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別類準則:直面20世紀藝術(簡體書)
滿額折

別類準則:直面20世紀藝術(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5 元
定價
:NT$ 450 元
優惠價
8739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另類準則:直面20世紀藝術》是美國當代最杰出的藝術史家和藝術批評家之一奧?施坦伯格的藝術批評文集。借著這部評論20世紀藝術的書,施坦伯格將藝術批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一生致力于研究羅丹、莫奈、畢加索、波洛克、賈斯伯?約翰斯及其他藝術家的作品,特別擅長將嚴謹的形式分析融入圖像志的主題分析之中,目光敏銳、觀察精確,為現代藝術的圖像學研究提供了卓越的范本。
此中譯本是根據芝加哥大學2007年版譯出,包含作者撰寫的《新序》,以及多達283幅高清插圖。特別的圖幅版式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細節,從而與作者詳盡而奢華的分析合成精美的圖文經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列奧·施坦伯格 譯者:劉凡 谷光曙 叢書主編:沈語冰 顧丞峰

列奧·施坦伯格(Leo Stenberg 1920-2011),美國著名文藝復興藝術史專家,20世紀最杰出的藝術批評家之一。著有《文藝復興藝術及現代健忘中的基督的性征》、《米開朗琪羅最后的繪畫》、《萊奧納多永遠的最后晚餐》、《遭遇勞申伯格》、《另類準則》等。鑒于他對美國藝術世界的巨大影響力,與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哈洛德·羅森伯格(Harold Rosenberg)一起被譽為美國“文化三伯格(三山)”。沈語冰,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現代美學、現代藝術史與觀念史,著有《20世紀藝術批評》,并獲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譯有羅杰·弗萊《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格林伯格《藝術與文化》等。主編“藝術與觀念譯叢”、“藝術理論與批評譯叢”、“藝術學經典文獻導讀書系”、“藝術學學科導論書系”等。
劉凡,藝術學博士,曾就讀于湖北美術學院、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現任教于武漢紡織大學,合著有《消失的建筑》,譯有《自我與圖像》等。曾參加英國大使館和威爾士藝術國際主辦的“尋找紅龍”英國駐地交流項目,影像作品入選美、德、西、捷等國短片節。

目次

總序/1
2007年版新序/3
序言/16
致謝/18
1.當代藝術及其公眾的困境(1962)/19
2.賈斯帕·約翰斯:最初7年的藝術/35
3.另類準則/75
4.畢加索的窺寐者/116
5.畢加索的“頭蓋骨”/140
6.《阿爾及利亞女人》與一般意義上的畢加索/150
7.莫奈的《睡蓮》/265
8.岡薩雷斯(1956)/271
9.美國近期素描(1956)/282
10.德·庫寧的《女人》(1955年)/290
11.波洛克的第一次回顧展(1955)/295
12.帕辛(1955)/300
13.軀干雕像與盧奧·海格(1956)/305
14.弗里茲·格拉納和菲力普·加斯頓在現代藝術博物館(1956)/311
15.保羅·布拉奇的畫(1963)/321
16.眼睛是心靈的一部分(1953)/324
17.客觀性與畏縮的自我/345
18.羅丹/362
注釋/443
索引/456
譯后記/461

后記

譯后記補記
在這部譯著即將付梓之時,我得到了列奧?施坦伯格先生駕鶴仙去的消息,這不能不令人扼腕,令人嘆息……
我看到的、有關施坦伯格先生去世的消息是這么說的:“《紐約時報》記者Ken Johnson報道:20世紀下半葉最有才華、最有影響,也是最具爭議的藝術史家之一列奧?施坦伯格(Leo Steinberg)上周日(3月13日)在曼哈頓家中去世。”
歐美各藝術媒體都在第一時間為這位研究“文藝復興及戰后美國藝術的巨人”(Giant of Renaissance and Postwar American Art)的逝去感到痛惜。但是,在中文網絡里搜索他的名字,我們只能找到兩三篇與他相關的論文。這似乎令人難以理解,為何在我們總是陶醉于與國際全面接軌的今天,國內外對列奧?施坦伯格的了解程度,差別竟如此懸殊?
在《另類準則》中文版的“譯后記”里,我曾對“三伯格”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力有一個總的判斷。這當中或許包含了一點個人偏好,但即使到了今天這樣“蓋棺論定”之時,施坦伯格對于20世紀美術史和美術批評的貢獻,恐怕仍然難于估計。
事實上,施坦伯格先生最偉大的地方,在于他對于畫面(形式、主題和意義)那種強烈的關注和熱愛,以致潛移默化地感染了他的讀者。這種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寫作方法,使得西方眾多“視覺文化研究”者和后現代主義者的寫作,相形失色,也使得國內大量批評寫作,對比之下,淪為幼稚的美文或淺薄的理論叫囂。
我以為,缺乏形式分析和圖像學的訓練,是我國美術批評這個學科始終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因為古典的品評傳統在我國已經中斷(即使不中斷,在現代美術館體制中也已經不敷使用),而現代的批評方法又沒有建立起來。在西方,現代的批評方法,從出現了羅杰?弗萊、格林伯格等職業藝術批評家以來,已經經過了長達一百年的建設,早已發展為一個繁榮的學科(至少已經成為美術史這一學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形式分析和圖像學則構成整個學科的基礎,就好比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構成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一樣。
奇怪的是,國內的美術學院(盡管有批評專業或策展專業)似乎從來不教如何做批評。羅杰?弗萊的形式批評、格林伯格的現代主義批評、施坦伯格的圖像學批評,邁克爾?弗雷德的后期現代主義批評,人們還所知甚少;伊夫-阿蘭?博瓦的結構主義批評、羅莎琳?克勞斯的后結構主義批評,以及像哈爾?福斯特的精神分析批評、本雅明?布赫洛的“批判理論”、托馬斯?克洛的體制批評,更是未之前聞。
我的這種擔憂常常被指責為杞人憂天,因為,據說西方已經進入“后形式主義”、“后圖像學”時代了。然而,不管種種“研究”和“主義”還將熱鬧多少時日,美術界一個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就是:這些“研究”和“主義”,給予讀者的抽象理念是如此之多,而真正提供人們的賞心悅目又是如此之少。當然,藝術可以不再是賞心悅目的東西,可以成為單純的社會政治力量。但是,正如美國另一位古典人文主義大師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在一個有關閱讀經典的語境里曾經指出的那樣:“假如我們讀經典是為了形成社會的、政治的或個人的道德價值,那我堅信大家都會變成自私和壓榨的怪物。……獲得審美力量能讓我們知道如何對自己說話和怎樣來承受自己。莎士比亞或塞萬提斯,荷馬或但丁,喬叟或拉伯雷,閱讀他們的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進內在自我的成長。心靈的自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江寧康譯,譯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頁)
我無法斷定施坦伯格先生是否會無條件地認同布魯姆的話,但有一點大概可以肯定,那就是,就施坦伯格先生對種種“研究”和“主義”感到不耐煩,就他越來越強烈地感到傳統美術史和美術批評所受到的威脅而言,他是,并且只是一個偉大的人文主義者。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或許成了西方美術史和美術批評中的最后一位大師。
2011年3月15日晚沈語冰補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