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幌馬車之歌(簡體書)
滿額折

幌馬車之歌(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 元
定價
:NT$ 192 元
優惠價
8716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幌馬車之歌》(作者藍博洲)既是歷史,也是具有小說形式的非虛構 的文學作品;準確地說,它應該還是以具有理想主義的歷史與人物為素材 的報告文學。 《幌馬車之歌》真誠地面對鐘浩東們那段曾經真實存在過卻被刻意湮 滅或扭曲的臺灣歷史,幫助我們比較全面地認識臺灣近現代歷史的發展過 程,進而讓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兩岸歷史的長河當中所站的時空位 置,從而作出自我反省與批判。

; 十六七年前,我們都在看《人間雜志》的時候,看到了藍博洲的《美 好的世紀》和《幌馬車之歌》。那兩篇東西真的是先驅。 也是那個時候,我拍了《悲情城市》。就電影技術上的突破而言,是 臺灣第一部采取“同步錄音”的電影,但某些部分仍得事後補錄或配音。 譬如押房難友們唱的《幌馬車之歌》,要有空間聲,不能在錄音室錄,所 以特別開拔到金瓜石礦區廢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四個人,我、謝材俊、 天心,和惟一會日文的天心的母親(劉慕沙),日文歌詞用注音符號標示發 音,這樣錄成的。 之後,好像辜負了很多人的期待,我岔開去拍阿公李天祿的故事《戲 夢人生》(阿公年紀太大不趕快拍會來不及),要到1995年《好男好女》, 我才以《幌馬車之歌》為題材,把壓縮在《悲情城市》後半結局的時空重 新再做處理。并且從預算中撥出資金拍受難人訪談的紀錄片《我們為什么 不歌唱》,由藍博洲和關曉榮負責執行。 《好男好女》開拍時蔣碧玉還在,次年1月10日她病逝,我們大隊人馬 在廣東出外景,包括藍博洲(被我拉來飾演偕同鐘浩東、蔣碧玉夫婦投身大 陸參加抗日的蕭道應醫生),大家聽到消息似都茫然無甚感慨。25日拍完回 臺灣,26日就是蔣碧玉出殯。喪禮上多是“臺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 的老同學們,我在分鏡筆記本上隨手寫:再過些年一切也淡忘了,一人只 得一生,自然法則,生死成毀無可逃處。 這好像很無情。 對照當時我拍此片采取的結構手段,戲中戲,現實,與往事。戲中戲 叫做《好男好女》,正在排練和準備開拍中,背景是1940年抗日戰爭到50 年代白色恐怖大逮捕。現實是90年代臺灣現狀。往事是飾演蔣碧玉的女演 員,與男人一段短暫的同居時光,男人遭殂擊後,她拿到和解金存活至今 。三條線最後交織在一起,女演員混淆了她與蔣碧玉,而男人的死似乎替 代了鐘浩東。女演員已分不清是半世紀前年輕男女為革命奮斗的理想世界 呢?是半世紀後當下的現實? 看來形式復雜,野心很大,其實可能是一種閃躲。閃躲當時我自己在 面對這個題目時候,其實身心各方面皆準備不足的困境。如果今天我來拍 ,我會直接而樸素地拍。 所以,世人將如何記得這些事呢?有人說:“我們從古至今都一個樣 ,沒有變得更好,也不會變得更好。歷史上因我們的罪而犧牲的人,簡直 是死得輕如鴻毛,我們回報以更多的罪惡。” 那么“歷史與現場”這套書系有何作用?藍博洲數十年來在這個題目 上做的追蹤研究,不是枉然? 當然不是,從來就不是。 歷史就是要有像藍博洲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頭犬。在追蹤,在 記錄。凡記下的就存在。 凡記下的,是活口,是證人,不要以為可以篡改或抹殺,這不就是歷 史之眼嗎。我無法想象,沒有這雙眼睛的世界,會是怎么樣的一個世界! 《幌馬車之歌》出版于1991年,今天新版再出,我謹以此文與藍博洲 其勉。

目次

序曲 伴著腳鏈聲的大合唱 第一樂章 故鄉 第二樂章 原鄉人的血 第三樂章 戰歌 第四樂章 歸鄉 第五樂章 “二·二八”前後 第六樂章 自與紅 第七樂章 風暴 第八樂章 槍決之後 尾聲和鳴!你在哪里? 口述證言采訪記錄 幌馬車之歌大事年表 後記 附錄誰的《幌馬車之歌》 誰的《幌馬車之歌》 一條前行的路 讓歷史不再有禁忌,讓人民不再有悲情

書摘/試閱

; 當時的公學校教育充滿軍國主義色彩。它不但在教學方式上采取著眼 于整齊和嚴肅的機械注入法,在訓導上采用嚴厲體罰的消極手段;而且通 過學唱日本歌和培養兒童勇敢、好勝和斗狠、蠻干的體育教學等課程,灌 輸臺灣學童的皇民意識。 在表面上,殖民地臺灣的國民教育似乎比以前有所進步了;可實質上 ,它卻存在民族歧視下的差別待遇。在臺日兒童不能共學的差別教育下, 日本學童進的是修業年限八年的小學校,不論是課本程度、師資和學校設 備都遠遠超過公學校。因此,小學校畢業生的升學率也大大勝過公學校畢 業生。 鍾里義:公學校畢業後,和鳴經校方推薦,不必經過考試即可保送長 治公學校高等科。但日本人之所以設立二年制的高等科,其實暗含著“歧 視教育”的用意。首先,它想利用“高等”的美名來籠絡臺灣人民,使其 不求上進:其次,高等科完全是簡易的職業教育,與上級學校缺少聯絡, 對于有志升學的臺灣人子弟設定了極大的限制。因此,和鳴拒絕保送,相 偕與童年好友——邱連球、鍾九河及同年的異母兄弟理和,一起參加高雄 中學的入學考試;結果,其他三個人都金榜題名,只有理和兄因體檢不通 過而落第。這事很刺傷理和,但也因此使他日後成為一個作家。 汪知亭:日本帝國在殖民地臺灣的男子中學教育始于1897年4月設立的 國語學校語學部國語(日語)科,修業年限三年,後來改為四年;還是比日 本人進的五年制尋常中學科,少了一年。 到了1915年,在本省中部士紳聯名請求下,才正式成立為臺灣青年單 獨設置的臺中公立學校(臺中一中)。但是,它無論在修業年限、入學資格 及學習內容上,仍然與日本人所進的中學校有極大的差別待遇。 1919年公布的臺灣教育令,針對臺灣人的中學教育作了三種改變。首 先,為了與日本人的中學校有所區別,臺灣人的男子中學校改稱“高等普 通學校”。其次,入學資格從“限十三歲以上,修滿公學校第四年或同等 學力者”,提高到“六年公學校卒業或同等學力者”。最後,允許臺灣人 的男子中學校“得設一年制的師范科,以培養公學校的師資”。然而,不 變的是修業年限(四年),及教學課程上對日語和實業科目的著重。 1922年公布的新臺灣教育令,規定了中等以上學校實行“內(日)臺共 學”制。 從此以後,在殖民地臺灣,表面上,日臺學生之間在教育政策上的差 別待遇,大致上已經撤除。但是,因為日臺人新生錄取名額的差異,入學 考試考題完全取自日人小學使用的教科書,以及主持所謂“錄取會議”日 語口試的校長和教員大多數是日本人等原因,臺灣學生能夠進入中等以上 學校的機會,還是遠遠不及日本學生。 據臺灣總督府1929年統計書及學年年報一覽記載:那一年,臺灣一共 有10所中學校,其中,教員人數共計223人,臺灣人卻只有4名;學生共計 4597人,臺灣人也只有1875人。 蕭道應:我是屏東佳冬人。1916年出生。1922年4月,剛滿六歲便進入 佳冬公學校就讀;然後循序由公學校、公學校高等科,而于1929年考進高 雄州立第一中學校。 日本帝國主義對臺灣人的教育,無非是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智,使得我 們能夠更為有效地受它統治。我跟鍾浩東,基本上就是日本帝國主義通過 麻醉教育,刻意要培養成為“皇民意識發揚”的一代人之一。 我出身抗日世家,民族意識強烈。就讀公學校期間,雖然痛恨充滿軍 國主義色彩的皇民教育;可年幼的我卻也只能在內心咒罵來維持精神的獨 立。 到了中學時代,我就開始自覺地抵抗日本的同化教育了。那時候,殖 民當局非常注意中學校學生的生活管理與同化工作。但是,我卻故意違反 學校規定,在人學一個月後,仍然一直穿著傳統的臺灣衣服上學。 因為這樣的表現,我當然受到了校方嚴厲的處罰;但是,也因為這樣 的抵抗姿態,我結識了同樣具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客籍同學鍾和鳴(浩東), 日後并同赴大陸,投入祖國的抗日戰爭。 鍾理和:真正啟發我對中國發生思想和感情的人,是我二哥(和鳴)。 我這位二哥,少時即有一種可說是與生俱來的強烈傾向——傾慕祖國大陸 。在高雄中學時,曾為“思想不穩”——反抗日本老師,及閱讀“不良書 籍”——《三民主義》,而受到兩次記過處分,并累及父親被召至學校接 受警告。 鍾里義:在雄中時,和鳴依舊喜歡和日籍老師辯論,那些日本人常常 被他質問得無力回答。那時候,和鳴已經在偷偷閱讀《三民主義》了。有 一回,和鳴在課堂上偷閱大陸作家的作品,被老師當場抓到而遭到辱罵; 但和鳴不甘示弱地替自己辯護道: “做一個中國人,為什么不能讀中文書。” 日籍老師惱羞成怒,舉鞭抽打和鳴,大罵道:“無禮!清國奴!” P10-1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6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