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59)
電子書 (48)
雜誌 (1)
政府出版品 (158)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94)
無法訂購商品 (13)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0)
無庫存 (177)
商品定價

$199以下 (5)
$200~$399 (112)
$400~$599 (40)
$600~$799 (2)
$800以上 (48)
出版日期

2024年 (15)
2022~2023 (33)
2020~2021 (29)
2018~2019 (27)
2016~2017 (7)
2016年以前 (84)
裝訂方式

平裝 (138)
精裝 (16)
作者

孫明德-主編 (5)
洪德生 (5)
孫智麗 (4)
吳榮義 (3)
經濟研究院 (3)
龔明鑫 主編 (3)
台灣經濟研 (2)
台經院 (2)
孫明德主編 (2)
左峻德 主編 (2)
王塗發、楊浩彥、林幸君、賴金端 (2)
邱俊榮 (2)
陳希煌 (2)
余祁暐 主編 (1)
劉祥熹 (1)
吳孟道 等 (1)
吳孟道-主編;吳孟道、林秀英、周佳寧、范秉航、徐慶柏、張嘉玲、黃敬翔、楊孟芯、劉育昇、劉聖元、賴宜廷、簡淑綺-著作 (1)
吳恩華 (1)
周佩萱,王鈴惠,王睦鈞,周佩萱,邱秀玲 等 (1)
出版社/品牌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152)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48)
台灣經濟研究院(ITIS) (6)
台灣經濟研究院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07筆商品,1/11頁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2024/12/12 裝訂:平裝
※請確定您所選購之期刊正確無誤,本期為2024年12月號 第47卷 第12期 總號564 ※ ※因雜誌到貨日期不一,請於下單時在備註欄填上您欲購買之期號(過期雜誌恕不接受訂購)※ ※本期號上架時間至2025/1/12※ 目錄社論:參酌全球AI戰略成為AI之島陳博志論壇:低薪不宜違背市場效率原則專題探索:美國政經戰略與國際典範專題探索:美中科技戰與強化供應鏈韌性專題探索:從韌性走向永續:美歐供應鏈重組與綠色轉型之共生研析專題探索:全球供應鏈和盡職調查實踐的發展:國際法規趨勢的影響專題探索:變局中的常態:尊嚴勞動對全球經貿規範的影響專題探索:美國《晶片法案》與亞太國家晶片發展策略專題探索:台美經貿產業合作新機遇-以美國中西部州為例專題探索:台美關係展望:地方合作的視角國際政經瞭望:全球多邊主義新共主?從金磚國家論全球南方未來展望國際政經瞭望:G20+1非洲新局:歐盟規範性權力與對非投資戰略轉向國際政經瞭望:共存與對抗:美中在東協峰會的互動關係國際政經瞭望:聯合國未來峰會與全球南方帶來的啟示產業動態SNG:國際電業低碳化與數位化轉型的發展及借鏡-以日本JERA為例產業動態SNG:營造電動車友善之充電環境-談我國推動電動車公共充電設施布建策略及措施
庫存:4
定價:200 元, 優惠價:1 20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5月第47卷第05期557
95折
作者:台經院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5/01 裝訂:平裝
揮別疫情陰霾,眼前仍有地緣政治干擾、全球暖化加劇、多元融合創新等因素牽動世界變局,我國商業服務業也仍面對著缺工、低薪、市場規模有限的產業結構課題。然而,身處最多變的時代,也是營造靭性、展現實力的最好時機;在環境變革下,如何自持續不斷的挑戰中尋得契機續向前行,為當前商業服務業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期專題將從觀察商業服務業現況及趨勢出發,探討歷經疫情衝擊、消費習性變革的淬鍊,曾經受重挫的內需市場,如何發揮潛力並展現其強靭成長動能;而我國商業服務業又是如何延伸內需市場,透過服務貿易推動服務業的國際化,加速朝現代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轉型。此外,商業服務業「以人為本」的思維,需仰賴優質勞動力來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專題中亦就商業服務業長期處於相對低薪及近期缺工衝擊下,釐析目前人力供需缺口形成原因,並探討解決之道。而新世代年輕人工作價值觀改變,加上數位科技擴大應用,碰撞出勞動市場發展新趨勢,不論是追求自由的斜槓人生,抑或講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均加速零工經濟等新勞動型態的成形,亦對商業服務業就業環境帶來新課題與挑戰。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全球經貿環境陸續產生劇烈變化,為因應數位科技的顛覆性發展、回應產業環境永續的迫切需求,主要國家陸續推動重要計畫,透過「數位×綠色」雙軸轉型來迎向數位永續時代;對於以客為尊的商業服務業,在消費者行為與科技工具應用驅動下,藉由創新科技的應用與輔助來提升消費者體驗,已然成為當前商業模式發展之關鍵。產業環境在變,科技在變,消費者需求也在變,而每次的挑戰都是進步的動力,我國商業服務業將憑藉著靈活彈性之優勢,在科技及永續相互激盪下以善變應萬變,在疫後國際新變局中再展風華。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4月第47卷第04期556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4/01 裝訂:平裝
2023年6月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議簽署,台美雙邊合作邁入新的里程碑,結合既有的經貿合作機制,例如: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機制(EPPD),未來台灣和美國的經貿關係預期將日益深化。在全球數位科技發展與歐盟課徵碳稅帶動的淨零排放浪潮下,美國近期聚焦的許多法案及產業發展政策,以及台灣當前推動的政策方針與產業科技發展方向息息相關,包括《降低通膨法》(IRA),並著眼於電動車、量子電腦、人工智慧(AI)等先進科技及產業發展,同時持續調整貿易政策,拓展數位貿易機會及透過定期雙邊會議的召開,加強與歐盟等經濟體的雙邊關係。這些政策方針,形塑了未來台美經貿合作的新景象。首先,美國《降低通膨法》的推動,顯示美方對於降低自國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視,綠色轉型成為台美共同的政策目標。而該法案的推動,同時也將為台灣電動車及儲能設備產業帶來新的機會,透過強化美國大廠特斯拉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及本土鴻海等大廠的平台資源,調整策略布局,國內廠商將有機會進入美國供應鏈市場。再者,奠基於台灣和美國過去在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上建立的密切合作基礎,將有機會開啟未來台美在人工智慧、量子電腦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大門,有利於台美企業在全球未來科技的發展上攜手前行。最後,同步關注美國近期貿易政策及數位貿易的發展,並借鏡美國-歐盟貿易科技理事會的雙邊合作模式,對未來台灣與美國的政府及民間如何合作往來提出精闢見解。本專題由法案、政策到產業及科技布局與合作,到雙邊經貿合作架構的未來推動,由點到面層層解析未來台美新局勢下之合作可能機會與挑戰,協助讀者領先掌握趨勢商機。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8月第46卷第08期548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8/01 裝訂:平裝
傳統供應鏈金融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融資模式,這個模式常見的參與者包含大企業或是上游廠商、中小企業以及銀行。中小企業常收到上游或大企業應收帳款,但收現時間可能長達半年或一年,這會造成中小企業金流困境,業務拓展困難等問題;如果有銀行能介入,基於對大企業及過往企業間往來紀錄的信任,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近年隨著數位轉型與金融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加上各業逐漸產生質變;此外,疫情間供應鏈中斷的問題,更加深了企業對供應鏈金融變化的關注。從政府、金融業者、產業上下游乃至新創企業,都動了起來,例如:2017年金管會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2020年推出「2.0方案」;而2022年推出之「3.0方案」則是在前兩個方案的基礎下,希望透過金融資源整合以支持「淨零」轉型。另外,2022年3月兆豐銀行推出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台,協助過往因財務資訊不透明、徵信成本高,導致較難取得銀行支持的中小企業,有機會順利取得融資。在新創企業方面,台灣新創公司灣谷科技(BSOS)提供創新的供應鏈金融SaaS服務,其「企業永續營運資金解決平台SUPLEX」,讓買方、賣方、第三方資金方形成三贏局勢。由於具高度發展潛力,灣谷科技也獲得早期投資者的支持;2020年3月獲得國發天使基金新台幣2,0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是國發基金在區塊鏈天使輪中最高投資金額,後續亦獲得早期創投基金500 Global的投資。有鑑於各界對供應鏈金融的關注日益增加,本期「專題探索」以上述交融的趨勢作為背景,針對綠色供應鏈結合金融體系這股「東風」所引起的浪潮匯編六篇專文;除有助於讀者掌握最新資訊外,也對我國相關領域的發展提出重點觀察與分析,供政府及有關單位作為擬定未來合作與發展策略參考。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7月第47卷第07期559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7/01 裝訂:平裝
2019年起疫情肆虐、供應鏈中斷、物流阻塞、全球資源分配大亂,緊接著2022年的烏俄戰爭爆發,地緣政治紛擾甚囂塵上,各國對於包含能源、物資等儲備與跨國依賴問題的重視提升,全球局勢在接續負面發展下撬動起各國程度不一的物價飆升,2021年全球通貨膨脹率已來到4.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於2022年時估計全球通膨率在2022年上升至8.8%,在2023年則為6.5%,等同於宣告全球近十年來的低通膨時代進入尾聲。全球政府祭出因應舉措預防物價失控,無可避免的自然是各式緊縮性貨幣政策,也因此帶動各國央行決議升息,各地體質較弱的中小企業自然是首當其衝,好不容易在疫情過後存活下來,卻又得馬上面臨物價高漲與資金成本上升的多重困境。根據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對小企業信心的調查結果(2024/04)顯示,由於通膨壓力上升以及銷售低迷,美國小企業主的信心在2024年3月已跌至2012年12月以來最低點。中小企業幾乎是多數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協助中小企業穩定發展也是全球政府的施政目標與重點課題,當下我國也正面臨愈來愈明顯的物價高漲變化,根據我國主計總處2024年1月發布2023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5%,2022年則為2.95%,已連兩年超過2%通膨警戒線,國內相關部會以及中小企業主也不得不妥善預備好可能發生的經濟衝擊。本專欄內容挑選了背景不盡相同的美、歐、日、韓等四個區域作為研究主題,分別盤點與探討這些區域的政府在這波風雨欲來的危機下,所推出支援企業的重要因應措施,希望能藉此作為國內相關單位與企業面臨潛在困境的因應參考資料。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唯有未雨綢繆,才是避免事態失控的不二法門。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3月第47卷第03期555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3/01 裝訂:平裝
本期專題將帶領讀者探討「科研永續力的評估與展現」,透過國內外文獻及標竿案例,從科研指標、管理機制、成果運用及成效溝通等角度,探索績效管理促進永續發展的做法。「永續力」意即國家的經濟成長必須兼顧社會進步及環境保護,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須避免犧牲未來世代的生存環境,且須讓人人皆能享有平權與福祉的未來。首先,關注績效管理促進永續發展所扮演角色,以我國政府中長程個案計畫為例,探討我國政府推動永續發展面臨挑戰、先進國家因應作為及推動成效,對於策進我國永續發展計畫績效管理提供建議。其次,以歐盟、日本為例,探討永續發展的科研指標及政策工具。觀摩歐盟科研架構計畫Horizon Europe的評估內涵,評析我國科研政策如何設計評估重點,引導科研計畫朝永續發展目標努力;觀摩日本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之目標設定及評估做法,提出我國借鏡之政策規劃重點。接著,以韓國電力公司、國內外城市能源治理評比表現良好的城市為例,探討淨零轉型評估做法及落實關鍵,提出值得借鏡之績效管理建議。如:韓電研發計畫績效評估體系透過創新研發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率及降低碳排放,實現淨零永續目標,並藉由城市推動淨零轉型關鍵面向及代表案例之探討,提出我國縣市政府落實淨零轉型之策略作為。最後,以經濟部科技專案研發成果應用於社會公益用途,檢視科研成果促進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落實,針對績效管理機制提出精進建議;另觀摩國內外永續及創新獎項評選機制,綜整各評比面向之績效資訊,歸納科技實踐永續發展之資訊展現思維,協助讀者了解運用績效管理發揮永續力的多元做法,策進我國政府實現永續發展的績效管理機制。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1月第47卷第01期553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1/01 裝訂:平裝
展望2024年全球經濟,各大經濟預測機構看法都不太樂觀。例如:2023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GDP成長率為2.9%,比2023年的3%還要低;2023年11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之預測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2.7%,比上年的2.9%低一些;2023年11月S&P Global預測2024年經濟成長率2.8%,亦比上年3.3%更低。究其背後原因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地緣政治,不只是以巴衝突、俄烏戰爭未停歇,美中貿易戰也很有可能再度拉響警報。而近期媒體熱烈討論的議題,就是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來勢洶洶,很有機會打敗現任總統拜登,再度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大選,此不僅突顯美國內部的矛盾,而且如果川普再度當選,代表他的強勢作風與「美國第一」的理念,獲得多數美國人民的支持,美中兩國的對立恐怕會加深而不是和解。美中角力惡化,其他國家也深受其害,可能需要「選邊站」,例如是要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印太架構,還是參與由中國為首,且正在逐步擴大勢力的金磚國家聯盟,在後疫情時代,「政治」再次成為左右經濟的布局,全球化貿易無國界正在被打破,背後牽連企業投資布局、供應鏈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影響的層面相當深廣。另一個與台灣外貿關連的議題,即最大貿易國中國正深陷經濟困境,從各項經濟數據解析,中國經濟成長動能明顯趨緩,其中地方債務問題盤根錯節,十多年來懸而未決,未來發展方向需持續關注。最後,台灣面對全球地緣政治動盪及中國經濟的衰弱,以及高利率環境下的經濟大環境,如何在經貿領域中尋找機會,或許台灣應該利用在半導體、數位科技等領域的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經貿組織,並加強與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在2024年的變局中站穩腳步。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12月第46卷第12期552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12/01 裝訂:平裝
近年國際間已將2050淨零排放作為主要的政策目標,截至2022年10月,全球有137個國家承諾淨零排放,為積極達成此目標,歐盟推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將於2026年徵收碳稅,減碳壓力已迫在眉睫;2022年我國國發會亦發布淨零排放路徑圖,在「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上,輔以「12項關鍵戰略」整合跨部會資源,積極達成淨零減碳目標。其中積極發展之淨零技術與策略包含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與公正轉型。本期台經月刊特別規劃「淨零排放趨勢下科技發展與應用」之專題探索,介紹現今重要推動之各項淨零技術、政策與其應用面向,八篇系列文章內容包含國際淨零策略與應用技術概述、國內外永續科學工業園區推動做法與案例介紹、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角色及應用、電動載具減碳效益分析模型與應用案例、兼顧電力供需平衡的再生能源電能市場運作構想介紹、台灣淨零之路與公正轉型推動,實務上亦介紹國內外重要淨零技術展會之最新趨勢,並特別專訪我國淨零政策跨部會推動之重要領導人物―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林敏聰副主委。本專題探討從淨零議題之技術面、政策面、市場面、應用面等各面向進行闡述與分析,期能進一步幫助讀者對於國際淨零趨勢與發展有深入的認識及體會,了解我國目前的淨零技術發展能量與推動做法,促進產業與國際接軌以掌握全球淨零商機,讓社會大眾更能一同加入淨零綠生活的行列,幫助台灣與世界共同達成淨零碳排之目標。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2月第47卷第02期554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2/01 裝訂:平裝
聯合國為促進各國共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經濟、社會問題,於2015年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以此為標準衡量實踐情形。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是目前全世界急需努力解決的問題,聯合國已經將氣候問題定義為一個綜合性的永續議題,其中17項目標中的第13項「氣候行動」,成為影響全球永續發展之關鍵。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證實,2023年全球氣溫比工業化之前的均值高了1.4℃,已逼近「巴黎協定」本世紀末目標升溫1.5℃之上限。2023年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進行各國提交之「國家自定貢獻」(NDCs)的首次全球盤點。該盤點報告指出,預估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4~2.6℃,顯示國際間減碳成果雖然有所進步,然為了要達成減碳目標,必須再減少203~239億噸的二氧化碳,大約是全球一年排放量的60%,因此就目前的政策來看,各國應該訂定更積極的國家自定貢獻。呼應國際永續發展與氣候治理趨勢,我國自2021年宣示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2022年陸續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2023年公告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從政策宣示到法律規範,提升氣候治理層級、逐步建構碳定價機制及多元經濟誘因,引領企業低碳永續發展。推動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需要公私協力,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並結合民間力量以能達成。本期專題藉由探討聯合國SDG13氣候行動,掌握國際永續發展氣候治理趨勢,並檢視我國國家及淨零轉型重要關鍵之能源、製造及運輸部門減碳行動,地方政府因應氣候變遷與企業爭取永續商機推行ESG之策略方向,以全面盤點我國永續淨零實踐之課題與因應作為。
庫存:7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6月第47卷第06期558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數位發展時代,其創新路徑與以往不同,過去工業時代的新興技術創新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今需求。台灣近30年經濟發展與掌握電子技術機會,都與建立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息息相關。而「數位新社會」已是新政府的願景之一,在數位發展的時代,「資料」成為新的關鍵要素,「軟體」將如同工業時代的機器設備般重要。未來台灣能否掌握這波數位科技新典範,累積資料並發展軟體創新,將是現階段各部門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議題。數位發展政策是實現政策協調和連貫性的關鍵,公民、政府與產業的創新需要提供安全具韌性的基礎建設,並整合資料治理、資安防護和科技創新等管理機制,打造新價值的發展環境,而數位科技的應用已在疫情期間突顯其便利性。數位科技的普及應用對台灣社會來說是具發展上的優勢。然而,面對當前多元的社會問題,政府在資源和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有效引導社會服務組織運用大數據和數位工具來解決問題,進而降低時間和成本。根據OECD的倡議,建立以資料驅動的公共部門(DDPS)循證政策架構,以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這是全球在規劃數位新社會、構建數位新生活時面臨的首要課題。同時,營造數位信任、打造多元數位應用、強化數位賦能與匯聚人才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台灣在高階硬體的既有經驗基礎上,結合AI、5G和資通訊產業的力量,持續為國際提供領先的先進技術,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的目標。本期專題將從台灣在數位發展中的基礎法制與人才建設出發,深入探討政府、產業和社會組織等各部門的數位轉型關鍵議題及國際標竿,並提出更積極的政策引導,闡述台灣在實現「數位新社會」願景過程中的關鍵重點。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5月第46卷第05期545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5/01 裝訂:平裝
談到地點的競爭優勢,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脫穎而出的往往不是均質現象的城市,而是能夠掌握「在地化」(Localization)概念,發展出獨特主題風格的地方場域。地方場域被賦予的任務,不再僅限於空間的有效使用,而是從地方發展或都市規劃的角度出發,藉由文化、藝術、歷史、設計、典藏等元素,創造出新的發展模式,成為產業轉型或地方再造的核心據點。地方場域從單純的活動空間,躍升成為地方發展的本體,透過主題風格掌握議題的話語權,連結場域內外的人、事、物,產生資訊交流或資源交換,形成一個市場的紐帶,發展出「場域經濟」。本期專題即探索地方場域如何建構在地化優勢,為地方發展創造新的價值。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首先以產業轉型的觀點切入,探索地方場域如何作為產業轉型所需的載體,透過文化創意產業開創出專屬台灣模式的新經濟。接著,將閒置空間活化提升到地方場域再造的概念,以「地方場域再造=空間活化+創新行動」的視野,點出策略重點。從微觀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兩處完全相同的地方場域,每處場域都有其獨特的條件,需要處理不同的重點議題:(1)如何聚焦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場域獨特的風格;(2)如何集結公私部門的互助力量,整合在地區域網絡的資源;(3)如何建立共創平台,讓場域具有新陳代謝的活力。從展望未來的角度來看,討論地方場域未來發展的新議題。一是文化與科技的結合,除了數位展示科技外,科技行銷(MarTech)更是掌握需求的關鍵。二是文創策展的興起,如何透過地方場域的再造,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希冀透過本期專題探索,有助於各界獲取值得參考的觀點,為我國推動地方場域再造相關議題增添新的構想。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11月第46卷第11期551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平裝
氣候變遷對全球之影響已經是進行式,尤其農業將首當其衝,在政府資源有限下,如果能跟產業結合,就可以發揮更多力量,提升農業韌性。本專題舉日本施政方針為例,透過農林水產省提出對應之「緩和」與「適應」兩種策略,以因應全球暖化現象,而這兩個策略的共通點皆在於強調合作的重要。其他農業案例包含中國、澳洲及南非等,分別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彙整之農業公私協力態樣,並以積極的態度共同思考大環境之瓶頸並解決。我國農業部為打造韌性農業,已規劃社會韌性(暖農民)、環境韌性(固農村)及經濟韌性(強農業)三個面向,以強化農業基礎建設為目標,保障國內糧食穩定供應及農漁民所得權益,並針對農林漁畜等產業提出公私部門合作策略,再透過相互溝通以協助產業更快速適應並接軌政策趨勢。此外,為強化政府與民間企業的夥伴關係,亦透過建立產業生態系,並串聯產業鏈上之農民、農企業及農民團體等,再藉由政府與學研單位之協力,加以相關補助與輔導資源之催化,將有助於建立公私雙方之互信關係,一方面透過專案補助方式提供資源挹注,以降低公私雙方投入風險,另一方面則透過邀請產官學研協力建立農機一貫化或資訊格式標準化等作業,期減少導入設備之運用相容性門檻與開發成本,進而幫助農業生產者提升管理效率。未來推動公私協力之範疇將更常見與多元化,建議除保持開放與包容之態度面對不同的公私協力型態,更重要的是參與公私協力之各方,均應以確保運作機制健全為己任,進而共創政府、產業及人民多贏,產業共榮之局面。
庫存:7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國際經濟新趨勢 台灣產業的契機
滿額折
國際上紛紛探討永續發展、數位經濟、糧食安全,以及包容性成長等議題,故本書以國際戰略格局、新興經濟議題、區域經濟合作等三個元素貫穿全冊,各篇文章從總體國際政經架構的發展趨勢與轉變關鍵要素切入,再進一步對各項議題的發展脈絡進行分析,並探討各國對於重要議題的相關政策與立場,希望透過總體與個體交錯的論述方式,讓讀者們清楚掌握國際環境現勢與新興經貿議題動態。
庫存:1
定價:360 元, 優惠價:85 306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1月第46卷第01期541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1/01 裝訂:平裝
2022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使得2023年經濟前景增添許多陰霾,但仍有幾個事件的發展必須持續關注。首先,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已經上路,「四大轉型」、「兩大治理基礎」及「十二項關鍵戰略」將成為落實淨零轉型目標的主要行動方案,是否能達到目標?對於台灣會帶來什麼影響?將會是2023年度最熱門的議題。其次,自美中貿易戰以來的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夾雜了「政治」的因素,印太經濟架構、友善供應鏈、《晶片與科學法案》等,美國與中國的戰火已從貿易蔓延至科技、產業、資料等領域的全面性經濟戰,加上俄烏戰爭與台海矛盾等地緣政治情勢影響,各國紛紛開始強化半導體的自主供應鏈,對於台灣高科技產業及供應鏈未來布局影響深遠,台灣企業供應鏈的調整與轉型不只是單純的經濟課題,勢必要將「政治」納入考量,才能站穩腳步。此外,中國的經濟前景令人擔憂,2022年10月22日閉幕的「二十大」是觀察中國領導者對於未來發展的重要風向球,亦是台灣不能忽略的重要事件。最後,在國內高度期盼之下,2022年6月1日我國與美國政府同時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雖然只是經貿合作架構,但其中11個議題呼應印太經濟架構談判主軸,且皆是更具前瞻性的重要議題,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容小覷,同時供應鏈韌性挑戰,亦已納為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及2022年啟動之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主題之一,有助於擴大台、美雙方經濟合作關係,成為未來與美方簽定FTA的基礎,也將會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里程碑。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文化時代:治理、經濟、科技與外交
滿額折
作者:白卿芬-主編; 白卿芬; 王怡惠; 梁曼嫻; 鄭椀予; 鄭雅心; 施翔云-著作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17/10/30 裝訂:平裝
本書由台經院研究團隊匯集各國文化政策、產業新聞及趨勢動脈而成,從較少受人矚目,卻是近年來不斷在國際上竄起的主題,文化之於國家的重要,及如何藉「文化」為主軸,帶動國家產業永續發展,進行文化治理、文化經濟、文化科技與文化外交等四大方向、共13個議題探討,闡述文化發展/永續、統計、文化政策、文化貿易與產業、文化科技、文化經濟與藝術節、文化外交布局等,來建構文化對吾人生活日益重要之今日,探索國際間對於文化
庫存:1
定價:380 元, 優惠價:85 323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6月第46卷第06期546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6/01 裝訂:平裝
全球歷經三年多的新冠疫情紛擾,期間所實行的社交距離規範與隔離政策,大幅改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模式,進而衝擊產業運作與生態發展,影響所及擴及產業鏈上中下游等各環節,並已逐漸發展為新常態,而此現象在作為人們生活具體體現的文化內容領域尤其明顯。台經月刊專題鎖定文化內容領域,透過國際相關文獻以及標竿案例分析,觀察疫後文化內容領域新興發展趨勢,如Podcast、有聲書等聲音經濟的進化、文化內容IP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跨域發展模式、文化相關領域之新興科技應用,如延展實境技術(Extended Reality, XR)與生成式人工智慧(AI Generated Content, AIGC)等,以及觀光領域新發展模式等。面對上述新興發展趨勢,各國政府也積極投入相關政策工具,以援助相關產業發展,尤以文化內容產業的人才養成方面,如韓國政府透過跨部會資源,瞄準產業需求,培育創作端、內容輸出端以及跨領域等相關人才;而在數位科技的發展趨勢下,數位化與數據治理相關政策亦逐漸受到各國政府重視,包含英國、日本、韓國、澳洲與中國等皆提出相對應的數據戰略,以協助相關產業在疫後新常態中找到發展的新出路。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間加速文化內容相關領域的數位轉型,各式平台的角色為內容創作者帶來更多機會,同時也持續壯大平台本身。在此趨勢下,免費影音串流平台如YouTube、Facebook等大型平台在賺取龐大的廣告收益下,卻未能給予創作者合理的版稅,形成不對等的關係。未來相關主管機關應持續關注此議題,如何在數位平台的商業模式,以及給予創作者的報酬中取得平衡,將是文化內容相關領域永續發展的關鍵。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2月第46卷第02期542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平裝
在COVID-19病毒肆虐全球三年多後,各國人民生活逐漸步回正軌,持續討論著經濟復原與產業復甦的各項可行政策;而在追求經濟的韌性目標之餘,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為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必須兼顧產業發展的韌性,甚至必須透過包容性政策來鼓勵各方投入經濟發展行列,俾利營造各種經濟發展的有利環境,減少負面因素的衝擊。除了疫情之外,地緣政治衝突也成為影響亞太區域景氣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作為引領亞太區域經濟發展的APEC,將持續扮演促成各國深化合作的角色。2023年美國作為APEC的主辦經濟體,提出「為所有人開創韌性與永續的未來」(Creating a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Future for All)之主題,藉由「互連、創新、包容」延續「太子城願景2040」與「奧特亞羅瓦行動計畫」的主軸而推動各項計畫與倡議之外,美國也將在其主導的IPEF架構下展現政經與產業戰略;而面對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問題,美國已表示歡迎俄羅斯繼續參與APEC會議;此舉一方面展現美國大國協商的心胸,也代表APEC是亞太區域合作的重要機制。創新與包容是近年全球與區域合作相當熱門的議題,這不僅代表全球化發展的向前邁進,也代表創新與發展是深化合作的最新路徑。以糧食安全為例,現今的糧食安全不僅止於討論傳統糧食供需穩定的問題,已從創新的角度探討新型糧食對全球糧食體系的助益。此外,在產業界追求生產技術與流程創新之際,也必須連結永續發展內涵來關注供應鏈中勞動市場的社會層面議題。可見,全球化發展已跳脫區域的概念,以融合創新與包容來強化各層面的相互連結性。因此,本期專題以「亞太區域展望―韌性、永續與包容」為題,探討經濟韌性、社會發展、數位健康、糧食安全與創新、婦女經濟賦權等議題,從多面向角度分析亞太區域的永續性與包容性發展策略,期藉此讓各界掌握2023年全球與區域的脈動。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7月第46卷第07期547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7/01 裝訂:平裝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我們置身於一個關鍵的時刻,需積極採取行動應對這些挑戰。在全球淨零排放變革過程中,淨零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矚目焦點,淨零轉型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且需企業和公民的參與。台經院專題將帶領讀者探討淨零轉型的政策和實踐,並透過國內外文獻及標竿案例分析,分別從國家政策、企業實踐、技術創新與公正轉型的角度,探究全球淨零排放的最新發展脈絡。首先,將探討先進國家如何在政策做出承諾以支持淨零轉型。瑞典和英國案例顯示,兩國透過設定明確的淨零目標,並透過各種政策工具和激勵措施,如經濟誘因和法制框架,鼓勵引導各產業和企業自主投資節能減碳以達成目標。此外,兩國也提高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比例,並大規模投資再生能源以大幅削減發電成本。其次,關注企業在淨零轉型中的角色。高碳排企業需要重視環境汙染控制和能源管理,並積極落實ESG策略。而中小企業也不可或缺,它們可透過發展氣候準備度自我評量診斷工具,來增強對淨零轉型的認知和行動。接著,技術創新是推動淨零轉型的另一關鍵因素。新興的淨零技術,如碳捕獲和儲存、氫能具有降低碳排放巨大潛力。然而成本和普及率是需克服的挑戰。因此,國內自行研發低碳技術是必要的,國際合作也是重要選項。最後,不能忽略公正轉型的重要性。在追求低碳社會的同時,必須確保這一過程不會對弱勢群體產生不利影響。以蘇格蘭為例,其全面的公正轉型政策和公眾參與機制成功地降低了對弱勢族群的不公平待遇,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台經院專題旨在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幫助讀者了解淨零轉型的多個層面。透過深入探討國家政策、企業參與、技術創新以及公正轉型,希望能啟發各界的思考並促進有效的行動和策略。
庫存:6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3月第46卷第03期543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平裝
近年愈趨嚴峻的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影響是目前各國政府共同關心的課題,在歷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研商與協議下,淨零排放已然成為各國政府在能源及產業政策的施政重點。爰此,我國政府在面對此一全球性的氣候議題威脅時,基於國家永續發展之目標,早於2009年即立法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並據此積極推動國內各類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與發展,朝減緩電力系統排碳的方向努力前行。在各項獎勵機制的引導下,國內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已逐步邁向成熟階段,上位的法制環境也將塑形出第二次的修法程序,將更為完整。然而在推動實務上,隨著國內外各種政策機制、新興技術、應用型態及電力市場自由化的不斷演進,亦伴隨產生許多值得關注之新課題,若能及早掌握相關趨勢脈動,勢將有利於我國再塑再生能源新藍海,展開友善環境的綠能供應新時代。其中在新型態技術應用部分,將從國際海洋能發電市場的走向中,探索我國發展機會;另會借鏡國際浮動式離岸風電發展策略,探討我國未來策略布局;以及盤點國際上因應酸性地熱腐蝕之問題,研析國內地熱資源開發機遇與挑戰。至於再生能源多元運用與綠電市場發展部分,將從國際生質能循環經濟及料源分類經驗中,思考國內適切做法;另在活化與整合資源角度下,探討太陽光電多元利用型態及產業升級潛力;以及進一步展望我國綠電市場發展,剖析產業布局方向。綜上,本期專題探索主題將就再生能源法制環境再次修正的背景下,從再生能源新型態技術應用及複合式多元運用的面向,進行國內外最新趨勢分析及可行性探討,並從不同面向往下切入介紹國內再生能源發展的最新動態與契機,最後進一步探討國內綠電市場發展及產業布局,作為專題探索之展望歸結。
庫存:6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10月第46卷第10期550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10/01 裝訂:平裝
近年來全球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美中科技戰、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等事件,對全球產業供應鏈造成了深遠影響,特別是高科技產業正逐步轉向雙元供應鏈模式。為了因應不確定因素,各國皆積極制定前瞻性的科技政策,以增強「韌性」。包括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推動戰略產業的發展,以及加強關鍵技術的保護。以日本而言,面對能源短缺、少子化和高齡化等問題,日本正在積極利用5G、AI和機器人等先進科技,應用在交通、旅遊、醫療、製造、農業、日常生活、防災和能源等多個領域提供智能解決方案;至於韓國將半導體技術列為12大國家戰略技術之一,積極發展並重視半導體的專利技術,大量投資於半導體基礎建設和人才培養,可以發現日本與韓國希望透過科技強化國家韌性發展。此外,隨著全球努力減少碳排放和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歐盟作為全球淨零科技的領導者,正在透過創新科技來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提升其經濟韌性。例如,歐盟正在建立氫能銀行以擴大綠色融資,並通過《淨零產業法》來確保再生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由於通訊布局及控制將影響到資訊安全、數據主權、國家戰略,進而衝擊影響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利益,因此,太空通訊在提升國家韌性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期台經月刊以「2024新興科技趨勢探索―以科技發展提升國家韌性」為主題,深入分析國際新興科技趨勢如何助力全球韌性的提升。我們將探討各國是如何透過核心和新興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來提升自身的科技實力和競爭力。希望能引領讀者更全面地了解科技如何促進國家韌性的發展,並對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提出具體建議,以實現建設韌性國家之願景。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