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紅利積點抵現金,消費購書更貼心
篩選商品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52)
政府出版品 (152)
商品狀況

可訂購 (141)
無法訂購 (1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33)
無庫存 (119)
商品定價

$199以下 (5)
$200~$399 (98)
$400~$599 (25)
$600~$799 (1)
$800以上 (23)
出版日期

2025年 (3)
2023~2024 (27)
2021~2022 (27)
2019~2020 (28)
2017~2018 (7)
2017年以前 (50)
裝訂方式

平裝 (136)
精裝 (16)
作者

孫明德-主編 (5)
孫智麗 (4)
吳榮義 (3)
洪德生 (3)
經濟研究院 (3)
龔明鑫 主編 (3)
台經院 (2)
孫明德主編 (2)
左峻德 主編 (2)
王塗發、楊浩彥、林幸君、賴金端 (2)
余祁暐 主編 (1)
劉祥熹 (1)
台灣經濟研 (1)
吳孟道-主編;吳孟道、林秀英、周佳寧、范秉航、徐慶柏、張嘉玲、黃敬翔、楊孟芯、劉育昇、劉聖元、賴宜廷、簡淑綺-著作 (1)
吳恩華 (1)
周霞麗-主編;周霞麗、周佩萱、吳慈珮、朱俐穎、黃瓊琪、王樂知、官佳霖、許芷浩、陳音如、吳曉慧、林家逸、陳建維-著作 (1)
孫智麗 主編 (1)
孫智麗 編 (1)
孫智麗編著 (1)
出版社/品牌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152)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52筆,1/8頁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6月第47卷第06期558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數位發展時代,其創新路徑與以往不同,過去工業時代的新興技術創新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今需求。台灣近30年經濟發展與掌握電子技術機會,都與建立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息息相關。而「數位新社會」已是新政府的願景之一,在數位發展的時代,「資料」成為新的關鍵要素,「軟體」將如同工業時代的機器設備般重要。未來台灣能否掌握這波數位科技新典範,累積資料並發展軟體創新,將是現階段各部門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議題。數位發展政策是實現政策協調和連貫性的關鍵,公民、政府與產業的創新需要提供安全具韌性的基礎建設,並整合資料治理、資安防護和科技創新等管理機制,打造新價值的發展環境,而數位科技的應用已在疫情期間突顯其便利性。數位科技的普及應用對台灣社會來說是具發展上的優勢。然而,面對當前多元的社會問題,政府在資源和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有效引導社會服務組織運用大數據和數位工具來解決問題,進而降低時間和成本。根據OECD的倡議,建立以資料驅動的公共部門(DDPS)循證政策架構,以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這是全球在規劃數位新社會、構建數位新生活時面臨的首要課題。同時,營造數位信任、打造多元數位應用、強化數位賦能與匯聚人才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台灣在高階硬體的既有經驗基礎上,結合AI、5G和資通訊產業的力量,持續為國際提供領先的先進技術,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的目標。本期專題將從台灣在數位發展中的基礎法制與人才建設出發,深入探討政府、產業和社會組織等各部門的數位轉型關鍵議題及國際標竿,並提出更積極的政策引導,闡述台灣在實現「數位新社會」願景過程中的關鍵重點。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2月第47卷第02期554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2/01 裝訂:平裝
聯合國為促進各國共同解決全球性的環境、經濟、社會問題,於2015年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以此為標準衡量實踐情形。溫室氣體排放造成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是目前全世界急需努力解決的問題,聯合國已經將氣候問題定義為一個綜合性的永續議題,其中17項目標中的第13項「氣候行動」,成為影響全球永續發展之關鍵。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報告證實,2023年全球氣溫比工業化之前的均值高了1.4℃,已逼近「巴黎協定」本世紀末目標升溫1.5℃之上限。2023年年底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進行各國提交之「國家自定貢獻」(NDCs)的首次全球盤點。該盤點報告指出,預估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4~2.6℃,顯示國際間減碳成果雖然有所進步,然為了要達成減碳目標,必須再減少203~239億噸的二氧化碳,大約是全球一年排放量的60%,因此就目前的政策來看,各國應該訂定更積極的國家自定貢獻。呼應國際永續發展與氣候治理趨勢,我國自2021年宣示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2022年陸續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2023年公告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淨零排放目標入法,從政策宣示到法律規範,提升氣候治理層級、逐步建構碳定價機制及多元經濟誘因,引領企業低碳永續發展。推動永續發展與淨零轉型,需要公私協力,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合作,並結合民間力量以能達成。本期專題藉由探討聯合國SDG13氣候行動,掌握國際永續發展氣候治理趨勢,並檢視我國國家及淨零轉型重要關鍵之能源、製造及運輸部門減碳行動,地方政府因應氣候變遷與企業爭取永續商機推行ESG之策略方向,以全面盤點我國永續淨零實踐之課題與因應作為。
庫存:7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7月第47卷第07期559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7/01 裝訂:平裝
2019年起疫情肆虐、供應鏈中斷、物流阻塞、全球資源分配大亂,緊接著2022年的烏俄戰爭爆發,地緣政治紛擾甚囂塵上,各國對於包含能源、物資等儲備與跨國依賴問題的重視提升,全球局勢在接續負面發展下撬動起各國程度不一的物價飆升,2021年全球通貨膨脹率已來到4.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於2022年時估計全球通膨率在2022年上升至8.8%,在2023年則為6.5%,等同於宣告全球近十年來的低通膨時代進入尾聲。全球政府祭出因應舉措預防物價失控,無可避免的自然是各式緊縮性貨幣政策,也因此帶動各國央行決議升息,各地體質較弱的中小企業自然是首當其衝,好不容易在疫情過後存活下來,卻又得馬上面臨物價高漲與資金成本上升的多重困境。根據全美獨立企業聯盟(NFIB)對小企業信心的調查結果(2024/04)顯示,由於通膨壓力上升以及銷售低迷,美國小企業主的信心在2024年3月已跌至2012年12月以來最低點。中小企業幾乎是多數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協助中小企業穩定發展也是全球政府的施政目標與重點課題,當下我國也正面臨愈來愈明顯的物價高漲變化,根據我國主計總處2024年1月發布2023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2.5%,2022年則為2.95%,已連兩年超過2%通膨警戒線,國內相關部會以及中小企業主也不得不妥善預備好可能發生的經濟衝擊。本專欄內容挑選了背景不盡相同的美、歐、日、韓等四個區域作為研究主題,分別盤點與探討這些區域的政府在這波風雨欲來的危機下,所推出支援企業的重要因應措施,希望能藉此作為國內相關單位與企業面臨潛在困境的因應參考資料。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唯有未雨綢繆,才是避免事態失控的不二法門。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5月第47卷第05期557
95折
作者:台經院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5/01 裝訂:平裝
揮別疫情陰霾,眼前仍有地緣政治干擾、全球暖化加劇、多元融合創新等因素牽動世界變局,我國商業服務業也仍面對著缺工、低薪、市場規模有限的產業結構課題。然而,身處最多變的時代,也是營造靭性、展現實力的最好時機;在環境變革下,如何自持續不斷的挑戰中尋得契機續向前行,為當前商業服務業永續發展的重要關鍵。本期專題將從觀察商業服務業現況及趨勢出發,探討歷經疫情衝擊、消費習性變革的淬鍊,曾經受重挫的內需市場,如何發揮潛力並展現其強靭成長動能;而我國商業服務業又是如何延伸內需市場,透過服務貿易推動服務業的國際化,加速朝現代服務貿易出口結構轉型。此外,商業服務業「以人為本」的思維,需仰賴優質勞動力來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專題中亦就商業服務業長期處於相對低薪及近期缺工衝擊下,釐析目前人力供需缺口形成原因,並探討解決之道。而新世代年輕人工作價值觀改變,加上數位科技擴大應用,碰撞出勞動市場發展新趨勢,不論是追求自由的斜槓人生,抑或講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均加速零工經濟等新勞動型態的成形,亦對商業服務業就業環境帶來新課題與挑戰。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全球經貿環境陸續產生劇烈變化,為因應數位科技的顛覆性發展、回應產業環境永續的迫切需求,主要國家陸續推動重要計畫,透過「數位×綠色」雙軸轉型來迎向數位永續時代;對於以客為尊的商業服務業,在消費者行為與科技工具應用驅動下,藉由創新科技的應用與輔助來提升消費者體驗,已然成為當前商業模式發展之關鍵。產業環境在變,科技在變,消費者需求也在變,而每次的挑戰都是進步的動力,我國商業服務業將憑藉著靈活彈性之優勢,在科技及永續相互激盪下以善變應萬變,在疫後國際新變局中再展風華。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9月第47卷第09期561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9/01 裝訂:平裝
近年來由於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全球供應鏈重組、氣候變遷及超高齡社會趨勢,形成世界經濟的挑戰。同時,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興起,也為我國發展新興科技及相關產業帶來新契機。鑒於台灣資源有限,因此需集中資源於具潛力、優勢且符合未來需求的利基技術領域,才能在瞬息萬變的AI新時代中取得競爭優勢。面對全球新興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世界各國積極推動各項新興科技相關之政策與計畫,協助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的提升。例如:2024年2月美國更新「關鍵及新興科技清單」(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指引科技政策方向;2024年2月歐盟亦通過「歐洲戰略技術平台計畫」(Strategic Technologies for Europe Platform, STEP),重點投入數位與深度科技、清潔和資源、生物科技;韓國依據《國家戰略技術育成特別法》,於2023年年底確立12大國家戰略技術,制定技術發展路徑圖和旗艦專案;中國則將「新質生產力」納入2024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中國大陸未來的新興科技策略方針。值得注意的是,新興技術如人工智慧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各國和企業都在積極投入資源,進行相關技術研發和應用。人工智慧在醫療、金融、製造、零售等多個產業領域,均展示出巨大的潛力,提升了營運效率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台灣作為亞洲科技重鎮,如何掌握此波技術革命的先驅,推動本土產業創新與升級,成為台灣產業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的關鍵課題。本期《台經月刊》將以「聚焦前瞻科技驅動台灣產業創新與成長之策略分析」為主題,深入了解美國、歐盟、中國與韓國等國前瞻科技驅動產業創新與成長的策略做法,以探討AI趨勢浪潮下台灣新興科技發展方向,及其帶動產業創新與成長,鞏固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維持領先優勢,再創產業經濟發展高峰之策略。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8月第47卷第08期560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8/01 裝訂:平裝
在這個數位時代,工作或生活與數位科技應用已密不可分,如何促進數位科技的運用,提升國家數位競爭力,創造新的價值,同時實施必要的法規政策,妥善監理以減少風險,亦是重要的議題。在此方面各國政府與產業的因應措施及作為,值得我國參考借鏡。為確保國民受益於數位科技的進步,國際上普遍重視偏鄉地區的網路基礎建設,期望藉此弭平數位落差,然數位科技貴在應用,除完善基礎建設,推廣運用亦不可或缺。與我國同樣面臨高齡化和少子化挑戰的日本,就透過數位應用促進地方創生,利用新技術解決偏鄉面臨的社會課題。例如:長野縣伊那市面臨人口減少及少子高齡化導致的物流機能下降問題,為解決當地高齡者不便前往市中心購買食物與日用品的困難,電信業者和地方創生業者合作,運用無人機協助物資配送。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促成新的商業活動模式,伴隨Google、Microsoft、Meta、TikTok及Snapchat等跨國大型線上平台崛起並風靡全球,數位平台的監管也成為熱門議題。例如:2020年歐盟推出《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加強對大型線上平台的監管,強化對線上平台的問責機制,對超大型平台更要求其採取風險管理措施,並須定期接受獨立審查,以創造更安全的數位環境,保護使用者的基本權利。本期《台經月刊》專題探索聚焦「數位科技應用與監理新趨勢」,談論主題圍繞在電信市場、數位應用與網際網路治理,收錄議題包含5G對經濟與產業的影響、電信市場競爭政策、偏鄉數位應用、網路中立性政策、數位平台監理及生成式AI的監理策略,以供各界參酌。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7月第46卷第07期547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7/01 裝訂:平裝
在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我們置身於一個關鍵的時刻,需積極採取行動應對這些挑戰。在全球淨零排放變革過程中,淨零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矚目焦點,淨零轉型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且需企業和公民的參與。台經院專題將帶領讀者探討淨零轉型的政策和實踐,並透過國內外文獻及標竿案例分析,分別從國家政策、企業實踐、技術創新與公正轉型的角度,探究全球淨零排放的最新發展脈絡。首先,將探討先進國家如何在政策做出承諾以支持淨零轉型。瑞典和英國案例顯示,兩國透過設定明確的淨零目標,並透過各種政策工具和激勵措施,如經濟誘因和法制框架,鼓勵引導各產業和企業自主投資節能減碳以達成目標。此外,兩國也提高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比例,並大規模投資再生能源以大幅削減發電成本。其次,關注企業在淨零轉型中的角色。高碳排企業需要重視環境汙染控制和能源管理,並積極落實ESG策略。而中小企業也不可或缺,它們可透過發展氣候準備度自我評量診斷工具,來增強對淨零轉型的認知和行動。接著,技術創新是推動淨零轉型的另一關鍵因素。新興的淨零技術,如碳捕獲和儲存、氫能具有降低碳排放巨大潛力。然而成本和普及率是需克服的挑戰。因此,國內自行研發低碳技術是必要的,國際合作也是重要選項。最後,不能忽略公正轉型的重要性。在追求低碳社會的同時,必須確保這一過程不會對弱勢群體產生不利影響。以蘇格蘭為例,其全面的公正轉型政策和公眾參與機制成功地降低了對弱勢族群的不公平待遇,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台經院專題旨在提供一個全面的視角,幫助讀者了解淨零轉型的多個層面。透過深入探討國家政策、企業參與、技術創新以及公正轉型,希望能啟發各界的思考並促進有效的行動和策略。
庫存:6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3月第46卷第03期543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3/01 裝訂:平裝
近年愈趨嚴峻的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影響是目前各國政府共同關心的課題,在歷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研商與協議下,淨零排放已然成為各國政府在能源及產業政策的施政重點。爰此,我國政府在面對此一全球性的氣候議題威脅時,基於國家永續發展之目標,早於2009年即立法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並據此積極推動國內各類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與發展,朝減緩電力系統排碳的方向努力前行。在各項獎勵機制的引導下,國內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已逐步邁向成熟階段,上位的法制環境也將塑形出第二次的修法程序,將更為完整。然而在推動實務上,隨著國內外各種政策機制、新興技術、應用型態及電力市場自由化的不斷演進,亦伴隨產生許多值得關注之新課題,若能及早掌握相關趨勢脈動,勢將有利於我國再塑再生能源新藍海,展開友善環境的綠能供應新時代。其中在新型態技術應用部分,將從國際海洋能發電市場的走向中,探索我國發展機會;另會借鏡國際浮動式離岸風電發展策略,探討我國未來策略布局;以及盤點國際上因應酸性地熱腐蝕之問題,研析國內地熱資源開發機遇與挑戰。至於再生能源多元運用與綠電市場發展部分,將從國際生質能循環經濟及料源分類經驗中,思考國內適切做法;另在活化與整合資源角度下,探討太陽光電多元利用型態及產業升級潛力;以及進一步展望我國綠電市場發展,剖析產業布局方向。綜上,本期專題探索主題將就再生能源法制環境再次修正的背景下,從再生能源新型態技術應用及複合式多元運用的面向,進行國內外最新趨勢分析及可行性探討,並從不同面向往下切入介紹國內再生能源發展的最新動態與契機,最後進一步探討國內綠電市場發展及產業布局,作為專題探索之展望歸結。
庫存:6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4月第46卷第04期544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平裝
全球企業因應趨勢投入ESG相關規劃與落實,更積極接軌國際關鍵標準與規範,面對大環境不斷變化,在規範、政策、創新創育、地方產業發展及各特色產業中,ESG將如何被理解、落實、執行、衡量、評估等,成為各界重要議題。本期專題透過「解密ESG萬花筒,揭露當前全球發展方向」一文,協助讀者釐清繁雜的ESG規範、掌握存亡關鍵,包含國際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國際投資機構普遍採用之ESG評鑑模型,以及國際上常見之ESG參考準則等;在「由APEC會員體倡議看ESG理想與實際作為」文中,觀察國際組織APEC倡議推展重點,2022年APEC中小企業部長會議以「APEC微中小企業藉生物、循環、綠色(BCG)經濟模式及高影響力生態系達到包容性復甦」作為會議主軸,顯示會員體對於相關議題十分重視,也積極鼓勵各會員體投入、實踐。然而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最期待的就是一套能因應未來的評估標準,在「掌握企業永續契機―從ESG自我檢視開始」文中,羅列出中小企業檢視內部管理之評量工具,包含ESGgen計分卡、B Corp影響力檢測平台,以及ROSI評估效益指標等;不僅如此,創新創業議題更是創造未來世界的關鍵主軸,在「永續世代―國內外新創與創育產業發展契機」文中,可掌握關鍵影響力投資發展及重要組織對於永續議題投入發展之重點,以及近期創育機構、創新創業競賽所挖掘出來的潛力新創;而對於地方產業而言,日本在地方創生永續實踐上亦有諸多可參考之經驗,值得與各位讀者分享。在產業趨勢部分,針對目前全球矚目的食品、塑膠、金屬製品製造業等,本專題也將透過相關分析內容提出各產業的觀察、挑戰與解方;歡迎各位讀者閱讀本期台經月刊,一起掌握ESG浪潮下中小企業發展特色與創新。
庫存:6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品牌 新時代成功方程式
滿額折
本書由台經院執行品牌台灣計畫八年的團隊同仁負責編撰,八年計畫期間結識許多優秀的國內外專業品牌管理顧問公司,也訪問過將近2,500家國內有心經營品牌的企業主或專業經理人,累積非常豐富的品牌管理之寶貴知識與實戰經驗,因此想藉由此專書的出版,讓更多的產官學界得知品牌經營的奧妙所在。本書站在產業制高點上將品牌議題探討分為四個篇章論述,第一篇策略篇主要論述品牌發展對於企業、產業及國家的重要性,第二篇價值篇探
庫存:1
定價:320 元, 優惠價:85 272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4月第47卷第04期556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4/01 裝訂:平裝
2023年6月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議簽署,台美雙邊合作邁入新的里程碑,結合既有的經貿合作機制,例如: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機制(EPPD),未來台灣和美國的經貿關係預期將日益深化。在全球數位科技發展與歐盟課徵碳稅帶動的淨零排放浪潮下,美國近期聚焦的許多法案及產業發展政策,以及台灣當前推動的政策方針與產業科技發展方向息息相關,包括《降低通膨法》(IRA),並著眼於電動車、量子電腦、人工智慧(AI)等先進科技及產業發展,同時持續調整貿易政策,拓展數位貿易機會及透過定期雙邊會議的召開,加強與歐盟等經濟體的雙邊關係。這些政策方針,形塑了未來台美經貿合作的新景象。首先,美國《降低通膨法》的推動,顯示美方對於降低自國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視,綠色轉型成為台美共同的政策目標。而該法案的推動,同時也將為台灣電動車及儲能設備產業帶來新的機會,透過強化美國大廠特斯拉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及本土鴻海等大廠的平台資源,調整策略布局,國內廠商將有機會進入美國供應鏈市場。再者,奠基於台灣和美國過去在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上建立的密切合作基礎,將有機會開啟未來台美在人工智慧、量子電腦等重點領域的合作大門,有利於台美企業在全球未來科技的發展上攜手前行。最後,同步關注美國近期貿易政策及數位貿易的發展,並借鏡美國-歐盟貿易科技理事會的雙邊合作模式,對未來台灣與美國的政府及民間如何合作往來提出精闢見解。本專題由法案、政策到產業及科技布局與合作,到雙邊經貿合作架構的未來推動,由點到面層層解析未來台美新局勢下之合作可能機會與挑戰,協助讀者領先掌握趨勢商機。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11月第47卷第11期563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11/01 裝訂:平裝
為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2050年淨零排放已成為國際共同目標。隨著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不斷降低,已推動著能源市場的低碳轉型。然而,對於像電力、鋼鐵、石化、水泥等難以減排的產業而言,僅依賴再生能源無法實現淨零轉型。在此背景下,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皆提出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可作為高碳排產業邁向淨零的重要解決方案。本專題將探討CCS在政策、技術、法規及商業面的發展與趨勢,並結合國際案例,提供國內產業和相關單位參考,以促進CCS技術與產業生態系的發展。專題涵蓋國際CCS的動態政策、樞紐計畫的商業模式、火力電廠導入CCS技術的機會,並分析以碳封存監管框架和社會溝通策略,促進CCS技術的廣泛應用。首先,各國為加速實現淨零排放目標,提出各式CCS政策與補助計畫,藉此鼓勵產業採用CCS技術與形成商業模式。以CCS導入火力電廠為例,若以無碳電力憑證(Carbon-Free Electricity Certificate, CFEC)賦予其無碳電力之環境效益,將可進一步提升其商業可行性與市場吸引力,形成產業生態系,並促進淨零電網發展。在法規與監管層面,許多國家已制定長期碳封存監管框架,確保CCS專案在實施過程皆安全無虞。而社會溝通策略的推動也至關重要,CCS技術在減碳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但如何有效向公眾傳達其益處和安全性,仍是技術推廣中的一大挑戰。透過加強與利害關係者的溝通,提升透明度,才能讓社會更好地接受並支持CCS技術的應用。綜上所述,《台經月刊》將提供多方觀點,解析CCS技術在全球不同領域發展的全貌,從政策制定、技術實踐到商業應用,藉由國際經驗,探索國內高耗能產業應用的可能性。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12月第47卷第12期564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12/01 裝訂:平裝
在2024年美國大選後,國際經貿與產業政策的格局將進一步發生變化。本專題聚焦當前全球經濟的轉型與挑戰,尤其是美國政經戰略的調整,以及這些變化對國際貿易、供應鏈、綠色轉型,以及全球勞動規範等方面的深遠影響,這些議題將繼續塑造全球經濟與貿易的未來走向。首先,文章回顧了美國近年來在政經戰略上的延續性與變革,並將美中貿易及科技戰視為關鍵時間點,探討兩國間衝突如何推動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建設與重組。美中貿易與科技戰是本專題討論的核心之一,這一領域的競爭直接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結構與變遷,如何在變動的國際環境中建構具有韌性的供應鏈,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隨著美歐供應鏈重組與綠色轉型的推進,全球經濟體在實現永續發展的同時,正試圖平衡生態、經濟以及社會責任。專題文章進一步探討「盡職調查」規範的發展,特別是在歐盟國家主導的國際法規環境中,企業如何應對日益嚴格的規範,保持合規並促進永續發展。此外,隨著國際社會對勞工權益的關注加深,尊重勞動權的企業行為對全球經貿規範的影響日益顯著。特別是在全球化與地緣政治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如何促進公平與尊嚴勞動成為各國政策的重要指標。在美國推動的晶片政策方面,《晶片法案》為重要議題之一,不僅影響美國本土的產業發展,也深刻改變了亞太地區的產業格局。透過分析美國、中國、台灣、日本與韓國等國家的晶片發展策略,探討各國如何在此背景下爭取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優勢與合作機會。最後,美國在地理與經濟上的多樣性,使得各州與台灣在經貿合作上的潛力日益顯現。除了傳統領域,美國各州與台灣未來的合作領域包括高科技、製造業、綠色能源等,這些合作不僅體現在台灣與美國各州政府的互動,也將成為兩地企業間創新與發展的重要起點。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1月第47卷第01期553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1/01 裝訂:平裝
展望2024年全球經濟,各大經濟預測機構看法都不太樂觀。例如:2023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GDP成長率為2.9%,比2023年的3%還要低;2023年11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之預測2024年經濟成長率為2.7%,比上年的2.9%低一些;2023年11月S&P Global預測2024年經濟成長率2.8%,亦比上年3.3%更低。究其背後原因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地緣政治,不只是以巴衝突、俄烏戰爭未停歇,美中貿易戰也很有可能再度拉響警報。而近期媒體熱烈討論的議題,就是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來勢洶洶,很有機會打敗現任總統拜登,再度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大選,此不僅突顯美國內部的矛盾,而且如果川普再度當選,代表他的強勢作風與「美國第一」的理念,獲得多數美國人民的支持,美中兩國的對立恐怕會加深而不是和解。美中角力惡化,其他國家也深受其害,可能需要「選邊站」,例如是要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印太架構,還是參與由中國為首,且正在逐步擴大勢力的金磚國家聯盟,在後疫情時代,「政治」再次成為左右經濟的布局,全球化貿易無國界正在被打破,背後牽連企業投資布局、供應鏈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影響的層面相當深廣。另一個與台灣外貿關連的議題,即最大貿易國中國正深陷經濟困境,從各項經濟數據解析,中國經濟成長動能明顯趨緩,其中地方債務問題盤根錯節,十多年來懸而未決,未來發展方向需持續關注。最後,台灣面對全球地緣政治動盪及中國經濟的衰弱,以及高利率環境下的經濟大環境,如何在經貿領域中尋找機會,或許台灣應該利用在半導體、數位科技等領域的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經貿組織,並加強與美國和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在2024年的變局中站穩腳步。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03月第47卷第03期555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03/01 裝訂:平裝
本期專題將帶領讀者探討「科研永續力的評估與展現」,透過國內外文獻及標竿案例,從科研指標、管理機制、成果運用及成效溝通等角度,探索績效管理促進永續發展的做法。「永續力」意即國家的經濟成長必須兼顧社會進步及環境保護,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須避免犧牲未來世代的生存環境,且須讓人人皆能享有平權與福祉的未來。首先,關注績效管理促進永續發展所扮演角色,以我國政府中長程個案計畫為例,探討我國政府推動永續發展面臨挑戰、先進國家因應作為及推動成效,對於策進我國永續發展計畫績效管理提供建議。其次,以歐盟、日本為例,探討永續發展的科研指標及政策工具。觀摩歐盟科研架構計畫Horizon Europe的評估內涵,評析我國科研政策如何設計評估重點,引導科研計畫朝永續發展目標努力;觀摩日本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之目標設定及評估做法,提出我國借鏡之政策規劃重點。接著,以韓國電力公司、國內外城市能源治理評比表現良好的城市為例,探討淨零轉型評估做法及落實關鍵,提出值得借鏡之績效管理建議。如:韓電研發計畫績效評估體系透過創新研發提高再生能源利用率及降低碳排放,實現淨零永續目標,並藉由城市推動淨零轉型關鍵面向及代表案例之探討,提出我國縣市政府落實淨零轉型之策略作為。最後,以經濟部科技專案研發成果應用於社會公益用途,檢視科研成果促進我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落實,針對績效管理機制提出精進建議;另觀摩國內外永續及創新獎項評選機制,綜整各評比面向之績效資訊,歸納科技實踐永續發展之資訊展現思維,協助讀者了解運用績效管理發揮永續力的多元做法,策進我國政府實現永續發展的績效管理機制。
庫存:9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農業經濟情勢與政策調適:台灣農業發展研討
滿額折
作者:陳希煌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14/05/31 裝訂:平裝
台灣是典型的小農國家,半世紀以來國家經濟由較封閉經濟體系轉型為開放經濟體系,農業部門為了適應國內外的經濟變局,經歷了各種改革與調適,建立具有台灣特色的小農經濟發展。人類的發展歷程,總是有扭曲與顛簸,台灣的農業發展也難免遭遇進程中的波折,而在順境與困境的交替過程中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值得研究。本書之彙整,即在於為台灣小農發展問題解析。農業發展政策的研擬,理論與實務的配合很重要,缺乏理性的思考,政策
庫存:1
定價:280 元, 優惠價:85 238
文化時代:治理、經濟、科技與外交
滿額折
作者:白卿芬-主編; 白卿芬; 王怡惠; 梁曼嫻; 鄭椀予; 鄭雅心; 施翔云-著作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17/10/30 裝訂:平裝
本書由台經院研究團隊匯集各國文化政策、產業新聞及趨勢動脈而成,從較少受人矚目,卻是近年來不斷在國際上竄起的主題,文化之於國家的重要,及如何藉「文化」為主軸,帶動國家產業永續發展,進行文化治理、文化經濟、文化科技與文化外交等四大方向、共13個議題探討,闡述文化發展/永續、統計、文化政策、文化貿易與產業、文化科技、文化經濟與藝術節、文化外交布局等,來建構文化對吾人生活日益重要之今日,探索國際間對於文化
庫存:1
定價:380 元, 優惠價:85 323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3年10月第47卷第10期562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4/10/01 裝訂:平裝
寵物在現代社會扮演的角色,已由守家工作轉變陪伴性質,甚至被視為家庭成員,即使在經濟負成長之新冠疫情期間,寵物產業仍維持5%正成長。根據農業部調查顯示,2023年我國家犬貓飼養頭數已達279萬,預估未來將持續攀升,而依台灣經濟研究院推估,我國在少子化趨勢下,國內毛小孩頭數已於2024年超過小孩人數。隨著民眾對於寵物健康漸趨重視,及寵物食品市場需求日益增長,2024年9月5日農業部預告「寵物食品管理法」草案,針對犬貓寵物食品製造、販賣、輸入、輸出立法管理,使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訂立寵物食品專法的國家,期建立更完善的寵物食品安全監管框架,避免因寵物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的健康風險,同時維護消費者權益,並營造產業良性發展環境。根據已開發國家發展經驗指出,滿足飼主動物福利五大自由需求並兼顧產業正向、永續發展乃為萌寵產業發展之關鍵重點,本專題將由我國寵物飼養現況、產業消費結構趨勢切入,分析我國寵物產業市場需求,並以市場規模占比最高的寵物食品產業,探索國際產業遊戲規則,如政策法規、特定管理重點政策。此外,在寵物擬人化發展下,飼主對寵物醫療服務的要求與期待提高,為台灣動物醫院經營帶來挑戰,本專題由飼養寵物密度及寵物醫院平均量能高於我國的日本、美國等國家,研析寵物醫院管理規範及代表性個案,擬借鏡國際經驗探討寵物醫院經營多元發展模式。在寵物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公私協力」運作對於促進寵物產業優質化發展扮演重要角色,本專題亦從已開發國家經驗,研析產業自主提升動物福祉經營理念之典範案例,並探討日本寵物產業如何通過公私協力模式,引導產業優質化發展,期望共創寵物關聯產業正向與永續發展新願景。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4年1月第48卷第1期565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5/01/01 裝訂:平裝
無線電頻率是通訊傳播發展的關鍵稀有資源,隨著資通訊科技演進、行動通訊成熟、衛星通訊崛起,無線電頻率更顯不足,如何公平、和諧、有效的使用頻譜資源,是各國主管機關的重要課題。B5G時代的現在,我們已看到如Starlink等低軌衛星通訊快速發展,朝6G時代陸海空三維網路邁進,日常生活通訊也將正式從地面拓展到包括衛星通信、高空平台通訊等非地面網路,通訊技術的頻譜需求將進一步提升。非地面網路的發展,不僅帶給網路基礎設施不足地區或不經濟地區提供寬頻網路服務,亦是提升國家網路韌性一環,已是各國數位基礎建設之重要拼圖。此外,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Public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PPDR)系統為協助緊急救難單位、組織所使用的無線電通信,應用情境包含因事故、自然災害或人為導致的突發狀況等,透過PPDR機制可確保緊急救難單位通信系統完善與順暢,近年可見各國積極透過行動寬頻與相關應用,規劃PPDR相關頻段及網路之建構。因此,本專題先以「低軌衛星通信的未來:衛星固定及衛星行動服務之發展與頻譜規劃」、「高空通訊平台的崛起:HAPS及HIBS之發展與頻譜規劃」、「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通訊發展:PPDR模式分析及頻譜規劃」等6G時代下之國際通傳產業重要議題,探討高空平台、低軌衛星、衛星直連手機、公共安全與救難應變通訊等發展趨勢,與相應之頻譜規劃及分配趨勢。此刻已是因應2030年6G發展,擬定未來頻譜規劃的時間點,專題最後透過「邁向6G時代:我國頻譜使用現況與未來釋出規劃」一文帶出6G發展趨勢,綜整分析我國當前頻譜使用狀況,並根據國際重要議題為即將到來的6G時代提出前瞻性的頻譜規劃建議。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12年01月第46卷第01期541
95折
出版社: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中心)  出版日:2023/01/01 裝訂:平裝
2022年下半年全球經濟情勢急轉直下,使得2023年經濟前景增添許多陰霾,但仍有幾個事件的發展必須持續關注。首先,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已經上路,「四大轉型」、「兩大治理基礎」及「十二項關鍵戰略」將成為落實淨零轉型目標的主要行動方案,是否能達到目標?對於台灣會帶來什麼影響?將會是2023年度最熱門的議題。其次,自美中貿易戰以來的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經濟」問題,更夾雜了「政治」的因素,印太經濟架構、友善供應鏈、《晶片與科學法案》等,美國與中國的戰火已從貿易蔓延至科技、產業、資料等領域的全面性經濟戰,加上俄烏戰爭與台海矛盾等地緣政治情勢影響,各國紛紛開始強化半導體的自主供應鏈,對於台灣高科技產業及供應鏈未來布局影響深遠,台灣企業供應鏈的調整與轉型不只是單純的經濟課題,勢必要將「政治」納入考量,才能站穩腳步。此外,中國的經濟前景令人擔憂,2022年10月22日閉幕的「二十大」是觀察中國領導者對於未來發展的重要風向球,亦是台灣不能忽略的重要事件。最後,在國內高度期盼之下,2022年6月1日我國與美國政府同時宣布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雖然只是經貿合作架構,但其中11個議題呼應印太經濟架構談判主軸,且皆是更具前瞻性的重要議題,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容小覷,同時供應鏈韌性挑戰,亦已納為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及2022年啟動之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主題之一,有助於擴大台、美雙方經濟合作關係,成為未來與美方簽定FTA的基礎,也將會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里程碑。
庫存:8
定價:200 元, 優惠價:95 19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