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兩河文明三千年(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兩河文明三千年(全2冊)(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48 元
定  價:NT$ 888 元
優惠價:87773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兩河文明三千年》(原名Ancient Iraq)是法國作家喬治•魯(Georges Roux)寫的有關兩河文明的通史性著作。現由華東師大亞述學專家李海峰教授和陳艷麗副教授翻譯。全書以位於現在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為區域塊,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在其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個廣闊、連貫、具有明確界限的地理、歷史和文化單元,根據豐富詳實的考古數據和文獻資料,記述了兩河流域居民——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所創造的輝煌的文明,進而勾勒出了古代近東世界在社會、政治、經濟、藝術、科學、哲學、宗教、文學,乃至精神和倫理道德諸方面。這部著作是一部區別於專著和百科全書的通俗性讀物,它的翻譯和出版將進一步填補國內亞述學研究的空白,意義重大。

作者簡介

喬治•魯(Georges Roux)博士1914年生於普羅旺斯薩隆。9歲時,他跟隨父母去中東地區,在敘利亞和黎巴嫩居住了12年。喬治•魯本科畢業於巴黎大學醫學專業,並在巴黎從醫數年。但後來他對古代近東歷史發生了濃厚興趣,在盧浮宮和高等教育學院學習亞述學。之後,他一邊從事醫學事業,一邊進行東方學研究。在《蘇美爾》和《亞述學雜志》上發表了多篇關於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原創性論文,使他進入了具有嚴格學術專業要求的考古學和亞述學學術圈,其代表作有法語版的《美索不達米亞》和英語版的《古代伊拉克》。

李海峰,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項目主持人。出版專著、教材4部,其中《古巴比倫時期不動產經濟活動研究》入選2010年首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曾參與翻譯《牛津歷史著作史》第一卷。

陳艷麗,亞述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站博士後,魯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目前在《史學月刊》、《古代文明》、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和《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在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裡斯河(Tigris)之間的肥沃新月地帶,出現了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人類最早的文字在這裡書寫,最早的城市在這裡建造。

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先後在這片被諸神庇護的土地上進行了生動的智力創造,書寫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洪水神話和最早的英雄史詩,描繪了最早版本的“世界地圖”,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學校,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產生了最早的天文學和數學……

伊南娜女神守護的烏魯克城,蘇美爾眾邦爭霸,阿卡德王國和烏爾第三王朝的中央集權統治,巴比倫的漢穆拉比“一統天下”,亞述帝國的軍隊所向披靡,從城邦、王國到帝國的演進,兩河人民創造了豐富的政治文明,其政府管理制度和觀念澤被後世。

——豐富的史料,簡潔明快的語言,喬治•魯為我們書寫了 “兩河文明三千年” 。


世界文明的搖籃——兩河文明創造了許多世界之最:最早的文字、最早的法典、最早的建築、最早的學校、最早的圖書館、最早的史詩、最早的世界地圖、最早的數學、最早的天文學、最早的青銅冶煉技術、最早的象牙雕刻……這一系列石破天驚的智力創造,使得兩河文明當之無愧成為人類文明的濫觴。


兩河文明,即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指在兩河流域間的新月沃土(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人類文明之初,西亞由於資源貧瘠物質匱乏而不得不四方征戰,到處遷徙。令人驚奇的是,人類文明的第一縷曙光在這塊土地上升起,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這裡產生,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這裡建立,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蘇美爾身為兩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它究竟有著怎麼樣的神奇故事呢?許多歷史學家都稱蘇美爾文明是人類歷史上 “最恐怖”的文明,它超越了時代的局限,有著先進的生產力,發達的城市體系和高度整齊劃一的秩序,但又悄無聲息地消失了,這中間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被斥為“兇狠、殘忍、野蠻”的亞述在戰場上可謂所向披靡。我們聽聞亞述最多的,好像都是一些戰爭場面。仿佛亞述人除了打仗,並沒有什麼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亞述人既然如此強野蠻悍,又怎麼能在兩河流域保持如此之久的統治地位呢?
…………
翻開本書,走近幾代亞述學者、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在過去幾個世紀全力以赴所獲得的智能結晶,解開歷史謎團。


第三版前言
從第二版(1980)到本次第三版的《古代伊拉克》出版,12年的光陰即將逝去。 在這一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研究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考古方面,由於在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及它的一個主要支流上修建三座大壩而引發了對這些地區文物的“搶救性發掘”。 考古人員組成的一個精悍而富有成效的國際聯合考古隊已經發掘了 140 多個遺址丘,這改變了我們對史前時代的根本看法。 在進行“搶救性發掘”的同時,也恢復和擴展了對眾所周知的著名遺址的發掘,如馬瑞、伊辛、拉爾薩、奧伊裡丘、烏魯克、布臘克丘、阿布-薩拉比克和西帕爾等。 在考古發掘的同時,亞述學家一方面忙於破譯挖掘出土的楔形文字銘文,一方面加緊修訂或重新出版數百條以前出版的部分或不充分的文獻集,因此修正和提高了我們對古代兩河流域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的歷史認識。 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件非常成功的、前所未有的工作,當然也是計算機輔助的革新。
1980 年,我從英國一家頂尖醫藥公司退休。 此後,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有了更多的時間進入到巴黎市內的大學圖書館,我用母語寫了一本著作《美索不達米亞》(Le Seuil,1985),這本著作主要以《古代伊拉克》為藍本,但是更加全面並且時間上較新。 我意識到我的“英語寶寶”(英文版本)中的許多部分有錯誤,需要改正和提高。 我並沒有費很大勁兒就得到了企鵝出版社的版權(願那布神保佑他們),可以更加徹底地修正並大幅擴大《古代伊拉克》(第三版)的內容,第三版《古代伊拉克》的確在許多關鍵點上超越了法語版本。
在寫作過程中,許多專家給予了我重要的鼓勵和幫助。 在第二版的寫作過程中,我要特別感謝英國的 W. G.蘭伯特教授、美國的 S. N.克雷默爾教授和 J. B.普瑞乍得教授、法國的J.波特拉、M. F.馬爾巴恩-拉巴特和 M. J.P.格雷戈。 在第三版的寫作中,我要特別感謝大衛教授、J.奧茨教授,英國的 J.V.金納-威爾遜教授和 H.W.F.薩格斯,法國的 M.O.魯奧、M.S.拉克肯巴赫和 D.查爾平教授,比利時的 M.杜切斯尼-吉耶曼和加拿大的 A.K.格雷森教授。 最後同樣要非常感謝我的妻子克裡斯蒂安,她為我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完成了該著作。
法國聖朱利安 1991 年 11 月


目次

目錄

第一章 地理環境
兩河
地區差異
貿易路線
第二章 尋找過去
被掩埋的伊拉克城市
追溯過去
伊拉克的考古研究
第三章 從穴居到農耕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第四章 從村莊到城市
哈蘇那時期
薩馬臘時期
哈拉夫時期
歐貝德時期
第五章 一個文明的誕生
烏魯克時期
捷姆迭特-那色時期
蘇美爾人問題
【VI】
第六章 蘇美爾眾神
蘇美爾人的萬神殿
創世神話
生活、死亡和命運
第七章 英雄時代
從“亞當”到洪水
大洪水
強人王朝
吉爾伽美什的故事
第八章 早王朝時期
考古背景
蘇美爾城市國家
早期蘇美爾統治者
歷史發展概要
第九章 阿卡德人
塞姆民族
阿卡德的薩爾貢
阿卡德帝國
第十章 偉大的烏爾王國
烏爾-那穆與古地亞
舒爾吉、阿馬爾-辛和蘇美爾帝國
烏爾王朝的陷落
第十一章 阿摩利人
伊辛、拉爾薩和巴比倫
埃什奴那和阿淑爾
馬瑞和兩河流域上遊王國
第十二章 漢穆拉比
政治家
立法者
第十三章 漢穆拉比時代
神廟裡的神靈
宮殿中的國王
房屋裡的市民

【VII】
第十四章 新的民族
印歐民族
小亞細亞和赫梯人
胡裡安人和米坦尼人
敘利亞和埃及
第十五章 加喜特人
漢穆拉比的繼承者
加喜特人統治下的伊拉克
第十六章 加喜特人、亞述人和東方勢力
埃及與米坦尼爭霸
蘇皮魯流馬時代
亞述和蘇薩與巴比倫爭霸
第十七章 混亂時代
以色列人和腓尼基人
新赫梯人
阿拉米亞人
兩河流域文明的黑暗時代
第十八章 亞述的崛起
帝國的“創世紀”
阿淑爾那西爾帕
沙勒馬奈舍爾三世
第十九章 亞述帝國
亞述的中衰期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
薩爾貢二世
第二十章 薩爾貢家族
辛那赫裡布
埃薩爾哈東
阿淑爾巴尼帕
第二十一章 亞述的榮耀
亞述的國家
亞述的軍隊
亞述的藝術

【VIII】
第二十二章 尼尼微的書吏
兩河流域的科學
數學和天文學
醫學
第二十三章 迦勒底人的國王
尼尼微的陷落
尼布甲尼薩
巴比倫的陷落
第二十四章 巴比倫的奢華
巴比倫,偉大的城市
新年節
經濟生活
第二十五章 文明的消亡
阿契美尼德時期
希臘化時代
帕提亞時期
後記
縮寫列表
參考文獻和注釋
年代表
地圖
索引


書摘/試閱

兩 河
希羅多德 (Herodotus) 的名言 “埃及是尼羅河 (Nile)的贈禮”經常被引用。 在許多方面, 也可以說 “兩河流域” 是兩河的一個贈禮。 從遠古時期開始, 底格裡斯河和幼發 拉 底 河 就 已 經 將 它 們 的 泥 土 沉 澱 在 阿 拉 伯 臺 地(Arabian platform) 到伊朗高原之間的沉積巖床上, 在沙漠之中創造了一塊平原。 這塊平原的規模和肥沃程度在從印度河 (Indus) 延伸到尼羅河的約 3700 千米 (2300 英裡)的貧瘠土地上找不到與之對等的地方。 這一平原也被認為來自大海嗎? 換句話說, 阿拉伯-波斯海灣 (Arabo-Persian Gulf) 的上端在史前時代早期就到達了巴格達 (Baghdad)的緯度, 隨著千年時間的逝去, 它正漸漸向南推進嗎? 這就是長久以來作為教條的古典理論, 它仍被發現於大部分的教科書中。 [5] 然而, 在 1952 年, 一個新的理論被提出,它主張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沒有將它們的泥土卸在一個緩慢的沉積盆地中, 因此, 海岸線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幾乎沒有變化。
然而,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主要集中於海底階地和海底沉積物方面的進一步研究顯示, 這一理論僅能解釋一個非常複雜 過 程 的 一 部 分。更新世 ( Pleistocene) 和全新世(Holocene) 世界氣候變化也是主要因素, 要對波斯灣水平線的大幅漲落負責, 這必然會影響海岸線的位置和河道水流的坡 度。現在,大部分科學家都贊同,約在公元14000 年, 在最後一次冰川時代的高峰期, 波斯灣是一個深而寬闊的河谷, 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經其中, 並匯聚成一條河流, 當冰蓋融化時, 這一河谷充滿了海水。到公元前 4000 年至公元前 3000 年, 波斯灣的水平面比它現在的水平面高出約 1 米或 2 米, 所以海岸線位於烏爾和埃瑞都 (Eridu) 附近。 逐漸的退後並與來自河流的淤泥相結合, 它 (海岸線) 到達了現在所在的地方。 [7] 有些考古學證據表明, 在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海岸線大約在烏爾和現代的巴士拉 (Basrah) 中間。 [8] 但是, 這其中必然有許多其他因素的作用, 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一探究竟。
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亞美尼亞 (Armenia) 都有它們的源頭, 前者位於凡湖 (Lake Van) 的南面, 後者靠近阿臘臘特山 (Mount Ararat)。 幼發拉底河長 2780 千米,先以 “之” 字形路線流經土耳其, 底格裡斯河明顯短一些(1950 千米), 幾乎直接向南流。 當它們從托羅斯山脈 (Taurus mountains) 流出來時, 被約 400 千米的開闊草原分開。 幼發拉底河在距離地中海僅 150 千米的哲拉布魯斯(Jerablus) 向東南方流去, 並悠閑地使其流向朝向底格裡斯河。 在巴格達 (Baghdad) 附近, 它們幾乎相遇, 相距僅32 千米, 但是它們很快再次偏離。 直到在巴士拉北面 100千米處的庫爾那 (Qurnah), 它們的河水才混合, 形成了沙特-埃勒-阿拉伯河。 然而, 這一寬廣、 壯闊的河流在古代並不存在, 那時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各自分流入海。希特 (Hît) -薩馬臘 (Samarra) 一線以北的兩河河谷截然不同。 穿過一個由堅硬石灰巖和頁巖構成且由懸崖峭壁鑲邊的高原, 兩條河流降低了它們的河道。 在時間的長河中,一些古代城市如卡爾凱米什 (Karkemish) ① 、 馬瑞 (Mari)、尼尼微、 尼姆魯德或阿淑爾像它們在數千年前一樣, 仍然位於河岸或緊鄰河岸處。 但是, 在那一線以南, 兩個河谷合並且形成一個寬闊、 平坦的衝擊平原, 有時被稱為兩河流域三角洲。 兩河在其上以如此低的坡度流動, 以至於它們流動得非常緩慢, 且延伸出許多分支。 像所有緩慢流動的河流一樣, 它們抬升了自己的河床, 所以它們經常在該平原的水平線之上流淌, 它們的河水溢出, 可能銜生出永久的湖泊和沼澤, 而且它們偶爾會改變河道。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一些曾位於幼發拉底河或是其支流岸邊的兩河流域南部城市, 現在變成了位於距離現代河道幾千米處、 充滿淤泥的沙漠中被遺棄的土丘廢墟。 雖然追溯和準確定位河床的變化極其困難, 但它們在古代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古代兩河流域人設法使河流處於掌控之下, 因為幼發拉底河下遊的兩個主要支流沿著幾乎相同的路線流動了的 3000 年的時間, 流經西帕爾 ( Sippar)、巴 比 倫、 舒 如 帕 克 ( Shuruppak )、 烏 魯 克、 拉 爾 薩(Larsa) 和烏爾等, 位於它現在的主河道以東 25 千米至 80千米之內。 至於底格裡斯河, 所有能確定的信息就是它在兩河流域南部的古代路線可能與它現在的一個支流沙特-埃勒-加拉夫河 (Shatt-el Gharraf) 的路線相同: 直接從庫特-伊馬臘 (Kutel-Imara) 流到那斯瑞亞 (Nasriyah) 附近地區。 或是因為它的河床要在沉積土層中挖得很深才能進行簡單的渠灌, 或是因為它被廣闊的沼澤環繞———像它現在的實際情況那樣, 所以它似乎在那一地區起的作用相對較小。
伊拉克中部和南部的氣候是幹旱的亞熱帶類型, 夏季溫度高達 120 華氏度 (50 攝氏度), 冬季平均降雨不到254 毫米 (10 英寸)。 因此, 農業幾乎完全依靠灌溉。 然而, 平原的規模和輪廓, 加上河水的流量, 排除了使用如在埃及已實踐了的 “盆地類型” 灌溉。 在那裡, 尼羅河水泛濫, 肆意汪洋將河谷淹沒, 然後消退。 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聯合洪水期發生在 4 月至 6 月之間, 這對於冬天種植來說太遲了, 而對於夏天種植來說又太早了, 因此土地必須靠人力供水。 這個問題由一套複雜的系統實現了,該系統由灌溉水渠、 蓄水池、 排水渠、 水閘調節器和類似物組成 ( “持續灌溉” )。 [9] 創建一個有效的灌溉水渠網絡和維持它們不被快速的淤泥充塞顯然是一項龐大而無休止的任務, 這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多個公民團體的合作, 這些因素構成了地方衝突和政治聯合的萌芽。 但是, 這並不是全部。 在年復一年的時光流逝中, 有兩個重大的危險威脅著兩河流域的農民。 兩個危險中隱蔽性較大的一個是低洼地帶的鹽分堆積, 這些鹽分是人工灌溉帶來的, 聚集在僅位於地表之下的淺水位中。 如果沒有安裝人造排水系統———似乎這樣的排水系統在古代並不為人所知———肥沃的土地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就會變得貧瘠。 通過這種方式,在歷史上, 越來越多的土地不得不被拋棄, 然後變成沙漠。 [10] 另一個危險在於兩條河流變化無常的流量。 [1 1] 由於供給尼羅河水量的東非大湖泊能起到一個調制機的作用,尼羅河每年洪水泛濫的總量幾乎不變。 然而, 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聯合起來的洪水總量則不可預測, 因為它依賴於降落在亞美尼亞和庫爾德斯坦 (Kurdistan) 山區多變的降水或降雪量。 如果河水低水位意味著幹旱和饑荒, 那麼一次幾年的泛濫將招致災難。 河流衝破它們的堤岸, 所到之處洼地被淹沒, 不牢固的泥漿房和蘆葦小屋被衝毀,莊稼、 牲畜和一大部分人的財產一起被衝進一個巨大且滿是泥濘的湖中。 上一次伊拉克的大洪水發生在 1954 年的春天, 場面十分壯觀, 所有目睹這場洪水的人永遠也無法忘記其慘狀。 因此, 兩河流域不斷地在沙漠和沼澤之間徘徊。這一雙重威脅和不確定性導致人們考慮未來時屬於 “基本悲觀主義”, 一些作家認為這一特性體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哲學特性。
雖然有這些不利條件, 但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衝積平原仍稱得上是肥沃的農田, 在土地大量發生鹽堿化之前的古代甚至更為肥沃。 古代伊拉克的全部人口能較容易地依靠國家為生, 以多餘的谷物交換從外國進口而來的金屬、 木材和石頭等物品。 盡管大麥、 小麥、 粟和芝麻等多種植物被種植, 但大麥是從古至今的最主要的谷物, 因為它能在輕微含鹽的土壤中生長。 正如人們所料想的那樣,農業方法是原始的, 而同時也是徹底有效的.它們在一個被稱為 《一位蘇美爾農民》 (ASumerian Farmer’ sAlmanac) 的有趣文獻中被詳細地描述, 這一文獻約寫於公元前 1700年。 [12] 這一歷書原本是一位農民對他兒子進行耕種的詳細指導, 書中寫到: 田地首先要適度澆水, 由包著鐵掌的牛踩踏, 然後用鐵斧仔細梳整, 使其表面平整。 耕田和播種用一個木制的播種犁同時進行, 該犁的 “兩根手指” 深入到土壤中, 犁溝相距大約 60 厘米 (2 英尺)。 之後, 當大麥生長時, 莊稼要再次澆灌三至四次水。 該文獻還介紹了收割、 用馬車和雪橇打谷以及揚場。 在 《路得記》 (Book of Ruth) 中, 農夫被勸誡通過在土地上留下一些谷穗的方式以 “使土地為年輕人和拾穗者供應食物”。
首次灌溉和耕地在 5 月至 6 月間進行, 主要的收獲通常在來年的 4 月進行, 但填閑作物的收獲可能常在冬季降雨之後。 田地每隔一年進行休耕。 毫無疑問, 兩河流域中部和南部的衝擊土壤在古代十分肥沃, 但是, 希羅多德和斯特拉波 (Strabo) 給出玉米產量的 200 倍至 300 倍的數值無疑是非常浮夸的。 [13] 而贊成將公元前 2400 年左右伊拉克最南部的大麥產量與現代加拿大大部分大麥產區的產量相類比的陳述則也顯得過於樂觀和熱情了。 實際上, 現代學者們提出的所有數據都應該謹慎對待, 因為他們都是以極少的楔形文獻為基礎, 況且其中一些文獻可能也會讓人產生誤解。 然而, 最近提出的 40 倍至 50 倍的總估算 (大約是 15 世紀中部伊拉克平均值的 2 倍) 似乎是可以接受的數值。 [14] 兩河流域南部高溫濕熱的氣候和那一地區可利用的充足的供水都是非常有利於椰棗樹栽培的條件, 椰棗樹沿著河渠生長, 正如一則阿拉伯諺語所說: “它的腳在水中, 它的頭在烈日下。” 我們從古代文獻中得知, 早在公元前 3 千紀, 蘇美爾國家就有大量的椰棗園, 而且人工授粉已經用於實踐。 [15] 面粉和椰棗——後者含有較高的熱量——成為古代伊拉克的主要食物, 同時, 牛、 綿羊、 山羊被人工飼養, 在未種植農作物的地區和休耕地中放牧, 此外, 河流、 水渠、 湖泊和大海提供了豐富的魚類。 包括石榴、 葡萄、 無花果、 鷹嘴豆、 小扁豆、 菜豆、 芫青、 韭蔥、胡瓜、 西洋芹、 萵苣、 洋蔥和大蒜在內的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也在果園裡種植, 由椰棗樹遮光, 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提水裝置——dâlu 澆水, 這一裝置仍在使用其古老的名字。 毫無疑問, 除卻偶然由戰爭或自然災害導致的饑荒,兩河流域人一般享有豐富的飲食, 在這一方面兩河流域要遠比它的敘利亞、 伊朗和小亞諸鄰富裕。 [1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