為擁有人性及肉體的耶穌,必然使自己處於匱乏和軟弱中――以致於必須全然依神――在熱烈和懇切的禱告中操練和展現這樣的依賴。若基督放棄禱告,祂的人性就有所虧缺。但祂對神禱告的全心敬虔並非僅止於表現人性。在我們禱告的主身上更強烈有力體現的是--原本一無所缺的神,真的成了有血有肉有淚且需要伏地禱告的人。與神有同樣本質的耶穌禱告,是否只是為人樹立禱告榜樣?還是說,與人有同樣本質(具有身體和靈魂)的耶穌禱告,是因為祂需要為自己也需要為我們禱告?那祂「需要」禱告是什麼意思?本書作者引用馬丁休(Hugh Martin, 1821-1885)所言,認為擁有人性及肉體的耶穌,必然使自己處於匱乏和軟弱中――以致於必須全然依神――在熱烈和懇切的禱告中操練和展現這樣的依賴。祂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生在禱告的律法之下,就如祂處在其它律例和義務之下――禱告的律法不外乎就是,凡人領受的沒有一件不是來自天上,也沒有一件不是向主所求(結卅六37)。若基督放棄禱告,祂的人性就有所虧缺。但祂對神禱告的全心敬虔並非僅止於表現人性。在我們禱告的主身上更強烈有力體現的是--原本一無所缺的神,真的成了有血有肉有淚且需要伏地禱告的人。專家推薦:「本書內容首要關乎耶穌,禱告次之。書名副標『傾聽救主祈禱,活出禱告生命』正反映了本書內容。瓊斯引導我們傾聽耶穌的禱告,從中了解耶穌,既而了解禱告本質。本書可視為透過耶穌禱告的角度來檢視耶穌的基督論。瓊斯的目的不僅限於從耶穌的禱告中歸納出禱告原則;而是要我們更深刻認識耶穌是誰以及耶穌為我們做了什麼,使信徒都能將此應用在委身基督的禱告生活中。」──Donald W. Whitney,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副院長以及聖經靈命學教授、《Spiritual Disciplines for the Christian Life and Praying the Bible》作者「馬克.瓊斯再次辦到了!他將耶穌的榮美、威嚴以及奧妙提煉成好入口又能改變人的靈魂佳餚。除他以外,當今再無作者能以如此深入淺出、引人思辨且豐富紛呈的方式講論基督。翻開書,每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