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民主進墓:永續執政與印度專制之路
滿額折

民主進墓:永續執政與印度專制之路

商品資訊

定價
:NT$ 530 元
優惠價
79418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6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下架國大黨,印度發大財」

以選票結束一黨專政,又養出黨外烈士成為終身權貴
民主的傳承,換來垃圾不分南北,當權必然貪腐
選票的價值,除了雞腿便當與蛇齋餅粽以外,真能買得法治與文明?

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印度的書,該國正在發生的事情影響全球
當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一步步蠶食自身社會基礎
扼殺民主的精神和實質之外,還為世界的獨裁主義鋪路

現今民主制度以及公民社會所面對的危機,有著更深層和更古老的禍根
民主不止選舉和權力分立,更是體現尊嚴的生活方式
本書關注印度民主土崩瓦解的原因,生動描述印度選舉的實際意義
人民面對社會不公和局限,到底可以怎樣藉民主找到出路?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德巴西什·羅伊·喬杜里(Debasish Roy Chowdhury)
德巴西什·羅伊·喬杜里是一位駐香港的記者,曾在加爾各答、聖保羅、華欣、曼谷和北京生活和工作。他是傑斐遜獎學金得主,也曾多次獲得新聞獎項,包括人權新聞獎和亞洲出版商協會(SOPA)獎。


約翰·基恩(John Keane)
約翰·基恩是悉尼大學和柏林社會科學中心(WZB)的政治學教授。他以對民主的創新思維而在全球享有盛譽,並且是多本傑出書籍的作者,包括《民主的生與死》和《新專制主義》。

譯者簡介

李爾雅(Judy Lee)
三文四語自由教師、語文工作者,也是音樂和舞蹈人。翻譯及編校的文本題材廣泛,學術方面包括香港政治、政策研究、國際關係、香港及中國歷史、電影研究等,另參與電視節目、外國媒體、奢侈品、博物館、旅遊及酒店品牌等商業文案項目。

畢業於香港大學政治及法學系,主修國際關係,及後取得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西班牙研究文憑及拉丁美洲研究碩士學位,現為德國圖賓根大學漢學系講師及研究助理、歐洲當代臺灣研究中心常駐研究員,學術興趣為香港及臺灣研究。《解構中國夢》及《末代港督的告解》譯者。

名人/編輯推薦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教授,何明修

《南亞觀察》主編,林鑫佑 撰文推薦!

譯者序

工作期間爭持再多,成書時總是對編輯和其他同事感恩戴德,這次當然不例外。不厭其煩地說,書是合作的成果,絕對不是我一個人做得來的,連翻譯也是。編輯關煜星雖然經常自稱不識字、讀寫障礙云云,但終究也是個喜愛語文的人,而且鬼主意特別多。我剛譯好的初稿,有時自己都沒多看就交給他自由發揮。他給的修改意見再奇形怪狀,我都認真考慮,多番增刪,務求得出一個我倆都喜歡的版本。最後很多時就是把他的大刀闊斧和我的謹小慎微「溝埋做瀨尿牛丸」——再合謀夾帶些粵文和港式用語進去,那是我們的共同興趣。有時我們很沉迷修辭,還想從中「作梗」,研究片言隻語一花就是一頓飯的時間,希望寫出最貼切、最巧妙、最能令讀者有共鳴的文字,不要因為書的內容是他國政治而感覺疏離了。

有些人堅持書一定要讀原著,免得過都不要讀譯本,甚至看不起譯本,也看不起讀譯本的人,我覺得這種態度不理想。讀書不讀外文版本有很多理由,有些人外文不特別好,看起書來有點吃力,意思不能全懂,未免是另一種「失真」,不如把語文的麻煩外判。有些人外文夠好,但論閱讀效率,總是從小看慣學慣的文字佔優,在時間精力等各種限制下有所取捨,也不是壞事。我們的任務就是照顧想看中文書的讀者,並把我們認為重要的內容和價值變成中文,盡力傳揚出去。希望讀者如果喜歡這個理念,也會多多支持,跟我們一起傳播知識。

李爾雅



推薦序

何明修/瀕臨死亡的印度民主

二○二四年四月十九日開始,印度舉行為期六週的國會大選。在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總計有九億七千萬位合格選民參與。印度法律規定投票所需要設置離選民兩公里範圍之內,因此選務人員需要將投票機帶到喜馬拉雅山麓與內陸沙漠,他們所動用的交通工具包括直升機、驢子、駱駝等,以克服次大陸的空間尺度。投票期間之所以如此漫長,原因在於因應國內不同族群的需求,包括耆那教(Jainism)的節慶、佛祖誕辰、升學考試、農作物的採收。同時,也由於暴力事件頻傳,投票所也需要荷槍實彈的士兵駐守。

自從一九四七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之後,印度長期奉行民主體制,第一次全國大選是在一九五一年舉行。與鄰近的巴斯斯坦、斯里蘭卡、緬甸不同,印度不曾出現過軍事政變或是軍人統治。然而,隨著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總理莫廸(Narendra Modi)在二○一四年取得執政之後,這個古老的亞洲民主國家已經逐漸走上威權民粹主義的陰影。就如同美國的川普、土耳其的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匈牙利的奧班(Viktor Orbán)的強人一樣,他們以民主的選舉取得權力,但是其作為卻是逐漸侵蝕了民主所依賴的法治、寬容、人權保障等基本原則。

莫廸所代表的是一種印度教民族主義(Hindu nationalism),宣揚印度人的光榮與成就感,國內的穆斯林與錫克教徒受到更深排斥、歧視、甚至是暴力攻擊。就如同其他披著民主大衣的獨裁者一樣,莫廸將司法體制武器化,專門用來整肅反對勢力。國民大會黨是最大的反對黨,但是在二○二四年選舉期間,其黨務基金被凍結,而其領袖拉烏.甘地(Rahul Gandhi)的國會議員席次也曾一度因某件官司而被剝奪。在莫廸統治下,主流媒體不敢登刊得罪政府的新聞報導,勇於揭發真相的記者經常受到暴力威脅,倡議普世價值的非政府組織之活動空間也受到擠壓。在新自由主義的政策下,莫廸透過一系列的私有化讓大財團獲得甜美的合約;對於廣大的窮人,政府則祭出許多福利與補貼,誘使他們願意配合人民黨的基層黨工之投票指示。莫廸出身於低種姓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在火車站月台賣拉茶的小販,他的背景與引導印度獨立,並且在日後長期壟斷政治甘地家族形成明顯對立。沒有子女的莫廸痛恨甘地家族長期領導的國民大會黨,他發起個人崇拜,莫廸在喜馬拉雅高山沉思靜坐的地點現在已經成為著名的觀光客打卡景點。

觀察者普遍預測莫廸領導的人民黨將在二○二四年選舉中勝出,儘管其最大對手的拉烏.甘地矢言發起一場重振印度人道德的革命。為了選舉造勢,拉烏.甘地發起一場橫跨全國的朝聖之旅(yatra),直接訴諸基層選民,就如同他的曾祖父聖雄甘地,曾在一九三○年為了抗議英國人所開徵的盬稅,所發起的一場近四百公里的徒步之旅。

為何印度民主淪落這般田地?隨著全世界的民主體制日益受到各種來自內外的挑戰,各種民主倒退(democratic backsliding)的情事已經成為常態。就國內因素而言,加劇的經濟不平等、治安與移民問題經常成為民粹主義政治人物得以滋生的病床。中國與俄羅斯的威權主義擴張、假訊息傳播、恐怖主義事件、冠狀病毒、氣候變遷之挑戰也讓民主國家陷入無法因應的困境。除了這些新興的挑戰以外,印度有其古老文明的包袱,包括複雜而多元的人口組成與宗教對立、長期殖民統治留下的歷史傷痕、廣泛的空間尺度,長期維繫一人一票的民主體制自然顯得格外艱辛。

相對於此,《民主進墓》一書則是提供了一份長期的診斷報告,印度的危機並不是始自於莫廸的掌權;事實上,威權民粹主義的轉向是導自於沉痾難起的印度政治與社會,莫廸的崛起是源自於無能的印度民主,而其結果也非常最終可能送斷了印度的民主。

根據作者的分析,獨立後的印度從來沒有認真賦與全國人民應有平等地位,種姓制度所遺留下來的社會不平等與歧視長期延續。直到今日,賤民階層的達利人(Dalit)與部落居民(Adivasi)之後代仍飽受不平等的對待,即使在公立學校,他們仍是處於被受壓迫的處境。這本書多次提到了印度憲法之父的安貝德卡(B. R. Ambedkar),這位來自於賤民階級,卻取得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的才子在生前不斷倡議族群平等之重要性。只不過,安貝德卡的呼籲並沒有獲得應有重視,族群歧視向來是印度民主無法根除的原罪。

其次,獲得了政治獨立的印度,向來沒有積極投入於應有的基礎投資,其結果即是印度人獲得長期供應不足的醫療照顧、公立教育、交通建設,甚至是連法官人數都不足於因應日益滋生的法律判決。如果政府都無暇處理這些公民應有的權利,放任人民承受環境污染、土地掠奪、近似奴工體制的勞動條件也不令人意外。印度民主體制的無能充分張顯於其新冠肺炎的因應,在二○二○年春天,印度政府緊急頒佈了封城令,結果即是許多城鄉移工頓時喪失了經濟收入,他們只能徒步長程返鄉,不少人在其艱困的旅途中不幸慘死於鐵軌或高速公路。

印度人所付出的代價是如此慘痛,這是他們與在名義上所享有的民主體制幾乎是不成比例。難道追求民主、掙脫殖民統治不就是為了落實尊重每個公民的自主意願,且協助其自我實現嗎?只不過,無能民主的結果導致了強大的反作用力,最終有可能吞噬了民主的憲政體制。

從古希臘的雅典城邦以來,民主總是面臨了各種挑戰。讓人民真正當家做主看似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是在實行上卻面臨了層層的阻礙。人民是否具有充份的知識與能力,能夠在充份審議與思辨之後,做出最妥善的抉擇?一旦面對嚴苛的挑戰,人民是否會逃避自由,選擇委身於某種獨裁者所號召的遠大但是空洞的願景?

天佑印度,願真正的民主榮光歸於次大陸的每位子民。


何明修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教授



林鑫佑/民主之死或不死:看看印度,想想臺灣

在不久之前,印度展開了為期六週的選舉活動,而這場五年一度的國會大選,也將決定印度人民黨(BJP)以及當今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能否繼續其第三任期的執政。

莫迪的執政之路可以回溯到二○一四年的國會大選,儘管當時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所領導的國民大會黨(NCP)是有著老牌執政經驗的執政黨,加上拉胡爾本身變具有顯赫的家族政治背景,憑藉父輩及母親所建立的政治王國呼聲甚高,但仍舊被主打著印度民族的印度人民黨及莫迪所敗,而這一敗也使得印度政府十年來的執政圍繞著莫迪的路線前進,而今莫迪的人氣呼聲依舊不減,評論者也紛紛指出印度人民黨的執政恐將進入第三個五年。

或許印度人民黨及莫迪,甚至是印度教民族主義的支持者來說,該黨的繼續執政是錦上添花的好消息;然而對許多觀察家、評論者,或是在印度的非印度教徒來說,這位必是個好消息,不論是對於自身族群的權利限縮外,更恐怕加深對印度搖搖欲墜的民主的傷害。

相較於中國來說,近年來美國主導的印太合作場域中,印度或許是歐美國家眼中「理念相近」的區域夥伴國,「理念相近」一詞也被用來作為拉攏區域盟友的共同語言或暗號旗幟,然而自從莫迪與印度人民黨十年前執政以來,印度的民主國家地位變不斷地遭受質疑,其中例如對於國內穆斯林族群的暴力事件、女性性別不平等的社會事件,或是新聞與言論自由的限制,紛紛加深人們對印度式民主的不信任,這樣的質疑同樣反應在近年來的統計數據中,印度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的排名在二○一六年至二○二○年間急劇下降,但此後略有改善,二○二三年的排名較二○二二年進步了五個名次,暫居第四十一位,與波蘭並列,儘管如此,印度市民主仍被視為是「有缺陷的民主」;而在早前,二○二三年自由之家更指出,儘管在過去兩年間,許多國家的自由度均出現整體性的下滑,其中特別點出印度的國家自由程度出現「降級」的評價,是令人擔憂的現象。

當前的主客觀資料,都再再顯示印度在這十年間的民主制度或令世人擔憂,更何況全球有近兩成的成口居住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中,其人身自由、權利躺遭受不平等的待遇與剝削,將會是對全球民主進程的一大阻礙。在如此情事下,也不經令人反思,既然稱印度為「理念相近」國家,不過印度式民主的表現型,是否依然符合普世價值中對於民主的認知?

本書闡述了印度式民主的起源,其中有極大部分的要件,源自於建國者對於印度一旦身為獨立國家時,所應具備的特質與期待,儘管在獨立前後年代的社會環境中,印度對內面臨著許多傳統部落與信仰的挑戰,對外更是存在與鄰國—中國或巴基斯坦-的邊界爭議與衝突,儘管如此印度的法律制度仍如筍般拔地而起,構建了最基礎的民主樣貌。

而在當前民主進程的研究當中,本書指出兩種「民主死亡」的研究觀點:「突然死亡論」與「慢鏡政治」。這兩者都揭示了民主制度終將滅亡的窮途末路,簡言之,前者的途徑意味著民主受到內外部軍事力量的干預,中斷了民主進程的發展,例如緬甸或泰國的軍事政變;而後者則是指國家政治或內部的權力鬥爭,所釀成的最終結果,例如德國威馬共和。不過本書也指出,民主的社會基礎並非僅是軍事政變的顛覆,也並非是單純的政權鬥爭,更應該把民主的構成要件放諸於更大面向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上,由法國社會學者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提出的社會資本強調社會場域中人與人的互動以及其所構建而成的社會網絡,換句話說,民主死亡是社會各階層所醞釀出來的氛圍,集體的選擇所造就而成的末竟之路。

然而從研究者的角度而言,包山包海的理論並不能解視社會事實的存在與發生,更難以預測結果的走向,儘管如此,從個案—印度—本身的探討中,可以檢視各種民主死亡的可能路徑,本書書名與各章標題固然驚聳,但也不時提醒讀者們對於民主之脆弱。

在臺灣社會中,我們時常以民主自由為己傲,更稱「民主自由得來不易,民主自由並非一蹴即成」,而這句話沒有提到的是「民主的毀滅或許就在一念之間」;閱讀「印度故事」的同時,也不經反思臺灣的歷史中,同樣具備了相似的歷史進程,包含推翻滿清、民主思想建立、立憲立法,甚至也同樣經歷了內憂外患的時期,但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民主的實踐並不同於印度的持續進展,而僅是沾黏在供桌上,不可褻玩的花瓶。不過在後續的後解嚴時期,臺灣的民主進程確有跳躍式的成長。

與莫迪初任印度總理的同一年,臺灣發生了太陽花運動,這是臺灣近十年來的重要政治及社會運動事件,並牽連著後續臺灣民主政治的運作,而如今儘管外部的研究都顯示著,臺灣民主化的成績亮眼,但對內部的我們來說,多也表達著對於民主式微的擔憂,包含國內的政黨與對岸他國的滲透或入侵。

末章中的書寫提到,「以『人民』名義使用鐵腕鎮壓民主異見,加深了人們對印度未來走向的憂慮」,以及過去的諸多歷史事件,民主將可能成為打壓民主的工具與手段,而身在其中的更難以察覺。

透過印度故事與印度經驗的檢視,本書可望成為我們對自身所身處國家或環境的民主檢視指標。「想想印度,看看自己」,對於自身國家或環境有何等的期許,並時刻地提醒自身應維護這個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或許本書出版之時,印度國會大選也終將落幕,但「民主之死」日否大選結果而發生,或許並不是即刻的化學反應,也因此持續的關注印度或國際動態,會是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掌握的層面。

林鑫佑 《南亞觀察》網站主編、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

目次

李爾雅/譯者序

推薦序

何明修/瀕臨死亡的印度民主
林鑫佑/民主之死或不死:看看印度,想想臺灣

邂逅民主

第一章/遠方的彩虹
世上最強表演秀
洋人的寵兒
緊急狀態管治
民主如何死亡
「麵包、魚、敗家子與騙徒」

社會緊急狀態

第二章/一個民主政體的健康
全民普損
大平等主義者
長期病
可惡的謊言
健康與民主
私利之慾
第三章/百萬饑荒
討飯的哀嚎
慢性死亡
捱餓
餓孚國度
走投無路
第四章/實地現況
辛格勞利之劫
土地
哥倫布再世

水之民主
累鬥累、深鬥深
空氣
毒氣室
第五章/暈浪
移動實驗室
血書
車裂民主
死亡陷阱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六章/一堵敗筆
向下過濾
新的曙光?
進展,但……
皮南瓦恩的班級鬥爭
階級、課室、種姓
樓上、樓下
分級課室
第七章/新的奴隸主義
大遷徙
民主與奴隸制
失去的年月
社會基礎
窮途末路
工作致死
印度的飄零族
回到戈勒克布爾
給我一個專制君主

殺害人民

第八章/不投票就……
矛盾人生
精采絕倫
天翻地覆
戰地孟加拉
看不見的暴力
不流血政變
孔武有力
第九章/金錢統治
默然抗爭
錢啊錢
選舉債券
第十章/選舉專制
度假村政治與叛徒
民主聖殿
莊家恆勝,議院必輸
鋼架
私人部隊
第十一章/玷污的正義
死亡筆記
案牘勞形
法治
制衡
通往專制之路
有名有姓,身分保證
第十二章/壞消息
媒體陰謀
媒體「誆」架
氾濫沒頂
巨獸
錢包抽繩
比筆更強

走向專制

第十三章/炮製人民
煽惑者
終極大佬
制度破壞
新式「許可證治國」
人民公敵
希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418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