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VID-19病毒肆虐全球三年多後,各國人民生活逐漸步回正軌,持續討論著經濟復原與產業復甦的各項可行政策;而在追求經濟的韌性目標之餘,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為達到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必須兼顧產業發展的韌性,甚至必須透過包容性政策來鼓勵各方投入經濟發展行列,俾利營造各種經濟發展的有利環境,減少負面因素的衝擊。除了疫情之外,地緣政治衝突也成為影響亞太區域景氣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作為引領亞太區域經濟發展的APEC,將持續扮演促成各國深化合作的角色。2023年美國作為APEC的主辦經濟體,提出「為所有人開創韌性與永續的未來」(Creating a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Future for All)之主題,藉由「互連、創新、包容」延續「太子城願景2040」與「奧特亞羅瓦行動計畫」的主軸而推動各項計畫與倡議之外,美國也將在其主導的IPEF架構下展現政經與產業戰略;而面對俄烏戰爭的地緣政治問題,美國已表示歡迎俄羅斯繼續參與APEC會議;此舉一方面展現美國大國協商的心胸,也代表APEC是亞太區域合作的重要機制。創新與包容是近年全球與區域合作相當熱門的議題,這不僅代表全球化發展的向前邁進,也代表創新與發展是深化合作的最新路徑。以糧食安全為例,現今的糧食安全不僅止於討論傳統糧食供需穩定的問題,已從創新的角度探討新型糧食對全球糧食體系的助益。此外,在產業界追求生產技術與流程創新之際,也必須連結永續發展內涵來關注供應鏈中勞動市場的社會層面議題。可見,全球化發展已跳脫區域的概念,以融合創新與包容來強化各層面的相互連結性。因此,本期專題以「亞太區域展望―韌性、永續與包容」為題,探討經濟韌性、社會發展、數位健康、糧食安全與創新、婦女經濟賦權等議題,從多面向角度分析亞太區域的永續性與包容性發展策略,期藉此讓各界掌握2023年全球與區域的脈動。
網際網路是數位時代的基礎,寬頻網路的成熟與普及,帶動許多創新應用服務的推出,且行動通訊的演進更是發展的重要轉折,不論在4G、5G,或是未來6G時代,數位基礎建設將是各國確保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台經院專題首先檢視國際與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探討如何在數位時代下,確保所有民眾的基本通信權益;接著,觀察5G商用以來各國的部署情形與資費發展。鑒於主要國家5G人口涵蓋率皆達九成以上,但5G的用戶普及率卻多數未達五成,雖說5G的初期在企業端,但也代表在消費端尚未見到5G殺手級的應用。而5G商用後,緊接著SpaceX的Starlink低軌衛星服務快速崛起,從空中(衛星)到地面(地面站)的傳輸路徑,再演進到衛星直連裝置發展,各國主管機關皆密切關注低軌衛星對通訊產業帶來改變並研擬因應作為。從B5G的低軌衛星,再到連結陸海空的6G,為掌握6G時代的話語權,近年各國紛紛推出6G白皮書或相關政策,未來6G應用將進一步延伸至陸海空情境、虛實融合、有AI的通訊網路、感測與通信融合,以及廣泛連接。數位應用服務迅速擴展,致使網路流量需求增加,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需額外支出成本升級或布建網路基礎建設,以舒緩壅塞網路頻寬,因此國際與我國電信業者皆倡議,認為大型數位平台業者或內容與應用程式提供者(Content and Application Provider, CAP)應合理分攤網路建設成本。此外,關鍵基礎設施(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CI)之於社會、經濟乃至於國家運作至關重要,其資通安全與國家安全更係相互依存,如同美國、澳洲以及日本等國際主要國家,我國近年亦致力於強化關鍵基礎設施資通安治理之制度環境,足見我國對關鍵基礎設施資通安的重視,穩步朝數位韌性國家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