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4)
政府出版品 (16)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20)
無法訂購商品 (4)
庫存狀況

有庫存 (6)
無庫存 (18)
商品定價

$199以下 (2)
$200~$399 (12)
$400~$599 (3)
$600~$799 (3)
$800以上 (4)
出版日期

2024年 (4)
2022~2023 (3)
2020~2021 (2)
2018~2019 (1)
2016~2017 (1)
2016年以前 (13)
裝訂方式

平裝 (11)
精裝 (7)
軟精 (4)
作者

康培德 (5)
黃富三 (3)
劉益昌、康培德 (1)
吳密察-主編 (1)
呂理政、魏德文 (1)
夏黎明 (1)
康培德、陳俊男、李宜憲-原著; 林宜儒-改寫 (1)
張朝勝作 (1)
新史學雜誌社編輯委員會 (1)
東臺灣研究會/編 (1)
林修澈、何信翰、張錦霞、康培德、陳麗華、黃季平、郭瑞芬、潘桂芳、戴寶村、曾添福、陳世榮、吳智偉、楊煥鴻 (1)
林修澈、莊雅仲、李宜憲、傅琪貽(藤井志津枝)、官大偉、林素珍、傅琪貽(藤井志津枝)、鴻義章(Upay Radiw Kanasaw)-作;康培德、陳俊男、李宜憲-原著;林宜儒-改寫 (1)
洪敏麟、康培德、廖秋娥、黃雯娟、吳育臻、劉澤民、黃瓊慧、吳進喜、許淑娟、李玉芬、田輝鴻、陳國川 撰述 (1)
王鑫、朱何宗、呂勝由、金尚德、陳仲玉、陳鴻圖、康培德、郭鳳琴、黃曉瑩、楊南郡、鄒東羽、齊士崢 (1)
詹素娟 (1)
詹素娟、康培德、李宜憲 (1)
陳國川、康培德、許淑娟、黃瓊慧、吳育臻、李玉芬、林聖欽、吳進喜、郭澤寬、呂崧雁 (1)
出版社/品牌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4)
聯經 (4)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4)
東臺灣研究會 (2)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1)
國史館 (1)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
太魯閣國家公園 (1)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1)
新史學 (1)
澎湖縣文化局 (1)
稻鄉 (1)
花蓮縣文化局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4筆商品,1/2頁
峽谷.太魯閣
滿額折
作者:王鑫; 朱何宗; 呂勝由; 金尚德; 陳仲玉; 陳鴻圖; 康培德; 郭鳳琴; 黃曉瑩; 楊南郡; 鄒東羽; 齊士崢  出版社:太魯閣國家公園  出版日:2012/03/01 裝訂:平裝
本書由多位專家學者撰文,從大地初成談起、太魯閣高山峽谷的形成、生命賴此滋養繁衍、不同族群先後進入、人與自然互動造就出太魯閣特有的歷史文化。本書以時間的觀點探索太魯閣的自然與人文。
定價:180 元, 優惠價:9 162
庫存:1
在地 第7期(本土教育半年刊)
滿額折
【本期主題】 海山地區為近期北臺灣發展地方學的重鎮,其中,國立臺北大學校級海山學研究中心傳承先前海山研究的學術脈絡,透過教育部USR計畫的執行以及數位人文科技的導入,致力於整合校內各學院系所跨域專業並連結校外各產官學部門力量,以建構出「海山學」的知識內涵與教研資源共享平臺。 而在高中端的教學場域,海山各區高中教師探查地方DNA所發展而成的校本課程,運用社區資源與文史素材設計「探究與實作」在地學特色課程,舉凡永平高中的「溪洲川流學」校訂必修課程、中和高中的「擺接行旅」、「擺街風華」校訂必修及多元選修課程、北大高中的「三峽學-峽客之道」校訂必修課程、板橋高中的「板橋趴趴GO」校訂必修課程、樹林高中的「文化享讀」與「樹林采風」課程等等。這些課程活動,具體落實教育部USR計畫之在地連結、人才培育以及108課綱之自發、互動、共好等核心精神的同時,共同刻畫地方發展風貌並彰顯人文史蹟亮點,也轉化為各校教學與研究的特色。而鶯歌工商設立陶工科,更是將在地產業文化直接構築成學校教學要點與研究重心的顯例。 從本期各篇專論關於「海山學」的實例可見,當地方學的成果融入各級學校「因地制宜」的課程教學之際,不僅豐富了教學現場的多元性與精采度,提升了授課內涵的吸引力與校園師生的認同感,激勵老師投入跨域合作課程研發的能量與動力,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和關懷實踐的素養與能力,強化學校教學與社區文化的鏈結,為人文社會學科創造了具體直接的社會實踐場域,也讓我們領會到「從做中學」的文史知識,如何因為「接地氣」而發揮出「學以致用」的效能。
新書特惠
定價:180 元, 優惠價:95 171
庫存:4
新史學:第二十卷第三期
55折
作者:新史學雜誌社編輯委員會  出版社:新史學  出版日:2009/09/01 裝訂:平裝
新史學:第二十卷第三期,內容包含:【論著】游逸飛:說「繫城旦舂」-秦漢刑期制度新論羅彤華:唐代社會的無夫姦現象康培德:離島淨空與平原移住-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臺灣原住民聚落遷移政策【研究討論】邱德亮:亦毒亦藥與鴉片政權【書評】
挖寶專區-中文書
定價:200 元, 優惠價:55 110
庫存:9
霧峰林家的重振:從官紳對立到相互協力(1882-1895)
滿額折
作者:黃富三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4/01/04 裝訂:精裝
霧峰林家是乾隆時代崛起之家族,透過冒險拓墾而迅速致富,崛起為地方頭人,到了十九世紀,族人林文察甚至曾經官拜封疆大吏。然而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後,清廷改採抑紳政策,對戰功赫赫之林家由重用轉為壓抑,不僅林文察戰死沙場,其弟文明竟慘死彰化縣公堂,且背負「叛亂」惡名,家運中衰。 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臺灣外患日增。建省之後,首任巡撫劉銘傳迫於外力壓迫與內部需要,積極推動新政,並破格重用臺灣紳商以協助推行,與林家結合成「官紳共利體」。霧峰林家即在此一政治背景下,創造了家勢重振之新機運。 《霧峰林家的重振》,是黃富三教授繼《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之後,歷經三十餘年完成之鉅著,也是霧峰林家三部曲之完結篇,透過公私文書,細緻而深入地描繪了霧峰林家如何在經歷挫折後東山再起,最後蛻變為中部最大家族。 延伸閱讀 《向海立生:清代臺灣的港口、人群與社會》,林玉茹 著 《馬祖列島的史前文化與「亮島人」》,陳仲玉 著 《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康培德 著 《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周婉窈 著
定價:800 元, 優惠價:9 720
庫存:4
霧峰林家的中挫:從宦途巔峰到存亡關頭(1864-1882)
滿額折
作者:黃富三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4/01/04 裝訂:精裝
十九世紀中葉,霧峰林家因效力清廷,在小刀會、太平天國及戴潮春之役中,屢立戰功,林文察高居福建陸路提督之位,其弟林文明亦榮任副將之職,其家勢之隆盛,在臺灣史上殆無其匹。 然而,家運無常似乎是林家的宿命,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挫折與危機。首先,林家因宦途受阻而退居鄉紳;接著,遭到政敵與中部鄰族之夾擊,導致頂厝系(二房)林奠國之繫獄省城與下厝系(長房)林文明之血濺公堂,甚至於幾乎遭到抄家滅族之厄。 這是林氏族史上繼林爽文之亂後之第二次重挫與危機。林家隱忍退讓,以司法手段代替武力方式,展開自救行動。歷經四次京控,雖未能勝訴,然其鄉紳地位與族產終獲保全,開創之後東山再起之契機。 《霧峰林家的中挫》敘述1864至1882年間驚濤駭浪的林家族運,藉此並可了解清代臺灣的三大問題:即官紳間之共利與相剋的複雜關係、中部豪族彼此間之制衡狀況,及司法體系之行政干預問題。透過此一重要家族的微觀式研究,更深一層地透視清代臺灣史。 延伸閱讀 《向海立生:清代臺灣的港口、人群與社會》,林玉茹 著 《馬祖列島的史前文化與「亮島人」》,陳仲玉 著 《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康培德 著 《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周婉窈 著
定價:640 元, 優惠價:9 576
庫存:4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
滿額折
作者:黃富三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4/01/04 裝訂:精裝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但其崛起方式,與臺灣其他大家族有極大的不同,開臺祖冒險渡臺,深入番界山區拓墾起家,長年與自然環境搏鬥,並與官府、原住民、移民間有恩怨情仇的複雜關係,形成其武家族性與驟起驟落的族運。 《霧峰林家的興起》結合了官方檔案、林家文書、民間傳說等多方資料,重建早期林家歷史,內容涵蓋自開臺祖林石開始,到十九世紀林文察陞任封疆大吏的過程,介紹這段時間林家興衰不定的命運:由林石在大里杙拓荒致富,經林爽文之亂而家道中衰,而林甲寅再興家業,以至林文察竄升為福建陸路提督,一度兼掛水師提督。這是霧峰林家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的故事。 書中既寫林家生存奮鬥的血淚故事,也寫?宗巨族間的結怨仇殺;既描述戰場上的叱?風雲,也記錄政壇中的勾心鬥角,這些故事共同交織成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圖畫。 延伸閱讀 《向海立生:清代臺灣的港口、人群與社會》,林玉茹 著 《馬祖列島的史前文化與「亮島人」》,陳仲玉 著 《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康培德 著 《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周婉窈 著
定價:640 元, 優惠價:9 576
庫存:4
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紀的
作者:康培德  出版社:稻鄉  出版日:2000/01/01 裝訂:平裝
本書是作者三年來孜孜不倦的研究成果,也是近年來出版的台灣史學術作品中,堪稱體系嚴謹、企圖宏偉的作品之一。本書有三個特點相當有意思,一是作者除細緻的建立、討論局部地區原住民聚落與歷史;更以十七世紀中葉的東台灣歷史,置身歐洲人所建立、以貿易為本位的全球互動網絡體系的近世性格。二是作者的歷史地理學專業,對屬於「無文字傳統族群」的台灣原住民史研究,也帶來新的詮釋角度。 三是作者有關「邊陲屬性」的見解,對想
缺貨無法訂購
續修花蓮縣志:族群篇
作者:康培德  出版社:花蓮縣文化局  出版日:2005/05/01 裝訂:平裝
續修花蓮縣志:族群篇
缺貨無法訂購
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
滿額折
作者:康培德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16/10/01 裝訂:精裝
本書三大特色荷蘭文獻史料:康培德教授為了在研究早期台灣史時能閱讀荷蘭東印度公司史料,掌握福爾摩沙南島語族的過去,特別修讀了十七世紀的古荷蘭語。理論概念的實踐:作者善於利用來自眾多領域的理論見解,有極其敏銳細緻的理論概念,從一開始即設其治學特色。溫厚的人本主義關懷:本書涵括殖民偶遇下不同主體立場的人文意識,如荷蘭人、隸屬不同社群的南島語族,以及其他將十七世紀福爾摩沙視同新家園的移民者,特別是來自東亞
定價:550 元, 優惠價:9 49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泰雅族Msbtunux的美麗與哀愁~頭角與奎輝部落KButa世系家族史
滿額折
作者:康培德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出版日:2009/09/01 裝訂:平裝
本書的書寫對象是居住在大漢溪msbtunux地區中的頭角與奎輝部落的泰雅族馬卡那奇支系KBute世群系,時間上包含了晚清、日本政府及戰後至今;透過石門水淹沒區遷徒貫穿過去、現在與未來,有助於了解遷徒對家族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能具體了解家族面貌形塑的歷史過程。以口述歷史及田野調查為主要方法,彙整紀錄此區原住民的家族活動,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社會、文化與政治等層面的變化,勾勤當代泰雅人的觀點,是記載與詮
定價:300 元, 優惠價:88 26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
滿額折
作者:康培德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出版日:2005/12/01 裝訂:平裝
本書討論荷蘭人.西班牙人及鄭氏王朝於十七世紀佔領台灣時如何治理原住民
定價:250 元, 優惠價:88 2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小琉球事件調查研究
滿額折
作者:劉益昌; 康培德  出版社: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軟精裝
本書《小琉球事件》全書除前言外,共分六章,主要探討小琉球的地理與自然、歷史與人文、Lamey 人的前世、小琉球事件及其影響、清初以來對小琉球歷史書寫的討論,以及最後結論等。作者透過文獻史料爬梳整理、深入當地進行田野調查與口述訪談,從長時限的考古學觀點,與從當地原住民族歷史的角度進行書寫,為臺灣原住民族歷史留下更豐富的資料與研究。
定價:280 元, 優惠價:88 24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山海尋跡:臺灣原住民族文獻選介
滿額折
作者:詹素娟; 康培德; 李宜憲  出版社: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出版日:2014/11/01 裝訂:軟精裝
臺灣原住民族文獻選介
定價:550 元, 優惠價:88 484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加禮宛事件1878
滿額折
作者:康培德; 陳俊男; 李宜憲-原著; 林宜儒-改寫  出版社: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出版日:2020/12/01 裝訂:軟精裝
定價:250 元, 優惠價:88 2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山傍水濱:六堆舊聚落的發展(上下冊不分售)
滿額折
本書為2012年完成的六堆舊聚落調查,依循著《臺南東粵義民誌》中所羅列的各堆聚落,進行以聚落為主體的踏查和紀錄,並透過古今地圖的比對,從聚落的形成、地名沿革、聚落發展與變遷,以及地方特色等內容書寫。 而書名《山傍水濱–六堆舊聚落的發展》,「山傍水濱」出自於鍾理和在《笠山農場》裡提到「在山崗之傍,在曲水之濱,…」描寫與世無爭的田家,百年聚落亦是如此。 本書因時間的關係可能與現況稍有落差,但書中呈現重要踏查和紀錄,對於想要進行六堆地方研究、村史調查等仍是頗具參考價值的資料。
定價:600 元, 優惠價:85 51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臺灣地名研究成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以地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台灣地名辭書的產生過程、地本專書以地名調查研究法、台灣的同名地名研究、台灣日式地名時空分布與意函、台灣「番」「社」字地名的空間分布特性與意涵、馬來西亞柔佛笨珍縣文律區的聚落特色與地名、由地名系統建構楠梓仙溪中游的區域特色、日治時期台灣市街「町」名之探討等議題,以論文方式切入研究台灣地名之心得,研究鄉土史及台灣史重要參考史料。
絕版無法訂購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系列叢書(10冊)
《原住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叢書》透過充實的文獻資料,從各方觀點來呈現自清領時期以來與原住民族相關的十大歷史事件。
缺貨無法訂購
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
作者:詹素娟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出版日:2004/08/01 裝訂:精裝
本書係以1998年「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為主的專集。本書是繼一九九五年《平埔論文集》、一九九八年《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論文集》之後,第三本完全以「平埔研究」為中心的論文集。全書收有康培德〈十七世紀的西拉雅人生活〉、施添福〈國家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屏東平原為例〉、詹素娟〈有加有留──清代噶瑪蘭的族群土地政策〉、梁志輝〈最後的打貓社人:一個平埔番社的歷史敘述〉、李壬癸〈邵族的地位─
絕版無法訂購
東台灣研究7
作者:夏黎明  出版社:東臺灣研究會  出版日:2003/04/01
研究論文蘭嶼雅美拼板舟之結構用材:鄭漢文 王桂清 廖聖福 施拿保國家支配、個人遭逢與池上坪元三個外省榮民的地方認同:夏黎明國家政策與區域開發關係之研究:以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為探討的樞軸:曾華璧歷史學與區域研究:以東臺灣地區的研究為例:林玉茹官營移民村與東臺灣的水利開發:陳鴻圖研究紀要/書評關於阿美族研究的若干思考:從康培德《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一書談起:黃宣衛…
缺貨無法訂購
原住民族文獻:第二輯(第07期~第12期)
出版社: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出版日:2013/12/01 裝訂:軟精裝
原住民族文獻》第二輯收錄文章重點,其一重點為對荷蘭時期及日據時期有關臺灣原住民族文獻的臺灣原住民族發展徵集計劃,像是第七期「找回歷史的原貌──從『歷史機遇』荷蘭文獻特展談原住民族文獻的徵集與研究」的專題,以及第十一期「歷史原點再啟航座談會──從歷史機遇文獻特展,談原住民族文獻的徵集研究與運用」特輯,此系列座談會由孫大川擔任主持人,廣邀研究臺灣原住民族之學者:詹素娟、童春發、康培德、黃美娥、劉益昌(
絕版無法訂購
  • 1
  • 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