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奶牛良種繁育新技術(簡體書)
滿額折

奶牛良種繁育新技術(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是世界馴化飼養牛、馬、羊等奶畜的國家之一。新石器晚期即產生了原始畜牧業。到夏商春秋時代,已經出現畜牧業管理機構,有了“國家畜牧局”和“國家獸醫師”的職官建制暨“牛臣”“芻正”“牧人”“牧師”“巫馬”“牛人”“羊人”等。

作者簡介

王偉華,女,出生年月:1970.09籍貫:寧夏吳忠市,漢族,大學,職稱:農業推廣研究員獲得獎勵或者著作:成果:先后主持和參與實施了國家科技部、農業部及自治區在吳忠市利通區實施的重大奶業科技、奶牛良種繁育、奶牛種子母牛快繁及綜合配套技術、利通區秸稈示范縣等項目,榮獲的科技成果有《高產奶牛核心群選育及遺傳性能評估技術研究》(排名13/15寧夏科技廳批準登記號2012088)、《奶業生產關健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獲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12,寧夏科技廳批準登記號2007143)、《寧夏奶牛品種改良技術推廣與應用》(排名9/15,寧夏科技廳批準登記號2007142),《設施畜牧業發展專題講座》培訓課件被中央農廣校評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優秀課件。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參與編寫正式出版論著6部。參與編寫地方標準2個。

目次

第一章奶牛業發展概況()
第一節我國奶牛業發展歷史()
第二節國內外奶牛業發展概況()
一、國際奶牛業概況()
二、奶牛業發展趨勢()
三、我國奶牛業發展現狀()
四、寧夏奶產業在全國的地位與現狀()
第三節奶牛品種()
一、荷斯坦(Holstein)()
二、紅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
三、娟姍牛(Jersey)()
四、愛爾夏牛()
五、更賽牛(Guemsey)()
六、瑞士褐牛(Brown Swiss)()
第二章奶牛育種基礎工作()
第一節奶牛譜系與育種記錄的建立()
一、譜系的建立()
二、育種記錄()
第二節奶牛品種登記()
一、品種登記的概念及必要性()
二、品種登記的條件()
三、品種登記的辦法()
四、奶牛編號與標識()
第三節奶牛生產性能(DHI)測定()
一、DHI的概念()
二、DHI的內容及方法()
三、DHI的意義和用途()
四、DHI的指標和含義()
五、DHI測定的應用()
第四節奶牛體型線性鑒定技術()
一、體型鑒定概念()
二、被鑒定牛只具備的條件()
三、鑒定內容()
四、中國荷斯坦牛體型鑒定各性狀評定方法與
鑒定依據()
五、線性分與功能分的轉化()
六、各部位評分的計算()
七、體型等級的劃分()
第三章現代奶牛育種新技術()
第一節奶牛分子育種()
一、奶牛分子育種的必要性()
二、奶牛分子育種發展歷程()
三、奶牛分子育種的內容及主要方法()
四、奶牛分子育種的應用()
第二節基因組選擇()
一 、基因組選擇概念()
二 、奶牛基因組選擇的基本思想()
三、基因組選擇的優勢()
四、基因組選擇的應用()
第四章奶牛選種選配()
第一節種牛的選擇技術()
一、后備公牛的選擇()
二、種公牛的后裔測定()
三、種母牛的選擇()
第二節種公牛系譜的解讀()
一、綜合育種值()
二、泌乳性能()
三、體型性狀()
四、功能性狀()
五、荷斯坦種公牛系譜中符號說明()
第三節奶牛選配的原則與方法()
一、選配的基礎工作()
二、選配的方式及原則()
三、選配的方法()
四、避免過度近交()
五、 如何提高21日妊娠率()
第五章奶牛人工授精()
第一節牛冷凍精液生產技術簡介()
一、精液的采集()
二、精液處理()
第二節母牛的生殖器官及生殖生理()
一、母牛生殖器官()
二、母牛的生殖激素()
第三節奶牛的性周期與發情鑒定方法()
一、母牛的性周期()
二、母牛發情鑒定()
第四節奶牛的人工輸精操作技術()
一、母牛的輸精時間()
二、輸精準備()
三、輸精操作技術()
四、性控精液的人工授精技術()
第六章母牛的妊娠與分娩()
第一節妊娠的維持和妊娠母牛的變化()
一、妊娠的維持()
二、妊娠母牛的主要生理變化()
第二節妊娠診斷()
一、妊娠診斷的意義()
二、妊娠診斷的方法()
第三節分娩和助產()
一、分娩過程()
二、助產()
第四節奶牛剖宮產技術()
一、奶牛剖宮產手術技術歷史()
二、剖宮產手術技術的關鍵()
三、實施剖宮產的原因()
四、實施剖宮產的時機()
五、消毒和滅菌()
六、縫合線的使用()
七、麻醉()
八、保定()
九、切口()
十、對躺臥保定母牛實施手術()
十一、對站立保定母牛實施手術()
第七章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
第一節奶牛繁殖力指標()
一、受配率()
二、受胎率()
三、21天妊娠率()
第二節影響奶牛繁殖力的因素()
一、母牛先天性因素()
二、母牛營養性不育因素()
三、環境氣候性不育因素()
四、管理性不育因素()
第三節母牛繁殖障礙及防治()
一、引起繁殖障礙的原因()
二、母牛繁殖障礙及其防治()
第四節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措施()
一、在育種方面重視繁殖性能()
二、加強飼養管理()
三、加強繁殖管理()
四、推廣應用繁殖新技術()
五、控制繁殖疾病()
第八章奶牛現代繁殖技術簡介()
第一節奶牛胚胎移植技術()
一、供體的選擇()
二、同期發情()
三、超數排卵()
四、胚胎采集及檢驗()
五、胚胎冷凍保存及解凍技術()
六、受體牛的選擇及胚胎移植技術()
第二節程序化人工授精技術()
一、程序化人工授精機理()
二、所需藥物()
三、應用PGF2α程序化人工授精方法()
四、應用孕激素延長黃體法()
第三節性別控制技術()
一、X、Y精子的分離()
二、早期胚胎的性別鑒定()
第四節體外受精技術()
一、體外受精的方法()
二、體外受精技術優點()
三、體外受精技術應用實例()
第九章良種犢牛的培育()
第一節后備牛生長發育特點()
一、體重增長變化()
二、體型生長發育()
三、消化系統的生長發育()
第二節犢牛的培育()
一、新生犢牛的護理()
二、犢牛的飼喂()
三、哺乳期犢牛的管理()
四、斷奶及斷奶后的飼養()
五、犢牛飼養的目標()
第三節犢牛常見疾病防治()
一、犢牛下痢()
二、犢牛飲食性腹瀉()
三、犢牛副傷寒()
四、犢牛冠狀病毒感染()
附件1牛人工授精技術操作規程()
附件2中國奶牛群體遺傳改良計劃(2008—2020年)()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一章奶牛業發展概況
〖1〗第一節我國奶牛業發展歷史
中國是世界最早馴化飼養牛、馬、羊等奶畜的國家之一。新石器晚期即產生了原始畜牧業。到夏商春秋時代,已經出現畜牧業管理機構,有了最早的“國家畜牧局”和“國家獸醫師”的職官建制暨“牛臣”“芻正”“牧人”“牧師”“巫馬”“牛人”“羊人”等。
北方和西南少數民族,數千年傳承飲食奶制品的風俗,我國人民食用的奶制品不是“舶來品”,也不是“洋奶”;戰國秦漢時期,隨著民族間的交流和融合,飲食奶制品的習俗傳至長江流域。關于“牛乳”記載最早出現在秦代。據記載,秦末(公元前206年)佛教經典《大智度論》見有“牛乳”兩字;西漢帝時(公元前170年)已生產牛奶酒;漢宣帝時,出現了“養羊酤酪”的羊奶專業戶;東漢時期(公元25—200年)文獻中常出現“酪”字。
古代的奶制品主要有酪、酥、湩、醍醐、奶酒等。
酪:東漢許慎《說文圖字》解釋“酪”為“乳漿也”,或“酪漿”。《文選·漢李文卿(陵)答蘇武書》說:“羶肉酪漿,以充饑渴”,可見,在古代“酪”即指奶汁,后來常指各種奶制品。
在特定的語境場合,“酪”系指奶發酵而成的一種半流質的軟品,人們習慣稱為“奶酪”或“乳酪”。北方少數民族習慣“食肉飲酪”“以肉酪為糧”。漢代《烏孫公主歌》中有“肉為食兮酪為漿”。《后漢書·烏桓傳》記載,烏桓人有發達的畜牧業,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生活。以肉為食、以酪為飲,以皮毛為衣、以穹廬為房舍。
酥、醍醐:在漢代的奶制品中,奶經發酵而制成者為酪,酪之上者為酥,酥之精者為醍醐。可見,醍醐是最高級的奶油制品,是酥酪上凝聚的油。東漢《說文圖字》,醍醐,酪之精者也”。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湩:在秦漢時期的文獻中,湩也指奶汁。有時專指馬酪,它是一種由馬奶發酵而成的酒。東漢的應劭稱:今梁州亦名馬酪為馬酒。
唐代的汗顏師古稱:馬酪味如酒,而飲之也可醉,古呼馬酒也。馬奶酒——西漢漢武帝時盛行。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宋遼金元各朝,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先后入主中原,使用奶制品進入興盛時期。西晉(公元265—316年)奶酪除食用外,還用于祭祀;北魏(公元386—534年)《齊民要術》已記載有“作酪法”“作干酪法”“作漉酪法”“作馬酪酵法”和“抨酥法”;《魏書·王琚轉》(公元351—354年)記載有“常飲牛乳色如處子”。
唐朝(公元618—907年)使用乳制品已較普遍,《晉書》(公元644—646年)中已有“乳酪養性”之說;宋朝(公元960—1279年)官府設有“牛羊司”和“乳酪院”,據《金史》記載,天會前期(公元1123年)豐州城(今呼市)內的酪巷,即專供制作和經營乳類食品;元朝(公元1254—1324年)蒙古騎兵已帶干制乳品充作軍糧;明清時期,由于我國人口增加較快,大規模墾荒種田,奶畜飼養數量下降,使用奶制品習俗逐漸消退,開始把奶制品當成藥補食品,成為專供老幼病弱者的專用補品;明代《本草綱目》對各種乳的特性與醫藥效果均有詳細闡述,“羊奶甘溫無毒,補寒冷虛之,潤心肺、治消渴,療虛癆,益精氣,補肺腎氣和腸氣”。
《食醫心鑒》:羊奶“益腎氣、強陽道,對體虛之人,無論何種病癥皆宜”;《飲膳正要》:羊奶粥“溫補腎陽,主治病后陽痿”;并記載有制作“醍醐”(即黃油)方法;據清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鄧川志記載“凡家喂四頭牛做乳扇二百張,八口之家足資俯仰矣”。
我國養牛擠奶歷史起始于19世紀中葉。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我國從英法等國引進荷蘭牛、娟姍牛、愛爾夏牛,但為數較少。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入侵我國,沿海城市涌入許多外國僑民,先后把西洋奶牛引進了我國各地。1842年,黑白花奶牛引入廈門、泉州、福州,這是西方奶牛傳入我國的最早記載。隨著中國的被入侵,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帶進的乳牛逐漸增多。據1860—1878年間文獻記載,法國僑民和傳教士曾帶入一批法國黑白花奶牛,隨后英國僑民分批運入英國愛爾夏牛。
1870年,上海出現牛奶市價記錄,每10啤酒杯牛奶1銀元。1878年后,上海浦東開始用引進的黑白花奶牛與黃牛雜交。南京出現黑白花乳牛開始于1879年,由加拿大籍傳教士馬林攜入。1880年英商艾文氏首批引入荷蘭牛到上海。1897年前后修筑中東鐵路時期,俄國人曾引進多批乳牛。19世紀末,外國傳教士帶乳牛到天津,日俄僑民引數十頭乳牛到大連。昆明地區在光緒末年由法國傳教士從英國引進荷蘭黑白花奶牛。
19世紀末20世紀初,我國民間飼養乳牛逐漸增多。19世紀中期以來,乳制品發生了巨大變遷。“舊時王謝堂前燕”,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奶制品也由神圣的祭品、皇家的貢品、貴族的禮品、待客的上品、珍奇的藥品、特殊人群的補品演變成了一種融入了當代科學技術、營養知識及商業廣告等多種元素的大眾食品。
奶的營養豐富,是哺乳動物及人類第一口食物。民以食為天,食以奶為先。西方盛傳的一個說法:上帝給人類兩大恩賜,一個是豆科植物;另一個是反芻動物。
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奶牛是消耗糧食最少、飼料報酬最高的家畜。它能將飼料中能量的20%、蛋白質的35%轉化到奶中。用同樣飼料飼喂奶牛獲得的動物蛋白質至少高出養豬2倍。
第二節國內外奶牛業發展概況
〖*2/3〗一、國際奶牛業概況
據中國畜牧業統計數據表明,2010年世界奶畜總數73億頭,奶類總產量721億噸,見下表,人均鮮奶占有量約100千克。其中,奶牛存欄265億頭(圖1-1),牛奶產量6億噸。國際牧場聯盟(IFCN)2013年會上公布,全球約有145億個奶牛養殖場(戶),全球平均每年新增乳品需求約為2 000萬噸。
圖1-1世界主要奶牛養殖國家奶牛存欄柱形圖
表2009年世界主要國家奶類生產情況(單位:萬噸、%)
位次國名產量占總產量比例
全球69 33776
1印度11 0041587
2美國8 585941238
3中國3 74363539
4巴基斯坦3 4362496
5俄羅斯3 2561747
6德國2 86913414
7巴西2 771594
8法國2 42177349
9新西蘭1 52168219
二、奶牛業發展趨勢
奶牛養殖數量逐年下降,牛奶產量穩步上升。比如美國,從1997年到2010年,牛奶產量從7 080萬噸增加到8 746萬噸,增長了235%,但奶牛存欄從925萬頭下降到912萬頭,減少了14%。
科技貢獻率高。科技貢獻推動奶牛養殖業迅猛發展,歐美等國奶業科技貢獻率達70%~80%的水平。
節能減排和綜合治理,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如美國從1944年到2007年,牛奶總產量增加了3 000多萬噸,但奶牛數量、飼料用量、土地用量、糞污排放量和碳排放量,只有原來的21%、23%、10%、24%和37%。
牛奶消費以巴氏奶為主。世界90%以上國家都以巴氏鮮奶消費為主,所占比重超過80%。巴氏奶是利用鮮牛奶做原料,利用巴氏消毒法(牛奶巴氏消毒法是法國人巴斯德于1865年發明),即72~75℃下加熱10~15秒,殺滅有害的微生物。既有效實施了滅菌,又有效減少了營養物質的破壞和損失,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乳的風味和活性,也稱為“鮮牛奶”。
巴氏滅菌法與UHT滅菌相比:乳清蛋白變性率、可利用氨基酸損失率、維生素C損失率、氨基酸損失率分別低56、2、53和24個百分點。因此,從風味和營養而言,巴氏鮮奶最接近生乳,備受消費者青睞。
發展巴氏奶的優缺點如下。
優點:有助于推動奶源基地建設;有助于推進標準化養殖;有助于提升加工、貯藏與運輸水平;有助于提升奶業一體化程度;發展巴氏鮮奶有助于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
缺點:與超高溫滅菌(UHT)奶相比,要求有完善的冷鏈體系;保質期較短;不適宜遠距離運輸。
由奶牛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奶牛養殖要以優質安全生鮮乳為目標,以追求奶牛優質高產和長壽為育種方向,依靠科技進步,立足生態環保,以高效無公害飼料生產與飼養為突破口,實現奶牛養殖業高效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奶牛業發展現狀
我國是世界奶牛存欄最多的國家之一,2000年以來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13年我國奶牛存欄1 494萬頭,牛奶產量3 531萬噸,同比下降57%。奶牛存欄居世界第4,牛奶產量位居第3。奶牛存欄前5位的是內蒙古自治區(以下簡稱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下簡稱新疆)和山東。牛奶產量前5位的是內蒙古、黑龍江、河北、河南和山東。人均占有量前5位的是內蒙古、寧夏回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寧夏)、黑龍江、西藏自治區(以下簡稱西藏)和河北。寧夏奶牛存欄和牛奶總產量均居全國第9位。成母牛年均單產5 500千克,人均奶類消費量324千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四、寧夏奶產業在全國的地位與現狀
寧夏位于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寧夏平原平均海拔1 100~1 200米,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平均氣溫為86℃,日照充足,空氣干燥,溫度適中,是我國最適宜養殖奶牛的地區之一。寧夏是農業部確定的全國奶牛優勢區,奶產業是自治區農業五大優勢戰略性主導產業之一。
(一)奶牛養殖業現狀
“十一五”以來,寧夏奶牛養殖業步入快速發展期。2013年奶牛存欄52萬頭、牛奶產量157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4%和75%,居全國第九。人均鮮奶占有量約245千克,居全國第二位。全區成母牛年均單產6 800千克,居全國第四,比2012年提高100千克,較全國2012年平均水平高1 300千克。全區奶牛養殖戶由18 205戶減少到16 182戶,減少112%。規模養殖比例由65%提高到70%,成母牛比例由45%提高到47%,養殖規模和牛群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存欄奶牛100頭以上的奶牛場共有352個。其中,專業養殖場121個、奶企自建33個、專業合作社101個、其他97個。存欄300頭以上的237個,其中,1 000頭以上44個。存欄100~200頭的99個,存欄200~300頭的16個。隨著奶牛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的快速發展,奶產業集群逐步形成。
(二)乳制品加工生產情況
全區現有乳品企業20家,年加工能力195萬噸。其中,日加工處理鮮奶能力200噸以上,產值過億元的企業9家。2013年實際加工生鮮乳141萬噸,生產液態奶67萬噸,乳飲料46萬噸,酸奶22萬噸,奶粉24萬噸,干酪素等066萬噸。形成了以蒙牛、伊利、夏進為主的高端液態奶加工基地,以塞尚、億美為主的特色乳品加工基地和以恒楓、明旺為主的優質奶粉加工基地。
第三節奶牛品種
牛在動物分類學上的地位是:脊索動物門(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哺乳綱(Mammalia),單子宮亞綱(Monodelphia);偶蹄目(Artiodactila),反芻亞目(Ruminatia);牛科(Bovidae),牛亞科(Bovinae)。
牛亞科以下又分為:牛屬(Bos)和水牛屬(Bubalus)。牛屬動物包括普通牛、瘤牛、牦牛、野牛等牛種。水牛屬包括兩個野生種,一種是非洲野水牛,另一種是亞洲野水牛。非洲野水牛尚未馴化。當今各地飼養的家水牛,是由亞洲野水牛馴化而來,統稱為水牛種(Bubaus bublis)。
按經濟用途對普通牛進行分類可分為乳牛、肉牛、肉乳或乳肉兼用牛、肉役或役肉兼用牛。而全球分布較廣的奶牛品種主要有荷斯坦、娟姍等幾個品種。
一、荷斯坦(Holstein)
荷斯坦牛全稱為荷斯坦——弗里生牛(圖1-2),是Holstein-Friesian的音譯名稱,以前稱荷蘭牛,因毛色為黑白相間的花塊,又稱黑白花(奶)牛。19世紀七八十年代,輸出到世界各國,經過多年培育,形成了以各國國家名稱冠名的荷斯坦牛品種。荷斯坦牛以產奶量高、適應性廣而著稱。風土馴化能力強。耐寒,但耐熱性較差。對飼料條件要求較高。荷斯坦牛對熱帶、亞熱帶的氣候條件適應能力較差,而炎熱地區的荷斯坦牛能較好地適應熱帶、亞熱帶地區夏季的氣候。
圖1-2荷斯坦牛(Holstein)
二、紅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
紅白花奶牛(圖1-3)源自黑白花奶牛,20世紀40年代以前,偶爾在黑白花奶牛群中出現,不受歡迎不被登記,1964年美國紅白花奶牛協會成立,1971年加拿大允許紅白花奶牛注冊登記,1974年美國農業部承認紅白花為一個品種。
圖1-3紅白花奶牛(Red and White)
三、娟姍牛(Jersey)
娟姍牛(圖1-4)屬小型乳用品種,原產于英吉利海峽南端的娟姍島(也稱為哲爾濟島),其育成史已不可考,有人認為是由法國的布里頓牛(Brittany)和諾曼底牛(Normondy)雜交繁育而成。
娟姍牛體型小,清秀,輪廓清晰。頭小而輕,兩眼間距寬,眼大而明亮,額部稍凹陷,耳大而薄,鬐甲狹窄,肩直立,胸深寬,背腰平直,腹圍大,尻長平寬,尾帚細長,四肢較細,關節明顯,蹄小。乳房發育勻稱,形狀美觀,乳靜脈粗大而彎曲,后軀較前軀發達,體型呈楔形。
娟姍牛的最大特點是乳質濃厚,單位體重產奶量高,乳脂肪球大,易于分離,乳脂黃色,風味好,適于制作黃油,其鮮奶及奶制品備受歡迎。
圖1-4娟姍牛(Jersey)
四、愛爾夏牛
愛爾夏牛(圖1-5)原產英國愛爾夏。該牛種最初屬肉用,1750年開始引用荷斯坦牛、更賽牛、娟姍牛等乳用品種雜交改良,于18世紀末育成為乳用品種。被毛白色帶紅褐斑。角尖長,垂皮小,背腰平直,乳房寬闊,乳頭分布均勻。成年公牛體重約800千克,母牛約為500千克。耐粗飼,易肥育。年產乳3 500~4 500千克,乳脂率38%~40%,脂肪球小。廣布世界各國。
愛爾夏牛以早熟、耐粗,適應性強為特點,先后出口到日本、美國、芬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30多個國家。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等許多省(區)曾有引用,但由于該品種有神經質,不易管理,如今純種牛已很少。
圖1-5愛爾夏牛(Ayrshire)
五、更賽牛(Guemsey)
更賽牛(圖1-6)原產英吉利海峽的更賽島,是英國的古老品種,含諾曼底牛的基因比例大。1877年成立品種協會,1878年開始改良登記。頭小,額窄,角較長,向上方彎,頸長而薄,體軀較寬深,后軀發育良好,乳房發達,毛色淺黃為主,有淺褐的個體,額、四肢、尾帚多為白色,鼻鏡淡紅色。平均單產3 500~4 500千克;乳脂率44%;適應性能良好,遺傳穩定,抗病力強。
圖1-6更賽牛(Guemsey)
六、瑞士褐牛(Brown Swiss)
瑞士褐牛(圖1-7)原產于瑞士阿爾卑斯山區,主要在瓦萊斯地區。由當地的短角牛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經過長時間選種選配而育成。被毛為褐色,由淺褐、灰褐至深褐色,在鼻鏡四周有一淺色或白色帶,鼻、舌、角尖、尾帚及蹄為黑色。頭寬短,額稍凹陷,頸短粗,垂皮不發達,胸深,背線平直,尻寬而平,四肢粗壯結實,乳房勻稱,發育良好。產奶量為2 500~3 800千克,乳脂率為32%~39%。美國于1906年將瑞士褐牛育成為乳用品種,1999年美國乳用瑞士褐牛305天平均產奶量達9 521千克(成年當量)。
圖1-7瑞士褐牛(Brown Swiss)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