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印度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變(簡體書)
滿額折

印度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印度是與新中國一同成長,人口僅次子中國的發展中大國。兩國在建國初期都實施了工業化戰略,走上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來,印度逐步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和模式。其產業結構的演進既不同于發達國家的軌跡,又不同于中國正在走的道路。本文以:正業化理論和產業結構的相關理論作為分析框架.對印度獨立后五十多年來的產業結構的變動進行實證分析,探討其內在機理,與中國發展模式進行比較.以期為解瀆印度提供一個有參考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任佳,女,博士、研究員。現任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云南省東南亞南亞研究院院長,中國南亞學會副會長。1987年在云南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在復旦大學獲得經

顯示全部信息

名人/編輯推薦

《印度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變:印度發展模式初探》是當代云南社會科學百人百部優秀學術著作叢書。

目次

第一章引論
第一節對象國的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一、對象國的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研究目的、意義及結構安排
一、本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目的及創新點
二、基本思路、方法和結構安排
第三節對前人研究的評述
一、工業化的一般理論
二、產業結構的演變及其原因的相關理論
三、印度的工業化和產業結構的相關研究
四、對文獻的簡要評論
第四節本書的分析框架
一、本書所涉及的幾個邏輯關系
二、本書的研究框架
本章小結
第二章印度工業化戰略及產業結構的演進
第一節印度工業化戰略的確立
一、工業化問題的提出
二、馬哈拉諾比斯工業化戰略(Mahalanobis Strategy)
第二節印度產業結構演進的軌跡和特點
一、就業在一、二、三產業中所占比重變化分析
二、國民生產總值的產業構成分析
三、勞動力的部門份額和國內生產總值部門份額的比較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印度產業結構演變的產業內因素
第一節第一產業內部結構演變及其影響
一、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情況
二、農業內部結構的協調問題
第二節第二產業內部結構變動及其影響
一、第二產業(廣義工業)結構變動趨勢
二、制造業內部結構及變動趨勢
三、制造業結構的高級化及工業發展的階段
四、第二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小結
第三節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及其影響
一、第三產業結構變動軌跡
二、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變動
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印度產業結構演變的產業外因素
第一節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變動的相互關系
一、經濟總量增長與產業增長
二、經濟總量的增長與產業結構的轉換
第二節需求對產業結構演變的影響
一、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對產業變動的影響
二、國際貿易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第三節供給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
一、投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二、技術進步的因素
第四節政策對產業結構演進的影響
一、農業政策的影響
二、工業政策的影響
三、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印度產業結構演進的非經濟因素
第一節歷史視角:國內國際環境的影響
一、印度獨立時的國內國際環境
二、獨立之初的經濟政策和政治安排
三、印度實施工業化戰略的基礎和條件
第二節政治視角:印度的政治和利益集團的影響
一、印度的政治結構
二、印度的政治文化及利益集團對決策的影響
第三節社會視角:印度宗教文化的影響
一、印度宗教對經濟的影響
二、印度文化對經濟的影響
本章小結
第六章印度發展模式的可持續性分析
第一節印度發展模式的主要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一、印度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二、印度發展模式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印度模式的后發優勢
一、印度的國際競爭力
二、印度經濟的后發優勢
本章小結
第七章中印發展模式的比較與借鑒
第一節中印發展模式的比較
一、印度發展模式的特點
二、中國發展模式的特點
第二節中印發展模式的相互借鑒和啟示
一、中印模式的啟示
二、中印模式的相互借鑒
本章小結
第八章結束語
第一節主要結論
第二節創新與不足
數據附表
第二章數據附表
附表2—1 印度人均GDP與各產業結構變動計算表
第三章數據附表
附表3—1第一產業結構表
附表3—2農業產出結構表
附表3—3種植業產值結構變動表
附表3—4非糧食作物產值結構變動表
附表3—5 家畜產出結構表(A)
附表3—6 家畜產出結構表(B)
附表3—7 肉類產出結構表
附表3—8食用肉產出結構變動表
附表3—9第二產業結構變動表
附表3—10制造業各子行業產出值
附表3—11 制造業六組類行業產值及其占制造業的比重計算表
附表3—12霍夫曼比率計算表
附表3—13第三產業結構變動表
附表3—14貿易、賓館和飯店的結構變動表
附表3—15運輸、倉儲、通訊業的結構變動表
附表3—16金融、保險、房地產、商務的結構變動表
附表3—17房地產、住宅的所有權和商務結構表
附表3—18社區、社會和個人服務業的結構變動表
第四章數據附表
附表4—1 印度GDP年平均增長率
附表4—2個人消費結構表(A)
附表4—3個人消費結構表(B)
附表4—4投資結構表
附表4—5第三產業投資結構表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1.結構變革與工業化
(1)結構主義的理論基礎
結構主義的發展理論興起于20世紀50、60年代。持這一理論觀點的發展經濟學家深受凱恩斯關于對資本主義經濟的非均衡分析、對就業問題的極端重視以及對國家干預主義的政策主張的影響,他們從結構變革的角度分析和研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不發達和向發達狀況轉化的問題。結構主義發展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不發達的經濟利用什么樣的經濟機制,使國內經濟結構得以從傳統農業為主向制造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結構轉化。
(2)結構主義的觀點
a.強調結構變革的重要性和政府的作用。結構主義經濟學家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不同于發達國家經濟,其結構具有特殊性。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著以城市制造業為中心的現代經濟部門和以農村的農業和手工業為主的傳統經濟部門,由于市場經濟不發達、市場不完整,價格體系不健全,市場調節和價格機制的均衡作用不能實現,造成發展中國家的結構剛性,加劇結構差異和不均衡,導致擴大貧富差距和利益沖突。因而提出的結構改革和政策建議是:必須實施工業化戰略,通過工業擴張使發展中國家從農業占主導的二元經濟轉向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強調計劃化,主張政府強化對市場的作用;主張進口替代外貿戰略,以實現國內生產結構的轉變。
b.強調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新古典經濟學的傳統觀點認為,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是資本積累、勞動力增加和技術變化長期作用的結果,這是在競爭均衡的假設條件下發生的。需求變化和部門間的資源流動則被認為是相對不重要的,因為所有部門的勞動和資本都能帶來同樣的邊際收益。而結構主義的代表錢納里(H.Chenery)則認為,經濟增長是生產結構轉變的一個方面,生產結構的變化應適應需求的變化,應能更有效地對技術加以利用。在預見力不足和要素流動有限制的既定條件下,結構轉變極有可能在非均衡的條件下發生,在要素市場尤其如此。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