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滿額折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求職、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前,一定要懂的個人品牌經營學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自媒體時代、斜槓世代,

人人皆是品牌,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工作做不好也無所謂,

以為換了職場,就能重新做人,

但其實,一個人的評價會口耳相傳,很難洗白,

只要把自己當成商品經營,

讓你到哪都搶手,就算沒名片,

也是個貨真價實的活招牌!

 

不只斜槓,更要跨能:設計出身,跨足行銷、管理人、HR

《市場買單,你才叫品牌》作者葛捷思,原本的在學背景是商業設計科系, 

他一路從設計到行銷市場,再跨領域到營運管理, 

十多年的行銷市場與營運管理的資歷, 

操作過許多的品牌企劃,以及政府與科技園區的專案執行設計計畫。 

在職涯中,他不斷精進與轉型,具備斜槓專業身分, 

既是品牌行銷設計師,也是管理人和HR。 

 

名片不再重要,讓自己成為活招牌

葛捷思認為,這幾年的職場轉變,工作有了不同的定義, 

以前我們會看公司的頭銜評估一個人,名聲越響亮、職務層級越高,就代表好成就。 

但現在處於斜槓時代,每個人都有多重角色, 

因此,任職的公司不再是最重要的, 

專業能力的層級、有效產值的輸出、個人聲量及商業變現能力, 

是現在許多專業領域評估一個員工或合作對象的主要依據, 

於是,他分享多年來的經驗,幫在學生、社會新鮮人、有轉職和轉行需求的工作者, 

打造貨真價實的好形象和個人品牌,就算沒名片,也能成為到哪都搶手的人才── 

 

.個人形象,建立在品格和能力之上 

.將專業能力,轉化成個人品牌 

.拓展收入來源,建立商業模式循環 

.廣告實戰操作,串聯品牌的線上資源 

.成功的心法,來自於你的市場認知與紀律 

.打造個人品牌的50道難題 

 

不限產業和職務,都要把自己當品牌

如果你具備特定領域的專業,例如:行銷、企劃、資訊、會計、研發、金融、業務人員…… 

就算是不需要經營自媒體的工作,也必須把自己當成品牌在經營, 

只要跟著這本書的個人品牌經營心法, 

無論你要換工作、轉行、接案、創業,都能成為活招牌! 

作者簡介

葛捷思(陳昭文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粉專版主,擅長專業領域包含「品牌電子商務銷售規劃」、「品牌行銷與網路媒體廣告投放」、「社群媒體品牌經營」、「平面廣告設計」、「營運管理」、HR等內容。

 

葛捷思一路從設計提升到行銷市場,再跨領域到營運管理,十多年的行銷市場與營運管理的資歷,操作過許多的品牌企劃,以及政府與科技園區的專案執行設計計畫。

 

【自媒體】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gorgeousIMC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官方網站 https://gorgeousimc.com/ 

葛捷思 X 學思酷 品牌經營線上課程 https://www.shareschool.com.tw/courses/gorgeous91

名人/編輯推薦

【強力推薦】

少女凱倫|跨界CrossOver 創辦人

江季芸|理財作家

矽谷阿雅|《為自己再勇敢一次》作者、矽谷人工智慧新創Taelor創辦人暨執行長

許維真(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美股投資人

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蘇書平|先行智庫執行長

 

「在這個時代,不需要公司賦予的名片才能生存,你必須擁有專業實力與市場價值,才能為自己擦亮招牌。」──少女凱倫,跨界CrossOver 創辦人

 

「在過去的年代,人們努力讓自己名片上的頭銜越來越高,所屬企業的名聲愈來越響亮。然而在現今自媒體沒有門檻的年代,每個人只要願意持續耕耘、累積個人作品、建立專業能力與形象,便能樹立個人品牌,闖出人生的一片天。葛捷思鉅細靡遺地將個人的豐富經歷,整理成為一本實用的指南,想要擦亮個人招牌的讀者,趕快試試書中的方法吧!」──江季芸,理財作家

 

「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CEO,都要為自己一生好壞負上全部責任。內在及外在成就若為人生兩大目標,那麼個人品牌經營應是獲取外在成就的捷徑,而此書即是個人品牌經營的良好教戰守策!」──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如果今天你是市場所需要的人,你可以有市場獲利的能力,你的能力與實力被你的客戶所需要。那麼親愛的,不論網黑網紅,跟你有多少證照上多少課程都無關,沒有名片與頭銜你依然可以好好生活,因為人性是自私的,只要你對於別人有利,你們的關係就會存在,懂人心通人性沒名片人生也可以。」──許維真(梅塔/Metta),《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美股投資人

 

「離開職場前,每天有上百封的電子郵件,離開職場後,可能再也沒人要寄電子郵件給你。你必須靠自己才能填滿這些空白的日子,因為拿掉名片,你什麼都不是,你再也無法靠這些郵件,刷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這時候心中的焦慮,只有自己知道。作者葛捷思在第1章開門見山地說:『個人形象,建立在品格和能力之上。』這句話很有道理,更是硬道理。年紀越大越有感,當你到了快50歲,就是靠你過去的聲譽在做生意,如果過去的名聲不好,真得會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年輕的時候,如果累積足夠的聲望,即使你離開業界或公司很久,大家還會討論你、記得你。」──蘇書平,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

目次

好評推薦

前言 經營個人形象,創造未來的職場機會

 

第1章 個人形象,建立在品格和能力之上

01. 打造個人品牌形象,讓每一個努力都有目的

02. 釐清自己處於什麼階段,讓市場幫你評鑑實力

03. 「專業」是一切根基,要把專業力磨到出眾

04. 專業之外,「品格」是長勝的累積關鍵

05. 三十大關,如何選擇?

06. 具備第二或第三職能,拓展職涯廣度

07. 擁有提案力與表達力

08. 主動創造公司裡從來沒發生過的機會

09. 職場上,完成大於完美

10. 如何讓你的職場經歷更有價值

11. 養成危機的處理能力

 

第2章 將專業能力,轉化成個人品牌

12. 如何把個人專業能力重新輸出

13. 選擇你的觀眾客群

14. 累積聲量與公眾的曝光度,各大平台都可以是你的踏板

15. 做得越久,滾雪球效應就會越大。有延續性,才值得努力

16. 選擇品牌社群平台,建立SEO資源

17. 形象與能力必須同步成長

18. 個人形象與銷售一樣,都需要行銷的力量

19. 經營自己,是為了能讓生活更好

20. 學會商業行銷,才有機會將獲利放大

 

第3章 拓展收入來源,並建立商業模式循環

21. 突破薪資的上限值

22. 用故事堆疊場景,用企劃銷售商品

23. 經營自媒體要投其所好,不是有做就好

24. 不銷售,也要做官方網站

25. 廣告預算的高低,取決你經營的野心

 

第4章 廣告實戰操作,串聯品牌的線上資源

26. 廣告,是為了讓事情能更順利,讓目標更容易達成

27. 廣告不是沒用,只是需要拆解廣告投放的思維

28. 網紅業配的目的性,重點在於流量的串聯

29. SEO是什麼?

30. 提升你的品牌履歷,讓過去的合作夥伴成為你的助力

31. 臉書充斥詐騙購物,如何判斷真假、拆穿陷阱

32. 廣告不是商業模式的萬靈丹

33. 特別附錄-產品的市場定價模組

 

第5章 成功的心法,來自於你的市場認知與紀律

34. 電子商務不是商業轉型的特效藥

35. 自媒體大量品牌廣告的背後意義

36. 突破創作困境,結合異業,創造曝光的機會

37. 產業未來的發展機會,決定了獲利的條件

38. 做銷售,可以漲價,不要委屈自己的商品

39. 舊思維,撐不起新流量

40. 經營自己,紀律,才是成功的唯一心法。

 

同場加映 打造個人品牌的50道難題

Q1. 如何設定目標受眾客群?

Q2. 如何選定品牌經營社群?

Q3. 如何訂價?不懂市面上的訂價方式

Q4. 想打造個人品牌,但不會做圖和工具,怎麼辦?

Q5. 上架要選傳統官方網站,還是一頁式網站?

Q6. 外部銷售平台如大海撈針,怎麼提高曝光度?

Q7. 什麼是內容行銷?

Q8. 部落客品牌推廣怎麼做?

Q9. FB 丟廣告就一定會有訂單嗎?

Q10. SEO 是什麼?要怎麼做?

Q11. 品牌企劃怎麼做?

Q12. 不會社群經營,要怎麼經營粉絲?

Q13. 品牌小有成績,要建立團隊還是選擇外包?

Q14. 品牌廣度拓展的方式?

Q15. 產品銷售的策略怎麼打?

Q16. 投放廣告的績效要多少才算好?

Q17. 實體轉線上銷售最常忽略的重點

Q18. 實體通路與電子商務產品重複,價格互打怎麼辦?

Q19. 品牌異業合作如何操作?

Q20. 活動績效不如預期,該提前結束嗎?

Q21. 新產品上市的推廣模式

Q22. 會員分級的經營手法

Q23. 產品價格回不去、市場銷售疲乏該怎麼辦?

Q24. 點閱率差,是什麼原因?

Q25. 高點閱率、低轉換率,怎麼辦?

Q26. 如何對待已成交的客戶?

Q27. 產品毛利不好,要怎麼改善?

Q28. 最多人問的,電子商務怎麼做?

Q29. Podcast 可以經營品牌嗎?

Q30. 沒了公司名片後,該如何介紹自己?

Q31. 個人品牌要怎麼建立?

Q32. 專業要如何轉成為個人品牌?

Q33. 成立個人品牌的前置條件是什麼?

Q34. 聯盟行銷是什麼?怎麼做?

Q35. 部落客業配要注意什麼?有沒有風險?

Q36. 有沒有不花錢的廣告?

Q37. 廣告投放的方法跟選擇

Q38. 廣告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Q39. 實體店面也需要網路流量嗎?

Q40. FB 社群平台的使用者特性

Q41. IG 的受眾習性

Q42. 自媒體的廣告投放,是縮短成功路徑的工具

Q43. 企業微型化&團隊微型化,一個人不要做太多事

Q44. FB 廣告投放的腳本設定

Q45. 製作廣告文宣,拜託,不要再弄錯受眾

Q46. 數據分析,就像樹林裡的麵包屑

Q47. 電子商務,不是上架之後自己就會賣

Q48. 做品牌也能做代工,不要把框框先架好

Q49. 文案,很重要,要賣就要會寫

Q50. 經營自己,有必要嗎?最後決定權不也都在老闆?

書摘/試閱

名片不再重要,要斜槓也要跨能

 

當你拿起這本書,或許你對職涯定位產生了迷惘,也可能是不知道該如何用力讓自己變得出色。或是想讓更多人看見自己,但是沒有方法、也不知道從何開始,更不知道哪些內容才是自己的專長,能讓自己有那麼一點的不同。

我們都想要獲得認同感,讓自己有點專業的形象,可以在工作上來得更優雅、更得心應手,讓每一個努力都有價值,不再只是工作一個換一個,每次都必須從頭開始努力。

這幾年,職場環境的轉變,讓工作這件事有點不一樣的看法。

以前,我們會看公司的名片頭銜去評估一個人的狀態,名聲越響亮、職務層級越高,就代表有著不錯的成就。但現在許多人轉變成上網搜尋名字、背景、網路可見度、資訊聲量等內容,用這樣的模式去判斷個人的品牌能見度有多高,因此你所服務的公司已經不見得是最重要的評估依據。

 

設計出身,跨足行銷、管理、HR

我會用自己的經歷,分享有哪些方法與工具可以持續地累積自己,可以打造專業的個人品牌價值,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也能從這些斜槓內容獲得收益的機會。

專業能力的層級、有效產值的輸出、個人聲量和商業變現能力,是現在許多專業領域評估一個員工或合作對象的主要依據。

現在,我除了擁有正職的工作,這幾年多了一個作者的身分,定期的撰寫文章,在自媒體與公開平台發布,分享有關品牌行銷及廣告操作的實際經驗,建立內容行銷的長尾效應,打造「葛捷思」這個個人品牌。獲得多次校園講座和企業講座的邀約,也與多間中小企業合作成為品牌的經營顧問。

2021年,出版了《市場買單,你才叫品牌》一書後,並於2022年,與智基科技的學思酷線上學苑,開設了一堂有關於品牌行銷的課程《從行銷到品牌管理,培養專業經理人的策略思維》,讓個人品牌取得最完整的專業領域形象。

未來的職場路上,就算褪去了正職工作的抬頭,我仍然在線上自媒體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招牌,實踐了《沒名片,你就是招牌》的最終目標。

當然,我仍然熱愛我的設計工作,在學背景出身為商業設計科系,在職場初期用單一個專業,讓自己成為有競爭力的工作者,透過職場的歷練,再善用工作職務上的經驗,取得第二專長的能力,成為職場進階的踏板。

現在,我仍然在設計專案上有長期合作的夥伴,穩定的專案來源不僅增加了業外的收入,更讓我的作品與資歷,可以不斷的累積下去,在市場上活躍。原始的專業能力,成為我開拓職場與市場定位的最佳關鍵武器。

這些堆積的成果,都來自於個人品牌的建立,善用科技時代產生的「自媒體」,呈現自己的想法與作品,要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已經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但要擴大觸及的受眾與客群,甚至能達到商業轉換或者商品銷售的目的,就必須仰賴行銷企劃,以及廣告的投放才能達到期望的成果。

在過去,要進行銷售,必須擁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或銷售話術,但現在,只要懂得如何在網路操作廣告,哪怕你是一個天性內斂的個人品牌,都能躲在電腦後面創造不錯的銷售績效。

科技帶來的力量,影響的不僅只是在商業市場的銷售上,更可以把每一位工作者,利用個人品牌的方式串聯到線上來創造商機。

我一路從設計師,轉換到行銷市場的領域,再提升到企業營運的管理位階,現階段成為分享專業經歷的工作者,這一切的成果都是善用自媒體工具,以及行銷廣告的模式,哪怕未來的合作夥伴還不認識我,都已經可以靠網路上所建立的資源,了解我的邏輯思維和專業領域,合作的契機就有機會持續的發酵。

 

把自己當品牌在經營

現在,你也可以善用你的專業能力,建立個人的品牌形象,哪怕你覺得自己看起來沒有這麼厲害,只是一個平凡的白領工作者,都可以將每一項工作的事件記錄下來,把每一個關鍵的經驗寫成故事,可以讓未來想要踏進這個領域的新手們獲得知識,那這就是一個有價值的產出。

在多年的工作期間裡,一定會碰上某些專業領域,讓你有所選擇,若能嘗試掌握關鍵轉折,就能取得進階的關鍵技能。

職場,就跟打電動一樣,破了一關,拿到了更好的武器,就能前往更高階的關卡,你的工作收入也會因此不斷堆高,更可以選擇你未來想要的工作型態。

只要持續性的、正向的,去分享每一個工作的內容與經驗,都可以成為陌生人認識你最好的媒介,而這些代替你讓人熟悉的內容,就是成立個人品牌最好的武器,不要小看每一個內容的產出,個人品牌的價值往往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

尤其現在產品製造的門檻低,只要你的商業模式正確,透過廣告行銷的操作,就有機會讓產品持續替你獲利,到這時候,你就已經不是職場工作者,而是一位創業者、企業家。不到最後,會發生什麼事,誰會知道呢。

雖然起步是辛苦的,但你持續做得越久,後續的滾雪球效應就會越大。商業品牌與個人品牌一樣,都需要不斷累積,沒有一蹴可幾的事情。

 

打造個人品牌形象,讓每個努力都有目的

在過去的職場環境,每一個專案的執行、每一個銷售的成果,都會隨著專案結束或時間的過去,這一切就必須全部歸零,無論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懊悔,基本上不會留下任何的遺跡,只有當下的夥伴記得這些革命情感的過程。

這樣的工作模式,是不是像極了我們每一次找工作、換團隊的標準作業程序,每一次的成果,看似都無法累積,求職表上除了職位與期望待遇,這些工作執行的故事就只能列表在履歷的後半段,而且還不一定有人看。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一間公司的HR在瀏覽履歷時,一份資料通常在三十秒之內就會做初步判定,甚至聽過某些資深人資,會在十秒內決定是否繼續看下去。

除非你曾任職的是上市櫃公司,並且具有規模的知名企業,否則公司名稱真的不是這麼重要,會被關注的反而是產業內容是否符合需求,以及專業素養的程度。

這短短的十到三十秒之間,我們能做的事很有限,要擺脫流水式的記載,只有建立個人的專業形象,列表出個人在外部所累積的作品內容,才能吸引人資或合作夥伴繼續往下看。透過這些故事所記載的專業項目去了解你,如此一來,我們才有辦法與其他人不同,取得更多的機會,談到更好的薪資條件,而選擇權,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建立個人品牌形象,不僅止於拍幾張專業的形象照,或是把各項專業執照列表出來,就可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而是必須透過公開平台,將所經歷過的工作內容,做成具有專業程度的故事篇章,在網路上供所有人瀏覽,並取得認同,也就是必須將自己當成公眾人物去耕耘,堆疊網路聲量和資料可被搜尋的數量,達到專業領域的認同感。

如果無法累積過去每一個項目的內容,每一次都必須重新來過,那這些過去的努力就沒有實質的目的,只是變成一次次的流水帳,下一個任職的公司或合作夥伴,就必須再花時間觀察彼此,每一次都必須歸零,就變得非常可惜。

 

要在哪些地方建立資訊?

累積個人品牌形象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將資訊建立在自媒體上,透過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平台,去發布你想傳達的內容。

這些平台的屬性也有不同的特質,Facebook適合長篇文章,深度討論主題內容的形式;Instagram適合圖片和短影音的高互動模式,問答互動的操作更是目前線上的主流觸擊方式;YouTube的操作難度比較高,需要多媒體人員的協助,但若能夠直接得到廣告商的分潤,也是一種額外的收益來源。

至於其他可以建立資訊的公開平台,還有方格子VOCUS、痞客邦PIXNETMediumMatters等,這些平台各自有不同的經營模式,該如何發文,以及適合發那些內容,參考平台內的活躍作者,就可以得知一二。後面的章節,會再一一解說各個平台的創作屬性,以及該如何設定文章內容。

若可以撥出一點預算,也稍微懂得版面編輯,建立WordPress的個人網站更是可以在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上加分不少。

經營個人形象品牌,最後的目的就是要讓所有的點擊與流量,回到自己的身上,創造更多的互動和商業合作的機會,所以在這些公開平台上建立資訊,是絕對必要的工作項目之一。

 

不用任何身分,都可以創作內容

許多人覺得經營自媒體就是要當網紅,當網紅才能創造內容,但就算我們不是網紅,也要讓職場上的工作夥伴認識自己,一樣可以透過專業讓他人了解自己的特質,不用擔心自己是素人就不敢創作,別忘了,哪一個網紅不是從素人走上來的。

如果你原本的工作屬性就是行銷、作者、講師、高階主管或企業主等相關的職務,那對於經營內容是再輕鬆不過的事。

但大多數人都不具備以上的條件,只是一般的藍領、白領階級,甚至家庭主婦、自由工作者為居多,在這樣的條件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將自身所擁有的專業,轉為有價值的資訊。

也有身為業務的朋友,認為自己並不如專業內勤有深厚的文字底子,要創作內容會覺得沒有說服力、沒有公信力,但市場上卻是最缺乏這種自我經營者。有明確的產業目標,有明確的受眾,也有明確的產品轉換,缺少的只是有力量的

資訊平台來證明自己的專業與能力。哪怕撰寫的經驗稍弱,或許表達的方式不如專業人士流暢,這些都能透過公開平台的內容去補足缺口,並不用每一項觀點都需要自己鋪陳。

把公開平台的資訊,整理成懶人包,將產業的脈絡,以及產業的總體經濟相關內容,持續的追蹤、持續的探索當下的時事狀態,都可以讓讀者因為你的關係,了解更多產業內的資訊。就算讀者當下沒有需求,但往後若產生需求,就有機會成為讀者的首選。也會因為長時間的經營,讓產業內的業主看見,創造合作的需求及挖角的可能,這些都是經營自己可能得利的成果。

除此之外,真的想不到經營自己會有什麼損失,若硬要說,大概就是會減少睡眠的時間與玩樂的時光。

 

哪些是有價值的資訊?

職場每一項的工作經歷都會有主軸內容,這些內容通常具備一定的專業性,而這個專業性就有價值讓我們去轉為影片、圖片、文字、音訊⋯⋯。

在初期建立內容階段,肯定會遇上很多困難,尤其是紀錄的內容會出現許多個人抱怨,以及負面的觀感,也包括對於人事組織的不滿,但這是正常的必經過程,很少有人一開始就能抓到重點。

要跨越這道門檻,其實不難,只要把你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看法,以及解決的方案條列出來,透過每一次的紀錄去理解過程,也透過這個方式去觀察事件的原貌,時間久了,這些能力會自然地成為你的工作基礎。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跟過去會有點不太相同,看事情的角度、面對問題的態度,都會有很大的轉變。

個人品牌強調的是個人魅力與個人觀點,不論你過去職場的階級如何,就算只是位於基層人員,也具有條件可以去分享內容。

職場環境上,隨時隨地都有新人踏入這個領域、有更多人想跨足你所熟悉的專業環境,你的經驗與工作法則就是這些人最好的分享內容,不用擔心自己的不足,重點在於你是否願意跨出這一步。

 

堅持,是累積的第一條件,也是未來的個人履歷

長期輸出內容是建立個人品牌最重要的關鍵,大多人在這條路上只有三分鐘熱度,個人品牌需要長期性的更新,哪怕一個月只有一兩篇的進度,時間越走越久,就會持續地累積作品數量。

有些人經營自媒體很在意是否有人看,但我們在經營之前就已經定義是個人的職場紀錄,主要受眾是未來的合作夥伴及應徵企業,沒有其他流量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不需要太放在心上。

但誰也說不準,哪天運氣好,文字紀錄不小心被分享轉發,造成市場的迴響,不也是額外的收穫嗎?

我們該做的,就是不斷的產出內容、不斷累積,讓個人形象更鮮明,讓專業更具信任感。

當你的資訊或作品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嘗試往投稿的路上前進,讓你的想法與文字被更多人看見。社群媒體是一個驗證自身能力的地方,只要有公開平台願意用你的東西、展示你的作品,就代表內容具有一定的品質、與知識價值,繼續往同個方向努力,實力就會不斷提升。

社群媒體已經是每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了私人的生活分享,從現在開始,也請你開啟一個公眾的帳號,累積未來每一個經歷過的故事,讓所有人可以透過自媒體而了解你,開啟個人品牌的專業形象。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