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經濟嚴冬就在眼前(簡體書)
滿額折

經濟嚴冬就在眼前(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經濟嚴冬就在眼前》內容簡介:進入2012年,80年一遇的經濟嚴冬周期正在到來,發達國家和中國人口持續老齡化,信貸與房產泡沫不斷萎縮,銀行系統危機回潮,近百年來的首個通貨緊縮時代即將開啟!這是一場完全不同的危機。此次危機與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危機大相徑庭,我們必須采取完全不同的個人、投資與商業策略予以應對。
未來幾年內,最大的意外是被人們一路看跌的美元將成為避風港并重展雄風,而金銀泡沫則會與股票泡沫一起煙消云散。房產業將突破人們的預測底線,瘋狂下跌。消費者和商業才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而非政府;中國政府過度的基建投入無法維系GDP上漲;隨著人口老齡化和退休潮的來臨,經濟增長必將放緩。此次經濟嚴冬將持續10年,中國未來面臨的關鍵問題將是勞動力匱乏。中國經濟即將面臨危機,如何保護財富,我們的投資機遇在哪?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口趨勢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再加上全球性通貨緊縮就要到來,中國經濟將面臨雪上加霜。《經濟嚴冬就在眼前》作者認為,中國的大泡沫即將破滅,2013-2015年全球房地產將要崩盤,是時候將手中的房地產出手了。在通貨緊縮中,現金流才是王道。適時調整我們的生活和理財規劃,就能安然度過危機,在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哈瑞?丹特 (美國)羅德尼?約翰遜 譯者:蕭瀟

哈瑞?丹特,“哈瑞?丹特基金會”主席和創始人。該機構定期出版“哈瑞?丹特預測”并管理“哈瑞?丹特財經顧問網絡”。丹特先生是唯一準確地遇見了20世紀90年代大繁榮的預測專家。作為哈佛大學的MBA、《財富》100強咨詢顧問、新的風險投資者、著名的演說家,哈瑞?丹特在其所在領域都贏得了極高的尊重。
羅德尼?約翰遜,獨立經濟研究與投資管理公司丹特公司總裁,負責管理丹特交易所交易基金,“哈瑞?丹特預測”長期撰稿人。畢業于喬治城大學及南衛理公會大學。廣播及電視節目常任嘉賓,就美國及世界經濟變化發表談話。

名人/編輯推薦

《經濟嚴冬就在眼前》作者預測準確率高達90%,榮登《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榜。“唯一未曾失準的經濟預測專家”哈瑞?丹特最新研究成果。黃金、白銀不再保值,房地產價格將下降50%,全球經濟危機即將來臨,2012年將是這場危機的起始點!全球最后一個大泡沫在中國!你該如何應對?通貨緊縮危機可能在2013年年初,或最晚在2015年年初之前達到高峰。當危機結束,房地產價格會下降55%~65%。經濟嚴冬將蔓延全球,中國巨大的泡沫也將破滅……未來數十年,你將面臨這一生中最大的挑戰!

中國還能增長多久:城市化與人口的悖論
在過去10年中,尤其是2008年以來,中國政府主導的資本投資大泡沫引發了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并造成了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產能領域的嚴重過剩,這些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建造大型都市、保持建設,這是中國政府為抵御衰退所采取的措施,也起到了刺激經濟增長和提高就業率的效果,但這樣的增長還能維持多久?
近期我們發現,歐洲的經濟放緩趨勢在2012年年初已蔓延至美國,并開始影響中國。鑒于歐洲債券外逃使得美聯儲的借貸成本和救市能力維持在較高水平,美國目前出現了最后一輪即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或稱貨幣刺激。在2012年年中遭受一次微型崩盤后,美國股市會出現最后的反彈,然后在2013年年初和2014年年末之間崩盤,出現急劇的下跌,但應該不會跌到5 000點以下。隨著全球范圍內的經濟放緩與崩潰,中國政府主導的房地產泡沫行將破滅,并將引發比2008-2009年更嚴重的衰退。關于這一點,我們將在本書中進行詳細講述。
在中國經濟中,消費者支出推動因素逐漸減少,基本上從1980年以來就一直呈下降趨勢,近年來個人消費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約在30%-40%之間,而政府資本支出則漸占上風。這一態勢非常不健康,而且已經助長了史上最大的泡沫生成,勢必與其他泡沫一樣,終會迎來破滅的命運。鑒于過去10年中,中國政府已經過度建設,下一輪經濟衰退發生時,便很難再通過此類方法刺激經濟、保證就業。比如,某項研究顯示,中國24%的城市住房沒有電力消耗,即處于空置狀態,而鄂爾多斯這樣的百萬人口級城市也近乎完全無人居住。
快速的城市化進程是中國1980年之后實現前所未有增長的另一動力。政府不遺余力的經濟刺激和過度建設,也是為了向從農村到城市的大批農民工提供就業機會。很明顯,中國政府看到了其他新興國家政府尚未發現的事實:城市化是推動新興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不像發達國家那樣,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人口趨勢。以2010年為例,中國城市家庭年均收入超過
2 500美元,農村家庭則只有約800美元,前者是后者的3倍多。因此,城市化是推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最快捷途徑。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一直快于印度等其他新興國家,所以才能在新興國家中保持最高的經濟增速。在大部分新興國家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收入的增長都與城市化有直接關聯。中國目前的城市化比例略高于50%,以2010年的數據來看,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約為8 569美元(以國際元計)。未來20-30年內,隨著中國的城市化比例最終達到70%-80%,中國人均收入可能增長60%左右。
持續的城市化進程將是中國經濟發展之外的附加利益。但中國的人口發展卻呈下降態勢,且勞動力增長自2015年以后逐漸放緩。
這就是過去10年的大泡沫在未來數年必然破滅之后,中國出現的悖論。當中國最終消除了房地產、基建和工業產能等方面的過剩之后,卻必須面對人口趨勢放緩問題。中國在2010-2015年之間,消費浪潮和勞動力人口同時到達頂峰,隨后勞動力人口趨勢將減緩,消費浪潮也會隨之出現下降和波動。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消費峰值(消費浪潮)出現在出生高峰期46年后與消費者支出和經濟增長間的關系最為密切。但新興國家的收入增長速度不比發達國家,因此其經濟增長與勞動力增長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我們目前即可預測出未來數十年的情形。中國的勞動力增長將在2015年達到峰值,此后數十年會像歐洲與日本一樣出現大幅下滑。這也是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
即便是消費浪潮不斷延伸,中國的人口趨勢仍會在2015年達到峰值,之后數十年呈下降趨勢,僅在2025-2035年間出現短暫緩解。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很可能也會減緩,特別是在2013-2015年年初左右的大崩盤和全球蕭條中將會尤其明顯;鑒于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不愿由鄉村遷至城市生活,中國的城市化長期進程也難逃減慢趨勢。20多歲的年輕家庭是遷移的主流群體,但中國這樣的家庭數量會逐漸減少。
綜合中國持續的城市化進程與放緩的勞動力增長趨勢來看,我們認為在2023-2035年間的下一次全球繁榮中,中國的正常增長率應為3%-4%,而非8%-12%。2035年之后,中國的人口趨勢形勢將更加嚴峻,城市化水平將接近70%-80%的長期峰值,經濟增長會進一步減緩。
自2009年反彈之后,中國股市一直不如全球市場,且將再次出現2008年金融危機中的崩盤現象。上證綜合指數可能會跌至1 000點左右。之后,投資者可在2014年晚些時候開始進入下一輪長期投資。本次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嚴冬”預計將持續10年,但股市,特別是新興國家股市,會在2014年晚些時候跌至最低點。中國投資者可以考慮在東南亞和印度等強增長地區投資,這些地區在2014或2023年后的增長會超過中國。
正如我們所觀察到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虛高程度超越了其他新興或發達國家,因此其房地產領域會遭受最嚴重的崩潰。在大部分高房價發達國家城市,其房價為平均年收入的8-10倍,這一數值在新興國家城市為10-25倍。而中國房價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圳,房價為年收入的43倍,上海則是39倍,這樣的城市受到的沖擊也將最為嚴重。
因此我們建議,在2013-2015年間可能出現的全球房地產崩盤發生之前,中國投資者應將手中所有非關鍵性商業與住宅房產出手。
雖然我們提出了諸多危機預測和警示,但本書最重要的觀點在于,即將到來的蕭條或經濟嚴冬并不是威脅,而是機會。投資者和商業機構可以以史上最低的價格進行金融資產再投資,而實力較強的商業機構、企業則可以從較弱的對手手中承繼資產。我們無法改變風向,但可以調整風帆。此次全球衰退可能會在2013年年初到2014年年末間變得最為嚴峻,我們希望讀者能憑借本書中的大量信息安然度過,并有所發展。中國在下一次全球熱潮中的增長的確會放緩,但請記住,中國仍然處于亞洲的中心,這是未來繼續推動強勁出口與就業的最強增長區域。祝你成功!
哈瑞?丹特

目次

中文出版序 中國還能增長多久:城市化與人口的悖論 XIX
前 言 凱恩斯經濟學的終結
凱恩斯理論錯在哪里 XXVII
利率降了,人們就會買房嗎 XXXI
第一章 通貨緊縮即將改變一切
泡沫經濟是怎么來的 8
消費者關心的不只是價格 13
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救不了美國 19
政府救市是在助長泡沫 21
多攢錢,少消費 24
第二章 人口趨勢決定經濟的未來
生命階段對消費者需求的影響 31
人們為什么消費 36
不同世代間相似的經濟模式 42
通貨膨脹不是壞事 43
第三章 現代史上最大的房地產與信貸泡沫
馬克一家:從豪宅到蝸居 53
信用卡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58
借錢的人多,想把錢借出去的人更多 61
債券化:金融機構的瘋狂發明 61
泡沫也不全是壞事 65
股價跌落,房價上漲 73
短視的投資者 75
政府把房地產風險轉嫁給納稅人 75
銀行真能承受房價跌落的后果嗎 80
幾乎所有經濟泡沫都會回至原點甚至稍低水平 82
第四章 政府負債累累,社會福利已成空頭支票
政府財政的丑惡嘴臉 87
養老金計劃如何運作 93
養老金賬戶有多少空賬 98
政府靠不住 100
社保和醫保的巨大缺口 101
借債容易還債難 104
公共部門必須調整支出 109
第五章 政府為什么害怕通貨緊縮
誰還愿意借錢消費 113
政府想要的是通脹,不是通縮 121
通脹可控制,通縮是惡魔 123
通脹與通縮的根本區別 124
政府為什么要印制鈔票 129
央行增加貨幣供應是為了制造通脹 131
美元貶值會推動人民幣貶值 135
增發貨幣對消費者沒有任何好處 136
政府的經濟理論是錯的 140
通貨緊縮無法阻擋 141
第六章 政府救市計劃為何注定失敗
越救越糟的經濟 151
救市資金用錯了地方 159
消費縮減導致就業危機 162
失業情況調查 164
被忽略的勞動力群體 166
真實的失業情況 169
機構調查不可告人的秘密 171
當前就業統計調查 171
公務員已經不是鐵飯碗 172
就業數據被美化了 172
房地產市場的僵局 175
舊傷未平又添新疤 179
經濟嚴冬中,救市計劃失效 180
第七章 貸款消費,我們是不是錯了
存錢的重要意義 185
房子還是我們的經濟保障嗎 188
借貸消費的苦果 194
“我們遭遇了敵人,那就是我們自己” 201
第八章 最后的中國大泡沫
被低估的中國城市化趨勢 212
快速膨脹的中國房地產泡沫 214
全球觀察與趨勢盤點 218
第九章 如何在經濟危機中生存而且活得更好
人們的真正需求 232
通貨緊縮是把雙刃劍 233
債務是死神 234
謹慎選擇債券 235
對抗通縮的投資之道 237
為下一次股票崩盤作好準備 245
買房不如租房 255
撿便宜的機會 256
合理避稅是我們的責任 257
如何在危機中保住自己的工作 260
自由職業和自我創業將成為潮流 261
第十章 抓住經濟嚴冬里的機會:終極長期戰略
如何看待消費下滑 270
需求縮減背后的真正原因 271
消費者的想法在變化 276
放貸日益縮進 277
大家借錢都很難 279
我們的財產在貶值 279
就業會越來越難 280
企業如何在衰退中尋找機會 281
第十一章 政府的經濟刺激策略都是錯的
激勵的根本在于利益 285
我們應接受通貨緊縮 287
抵押貸款是危機之源 290
房地產的問題所在 297
愚蠢的工會組織 298
最大的賴賬者:美國政府 302
收入問題:稅收 308
解決就業問題最重要 311
總結 312
第十二章 下一個十年:準備迎接更大的人類社會革命
哈瑞?丹特對人類遠景的展望 317
關于作者 337
致謝 339

書摘/試閱

第八章
最后的中國大泡沫
鄂爾多斯、康巴什、鄭州新區和二連浩特,中國的這4個城市和地區有一個相似之處:無人居住。這些城市不過是一座座空城。它們不是又小又破的邊遠地區,居民紛紛背井離鄉,奔向大城市尋找更好的生活;而是政府刻意建造的大型都市,僅僅是為了維持所謂的建設。中國會對地方政府官員按照當地經濟增長和就業情況考評政績,促使地方黨政一把手們想方設法地刺激增長。當2008-2009年衰退來襲,似乎只有一種方法能夠力挽狂瀾:建設。有了明確的政府支持與曖昧的政府擔保的雙保險,中國的資本投資熱潮已經沖出了可控極限。英國倫敦《每日郵報》2010年12月的一篇文章中刊登了若干幅衛星照片,全部是中國的“鬼城”;文章同時指出中國約有6 400萬套空置住房,但每年仍有20個在建新城市。當這種無謂的過度投資最終走向末路,中國經濟以及通過商品和設備供應助長其過度投資的國家,都將嘗到苦果。
在《下一輪經濟周期》第六章中,我們已經詳盡闡述了世界經濟增長將由歐洲、北美、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轉向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原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增長均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加速,但自2008年之后,情況有所改變。盡管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自2023年開始會經歷新一輪發展熱潮,但整個世界的增長中心毫無懸念地會轉至新興市場國家。具體原因非常簡單,且不妨予以量化:
1.發達國家人口逐漸老齡化,支出和勞動力增長的峰值年代已經過去;而新興市場國家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壽命增加,正在享受發達國家20世紀已經享受過的“人口紅利”。在印度這樣的國家,過去的出生率和人口壽命增長趨勢,其實已經奠定了為期將超過50年的勞動力與人口增長。如果中東與非洲實現持續經濟增長,則能夠享受更長時間的人口增長趨勢。
2.發達國家城市化程度已達70%-80%,達到增長平臺期。我們的研究表明,城市化程度是收入增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上漲的最大推動力。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城市化程度仍然介于30%(印度)至50%(中國)之間,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空間巨大。新興市場國家中唯一的例外是拉丁美洲,其城市化程度目前已達70%-80%。
新興市場國家長期強勢增長趨勢明顯。增長最強的地區為印度和中東,如果非洲能夠進入發展集團,則其發展勢頭可能更勝一籌。下一輪大崩盤結束之后,這些地區將是投資的理想之地。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問題有三:第一,此類國家嚴重依賴向發達國家的出口,而發達國家在未來十幾年,特別是未來幾年內將遭受嚴重的經濟衰退;第二,此類新興經濟體目前不斷向中國出口,助長了中國的經濟泡沫,而這一泡沫在未來幾年內必將破滅;第三, 29-30年的商品周期在2008年中期至2011年中期達到峰值。商品價格將在2020-2023年,特別是在2015年左右下跌,勢必影響到大部分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
全球最后一個主要泡沫正在中國醞釀、膨脹,其嚴重程度堪比此次全球泡沫熱潮。但中國的熱潮很快就會結束。人們總是信心十足地說:“不,中國泡沫不會破滅!”他們堅信中國(與印度一樣)正在人口趨勢的推動之下昂首挺進,至少會持續數十年時間!我們對此沒有異議,而且此類人口研究也是我們諸多理論的基石。但未來若干年之內,還存在一個完全相反的重要趨勢,我們下面就要講到。如果無法認清此類趨勢,很可能會錯過重大的拋售機會!無論是新興市場國家,還是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其大部分出口均面向中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中心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塔吊活躍在中國的建筑工地上。如果如我們所料,像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就已看到的那樣,中國泡沫一旦破滅,則整個新興市場國家都會受到拖累,世界經濟也將隨之衰退。發達國家現已進入漫長的緩慢增長期,且情況將在2012-2015年進一步惡化。
中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可謂驚人,在2007年達到了13%,并在2009年下跌至6%后再次于2011年回彈至12%。這一急速增長已經持續了14年。目前,鑒于飛漲的食品與能源價格已經影響了經濟增長走勢,中國和印度都在采取相應的貨幣政策遏制經濟增長過熱。通貨膨脹在印度引發了抗議活動,在很多國家,特別是中東國家,甚至導致了暴亂發生。既要維持高速增長,又要保證正常的商業秩序,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東亞的新興市場國家已經開始采取新的策略,由政府主導重大資本的投資(以及外商直接投資),以帶動其從新興市場國家地位向發達國家地位的轉變。這不失為一項理想策略,有助于國家從世界舞臺上的出口配角華麗轉身,成為更重要、更穩固的消費者及商業主導經濟體。但此類增長終有盡頭。政府主導的策略最終超過了快速增長的消費者需求,尤其是在基礎建設和出口業內。過度擴張會引發重大泡沫和貨幣危機,1997年年末至2002年年末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和日本1974-1982年的大衰退即屬此列。盡管中國家庭收入快速增加,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值在1999年達到了最高峰—90%,但在2008年時,這一數據已跌回至68%。消費者貢獻比例逐漸縮減,而政府則通過資本開支和出口,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貢獻份額不斷加大。這樣的方法在世界經濟放緩的今天尤其無路可走!中國的固定資本投資在其國內生產總值高增長率中到底占有多大比例?答案是66%,而且這一比例仍在上升。本章篇首的“鬼城”就是例證。
Pivot資本管理公司2010年年初一份關于中國經濟的研究報告顯示了中國政府資助的固定投資泡沫規模。圖8–1顯示了中國2009年前12年擴張期中的固定增長資本投資(GFCF)平均為50%,大大超過了韓國(1990-1997年的39%)、日本(1968-1974年的36%),或馬來西亞(1990-1997年的44%)。請注意,東南亞的上一場類似泡沫出現于1990-1997年間,以為時5年、持續到2002年方告結束的泡沫收場;在此期間,受影響的各國股市跌幅超過70%。美國此類資本投資平均約為15%,其中70%來自消費者需求,20%來自政府。新興市場國家中由固定資本投資推動的增長率呈現較高水平是很自然的事,但這一比率不可能長期保持在超過50%的水平,前景不容樂觀。
除政府主導的基建之外,中國以及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份額通常為35%或更多。因此,世界性經濟衰退對此類出口型國家的影響會遠遠大于對內銷型國家的影響。由此,即便中國經濟仍然維持了6%的增長速度,也并未遭遇嚴重衰退或銀行系統崩潰,其股市在2008年也還是暴跌了70%以上;而美國雖然經歷了比中國嚴重得多的經濟災難,股市跌幅不過50%左右。熱潮背后的主要推動力,部分源自信貸。中國的信貸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資本投資策略導致了中國快速增長的制造業內過剩產能堆積。中國鋼鐵產能超過全球其他任何國家,其實際產能高于實際生產率20%。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泥消費國,而其產能至少高出生產能力25%,并仍在不斷增加。簡直是驚人地龐大!鋁生產及產能更是驚人,過剩產能接近40%,且持續上漲。Pivot資本管理公司的報告稱:“中國水泥消耗量至少為13.5億噸,超出世界其他國家消耗量的總和。中國的空閑產能(約為34億噸)可供印度、美國和日本的總體消費,且還有剩余。”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中心和第二大經濟體。現代史上最強的政府主導資本投資熱潮產生的過度擴張與過剩產能,勢必導致全球商品與制造品的價格戰。隨著發達國家在2011年年末至2013年年末,最遲在2014年進入下一輪大衰退,此類價格戰必會引發價格上的通貨緊縮。我們將會看到“債務定時炸彈”的另一維度,以及全球通縮危機。
被低估的中國城市化趨勢
Pivot公司的報告同時認為中國的城市化數據被大大低估了,“中國對城市中心的定義標準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 500人以上。按此計算,休斯敦或布里斯班等西方國家城市在數據層面均不能算作城市范疇”。
這一定義非常重要,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亦能適用于印度這樣的國家。我們的研究表明,新興市場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持續上升的城市化程度關系極其密切。當城市化程度達到20%且發展道路明確時,這樣的聯系即會顯現出來。當今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程度介于70%-80%之間。城市化程度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間的關聯是非常自然合理的,因為當一個家庭由鄉村遷至城市生活,收入與支出均會翻倍!巴西和拉丁美洲目前的城市化程度基本已經達到了70%-80%的水平,因此,雖然這些國家的人口與勞動力增長趨勢會延長至21世紀30年代左右,它們的增長卻并非如大多數人所預料的將會長期持續下去。我們將在后文予以說明。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未來幾十年內均會經歷自然的城市化增長,其趨勢走向完全可以預測。
圖8–2為中國過去與未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城市化發展程度間的關系。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程度不到5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略高于5 000美元。預計中國城市化程度將在2050年后達到8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上升至8 800美元左右。但根據國際標準判斷,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程度更加接近60%-65%。人口大國的城市化程度頂峰應該更接近70%而非80%,比如日本的情況;尤其是考慮到中國人口老齡化迅速,且能夠用于城市發展的平地面積有限,則情形尤其如此。較之20-34歲的年輕人,老年人遷至新地區或城市的可能性較小。
圖8–2?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城市化程度
數據來源:聯合國、安格斯?麥迪森
若中國城市化進程比現有報道數據成熟,則中國在未來數十年內(可能至2035年左右)的增長前景不會太過強勁,與印度和南美洲之外的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情形完全不同。中國未來面臨的更關鍵問題是勞動力增長水平,或者叫勞動力匱乏問題。新興市場國家中,勞動力增長與人口支出趨勢聯系更加緊密,但與消費浪潮(落后于出生潮46年)的關系則不似在發達國家中那樣密切。中國人口趨勢將在2015年左右達到峰值,持續至2025年前后,之后幾十年速度減緩(圖8–3),基本走勢與歐洲相似(但速度較緩和),且比美國的情形更加嚴重。甚至消費浪潮的經濟增長延伸也將在2015年左右出現更大幅度的峰值,然后開始走下坡路,直至2025年;此后于2035年出現最終的第二輪頂峰,隨之而來的就是為期數十年的衰退。
鑒于此類過度擴張的極端情況來自前所未有的政府刺激性資本投資熱潮,而非破紀錄的私人信貸泡沫,中國經濟很可能在2011年年末達到長期峰值。但中國的人口峰值最早到達時間也要在2015年。在基建、房產、生產等方面的過剩產能被徹底清除前,中國人口趨勢即已向峰值進發。中國應在未來數十年內繼續城市化進程(但速度須放緩),而其城市化進程達到峰值的時間點可能比大部分主流分析的預測要近。考慮到中國目前面臨的種種情況,未來數十年內印度和東南亞地區很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更熱點地區,而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則會為下一輪經濟熱潮提供自然資源。
圖8–3?1950-2095年中國勞動力增長與消費浪潮
數據來源:聯合國
快速膨脹的中國房地產泡沫
與大部分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在2008年金融崩盤后并未破滅,反而加速膨脹。圖8–4為中國房價與收入對比,可以看出,房價自2009年夏天起變化驚人。不斷壯大的中國上流階層人群正在陷入美國社會2000-2006年的狂熱,認為“房地產是最好的生財之道”。即便中國的抵押貸款信貸的自由程度遠遠比不上美國,中國人對房地產的熱情依然高漲。很多上層家庭使用首付額度為50%的抵押貸款購買房產。然而,強勁的政府刺激和“投機熱”正在中國房地產界產生供應過剩—這是行將導致價格通貨緊縮的過剩產能的另一實例;但這并非意味著中國的住房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的需求。雖然平均收入較低,但這這中國的家庭居住面積仍然高于中國香港地區和韓國,當然還比不上日本、新加坡和中國臺灣。中國的房地產熱潮也是由逐漸發展壯大的上層中產階級推動,而且必將與美國的情形一樣,在房地產熱潮于未來幾年內終結之時,這部分人群會抽身而退。
圖8–4?中國地價
數據來源:野村集團、Demographia公司、Pivot公司
圖8–5顯示了中國經濟的一貫情況。中國的住房建設自2001年起就一直高于家庭形成數量,自2005年起每年有200萬套多余住房。中國政府一直允許并鼓勵住房和商業房地產建設,以保持經濟和就業增長。正如本章開始所述,中國中部城市鄂爾多斯即是過度建設的實例,該城市的整體基建包括住房、公寓、商店、寫字樓等,設計人口容量為100萬人,但目前無人居住!很多公寓和高層住宅雖然已經售出,但僅是作為投機之用。此類情形在中國很多小型開發區域屢見不鮮。誰會住在空無一人的開發新區里?投機者們何時能夠醒悟這只是一個泡沫,然后逃之夭夭?
圖8-5?住房單元數量與家庭形成數量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Pivot公司
就算與美國房價最昂貴的地區相比,中國的房價與平均收入之比仍可說是非常之高。即使按照較高收入和普通購買者等因素進行調整,中國的房價仍然與美國主要城市的房價持平,甚至更高;新興市場國家的主要城市房價水平亦是如此,比如印度孟買。虛高的價格比值意味著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離破滅不會長久,特別是將低收入家庭考慮在內之后,問題就愈加凸顯,因為低收入家庭作為住房的潛在購買者根本無力負擔如此高的房價。因此,全球最后一個主要泡沫很可能在中國最終破滅,與之相隨的還有印度主要城市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較小泡沫。
除房地產與工業產能過剩之外,中國的直接救市計劃大部分用于公路、鐵路等基建項目。中國的首批5 850億美元救市金額占去了國內生產總值的14%,而美國這一比例僅為6%。若中國果真如我們期待的那樣,在未來數十年內放緩城市化進程的腳步,則目前其基建水平已遠遠超過了未來若干年所需,更何況根據我們的預測,全球經濟仍將面臨進一步衰退與放緩。
在目前全球經濟情勢下,中國很可能需要花費至少10年才能徹底消除工業、房產與基建領域內的過剩產能。到那時—約為2020年年初,中國的人口趨勢已處于放緩階段(2015-2025年)。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可能也會減慢,但仍會產生低速率增長。雖然未來數十年內中國仍將占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但已不會如此前幾十年一樣繼續承擔全球增長引擎的重任。印度是唯一能夠與中國抗衡或取代其位置的大國,很可能在2050年后開始踏上飛速發展之路。
我們在《下一輪經濟周期》的第六章中,以前所未有的77頁的篇幅詳盡闡述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預測,并對全球所有主要地區和重要國家的城市化程度與勞動力增長進行了推演。同時,我們也分析了全球人口超過900萬的超大城市,主要集中于中國和印度,它們將成為全球創新的主要動力,并在未來占據主導地位。如果你對投資、商業或職業的全球趨勢感興趣,我們強烈建議你重讀一下這個章節,絕對抵得上整本書的定價。我們在此不再贅述,以免沖淡本書關于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內通縮衰退的主題。
我們的主旨觀點相當明確:未來數十年內,由于發達國家遭遇人口趨勢放緩,新興市場國家必將在2020-2023年和2035-2036年兩大發展階段成為未來經濟熱潮的主導。根據出生與人口壽命趨勢,世界人口預計在2065年左右達到峰值;此前,全球與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熱潮不會發展至頂峰狀態。
全球觀察與趨勢盤點
美國人口趨勢在未來數十年內呈現側傾走向(如第二章圖2–2每一年齡與生活階段支出變化所示),類似趨勢同時出現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各國,而歐洲人口趨勢則明顯成下降走勢(圖8–6)。歐洲最令人擔憂的區域為南歐,情況最好的地區則為斯堪的納維亞。俄羅斯和東歐情況與南歐相仿,人口縮減趨勢僅次于日本。
圖8–6?1950-2095年歐洲勞動力增長與消費浪潮
數據來源:聯合國
此處需要審慎觀察的一個重要概念為圖8–7所示的S曲線發展。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增長迅速發展,人口呈指數增長。200余年間,世界人口由10億激增至70億,而且仍在繼續增加!更重要的是,生產力革命促使越來越多的國家達到了中產階級生活水準,而且人們的生活水平由于信息革命的出現還在不斷提高。工業革命的先驅—英國—率先進入城市化進程,其他西歐國家、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很快跟上了英國的腳步。目前,中國正在充當亞洲工業化趨勢的排頭尖兵。印度緊隨其后,特別是在信息、電影和娛樂產業表現突出,由此可能會在創新趨勢方面跟緊美國。
圖8–7?財富S曲線
數據來源:丹特基金會
這里有一點需要我們重視,隨著時間推移,首先采用創新技術的國家與地區,比后續采用者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大優勢。此現象與企業家人群財富分配情況相同:發達國家中最頂尖的1%-10%收入人群,擁有40%-50%的社會財富。長期看來,由于不得不采用低薪與低利潤等手段進行競爭,新興市場國家(日本、韓國以及島國和類似于英國的類島國國家除外)的財富水平幾乎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北美與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從鐵路、電氣以及汽車等創新中受益匪淺,借助此類先進技術,將其以英國和歐洲思想、理念為藍本的文化傳輸到世界更多地區。而跟隨其后的新興市場國家,它們的本土歷史與文化則在此類技術與創新中落后于人。
我們多年前即已發現的第一個悖論是,巴西這樣的領先新興市場國家(圖8–8)以及幾乎所有拉丁美洲國家,其城市化水平已接近美國和歐洲。雖然城市化程度已達80%,巴西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年時只有5 556美元,到了2010年也不過才達到10 900美元。若想在未來數十年內繼續提高其生活水平,巴西就必須增加進入勞動力群體的年輕人數量,同時擴大其支出與收入增長;所有拉丁美洲國家亦同此理,如圖8–9所示。拉丁美洲的勞動力增長將持續至21世紀30年代左右,特別是將會出現下一輪全球增長與商品熱潮的2035-2036年間。
圖8–8?巴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城市化
數據來源:聯合國、安格斯?麥迪森
圖8–9?1950-2095年拉丁美洲勞動力增長與消費浪潮
數據來源:聯合國
我們發現,由于新興市場國家仍將勞動力集中于農業、礦業、能源和建筑業等領域,其收入、支出與勞動力曲線與發達國家不盡相同。因此,研究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趨勢時,我們偏向于采用勞動力增長數據,而非發達國家中使用的人口于46歲左右達到的支出峰值標準。但是,雖然勞動力增長達到峰值的時間更早一些,且不像落后于出生高潮46年的消費浪潮那樣具有極端性質,此類趨勢仍然具有相似之處。在更為傳統的國家與文化中,接受技術與社會變遷的新趨勢,通常所需時間較長。新興市場國家中,中國即將成年的年青一代人口數量最為龐大,他們也是最有可能挑戰舊有權力結構的人群。
我們對2008-2023年經濟嚴冬主要趨勢的一個預測是,隨著時間推移,一些政治落后的新興市場國家將在這段時間內受到挑戰,甚至被推翻;由此,這些國家會像發達國家一樣發展成為更加民主、自由的市場經濟體。就最近已發生的種種抗議活動來看,此種趨勢已經在北非和中東初露端倪。未來若干年內還會有更多此類動亂發生,逐步延伸至拉丁美洲和非洲。
這些動蕩勢必引發地緣政治危機,并在短期內打壓油價與商品價格,但長遠看來,對于新興市場國家卻是有利因素;就像18世紀末期,美國與法國革命帶來了發達國家的里程碑式進步。伊朗是傳統的新興市場國家,主要依靠石油出口與財富立國,但在未來若干年中,該國很可能難以躲過由教育程度良好的進步青年領導的革命,這場革命會讓落后的政府徹底下臺。若中東國家能夠像阿聯酋(迪拜)一樣躋身現代世界,則一定能夠享受到人口趨勢帶來的益處。但海灣地區依賴原油收入而進行的大肆建設,必將引發海灣國家的經濟倒退和房產泡沫破滅,特別是油價很可能在2011年達到峰值,隨后出現每桶原油降價10-20美元的情況,且走低趨勢會持續到2015年。此后,油價會有所回升,但在2020-2023年會再次跌落。
印度作為亞洲最大的國家,前景廣闊光明,是新興市場國家發展的典型。首先,印度的城市化程度接近30%。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增長趨勢。而中國的城市化程度已達到50%,甚至更高。鑒于近期的泡沫有可能夸大了發展趨勢情況,對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無法達到像對中國或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預測那樣準確。印度目前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3 000美元,遠遠低于中國的水平。但印度的城市化趨勢顯示,直至21世紀60年代,該國都會處于增長階段,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范圍為8 000-13 500美元。若印度的上層中產階級持續壯大,且能夠產生高潛在收入的技術與娛樂產業創新繼續增加,印度就有可能達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測上限。
圖8–10中對未來數十年內,印度與中國的發展狀況作出了對比。印度的勞動力增長會在21世紀50年代左右達到峰值,而且消費浪潮峰值約出現在2065年前后,與全球人口峰值出現時間基本一致。若印度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中國的基本相同,達到8 000-9 000美元(目前數值),則印度經濟必將達到中國經濟的規模,并最終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口增長趨勢從2035年以后開始放緩,其城市化進程亦在此時趨于平緩。若印度經濟能夠接近介于中國與韓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水平,即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有可能在2050-2065年開始與美國抗衡。
圖8–10?1950-2095年印度勞動力增長與消費浪潮
數據來源:聯合國
至此,我們將討論新興市場國家在城市化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潛能方面的極限:在我們有生之年,不會看到新興市場國家達到發達國家的富裕程度。如圖8–11所示,馬來西亞(首都為吉隆坡)的城市化程度接近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近9 000美元,且該數值在未來10-20年內預計會達到10 200美元。這是除日本、新加坡、中國臺灣與韓國之外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最好情況。土耳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與馬來西亞相似。印度尼西亞(圖8–12)具有較民主政府,但仍主要依賴農業與出口,是尚未進入工業時代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典型代表;日本與韓國則已屬工業國家。印度尼西亞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為7 000美元,是趨于成熟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典型,比大部分拉丁美洲國家情況略好。印度尼西亞是亞洲繼中國和印度之后的人口第三大國,其發展主要受制于將在2040年停止的勞動力增長。
圖8–11?馬來西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城市化
數據來源:聯合國、安格斯?麥迪森
另一極限實例為菲律賓(圖8–13),其城市化程度目前已接近70%,未來10年左右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測僅為2 900美元。種種因素導致大量菲律賓人紛紛移民至夏威夷和美國其他地區,以及非洲、中東。肯尼亞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收入和前景與菲律賓相似。若此類國家繼續依賴于農業、建筑等基本手段,或如某些國家,繼續受到獨裁及腐敗的專制政府壓迫,則很可能無法加入全球自由市場,投身于工業/信息革命之中。某些國家將繼續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原材料與商品生產者,即使取得了發展進步,也會永遠處于經濟階梯的最底層。
圖8–12?印度尼西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城市化
數據來源:聯合國、安格斯?麥迪森
圖8–13?菲律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城市化
數據來源:聯合國、安格斯?麥迪森
表8–1為《下一輪經濟周期》第六章中對全球多個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預測總結。2000年時,肯尼亞城市化程度最低,為19.7%,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 020美元。巴西城市化程度最高,為81.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 556美元。其他各國中,我們預測墨西哥城市化程度將在2020年達到8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 800美元。土耳其城市化程度將在2035年達到8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 700美元。南非城市化程度將在2050年達到8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 400美元。美國2005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6 716美元,接近泡沫熱潮的極限。
表8–1?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城市化預測總結
2000年城市化程度(%) 200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美元) 城市化程度達80% 80%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峰值(美元)
巴西 81.2 5 556 2000 8 400
韓國 79.6 14 343 2000 19 115
美國 79.1 28 129 2005 46 716
墨西哥 74.7 7 218 2020 7 800
捷克 74.0 8 630 2040 9 700
土耳其 64.7 7 481 2035 8 700
伊朗 64.2 4 742 2035 6 000
馬來西亞 62.0 7 872 2025 10 200
菲律賓 58.5 2 385 2040 2 900
南非 56.9 4 139 2050 6 400
印尼 42.0 3 203 2050年達79.4% 7 000
中國 35.8 3 425 2050年達72.9% 8 800
巴基斯坦 33.2 1 947 2050年達63.7% 6 000
印度 27.7 1 910 2050年達55.2% 13 500
越南 24.3 1 790 2050年達57.0% 5 800
肯尼亞 19.7 1 020 2050年達48.1% 2 800
來自世界銀行2008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
數據來源:聯合國、世界銀行、安格斯?麥迪森
即便如我們預測的那樣,美國在未來10年內增長率下降,而新興市場國家在未來數十年內會持續增長,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也仍然無法達到美國目前的生活水平。雖然進步速度前所未有,但中國和印度兩大經濟體在未來數十年內也僅是能夠接近美國經濟或歐洲各經濟體的規模。若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出現大幅下降,則另當別論;但此種情況不會出現在美國,而在歐洲、東歐和俄羅斯則很有可能。
我們對全球各國,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的增長作出了預測,希望你能對這些國家面臨的困難有所了解。很多人都寄希望于“中國會通過其自身增長拯救我們”,這樣美國和發達國家就能夠走出困境。純粹是無稽之談!雖然中國這樣的國家肯定會繼續發展,但它有著嚴重的基建支出與內部支出不平衡問題。大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都在向中國出口,助長這一產能過剩經濟體中的內部資本支出,同時也向發達國家大量出口;而這兩大出口趨勢在未來數年內都必將放慢腳步。當中國經濟放緩時,很快就會波及出口型新興市場國家(甚至某些出口型發達國家)。
美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困境無法依靠其他國家的增長解決。我們必須縮減開支、重組債務,而這勢必引發民眾、商界和政府的不安。接下來的幾章中,我們將總結在每一層面上應該如何度過這一痛苦過程,以及應該如何利用未來的若干年時間,不僅僅是為了生存下來,而且還要活得更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