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疏離的數位時代,教會如何實踐道成肉身的信仰?————教會的身體在哪裡,教會的心也在那裡————如果我們是耶穌當時代鄰近地方上的人士,能不能認出耶穌是神的兒子呢?或許機率是很大的。因為我們有可能正是那位病了三十幾年的血漏婦人,擠在人群中伸手摸到耶穌衣服的布邊,被祂的能力穿過虛弱的病體,未曾說出的信心從此被祂肯認;也或許我們是那位需要為行蹤保密的尼哥德慕,考慮到自身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必須弄清楚耶穌到底是哪一號人物,就在徹夜晤談後終究逃不過耶穌穿透人心的眼神,因而對祂算是徹底折服了……。因著耶穌是一位活生生的人,行走在街道上,讓我們可以接近,見聞祂的一言一行,我們會在不知不覺想要下跪拜祂,認出祂是神的兒子。本書作者邁克.福斯特認為這是耶穌所示範惟 一的方法,讓人可以認識上帝的國度;祂完全順服成為肉身,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融入世人的生活;而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也要像祂一樣,有血有肉地在土地上扎根。因著道成肉身是如此重要,作者很著急地提醒,面對我們今日所置身的處境,網路世界與真實世界產生了越來越劇烈的脫節,連教會也同樣越來越疏離,我們陷溺在感覺良好的敬拜氣氛裡,嚴重時甚至製造信徒與非信徒的敵我對峙。健全的教會不能置身於社會之外,邁克.福斯特從多年的服事實戰經驗中提出,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當教會的身體在哪裡,教會的心也在那裡;讓我們盡力讓教會走入鄰舍的生活,讓作者透過本書重新打開我們的眼界,用更整全的角度看見教會所領受的呼召,盡心、盡性、盡力、盡意來跟隨耶穌成為肉身。「這本書融合了敏銳的評論與明確的批判,碰觸的面向豐富而廣泛、深刻而有力。福斯特在這本書中不變的中心主旨:一方面沉重地慨歎我們與日俱增的脫離肉身的生活方式;另一反面則以堅定、充滿救贖的呼召來平衡,並呼籲我們重新發掘,奪回深具猶太與基督教傳統的產業,成為『有靈性的身體』。」菲莉絲.緹克(Phyllis Tickle),《靈魂的世代》(The Age of the Spirit)作者「對尋求跟隨耶穌、進而透過愛鄰舍來愛上帝的信仰群體而言,一定要讀本書。」懷特.腓力森(Dwight J. Friesen),西雅圖神學與心理學院,《新教區》(The New Parish)作者
★每個家庭都需要的「科技智慧教養法」★把科技放對位置,邁向美好的家庭生活! 為人父母,在看見孩子們茶飯不思地沉迷於電玩或社群媒體時,常會感到擔憂。然而,當大人們自己忙著滑手機、流連於網路世界時,孩子們也同樣感到困惑。數位世界充斥著目不暇給的訊息、影片和新聞,科技的便利和「無所不在」的特質,更讓大人小孩都難以脫身。如何不讓手機、電腦、平板等科技產物,成了家人之間的高牆,而是扮演連結彼此的橋梁呢? 面對這項家庭問題,作者柯羅奇身為神學家及兩個孩子的父親,在《科技時代的聰明教養指南》中,結合親身經驗與巴納組織第一手的深度調查,為我們提供了「科技智慧教養法」。好讓我們在這充斥螢幕的世界,實現那項最重要的目標:全家一起成為有智慧與勇氣的人。 他從「推力」(讓好的決定變得簡單可行)和「紀律」(培養在科技誘惑面前的自律)的概念出發,為「有智慧地與科技共處」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並將其轉化為全家共同遵守的「十大承諾」,讓我們練習面對彼此、敞開心扉。這些大大小小的決定,都是為了讓全家培養智慧和勇氣。 你將發現,本書不僅是關乎如何管理科技產品和社群媒體,更要讓我們看到:我們生來就是為了學習像真正的家人般,一同經歷真實生命的分量與喜悅,在家庭中追求比科技更美好的事物: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敬拜造我們的主,並在成長、病痛與困難中,親身陪伴在彼此身邊。 想在科技時代中,把握住生命最重要的事嗎?讓我們一同踏上這趟旅程,為自己和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愛與信仰的家庭環境! 「我很少知道有誰像柯羅奇一樣,能以清新且可靠的洞察力預測未來文化。對教會而言,他的話語是一份美好的禮物,我們對它的需要也更勝以往。身為新手父母,對於如何在現今這個科技世界中養育孩子,總會有許多疑問,而本書的資源來得正是時候。」傑弗森.貝斯齊(Jefferson Bethke)《紐約時報》暢銷書《耶穌比宗教大》(Jesus > Religion)與《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It’s Not What You Think)作者 「家庭需要這本書,教會需要這本書,我也需要這本書。在這個數位時代,門徒訓練所面對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與科技建立關係。現在所養成的習慣,可能會對未見的將來產生重要的影響。柯羅奇正是以他的才華、智慧、謙卑與權威引導著我們。」羅
溫柔的護教力量柴斯特頓(G. K. Chesterton)曾經用softening這個字,語帶雙關地說:「一個人心不溫柔,他最終會失去理智。」以理服人固然是上策,但缺乏溫柔的心,人最終會變得盲目偏執,甚至失去理智。面對別人對基督教的疑問,溫柔的心和理智都一樣重要。《溫柔護教學》告訴我們,護教是帶著溫柔的心腸,用理智向懷疑者說明我們的信仰。耶穌就是我們的榜樣:與法利賽人討論神學問題時機敏有理;復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