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詩經學的現代轉型:從1901到1931(簡體書)
滿額折

詩經學的現代轉型:從1901到1931(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詩經學的現代轉型:從1901到1931》以晚清民初的詩經學為物件,從“破”和“立”兩個方面分析《詩經》由經學到文學的轉型如何發生、發展,如何經過教育制度變遷、文學學科建立確立出“新典範”,進而討論這個“新典範”的性質、思路、預設、方法、規範和理論框架。

作者簡介

吳寒:文學博士,主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及文獻、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經典圖像、古輿圖等。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美術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詩經圖像文獻整理與研究”。

名人/編輯推薦

作為經學的《詩經》究竟是什麼?作為文學的《詩經》究竟是什麼?二者的關聯如何?

今天翻開任何一本文學史,《詩經》的地位都十分明確: 它是一部古老的詩歌總集,是中國文學的開山典範。《詩經》作為“中國文學源頭”的身份被廣泛接受,甚至幾乎成為當代人的唯一理解。不過,當我們把目光投向詩經學的漫長歷史就會發現,《詩經》被定格、局限於這個身份不過百年時間。新文化運動時期,以胡適、顧頡剛、錢玄同、鄭振鐸為代表的一批學者,以“科學方法”作為強大武器,打倒了《詩經》的“經字招牌”,為它量身定做了“文學”這件華麗的外衣。伴隨著整理國故運動、古史辨運動、白話文運動的激烈爭論,詩經學經歷了從“經”到“文”的轉型。
詩經學的現代轉型與晚清民初啟蒙救亡的時代主題有密切聯繫。面對“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固有的社會結構、政治體制、思想模式、學術體系都受到西學的劇烈衝擊。晚清學者積極反思傳統,提出種種方案響應時變。歷經數十年的探索與積累,最終在民國初期發展出“重估一切價值”的新文化運動,瓦解了作為傳統學術主脈的經學,建立了現代學科體系。於是,過去被奉為五經之首的《詩經》,其作為經典的權威地位被消解,而作為一部文學作品進入文學學科之中。從晚清到“五四”時期有非常多關於《詩經》的討論,可以說,這些討論塑造了一個新的《詩經》,這一時期的許多關鍵論述直到今天還是大部分人理解《詩經》的起點。
對於《詩經》來說,這可謂是一次“範式轉型”(庫恩語)。晚清民初的學者們從現實需要出發,推翻或改造了既有的知識體系,建立了對於《詩經》的新認識,確立了全新的學術結構、視角與方法。這一論述典範建立後,借助文學學科的建構和文學史書寫,迅速成為研究者的共識,且影響深遠,直到今天,《詩經》研究的大體框架、基本方法和問題意識仍奉這一範式為圭臬。所以,不管是反省作為經學的《詩經》,還是思考作為文學的《詩經》,“現代轉型”都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關鍵節點。

目次

第一章 道德的重塑:從正夫婦到保國家 
第一節 傳統教化體系與《詩經》 
第二節 晚清學制變遷中的《詩經》 
第三節 經訓 / 倫理教科書中的《詩經》 
第四節 “家事”與“王事”的衝突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打下“經字招牌”:整理國故與解構《詩經》經典地位
第一節 經典史料化:從“六經皆史”到“六經皆史料” 
一、章學誠:“六經皆先王之政典”
二、章太炎:“六經都是古史”
三、整理國故:“六經皆史料”
第二節 斬除藤蔓:從《詩經》回到“詩三百”
一、否認孔子刪詩:斬斷《詩經》與聖人的關聯
二、廢《毛詩序》:瓦解早期闡釋體系
第三節 小結

第三章 《詩》學理論與“文學”建構:從古典詩學到現代文學觀念
第一節 從“文”到“詩”:以詩學為中心的文學史建構
一、“詩言志”:“文學”的不用之用
二、雅俗互動:從民間取向到民族形式
第二節 “情”的轉向:從倫理到個人
一、傳統“詩言志”論
二、魯迅對傳統“言志論”的改造
三、“情”和“抒情傳統”的重新闡釋
第三節 民間取向:大眾與精英的本位倒轉 
一、傳統詩教觀念:上達政制,下通民眾
二、“五四”重釋《詩經》之民間取向
三、“民間傳統”的挖掘和闡釋
第四節 “興”義走向平面化
一、從“美刺比興”到“山歌好唱起頭難”
二、傳統“比興”論:政治—教化—審美
 第五節 小結


第四章 《詩經》闡釋與“中國”身份:從天下敘事到民族國家
第一節 以今度古:“中國文學”的系統整合 
一、《詩經》與“中國”的地域邊界
二、《詩經》與“中國”的時間脈絡
第二節 以西律中:“中國文學”的世界定位 
一、“謳謠—韻文—散文”的文體演進脈絡
二、“史詩—抒情詩—劇詩”的詩體分類
三、他者的眼光:抒情與敘事之二分
第三節 小結

第五章 詩經》研究與“科學方法”:歷史考據中的啟蒙價值
第一節 《卷耳》論爭:歷史考據還是審美本位? 
一、“假想敵”的變化
二、文學研究會的態度:古典之為“次要”
三、創造社的立場:“青春化”與“原始化”是同一過程
四、《卷耳》論爭中的內在張力
第二節 《野有死麕》討論:“科學方法”與價值堅守 
一、《野有死麕》闡釋中的啟蒙意識
二、俞平伯、周作人的批評:樸學家嫡派
第三節 《靜女》討論:“求真”還是“猜謎”?
一、字裡行間求“原義”
二、“科學方法”之迷思
第四節 小結

後 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