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93)
簡體書 (21)
港版書 (4)
紅利兌換 (14)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74)
無法訂購商品 (44)
庫存狀況

有庫存 (54)
無庫存 (64)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4)
$200~$399 (60)
$400~$599 (33)
$600~$799 (5)
$800以上 (6)
出版日期

2024年 (1)
2022~2023 (47)
2020~2021 (7)
2018~2019 (3)
2016~2017 (2)
2016年以前 (56)
裝訂方式

平裝 (97)
精裝 (17)
軟精 (1)
作者

余英時 (86)
余英時─著 (12)
余英時-作;顏擇雅-編 (2)
余英時-著 (2)
余英時-著;彭國翔-編 (2)
余英時、汪榮祖 (2)
余英時-口述 (1)
余英時-著、彭國翔-編 (1)
余英時-著;彭國翔-編 (1)
余英時 等著 (1)
余英時 著、劉述先 主編 (1)
余英時、沈志佳 (1)
余英時、黃進興、王汎森 等 (1)
余英時著 (1)
嚴復、辜鴻銘、蔡元培、秋瑾、陳獨秀、魯迅、蔣夢麟、李大釗、胡適、劉半農、許地山、徐悲鴻、林語堂、馮友蘭、傅斯年、徐志摩、朱自清、沈從文、牟宗三、余英時、李亦園、張忠謀、楊國樞、金耀基、白先勇、陳映真、李家同、陳維昭、何懷碩、王邦雄、余秋雨、蔣勳、傅佩榮、龍應台-著;立緒文化-編選 (1)
李銀河、劉仲敬、萬維鋼、王小妮、于建嶸、余英時 (1)
楊振寧、余英時、王賡武等 (1)
汪精衛原著、余英時長序、葉嘉瑩審訂、汪夢川注釋 (1)
出版社/品牌

聯經 (39)
三民書局 (22)
允晨文化 (9)
北京三聯 (6)
時報文化 (6)
東大 (6)
九州出版社 (3)
北京大學出版社 (3)
印刻 (3)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
八方文化企業 (2)
天地圖書 (2)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
海豚出版社 (2)
牛津大學出版社 (2)
上海三聯書店 (1)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上海文藝出版社 (1)
山西人民出版社 (1)
崧博出版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18筆商品,2/6頁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余英時文集11)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由余英時先生的25篇論文組成,討論主題集中在從先秦到當代的中國思想史,釋證中國文化中的人文情懷和理性精神。書中體裁有專論、書評、條目和序跋,先後發表於1980-2006年。內容包括〈魏晉時期的個人主義和新道家運動〉、〈清代儒家智識主義的興起初論〉、〈孫逸仙的學說與中國傳統文化〉、〈20世紀中國國史概念的變遷〉等。
定價:700 元, 優惠價:9 630
庫存:3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余英時文集07)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未盡的才情》是余英時先生為《顧頡剛日記》所寫的序言。 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 余先生從《顧頡剛日記》裡頭意外地發現:他的「事業心」竟在「求知慾」之上,而且從1930年代開始,他的生命型態也愈來愈接近一位事業取向的社會活動家,流轉於學、政、商三界。 另一個更意外的發現是,與大家過去的認識截然不同,顧先生並不僅僅是一位謹厚寧靜的恂恂君子。在謹厚寧靜的後面,他還擁有激盪以至浪漫的情感。他對譚慕愚女士「纏綿悱惻」的愛情,前後綿延了半個世紀以上,從1924年初識到1978年題詩日記,讀來極為動人。 這兩大意外的發現,使余先生感到必須深入他的內心世界,才能真正懂得他的志業、為學與為人。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3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余英時文集10)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余英時先生以漢代的貿易和擴張為中心,全面考察漢代中國人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對外關係,在廣泛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重新審視了漢朝所面臨的經濟和軍事問題,對釐清諸多近年來的史學熱門問題頗有裨益,也對了解中國歷史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如納貢體系,依據當時政治、經濟的現實背景對中國納貢體系在漢代的建立與成長,做了極其精彩的闡述。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3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余英時文集12)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論天人之際》是關於中國思想起源的一部專題研究,余英時先生在書中特別借用了「軸心突破」作為分析的概念。他認為,只有在其他古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對照之下,中國軸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有關「軸心時代」、「軸心突破」一套說法,最初是雅斯培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到,直到帕森斯為英譯本韋伯《宗教社會學》所寫的〈引論〉,「軸心突破」一詞,才有了定義:即指西元前第一個千紀時,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等地的人,對於宇宙和人生的體認及思維,都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余英時先生從軸心突破的特殊角度探討中國古代系統思想史的起源,並將其置放於比較文化史的脈絡之中,加以系統的敘述,重新建構出一個條理井然的歷史敘事。
定價:360 元, 優惠價:9 324
庫存:2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余英時文集02)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在《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余英時先生不僅將曹雪芹的人生觀剖析得十分深刻、精闢,而且也建立起全書的中心理論──兩個世界觀來。其他各篇,可說或多或少是圍繞著這個理論而論述的,因此作者特別以此為書名。這兩個世界觀乃是余英時獨到的見解,他不僅拿它來分析紅樓夢本身,而且也拿它來評論紅學研究的得與失,尤其在對紅學的研究方面,他除了指出自傳派所面臨的危機與所犯的錯誤,還懇切地提出了一條可行之徑,令人對紅學研究有柳暗花明的喜悅。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3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余英時文集03)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申論自先秦以迄魏晉,中國知識階層的發展和演變。所論主題包括古代知識階層的興起與發展、東漢政權的建立與士族大姓的關係、漢晉之際士的新自覺與新思潮、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探討了先秦時代士的起源、性格和變化,及其所承擔之「道」的特性;兩漢時代士族的形成及與政權興替的關係;魏晉時代士的群體自覺與個體自覺,及在新思潮的發展下,君臣、家族倫理危機與士風的關係。 本書的研究路徑綜合了思想史、社會史與政治史各層面,整體觀照了中國知識階層的重要問題,推論精微縝密,為影響中國文化發展極為深遠的這個群體,提出周詳深邃的解析。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2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余英時文集05)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近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和日本的史學界對明清商人的研究作出了辛勤的努力,他們蒐集並整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也對許多具體的制度進行了詳細的考證。但一般而論,由於基本預設、概念架構、以及分析方法都不相同,他們的主要興趣集中在商人的客觀世界和經濟活動方面。至於商人的主觀世界,包括文化背景、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各方面的問題,在他們的研究取向上是不佔重要地位的。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提出的是所謂「韋伯式」(Weberian)的問題:中國儒釋道三教的倫理觀念對明清的商業發展是否曾發生過推動的作用?作者分析禪宗、新道教和新儒家,從三教的入世倫理及社會影響這一特殊角度入手,特別注意三教在入世倫理方面相互交涉的複雜過程,尤其是禪宗對理學的影響。從而進一步研究宗教和道德觀念對中國商人階層的影響。 從十六世紀以來,中國商人階層的社會功能在實質上日益重要。與此相隨而來的是他們在社會價值系統中所佔據的位置顯然上升,甚至他們的法律身份也有改善的跡象。本書研究的是明清商人的主觀世界,包括他們的階級自覺和價值意識,特別是儒家的倫理和教養對他們的商業活動的影響。 本書增訂收錄〈士商互動與儒學轉向〉一文,探討明清時期「棄儒就賈」的社會運動,使得士商界線變得模糊,儒家價值觀念因士商合流而開始轉向。這種儒學內在的漸變,在李鴻章所說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開始展現的早期,曾在暗中發生導向的作用。
定價:420 元, 優惠價:9 378
庫存:2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余英時文集08)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是余英時先生於1978年身為美國漢代研究訪華代表團團長時,執筆的總結報告及每日活動和討論的報告。從中我們不僅了解余先生的史學理念,而且還能知道當時史學界思想解放運動的基本情況。這些報告對研究中美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定價:300 元, 優惠價:9 270
庫存:3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余英時經典作品絕版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70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2/08/02 裝訂:平裝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二十世紀中國人最感困惑的大問題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本書是根據於1983年9月3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公開演講的紀錄改寫而成的,是當時《中國時報》主辦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演講系列的一個總結。就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余英時先生從澄清價值系統著手,將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予以精微的闡發和透澈的疏通。超然於全面西化和極端保守的傳統爭執之外,既不左右袒,也不做調人,而實事求是、允執厥中地提出了具體、平正而圓融的看法。這本書即使不是百年來中西文化論辯最後的斷案,至少也是五四以來所有討論文字中見解最圓熟、立論最透闢的一篇,堪稱是燕許大手筆、世紀大文章。不僅是余先生本人這方面長久深思熟慮的一個總結,為此下的種種思辨開啟了一條通途大道,誠可謂繼往開來、承先啟後,佔有關鍵性的重要地位,價值至為重大。無論是從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反省的脈絡來看,或是從當前台灣政治與文化脈絡來看,都是一部極具價值意義的作品。余英時先生認為任何一種文化系統都有其整體性及歷史性;「文化」應被當作是成套的行為系統,並以價值系統為中心而展開。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他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做一個全面性的回顧以後,又從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對自我的態度、人對生死的看法等四個角度進一步分析: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在這四個文化領域裡的具體表現。余先生在這本書裡採取整體性觀點和比較視野,從大處著眼,扣緊價值系統作為文化的核心,凸顯中國文化的特殊性。
特殊書展B1
定價:300 元, 優惠價:7 210
庫存:4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余英時經典作品絕版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70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2/08/02 裝訂:平裝
特別獨家收入:余英時接受第一屆唐獎漢學獎 受獎致詞、接受唐獎演講全文──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接受克魯格獎講詞〉/〈接受唐獎漢學獎講詞〉,最重要的余英時學思歷程自述「知識人」(intellectual)是十八世紀之後才在西方出現的概念,中國則自先秦時代便有「士」的階層,並形成一個延續不斷的傳統。從士轉變為知識人,代表「士」文化的斷裂,也象徵華人價值體系的巨大轉變。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爬梳中國知識人與價值體系之間交相形塑、影響的綿密關係。本書收入余英時先生在1980年代之後研究的菁華,論述知識人在中國的歷史淵源、意義等面向,及其流變對價值意識的影響。但本書意旨並不侷限在「過去」與「中國」;作者觀照中、西知識人在追尋真理上的差異,探討中國文化價值體系為何有其獨特性(中國知識人求「內向超越」,西方則是「外在超越」)。在西方人文研究重新檢視「現代以後」(post-modern)價值轉向的今日,本書對於瞭解華人安身立命的價值觀亦有偌大助益。書中旁徵博引,釐清許多過去讀者可能不甚了了的見解。拿科舉制度來說,漢朝的按地區人口多寡設定各郡縣舉薦名額,因而有幾分「代議制度」的味道;宋人歐陽修、司馬光在「選賢唯才」(近似「全國聯招」)或是「逐路取人」(各地方有基本名額的保障)上,立場相左,是因為出身地域不同(歐陽為文化薈萃、中舉人數較多的江南,司馬則為風華不再的江北)。而漢朝董仲舒建請武帝「罷黜百家」,其實儒家也在罷黜之列,因為他要獨尊的是諸子百家均奉為聖典的「五經」(詩、書、禮、易、春秋),而非以「五經」為不二規臬的「儒術」。(見第八篇,〈試說科舉在中國史上的功能與意義〉)又如,共產黨深知「士可殺,不可辱」的價值觀深植於讀書人心中,因此文革期間對於文人「只辱不殺」,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生不如死(而且自殺會禍延家人,行不得)。而幾十年來極力摧毀傳統知識人價值體系的後果,就是今日中國大陸學術剽竊、「黑心」商業屢見不鮮,被舉發時只嘆運氣好而不覺羞愧。(參見第五篇,〈價值荒原上的儒家幽靈〉)余英時先生更精闢指出,價值意識一方面淵源於傳統,一方面植根於生活的實踐,不是少數人可以憑空創造而強加於整個社會的。只要社會本身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相對於國家(state)的權力而言,價值觀念的變遷也自然會找到自己的
特殊書展B1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 315
庫存:3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人文與民主(余英時經典作品套書,絕版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70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2/08/02 裝訂:平裝
獨家特獲授權發表‧第一屆唐獎漢學獎受獎致詞、接受唐獎演講全文──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演講全文──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接受克魯格獎講詞〉/〈接受唐獎漢學獎講詞〉,完整呈現余英時學思歷程自述出版人顏擇雅特別撰文導讀: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建言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二十世紀中國人最感困惑的大問題本書是根據於1983年9月3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公開演講的紀錄改寫而成的,是當時《中國時報》主辦的「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演講系列的一個總結。就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余英時先生從澄清價值系統著手,將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予以精微的闡發和透澈的疏通。超然於全面西化和極端保守的傳統爭執之外,既不左右袒,也不做調人,而實事求是、允執厥中地提出了具體、平正而圓融的看法。這本書即使不是百年來中西文化論辯最後的斷案,至少也是五四以來所有討論文字中見解最圓熟、立論最透闢的一篇,堪稱是燕許大手筆、世紀大文章。不僅是余先生本人這方面長久深思熟慮的一個總結,為此下的種種思辨開啟了一條通途大道,誠可謂繼往開來、承先啟後,佔有關鍵性的重要地位,價值至為重大。無論是從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對傳統文化反省的脈絡來看,或是從當前台灣政治與文化脈絡來看,都是一部極具價值意義的作品。余英時先生認為任何一種文化系統都有其整體性及歷史性;「文化」應被當作是成套的行為系統,並以價值系統為中心而展開。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文精神」。他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做一個全面性的回顧以後,又從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對自我的態度、人對生死的看法等四個角度進一步分析: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在這四個文化領域裡的具體表現。余先生在這本書裡採取整體性觀點和比較視野,從大處著眼,扣緊價值系統作為文化的核心,凸顯中國文化的特殊性。《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特別獨家收入:余英時接受第一屆唐獎漢學獎 受獎致詞、接受唐獎演講全文──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接受克魯格獎講詞〉/〈接受唐獎漢學獎講詞〉,最重要的余英時學思歷程自述「知識
特殊書展B1
定價:1100 元, 優惠價:7 770
庫存:2
人文與民主(余英時經典作品再現,全新編輯校對)
70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2022/08/02 裝訂:平裝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建言特別獨家收入余英時【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演講全文──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人文與民主,包括人文研究,民主,和思想,環環相套,不能截然分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先生,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本書主題是「人文與民主」,包括三個單元:一、「人文研究篇」,二、「民主篇」和三、「思想篇」,選萃余英時先生關於人文與民主議題的三篇未發表講演文稿,以及七篇舊作,〈「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為最新寫就論文,「可以說是同一旨趣的不同發揮。」余先生很早就關注華人社會的人文研究發展,1984年與已故的吳大猷先生討論人文與科學的發展時,已預見台灣社會中科學當令、功利取向的長程發展隱憂。兩位先生皆認為當時社會的進步集中在外在環境,個人的內向開發卻被遺忘了,於是產生很多道德、心理方面的問題。書中〈台灣人文研究之展望〉和〈「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兩篇講詞偏重討論所謂「人文研究」,在中國的思想脈絡下,究竟何所指,這與「人文與民主」這一主題是互相照應的。本書以「人文與民主」為題還有一層更深的用意,即針對「五四」以來「科學與民主」的口號而提出一種異議。余英時先生不否認科學的價值,但認為民主所需要的精神基礎絕不能僅限於科學。除了人文研究,余英時先生也關心民主在中國的發展,他根據自己在思想史長年的耕耘,不僅對民主提出通論性的闡釋,亦就兩岸三地不同的民主發展提出歷史解釋。他表示1949年後,台灣之所以走上民主,中國沒有,是因為中國人文傳統在兩地截然不同的命運,台灣保留了,中國則徹底地破壞了。余先生並強調人文傳統中的儒學一支有許多普世價值與西方民主制度巧妙接合;換言之,儒家傳統是民主在華人世界的基石。書名取之「人文與民主」,是余英時呼籲社會用人文給生命灌注精神價值,並期許台灣作為中國文化社群的代表,在有了民主的選票後,更能以「人文」修養改進民主體制的品質。
特殊書展B1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 245
庫存:4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余英時文集26)
75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2/12/01 裝訂:平裝
如何從文化知識的角度,反駁「中國傳統不適合西方民主」的論點?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任至今的做法,與毛澤東有何異同? 閱讀余英時先生對當權者的批判,對異議人士的評價,對世界局勢的思考 《余英時政論集》收錄余先生於2001年起,於自由亞洲電台擔任評論員期間發表的政治評論,展現深刻的思考,廣泛的關懷,還有他作為知識人的犀利觀察:五四運動的精神該如何繼承?劉曉波、方勵之等異議者何以可貴?中國的農民、工人又面對怎樣的問題?這又曝露出共產黨怎麼樣的缺點? 全書共為上、下兩冊,以主題方向分有九輯,內容批判中共建立的秩序,剖析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作風、中國社會層面的諸多議題,並評論中國與美國、北韓、日本等國的互動;另外也關切台港的民主與自由,評價中國異議人士以及當局對異議的打壓,思考世界的局勢、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異變,以及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反省。 書系總目 歷史與思想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 東漢生死觀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我的治學經驗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雜文集 余英時序文集 余英時時論集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余英時書信選 余英時詩存
特殊書展B1
定價:1200 元, 優惠價:75 900
庫存:2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余英時文集13)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2/08/04 裝訂:平裝
史學大師初試啼聲的首部作品 回應中共馬列主義教條,重新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的追求 梳理近代文明發展脈絡的明快之作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原於1953年在香港出版,是余英時先生第一本以書籍形式出版的著作。 1950年,余英時先生自中國大陸來到香港之後,立即面臨的思想課題就是:如何反思並回應共產政權席捲全中國的歷史現實,一方面他要對抗中共及其馬列主義教條,另一方面則要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等價值的追求,因而決心寫一本書「以民主主義為主題來敘述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的種種社會變遷」,並探問「民主究竟是怎樣從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中逐漸發展出來的?」 本書在結構面力求系統化,梳理近代文明的脈絡;在取材上則盡可能扼要,精鍊浩如煙海的史實。因此作者自道:「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倒不如說是論文──一篇較長的論文。」在書中,余先生以提綱挈領的形式,回答了這個時代的核心課題。他對極權主義的憂心與批判,以及對自由與民主的畢生追求,都已清晰地展現於本書的字裡行間。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3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余英時文集04)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選收余英時先生的十篇論文,對中國思想傳統提出了整體的觀察。余先生從價值系統探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並論述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討論中國古代死後世界觀的演變、儒家「君子」的理想、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的相互影響,以及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的連結。 除通論外,余先生也做了斷代的專題研究,提出清代學術思想史所闡釋的重要觀念,更針對方以智、胡適深入探究,藉以說明中國思想傳統的內涵與核心。
定價:620 元, 優惠價:9 558
庫存:1
自由與平等之間(余英時文集17)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2/08/04 裝訂:平裝
以學術研究回應時代的苦難與變局 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中,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意義與實踐 自由與平等本是起源於西方的概念,但在《自由與平等之間》中,余英時先生強調,追求自由與平等並不等於全盤西化,中國文化中存在許多足以接引民主體制的成分。他進而指出,過去自由民主運動的失敗也許正是因為未將運動安放在堅實的文化基礎之上,致使自由與平等的理想淪為空洞的口號。 此外,一般人經常以為自由與平等這兩個概念有著內在不可緩解的矛盾,彷彿兩者是取一捨一的關係。但余先生提醒,如果自由失去了平等的限制與平衡,便會走上絕對的自由主義之路;反之則會走上絕對的平等主義之路,近代歷史的發展實已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從民主的角度上看,不僅真正的自由包括了平等的原則,真正的平等也同樣涵攝了自由的意義,自由與平等其實是相互補充的。 本書初版於1955年,共分六章:首二章專論自由,三、四兩章專論平等,五、六兩章則綜論自由與平等的一般關係及其文化基礎。新版增收〈羅素論自由〉,以及由余先生翻譯之羅素〈自由是什麼〉與湯姆遜所著之《平等》,共同呈現自由與平等的相互關係。
定價:430 元, 優惠價:9 387
庫存:1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文集01)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3/02/09 裝訂:平裝
《歷史與思想》不斷重印,是我的著作中流傳最廣而且持續最久的一部,在我個人的學術生命中具有極不尋常的意義。 ──余英時 從1970年到1976年余英時先生先後發表了〈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等文,開啟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解釋與新視野。 這些文章收集在1976年出版的《歷史與思想》,此後年年再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商榷中國((專制)政治傳統和反智論的關係,並從內在理路的觀點解釋明清思想變遷的問題,同時也討論歷史知識的性質,評析西方古典時代的人文思潮,探究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的關係,以及現代工業文明的精神基礎。 書中特別收入余先生為讀者撰寫的〈新版序〉,為此代表著作的成書過程做了最完善的回顧。 書系總目 歷史與思想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 東漢生死觀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我的治學經驗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雜文集 余英時序文集 余英時時論集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余英時書信選 余英時詩存
定價:550 元, 優惠價:9 495
庫存:2
歷史與思想(聯經50週年經典書衣限定版)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2024/06/01 裝訂:平裝
#聯經50週年經典書衣限定版#為紀念聯經出版成立 50 週年,精選過往出版品,推出經典書衣限定版。經典書衣以行書「文、史、思」為設計元素,聯經出版設計團隊,分別以熱情亮紅、內斂青藍、典雅深黑,賦予文學、歷史、思想經典全新意象。2024年5月隆重推出,限量發行。#同時推出Podcast 「經典聯聯看」節目,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告訴你在這個紛亂的時代,該如何、又為何要重讀這些經典。內容簡介《歷史與思想》不斷重印,是我的著作中流傳最廣而且持續最久的一部,在我個人的學術生命中具有極不尋常的意義。──余英時從1970年到1976年余英時先生先後發表了〈從宋明儒學的發展論清代思想史〉、〈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權〉等文,開啟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解釋與新視野。這些文章收集在1976年出版的《歷史與思想》,此後年年再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商榷中國((專制)政治傳統和反智論的關係,並從內在理路的觀點解釋明清思想變遷的問題,同時也討論歷史知識的性質,評析西方古典時代的人文思潮,探究文藝復興與人文思潮的關係,以及現代工業文明的精神基礎。書中特別收入余先生為讀者撰寫的〈新版序〉,為此代表著作的成書過程做了最完善的回顧。
新書特惠
定價:550 元, 優惠價:79 434
庫存:5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三版)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0/11/20 裝訂:平裝
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的文化危機不斷地隨著時序的流遷而日益加深,至今還看不到脫出危機的跡象。因為在這個混亂的年代裡,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都出現了極其嚴重的文化危機,而這些外面的危機現在又都與中國原有的危機合流了。作者以遒勁的筆觸、深刻的體驗,從中國歷代人物及社會背景等方面,探討中國近代以來所遭受的種種文化危機,期望能喚起民族的文化認同,尋回遺落在歷史裡的中國,深切盼望中國能夠邁向民
定價:370 元, 優惠價:85 315
庫存 > 10
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三版)
滿額折
作者:余英時-著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2020/12/04 裝訂:平裝
自十九世紀以來,中國遭受了「千古未有之變局」,在西潮的衝擊下,中國傳統文化有了那些變化?知識分子又如何肆應此一變局?作為一個思想史學者,作者對這些問題展現了深刻的觀察和思索,彙集成為本書。書中文字和 觀念均力求雅俗共解,輔以作者清通之文筆,讀者當更能深入了解這段變遷的過程,及面對末來的因應之道。
定價:320 元, 優惠價:85 272
庫存 > 10
  • 1
  • 2
  • 3
  • 4
  • 5
  • 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