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6)
簡體書 (1)
政府出版品 (4)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7)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3)
無庫存 (4)
商品定價

$200~$399 (6)
$400~$599 (7)
$600~$799 (4)
出版日期

2024年 (2)
2022~2023 (9)
2020~2021 (1)
2018~2019 (1)
2016~2017 (1)
2016年以前 (3)
裝訂方式

平裝 (15)
精裝 (1)
軟精 (1)
作者

黃丞儀 (2)
何洪丞 主編 (1)
奧比.薩克思 (1)
廖俊凱、洪儀庭、高俊耀、沈琬婷-編劇;狂想劇場編輯團隊-編 (1)
春山出版編輯部 (1)
曹華軍、李洪丞 (1)
林秀幸 (1)
沈琬婷-編劇;狂想劇場編輯團隊-編 (1)
法律白話文運動-作;李柏翰-編 (1)
潘美玲、林繼文、張隆志、楊孟軒 主編;潘美玲、林繼文、張隆志、楊孟軒、蕭新煌、林子倫、江俊宜、侯志仁、黃丞儀、曾薰慧、李宜澤、謝力登、梁志鳴、許菁芳、涂豐恩、鄭肇祺 著 (1)
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黃丞儀、林建中、傅柏翔、蔡志偉 Awi Mona-作 (1)
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1)
鄭安齊 (1)
陳翠蓮 (1)
黃丞儀主編 (1)
黎恩灝 (1)
出版社/品牌

中研院法研所 (3)
春山 (3)
詹氏 (2)
麥田 (2)
元照 (1)
巨流圖書 (1)
機械工業出版社 (1)
沃時文化 (1)
經濟民主連合 (1)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1)
衛城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7筆商品,1/1頁
製造系統碳流動態模型及碳效率評估方法(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曹華軍; 李洪丞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2022/07/01 裝訂:平裝
本書面向我國製造業碳達峰、碳中和需求,系統總結了製造系統碳流動態建模及碳效率評估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包括低碳製造的內涵、典型製造工藝碳排放特性、碳流動態建模方法、碳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製造系統碳效率優化與精益管控方法等,並結合該理論與方法在壓鑄、半導體基材、陶瓷製造系統的應用,開發了一種製造系統碳排放智能雲管理系統。
定價:588 元,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職達幸福之城
滿額折
作者:何洪丞 主編  出版社:臺北市政府勞動局  出版日:2014/12/01 裝訂:平裝
《職‧達幸福之城》專訪幸福企業與勞動職人就如何提升工作技能及職場福利與保障工作安全等議題,並介紹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提供的服務,收錄產學合作、社會企業專案服務委託、基本工資、工時維護、維權小學堂、勞動影像搜集、保存與推廣、工安好宅、職災地圖與減災計劃、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等勞動局近年力推的政策,藉由企業、勞動者充實自我、政府政策三個面向的真實案例,勾勒出臺北市以人為本的友善勞動環境,期許臺北市能成為勞動者
定價:200 元, 優惠價:88 176
庫存:7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
滿額折
作者:黃丞儀  出版社:中研院法研所  出版日:2011/11/01 裝訂:平裝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內容包含: ‧宇賀克也 文;范姜真? 譯:日本獨占禁止法法執行之變遷‧Lech Garlicki 文;翁燕菁 譯: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Margin of Appreciation" Doctrine: How Much Discretion Is Left to a State in Human Ri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5 61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
滿額折
作者:黃丞儀  出版社:中研院法研所  出版日:2011/11/01 裝訂:精裝
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內容包含: ‧宇賀克也 文;范姜真? 譯:日本獨占禁止法法執行之變遷‧Lech Garlicki 文;翁燕菁 譯: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Margin of Appreciation" Doctrine: How Much Discretion Is Left to a State in Human Ri
定價:750 元, 優惠價:95 713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跳舞的熊
滿額折
作者: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2018/10/31 裝訂:平裝
☆☆一部關於被解放的熊,以及轉型之國人們的生命故事☆☆自由使人疼痛,而且一直如此「融合了大膽的新聞報導以及更為大膽的預言故事,作者沙博爾夫斯基既幽默又努力不懈地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渴望、而非只是單純的期待自由。」——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耶魯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現代東歐史專家)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胡淑雯(作家) 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黃美秀(屏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2
跨界跨代的台灣研究:北美台灣研究學會(NATSA)二十年
滿額折
北美台灣研究學會是從台灣的民間出發,在台灣研究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扮演開創的角色;它就像一般的學術研討會,儘管二十年來的運作主力,不是學術地位穩固的資深教授,而是以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為主,但學會會員的台灣共識,卻凝聚了學會知性和感性的集體力量。 本書以鮮活的主題,串起北美台灣研究學會的歷史,卻不是刻板單調的編年記事,而是以各種主題呈現北美台灣青年研究學者的學思歷程和著述成果,探討台灣研究在知
定價:350 元, 優惠價:93 32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斷臂上的花朵:從囚徒到大法官,用一生開創全球憲法典範(暢銷經典版)
滿額折
作者:奧比.薩克思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0/01/09 裝訂:平裝
唐獎法治獎首屆得主---奧比•薩克思畢生智慧結晶:「奧比・薩克思長期主張所有人的尊嚴皆應予以尊重,不同社群的能力與價值皆應予以肯認,充分體現法治的重要價值……唐獎教育基金會因此決定將2014年法治獎頒授奧比・薩克思,以表彰他提升吾人對法治之理解,對普世人權及正義所作出卓越之貢獻。」 專文推薦──王健壯、許宗力、黃文雄導讀──黃丞儀理解當下人權與司法議題必讀經典--同性戀婚姻合法化、弱勢族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3
台灣法學新課題(十八)
滿額折
作者: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 黃丞儀; 林建中; 傅柏翔; 蔡志偉 Awi Mona-作  出版社:元照  出版日:2023/12/01 裝訂:平裝
本書收納四篇台灣法學會2022年年度法學會議所發表的學術論文,題目分別為,「從國家安全角度談美國關鍵科技管制與總統行政的制度關聯」、「國安觀點下資本管制之模式與基本思考」、「職場霸凌的法律定義及處理法制之潛在選項―臺灣法現況及美國法之啟發」、「文化、身分、認同的國家法介入─回應兩則憲法法庭判決」,各篇論文均見作者獨到見解,內容豐富多樣,具有相當之學術價值,相信能對讀者有所啟發,期盼本書對台灣法學之研究與發展,有所貢獻。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5 399
庫存:1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2017:行政程序法2.0
滿額折
作者:黃丞儀主編  出版社:中研院法研所  出版日:2023/10/01 裝訂:軟精裝
本書特色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於2017年召開之「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行政程序法2.0」學術研討會,探討當前行政程序面對的重要挑戰。會議論文主題包括行政命令是否包括職權命令、自動化作成行政處分的效力、行政處分之廢止、行政處分的送達、公眾參與重大開發計畫、對話型行政程序,以及行政合理性的內涵等。李建良特聘研究員亦針對行政程序法的革新,發表主題演說「行政處分2.0」,從理念溯源、概念思考、功能思考、法治思考,以行政處分為討論核心,直探法治行政的新思維。會後,研討報告中之5篇,經雙向匿名審查通過後收錄於本書,加上主題演說,共計6篇論文,收錄出版。此外,本書亦包含當初為了舉辦研討會,邀請行政機關代表來所參加座談會,和會議論文作者一起討論行政程序法的相關爭議。有鑑於該場座談會的內容洵實,並能凸顯行政部門運用行政程序法的日常實踐,特收入本書,以供讀者參考。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5 494
庫存:4
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
滿額折
作者:鄭安齊  出版社:沃時文化  出版日:2022/06/01 裝訂:平裝
如果暴政的受害者已然消逝,我們該何從哀悼? 如果加害者的面目模糊,我們該如何指認? 如果不義的塑像已被高高豎起,我們的選擇是否只剩拆除? 如果受難者的紀念碑遲遲無法建立,我們怎麼一起合作? 閱讀本書,重新審視台灣百年的不義歷史與暴政結構。藉由德國轉型正義中的文化實踐案例,作者走訪、爬梳、研究,嘗試指出一種可能的方向:一個不再需要紀念碑的時刻。──共同思索未來,跨領域推薦必讀──前端傳媒台灣組主編何欣潔/作家吳音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駐德自由記者林育立/中山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林傳凱/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邵允鍾/轉角國際專欄作者阿潑(黃奕瀠)/作家馬翊航/不義遺址研究者張維修/C-LAB 策展人、前《藝術家》雜誌總編輯莊偉慈/新加坡電影節前策展人、台灣國際人權影展選片人郭敏容/政大台文所助理教授陳佩甄/東吳政治系教授陳俊宏/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陳虹穎/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創會理事長、《台灣同運三十》作者喀飛/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彭仁郁/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員、RCA員工關懷協會組織工作者賀光卍/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黃丞儀/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舒楣/台灣文化法學會理事長、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理事廖凰玎/藝術家、台藝大雕塑學系助理教授劉千瑋/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劉文/策展人、東海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蔡明君/陽明交大人社系副教授蔡晏霖/鄭南榕的女兒、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劇作家、大慕影藝內容總監簡莉穎/《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北藝大助理教授、作家顧玉玲/策展人、南藝大藝創所副教授龔卓軍
定價:720 元, 優惠價:9 648
庫存:4
非常上訴
滿額折
作者:沈琬婷-編劇; 狂想劇場編輯團隊-編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2023/12/30 裝訂:平裝
一場未竟的審判,一個現實中沒有發生的平反「我想在虛擬的劇場裡,提起一場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非常上訴。目的並不是自大地要為陳欽生、楊碧川兩位前輩平反,而是想透過法庭的形式,討論不法國家時期的國家暴力,讓它在劇場裡透過言說身體現形。」--狂想劇場導演.廖俊凱2019年桃園鐵玫瑰藝術節、2022年兩廳院秋天藝術節演出作品《非常上訴》不僅是狂想劇場的「紀錄劇場」初嘗試「什麼是非常上訴?」「誰需要非常上訴?」「什麼情形下,這是一場不可能發生的非常上訴?」本書收錄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黃丞儀導讀以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欽生與楊碧川案件為基礎,《非常上訴》一劇在創作上不僅是狂想劇場直面台灣歷史的代表作,更是實踐「紀錄劇場」的初次嘗試。劇本設定上,嘗試以紀錄劇場形式訴說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由於劇本創作當時檔案尚未解密,因此編劇透過訪談、對話、檔案等材料接近當年的案情;另一方面,編劇亦透過與演員的協作,不僅設定開頭以演員現身帶入自身生命故事,交織出過去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傷痕,同時在演出中也以透過代理人機制由演員與前輩直接對話,轉化出極為獨特的劇本。《非常上訴》的法庭劇形式與台詞中拗口生澀的法律用語如何融入生命史講述,不僅是對劇本創作,對演出者、觀眾來說也同樣是挑戰;最後,整個劇本透過「國民評議員投票」來與現場觀眾的對話,也是這個劇本閱讀起來最意味深長、最值得玩味之處。透過演員自身現身,將生命史拋入與政治受難者前輩們的生命史進行對話,一場超越時空的同理才有機會發生;透過艱澀的法庭詞語,與柔軟而殘酷的生命口述,歷史上發生過的荒謬才有機會真正展現在人們眼前。而透過國民評議員參與投票的機制設計,來不及參與過那個時代的人,才有機會從劇幕掀開一角,看見台灣曾經有過的樣貌。「狂想當代劇本集系列」劇場作為一種即生即滅的古老藝術,從原始智人點起火光撕開黑暗帷幕,企圖命名外在森羅萬物表象,指出內裡無以名狀之間,就決定了這一門技藝是訴說當下的人類感受,雖是瞬間當下也是亙古永恆,述說著人不變的慾望與期待,如同天上繁星的光到達你眼前時,已旅行千億光年,同時通往兆億光年未來。雖然如此,本書出版時,狂想劇場也才近十八歲光陰。從開始創作之初,我就刻意選擇同一世代編劇,書寫的方向也必須是與我們生存當下的世界有高度相關。從一開始的到處尋找符合前述理念的劇本,到後來由我委託編劇題材共同創作,經歷小說改編、歷史口述轉化、紀錄劇場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3 186
庫存:3
狂想當代劇本集:歷史記憶系列套書(共3冊)
滿額折
作者:廖俊凱; 洪儀庭; 高俊耀; 沈琬婷-編劇; 狂想劇場編輯團隊-編  出版社:詹氏  出版日:2023/12/30 裝訂:平裝
文學×口述歷史×法律多向度、跨領域的敘事切入點—— 狂想當代劇本集【歷史記憶系列】《逆旅》/《島上的最後晚餐》/《非常上訴》三個劇本,輾轉不同時空巨觀洪流歷史與小人物們的生命記憶昔日、此刻與未來的話語——岩層般堆壘出屬於我們的島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郝譽翔《流麻溝十五號》口述記錄整理者曹欽榮中研院法律研究所研究員黃丞儀——導讀透過三個劇本、三種不同生命史講述的方式,狂想劇場「歷史記憶」系列套書,試圖以不同尺度、不同聲音切入台灣這塊島嶼曾經有過的歷史。歷經各種階段的個體生命所展開的記憶探索,拉出事件線索,引著我們彷彿深入屬於這塊島嶼隨著時光層疊出的岩層,看見紋理中的生命。《逆旅》以一只行李為喻,皮箱裡裝載著人生流離過程中,攜帶於身、無法放手的物品與記憶。從女子追尋父親的生命旅途為起點,劇本以場幕遞換創造時空交錯帶出父親流離於中國、台灣的生命軌跡,並以個人生命史的微觀切角切入發生於澎湖的山東流亡學生事件這段歷史,同時帶入環繞於族群、家庭、愛情的情感漂流。《島上的最後晚餐》從食物記憶的謎題展開,交織家族三代、四位女性的故事。從《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擷取靈感創作,刻畫白恐時代屬於女性的面向。在男性缺席的家族裡,透過描述女性政治犯受難者與女性遺族如何處理家族中「不要談政治」的恐懼創傷,也讓被噤聲的歷史在當下找到發聲與出口。《非常上訴》則以白色恐怖受難者前輩陳欽生與楊碧川案件為基礎,嘗試以紀錄劇場形式訴說政治受難者的生命故事。在創作上不僅是狂想劇場直面台灣歷史的代表作,更是實踐「紀錄劇場」的初次嘗試。創作上編劇亦透過與演員的協作,不僅設定開頭以演員現身帶入自身生命故事,交織出過去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傷痕,同時在演出中也以透過代理人機制由演員與前輩直接對話,轉化出極為獨特的劇本。透過上述三個劇本的出版,勾勒出狂想劇場透過創作深入台灣島嶼歷史的路徑,也帶給我們豐富的個體、社會交匯的生命史圖景。「狂想當代劇本集系列」劇場作為一種即生即滅的古老藝術,從原始智人點起火光撕開黑暗帷幕,企圖命名外在森羅萬物表象,指出內裡無以名狀之間,就決定了這一門技藝是訴說當下的人類感受,雖是瞬間當下也是亙古永恆,述說著人不變的慾望與期待,如同天上繁星的光到達你眼前時,已旅行千億光年,同時通往兆億光年未來。雖然如此,本書出版時,狂想劇場也才近十八歲光陰。從開始創作之初,我就刻意選擇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3 558
庫存:2
春山文藝-李登輝100年專輯
滿額折
作者:春山出版編輯部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3/04/21 裝訂:平裝
■李登輝100年專輯二○二○年過世的李登輝,他將近百歲的一生幾乎就是臺灣百年史。一九八八年蔣經國過世,他成為結束蔣家政權的新一代本省籍總統,臺灣從此邁入下一個政治階段。然而李登輝在民主化、政黨、兩岸、經貿、統獨與臺灣認同等面向上,有一定的複雜性,如何定義李登輝與臺灣的關係,那是一個怎樣的轉變時代?值得在李登輝二○二三年百年冥誕的時刻,以新的角度來檢視。本次封面故事邀請一九八八年曾為《遠東經濟評論》駐臺的韓籍記者沈在薰(Shim Jae Hoon),從外媒的角度寫下他對李登輝與臺灣民主轉型期的回憶。而被稱為民主先生的李登輝,從已公開的檔案來看,身為總統的他,剛上任沒幾年如何面對一九九一年發生的獨台會案?此外,李登輝時期開放新銀行設立、實施健保與教改、對中國從開放走向戒急用忍,在經濟與社會分配上都深深影響臺灣,《未竟的奇蹟》主編林宗弘分析李登輝如何在多重政治風險下實行矛盾的經濟政策,形塑影響後續每一任總統的李登輝難題。同時,我們也將探討李登輝為何以農經為志業,跟日治時代知識分子養成有何關係,以及深度解讀他的早期農經論文呈現的批判思想。期待從這些文章,給予多面向的李登輝肖像。而面對近年的世界變局,尤其是香港與烏克蘭所遭受的極權壓迫與侵略戰爭,本期邀請法國作家艾力克.菲耶(Éric Faye)、烏克蘭文學研究者瑪莉雅.舒瓦洛娃(Mariia Shuvalova)與香港作家李智良,分別撰文陳述歐洲、烏克蘭與香港的文學界如何回應前所未有的變局。菲耶自剖身為法國作家對這場戰爭的驚愕、幻滅與無力感。舒瓦洛娃則爬梳俄羅斯在戰爭之前,就出現許多幻想的軍事文學,主題皆為侵略烏克蘭,而烏克蘭自二○一四年起因俄羅斯入侵,引爆一波戰爭文學,包括許多上戰場的女性。殺伐與抵抗也發生在文學中。李智良則描述反送中運動後的香港社會在強力監控中正在經歷各自孤立、離散的過程。本期也收錄由中研院法律研究所黃丞儀策劃,從幽暗歷史的角度探討白色恐怖的座談會精采紀錄,領域跨及中文、外文、原住民、歷史與社會學門,有臺大中文系教授同時是中研院院士的鄭毓瑜、中研院歐美所單德興、中研院史語所戴麗娟、中研院臺史所詹素娟以及中研院社會所蕭阿勤等幾位老師,是人文學科目前為止最深刻探討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課題的交會,企圖呈現幽暗過去的曖昧性。當代文學評論則由鍾永豐詮釋哈金文學的特殊性,與蔡慶樺解讀奧地利作家葉利尼克為何堅決成為最討厭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2
在夾縫中抵抗:從依法治國與司法抗爭的比較經驗看香港
滿額折
作者:黎恩灝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4/01/23 裝訂:平裝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退休副教授)阿古智子(現代中國研究學者,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教授)專文推薦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總主筆)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倉田徹(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陳玉潔(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張潔平(媒體人)許菁芳(多倫多大學政治學博士、暨南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許仁碩(北海道大學媒體與傳播研究院助理教授)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共同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黎恩灝的這部新著最為值得細續的,就是作者更為深入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梳理和理論解釋,去解答為何香港原有的法治為何會如此脆弱,令致威權法治可以長驅直進的問題。更進一步的,雖然面對香港法治四面楚歌的困境,作者也不忘為讀者開拓縱深的歷史和環球視野,參照外地種種「司法抗爭」的經驗,為法治敗壞和理想失落的情勢下,提供坐困愁城之外的思考出路和精神鼓舞。//──羅永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退休副教授)//李柱銘、梁家傑、戴耀廷——香港過去幾十年的民主運動是由多位香港法律專家所領導的。現在,在《港區國安法》體制下,民主派已不能在街頭或議會中開展活動,而被監禁者可以「自由」發言的法庭則成為了最後的抗爭舞臺。本書透過與大量外國案例的比較,仔細探討繼承中英文化的香港司法的獨特性,並探討司法抗爭的可能性,成為了一本絕望中的希望之書。//──倉田 徹(立教大學法學部教授)=制度匱乏不等於價值滅絕=過往的香港享有國際社會公認的司法獨立和法治,也是「香港故事」中香港成功的基石與港人自豪的來源。對外資來說,優秀公平的商法及民法、廉潔的法官、高效的司法機構等,已提供足夠誘因來此通商;對港人來說,依法治國、司法獨立的概念深植人心,彷彿擁有法律和法律制度,便足以保障人權與自由。然而,香港真的是個法治(rule of law)社會嗎?其實,香港法治之建立,可說是英殖時期的政治手段:香港的法律制度移植自普通法與便於管制的殖民地法例,雖有司法獨立之外衣,卻不曾擁有真正的民主問責,對政權始終缺乏有效制衡,也為日後威權主義式的法治制度和文化鋪路。主權移交後,威權色彩更為鮮明,司法逐漸與政權融合,甚而為其所用,成為權力意志的延伸,種種狀況在二〇二〇年六月《港區國安法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3
公民不盲從:生而為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國家能賜死人民嗎?能投票就是民主?防疫就能限制出入境?收入低就該餓肚子嗎?……30堂基本人權思辨課
滿額折
作者:法律白話文運動-作; 李柏翰-編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2022/06/30 裝訂:平裝
人權不是特權。人權到底是什麼?一本適合所有人閱讀的人生教科書納稅者權利法跟我有什麼關係?家長有權利對「同志教育」說不嗎?歌手不能唱自己的歌?紅燈何時亮,幾時可尋芳?……最實用的人權讀本,30條基本人權的探索與思辨,幫助我們真正理解人權的意涵,成為一個更進步的世界公民。●特別推薦一起讀判決 (人氣法律粉絲專頁)/(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周威同(國教署兒童權利公約教育人員培力計畫種子教師)/林辰(知識型Youtuber、《台灣吧Taiwan Bar》共同創辦人)/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祕書長)/施逸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張瑜鳯(資深法官,《章魚法官來說法》作者)/許全義(台中一中社會科教師)/黃丞儀(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黃惠貞(歷史教師深根聯盟發言人、板橋高中歷史科教師)/蔡中岳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錢建榮(最高法院法官)/蘭天律師(依姓氏筆劃排序)人權並非國家所賦予的權利,而是先於國家、任何社會與法律制度出現前就存在了,而人權的內涵就在於體現對人之尊嚴的尊重,每個人都是有自主性的主體,而不會淪為被他人或國家所支配的客體。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那是第一份全球性的人權保障文件,這一天也被訂為人權日。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的人們看盡殘暴的國家機器如何輾壓自己或其他國家的人民,因此聯合國成立時,各國即把人權保障視為這個國際組織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並迅速通過了《世界人權宣言》。/人權法典化是為了賦予人民對抗國家暴力和歧視的武器——雖然締約或修改條文都太困難,但我們能透過重新詮釋、擴充文義,讓人權法持續保持其活力和韌性。反之,若任由政府恣意排除或限制人權內涵,將失其最初捍衛個人尊嚴及促進社會正義的精神。這也是一開始想編輯這本書的主要目標,希望提供讀者有關人權與基本自由的基本認識,學習相關語彙後,用以觀察自己與其他人的生活處境,進而勾勒出心目中理想社會的藍圖。——法律白話文運動本書邀請一群年輕有想法、寫過多部暢銷法普書的「法律白話文運動」執筆,以明確好讀的文字,把嚴肅的法律知識,轉化為一般大眾容易理解的常識。內容以聯合國特別為青少年編寫的《世界人權宣言》簡易版三十條為基礎,從每一則法條的核心精神作闡釋,並援引國內外的案例,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3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滿額折
作者:陳翠蓮  出版社:春山  出版日:2023/11/14 裝訂:平裝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近幾年來美中關係急遽轉變,臺海安全屢屢成為焦點。這是自一九七〇年代美中建交以來,國際局勢最大的轉向,將嚴重牽動臺灣命運,本書作者認為一個新的歷史時刻已到來。然而,過去臺灣社會長期處在威權統治之下,對集體命運無力也無從關心;威權時代鋪天蓋地的政治宣傳更導致民眾對自身國際處境或是無感、或是多有誤解。此種狀態延續至今,許多人對臺灣境遇仍缺乏認識,對臺灣民主化過程懵然不知,甚至歸功於蔣經國仁慈推動。為此,本書全面梳理了二戰結束迄今臺灣主要的政治發展過程,並從「美國政府―國民黨政府―臺灣社會」三方關係加以觀察分析。作者希望透過對這段歷史的分析與借鏡,能有助臺灣共同體的成員們理解臺灣當前狀態,並在此基礎上思索未來道路。好的歷史研究有時很像推理小說,在眾人原本信以為真的說法上發現破綻,逐步拆解釐清、解答謎團以迄真相大白。本書就是這樣一本深具解謎魅力、讀完令人恍然大悟的論著。全書分成三部,各部均以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重大謎團為核心,展開多角度交叉論證。第一部「東亞冷戰下美國政府的臺灣方案」,探討一九五〇年代初期,臺灣主權問題如何從《開羅宣言》歸還中國的約定,轉變為後來《對日和約》中地位未定的安排。第二部「蔣介石的反共王國」,說明敗逃來臺的國民黨政府如何在絕境中重振旗鼓,對外獲得美國認可,對內進行有效社會控制,全面建立起穩固體制。第三部「民主化的進程」,勾勒島內外人士如何攜手合作,並搭乘雷根政府「民主促進」政策的有利條件,終於衝破威權禁錮,尤其精采的部分,是經由綿密論證破解「蔣經國為臺灣民主化推手」迷思。除了重探過去,作者也為臺灣未來建言。她指出臺灣民主體質的隱憂,期許深化民主體制,對內形成共同意志,對外爭取國際支持。這將是這一代臺灣人無法逃避的重大挑戰。【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何榮幸|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宋承恩|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李志德|資深新聞工作者汪浩|國際政治經濟評論家沈伯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林孝庭|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暨檔案館東亞部主任若林正丈|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黃長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定價:560 元, 優惠價:9 504
庫存:7
很深的民主,需要很厚的共同體:兼論「民主人」的養成
滿額折
作者:林秀幸  出版社:經濟民主連合  出版日:2024/01/22 裝訂:平裝
民主的深化連結於社群性的建構,一個有厚度,以及兼具各種尺度的社群性建構,而在地或是面對面社群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社群性」不等於「集體性」,而是「人」如何走向「社群我」的社會與文化過程。缺乏「社群我」養成的群體容易被單一概念綁架――不管是以公領域「理性」為名,還是以「民族主義」為名――造成某種集體性制約。經由社群建構之社會與文化過程,我們才能從對立和同一的矛盾中轉化為「社群我」。 過程或許繁複多變,就像各種文化為基底的樂章或是詩篇。不是每一次都要詮釋出完整的宇宙論意識,而是體會到文化根基的精髓,經由個人的實踐轉化為各種載體,不管是遊戲、文學、藝術、音樂、論述……象徵在某個起點開始,切合當下時空的脈絡,上下左右移位,引導人們進行「我」的轉換與質變,一個永不懈怠也永難完成的文化之旅。 這是「民主人」養成的真意,一個以人為主的民主政治。――林秀幸如果民主不只是選舉,那還會是什麼?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貧富差距、民粹、不平等,一躍而為熱門討論的關鍵字,在知識份子慨嘆全球民主倒退、紛紛提問「民主為何失敗」的此時此刻,台灣也無法規避民主深化的任務。 本書以霍布斯、盧梭、涂爾幹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個人意識與公共意志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推衍出:「在民主政治下,社群與個人並重。」今日民主發展的困境之一,在於單一面向地強調個人主義、個人權益的維護,而忽略了整體社群的能力,包括人民互相溝通照顧的能力、以群體為思考框架的能力。 人民的權益,需要以社群整體的能量來維護。民主的深化,需要建構一個有厚度的共同體。 本書也透過再詮釋克里特島山村的偷羊、日本的武士道、峇里島的鬥雞,以及北台灣客家地區的宇宙論、閹雞競賽等象徵建構過程,說明民主淺層化的弊病、後果與可能的對治之道。並進一步剖析台灣的民主危機與生機,探討民主人的養成之道,企盼未來我們能建構一個不失去象徵能量、以人為主的民主政治。【專文推薦】江旻諺/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客座研究員,《如水》編輯委員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邱星崴/地方工作者張淑惠/小民參政歐桑聯盟創黨召集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會理事長莊程洋/任職於民間倡議組織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陳東升/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黃丞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島國前進基金會董事長劉維人/獨立研究者,社科譯者戴興盛/國立東華大學自然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