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
商品定價

$400~$599 (1)
出版日期

2022~2023 (1)
裝訂方式

平裝 (1)
作者

朱宥勳 (1)
出版社/品牌

大塊文化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筆商品,1/1頁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新增〈新版前言:遙遠的回音〉】
滿額折
作者:朱宥勳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2023/08/29 裝訂:平裝
◎戒嚴時期台灣小說家故事全新改版,新增〈新版前言――遙遠的回音〉!◎「我希望可以在這系列文章裡,讓文學讀者重新認識台灣的作家前輩,認識他們的精神、意志與勇氣;我也希望可以稍微讓非文學讀者感受到,就算你未必嗜讀文學作品,這些人本身的生命故事,及其對世界的熱情與執著,都有如小說一樣精彩。」――朱宥勳越知道他們的故事,就越能不驚詫於現世波瀾,越相信文學之神終會回報一切。台灣文學被「發現」的歷程,就像是啟蒙時代的除魅,把各種蒙在文學上的遮蔽與限制去除,會看到台灣文學這一路走來,像是逐漸重新發現自己的優點而願意自我肯定的人們,把眼光從被誤導的他方移開,願意好好正視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建立適當的評價觀點,肯定自己並砥礪向前。文學是民族的精神,文學史是建立國族認同的歷程,文學史觀也許就是對自己國家靈魂的自信。但我們有多了解自己的靈魂,我們能因為自己的文學產生多少自信?這是朱宥勳給自己的命題,《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就是他回應這份命題的第一份答案。在本書裡他談了九位小說家的故事: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林海音、陳千武、聶華苓、郭松棻、陳映真、七等生,這些小說家都有傳世的作品,但他們在寫小說之外所做的事,更是影響了往後的文學發展。這是以獨特觀點切入的文學故事,不談作品分析,著重在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許多在創作之外的「戰場」,而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所做的事,大格局地影響了往後的台灣文學。這些故事凝練出小說家們畢生的苦心與執著,也向我們展現台灣文學如何努力找到自己的路,說自己的故事。書中的小說家故事一方面帶我們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還原他家們創作時面對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是以朱宥勳的觀點來建構台灣文學史,特別是在政治壓力滿點之下的戒嚴台灣文學史。本書〈後記〉裡所表露的,應該是最適合來說明這些小說家之於台灣的意義,以及為什麼要說他們的故事:每次想到鍾肇政,我就會問自己:如果他都沒有放棄了,你有什麼卻步的理由?我能像鍾理和一樣,堅持寫到不能再寫為止嗎?我有沒有葉石濤的堅忍,能等到冰封雪融的一刻?我有林海音的耐心與細緻,能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調和眾人嗎?我是否能跟陳千武一樣,擁有無可摧折的自信?聶華苓的格局與敏銳,郭松棻的深思與內省,陳映真與七等生看似相反卻猶如鏡像的執著⋯⋯我不想說一些「典型在夙昔」之類的老頭修辭,但我確實感激他們,在很多猶疑時刻為我照亮眼前路。我越知道他們的故事,就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