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華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森林土壤動物群落生態(簡體書)
滿額折

華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森林土壤動物群落生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20 元
定  價:NT$ 720 元
優惠價:8762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土壤動物學是當代科學發展所產生的新的科學領域。《華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森林土壤動物群落生態》是作者多次承擔有關土壤動物研究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其他相關研究的成果總結,具有長期的資料積累及經受過時間的檢驗。研究內容為森林土壤動物群落結構與功能,是土壤動物學基礎研究的熱門課題;把土壤動物學與森林生態系統和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等研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是《華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森林土壤動物群落生態》研究的一大特色。《華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森林土壤動物群落生態》匯集了作者20多年來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相關資料,進行系統性、統一性與連貫性的專題論述,從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群落的組成、結構及分化,群落的地帶性特徵)、深層的研究(分解功能的定性、定量)到對生態系統能量動態的探索等環環相扣。
《華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森林土壤動物群落生態》不僅內容豐富,資料詳盡,在研究方法上有不少獨創,在理論上也有新的見解,是當今土壤動物生態方面不可多得的專著,是動物學、農學、林學、環境保護學、動物地理學及生態學等有關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的有用參考書。

目次

1 緒論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早期國內外土壤動物研究概況
1.1.2 近期國內外土壤動物研究進展
1.2 研究的意義
1.3 研究的區域
1.3.1 區域范圍及其地理概況
1.3.2 調查研究點
1.4 研究的內容
1.4.1 研究的動物類群
1.4.2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新見解

2 群落的調查研究方法
2.1 調查取樣
2.1.1 樣地的選擇
2.1.2 取樣方法
2.1.3 取樣的基本工具
2.2 土壤動物標本收集法
2.2.1 枯枝落葉層的干生動物收集法
2.2.2 土壤層的干生動物收集法
2.2.3 濕生動物收集法
2.3 類群的劃分
2.3.1 按種類劃分
2.3.2 按大小劃分
2.3.3 按收集方法劃分
2.3.4 按功能劃分
2.4 生物量的測定
2.5 群落的分析方法
2.5.1 類群的百分組成和優勢類群
2.5.2 類群的重要性——數量一穩定性排序法
2.5.3 群落的優勢度指數
2.5.4 群落的Shannon-W1ener指數
2.5.5 群落的均勻度指數
2.5.6 群落的密度一類群指數
2.5.7 群落間相似性的Gower系數
2.6 土壤動物群落多樣性分析方法的應用概況

3 群落中的主要類群
3.1 線蟲類
3.1.1 線蟲的分類特徵
3.1.2 線蟲的種類分布
3.1.3 線蟲的生態功能
3.2 蚯蚓類
3.2.1 蚯蚓的分類特徵
3.2.2蚯蚓的種類分布
3.2.3蚯蚓的生態功能
3.3 蜘蛛目
3.3.1 蜘蛛目的分類特徵
3.3.2蜘蛛的種類分布與生態功能
3.4蜱螨類
3.4.1 螨類的分類特徵
3.4.2 螨類的種類分布
3.4.3 螨類的營養類型
3.5 等足目
3.5.1 等足類的分類特徵
3.5.2 等足類的分布
3.5.3 等足類的生態類型
3.6 倍足綱
3.6.1 馬陸的分類特徵
3.6.2 馬陸的種類分布
3.6.3 馬陸的生態功能
3.7 唇足綱
3.7.1 唇足綱的分類特徵
3.7.2 唇足綱各目的生態特徵
3.7.3 唇足綱的地區分布特點
3.8 彈尾目
3.8.1 跳蟲主要科的鑒別特徵
3.8.2 跳蟲的種類與分布
3.8.3 跳蟲的生態類型
3.9 等翅目
3.9.1 白蟻的種類與分布
3.9.2 白蟻的生態特性
3.9.3 白蟻的生態功能
3.10 纓翅目
3.10.1 纓翅目的分類特徵與分布
3.10.2 纓翅目在本地區的組成
3.11 半翅目
3.11.1 半翅目的分類特徵
3.11.2常見的土壤半翅目
3.12 鞘翅目
3.12.1 鞘翅目的分類特徵
3.12.2 鞘翅目的主要種類及其食性
3.13 鱗翅目
3.13.1 鱗翅目幼蟲的分類特徵
3.13.2 土壤鱗翅目幼蟲的種類組成與分布
3.13.3 土壤鱗翅目幼蟲的生活類型及其功能
3.14 雙翅目
3.14.1 雙翅目幼蟲的分類鑒別
3.14.2 土壤雙翅目幼蟲的種類組成與分布
3.14.3 土壤雙翅目幼蟲的食性及其生境
3.15 蟻類
3.15.1 蟻科的分類特徵
3.15.2 土壤蟻類的分布及生態特性

4 群落的結構
4.1 典型植被下的群落結構
4.1.1 熱帶地區
4.1.2南亞熱帶地區
4.2 不同植被類型下的群落結構
4.2.1 尖峰嶺退化植被系列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差異
4.2.2 鼎湖山植被自然演替系列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差異
4.2.3 人工林系列土壤動物群落的差異
4.3 人為干擾下的群落結構
4.3.1 旅遊干擾對鼎湖山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4.3.2 割草等干擾對馬尾松林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4.3.3 皆伐和擇伐對熱帶林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4.3.4 森林保護對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4.4 特殊土壤環境中的群落結構
4.4.1 次生光裸地的土壤動物群落
4.4.2 油頁巖廢礦渣地的土壤動物群落
4.5 群落的營養結構
4.5.1 不同植被類型下群落的4大營養類型的組成
4.5.2 捕食類與枯一腐食類生物量比值的變化

5 群落隨氣候的變化
5.1 熱帶地區土壤動物群落的季節變化
5.1.1 尖峰嶺山地雨林的土壤動物群落變化
5.1.2 小良不同植被類型的土壤動物群落變化
5.2 南亞熱帶地區土壤動物群落的季節變化
5.2.1 鼎湖山主要植被類型的土壤動物群落變化
5.2.2 鶴山幼齡人工林的土壤動物群落變化
5.3 季節變化的因素分析
5.3.1 各研究點氣候季節變化之異同
5.3.2 群落季節變化的氣候因素
5.3.3 重要干生類群的數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6 群落的次生演替
6.1 群落演替的基本生態學原理
6.1.1 群落演替的階段性
6.1.2 群落演替與群落多樣性
6.1.3 植物群落的多樣性是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基礎
6.2 人工林土壤動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兩種調查方法
6.2.1 時空替代調查法
6.2.2 直接調查法
6.3 小良人工林土壤動物群落的演替階段
6.3.1 群落演替分析
6.3.2 群落演替階段的劃分及其結構特徵
6.3.3 群落的不同演替階段對降水量變化的反應
6.3.4 群落演替與人工林土壤有機質的發展
6.3.5 近10年前后的跟蹤調查
6.4 鶴山人工林土壤動物群落的早期演替動向
6.4.1 建林5年的土壤動物群落仍處于增長期
6.4.2 建林近10年的土壤動物群落已接近過渡期
6.4.3 建林早期即因林型不同而產生群落間的差異
6.5 群落演替過程中某些類群的變化
6.5.1 濕生類群的數量演變
6.5.2 小良人工林白蟻密度的演變
6.5.3 昆蟲類群的穩定性演變
6.5.4 蚯蚓類群的演變

7 群落結構的地帶性特徵
7.1 尖峰嶺和鼎湖山土壤動物群落的代表性
7.2 群落組成的地帶性特徵
7.2.1 線蟲類群的種類最豐富
7.2.2 蜱螨目/彈尾目的比值最大
7.2.3 蜱螨目+彈尾目的百分比最低
7.2.4 大型類群比率一般較高
7.3 群落多樣性的地帶性特徵
7.3.1 線蟲類群的多樣性特徵
7.3.2 干生型類群的多樣性特徵
7.4 群落季節變化的地帶性特徵
7.4.1 線蟲類群的季節變化特徵
7.4.2 蜱螨+彈尾類群的季節變化特徵

8 群落的分解功能
8.1 森林有機物的分解
8.1.1 森林有機物的分解概念
8.1.2 本章所研究的分解
8.1.3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概況
8.2 分解試驗的基本方法
8.2.1 自然失重法
8.2.2 網眼過濾法
8.2.3 葉面積損耗法
8.2.4 飼養法
8.2.5 土壤動物驅除法
8.3 土壤動物群落與森林凋落物分解的關係
8.3.1 土壤動物與落葉分解的面積損耗
8.3.2 凋落物層的土壤動物與凋落物分解的重量消耗
8.3.3 枯食性土壤動物生物量與凋落物分解的重量消耗
8.4 白蟻等大型節足動物是熱帶和南亞熱帶森林的重要分解者
8.4.1 白蟻對枯枝落葉的分解作用
8.4.2 白蟻對枯倒木的分解作用
8.4.3 白蟻的分解作用對森林生態系統的意義
8.4.4 等足類在小良人工闊葉混交林中的分解能力
8.5 土壤動物群落在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能力
8.5.1 用動物驅除法分清兩類生物的分解作用
8.5.2 土壤動物的分解作用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較
8.5.3 鶴山不同類型人工林中土壤動物的分解能力
8.6 分解過程的熱量變化
8.6.1 熱量變化的研究方法
8.6.2 分解過程中熱量的轉化規律
8.6.3 兩種分解研究方法——熱量法和重量法的比較
8.7 在森林凋落物的分解前半期中土壤動物的分解功能

9 蚯蚓群落及其分解作用
9.1 有關的蚯蚓生態研究概況
9.1.1 研究熱點與涉及范圍
9.1.2 關於蚯蚓的生態類型
9.1.3 關於對蚯蚓分解作用的認識
9.2 南亞熱帶坡地人工林蚯蚓群落結構的季節變化
9.2.1 主要蚯蚓種群的季節波動
9.2.2 群落種類組成的季節變化
9.2.3 群落種類多樣性的季節變化
9.2.4 群落個體數和生物量的季節變化
9.3 不同類型人工林蚯蚓群落結構的差異
9.3.1 不同類型林間蚯蚓種類組成上的差異
9.3.2 不同類型林間蚯蚓生物量的差異
9.3.3 不同類型林間蚯蚓種類多樣性的差異
9.4 環境因素對蚯蚓群落密度和生物量的影響
9.4.1 一個對多種生境類型調查的分析結果
9.4.2 土壤DH值和可交換Ca含量對蚯蚓群落的影響
9.4.3 土壤水分和有機質對蚯蚓群落的影響
9.5 蚯蚓對不同分解階段有機物的選擇
9.5.1 不同分解程度有機物對蚯蚓吸引力的試驗
9.5.2 西土寒對不同分解程度有機物的選擇性
9.5.3 異毛遠環蚓對不同分解程度有機物的選擇性
9.5.4 白間腔環蚓)對不同分解程度有機物的選擇性
9.6 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蚯蚓的分解功能

10 鼎湖山自然林與鶴山人工林土壤生態系統的能量動態
10.1 土壤生態系統能量研究的樣地及方法
10.1.1 土壤生態系統能量輸入的測定
10.1.2 土壤生態系統能量輸出的測定
10.1.3 土壤生態系統各能量庫現存量的測定
10.2 土壤生態系統的能量貯存
10.2.1 凋落物的能量
10.2.2 土壤生物的能量
10.2.3 土壤有機質的能量
10.2.4 土壤能量的總貯存量及其差異
10.3 土壤生態系統的能量動態及其變化因素
10.3.1 凋落物的能量貯存量動態
10.3.2 腐殖質的能量貯存動態
10.3.3 土壤能量變動的因素
10.4 三個林的土壤能量(1990-1992年)收支總評
10.4.1 鼎湖山季風常綠闊葉林土壤能量的庫存量出現透支,但已減緩
10.4.2 鶴山馬占相思林土壤能量處于穩定狀態
10.4.3 鶴山荷木林土壤能量處于上升階段
英文摘要
參考文獻
后語
附錄華南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土壤動物類種類名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2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