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篩選商品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91)
政府出版品 (291)
商品狀況

可訂購 (29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6)
無庫存 (255)
商品定價

$199以下 (271)
$200~$399 (16)
$600~$799 (2)
$800以上 (2)
出版日期

2025年 (4)
2023~2024 (23)
2021~2022 (25)
2019~2020 (17)
2017~2018 (22)
2017年以前 (119)
裝訂方式

平裝 (106)
精裝 (18)
軟精 (2)
盒裝 (2)
作者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70)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研究所 (10)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3)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研究所 (3)
李瑞宗 (2)
劉智淵 (1)
古碧玲、張筧、陳世一 (1)
台灣電力公司企劃處 (1)
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製作;陳佳德、傅希堯-作 (1)
廖俊傑、孫佳琳、張瓊方、林韋言、李孟哲、趙子雲、黃郁晴、黃婉玲、葉佳慧、沈慈雅 (1)
廖俊傑、孫佳琳、李孟哲 (1)
廖俊傑、孫佳琳、林韋言 (1)
廖俊傑、孫佳琳、葉佳慧 (1)
廖俊傑、孫佳琳、趙子雲、沈慈雅 (1)
廖俊傑、孫佳琳、黃婉玲 (1)
廖俊傑、孫佳琳、黃郁晴 (1)
林德福-總編輯 (1)
林欣誼、陳歆怡 (1)
林欣誼、陳歆怡、高彩雯 (1)
出版社/品牌

台灣電力公司(綜合研究所) (214)
台灣電力公司 (77)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91筆,1/15頁
台電月刊742期(113/10)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4/10/01 裝訂:平裝
閃電是大氣中的放電現象,通常伴隨著雷聲(統稱雷電),極具破壞力。隨著閃電的形成,瞬間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在瞬時放電過程中,會沿著最短路徑尋找接地點。這樣的現象不僅可能影響建築物和人員的安全,也對電網運行的穩定性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電力是現代生活的基礎,而電網承載著電力輸送和分配的重任。電網結構十分複雜,包含輸電線路、變壓器、配電線路等,且多數設備設置於戶外,直接面對大自然的威脅。雷電若擊中輸電線路或電力設備,瞬時巨大的電流可能造成線路跳脫或設備損壞,進而引發火災,導致電壓不穩、甚至區域性停電,會影響電網的運作。為了應對雷電帶來的潛在危害,全球的電力公司無不努力採取多種技術手段進行防護,常見的措施包括避雷器和接地系統。由於臺灣地形多山且夏季易產生強烈熱對流,落雷相當頻繁,參考台電監測數據顯示,112年全年落雷次數逾29萬次創新高,比前一年(111年)高出8.7倍,正是如今極端氣候下,雷電頻率及強度顯著上升的有力證據。過去電網因雷害而導致的大範圍停電一年不到一次,今(113)年卻發生了兩次,為了防雷,台電跟進世界知名的落雷防範技術,並持續精進相關偵測預警措施。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總統府首度召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上報告指出,今年對台電來說,是一堂結合了過去準備與當下積極應變的考試,於4月至8月之間,強震、大雨、颱風接連來襲,伴隨著高強度的落雷,讓臺灣的供電環境充滿挑戰。而113至124年之間,要同時面對極端氣候威脅及經濟發展的課題,台電必須同步提升電網韌性及克服用電量持續增加的挑戰。臺灣是科技島,許多高科技產業對電壓變化相當敏感,因此,如何防治雷害對於保障電網的穩定供電至關重要,台電將持續致力以各種方式降低雷害,提供民眾及各行各業穩定的電力。
庫存:2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37期(113/05)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4/05/01 裝訂:平裝
台電將守護清新家園、供應更安全穩定、低碳潔淨的電力視為己任,重視生態保育與環境永續,早在民國75年便率各國營事業之先,成立環境保護處,長期實施環境監測,積極推動生態共融及環境友善行動,對經營場域進行生態保育措施,秉持迴避、減輕、縮小、補償等原則,守護生物棲地,並在建設施工時採行各種減少物種干擾的作法,希望最大限度降低電力場域對於在地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促進生物多樣性,使生態系更加穩定。今(113)年台電環境月以「看見台電.生態嚮豔」為主題,誠摯邀請各界一同來檢視112年度的環保成績單,除了公布八大電廠中保育的十大明星物種,其中包括臺灣特有種澎湖荸薺、臺灣大豆、臺灣石????,以及保育類的黑面琵鷺等珍貴動植物,展示台電的生態共融成果,民眾可在最適宜的季節前往參觀探索,亦公開《蝙蝠喬遷大計》生態紀錄片,呈現台西風場的「蝙蝠搬遷計畫」,透過設置巢箱,讓當地蝙蝠逐步移居至遠離風機的防風林,維護蝙蝠的棲地生態。為了實踐生態共融的永續藍圖,台電與OECM(Othe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Measures,透過人為管理達到保育效果的「其他有效保育區」)理念一致,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拓展棲地保育行動,而八座具有明星物種的電力場域,亦能成為具有OECM價值的示範場域。除了維護自然生態,台電同樣重視電力場域和周邊環境的建設規劃,於鄰近奧萬大風景區的萬大發電廠,配合周邊地域特色,以木構混合方式,建造未來對外的環境教育基地及主要辦公大樓,樹立公共工程發展的里程碑。台電對於自然永續的付出,廣受各界肯定,繼110年以全國首座綠能主題展館「電幻1號所」榮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教育推廣組首獎後,再度於本(5)月2日獲頒傑出方案類環境友善組楷模獎,是國營事業中唯一獲獎的單位,台電加速提升電網韌性的同時,也維護潔淨家園。在未來,台電持續致力將「與環境共融」內化為自身的DNA,形成企業的核心價值之一,展現與環境共好的承諾。
庫存:2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34期(113/02)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4/02/01 裝訂:平裝
隨著科技快速發展,3C產品為現代社會帶來各種便利的服務,與此同時,我們對電力愈益高度依賴;日常生活能否穩定運作,和供電穩定度息息相關。為能即時維護配電設備,維持供電穩定,台電自民國83年開始推動巡修制度,從都會核心區逐步深入鄉里。迄今每年仍會因應城鄉發展需求成立新的巡修單位,持續提升區域供電的掌握度。巡修制度的核心概念是「就近搶修、快速復電」,在此原則下,台電依地方需求及人力調度,全力推動並完善巡修制度的建立,因為提早一分鐘復電,也就能讓用戶減少一分鐘的不便。從都會區到離島,臺灣地貌多元,巡修工作也因地理與人文環境相異而有不同的樣態。都會區人口高度密集,從交通號誌、住宅電梯到辦公空調,即便僅停電一分鐘,就可能影響數十萬人,對復電搶修速度的要求極高。即便鄉間、偏遠地區及離島,人口較少加上交通不便的因素,台電仍竭力以最快的速度復電。尤其在颱風肆虐的天氣下,台電巡修人員不分晝夜地投入搶修工作,更加突顯他們的辛苦。面對強風豪雨的威脅,這群無畏的巡修人員冒著風險,確保電力設施在極端環境下能夠快速復電,維護了供電的穩定性,保障著社會各界的正常運作。停電了,台電比任何人都急。不論都會或山區,在安全的前提下,台電一視同仁盡力搶修,「讓用戶有電用」的理念深烙在台電文化DNA裡。每一天、每一秒,台電人都在為全民守護著光明。
庫存:3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33期(113/01)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4/01/01 裝訂:平裝
全世界都正為著「淨零」目標而努力,台電和全球的電力公司一樣,在穩定供電的前提下,積極致力於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台電向來與世界的環保趨勢接軌,從民國110 年起,台電即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簡稱歐洲商會)建立對話平台,召開多場交流會議,如今已彙集成《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此為臺灣首部電力淨零指引,將推動台電未來持續朝向零碳的目標邁進。身為國營企業,台電透過綜整先進國家減碳成效頂尖的做法,以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提出之全球能源部門減碳工具為藍圖,參考各國電力部門與標竿電業之淨零策略,希望與全球接軌,以規劃更精進完善且適合我國的減碳作為。近年來,台電從電力供給面、電網面、需求面訂定策略,落實具體行動,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回首近十年來,台電即在前述三大構面策略下,逐步實踐各項課題。以「供給面」來說,目前正積極地調整發電結構及減碳效率,如擴大展綠、以氣代煤、混氫混氨等新做法。至於「電網面」,當再生能源極大化併入電網時,儲能及智慧電網亦隨之建置發展,克服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特性,確保電力供應無虞。在「需求面」,台電也推出各種需量反應措施,主動分析對用戶有利之用電時段,積極鼓勵用電大戶挪移尖峰用電時段至離峰以節省電費,讓電力需求與發電時段充分配合,112年已成功地達成夜尖峰減少100萬瓩用電的目標。未來台電將繼續汲取歐洲商會會員的經驗,全力加快淨零腳步,既要讓電力系統足夠強韌,也要達到減碳的目標。新的年度,《台電月刊》也全新改版,讓大家看見過去台電持續提供充足電力以穩定社會的軌跡,在電力淨零目標路徑訂出後,台電不斷務實地導入先進技術,讓電網運作更有效率,也讓用戶更安心。
庫存:2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19期(111/11)
滿額折
作者: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2/11/01 裝訂:平裝
自從今(111)年3月3日發生大規模停電後,台電痛定思痛,提出徹底強化電網的韌性計畫,這是一項十年磨一劍、改變過去集中電網局面的強韌計畫,分短、中、長期逐步完成各階段任務,未來將提升電網迅速因應突發事故的能力,避免因單一事件導致全國性大停電。 回望過去的一甲子,臺灣經濟發展快速,用電需求大幅成長,電網的佈建必須超前規劃、布署,才能滿足突飛猛進的經濟成長所需要的大量電力。由於建設電網從預測負載、規劃設備到興建完成往往耗時十年以上,又隨著社會進步、可放置電力設施的土地愈來愈少,拓展電力基礎設施的時程也隨著抗爭和不斷溝通而逐漸拉長。由於臺灣地狹人稠,台電設法於自有土地或電廠內擴建設備以維持穩定供電,也儘可能強化既有的電網路線,但是別忘了,在同一空間、同樣的網絡內不斷增加設施,將提高相互影響的風險。所謂「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台電已從累積的經驗預見這樣的風險。 如今台電提出了強化電網韌性計畫,以「分散」、「強固」和「防衛」為三大主軸,並規劃十大策略面向,分2、5、10年等三階段分別進行,亦即「分散」設備主力、降低電網集中風險;「強固」既有設備、提高安全及穩定性;「防衛」停電事故擴散避免大範圍停電,從各個面向全方位提升電力系統的韌性。 我們有信心,執行分散電網、強化電力設施的強韌計劃,將可杜絕大停電。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46期(114/02)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5/02/01 裝訂:平裝
立春之際,甫自農曆新年假期收心,春意漸濃,萬物悄然甦醒,正是書寫溫馨篇章、展望未來的好時節。多年來,台電致力推動ESG(Environmental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不僅為全民穩定供電,在環境保護層面,著重推動低碳燃氣發電,發展再生能源及併網,落實能源轉型,並積極推廣儲能,以邁向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此外,大甲溪、萬大、興達等發電廠,也將周邊地區打造為環境教育場域,關注生態保育和循環經濟,結合在地資源、串聯學校與社區,營造永續發展的美好生活。在社會責任層面,台電持續送暖積極回饋社區,如金門塔山、澎湖尖山、苗栗通霄等發電廠,透過號召捐血、捐贈物資、圍爐聚餐等方式,照顧獨居長者及行動不便的在地居民,對於在地醫療資源與社區守望產生關鍵影響,也有許多長輩期盼台電志工的到來及陪伴。台電亦贊助「火金姑兒童閱讀計畫」,於花東等偏鄉設立多處兒童課輔班,為弱勢學童提供課後陪伴與學習資源,支持孩子們成長築夢,目前計畫已邁入第19年,許多當年參與計畫的孩子在長大後返鄉投身志工,讓愛和關懷永續傳承。同時,為推廣全民運動風氣,台電連年舉辦「球類Fun電營」,每屆都有數千名學童報名,熱烈參與;「偏鄉關懷列車」則收到全臺各地學校邀請,希望台電球隊能夠前往指導教學。透過體育培訓及營隊活動,讓孩童有機會精進球技,度過健康歡樂的童年時光。在公司治理方面,台電強化管理,降低經營風險,並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針對各項潛在風險規劃應對方案,以提升預防與應變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台電已連續六年獲得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公司治理評鑑第一名佳績,在在展現台電對企業責任的高度自律與承諾。未來,台電將持續為全民穩定供電,並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落實環境保護與公益關懷,攜手各界共創永續發展的美好願景。
庫存:3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24期(112/04)
滿額折
作者: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平裝
台電是國內最大的電業集團,肩負著臺澎金馬的穩定供電任務,然而專業性高的電力產業負責發、輸、配、售電的運維,人才培養更是關鍵。台電體認供電任務之艱鉅,所以決定「自己的人才自己培育」,不惜重資投入發電廠的運轉維護人員訓練。民國65年台電在高雄「大林發電廠」設立的「模擬操作中心」(簡稱為「大林模中」) ,半世紀以來,已培育出無數水火力發電廠的運轉菁英,負責供應每日攸關民生與經濟發展的穩定電力。台電期許成為世界級電力集團,耗資設立全國獨一無二的水火力電廠模擬操作中心,用心培育具有國際水準且抗壓性高的專業人才。大林模中每年培訓逾千人,其所使用的模擬訓練設備更高達數千萬。運用高度仿真的模擬器,模擬電廠內的機組操作,讓學員練習發電機組的起停、應變及事故的因應操作,也與時俱進引入最新的VR、MR技術,加強學員臨場感,在實務上遇到突發的緊急狀況時,可以冷靜應對,正確操作,解決問題。大林模中的專業培訓不僅為台電發電廠培訓優秀的運維人員,同時設立高於國家級認證的考照制度,嚴格淬鍊出足以擔當重任的優質人力。高度專業性的模中也獲得海外單位的高度認同,曾協助代為訓練海外電力公司人員。而每一位被挑選出來的受訓人員無不全力以赴,期望透過精實的訓練,成為台電不可或缺的電力達人。在台電大林模中取得最高階證照,是足以擔當重任的保證,也代表承擔重要使命與榮耀。大林模中是國內最佳的發電人才培育中心,期許所有受訓過的學員們,都能以穩定供電為己任,永遠傳承台電優良的DNA。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28期(112/08)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3/08/01 裝訂:平裝
人類生活少不了水電能源,因此讓大眾對能源與電力有正確的認識及使用方法相當重要。台電在能源教育的規劃與推廣,向來不遺餘力,導入多元的教育資源與平台,與各種年齡層的受眾交流與學習,期望電力科普知識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全方位扎根相關科普知識。台電深知使用能源是一輩子的事,認識能源應該愈早開始愈好。例如已經連續舉辦12年的「我愛地球媽媽」行動故事教育推廣,巡迴活動遍及全臺各地,受眾年齡層延伸到幼兒,希望讓小朋友認識及建立珍惜能源的觀念,並透過父母的共同參與,應用在生活中,這即是具效益且長遠的做法。再者,「電幻1號所」聚焦在中小學及高中學子的互動,拓展對能源的想像力。而在大專院校方面,台電則推出「瓩設計獎」,讓相關學子能在了解能源後,透過各種創意設計,詮釋及有效應用能源,進一步擴大相關資訊的影響力。除了主動接觸,分齡分眾規劃科普教育活動之外,我們也善用台電自身場域的特性,更全面地引導大眾走進來認識能源。近年來,台電在環境教育場域方面已有相當亮眼的成績,例如座落於溪流與山林間的萬大發電廠與大甲溪發電廠,接連獲得「國家級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認證,並運用環境教育場景,設計科普能源課程,廣邀民眾走進水力發電的環保場域,親自體驗電力與環境的和諧、美好。能源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基業打造,絕非一蹴可幾,但積少成多,影響力就會展現。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29期(112/09)
滿額折
作者: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3/09/01 裝訂:平裝
能源轉型是全球的夯趨勢,我國也正積極採用及探索多元的再生能源,以實現能源轉型、淨零排放的目標。台電為此早已多方布局,除了靈活運用抽蓄水力、導入輔助服務、推廣時間電價及需量反應等彈性措施外,更配合傳統機組的調度策略,讓再生能源能夠穩定支援夏季的高用電需求。近年來,再生能源正如火如荼的發展建置,直到今(112)年7月上旬,風力與太陽光電的滲透率已再創新高,全臺每小時的平均風力發電量超過800 MW,一週的發電總量累計突破了1.35億度,相當於夏季單月3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而單日風力發電量更是首度超越2,000萬度,尤其是7月8日中午期間的風力發電量占整體發電量的2成以上,可以說每5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風、光、熱、海、氫、儲、匯(碳)」代表著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七大關鍵能源措施,其中地熱是對環境影響力最小的低污染能源,又具備能夠24小時持續供應的潛力,日益受到重視。此外,台電也正持續開拓陸域風力與離岸風力的新場域,離岸風力一期計畫已在民國111年完成併聯,目前正在全力執行離岸二期計畫,預計在民國114年完工併網,屆時可望達到陸域風力370 MW、離岸風力403.7 MW的裝置容量目標。至於增氣減煤方面,台中火力發電廠預計在民國124年前,以天然氣機組陸續取代燃煤機組,再透過混氫的新技術,有效的降低發電碳排量。台電是密集提升再生能源供給的推手,全力配合政府政策,多元發展及嘗試新能源的利用,持續強化電網、穩定供電,務求達成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後,永續發展綠能。2050的淨零目標只要大家共同攜手努力,必能引導國家邁向淨零排放的美好未來。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27期(112/07)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3/07/01 裝訂:平裝
電力是現代生活不可少的神器,為了穩定電力的供應,先進國家除了在電力「供給面」,興建多元能源的電廠外;在用電「需求面」,也可以透過使用者的用電管理減少電力需求。台電一向走在世界最前面,從民國68年起開始推動需求面管理,40多年來,不斷因應用戶與系統的需求,修正時間電價及需量反應,追求更有效率的電力管理。隨著太陽光電在臺灣蓬勃的發展,夏季白天的用電,多半可由豐沛的太陽光電支應,但是太陽下山後,台電的發電機組要適時啟動來應付「夜尖峰」的高用電需求,於是推出了「計畫性、即時性和需量競價」等電費扣減誘因方案,吸引各類不同生產製程或用電需求的用戶選用,在不影響生產及生活品質下,只需調整用電的時間帶,移轉尖峰到離峰用電,就能為社會、用戶和台電帶來三贏的最佳利益。近年來,需量反應措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能源管理夯趨勢,台電自推出「時間帶調整」搭配「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方案以來,已經減少夜尖峰100萬瓩的用電量,相當於台中發電廠兩部火力機組的發電量,展現透過價格手段促成需求面改變產生的效果。本期特別採訪利用台電需量反應措施而大量減少電費支出的企業,讓這些電力管理的神隊友來分享贏家的祕訣,同時期待有更多的企業用戶,搭上能源有效利用的夯趨勢,共享需量反應措施帶來的美好成果。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32期(112/12)
滿額折
作者: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3/12/01 裝訂:平裝
Open House原意為「開放參觀日」,延伸成為一種讓公眾參觀各種機構、企業或建築的活動,透過開放的空間,參觀者能更深入了解該組織的運作和核心價值。Open Taipower即是此概念的延伸,經由打開電力場域,與大眾分享電力產業的運作祕辛和挑戰。台電希望透過開放電力場域的活動,建立公開透明且互動的溝通平台與大眾對話,爭取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同時激發大家對於節能、再生能源和永續發展等議題的關注,共同追求更為永續的能源未來。Open Taipower的概念,已具體落實在各種開放行動之中,包括青年體驗參訪、馬祖國際藝術島開放北竿(軍魂)電廠藝術計畫及文化路徑等三面向。今(112)年最大規模的活動,是開放「台電電力職場青年體驗參訪計畫」,讓年輕學子都能深入了解電力產業的實際狀況,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未來能源專業人才的培育。今年9月下旬於馬祖國際藝術島活動中,台電結合藝術首度開放軍魂電廠供外界參觀,吸引許多國際媒體前來採訪,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 CNN)即以冷戰時代遺跡的角度,報導本次活動。此外,台電去(111)年開始執行田野調查的文化路徑,預計明(113)年初對外開放,讓大眾能透過專業導覽解說,一窺台電百年來的電業軌跡。文化路徑將電力的故事融入於社區中,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電力事業的重要與價值。台電亦積極回應公眾關切的議題,包括邀請民眾參觀發電廠、能源設施等,並提供相關資訊以增進透明度。另外也透過社交媒體和網路平台,主動回應,擴大與社會的連結。Open Taipower的實踐,不僅是台電向大眾敞開大門、以誠相待的表現,更象徵著與社會共同追求永續發展的努力。透過Open Taipower的開放機制,台電開啟電力核心空間,要與大眾緊密的連結,激盪出電力與能源使用的共識,一起為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20期(111/12)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2/12/01 裝訂:平裝
電力是人類生活所必須的基礎建設,更是先進科技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因此電力技術必須隨著社會及環境的需求不斷進步。滾動科技創新的巨輪,自然不可缺少持續的研究與永續的發展。台電有個與時俱進的電力技術研發單位—綜合研究所,默默協助台電減煤、展綠、增氣以及電網智慧化等各項重要的能源轉型工作,推動台電一步步達成淨零排放的願景。綜合研究所有全臺最頂尖電業精英,持續積極參與國際間重要組織,如美國電力研究院、日本電力中央研究所、東亞暨西太平洋地區電力事業協會,以及歐洲商會低碳組織等,讓台電能持續跟上國際電業最新趨勢。綜合研究所還需要判斷適合導入台電應用的新科技,以日前才剛與日方簽訂的「燃煤混氨合作備忘錄」為例,綜合研究所從國際間盤點適合臺灣發展的減碳技術,蒐集專業的學術研究及實際的科學數據,在這些基礎上做出精準判斷:以氫、氨為火力發電替代燃料,分階段提高替代燃料占比,做為低碳過渡到2050淨零排放的發展路徑。台電的綜合研究所扮演臺灣與國際間的橋梁,讓臺灣的電力技術研究透過不斷的國際交流保持領先,提升國內各項產業的競爭力。綜合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使台電與國外技術合作時,能維持主動的優勢;而研究所內的實驗室,則讓各種科技在落地時,能更順利地導入台電。目前臺灣的「智慧電網」、「虛擬電廠」、「再生能源預測」等,與時俱進的電力技術,其實都是綜合研究所許多專業博士扎實努力的成果。要達成淨零排放的願景,台電在能源轉型的路上不僅要顧及供電穩定與安全性,同時要發展智慧型電網及各種減碳技術,因此研發單位從縝密思慮、精密實驗到執行的監控與調校,步步嚴謹而踏實。我們可以驕傲的說:電力研究,台電永遠走在最前面!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31期(112/11)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平裝
能源轉型是全世界都在努力的目標,各國都在盡力找尋可能的新技術與新能源,同時又要兼顧經濟性與效益。臺灣在能源轉型方面,則是以「增氣、減煤、展綠、非核」之發展方向為政策規劃原則。台電秉持「增氣、減煤」的原則,逐年降低燃煤機組的使用,從很早就開始規劃能源轉型相關細節。其中,燃氣橋接是這幾年台電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重要關鍵。由於未來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會持續增加,但再生能源又有間歇性的特性,為了兼顧穩定供電,勢必就得增加新的電力來源,在必要時能立即補上供電缺口。燃氣複循環機組具有起停快、興建快、可零碳的三大特性,在規劃新電力機組時成為首選,也成為替代燃煤最主要的電力來源。現在北中南都各有電廠正在進行新建工程,讓民眾每天打開電源開關,就有穩定的電力可以使用。燃氣複循環機組不僅是現行發電主力,未來也會持續使用,在燃氣複循環機組導入混氫、燃煤機組導入混氨等減碳技術的同時,再搭配碳捕集設備的增設,都可以讓現在服役中的火力機組或新增的燃氣複循環機組持續供電,也是在實現淨零排放的前提之下投資不浪費的不同作法。為了穩定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台電逐步進行許多的減碳技術相關試驗,並持續導入新技術,同時搭配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讓現有的機組可以穩定輸出電力至電網當中,以期穩定提供低碳甚至零碳的電力給全國人民及產業來使用。台電始終以穩定供電為使命,不僅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同時也為淨零未來持續努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下一代建立出穩健的零碳電力藍圖。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18期(111/10)
滿額折
作者: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2/10/01 裝訂:平裝
台電一向專注於供電的專業,在媒體發展迅速的時代,以「供電為己任」的工程師思維,面對媒體潮流的變化及新語彙的溝通方式,少了消費洞察,實在不容易讓大眾「感同身受」。因此台電開始以敏銳的觸角,透過用心的「溝通」及感動的「設計」,近年來,已打響了國營事業軟實力的第一品牌。 透過同仁自發性的努力,可以看到台電舉辦了數場相當吸睛的大型活動,讓外界看見台電投入文資保存與地方創生的用心;幾場展覽,也讓大眾開始認識及理解台電人的感性實力,而不僅僅是專業理性的電力供應者。 台電從經營及維護電廠、變電所、配電線路,開始融入了人群,轉化工程師的語言,用更親民及接地氣的表達方式,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例如基隆區營業處準備開始打開公部門形象的空間藩籬,迎接民眾隨時進來探索台電服務的美好,利用區處內部空間特別規劃的展區,與台電和諧的互動。以及金瓜石神社修復完成,期間限定的藝術活動亦吸引了眾多人潮,從晚間會場進駐攤商忙碌中掩不住的笑意,可以知道收穫豐富,創造台電、地方與文化的三贏。而每年出爐的月曆、各種文創小物及限定款設計品,也再再向外界證明:台電不一樣了。 轉型需要時間,台電從傳統供電拼搏的形象,逐漸轉型,擁抱新能源與新科技。這些努力需要被看見,與時俱進的用心也需要被理解。透過設計導入經營本業,讓台電服務的初心與大眾有對話和交流的機會。也讓台電走向「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還能帶來更多想像,未來除了將持續以設計改造台電,內在的質變還將帶來更多的創新,設計×台電ING。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47期(114/03)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5/03/01 裝訂:平裝
隨著全球能源局勢變遷,臺灣的能源轉型也正朝著永續的方向邁進。在能源結構逐步調整之際,推行燃氣橋接,無疑是穩定供電及支持綠能發展的重要支柱。本期將聚焦這一關鍵主題,探討燃氣發電的全國布局,如何邁向淨零與轉型目標。自燃氣橋接策略落實以來,台電致力於打造以天然氣為基礎的發電體系,現階段燃氣發電量已超過40%。相較於燃煤發電,天然氣發電具有更低的碳排放,且能夠迅速因應負載變化。特別是在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逐步提升的過程中,燃氣發電的效率與靈活性,對於過渡時期至關重要。其中,大潭發電廠配備先進的燃氣複循環技術,具有優異的起停與升降載速率,亦能夠應對突發的電力需求,近年新機組陸續商轉,成為臺灣北部電力供應的核心;通霄發電廠的燃氣計畫工程,既減少對燃煤發電的依賴,也進一步提升供電品質,滿足鄰近科學園區的電力需求;而興達發電廠則於民國112年底完成5%混氫示範計畫,將持續新建燃氣機組,逐步取代舊有燃煤機組。各發電廠燃氣機組的技術創新與運營模式可望持續升級,提升整體電力供應穩定性。展望未來,台電將持續以燃氣橋接為基礎,探索更多能源發展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提升研發與技術精進的能力,以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願景。我們期待,隨著技術精進與措施推動,臺灣的能源轉型之路將走得愈加穩健。
庫存:3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穿越文檔記憶:台電文書檔案業務演進回顧 台灣電力文化資產叢書 08
滿額折
作者:莊天賜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19/11/05 裝訂:精裝
完善的文檔管理機制不僅僅是保存、維護台電發展的重要文書,更得以彰顯台電文檔組織發展史之軌跡。 本書以台電文樞與檔案管理制度演變為主軸,加以深入淺出的故事性闡述,析論台電文檔制度之源起,及歷年來於文檔業務與管理制度上之求新求變,探究「文書」與「檔案」核心制度,藉以延伸瞭解台電半世紀以來的文檔業務發展及價值。目錄:壹、 以檔為史貳、 歷史回眸參、 漸成方圓肆、 行雲如水伍、 話外之語大事紀
庫存:1
定價:300 元, 優惠價:85 255
台電月刊722期(112/02)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平裝
臺灣最南端的屏東墾丁,是國人旅遊戲水的勝地,每年約有600萬人到訪,一到連續假期,更是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屏東為人所知的不只有特別香甜的洋蔥、綿密好吃的紅豆,還有獨特地形造成的落山風也令人印象深刻。多數人可能不知道,每年十月開始,屏東颳起落山風時,難免吹斷路樹而使得電力供應中斷,加上夏秋之際的颱風,也不時對屏東地區造成嚴重的災損。以民國105年的莫蘭蒂颱風為例,曾經折斷474支電桿,導致屏東約40萬戶停電,當時台電動員659人日以繼夜搶修,6天後才全數恢復供電。由於屏鵝公路上多數電桿架設於空曠的沿海,易受天災而影響電力供應,因此台電已規劃分十年執行電纜下地的工程。去(111)年,經行政院指示,將為期十年的計畫壓縮為半年,並改由公路局主導工程。原本以台電的力量,只能以徒步的速度分段進行,但在行政院規劃下,就像坐上了高鐵,以跨部會團隊集結所有資源與最優秀的人力,全力朝屏鵝公路電桿地下化的目標前進。台電配售電系統過去一年頗多建樹,上半年與教育部共同完成「班班有冷氣」,下半年則與交通部一起打拚屏鵝電纜地下化,在跨部會的任務組織中,台電很稱職的扮演最佳配角,全力以赴讓工程都能如期如質完成,甚至進度超前。這一次,更展現台電優異的動員能力,發揮台電人使命必達的DNA,以高效執行力完成史上最強的電纜地下化任務。
庫存:1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36期(113/04)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4/04/01 裝訂:平裝
臺灣再生能源持續增加,風光合力發電在今(113)年3月12 日突破10.5GW創下歷史新高,台電不只是做為綠能的推動者,更肩負起綠電併網與橋接電廠及用戶兩端的重要任務。為了讓電力系統與供電品質持續提升,台電積極強化設備,同時也為了綠電間歇性特性而可能增加的供電挑戰預作準備,增加更多的再生能源監測與預測計畫,藉由提供調度單位更多的資訊,提前為未來電網的供需變化布局。當光電隨著太陽升起增加發電量時,水力、火力等發電廠隨著綠電增加而降載,電力的調度考驗著工作人員的專業與細心,隨太陽下山又需要水力、火力等發電廠持續升載,一天之內兩次變動,已是現今調度常態。除了可預期的每天供電變化外,若遇上天氣突變,再生能源發電量隨之變化;每天維持電網穩定就是調度中心最重要的任務。因此,台電除了透過自身綜合研究所發展綠能預測系統外,同時也結合民間氣象公司的預報資料,綜合打造出綠電預測及感測系統,最後再讓調度人員依科學數據做調整,做出最貼近實際情況的電力調度,確保供電穩定。為因應投入再生能源讓電力系統產生的變化,包括儲能及需量反應等輔助服務就相當重要;當電力系統有調度需求時,能自動且快速地讓儲能併入電網當中,同時也是搭配綠能的最佳拍檔。未來隨著綠電變多,火力等機組發電量減少,原先系統內的慣量總數也會減少,因此現在就要開始測量出系統所需的最低慣量,才能確保電力系統面對嚴峻挑戰的時候,有能力可以克服,撐起臺灣的供電任務。
庫存:2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40期(113/08)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平裝
智慧電表不僅是先進的電力計量設備,更是連結用戶與電力公司,推動整個智慧電網發展的重要橋梁。今(113)年6月,台電已達成全臺布建300萬具智慧電表的里程碑,代表著台電在建構智慧電網的道路上持續穩健前行,也昭示臺灣邁入能源管理領域新紀元,為能源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期封面故事邀請讀者一同深入認識智慧電表,探索它如何為臺灣的能源管理開創嶄新局面,了解這項技術對我們日常用電、節電的重要影響。智慧電表的普及將帶來更精確的用電數據,有助於優化電力調度,提升供電穩定性,並為用戶提供更多元化的用電服務。智慧電表結合大數據和AI技術,成為用戶的節電好幫手,透過台灣電力APP或電子帳單服務系統,用戶可以即時掌握自身的用電情況,識別家中的「吃電怪獸」,進而調整用電習慣,達到節能省電費的目的,為減碳貢獻一份心力。展望未來,智慧電表將與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HEMS)緊密結合,開啟能源管理的無限可能。台電也積極與民間能源管理服務業者合作,期望為用戶帶來更全面、更智慧的能源管理服務,既有助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更是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一步。智慧電網的建設不僅需要台電的專業規劃與執行,更有賴全民的積極參與和信任支持;智慧電表猶如能源管理的指南針,為我們指引節能減碳的方向。每一位用戶日常節能減少的碳排放,每一次節電的小小行動,都將匯聚成推動能源轉型的強大動力。台電期待與社會大眾攜手邁向更智慧、更環保的用電新時代,共同譜寫臺灣永續發展的綠色篇章。
庫存:2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台電月刊738期(113/06)
滿額折
出版社:台灣電力公司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為了讓整體供電與用電更貼合,台電推動時間電價多年,一直是協助尖峰用電轉移的有效工具,尤其是有二段式、三段式不同費率的時間電價,引導用戶因電費價格變化而調整用電時間,實際做到削峰填谷,使電力供需能夠更精準。隨著臺灣經濟起飛,用電量持續增加,台電肩負穩定供電的重責大任,同時為了順應國際減碳、國內對再生能源的需求,讓台電在既有基礎下,積極進行能源轉型,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後,白天用電尖峰已經可由太陽光電擔起供電重任,夜間用電尖峰則是台電面臨的新挑戰,為此台電已經調整時間電價的時間帶,並從112年元旦起正式實施新時間帶,希望再次引導用電集中在白天再生能源充足的時候,同時也讓綠電可以發揮最大效果。過去台電與用戶長時間緊密交流,有企業反映二段式、三段式時間電價非夏月離峰時段不連續,不利於規劃生產時段,因此台電傾聽企業的聲音,自民國112年11月1日推出新的「批次生產時間電價」。提供18小時連續的離峰時段,再加上尖離峰價比達4倍的電價作為誘因,不少用戶獲知新方案就主動聯絡各區營業處服務據點,更有許多用戶有意願依自身用電情況主動調整生產模式,經過多月實施,夜尖峰用電轉移效果也相當顯著。面對未來臺灣再生能源比例的持續增加,台電將致力提升供電穩定,同時隨著時代改變推出貼合實際需求的計費方案,讓各界都可以找到最適合的模式,共同打造更美好的臺灣。
庫存:2
定價:77 元, 優惠價:1 7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5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