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
商品定價

$400~$599 (1)
出版日期

2022~2023 (1)
裝訂方式

平裝 (1)
作者

芭蒂亞.梅斯基塔 (1)
出版社/品牌

臉譜文化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筆商品,1/1頁
情緒,無法翻譯:從文化心理學出發,探索情緒如何被創造,以及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滿額折
作者:芭蒂亞.梅斯基塔  出版社:臉譜文化  出版日:2023/06/29 裝訂:平裝
《心態致勝》卡蘿.杜維克、《象與騎象人》強納森.海德特──推薦 你的情緒不是你的情緒從自豪的美國人、善體人意的日本人到知恥的台灣人,看我們的文化如何創造情緒 方怡潔|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阿 潑|媒體工作者海苔熊|科普心理作家、Podcaster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梁藝瀠(YY)|Vidamore 創辦人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恆溫教養》作者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簡美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齊心推薦 本書感謝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宋文里 審訂 「所有人的情緒都是文化的產物」 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裡,小女孩萊莉的頭腦裡住了五個情緒小人:樂樂、憂憂、驚驚、厭厭、怒怒;他們會彼此較勁,搶著控制小萊莉的行為。電影描繪情緒的方式,詳實展示了許多西方文化脈絡的人是如何理解情緒的──情緒在人之內、屬於心理的、而且是本質式的(特性永遠不會改變)。 如果這部電影是日本、土耳其、甚至是台灣導演拍的,頭腦裡這五個小人分別會對應到哪些情緒呢?答案很可能是──根本沒有情緒小人存在。 這是因為在許多文化裡,情緒有可能不存在於人的「內心」,而是在「人與人之間」。 傳統心理學把情緒視為人的內心活動,因此情緒研究也以個人為中心。然而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在大多數的文化中,情緒經常從社交情境中展開,每一個「情緒事件」也都乘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與歷程。 藉由指出另一種看待情緒的方式,作者將帶領讀者看見── ●「羞恥」在台灣是知分寸、懂進退的美德,在美國卻代表個人社交意義上的失敗。● 經常有興奮感受的美國人更加健康;經常從事平靜活動(如泡澡)的日本人則更長壽。●「憤怒」讓男性談到更好的薪水,對女性的求職卻毫無幫助。● 對許多文化而言,「愛」與「快樂」是不值得追求或不重要的情緒。 與他人情緒互動就像在舞池裡共舞,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與周遭的人很可能聽見的是不同的音樂,因而踩著不同的舞步。然而,只要我們能謙遜地放下自身文化對於情緒的假設,解開彼此的情緒,我們仍有能力理解另一種舞步。 跟隨本書,作者將帶領我們跨越文化的邊界,透過相關研究與民族誌,探索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