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古典詩詞的女兒-葉嘉瑩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簡體書 (4)
港版書 (2)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
無法訂購商品 (2)
庫存狀況

有庫存 (2)
無庫存 (4)
商品定價

$200~$399 (2)
$400~$599 (1)
$800以上 (3)
出版日期

2024年 (1)
2018~2019 (1)
2016年以前 (4)
裝訂方式

平裝 (5)
精裝 (1)
作者

(美)徐中約 (3)
徐中約 著‧計秋楓、朱慶葆 譯茅家琦、錢乘旦 校 (2)
徐中約 (1)
出版社/品牌

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 (2)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
商務印書館(大陸) (1)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6筆商品,1/1頁
中國近代史(上冊)
滿額折
作者:徐中約 著‧計秋楓; 朱慶葆 譯茅家琦; 錢乘旦 校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01/08/01 裝訂:平裝
《中國近代史》是根據英語世界中最暢銷大學教科書Immanuel Hsü(徐中約)原著The Rise of Modern China第六版翻譯出版。本書內容以清朝立國起,以迄二十一世紀,縷述中國近四百年歷史之演變。上冊由第一至二十一章,包括清帝國從建立、興盛,以至衰亡;西方宗教、帝國主義及商業活動衝擊中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及列強瓜分中國;維新變法、立憲運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運動。下冊由第二十二章至四十二章,包括中國共產黨成立、國共分列及內戰、抗日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文化大革命、中美關係及四人幫事件;中國八十年代改革、四個現代化、八九天安門事件、香港回歸及中國邁向二十一世紀。本書特點本書不囿於任何一家學說、一種主義,開出一種折衷調和的史觀,能夠公平公正、客觀冷靜的看歷史事件的發生;並且參考大量西方及日本學者的研究和檔案資料,內容充實。
庫存 > 10
定價:850 元, 優惠價:9 765
中國近代史(下冊)
滿額折
作者:徐中約 著‧計秋楓; 朱慶葆 譯茅家琦; 錢乘旦 校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2002/05/01 裝訂:平裝
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徐中約先生,以一人之力,著成The Rise of Modern China一書,自1970年面世後,先後修訂六次,銷售數十萬冊,為美國大學中國研究的權威著作。《中國近代史》由南京大學歷史系茅家琦、錢乘旦、計秋楓、朱慶葆四位教授及中文大學鄭會欣博士根據英文原著第六版翻譯而成,中文大學出版社分上下兩冊出版。本書內容以清朝立國起,以迄二十一世紀初,縷述中國
庫存 > 10
定價:850 元, 優惠價:9 765
中國的奮鬥(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徐中約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2024/08/06 裝訂:平裝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定價:828 元, 優惠價:87 720
作者:(美)徐中約  出版社: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  出版日:2008/01/01 裝訂:平裝
本書自1970年面世後五次修訂,銷售數十萬冊,為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及最暢銷的學術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力作。 本書自清朝立國起,下迄21世紀,縷述四百年來中國近代社會之巨變。然作者明確指出,這段艱難的歷程並非如大多西方漢學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斷輸入而中國僅僅被動回應的歷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對外來因素的民族或種族抗爭”以及“在新的天地裏尋求一條
絕版無法訂購
作者:(美)徐中約  出版社: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  出版日:2013/08/01 裝訂:平裝
《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鬥(插圖重校第6版)》自1970年面世後五次修訂,銷售數十萬冊,為歐美及東南亞等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權威著作及最暢銷的學術教科書,是一本極具深遠影響的經典力作。此次重校對內容重新審校、訂訛,並對部分章節進行增補,同時擇選百余幅珍貴照片;隨之配圖,努力為讀者呈現一部客觀翔實的著作。《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鬥(插圖重校第6版)》自清朝立國起,下迄2
絕版無法訂購
作者:(美)徐中約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大陸)  出版日:2018/06/01 裝訂:精裝
本書原著為20世紀60年代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東亞研究系列作品之一。作為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教授的高徒,作者廣泛搜集和運用了包括中、英、法、俄、日各語種文獻在內的資料,以1858―1880年這一時間段限為切入點,對19世紀中後期清政府在一系列外交事件中的行為與觀念作出細緻闡述與精闢分析,呈現了近代中國如何由天朝中心主義轉型為現代國際社會的一員,尤其是對外交往方面,隨著朝貢體系的難以為繼,艱難地轉向主權國家間的現代外交模式這一過程。本書主體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西方國家在京使館的建立過程,互派使節常駐這一在現代外交看來習以為常的制度,最初卻遭遇了從觀念到制度層面的反復博弈;第二部分,則詳述了國際法引入中國的過程,從林則徐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夕節譯國際法至丁韙良應邀翻譯的《萬國公法》被刊行引用,其中曲折亦多;第三部分則闡述了中國常駐外國使館制度的建立過程,從同治年間向歐美派出臨時性使團到光緒帝繼位後大規模派遣常駐外國使節、設立駐外使館,觀念的衝突、人事的齟齬、制度的悖謬,都在這一過程中紛紛呈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關注的議題不僅在於近代中國的外交的制度嬗變,更在於制度其後的觀念轉型過程及其深層原因。作者巧妙地將時代背景和群像掃描與歷史人物個體原因及歷史事件偶然性相結合,流暢出入於歷史的宏觀與微觀之間,脈絡清晰,議題明確,分析冷靜而深入,評價公允而不乏歷史的善意。書稿附錄的近代外交史相關人員及數據資料翔實而清晰,也為有志於深入研究相關議題的學者提供了頗有助益的支持。本書對於從外交史的角度進一步審視與反思近現代歷史,深入理解內政與外交之密切關係、國際關係與開放政策等對當下而言仍具重要現實意義的犖犖大端,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是一部精緻而耐讀的史學著作。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