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滿額折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芝麻官隨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芝麻官隨想:一個縣長的執政寫真》的作者里有國家部委的司長、有管理一方的市長、縣長、有“縣衙博物館”的館長、有國家行政學院公務員考評專家,或偏于歷史官場,或偏于公務員實務,或偏于國家改革,不足而論。

作者簡介

張信江,江西南昌市人,原籍山東桓臺縣。上世紀80年代入機關工作。曾歷任縣政協副主席、副縣長,以及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地方政府要職。卸任后從商,至今。

名人/編輯推薦

《芝麻官隨想:一個縣長的執政寫真》編寫的初衷是讓真正一些有政場經驗(有的仍在其位)的官員寫出鮮活好讀、實用耐看、官話全無的官場感悟,《芝麻官隨想:一個縣長的執政寫真》具有非常高的閱讀價值,為讀者直接點破為官的“道”與“術”。

官場如林場,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這里四季無常,既有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時光,又有電閃雷鳴、翅折枝頭的時候。鳥們面對造化的考驗,唯有適者生存。
先做人,再做事,第三才是做官。做不好人,就做不好事,做不好事,就做不好官,這就是官場規則。
我原先在中學做老師,后來在學校做行政工作,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此外,還做讀書筆記、調研記錄、聽課記錄和會議記錄,各種本本五花八門。所有重要的信息事項都記錄在案。
從政后的日記大多屬于工作日志式的。每天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一些什么事,開會說了一些什么,見了一些什么人,有些什么感想體會,我都在一天工作之后寫下較詳細的日記。如果當天沒時間記,第二天必須補上。如時間充裕,我就寫得更為詳盡一點。有一回我從外地回南昌途中,列車警長來回見我老是伏膝補寫出差期間的日記,忍不住湊到我身邊,笑著問我是不是作家。我說.是的.
日記是我記憶的儲藏間、私人歷史檔案。日后如有回憶的需要,查找非常方便。現在它又成了我進行文學創作的一堆素材,感到彌足珍貴,也叫敝帚自珍吧。
1987年3月,我躋身政界,自此有了16年參政從政經歷:1987年3月一1992年11月(等額選舉)任縣政協副主席;1992年l1月轉崗到縣政府,次年1月(差額選舉)任副縣長,至1997年10月,經市里統一部署提前兩個多月換屆、下崗,兩個多月待在家里。1998年1月一2003年1月(差額選舉)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屆滿退下。
16年參政、從政經歷,是我人生中一筆寶貴財富。尤其在政府工作,直面民生,不乏勞頓,一天一個體驗,不斷積攢著人生閱歷。在政府5年間,每天我都不曾放下過筆,對調研做筆記、寫日記的重要性有深刻的體會。
我讀書人出身,從學校門到學校門,教了大半輩子書,沒有想到人到中年有機會走出校門從政,到了國家機關,實乃我人生的一樁幸事。在去政府之前,做過縣政協委員、常委,接著做了兩屆副主席(兼),那是業余參政。到政府從政,我沒有一點思想準備,更無工作經驗可言。既然通過法律程序,人民選舉了我,把我從基層提到國家政權機關來,我就要切切實實做到不辱使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居其位謀其政。
原先待在校園是一方小天地,先教語文后管行政,工作單純。今天在政府,服務對象是工農兵學商,全縣五六十萬人民,既要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又要參與事關農業、農村、農民(簡稱“三農”)的中心工作。我告誡自己,對客觀事物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能做“睜眼瞎”,聽人說話不能記不住,腦汁不能變成糨糊,整個人不能變成“中介”“傳聲筒”“二傳手”“一尊啞巴菩薩”。沒有感性的資本儲備,就沒有理性的存量及認知的飛躍,就沒有話語權和決策權。因此,加強調研是工作的基礎,它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處事論事不習慣嚼人家已嚼過的饃,道聽途說、現買現賣、生吞活剝、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會上發言和寫公文,我比較喜歡追求差異性、提煉自己的觀點及提升信息的密集度和新鮮度,說不上是什么風格,實則是習慣使然,這是我長期教書養成的習慣。過去上每一堂課絕對不照本宣科,雖然一本教材反復用,給每屆學生講課,炒的是現飯,但佐料翻新,有些新鮮度。
從政后,我努力提高調研的頻次和深度,以激活思維,獲取靈感。如果,疏于調研,浮光掠影,例行公事走一遭,不問、不聽、不思、不記,就有可能掛一漏萬,丟失許多鮮活的信息。囿于固有的思維定式,只能是鸚鵡學舌,談工作只能是套話、空話、官話連篇,一不留神或許還會弄出指鹿為馬、東施效顰的笑話。
在政府工作,我的記錄本比較多,分門別類——教育、文化、衛生等部門單位記事本各一本,專本專用,國務院縣長培訓班記錄一本、省市縣重要會議記錄一本,在黨校學習和學校聽課筆記各一本,雜七雜八,記下的都是重要的信息事項。每本記錄本扉頁上抄錄古訓“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而已”以自律。只要走出辦公室,提著包,下鄉或去部門或下基層單位,取出門類不同的記事本,舉凡考察、走訪、督導、調查、協調、開會……不外乎是為安民所需,做、看、聽并及時記錄。一天結束后寫日記,則是記錄內容的梳理、延伸和擴展,所記時間、地點、人物、過程,以及結果都寫得比較清楚,有的夾敘夾議。
日日作息,筆耕不止。像在學校讀書那樣,這是每天必須做的作業,一天也不落下。在政界16年問,特別在政府5年1820多天的日記和各種記事本,內容比較豐富,糅進了較強的社會性,七八十萬的文字,字里行間沉淀了那個時代的許多東西,無論事情大小,都刻上了那5年政治、經濟、社會的時代痕擠。
愛動筆,愛記事。以我的體會所得,這種習慣至少給我帶來如下幾點好處:
一是培養毅力。凡事貴在堅持,堅持需要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鍥而不舍,持之以恒,久而久之,習慣養成。一日不計,如一日不餐,心里空落落的,似乎虧欠了自己,也虧欠了他人。于是無形中形成了我執拗的性格,做事一根筋。
二是利于自省。孔子日“一日三省”,雖然我做不到“三省”,但有一省,就是記日記的時候,那是對當日的反思。人無完人,何況我這平庸之人,哪有不做錯事、不說錯話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就說一事,1997年9月17日,我隨縣黨政領導去機場接日本訪問團一行,當時我提出進停機坪迎接,民航局領導也同意了。這時市外辦主任李蕓說這不太好,她說:“外交是對等的,在日本他們不可能進到停機坪接我們。”李主任說得太對了。我當日寫下這件事時就進行反省,如果當時李主任不在場,以我外交禮儀的無知,就有可能這么做了。這事讓我深受震動。周恩來總理說外交無小事,這話絕對正確。
三是總結典型。縣里部署一項中心工作,各個縣領導銜命而去。期間,縣里設檢查組進行督導,末了,還召開各個縣領導參加的交賬匯報會。在這個時候我的調研記錄就派上了用場。一次匯報油菜移栽工作,我還特意弄了一份書面材料,把石埠鄉這個典型敘述得比較飽滿,比較立體,比較質感。縣里主要領導認可,鄉里的同志也很高興。下去跑基層,許多典型事跡都記錄在本,記下他們的事跡,以及我的觀點和看法。到了會上我就宣傳這些集體和個人。
大塘坪衛生院原護士長李燕玲的事跡就是我在調研時發現的,“文革”時她從上海下放到這里扎下根就不走了。令人欽佩的是,她后來以癌癥之軀,堅守工作崗位,心系病人。我與衛生院班子座談和走訪她家里時,將她的事跡細節詳細記錄在本子上。然后在全縣衛生工作會上進行表揚,指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典型,號召全縣醫務人員向她學習。就這樣,她的事跡在全縣衛生系統人人皆知。后來市衛生局得知了,認為李燕玲的事跡確實感人,安排人員進行深度采訪,請李燕玲在全市衛生系統大會上作報告。接著市局又組團,南昌電視臺記者跟蹤報道,在李燕玲的老家上海大張旗鼓進行宣傳。上海各家主流媒體積極響應,紛紛派記者赴大塘坪中心衛生院采訪。就這樣,李燕玲的事跡上了上海的報紙電視,這位留在江西的“上海女兒”,就這么走進了上海人民的心里。
四是留下史實。由于所記事項皆有時間、地點、參與者及事情經過,從大的方面來講,記的雖是一件或幾件工作上的小事,但與那時國家形勢的大環境關聯,因此它是一段以我的微觀視覺錄下的史實,整理出來權當我個人聊以自慰的筆記;從小的方面來講,不管時間多久,有記錄文字可查,就不怕日久之后說不清事實真相。我就曾經以此為證,指出某年某月某日我根本沒有參加一個什么協調會,所謂會議的一致意見子虛烏有,揭穿了某些人謀取部門利益的把戲。
五是宣泄情感。只要一到下面,不管是田頭地角、農戶家里,還是低洼潮濕的工人、教師和基層站所干部職工的家里,只要去看望他們,就能看到他們最真實的生活境況。事先我沒有向他們的頭頭打招呼,我去了,愛上哪里上哪里。就是打了招呼,那些頭頭也無法掩飾什么。我傾聽農民、工人、教師、醫務人員、基層站所干部職工的傾訴。事后,我用筆宣泄我的感受,宣泄了,盡情了,于是就有了進一步直面民生的勇氣。
我的包非常沉。小本本,大世界,容納了太多的人和事。特別是那些令我寢食難安的人和事,這里頭有他們的悲情故事、他們的無奈和淚水。當然,還有許多令我振奮、歡欣、雀躍和拍案三嘆的、亮點奪目的好人好事好典型。所有這些令我沉痛令我憂、令我歡喜令我振奮的人和事,都齊聚在我的筆下,無論我有什么樣的情緒都可以在這里得到海闊天空、淋漓盡致的宣泄。

在今日中國,縣長沒有神秘面紗。人民群眾要想見縣長,比過去見縣官容易多了。你看,大院沒有保安警衛,現在不興這個,找個理由就能去他們·辦公室,甚至上他們家里,無須抄小路鉆旁門左道,只管大搖大擺、光明正大朝大路奔了去,就像進自家院子那么自由。起了心思決意上訪,只要確定人在辦公室,一逮一個正著。在鄉鎮村里,在村干農民家里,在鄉間小路、水利工地、防洪堤上,就能見到縣長。在縣城更不用說,每逢創衛,縣長站馬路,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清潔工、交警、小販、店主及開的士拐的摩的師傅。休息日縣長也有上街的時候,在菜場買菜討價還價,上商店買個東西,去個體牙科診所鑲假牙等等,都是生活在小縣城里的人,抬頭不見低頭見,人見人熟,一招呼就應聲。在縣里,干群關系就這么簡單。
而在古代就不是這么回事了,除非老百姓奔衙門擊鼓鳴冤,知縣登堂接訴,平時要見縣太爺沒那么容易。老百姓連縣太爺辦公室的門都摸不著,更別說上人家官邸。縣太爺出門,前呼后擁,騎馬坐轎,兵勇在前面扛起“回避”大旗。當然也有像“包青天”那樣親民的,微服私訪,搞搞調研,為民做主,整肅社會風氣,受到勞苦百姓的擁戴,但這樣的好官并不遍地都是。
如今在縣里做農村工作的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是沒有距離的,人人都能跟他們混個臉熟。也許,對大城市人來講,他們想象中的縣長可能很光鮮、很享受、很牛,天天能撈到大樂子。其實他們不知道當今中國的縣長們究竟處在什么樣的工作生活狀態中。這也就是我要寫這本書的動因之一,我想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縣領導干部的工作、生活狀況。

官場如林場,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我見過許多人,經歷過許多事,一些工作處理起來相當復雜!一屆五年,甜酸苦辣成,五味雜陳,是生活的全部。
自然,在幅員遼闊、13億國民、31個省市自治區的中國,2800多個縣的正副縣長與中央(國家)級、省部級和廳局(市)級以上的高干群體比較,真是芝麻官,論身份,實在卑微之列。
記得在北京學習時聽陳慕華大姐報告說,她現在是個矛盾體。這話十幾二十年來一直縈繞在我腦際,讓我咀嚼回味。她如是,我們亦然。中國的縣長也是個矛盾體,雖然官不大,但管的是一個縣,人口多則百萬之眾,一般也有幾十萬,當然人少的也有。古有“郡縣治,則天下治”一說,中國的歷朝歷代概莫能外。古時天高皇帝遠,不靠知縣貫徹朝廷指示精神抓工作落實,皇帝就得抓瞎。這也就是皇帝要科舉選人,只有科考上了線的人才能當縣官的原因。
縣級政權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國家政權的基礎。在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每個縣都是共和國大廈的一方基礎,歷屆中央領導十分倚重縣一級。在縣委的領導下,縣長全面負責政務工作,副縣長各有分工,協助縣長分管不同的系統和部門。
古時農耕社會,一個正七品就能拿下一個縣的工作。而今時代不同了,一個縣家大業大,人口眾多,社會矛盾錯綜復雜。四套班子(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缺一不可,四個轱轆推著車子跑,黨委全盤把握,政府干在一線,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實現“四化”,與國際接軌(今日提經濟全球化)。工作標準高、要求高,在政府班子里,誰把差當好都不容易。要搞好一個縣的工作,上靠黨中央和國務院,下靠廣大人民群眾,不要圖享受,不要擺架子,不要想發財。
且不妨把縣領導的工資曬出來,作個橫縱比較。我們那時(參照1995年)工資收入,與中國歷朝歷代中即使工資收入最低的明朝公務員都比不了,查網上得知,明朝正七品俸祿7.5石或年薪45兩白銀,就連縣衙的馬夫也能達到溫飽水平;那時馬夫的年薪約合今日人民幣3萬元。與其他朝代就更沒法比了,他們除了俸祿還有多得多的各種補助呢!
這里還有個事實是,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縣長,與東部沿海地區縣長收入差別之大,也是很明顯的。1995年我月工資500來塊錢,一年總共6000來塊錢,跟我在學校享受高級職稱的工資標準差不多,妻子是中學一級教師,工資比我少,家里再沒有其他收入了。
我們和一般干部一樣,住在普普通通的宿舍樓里。期盼子女讀書出來后能有一份工作,就是天大的幸福了,根本不敢奢談什么送子女自費出國留學,那無異于緣木求魚、白日做夢。我那一屆政府班子內,沒有一個具備自家掏錢送子女出國讀書的經濟能力。如真的“家家朱門酒肉臭、個個子女能出國”,咱國家在世界上鬧的樂子可就大了(這些情況后面章節里有敘述)。
這就是當時中國大多數縣長的經濟狀況。然而,做一任下來,所獲得的精神財富卻是享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自視為精神上的富翁。

我這個“七品副”的官位,在封建科舉時代,是要通過考試才能得到的。要我考進士、舉人,肯定上不了錄取線,落榜無疑。我這人國學水平太差,即便復讀復讀再復讀也不行。像范進那樣到頭來撈個舉人,我自問難以做到。老范他老人家花了半輩子工夫,戴頂舉人帽子還來不及焐熱,突然神經兮兮的承受不起一覺醒來砸下來的幸福,“帽子戲法”把老范整得樂邪了,頃刻瘋癲成那樣。后來,科舉制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學而優則仕”的路再往下走肯定不行,清末時終于壽終正寢。
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依照政策標準選用干部,我等過去的“臭老九”想不到竟咸魚翻身,被錄用為干部了。我們,還有那些真正農民兒子出身的縣長們都很知足。可能有人會說我們是共產黨的“既得利益者”,但我要說,我們也有很大的付出。我們沒有混飯吃,沒有虛度那段年華、沽名釣譽、投機鉆營、大撈油水,我們對得起組織,對得起領導,對得起別人,也對得起自己。
從政路上,我一路走來,有黨的領導,人民的支持,沒有什么羈絆,大體順當。依法行政時,時時會記起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說的: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會穩如泰山,而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時,那么一切也就完了。可以說,我時時事事處處牢記“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認認真真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組織考察,人民選舉,人民政府的正副縣長必須經過人民代表大會進行差額選舉,這是中國的正副縣長產生的主要程序與原則。中國老話說我們這種人是地方的父母官,不,我們不是,人民才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因為歷史是人民書寫的。
要自覺記住歷史。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而不是哪個人或哪個皇帝創造的。不管哪個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無論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只是因為他背后站有人民。就如斯大林告誡干部借用的那則希臘神話那樣:如果無敵英雄安泰不借助大地母親的神力,一旦雙腳離開大地母親,就會變得不堪一擊。大地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就是歷史。正因為如此,我深感鄧小平首先是一位充滿著強烈愛國主義情懷的偉人,然后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對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一直深情眷眷,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他一生始終與中國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他的身后總是站著給他無窮力量的人民。
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只要不是因為我們的幼稚、無知、輕狂、淺薄和功利而背叛歷史,歷史是永遠不會背叛我們的。
唐太宗日:“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為官一任,沒有其他雜念,只一心想把工作搞好一點。“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得到什么,失去什么,盤點盤點,自己大概不會糊涂的。

本書進行后期修改之時,適逢2011年12月11日,這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0周年的日子。我們的國家從“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經濟體快速成長為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世界第二大貿易國,GDP從2001年的11萬億人民幣增至近40萬億人民幣,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0%。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超過10%,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25%,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中華民族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歷經各朝各代,終于迎來了盛世。21世紀頭一個10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全世界嘆服,一個古老的國度如此快速地煥發了活力,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入世10年的變化,是我們20年前做夢都想不到的。我在位的那幾年,正是我國積極爭取加入WT0的時候,那時國家面臨著向前跋涉中的許多艱難困苦,在縣里工作時,和大家一樣,走到哪里都能經常聽到人們提到一個英語詞匯“WT0”,雖然我們國家入世的工作非常艱辛,但全國人民對國家入世依舊滿懷希望,希望國家入世后會發生一番大的變化,只是對未來變化成什么樣子,誰也說不清楚。
今日回首過去在政府的工作經歷,那5年正是中國告別計劃經濟時代,在鄧小平南方講話精神指引下,全面跨入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全面發軔的關鍵時期。這5年我個人在政府極為艱苦而又不平凡的工作經歷,本書皆有披露,雖是冰山一角,但也折射了整個時代。事多紛紜,一言蔽之日:那時的事業在窮折騰中前進。
僅僅經過一代人的努力,國家的變化竟然有這么快、這么大,遠遠超出國際國內所有人的預期。2001年入世,僅lO年的工夫,今日中國,如此叫全世界人民刮目相看!你看,變化就在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
“中國制造”行銷全球,幾乎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的影子。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有錢的中國人多了,跑出去周游世界,跑去發達國家,遇到消費井噴時刻,我們的同胞蜂擁而至,不惜血拼,狂掃奢侈品,甚至掃樓買地,讓老外們咂舌不已,給他們的印象是,“中國人瘋了!”民營汽車企業吉利走出去收購沃爾沃,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制造商把生意做到五大洲,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截至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達3172.1億美元,居全球第17位,2010年投資流量再創新高,占當年全球流量的5.2%,首次超過日本、英國。
現在中國人能全球同步看大片,同時中國電影的“大片”也走向全球,年票房收入從2002年不足lO億人民幣,增至2010年的超百億,增速全球第一,票房躋身全球前十。購買私家車的更多,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汽車第一產銷大國,年產銷1800萬輛,私家車隔幾年換一輛,經濟型的換中檔款的,中檔款的換高檔的。移動電話用戶數達9.5億,從20年前稀罕的少數人手握“大哥大”移動話機,到現在連普通勞動者都在用小巧玲瓏的手機,而且話費越來越便宜……
當諸如此類生活的變化,進入尋常百姓家,男女老少看到了、觸到了,就像油鹽醬醋茶那樣,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國入世10年,國家收獲最大的紅利,讓國人都分享到了,讓老外對中國豎起大拇指:OK,CHINA!
撫今追昔,心潮澎湃。看世道,乃是此一時,彼一時。當然,再輝煌的今天,卻也是從昨天走來,今天的發展,靠昨天夯實的基礎。因此,我們為過去艱苦的付出感到欣慰,同時,為今日中國在世界的崛起感到驕傲。歷史總是代代續寫下去的,一代更比一代強。今日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中國制造”行銷全球,我們期待明日“中國創造”能夠風靡世界,實現中華兒女的“強國”夢!

往事如煙,一屆結束,曲終人散,鳥飛各投林。在我生命中沉淀下來了過去的一些美好東西,偶爾會獨自一人從日記里面拾起品味一下,念叨念叨曾給予我幫助和好處的人。他們之中有領導、同事和百姓,沒有他們當年的關心愛護、指點迷津,我就不可能從容地走完從前。
1987年以前,我作為業余作者,寫過小說、報告文學、文藝評論之類的東西,參政、從政后中斷了這個愛好,沒有一邊公干一邊創作。直到我退下后辦了個文化(廣告)公司,有自己獨立的“寫作辦公室”,便重續與文化的因緣,拾起了筆,已累計寫下了幾十萬字的文案。近幾年又搞文學創作,先把一直壓在柜子里的舊作《苦主》翻出來,整理補寫,投了出去。接著弄出了個《十年策劃》,還待整理。我從自己私人檔案里,把一些我在政府5年間(1992—1997)親力親為、親見親聞及與今日相關聯的一些事挑一些出來,寫出《芝麻官隨想》。這本書,按事項分列篇章,一章若干個事,圍繞一個觀點夾敘夾議,放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努力增強可讀性。動機是良好的,表述可能就不行了。
披露一段前塵往事,不是留戀過去,不是孤芳自賞,而是反思過去,錄下一段史實和感悟,讓人們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縣的縣委書記和政府正副縣長以及管他們的上級領導,他們在近30年國家疾步行進中都做了一些什么,留下了一些什么值得老百姓記住的印記。我想,那印記就是共和國的標本,如果今人回頭一看那些仍舊鮮活的標本,定會驚嘆一番:哦,共和國的那些年原來是這樣的!
喜怒哀樂一場戲,幕前幕后有喜有憂的故事,伴著為官者的履歷。為官的人生與他人不同的是:之苦,是這里有急難險重的擔當;之險,是這里有物欲橫流的誘惑;之艱,是這里有人事關系的規則;之樂,是這里有不辱使命的竊喜;之重,是這里有衣食父母的期許。
本書于2010年9月動筆,2011年9月完成初稿。這本書出版后的反應會如何,能否尋覓到幾個知音,這些都是我無法預知的。
謹以此獻給有恩于我的人民、養育我的土地!

目次

自序 官場如林場——我的私人檔案
第一章 沒有潛規則的時代:留戀從前
最開始遇到的領導最重要
沒有潛規則的時代:好干部是怎樣煉成的?
把決策機制的效益放到最大
做官真是高危職業嗎?
公車那點事
鐵打的政壇,流水的官
第二章 奇妙的上下級關系:妙在其中
穿針引線的級別
稱謂里面的大學問
領導要管好“身邊人”:讓他們成長
下級服從上級,上級最好別折騰
小道消息是如何產生的?
領導的眼光決定一切
下級為何敢叫板“次要領導”?
上級領導要管到“家”
在窮下級心目中的上級領導
上級領導做決策,重在躬親力行
如何對待上級派來的檢查組
第三章 做官也有真性情:多數人的偏好
老實人做領導
步子向前走,眼睛向下看
縣長好當,判官難做
如何應對經費短路?
與領導走得近,走得勤——官場最合理的潛規則
為官的拋物線原理
只要控制了重要的少數,就能掌握全局
這個真性情中人
第四章 外交無小事:謹慎而為
外國友人與“假洋鬼子”
英國官員——為官如紳士
向荷蘭官員學什么?
“把日本朋友搞哭了”
第五章 從政的難題:權力是一種負擔
農村中心工作的檢查之道
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要知道自己該在哪里
冷靜有序處理突發性事件
如何抓好天下第一難事?
慈善事業與范志毅——巧妙利用軟資源
領導干部如何應對群體性事件
不該管的絕對不管,該管的絕不含糊
博弈種種
光做事不管人頭顯然不行
同僚之間貴在包容
需要黃春平攻堅破題的發軔之勇
破“羊群心理”,把羊趕去有草吃的地方
后記 縣長不做,尚能飯否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