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上火的舌診與調理(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上火的舌診與調理(第2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參考古今醫學文獻,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指導,以國人常說常見的“上火”為主題,較詳細地介紹了上火的舌診與調理方法。全書內容包括人體火與上火的基本知識,舌診的基本知識與上火,以及胃上火、肺上火、肝上火、心上火、腎上火的原因、特征、舌象和行之有效的自我調理與預防方法,并配有100余幅舌象圖解和部分典型案例。本書圖文并茂,內容實用,通俗易懂,可供臨床醫師、基層醫務人員和廣大群眾閱讀參考。

目次

上篇火與上火
一、引子
二、人體的火是什么
(一)生命的本質是火
(二)最初的那一把火
(三)火燃燒起來以后
三、上火是身體迸出的小火星
(一)體內為什么會出現小火星
(二)關于上火的問卷調查
四、上火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五、上火提出的科學問題
六、上火的自測問卷
七、預防和調理上火的總則
(一)去火先除“因”
(二)補“水”滅火
(三)以“舌”為鏡
中篇望舌診病與辨火
一、望舌為什么能診病
二、如何觀察自己的舌象
(一)準備鏡子
(二)找個亮堂的地方
(三)注意伸舌的姿勢
(四)拍攝舌圖
三、望舌的注意事項
(一)最好在清晨望舌
(二)最好在未進飲食時望舌
(三)排除染苔的影響
四、正常的舌象
五、舌象的主要觀察內容
(一)望舌質
(二)舌苔
六、上火時常見的異常舌象
(一)舌質異常
(二)舌苔異常
七、哪些舌象特征不屬于“上火”
(一)舌色暗紅
(二)舌上有紫紅點
(三)舌色淡白
(四)舌苔厚膩
(五)苔色深黃
下篇上火的分類與調理
一、胃上火
(一)中醫“胃”的概念
(二)胃上火的起因
(三)胃上火的不適感與自我測查
(四)胃上火的舌象特征
(五)胃上火的自我調理
(六)胃上火的預防
(七)胃上火的案例
二、肺上火
(一)中醫“肺”的概念
(二)肺上火的起因
(三)肺上火的不適感與自我測查
(四)肺上火的舌象特征
(五)肺上火的自我調理
(六)肺上火的預防
(七)肺上火的案例
三、肝上火
(一)中醫“肝”的概念
(二)肝上火的起因
(三)肝上火的不適感與自我測查
(四)肝上火的舌象特征
(五)肝上火的自我調理
(六)肝上火的預防
(七)肝上火的案例
四、心上火
(一)中醫“心”的概念
(二)心上火的起因
(三)心上火的不適感與自我測查
(四)心上火的舌象特征
(五)心上火的自我調理
(六)心上火的預防
(七)心上火的案例
五、腎上火
(一)中醫“腎”的概念
(二)腎上火的起因
(三)腎上火的不適感與自我測查
(四)腎上火的舌象特征
(五)腎上火的自我調理
(六)腎上火的預防
(七)腎上火的案例
結語

書摘/試閱

四、上火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本質是正邪斗爭。斗爭中誰勝誰負?起主導與決定作用的是正氣。《黃帝內經》中有句著名的警句,叫作“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提出了與健康維護、疾病發生密切相關的一對概念——正氣與邪氣。
什么是正氣呢?正氣是抵御邪氣,保持身體秩序的能力。而與之相對的邪氣是指能夠造成疾病的致病因素。
簡單介紹一下中醫學對致病因素的認識,來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上火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
中醫學把致病的因素分為以下三大類。
第一類致病因素叫外因,指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因素,如風邪、寒邪、熱邪、燥邪、暑邪、火邪、疫癘之邪等。這些致病因素導致的疾病叫外感病。外感病的主要癥狀是發熱、惡寒、咳、喘、腹瀉等,邪氣是從表(肌膚、絡脈)入里(經脈、臟腑),最終傷害到臟腑。
第二類致病因素叫內因,指情志因素所引發的疾病。中醫學將情志因素概括為七種,為喜、怒、憂、思、悲、恐、驚。現在來看,情志致病因素可能因于個人秉性、性情,也可以來自人文社會環境等。七情致病因素直接造成臟腑的損傷。
第三類致病因素叫不內外因,主要指不合理的飲食、勞逸、房事等。現在看來,不內外因屬于不良行為方式的范疇。不內外因致病因素也直接傷害臟腑。
所以,除了外因導致的疾病為外感病之外,內因和不內外因所導致的疾病都屬于內傷病,就是直接傷害內臟的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正氣與邪氣不僅是一對概念,而是時時面對和較量的對手。因為人體時時處在上述三類致病因素的包圍之中,比如引起不良情緒的因素,不恰當的飲食、作息等生活行為方式,還有自然界的季節轉換,天氣驟冷、驟熱、乍暖還寒、過冷、過熱、過燥、過濕等。在大多數情況下,正氣不聲不響地替我們平息了各種致病因素對身體的挑戰。
當正氣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時,在身體內便啟動了應急程序,提醒我們:嘿,注意啦,這里正氣吃緊呢!提醒的方式之一,就是上火。
上火時出現的不適感,就如同餓了時的饑餓感,累了時的疲勞感一樣,雖饑餓感與疲勞感都不舒服,但重要的是給人以提醒,并留出了糾正的機會。所以,上火有著積極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夠重視身體發出的預警,及時地扶助正氣,去除致病的危險因素,身體會迅速地回到臟腑平和、臟氣健運的狀態。反之,正氣就會漸漸不支,或突然潰敗,發生各種急、慢性疾病。
所以,上火不可怕。認識為什么會上火,掌握清除小火星的方法,進一步主動地預防上火,是中醫治未病和健康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五、上火提出的科學問題
到目前為止,我們對上火發生機制的解釋是遵照中醫學的核心理論——陰陽學說,那么,從現代的角度來看,上火現象中是否蘊涵著科學問題?能否提煉出科學假設,進而進行科學研究呢?
首先,上火的身體感覺是一種客觀存在,可以肯定地認為是經驗事實。同時,人們已認識到,上火的發生有比較明確的誘因;上火也與疾病的發生相關,關聯強度最高的是急性感染性疾病,特別是呼吸系統感染。
現代醫學提出了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學說,用以說明神經、內分泌、免疫之間的聯動關系,特別是探討了心理應激與免疫之間的關系,這個模型對研究上火的機制十分有益。
可以假設如下幾點。
1身體通過內、外感受器(外感受器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壓覺、味覺、溫度覺感受器;內感受器如位于肌腱、韌帶、內耳的本體感受器和位于胃腸道、輸尿管、膀胱、心血管壁、體腔壁內的內臟感受器)來感知外界與身體內部的變化。感受器好比是邊防哨兵,通過感覺來甄別和發現敵情。
2有危險在靠近,哨兵發出了警報。
3身體內的軍隊——免疫細胞被集結。
4敵我對峙,氣氛緊張,結局有二。一種是敵方無隙可乘——退卻;一種是戰爭打響了。
對峙的緊張表現就是——上火。
據此,提出的研究假設如下。
1上火與免疫應激相關。上火處于免疫應激的初始啟動階段。
2上火的主觀感覺來自于特定的感受器,這些感受器是免疫應激的敏感點和啟動點。
這是我們對上火中所蘊含的科學命題的思考,尚有待于科學研究以證實。如果有一天,上火與刺激感受器應激免疫的關系被揭示,那么,中醫熱證研究的大門就被打開了。預防、調理上火的中醫治未病原理,包括熱證時的舌象變化機制也就可得到清晰、準確的解釋。
六、上火的自測問卷
目前為止,上火多不是由醫生判斷的,是老百姓根據生活的知識和經驗,對以“熱感”為特點的身體不適感所做的自我判斷。但如前所述,雖然有90%的調查者知道上火,并且有過上火的體驗,可每個人對上火的理解和具體表現卻很不同。
為什么上火的表現從頭到足,看似雜亂無章呢?為什么每個人所說的上火都不盡相同呢?
其實,這是因為現代人只了解西醫學的身體結構知識,對中醫學的身體分類方法卻很生疏,古人對從頭到足的上火的表現不但不會感到雜亂無章,相反,他們會相當準確地判斷自己的火“上”在哪里。
那么,中醫學是怎樣對身體進行分類的呢?
中醫學把身體分為五個子系統,分別是心小腸系統、肝膽系統、脾胃系統、肺大腸系統、腎膀胱系統。這樣的身體分類,不是基于解剖學,而是根據身體不適感的關聯結合強度來確定的,比如肺患病時,大腸也容易連帶著出現異常;腎患病時,膀胱也容易連帶著出現異常,這樣,就把它們劃分在一個臟腑系統中。
不同的臟腑系統對致病因素的敏感度不同,比如肺系統對氣候的變化最敏感,所以氣候變化容易傷害肺;脾胃系統對飲食、思慮過度等因素最敏感,所以飲食、思慮等因素最容易傷害脾胃;心、肝系統對心理、情緒的變化最敏感,所以心理、情緒的變化最容易傷害心、肝。同時,每個人的稟賦、生長環境不同,性別、年齡有別,身體的薄弱環節也就各異。有的人容易肺上火,有的人容易胃上火,這樣一來,所出現的不適感自然就會因人而異,很不相同了。
根據對上火者的不適感調查,我們制定了一個上火的自測問卷(表6)。這個問卷有2個作用。
1幫助您全面了解上火的不適感和誘發因素有哪些。
2幫助您初步了解自己的上火特點,以便有針對性地閱讀下篇。
表6上火的自測問卷
1您有過上火嗎?□沒有□偶爾□經常□說不清楚2您現在是否正在上火?□是□不是□說不清楚如果選擇了“是”,請閱讀下面的內容,并在您的不適感項的方框(□)中打鉤()。3您目前有下述不適感嗎?頭面部□頭漲或痛□面紅耳熱□眼睛紅□眼干澀或癢或痛□眼睛分泌物(眼眵)多□鼻干
□流鼻血□呼氣燥熱□鼻翼紅□口干渴□口臭□口苦□口舌生瘡□口唇起皮或干裂□口角糜爛□咽喉干痛□齒齦腫脹□牙齦出血□牙痛□耳鳴精神□心煩□脾氣急躁咳嗽咳痰□干咳少痰□痰黃睡眠□失眠□多夢飲食□飲水多□想吃涼的東西□食欲減退□胃脹□胃中燒灼感或反酸皮膚□皮膚干燥□長癤子□面部長痘或加重二便□大便干硬□便秘□痔瘡發作或出血□小便氣味重□小便顏色變深(黃)□小便時尿道熱或澀痛4您認為本次的上火與下列哪些因素有關?□進食辛辣□進食油炸食品□進食干果□進食肥甘厚味□飲酒□抽煙□勞累□季節□環境改變□情緒波動□精神壓力□服用保健品或補藥□月經□其他(請注明)
結果怎么樣?
如果您的不適感超過了6項,請趕緊觀察一下自己的舌象。因為中醫把舌作為觀察身體內火狀態的一面鏡子。
如何觀察舌象呢?請您參閱中篇有關舌診的篇章。
七、預防和調理上火的總則
如果我們采納古人的比喻,把身體比作一個火爐,那么上火就是在某些因素的誘導下,飛濺出火爐的小火星。一個燃燒著的火爐,總難免會迸出小火星,關鍵是不要讓迸出的小火星釀成火災。
那么,如何應對上火呢?
如果上火的誘因不同,或上火的臟腑不同,或上火不適感的輕重不同,調理的方法也就不同,就像古人所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各有分工,不使相亂。具體的方法在下篇進行介紹。在這里,談一下預防與調理上火的3個總則,這就是:預防和去除上火的誘因;備水以防火和滅火;觀舌象以及時了解火情。
(一)去火先除“因”
常有人說:中醫治本。“本”是什么呢?“本”指影響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因素,中醫叫作病因病機,所以中醫學有“審證求因”的診斷與治療原則。如果“因”不能消除,病病就不能根治。
引起上火的誘因有多種,如飲水不夠、過食辛辣、過勞、熬夜、精神壓力大等,糾正上火,首先要找到引起上火的誘因,消除了引發上火的誘因,就等于切斷了火源,身體內的小火星便容易被撲滅。
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有不少人選擇填寫了“經常上火”。這類人的特點是不適感多,從頭到足,哪里都有點小問題。可以說,上火頻繁的人群,就是患病的高危人群,其風險在于小火星越積越多,最終會釀成火災,發展成為大病、重病、難治病。
值得重點說一下的是,中醫對致病因素的分類有層級,最概括的一級致病因素歸結到了“心”,即人的精神修養。
如風不靜則樹動不止,心不靜則欲火不休。分析經常上火者的生活與行為方式,大多存在問題。而行為方式的問題,說到底是人生觀的問題。因此,預防和調理上火,不僅要采用中醫學的“治病”方法,更要關注中醫學的“治未病”方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隱火常存、一點就著的危險。
引發上火的具體原因在下篇有詳細的介紹。總之,防治上火的總則之一是去除上火的誘因。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與生活習慣。
(二)補“水”滅火
中醫學有句俗語叫作“水多火自滅”。
人體是陰陽的平衡體,陰又稱為“水”,陽又稱為“火”。身體內的水少了,火就容易起來;火一旦起來了,水又會被進一步消耗。
上火是水不足,邪火初露苗頭的輕微熱證,補水或清熱,都可以達到去火的效果。人們為了速效,往往愿意采用清熱的方法,但實際上,補水才是此時扶助正氣的最佳方式。補水后,機體達到了水火的自然平衡,火很快就能被清除,并且清火的效果穩定,不留后患。
上火時所指的補“水”,主要指補充津液。水是人體內津液最直接、最主要的來源,輕度的上火只需多飲水就能夠調整好。當然,這時候的飲水也可以講究一些,如選用茶水、蜂蜜水、淡鹽水等。如果存在慢性的津液不足現象,或者上火的熱象比較明顯,就需要在飲水的基礎上,選擇能夠補充津液的食療。
如果上火的不適感多,或者經常上火,最好先尋求醫生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調理。
根據中醫的五臟系統分類方法,可以把上火分為五類,如心上火、肝上火、肺上火、胃上火、腎上火。所以在總則的基礎上,補充津液的食療方法也有一些細節的不同,可以在下篇獲知更有針對性的補水方法。
提出補水的原則,是讓我們懂得不要為了貪圖速效而濫用清火藥品的道理。記住:中醫學認為生命的本質是火。沒了火力,生命就會快速走向衰老與衰萎。
(三)以“舌”為鏡
大家都知道,中醫診病要號脈、看舌頭。看舌的中醫術語叫舌診,觀察的是舌象,也就是舌的表現。
中醫學認為,舌是身體健康狀態的晴雨表,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舌是臟腑的鏡子”。這是因為舌的變化往往比身體的自我感覺要來得靈敏,特別是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常常忽略了感覺身體。久而久之,感覺越來越麻木,直到釀成大病。其實,事后對那些患了大病、難治之病的人進行詢問時,會發現在他發病之前,就存在一些反復發生或持續出現的不適感,舌象也表現出病變特征。如果病人能夠早些注意身體發出的信號,特別是了解一些舌診的基本知識,在舌象出現異常時,及時找醫生對身體進行診察和調理,便可以有效地預防疾病的發生。
上火時,舌象會有一些特殊的表現。這些特殊的表現,對預防和有效調理上火具有指導作用。但是看舌不能急來抱佛腳,等到不舒服時才想起來看,要在平時每天早上刷牙之前就看一下。只有對自己平時的舌象有所了解,才能知常而達變,敏銳地發現舌的異常表現。
學會看舌并不難,請進入下一篇——望舌診病與辨火。舌診是中醫學觀察人體健康狀態的一個窗口。現代醫學認為,舌是唯一能夠看到的內臟器官,中醫學更是將舌作為觀察人體臟腑的一面鏡子。從這個角度來看,中、西醫學都認為舌與內臟是有關系的。不過,在中醫學中,舌的診斷價值更為突出。
中醫雖然主要通過身體的功能狀態來評價健康,但并不是不重視身體的結構。觀察舌,就是觀察舌體的大體形態結構。通過舌的形態變化,對應不同的身體功能狀態,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中醫總結出一套舌診理論。所以說,舌診是中醫原創的診斷理論與技術,至今仍在中醫的健康評估與疾病診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曹炳章云:辨舌較脈診為確,因脈夾皮內,而舌則親切顯露。且脈隨寒熱變化,真假無定。而苔色則不亂絲毫。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