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348)
電子書 (113)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402)
無法訂購商品 (59)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16)
無庫存 (345)
商品定價

$199以下 (96)
$200~$399 (286)
$400~$599 (55)
$600~$799 (9)
$800以上 (15)
出版日期

2024年 (4)
2022~2023 (30)
2020~2021 (18)
2018~2019 (19)
2016~2017 (12)
2016年以前 (368)
裝訂方式

平裝 (286)
精裝 (53)
盒裝 (3)
作者

李聰明 (19)
呂澂 (13)
李奇 (12)
林崇安 (12)
蕭振士 (12)
釋濟群 (12)
鄭振煌 (8)
呂尚 (6)
忽滑谷快天 (6)
淨明 (6)
淨明編集著 (6)
釋剛曉 (6)
宗喀巴大師 (5)
張子敬 (5)
東主才讓 (4)
許國華 (4)
阿姜念 (4)
圓烈阿闍黎 (3)
性空法師 (3)
出版社/品牌

大千 (437)
大千世界出版社(神州書局) (22)
大千出版社(陳姵綾) (1)
王大千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461筆商品,18/24頁
大圓滿椎擊三要演義:輕鬆讀懂大圓滿密要(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鄭振煌居士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12/12/22 裝訂:電子書
輕鬆讀懂大圓滿密要 見,就是對法的認知; 修,就是對法的演練; 行,就是將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藏傳佛教寧瑪巴派最高的法門是無上瑜伽續,即大圓滿法。巴楚仁波切(1805-1889),也就是《西藏生死書》中的貝珠仁波切,將大圓滿法分為「見、修、行」三要件,寫成《椎擊三要訣勝法》,本書係根據此訣勝法而做的講釋紀錄。 本書第一章,從外而內而密,詮釋「大」、「圓」、「滿」三字的含義。外,就是可以見聞覺知的現象,也就是色、聲、香、味、觸;內,就是相應外在現象的內心,也就是心意識的作用;密,是非常隱密幽微、難解難證的本覺佛性,也就是一切萬法的根源。因此,無論是漢傳佛教的圓教,或是藏傳佛教的大圓滿法,都是從密的角度去修行的。 第二章簡介三要,並將原文呈現。 第三章至第八章,解釋原文。 第三章解析根本頌,禮敬諸佛,並時刻恭敬、感恩上師。 第四章是有關「見」的部分。大圓滿見,就是性相不二。法性廣大遍一切,只要因緣和合,自然會生起一切現象。 第五章是有關「修」的部分,不離心性,全然放鬆、休息在心性當中,時刻不離大圓滿見,建立不動搖的信心。 第六章是「行」的部分,行六度乃至十度,也就是行菩薩道,日常行為要如同菩薩。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李聰明書法藝術作品選集(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李聰明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6/01/01 裝訂:電子書
本書選出現代書法作品33幅、傳統書法作品25幅、古典書法作品37幅。在這裡面可以看到李聰明書法藝術創作實例。學書法的人看到別人創作實例,可以省下很多摸索的時間。所以本書值得學書法的人參考應用。 現代書法的實例,在台灣尚屬少見,現代書法乃是從傳統書法轉型的一種新式書法。它與古典書法、傳統書法有連續承襲的關係。古典書法與傳統書法既是現代書法的重要資材,又是現代書法的基石。本書選集現代書法作品33幅、傳統書法作品25幅、古典書法作品37幅,可資觀察比較,也可參考應用。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修心日光論:掌握心的方向解脫紅塵紛擾(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虛空祥尊者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4/01/01 裝訂:電子書
成佛主因在發心,發起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為了成佛,應修成佛之道最初則應思惟暇滿難得、死歿無常、業果不虛及輪迴是苦,這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修心,是修習菩提心的前行法。 正行是修習世俗和勝義菩提心。而後為能堅固二菩提心、克服利他障礙,下座修時要能有力轉惡緣為菩提道,並將所有修行攝在「五力教授」,面對順、逆境界,身口語須合於修心之量;又為增長二菩提心,須善守護修心誓言與奉行修心學處。上述即是修心七義。 所有大乘佛法可攝在菩提心未生令生、生不已衰、不衰令增三個階段,修心七義教授,則悉備涵攝於此。 >,即是如實完整地闡述修心七義的修學之理,命題殊勝內容賅備,有心深入大乘者,當如是修學。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內觀禪十五個原則:確切修行之路(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阿姜‧念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7/04/01 裝訂:電子書
內觀修行是以第一義名色為所緣,係四念處中道聞修。以SATI安在當下所緣,並知彼之真實。本書是阿姜‧念大約在1937年與比丘話談所講。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止觀法門的實踐(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林崇安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7/07/01 裝訂:電子書
在今日繁忙的時代,若想安詳自在的面對起伏的人生,將生活與禪修合而為一,就能有效達到目的。佛教中的禪修方法,是釋迦牟尼佛──釋尊親自所體驗,親自傳出,今日的學佛者如欲掌握禪修,必須瞭解當年釋尊的禪修過程及其教導,避免盲修瞎鍊之虞。本書即以北傳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以及南傳《中部》的《薩遮迦大經》中的記載為始,分析釋尊的禪修過程,及其對弟子有關禪修的指導,以期幫助讀者正確認識佛教止觀法門的實踐。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六祖大師的17則智慧:慧能禪法之般若與佛性(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陳平坤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9/05/01 裝訂:電子書
聖嚴法師說:六祖慧能大師的知識程度並不高,但他是成就最高的禪師。為什麼知識程度不高的人,會有洞見世情的智慧,自在無礙?為什麼六祖大師的影響力歷經千百餘年,不衰反盛?在這經濟衰退的時代,世局混亂,有多少聰明人反被聰明誤,六祖大師的智慧給予人們什麼啟發?當代台灣禪學名家楊惠南專文推薦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阿含經》的中道與菩提道(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林崇安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0/10/01 裝訂:電子書
佛法的原味,許多都保留在阿含聖典中。品嚐阿含,讓人有一種清醒、踏實的感覺。本書編集林崇安教授,有關阿含義理及其實踐的整理心得,其內容先解說民國以來國內對《雜阿含經》的探討情形,接著闡明《阿含經》中有關中道、成佛之道、止觀以及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實踐,供有志於研習佛法者理解整個佛法的要義。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佛法之源:阿含經的源流與核心思想(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林崇安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7/08/01 裝訂:電子書
這是浩瀚的佛經中,唯一一部涵蓋佛學思想及修行方法、次第的經典。千餘年來,一直是佛弟子必讀的經典,堪稱為佛弟子的教科書。 在理論上,本經完整地介紹了基本教義中的四諦、五戒、八正道、六度等。漸次及於大乘的空觀、唯識、如來藏及密教理論。 在修行實踐上,從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到禪修、持咒、念佛均有涉及,並一一說明修行中易犯的錯誤。對有心向佛的人而言,本經絕對是最珍貴的寶藏。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內觀禪修次第:佛陀親自指導的內觀9步驟(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艾雅.凱瑪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13/02/01 裝訂:電子書
你是否在浩瀚的經典中,找不到一部有系統,指導禪修的經典? 你是否希望佛陀告訴您在覺醒之路上應該如何,以及會遇到什麼狀況? 你是否對當今禪修眾說紛紜感到無所適從?期待佛陀曾留下檢證的標準? 你是否擔憂錯估自己禪修成就,把高階禪定當作涅槃,錯過真正解脫機會? 別擔心~ 這部埋藏已久的經典──由佛陀親自指導知識份子布吒婆羅,從一個想追尋靈性卻毫無基礎的人,應該要如何禪修?以及每個禪定階段會遇到什麼狀態?到最後是何境地? 由擁有深厚實修經驗的西方禪修大師艾雅.凱瑪,透過現代語言解說,引領所有想要邁向靈性的人,俯瞰整個覺醒喜樂的全貌。 本書原書名:《誰消除了我的痛苦:內在喜樂系統啟動指南》,此為新版。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南北傳內觀基礎佛經(電子書)
  • 電子書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1/09/01 裝訂:電子書
《基本佛經選集一》、《基本佛經選集二》二部份。 本書所集為南北傳佛法中內觀實修有關的經典,在南傳的佛典方面有:1‧《大念住經》:為(長部)第22經。2‧《念住經》:為(中部)第10經。3‧《入出息念經》:為(中部)第118經。4‧《不斷經》:為(中部)第111經。在北傳的佛典方面有:1‧《法蘊經集》是選自玄奘大師所譯的《法蘊足論》中全部二十一篇經文。2‧《受相應經集》是選自求那跋陀羅法師所譯的《雜阿含經》中「受相應」的全部經文。3‧《阿含經集上》是選自《雜阿含經》中問答形式的經典。4‧《阿含經集下》是選自《雜阿含經》中各種相應中代表的經典。在佛法的理論及實踐上,若能以這些經典作依據,就不會偏離正道,因此特別將它們編輯在一起。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學佛一定要知道的正法法脈傳承:讀懂付法藏因緣傳(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曇曜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12/06/01 裝訂:電子書
讀懂本書即可瞭解觀機逗教之理, 明白佛陀與大菩薩們如何教化眾生。 讓您在修道的路上能自利利他。 《付法藏因緣傳》也稱做《付法藏傳》,或《付法藏經》,六卷。各經錄原來題作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本書的記錄,最初見於梁代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二《新集經論錄》載:“《付法藏因緣經》六卷(闕)。……宋明帝時西域三藏吉迦夜於北國以僞延興二年(472)共僧正釋曇曜譯出,劉孝標筆受。……並未至京都。”其後,隋代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九,載“《付法藏傳》四卷(見《菩提留支錄》)。和平三年(462)昭玄統沙門釋曇曜譯”。同卷又載“《付法藏因緣傳》六卷(或四卷,因緣廣,曇曜自出者)西域沙門吉迦夜延興二年(472)爲沙門統釋曇曜於北台重譯,劉孝標筆受(見道慧《宋齊錄》)”。同書卷十,又載“《付法藏經》六卷(見《李廓錄》),涼州沙門寶雲譯”。跟著唐代的道宣《大唐內典錄》和智升《開元釋教錄》都依《三寶記》重復記載。實際存在的本子,只有曇曜和吉迦夜共出的一種,但各種經錄記載不一而已。所謂曇曜自出的,或者是種略抄本,至於寶雲譯本,則全屬誤傳。七卷數多少,乃因抄寫的開合而異,不足爲不同本子的依據。 本書編譯的因緣,大概如《內典錄》等所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信崔浩之言,下詔大殺沙門,毀佛經像,詔書中並談到佛法“皆是前世漢人無賴子弟劉元真、呂伯疆之徒,乞胡之誕言,用老莊之虛假,附而益之,皆非真實”。七年後,文成帝即位重興佛法,曇曜等感奮之余,乃於北台石窟和吉迦夜編譯此書,以明釋教之由來,曆然可考。 本書列舉印度傳法世系二十四人,從佛滅度時以最勝法咐囑大迦葉起,其後以次傳法爲阿難、摩田提、商那和修、憂波毱多、提多迦、彌遮迦、佛陀難提、佛陀蜜多、脅比丘、富那奢、馬鳴、比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睺羅、僧伽難提、僧伽耶舍、鳩摩羅馱、闍夜多、婆修槃陀、摩奴羅、鶴勒那、師子。其內容多取材於舊籍。象《優波毱多》傳記的一部分,就是大體上採用安法欽譯《阿育王傳》的原文。又象《龍樹提婆》傳記部分,也是用羅什所譯兩傳原文而略改動。這些都表明本書大部分出於編纂,而非翻譯。本書所述傳承出處,多無可考。在此以前,僧祐《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曾自編薩婆多記傳承世系,又錄佛馱跋陀羅師承一種,次序紊亂,不可盡信。 本書流行之後影響極大,它使中國佛教形成了一種法統之說而影響到宗派的建立。在隋、唐時代,台、禪兩宗的法統說,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楞嚴經全譯易讀(電子書)
  • 電子書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10/01/01 裝訂:電子書
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 流傳千餘年佛門教科書,中國各宗派共奉的經典 高僧讚譽為佛門的照妖鏡、斬魔劍!群魔最怕世人擁有的法寶! 這是浩瀚的佛經中,唯一一部涵蓋佛學思想及修行方法、次第的經典。千餘年來,一直是佛弟子必讀的經典,堪稱為佛弟子的教科書。 在理論上,本經完整地介紹了基本教義中的四諦、五戒、八正道、六度等。漸次及於大乘的空觀、唯識、如來藏及密教理論。體系宏大到兼容並蓄佛教的所有教義,被認為是沒有宗派偏見的圓滿法門。 在修行實踐上,從建立正確的修行觀念到禪修、持咒、念佛均有涉及,並一一說明修行中易犯的錯誤。對有心向佛的人而言,本經絕對是最珍貴的寶藏。 ※《楞嚴經》的結構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法會的緣起是:一名叫摩登伽的女子使用娑毗迦羅先梵天咒,將阿難捉到了淫床之上,並施予淫行,眼看將毀了阿難的持戒身體。如來已知道阿難遭了邪淫的魔法。這時候,如來頭頂上放射出百寶無畏大光明,光芒之中生出千葉寶蓮花,蓮中有一佛結跏趺坐,宣說神咒,並命文殊菩薩持此咒去護衛阿難。一時之間,魔咒被滅,阿難和摩登伽女都被帶到了如來面前。 因為這段的因緣,佛陀開始深入講經,包含各種實修方式;直到法會最後,佛陀一一說明禪修者在三摩地中會遇到的魔境,以及如何超越克服。 ※《楞嚴經》是開悟的金鑰 阿難淪陷的經驗帶出所有學佛者可能遇到的通病,就是重視多聞,蒐羅知識,卻少實踐實修。佛陀透過對話讓大眾初步明白身心的作用與如來藏,而後邀請現場二十五位證悟者起來,一一分享最初實修入道的方便法。 之後,佛陀問文殊菩薩:能讓阿難與此界眾生最容易成就的開悟法門為何?文殊菩薩做偈回答總結為「觀音耳根圓通法門」最適合阿難與末法眾生。最後更帶出「四種決定清淨明誨」,提醒大眾,應「攝心為戒」做基礎,修三無漏學;否則貿然修禪定,容易偏離正道,墮入妖魔鬼神。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六字真言密義:大乘莊嚴寶王經譯(電子書)
  • 電子書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12/01/01 裝訂:電子書
略輯六字大明陀羅尼不可思議功德利益: 1.六字真言對治六大煩惱,關閉六道之門。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脫。永不受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而得不可思議相應念誦。 2.能得是如意摩尼之寶,七大祖先種族,皆當得其解脫。連持咒人腹中所有諸蟲,當得不退轉菩薩之位。 3.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羅尼,是人得無盡辯才,得清淨智聚,得大慈悲。得具六波羅蜜多圓滿功德。持念者口中所出之氣或手或眼見觸及他人身,所觸之人則發起悲心,離諸瞋毒,當得不退轉菩薩,速疾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4.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開示:「唯在行者深信誠求,不得於密咒功德生疑心,為最要緊。」觀世音菩薩的誓願為「我之一切功德,均普施於眾生,十方三世眾生一切業障苦惱,均歸我代受,眾生不成佛,我不成佛,眾生都成佛,我方成佛。凡求子、求財、求壽、求權、求福、求解除疾病苦厄危險災難、求往生、求證菩提,以及一切所求,無不如願成就。」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中觀寶鬘論之顯明要義釋(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龍樹菩薩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4/06/01 裝訂:電子書
《中觀寶鬘論》是龍樹菩薩「中觀理聚六論」之一,其內容以宣說空性、以及無自性為主,含蓋修行次第、修行方式、菩薩十地、佛陀之相好等等。是龍樹菩薩將「深觀見」、以及「廣大行」相互結合之鉅作。 中觀寶鬘論》原名為「向國王進言之寶鬘」,因此論中有不少篇幅是專門針對為政者而宣說之不共法,可指引在位之執政者成為一位勤政愛民之好官。 《寶鬘論》漢譯為《寶行王正論》,然其全名應該是《向國王進言之寶鬘》,因為此論所詮為中觀之見解,故一般乃以《中觀寶鬘論》作稱呼,或僅簡稱為《寶鬘論》。大多數學者主張《寶鬘論》乃是專為某一特定國王而作。於《寶鬘論》之本文中,並未明白指出國王之名號,但言:「王啊為証法,宣講唯善法。」以及於第四品〈宣說國王規範〉中,宣講許多掌權者應以佛法而有的為政之道。龍樹菩薩於總結時說到:「非只為國王,講授此教法,因應諸有情,利濟而宣說。」既然是為了利益所有眾生而宣說,故論著中除了有一些是專屬為政者之不共法外,其餘皆是在家與出家眾所應隨行之法。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釋佛十大弟子經傳(上冊)(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張子敬居士夫婦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2/05/01 裝訂:電子書
本書內容介紹在德性上及修為上,被佛陀稱為「第一」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須菩提、富樓那、迦旃延、優波離、阿那律、羅喉羅、阿難陀。書中詳細的記述十大弟子的種種傳奇事蹟,及為何被稱為第一。如今譯成白話本,並將註解及所引用之經典出處,以小字附註於文章之下,可立即的參考對照,易懂易讀。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觀禪手冊(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雷迪大師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7/12/01 裝訂:電子書
「觀禪」其目的在於觀察無常、痛苦的根源,內視自己的身體,清楚的知道眼、耳、鼻、舌、身識是如何運作,當心念生起時,如何從中斷除煩惱,進而減除痛苦,不斷的調整自身,以期證入涅槃。 雷迪大師以簡明扼要又不失輕鬆活潑的例證,帶領讀者了解內觀禪修者所遇到的境界,並讓讀者藉由此書能一窺禪修者所面臨的問題。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中國第一本佛書:牟子理惑論(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陳義雄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12/12/01 裝訂:電子書
教你解讀佛教初傳中國的第一手資料 《牟子理惑論》是中國最早思辨佛學的論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佛學著作。 近百年來倍受關注,引起爭論甚多。中外專家學者長期圍繞《理惑論》的爭論,突顯出本書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東漢末佛教初傳時,信徒多以現世的、功利的道教信仰形式來接受佛教,視佛陀為具有禳災招福、長生不老等靈力之神祇,視傳道之西域沙門為巫祝、神仙修行者等。而我國固有之儒家、道教等,難免對此一外來宗教產生極大之排斥作用。 東漢末年牟子作《理惑論》,一方面揭示佛教之真正面目,將其脫出方士、神祇之說。隨著時代變遷,排佛論與容佛論互有消長,此後此一論争亦成為歷來知識份子間重要論題之一。 本書特色 (1)解讀佛教初傳中國的第一手資料,在中國佛教史上開啟儒、釋、道會通的典籍,本書是研究中國佛教形成和發展的一部重要文獻。 (2)似是而非的佛教觀念和中國文化最衝突的部分,將透過本書一一釐清化解。 (3)震旦行總經理用深厚的生命經驗和研究功力,帶領讀者解讀古書和典故的奧祕。你將發現古人感人的故事。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尋出生命的出口:佛學與學佛(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蔣維喬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4/03/01 裝訂:電子書
學習最重要的前題,就是「解行」並重,透過對理論的了解,真正的智慧方能啟用,纔不致於落入行為的盲從。這個特色正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差異,佛學就是建立在「理入」的基礎上,應用於學佛解脫道上的「行入」之實踐,這即是學習佛道的內涵。本書將提供佛學與學佛兩立的法要,期能給讀者帶來真實的利益,令剛接觸佛法的有心人,先了解正確的修行地圖,不必繞圈子,避免走冤枉路,而直接契入核心;若是已經進入實修階段者,參閱本書可以給自己做個檢視,並可彌補對基礎佛學認識之不足,藉此參考機緣,讓行門的功夫更扎實穩當。 修行這門功課乃人生第一大事,是悠關生命解脫與否的關鍵,非一般兒戲,絕不能半點迷糊,否則如蒸沙煮石白忙一場蚩不冤枉!本書為民初以來眾所公認之善本絕對是您的最佳指南。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佛教傳承一本通(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郭敏俊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09/06/01 裝訂:電子書
抉擇正法的參考 深入佛法的指南 本書參照日本佛學史權威學者平川彰之著作翻譯整理而成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中國佛學源流略論(電子書)
  • 電子書
作者:呂澂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2010/01/01 裝訂:電子書
傳說最初翻譯的佛典《四十二章經》──相關的《牟子理惑論》──可考的初期譯家:安世高與支婁迦讖──兩家譯典的分野──禪數與般若──兩係的傳習──它與西域僑民信教的關係──在漢人接受方面的局限──學說思想的萌芽 佛學的傳入中國與佛教有關,所以先談佛教的初傳。 佛教初傳的具體年代,很難確定。後世關於這個問題,曾有種種的說法,一般採用的,就是見諸記載而事實上也有可能的,乃是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二年),大月氏使者伊存口授博士弟子景盧以佛經的材料。認為這就是佛教傳入的開始。這一材料出自《三國志》裴註引前人魚豢《魏略‧西戎傳》的記載,而《魏略》一書已佚。據現代研究西域歷史的學者,如日人白鳥庫吉認為,貴霜王朝前二代是不信佛教的,而大月氏又在貴霜朝之前,當時是否已有佛教流傳,還值得研究;尤其是授經者是國家的大使身份,說明佛教已成為當時統治階級所崇信才有可能,這就更需要研究了。
閱讀器:書紐電子書
  • 1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