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基於先秦語言事實,一仍「激進構式語法」(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以語義關係為本的語法觀,既取消語法與語用的界線,也將先秦小自單詞、大至語體的言語結構體一概視為語法構式的產物。在此基礎上,本書提出「先秦文篇語法」,闡述先秦言語結構體如何在語法體系、言說語境的雙向制約下,循詞組關係、事理關係、合成與連貫關係逐步組成;繼而在基本文篇階段確立所屬的文篇類型特徵,成為有意義的整體;最終進入使用階段,由文篇特徵限定的組合意義與使用條件限定的語境意義相結合,從而實現為具特定言說效力與表達內容的語體。本書也關注語體的後續發展,勾勒表達目的、表達需求、使用域等使用條件如何形塑語體的言說效力與形式變異,終至新語體或文體分化而出。
《大英百科全書草稿》(Der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Aritikel)是現象學的開創者胡塞爾(1859-1938)所撰寫,內容包括其為《大英百科全書》第十四版中的「現象學」條目所草擬的「四份草稿」。本譯注解說以《胡塞爾全集》為底本,將「四份草稿」全數譯出。讀者可以在這份資料中,看到胡塞爾的現象學的全體體系,還可以相對於海德格哲學,看到胡塞爾哲學的思想特色。對初學者而言,由於其涵蓋面的廣泛與文體的簡潔,也可以視為是一本「現象學速成」,在現象學界是相當有名的基本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