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738筆商品,2/37頁
日治臺灣醫療公衛五十年(修訂版)
滿額折
作者:張秀蓉-編註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2023/06/15 裝訂:平裝
本書蒐集、譯註日治臺灣時期的醫療、公衛重要史料及文獻,是研究日治臺灣醫療公衛史極其重要的必備書。內容共分三部分:第壹部,譯註堀內次雄、丸山芳登撰寫之〈臺灣醫事衛生年表〉,記述當時醫療、公共衛生重要大事之經緯。第貳部,譯註最重要的史實紀錄,即丸山芳登的大作──《日治時期臺灣醫療公衛業績》,詳實記載各項調查、統計成果,完整呈現當時醫療、公衛之整體面貌。第參部,編者精心選譯當時具關鍵意義的醫療、公衛的法規與文獻,是深入了解日治臺灣醫療公衛政策理念與想法的重要參考資料。
定價:740 元, 優惠價:9 666
庫存:6
認識印度傳統醫學(二版)
滿額折
作者:廖育群-著  出版社:東大  出版日:2023/05/31 裝訂:平裝
一起來認識阿育吠陀――生命的知識, 人類史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 阿育吠陀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比中醫更加古老、實踐更久的完整醫學體系,是印度人數千年來生命知識與經驗的積累。直到今日,阿育吠陀醫學仍在為廣大的民眾服務著,並且持續發展中。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了阿育吠陀的歷史與主要內容,引領讀者進入印度傳統醫學的神祕世界,瞭解如何追求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見證這個古老文明的生命智慧 ▍是醫學,也是哲學,更是生活的智慧 阿育吠陀(Ayurveda)是古梵文,意為「生命的知識」。因此阿育吠陀不僅僅是醫治人體疾病的醫學,更是古人生命智慧的結晶。其融合了古代印度哲學,指導人們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如何矯正失衡、維持肉體與精神的健康。認識印度傳統醫學,同時也是認識印度傳統的古老智慧,體會印度傳統之中,從身體、心靈、生命到宇宙萬物之間的關聯。 ▍萬物皆藥,通往健康的途徑無所不在 印度人自古以來,便明白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道理與功能,若是了解大自然,大自然中的一切就都能作為藥材。阿育吠陀中的藥,包含了印度各種動植物,對於藥物的長久研究,也反映了傳統印度對於生物學知識的高度掌握。無論是花園中的美麗植物、盤中的菜蔬、叉上的肉、瓶中的油與奶酪,在印度傳統醫學裡,只要搭配得宜,通通都是可以治療疾病的藥物。 ▍預防勝於治療,無所不在的養生之道 在阿育吠陀中,人與其他有機體,都必須與環境相互作用、調和,因此在印度傳統醫學裡的養生之道,乃是人類與自然環境萬物之間的平衡。環境隨著季節而變化,因此人體也要隨著季節來進行調整,在空、風、水、火、土五大要素之間相互平衡,從日常的飲食、動作,人都必須與環境達成和諧,這才是阿育吠陀中的養生之道。
暑期閱讀書展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 > 10
醫學,從巫術到科學:戲很多的逆天續命史!人類為了「活」,所用上的智商和想像力,讓人驚嘆:這你也想得出來!
79折
作者:吳京平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2023/05/02 裝訂:平裝
◎火槍發明於16世紀,當時治療槍傷竟是用熱油、烙鐵燒灼傷口!電影是真的……。 ◎頭痛,放血吧;胃痛,放血吧;莫札特、華盛頓等人,就這樣被「放」死了。 ◎女病患太胖,醫生無法用耳朵聽出她心臟的毛病,聽診器就這樣誕生了。 ◎愛美不惜躺上手術臺?整形的背後推手,其實是戰爭與梅毒。 ◎疫苗的發明歷經無數磨難,最後竟在擠牛奶的女工身上找到解答! 人的出生就是一道鬼門關,一旦難產,極可能母子雙亡。 後面還得對抗百日咳、破傷風、白喉等傳染病……。 感冒發燒也曾是嚴重疾病,拉肚子更有可能把命給賠了。 假如有大規模的瘟疫流行,人口動輒腰斬減半。 為了「活」,從古至今,人類有近乎瘋狂的執著和舉動, 像是用烙鐵治槍傷、把病人打昏再手術, 什麼都能拿來治病、什麼方法都願意嘗試。 從傳統醫學、現代醫學、祖傳祕方、到民間偏方, 人類的醫學發展,就是一連串從巫術到科學的演變。 本書作者吳京平,擅長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深奧的科學變故事。 他的博客《科學史評話》系列,總播放量超過五千萬次! 這次,他帶領讀者一窺人類與自然最長久的博奕──醫學的歷史。 讀完書後你會發現,瘋癲與文明之間,經常只有一步之遙。 ◎聽完那些古早療法,你會慶幸自己活在現代 16世紀火槍被發明,當時治療槍傷的方法──竟是用熱油、烙鐵燒灼傷口! 因為他們相信黑火藥含有劇毒,只能靠高溫中和……。 放血很可怕?問問英國國王查理二世,他還享受了更「尊榮」的服務。 放血、灌腸、催吐、燙出水泡……一系列慘絕人寰的手段,只為治療輕度中風。 ◎治病還是要命?由理髮師動刀的外科手術 以前所有動刀的技術活,都由「理髮師」而非醫生來執行。 從手術、縫合到處理傷口無所不包, 現今你看到的三色理髮燈,其實就是血管和繃帶的象徵。 早年的護士工資極低,只有底層階級婦女才願意從事。 直到南丁格爾打造專業護士隊伍,要求職業精神,才開始有正常收入和社會地位。 護理先驅不只南丁格爾,還有一位也同樣堅守崗位,卻因膚色問題被遺忘。 ◎難產的解法、手術的麻醉,這些發明不過短短幾百年 生孩子以前不算是醫學,一旦難產,大多時候就是等著為孩子收屍。 直到張伯倫家族發明的產鉗,「母子均安」才成為常態。 麻醉技術直到19世紀才發明,以往的手術,難道要把病人灌醉或打暈? ──猜對了。或者乾脆清醒動刀,讓病人忍受鑽心剜骨的痛! ◎先驅總是孤獨,醫學先烈們,大多不被理解 第一位提倡洗手、消
大是文化全書系-單79雙75
定價:480 元, 優惠價:79 379
庫存:4
The Legacy of Carlo Urbani: The Protocol That Saved Millions of Lives
滿額折
作者:Vincenzo Varagona  出版社:Ainosco Press  出版日:2023/04/30 裝訂:平裝
卡羅歐巴尼(Carlo Urbani)是一名義大利醫生和微生物學家,他在2002–2003年SARS爆發期間,成為第一個識別和分類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的人,卻也因此不幸身亡。此書為緬懷歐巴尼醫師逝世二十週年,旨在透過他的朋友、同事和熟人的回憶,向年輕一代講述「SARS醫生」的故事,使他的醫學貢獻與博愛意志,能持續激勵和造福著世界各地的人們。Carlo Urbani, an Italian doctor and microbiologist, made history as the first person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or atypical pneumonia during its outbreak between 2002 and 2003. Tragically, he succumbed to the same disease on March 29th, 2003, while working in Bangkok. Two decades later, this book aims to recount the story of the “SARS doctor” to younger generations. Urbani’s legacy lives on through the continued efforts of his friends, colleagues, and acquaintances who have carried on his work and the protocol he established.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2
走過「廢除中醫」的時代:近代傳統醫學知識的變與常
滿額折
作者:皮國立; 魯萍; 張孫彪; 王珂; 劉士永; 王尊旺; 張田生; 陳光華; 游智勝; 吳國聖; 曾宣靜; 張亮亮; 李健祥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3/04/27 裝訂:精裝
針灸、三伏貼、清冠一號 那些差點被消失的傳統醫學 12篇專文,完整述說一段中醫存廢的歷史 一場廢除中醫的風暴,颳起時代的反動與不安 1928年,國民政府衛生部正式成立,大力推動衛生的現代性。根據該部組織法,設立「中央衛生委員會」,以之作為衛生決策的議決機關。當時擔任委員者,無一具有中醫背景,顯示傳統中醫在國家進行現代化時所面臨的危機。第1屆委員會於1929年2月23日在南京召開,會議上以「中醫妨礙全國醫事衛生」為理由,提出四項針對廢除中醫之提案,統稱為「廢除中醫案」,其目的在於採取漸進手段來限制中醫,最終達到完全消滅中醫的目標。 從中西論戰到中西合璧 回眸歷史,即將邁向95週年的「廢除中醫案」風波,訴說著中醫近代史的發展,可謂篳路藍縷、步步艱辛。從在醫藥界的「失語」,逐漸流失其本體知識,爾後峰迴路轉、搖身一變,到現今中醫藥已站上國際舞臺。我們可以在大醫院和小診所,看到中醫的身影;我們可以服用臺灣清冠一號來對抗對凶狠的新冠肺炎,不用擔憂西藥之不足,這些歷史發展豈是僥倖所能獲致?探索這段由低谷爬起的歷程,實為傳統中國文化與技術發展史上,少數能抗衡西方文化衝擊的實例,也是最能彰顯民國史多元「現代性」的史學論題。 醫療史的新解方 多數中醫藥從業者或醫史研究者,對該案都不陌生,但我們卻缺乏一本對該論題深入探究的學術專書。本書邀集兩岸學者共同撰稿,一同來關心近代中醫的發展,重新梳理中醫存廢與醫界論戰的故事,並拓展論述廣度,分析醫者和文獻、藥品與技術、民間手抄本等幾個重要論題,以豐富中國醫療史的整體研究。 中西醫學者 盛情推薦 王文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 林文源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清華學院「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林昭庚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講座教授、財團法人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孫茂峰 中國醫藥大學董事、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教授 高尚德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副院長 黃怡超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黃澤宏 長庚體系中醫醫療發展召集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部主任 郭文華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特聘教授兼圖書館副館長 陳光偉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 陳潮宗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陳麒方 社團法人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 張永賢 德國漢堡大學醫學博士、中
定價:700 元, 優惠價:9 630
庫存:3
醫療科技產業趨勢綜析
滿額折
"自COVID-19疫情蔓延以來,智慧醫療科技發展帶給人們對於虛擬醫療及護理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包括線上醫療諮詢、生理量測與穿戴裝置、遠距照護平台等。在後疫情氛圍下,可察覺並管理自身健康之應用,或協助慢病患者監控病情等服務開始顯現其市場規模。AI能在醫療院所外長期監測病情,即時警示醫病雙方,或提供護理與復健上之建議,並加速遠距醫療保健商模形成,有助於推動多元發展健康與照護服務。醫療資訊系統自疫情以來,面臨亟需轉型之張力,不論是減少醫護人員之重工、更積極運用臨床數據等,醫療資訊大廠接連尋求與雲端大廠、醫療新創合作開發並導入創新應用。隨著既有醫療系統之整合、數據應用,及導入AI後,醫療機構之系統架構必然需要往雲端設計。於此,可預期未來雲端大廠有更多相關應用,介接上醫療資訊系統,並帶動醫療產業發展。在新創醫療發展部分,與我國鄰近且都面臨高齡少子化課題的日本在醫療新創政策已有所開展,並揭示對醫療新創領域輔導發展之沿革作法,尤其是針對AI新興醫療設備的審查原則,皆可提供我國醫療產業領域作為參考,甚或在未來,日台雙方可有技術支援及合作發展的空間。數位科技帶給人類更多元的應用,在強化身心健康的醫療領域也不例外,甚至有更優異的成效表現。近年全球環境與政經情勢不穩,加上疫後遠距工作及混合辦公模式越趨普及,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較以往疏離許多,導致員工心理健康狀態難以受到妥善的照顧。隨著心理保健意識抬頭,主動尋求心理諮商和治療的個案數量攀升,近年醫療健康領域的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XR)應用潛力備受關注,尤其「生理醫療」應用情境由於深具革命性,且成效易量化,相關XR應用方案仍舊雨後春筍,未來應用於「心理健康」治療將可望模組化。隨著智慧醫療的運用廣泛與市場快速成長,醫藥產業亦紛紛投入布局,其中主要應用於藥物開發、影像醫學與臨床試驗患者辨識、電子病歷等分析並扣合藥廠之核心業務,例如醫藥診斷為核心的廠商較為注重診斷與療法。另一方面,生技製藥產業的製造端係為Digital Twins技術實際應用案例相對較多的領域。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下,已成功推助各項新興數位技術如Digital Twins在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隨著未來新興數位技術持續提升以及數據資料量的持續累積,Digital Twins可望在生技製藥產業有更突破性的應用發展。健康照護器材以及健身產品亦為近年醫療
定價:16000 元, 優惠價:95 1520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別說古代醫學不科學!:商朝創湯液×秦漢環切術×晉代整型術×宋代胎教學×明代接骨科,從先秦至明清,古人的智慧你絕對無法超越
滿額折
作者:潘于真; 林之滿; 蕭楓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2023/03/17 裝訂:平裝
古代醫學奇蹟,絕對讓你吃驚! 巫醫活動×屍體防腐×鑄造針灸銅人×唇裂修補術, 從醫藥起源談起,讓本書帶你來一場古代醫學之旅 ▎懂醫還會治國,奴隸出身的全能廚師! 商湯與有莘氏通婚,陪嫁奴隸伊尹善於烹調,由於他有治國的才華因此得到賞識,最初湯用他作「小臣」,後為「相」。湯在伊尹的輔佐下積聚力量,終於滅夏建商。由於伊尹生活於奴隸之中,所以接觸到許多既是食物又是藥物的知識。他不但掌握了精湛的烹調技術,還總結出不少治療經驗,晉代皇甫謐甚至把「湯液」的創造者歸於伊尹。 ▎古代版急救手冊,掛臂肘上夠方便吧? 葛洪編著醫書,先成《玉函方》。然而,卷帙浩繁,不便攜帶、速尋,所以葛洪又仿前人作「備急方」的體例,採《玉函方》的精華,編成《肘後備急方》3卷。「肘後」二字,表示可掛於臂肘,喻其攜帶方便。正因為救急而作,所以書中選方求簡、驗,用藥也廉價且易取得,適合窮鄉貧戶急病所用。 ▎談防腐別只聊木乃伊,來談談鬯酒浴屍! 由於對祖先的崇拜日益濃厚,所以當統治者、父輩等故去時,為了永遠保存完整的屍體,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出許多方法,用以處理屍體,嚴密墓穴等。春秋戰國時期便已有較成熟的經驗。《周禮》和《禮記》都記載有用「鬯酒」洗浴屍體的禮儀,這種鬯酒是用鬱金香草和黑黍釀造或煮的湯液,以之洗浴屍體有著較好的屍體防腐效果,同時使屍體能保持一定的芳香氣味。 ▎古人也有容貌困擾,晉代就有整型手術? 《晉書‧魏詠之傳》記述了曾有佚名醫生為魏詠之進行的唇裂修補術;西元9世紀時,有位知識分子考取進士,但因面貌不雅(先天性唇裂)被除去錄取資格。年老時遇到一位補唇先生,便請求進行了唇裂修補手術,最終獲愈,根據《唐詩紀事》記載,這位醫生曾為10餘位唇裂患者進行修補手術,且都獲得良好成果。 本書特色:本書從醫藥衛生的起源講起,有詳盡的歷史資料補充,也有若干傳說故事、神話的追述。中國傳統醫學內容極其充實,古典醫藥文獻之富、有效醫療技術之多、理論之獨具特點,只要有耐心,定會隨著豐富的內容而產生濃厚興趣。藉由本書,希望讀者們能對古代醫學有更深入且正確的了解。
定價:330 元, 優惠價:79 26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醫護倫理學
95折
作者:盧美秀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出版日:2023/02/25 裝訂:平裝
在醫師和護理人員的養成教育中,人文和倫理素養與醫學和護理專業素養同樣重要,因此如何提供一本符合目前社會變遷和具備完整倫理知識內涵的醫護倫理學,特別顯得重要。本書分成十篇三十一章,將與從事醫療照護有關的倫理理論、倫理原則、倫理規則以及臨床上常見的倫理與法律議題做有系統的介紹,主題如下:第一篇:簡單介紹倫理道德及醫學倫理的定義,醫護倫理學的發展及修習醫護倫理學的理由。第二篇:從「倫理學及其分類」切入,將倫理學及其分類作一簡單介紹,之後並分別介紹義務論、效益論和德行論等三種倫理理論。第三篇:將臨床應用最廣的生物醫學四大倫理原則─自主原則、不傷害原則、行善原則和公平原則,分別詳加介紹。第四篇:將每位醫護人員都應嚴加遵守的倫理規則提出說明,包括誠實、尊重隱私、保密和忠誠等。第五篇:分別就「病人權利與義務」與「醫護人員的責任義務」詳加解說,使醫護人員在執行醫療照護行動時,能尊重病人的權利,並善盡醫護人員應盡的義務。第六篇:是醫護人員應遵守的「專業倫理規範」,分別將各國的醫學倫理規範和護理倫理規範以及其他醫事專業的倫理規範詳加列舉,以作為醫護人員執業的行為指南。第七篇:是當醫護人員遭遇倫理困境或倫理衝突事件時應如何進行「倫理決策」。第八篇:主題為「專業倫理教育的省思―以護理專業為例」,先說明醫護學門發展醫護倫理學的理由,再進入「護理的迷思與正思―探討好的護理的內涵」。第九篇:從目前大家所關心的醫病關係切入,探討醫病關係不良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醫病或護病關係。第十篇:特以臨床常見的倫理爭議議題,一一作更深入的探討。本書涵蓋內容廣泛,可作為醫學生和護生以及其他醫事相關科系學生學習之重要參考資料。
定價:720 元, 優惠價:95 684
庫存:3
你不是真正生病,只是大腦說服了身體:疼痛源自控制欲、過敏是因為壓力、發燒出於恐懼……社會已經很暴戾,別再被情緒「剝奪」健康的權利
滿額折
作者:花榮  出版社:財經錢線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2023/02/01 裝訂:平裝
生病了我們會求助醫生,但你是否感到奇怪?有些病症怎麼吃藥都好不了,檢查身體也一切無恙,可是明明就覺得很不舒服呀!病因究竟出在哪裡呢? 本書帶你探索埋藏心底的回憶,與自己的靈魂來一場深度對談! ▎自發性生病——疾患竟可能是「主動」產生的? 大家多多少少有這樣的經歷吧? 小時候感冒發燒,什麼都不必想、不必做, 同學和老師對你特別關心,爸媽也無微不至照顧, 甚至能吃到平常無法享受的美食。 久而久之竟萌生「生病好像還不壞」的想法, 在心底埋下了「渴望生病」的種子…… 利用病症換取好處,一旦養成了這種依賴, 人體的外在就會無意識地顯示出真正的疾病, 我們應該看清內在的真實需求,不被這種思維所控制。 ▎疾病與大腦的N種連結——從性障礙到肢體癱瘓 有些人外表看似光鮮亮麗,內在卻有難以言喻的疾病, 不幸家庭帶來的童年陰影,致使成年後對男女之事產生恐懼; 家長害怕孩子生病處處維護,孩子卻因為壓力而對一切「過敏」; 我們對某物的恐慌症,可能是小時候大人不斷「暗示」的結果; 過度渴望占有一個人,竟然會導致非器質性因素的「癱瘓」…… 找尋那些病症的癥結點,坦率與自己來一場心靈對話! ▎被強行壓抑的情緒,以病症為突破口 當人們感受極端的負面情緒時,比如憤怒或者傷心, 通常能以激烈的方式宣洩出來,大吼一通也就過去了; 然而,造成心病的多是無法言說、甚至難以察覺的微弱感受, 雖然表面上平靜如水,其破壞程度卻不亞於顯而易見的情緒。 及時面對自己的所有反應,不讓它們在內心深處扎根躁動! 本書特色 隨著生活水準提升,我們的身心狀況、幸福感卻每況愈下,常有情緒潰堤之時,儘管當今醫學進步,各種藥物和儀器能恢復我們的健康,人們卻更常被疾病找上門了,這都是出於心理失調的緣故,致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製造」了病症。本書將引導讀者以無藥的形式逐一擊破各道難題,昇華自我心靈,從此遠離頑疾。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7
庫存:3
杏林筆記03:行醫路上的人生尋思
滿額折
作者:賴其萬  出版社:經典雜誌  出版日:2023/01/03 裝訂:平裝
台灣醫學教育改革、醫學人文重要推手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神經內科醫師賴其萬最新力作 是醫者的自省,也是父親對家人、老師對學生的誠摯告白 賴其萬醫師二十多年來於《經典》雜誌【杏林筆記】專欄筆耕不輟。回顧近半世紀的行醫路,作者分享一路走來的生命體悟,推廣醫學教育中的人文關懷,並為了改善台灣醫療環境及醫病關係而聯合團隊開創了【醫病平台】網路專欄。隨著年紀增長,更珍惜能與親人相聚的時光,同時感念離世的親友曾經帶來的人生滋養。本書不僅是一位醫者的自省,也是一位父親對家人、一位老師對學生的誠摯告白,以獨特且精彩的生命歷程,帶領讀者一同思考人生。 專文推薦: 我認為賴教授因為行醫增廣人生經驗,加深生命感受,如果沒有行醫,他不可能寫出這些感動的故事,他不是被醫學耽誤的作家,而是豐富的行醫經驗成為他寫作的靈感,加上他本人對工作、家庭、社會的摯愛,才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杏林筆記」。 ──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若是醫學院的學生在畢業之前,能先閱讀此書,對於他此後在投入第一線臨床醫療服務時,必定很有幫助,會知道怎樣對待病人,怎樣讓自己成為病人可信任的醫師。若是已經在第一線服務的醫師都能閱讀這本書,一定會發現賴教授所經歷到的,也有很多是共同的經驗,也會發現有哪些地方是自己的不足而有可以補缺的事。 ──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透過賴醫師的文字,看見醫生們願意冒著受傷、失敗的風險,在困難中依舊努力去愛、去盼望。並在這些努力與困難中,淬煉出智慧,而能興致勃勃的堅守志業,在長長的執業生涯裡,持續在「問題」裡看見改變的契機。 ──楊玉欣(立法院榮譽顧問)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4
再探文學與醫學:醫療人文研究論文集
滿額折
作者:李有成; 蔡振興; 楊乃女; 廖培真; 王瀚陞; 郭家珍; 謝文珊; 馮品佳; 劉川豪; 張焮棋-作; 馮品佳-主編  出版社:書林  出版日:2023/01/01 裝訂:平裝
近年因詭異多變的新冠病毒(COVID-19),人類過去數十年受到全球化影響的生活形態與知識體系受到極大的衝擊。面對嚴峻的疫情,醫藥科技的防禦與治療固然重要,人類如何面對傳染疾病與生離死別等等問題的心理建設亦不可忽視,因此醫療人文的研究與實踐議題格外重要。 本書為國科會「以文淑世: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計畫的第二本論文集,也是計畫執行五年以來其中一項成果。雖然橫空出世的新冠病毒打亂了原有規劃,卻也因為新冠肺炎的出現,更加凸顯醫療人文議題的重要性,具體展現如何呼應全球疫病的即時性。與第一本論文集《文學、視覺文化與醫學》一樣,本論文集嘗試探討醫學與文學、文化之間的互動。這次更特別收錄學界前輩李有成先生的新冠疫情詩,直接以詩文抒發大疫年代的生命省思。透過詩篇與論文的結合,希望能更深入探討疾病、醫學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與衝擊。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 315
庫存:3
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
滿額折
作者:許英昌  出版社:許英昌  出版日:2022/12/20 裝訂:平裝
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The Variations of Life Science「這是絶望的冬天 也是希望的春天」 讓我們一起克服困難 期盼雨水滋潤與陽光揮灑的到臨 」本書屬於作者「科學新知系列」第六部作品,由大眾最關心的「COVID-19」揭開第一節序幕,到「懷念科學人」的終幕。鋪展出多年積累的用心力作。五位重量級學者、名人好評、真心推薦柯承恩 臺大名譽教授看完本書之後,讀者會更了解為什麼我們對於默默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人」,需要給予更多溫暖的掌聲,也需要激勵更多年輕學子,在未來從事科學工作,為這地球與人類的永續發展,創造進一步的貢獻。蔡揚宗 臺大名譽教授透過英昌兄的妙筆,我讀得津津有味。特別是在第一章,英昌兄非常有系統地追蹤了新冠疫情的發展,…………本書的確是記錄了這一次;人類應付新冠肺炎病毒非常寶貴的歷史與資料。陳良基 前科技部部長作者以他數十年浸淫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專業,以及與全球各個重要生物科技先驅共事的經歷,才能如此傳神又精闢的帶領讀者;遨遊在科學探索的旅途。……他是以社會責任的俠義精神,來推廣生命科學,精神可佩。陳嘉祥 長庚大學教授、長庚醫院主治醫師書名雖為《生命科學變奏曲──對抗新冠疫情新契機》,但內容卻遠勝於此。…………以生花妙筆,整理成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增進我們對這些生醫重要進展的知識了解,對台灣生醫科學知識的推廣,與科學文化的型塑與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值得感謝與推薦。鄭文燦 桃園市市長我想,讀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瞭解醫學、科學發展及偉大的科學人之外,同時認識一位對生命科學富有熱忱的許英昌博士。王陸海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中醫學院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可以說英昌是一位近代科學發展史的 中時見證者和述說家。以他在生化科學的造詣和研究經驗,扮演著 一位廣泛民眾和科學領域的橋梁人物。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 > 10
FLAG'S 創客‧自造者工作坊 Python×AI 生醫感測健康大應用
滿額折
作者:施威銘研究室  出版社:旗標出版社  出版日:2022/11/25 裝訂:盒裝
在後疫情時代, 人們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 平常除了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 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呢?人類的生理器官雖然沒有嘴巴可以說話, 但是他們會發出不一樣的訊號, 我們可以透過這些訊號來觀察身體的狀況, 然而這些訊號往往需要專業且精密的儀器才能進行分析, 不過若是使用現今最熱門的技術 AI -人工智慧, 就能以簡單的方式來分析人體訊號, 本套件將帶你深入淺出學習人工智慧與生醫的應用, 一步步分析出身體的血氧、血壓、心跳等訊號, 讓 AI 為你的健康做把關!一開始我們會帶著大家獲取基本的訊號, 例如量測人體皮膚電阻值並建立無線網頁, 製作簡易測謊儀, 接著用現成的模組讀取血氧濃度, 一一探索人體訊號的奧秘。在蒐集訊號的同時, 伴隨而來的是 "雜訊", 這些雜訊有的來源於電腦變壓器、手機充電器或是光線干擾, 為了提取有用的訊號, 我們會特別說明可過濾雜訊的濾波器, 並教大家如何使用濾波器來繪製 PPG 訊號, 進一步獲得心率等訊息。在本套件中最重要的屬生醫2.0, 以往獲取生理訊號之後需要複雜的數學運算來獲得公式, 但生醫與人工智慧結合後, 輸入真實資料來訓練神經網路, 就可以訓練出自動找出公式的模型, 之後即可進行即時預測, 在範例中我們會利用神經網路來分析生理訊號所對應的人體體溫, 不僅實現生醫與 AI 的結合, 也較以往的酒精溫度計量測更加快速!本套件每個範例皆附有程式碼檔案, 即使是程式初心者, 也可以依照範例檔來製作屬於自己的 AI 生醫系統。本書特色: ● 血氧、血壓、呼吸與心跳等各種生理訊號大解密● 以 ESP32 蒐集真實資料, 訓練出分析生理訊號的神經網路● 配合網頁介面一步步搭建無線生醫系統● 現今最夯的 AI 與生醫結合, 讓 AI 貼近生活化, 初學者也能得心應手
定價:1599 元, 優惠價:95 1519
庫存:4
健康產業管理
滿額折
作者:魏慶國-等編  出版社:華杏出版社  出版日:2022/11/01 裝訂:平裝
本書涵蓋健康產業管理相關範疇,包含:醫療產業(醫院、基層診所)、長照機構、生技製藥相關產業(藥局、藥品、醫療器材、保健食品)、醫藥物流,以及目前熱門的運動休閒產業、健康事業(健檢、醫美、美膚美體)。針對這些產業的市場概況分析及相關規範作介紹,並探討各產業的管理重點與發展趨勢。‧新版修訂重點:更新法令規範、統計數據,並因應趨勢更新現況資料。‧章節架構完整,內容淺顯易懂。適合醫管、公衛、企管等相關科系學生,及健康產業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3 465
庫存:4
開發實驗室檢測管理架構及罕病與難症基因體檢測給付政策
滿額折
作者:蔡輔仁; 謝文祥  出版社:衛生福利部  出版日:2022/10/05 裝訂:平裝
由於人類基因體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的定序草圖,加速促進一系列生命科學的發展,也對於物種的起源與演進、細胞發育與分化,及疾病發生等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及醫療應用。因此有關實驗室的檢測品質、管理規範,乃至符合社會群我關係基本要求的法規律定,就必須再次在新興科學與醫學連結的領域中,對於臨床服務的需求、生命意義的思考,及醫學倫理的評量等範疇,提出具有專業價值與學術良知的論述,並能建立可供運作參酌且合乎所用的架構,發揮實驗室開發檢驗的效能。
定價:250 元, 優惠價:85 21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怪奇醫療史:從疫苗發明、疾病歷史、護體神功、縮陽症、按摩槍等,解開最不可思議的醫學古今事
滿額折
作者:蘇上豪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2/10/04 裝訂:平裝
顛覆想像的醫療奇聞,從醫學專業的視角出發,以平易近人的筆法呈現醫藥史上的創新與軼聞。作者憑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醫療執業經驗,編撰了這本詼諧幽默又不失莊重嚴肅的醫療故事集。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講述了重要事件,並深入研究一些古怪但卻真實的人類治癒疾病方法,兼具了趣味性和知識性。◎疫苗進入醫學史,人們反對的聲浪就一直存在著。牛痘的接種讓天花終於在世界上消聲匿跡,但也是在詹納發現疫苗的一百五十年之後,人類又付出了數以千萬的生命代價才完成的。◎武俠小說的功夫「縮陽症」真的存在嗎?根據文獻的整理,縮陽症由來已久,而且與文化有密切的關係,在某些地區有大流行的紀錄,東南亞國家就曾經發生過。◎印象派藝術家的眼疾:梵谷酷愛黃色,是與服用「毛地黃」造成的黃視有關?而莫內狂放抽象的風格是因為白內障?◎按摩槍的發明,在醫學史的紀錄相當有趣,最早是為了治療女性的歇斯底里,之後還引發了三位女性歷史學家之間的論戰。專文推薦周明勇|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 董事長周明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教授蔡明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總院長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曹傑漢|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誠摯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唯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何永全|教授/中山醫學大學 副校長周英香|財團法人中山醫學大學 執行董事/放射腫瘤科醫師 陳志毅|中山醫學大學 前副校長、附設醫院 副院長 郭樹民|榮民總醫院 臨床教授 馮光遠|作家 黃建寧|中山醫學大學 校長 蔡宗博|美國胸腔學院 永久院士、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系教授 謝明諭|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副主任、附設醫院外科部 副主任魏皓智|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 副主任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1
陳子瑾健康醫療元宇宙 整形篇
滿額折
作者:陳子瑾  出版社:采新  出版日:2022/10/01 裝訂:平裝
陳子瑾健康醫療元宇宙點出未來的醫療趨勢,帶您發現高層次準確醫療判讀及計畫能力,您不用再浪費時間摸索,便可快速增加客戶信任感,提升身心靈。相信絕對是面臨醫療困境,想要突破自我,專業醫師必看的一本書。
定價:390 元, 優惠價:9 351
庫存:7
恐怖疾病與駭人療法:腦洞大開的醫術奇聞
滿額折
作者:強納森.J.摩爾  出版社:天培文化  出版日:2022/10/01 裝訂:平裝
看到歷史上腦洞大開的種種治療法,你會認真希望自己不會生病:• 若有女性想要懷孕,建議她可以喝馬的精液。 • 穿狼皮可以治療皮膚癌。 • 強效避孕法:以亞麻布包裹藥草,圍在脖子上。 • 人們曾經相信,以主教的頭骨盛裝的水,喝了可以治療百日咳。在愛爾蘭,用牛奶煮綿羊排泄物,是治療百日咳的配方,萬一用藥無效,建議將病人扛起,越過驢子的上方、穿過驢子的下方,共九次。• 腮腺炎的治療方式如下:「用驢的套索套在病患頭上,並以此拉著病人繞行豬欄三圈。」 • 治療一般感冒,可以在脖子上掛一袋煮熟的馬鈴薯。不然也可以在頭皮上塗抹烤馬鈴薯。如果沒生病,誰還會想看醫生!只是人不是機器,也非存在於毫無汙染的環境中,每個人的一生難免有過大大小小的病痛,不過現代醫學的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疾病能得到適當的治療。而醫學的發展,不是一蹴可幾,本書作者強納森.摩爾帶領讀者從遠古遊牧民族骨骸開始,一路看到近代各種疾病的痕跡,蠕動的寄生蟲、爆裂的膿皰、腐爛的四肢和層出不窮的腹瀉:這一切都在書中生動地描繪出來。而曾經出現過的治療方法,似乎與疾病本身一樣難以忍受:無論是可怕的牙科手術還是冰錐切除術,放血還是起水泡……歷史上的醫生,即使沒有妙手回春的能耐,也不得不說,非常有創造力。此外,作者亦談到疾病如何塑造人類歷史:了解麻疹和天花為何加速美洲原住民的衰落,以及斑疹傷寒如何幫助擊敗拿破崙,醫學史上軼事比比皆是。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6
庫存:2
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修訂版)
滿額折
作者:皮國立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  出版日:2022/08/25 裝訂:平裝
肝病要看中醫還是西醫好?國學大師梁啟超的「失腎記」,竟為西醫「擺烏龍」割錯腎臟?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自幼身體不好,出國竟必備中醫的成藥「六神丸」與「痧藥」?蔣介石怎麼應對牙痛、失眠的老毛病?他為什麼痛恨國人隨意吐痰、放屁?這些近代的政治人物及知識分子是如何面對及看待自身的疾病?如何擇醫,尋求健康之道?又如何擴大自己的患病經歷,在中西醫論爭的年代,來思考整個國族的衛生與健康?本書從「病人歷史」出發,選取最具代表性的近代中國人物,包括孫中山、胡適、魯迅、梁啟超、蔣介石等人。他們受著大病小痛之苦,都曾經表達對傳統中醫和身體觀的各種看法。書中對這些歷史人物的醫療觀點進行深入剖析,以期讀者對近代中西醫的醫療史有更寬廣的認識。作者深入淺出的詮釋中醫與中國文化轉型之困境,在人物故事中尋找國族發展之路,讀起來意義深遠卻又趣味盎然。
定價:430 元, 優惠價:95 409
庫存:4
助人,簡單且平凡: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滿額折
作者:王雅慧  出版社:王雅慧  出版日:2022/08/01 裝訂:平裝
◎代理經銷:白象文化助人,簡單且平凡: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定價:280 元, 優惠價:9 252
庫存: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37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