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藝林舊事(簡體書)
滿額折

藝林舊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6 元
定  價:NT$ 396 元
優惠價:8734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精選了鄭逸梅記述藝壇往事的筆記小品上百篇,擷英采華,所選皆為鄭文精粹,其作品涉筆成趣,文風簡練含蓄,其文言與白話文字均至爐火純青,筆墨舒卷之中盡顯知識性與趣味性,雅俗共賞,一編在手,讀者可盡享快樂閱讀的陶然之感。作者曾參加南社,後從事教育工作,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因擅長撰寫文史掌故類文章而被譽為“補白大王”。本書不但將作者生前已經發表的作品集結,同時作者生前未曾發表的作者也收錄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作者簡介

鄭逸梅(1895-1992),蘇州人,本姓鞠,名願宗,後改姓鄭,譜名際雲,號逸梅,筆名冷香。32歲入上海影戲公司,並參加南社,後從事教育工作,為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因擅長撰寫文史掌故類文章而被譽為“補白大王”。

名人/編輯推薦

部分內容由香港《大成》雜誌首次特供
文壇老將再度補白

目次

001 最早的鉛印出版機構――墨海書館
003 夏瑞芳、鮑鹹恩創辦“商務”略記
007 毀於戰火的東方圖書館
011 賽銅字模的發明
013 四角號碼檢字法的創始經過
016 中華書局是怎樣創始的
019 章太炎軼事
022 章太炎婚禮中之首飾
024 章太炎遷居蘇州的曲折
027 章太炎有仙骨
029 王金髮允武允文
032 端午橋創辦南洋勸業會
035 黃摩西撰長聯
037 行刺宋教仁的兇手暴卒原因
039 刺宋案珍聞
042 《大共和日報》受袁項城津貼
044 齊燮元給上海人的印象
046 末代皇帝的伙食賬
048 名片談往
050 最小的訃聞
052 張之洞幕中之名士
053 胡雪岩死期及遺像
055 狀元扇
058 春聯今昔談
060 南湖的革命紀念船
062 “正”字記數的由來
063 我國近代的若干第一人
069 徐光啟的九間樓
071 江小鶼的靜園
073 錢名山為柳如是辨誣
075 陳銘樞發現蒲松齡詞稿手跡
077 廉南湖與吳芝瑛
079 南匯之獄始末記
082 黃賓虹畫卷被騙
085 李大釗的即景詩與邵洛羊的詩意畫
087 俞平伯幼受曲園老人的薰陶
090 沈鈞儒的“與石居”
093 名醫馬培之入宮診病
095 張謇、沈衛爭狀元一席的內幕
098 老報人史量才的機關密室
101 首創中文打字機的周厚坤
103 馬太龍談溥儀出宮經過
106 周退密談上海第一號汽車
109 孫籌成談臨城劫案
112 哈同之發跡
114 商團革命同志
116 火燒民立報館
118 舊時的馬車
120 顯赫一時之馬車
123 茶寮之回憶
125 六個半高僧
127 體育界先進
130 投軍趣事
133 夜攻天保城
135 南京戰後遺跡
137 飯會與粥會
140 關於吳稚暉
143 謁見班禪活佛
145 社會百面觀
147 樓臺亭閣在上海
149 大度寬宏之國父
151 電車之創始與變遷
153 新推背圖
155 畢倚虹致死之我聞
157 梁任公推崇黃公度
159 黃季剛之凶宅
161 廖仲愷蓄蟋蟀
163 嚴複與帝制
165 破宋案有功之何海鳴
168 關於徐錫麟之一頁史乘
170 段祺瑞之棋友
172 康南海腕下有鬼
174 端午橋之膽怯
176 丁文江惡竹
177 李合肥之書法
179 張南皮一怒斃婦
181 譚瀏陽學劍于大刀王五
183 錢三之騙術
185 黃克強引咎自責
187 追記總理蒙難一軼事
189 王鐵珊朴儉無華
190 楊士驤喜啖羊肉
192 袁項城五子百衲之詩才
194 宋哲元之大刀
195 張宗昌辦《新魯日報》
196 陸士諤之龍泉劍
198 蔡松坡與唐繼堯
200 光復上海之四烈士
202 袁寒雲手稿
204 文公達考證扶桑非日本
206 本事和銀幕名稱的開始
208 玲玉香銷記
210 塔圮雷峰憶昔年
212 上海園林舉隅
218 舊社會的拜年名帖
220 書信中的問候用語
222 灌唱片
224 舊時乘車的怪現象
226 車禍種種
228 歷來的火警
230 江南劉三抗議賽馬
232 袁項城之籌備登極費
233 烏目山僧與愛儷園
235 林庚白預知陳英士死期
237 蔡孑民癖好園藝
239 張香濤決獄暈僕
241 陸士諤述西太后軼事
243 楊鐘羲反對張季直
245 瞿鴻貌似同治帝
247 賽金花並不美豔
249 賽金花認識的名流
251 賽金花結識孫三兒
253 賽金花不諳英語
255 賽金花埋骨陶然亭
257 嚴幾道之海軍生活
259 汪兆銘獄中筆劄
261 蔡孑民反對乘轎
263 張南皮贈金章太炎
265 吳鈍齋被厄西太后
266 齊白石服役陶澍家
267 汪兆鏞、兆銘兄弟異趣
268 我國造第一顆炸彈之楊篤生
270 秋瑾以倭刀自隨
272 審問秋瑾案之李鐘嶽
274 寒山寺張繼碑外之詩碑
......

書摘/試閱

最早的鉛印出版機構——墨海書館
前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上海成立了一家鉛印出版機構—墨海書館,這是上海有鉛印設備的第一家。該館設在麥家圈(即現在的山東路)。它除備有大小英文鉛字外,並刻有中文鉛字大小兩種,大的等於現在的二號字,小的等於現在的四號字。
五口通商以後,英國第一任領事巴富爾來到上海,帶來兩個教士,一名雒魏林,一名麥都思,作為隨行人員。那時麥家圈一帶,都是田壟河渠,沒有市面。麥都思首先在那兒建造基督教堂。由於傳教需要印聖經,他們就在附近創辦墨海書館,用鉛字排印聖經和其他宗教宣傳小冊子。印刷機器拙笨得很,長一丈數尺,寬三尺,旁置有齒重輪二隻,由兩人掌握,用一頭牛旋轉機軸。當時人們感覺到新奇,紛紛前來參觀。有好事的作了一首竹枝詞:“車翻墨海轉輪圓,百種奇編宇內傳。忙煞老牛渾未解,不耕禾壟耕書田。”接著他們又設立了華英書院,教授英文,把那兒的地皮逐漸圈了去,這就是麥家圈這一名稱的由來。麥都思在墨海書館旁邊築屋居住下來,作為終老之計。後來麥的兒子麥華佗任駐滬領事,麥都思又是工部局最早的董事之一,在文化侵略活動中,是個特殊人物。至於雒魏林也是不甘寂寞的,他創辦了仁濟醫院,即現在的第三人民醫院,當時規模沒有這樣大,是後來逐漸擴充的。
墨海書館的編輯共兩人,一個是外國人艾約瑟,另一個是中國人王韜。王韜很有才華,別署天南遁叟,著有《弢園文錄》《蘅華館詩》等數十種,有“長毛狀元”之稱。實則太平天國的狀元,另有其人,和王韜無關。他和艾約瑟合譯《格致西學提要》,又翻譯了《六合叢談》,那是偉烈亞力原稿,內容涉及面很廣,舉凡天文地理,動植礦物都有,所以譯稱“六合”。“六合”指東西南北上下而言,是無所不包的意思。王韜供職墨海書館先後十多年,他所著的《海陬冶遊錄》《瀛海雜誌》,就是由該館鉛字排印的。
夏瑞芳、鮑鹹恩創辦“商務”略記
解放前的商務印書館,是我國出版界的巨擘,刊行了許多圖書,舉凡哲學、社會科學、語言學、宗教、自然科學、應用技術、藝術、文學、史地等等,可謂應有盡有。抗日戰爭前,它曾以“一日一書”為號召,即每天刊行新書一種,數量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它創始時,沒有意料到後來發展到這樣大的規模。“商務印書館”的名兒,望文生義,它原來主要無非想為商店印些招牌紙、發票、傳單等等,夢想不到將來要出這許多圖書,否則這局限性很大的“商務印書館”的名兒,決不會取的。
我有一位老同學華吟水,他在商務印書館服務數十年,掌握了許多史料。我曾經把他記載的關有商務印書館創辦的一些珍貴資料加以整理,覺得頗有參考價值:原來該館發起人只有夏瑞芳和鮑鹹恩二人。瑞芳字粹方,江蘇青浦人。鹹恩,浙江鄞縣人。他們都是基督教徒,幼年同過學,以後又同事於上海《捷報》館,為外國人排字。瑞芳精明果斷,鹹恩謹慎勤勞,兩人雖性情異殊,可是頗能友好合作。後來瑞芳娶鹹恩的胞妹為妻,更從友好而結為親戚。《捷報》(ChinaGazette)是當時上海一家有名的英文報紙,經理兼編輯為英國人。他性情粗暴,視中國工人為奴隸,動輒辱駡。瑞芳、鹹恩兩人不甘屈服,毅然脫離《捷報》,自謀出路。那時適在甲午戰爭之後,國人奮發圖強,從事文化教育的革新,印刷事業,大有前途。他們兩人多年在報館工作,精於印刷之道,於是打定主意,開始籌備印刷機構。當時他們預計每月可以接到幾筆商店、行號的小生意,如傳單招貼之類,還可以替聖書會、聖經會、廣學會印一些印刷品。每月如有六七百元的收入,克勤克儉,也可以維持生活了。
最初開辦的資本額,原定四千元,分為八股,每股五百元,由發起人認購,可是資金不夠,未能如數湊足,只得邀請教友沈伯芬認二股,計一千元,其餘的股份,由夏瑞芳、鮑咸恩、鮑鹹昌(咸恩之弟)、徐桂生四人各認一股,計二千元,高翰卿、張蟾芬、鬱厚坤三人各認半股,計七百五十元,總數只有三千七百五十元,數目雖不大,但當時發起人都是職工,沒有多少積蓄,籌集到這筆錢已很不容易了,且瑞芳的一股,還是由他的妻子向一個女同學處挪移來的。
正式創辦商務印書館的議約,訂立於清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三月初三日,在三洋涇橋(現在的延安東路江西路口)的一家小茶館樓上。股金收到後,即著手購置機器。但由於資金不足,僅購得三號搖架二部,腳踏架三部,自來墨手扳架三部,手撳架一部,以及中西文鉛字工具等,所有資金幾乎耗盡,後由股東沈伯芬籌畫了流動金二千元,才得以周轉。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陰曆正月初十日正式開業。最初的地址,是在江西路寧波路口德昌裡末弄三號,為三幢房屋,租金每月五十餘元。夏瑞芳、鮑咸恩、鬱厚坤三人工作不分職位,通力合作。無奈流動金還感不足,臨時添辦些材料工具,如青鉛、連史紙等,往往欠帳,還要請高翰卿擔保,那時高已升任美華書館的中方經理,幫了他們不少的忙。後來營業日益有了起色,得到了各方面的信任,經濟情況逐漸好轉。翌年,因房屋傾塌,且不敷應用,於是遷至北京路慶順裡口,為六幢屋子,陸續添置了大阪鑄字爐、花旗印書機等。還買了四匹馬力火油引擎一隻,又設立了木工部。從此,它的業務中心也由印刷轉到出版,在管理上全用新法,與當時官辦書局襲用的舊法不同。
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日本人經營的上海修文印刷局,因故停辦,所有機器工具全部貶價出讓。“修文”原本投資近十萬,由於歷年虧損,乃由印錫璋介紹,經過幾度磋商,卒以一萬元代價歸商務收買,計有大小各號印刷機,二、三、四、五、六號銅模以及其他機件工具鉛字材料等。商務購買了這些東西之後,業務便大加擴充,印書始用紙型,發展成為一家初具規模的出版機構。當時他們感到我國的印刷技術比較落後,便派鮑鹹昌東渡日本進行考察。鮑咸昌歸國後大力革新印刷技術,因此營業更加蒸蒸日上。同時推夏瑞芳為總經理,鮑咸恩為印刷所所長,其他發起人亦逐漸進館辦事,出版了好幾種書籍,銷路最好的,如《華英字典》《華英初階》《華英進階》一、二、三、四、五集(由胡洪賚譯注),以及《通鑒輯覽》《綱鑒易知錄》等等。它的部分書籍改用有光紙印行,比原用毛邊紙、連史紙印,便宜三分之二,因此銷路益暢。
該館在創辦初期,不分官利和餘利,所有盈餘都並作營業資金,直到張菊生、印錫璋等投資加入時才重新估值。那時張菊生在南洋公學任譯書院院長,他因印件關係,時常與該館接洽業務。這時夏瑞芳正想擴充業務,準備設立編譯所,擬聘張菊生主持,雙方一談,意見相合,同時印錫璋亦有意參加,就由原發起人邀請張、印二人在福州路書錦裡口聚豐園菜館商談合資經營的辦法。最後決定資本額為五萬元,除原發起人每股照原數七倍升股外,餘以新股招足,這是光緒二十七年(一九〇一年)的事。
張菊生進館後,先在北福建路西長康裡設立編譯所,請蔡元培擔任編譯所所長,又請了幾位學者翻譯外文書。為了繼續發展,不久又將編譯所遷至城內唐家衖,編著和翻譯各種參考用書,創刊《外交報》(雜誌性質),共出十卷,譯印《帝國叢書》和《地理叢書》等,又印行《華英音韻字典集成》兩厚冊。嗣後出版嚴複著的《英文漢詁》,第一次使用中文書橫行排版,開始應用新式標點符號及著作權印花證。
毀於戰火的東方圖書館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十一時,日本海軍陸戰隊突然進攻上海閘北地區,狂轟濫炸,使上海遭到空前浩劫。我國最大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及其附設的東方圖書館,慘遭炸毀,燒了三天三夜,紙灰飄揚,甚至南市和徐家匯一帶,上空的紙灰像白蝴蝶一樣隨風飛舞。這是我國文化無法彌補的損失。
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雖在一九二六年,但圖書的收藏,於前清光緒年間商務印書館建成新屋於寶山路後,就已開始,時為一九〇四年。
據聞歸安陸氏皕宋樓藏書出讓時,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張元濟索得陸氏書目,請示於該館經理夏瑞芳。那時該館的資產僅數十萬元,夏瑞芳慨然撥現金八萬元收購,以備編輯所參考之用,事雖未成,也可見他致力於文化事業決心之大。此後陸續收進會稽徐氏熔經鑄史齋、長洲蔣氏秦漢十印齋、太倉顧氏聞齋散出的藏書,辟涵芬樓以儲藏。未幾,辛亥革命成功,清宗室盛昱意園、豐順丁日昌持靜齋、江陰繆荃孫藝風堂藏書散出,商務又各購得數千百種。凡二十年間,廣事搜羅新舊圖書,已達數十萬冊之多。
一九二四年,該館出其歷年盈餘中所提存的款項,計規銀十一萬餘兩,在總廠對面寶山路西興建五層鋼骨水泥大廈,移涵芬樓所藏圖書,充實其中,名為東方圖書館,一九二六年對外開放。一九二九年,添設兒童圖書館,一九三一年,複設流通部,以貫徹服務社會的初旨。
東方圖書館的五層大廈,最上層為雜誌報章保存室,及商務歷年出版圖書保存室。四層為普通書庫,占地四千六百方尺,置書架五十六排,共三百七十餘架,統長一萬四千八百餘尺,可藏書四十餘萬冊。四層一部分及三層為善本室,內藏涵芬樓善本書及全國地方誌。二層為閱覽室、雜誌陳列室及事務室等。下層為流通部藏書室及事務室。館南空場為花圃,南面建西式平房五間,為兒童圖書館。
東方圖書館在“一?二八”之前,藏書五十一萬八千餘冊,圖表照片五千餘種,居當時全國各地圖書館之首(據楊家駱的《圖書年鑒》上載,當時北京圖書館藏書僅四十餘萬冊)。其中除普通書籍外,善本書中,有宋版一百二十九種,二千五百一十四冊。元版一百七十九種,三千一百二十四冊。明版一千四百一十九種,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三冊。清代較精版一百三十八種,三千零三十七冊。鈔本一千四百六十種,七千七百十二冊,名人批校本二百八十八種,二千一百二十六冊。稿本七十一種,三百五十四冊。雜本三十一種,三百八十三冊。如以舊四部分類而言,計經部三百五十四種,二千九百七十三冊。史部一千一百一十七種,一萬一千八百二十冊。子部一千種,九千五百五十五冊。集部一千二百七十四種,一萬零七百三十五冊。此外一九三一年,還收進揚州何氏藏書四萬餘冊,部分版本正在整理,尚未計算在內。全國地方誌約二千六百六十五種,二萬五千八百三十八冊,內元代纂修者二種,明代纂修者三十九種,清代及民國時期纂修者二千五百二十四種,冊數更多。其中有很多孤本,如萬曆年《吳縣誌》五十四卷、《旌德縣誌》十卷、《臨江府志》十四卷、《荊州府志》五卷、《黃岡縣誌》十卷、《大昌縣誌》六卷、《建陽縣誌》八卷、《南皮縣誌》十七卷、《寶雞縣誌》三卷。還有,僅有的鈔本和原稿如李鐘峨的《通江縣誌》、張鳳孫的《泰寧縣誌》,魏嵉的《長泰縣誌》,周的《信宜縣誌》、宋錦的《崖州志》,胡勳裕的《始興縣誌》、周敘彝的《安南縣誌》、孔尚標的《同官縣誌》、端方的《磚坪廳志》、武全文的《崇信縣誌》、德俊的《兩當縣誌》、楊鑣的《複州鄉土志》等,以及僅國外美國國會圖書館有藏的羅定權《資縣誌》、北京圖書館所藏尚缺卷五的蘇佳嗣《長沙府志》全部,科學院所藏尚缺一至四卷的呈麟《南溪縣誌》全部。至於稀少珍本,更不及備錄。外文圖書二萬餘冊,其中有十五世紀前出版的西洋古籍多種。
外國雜誌報章,也極完備,著名的有荷蘭出版的《通報》,英國亞洲文化協會所出版的《學報》,德國出版的《大亞洲及中國》等雜誌,都是研究我國國故的參考書,且屬全份,尤為珍貴。此外還有福州及上海出版的《教務雜誌》,及一八三二年至一八五一年間香港出版久已絕版的《中國彙報》《哲學評論》《愛丁堡評論》等雜誌全份,尤為難得。該館所藏的科學雜誌,也很珍貴,如出版已達一百多年的德國李比希《化學雜誌》的初版全套,就是遠東惟一孤本。
至於我國出版的日報,如上海的《時報》《神州日報》《民國日報》,天津的《大公報》《益世報》,以及清末光緒、宣統之間與《京報》並行的《諭折匯存》,均藏有全份。上海的《申報》《新聞報》,該館所藏,也都達三十年以上。我國雜誌之備有全份者,為數更多,如《新民叢報》《國聞週報》,以及該館出版的《外交報》《東方雜誌》《繡像小說》《小說月報》等等,都是不易搜集的。
賽銅字模的發明
我們讀了《夢溪筆談》,知道隋代已有木版印刷。畢升在一〇四一年,即創始用活字印書。德國人戈敦保於一四四〇年開始用活字版,比我國落後了四百年。這是我們足以自豪的。
商務印書館的印刷,舉凡凸版、平版、凹版,都是很完備的。鉛印書冊,是利用凸版的,這種印刷,必先澆鑄鉛字,而澆鑄必先有字模。我國文字繁多,《康熙字典》有四萬七千多字,《中華大字典》四萬八千多字,即通常用的,也有幾千個字。如果每個字制一個字模,工作就很不簡單,且代價很大。加之字有頭號、二號、三號、四號、小四號、五號、小五號、六號、七號等九種,字體有仿宋、楷書、扁字等等,又有長形、方形的區別,要備齊的話,是很不容易的。
至於電鍍銅模,那是美國長老會派姜別利(Gamble)來華主持寧波美華書館印刷教會書報時傳來的,先以黃楊刻陽文字,鍍制紫銅陰文,鑲入黃銅殼子,於是製成大小鉛字七種。宣統元年(一九〇九年),商務印書館請字學家把薑氏字體加以厘正,然後如法炮製。奈製造非咄嗟可以立辦,且鍍制字模,通常用直流發電機來發電,電壓在1.5伏特以內,也有用隔膜電池來制字模的。備著一缸,缸的外圍,懸掛著預備鍍制的鉛字,與飽和硫酸銅溶液;內圍懸掛鋅條和稀硫酸溶液。缸中電壓在1伏特以內,經過二十天左右,字心才得成功。再經鋸磨銼刨,把字心嵌入銅殼,每個字又須半小時。故每副字模製造時間,約一個月。
商務製版廠廠長唐淩閣及照相股股長張沾卿、工友林九齡,經過共同研究改革,於一九三五年發明了賽銅字模,又名培珀字模。這種字模有銅模的效用,卻無銅模的缺點。且製成僅須一刻鐘,成本也很低廉。從此大大地推動了商務印刷事業的發展。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4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