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547)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232)
無法訂購商品 (315)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30)
無庫存 (417)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8)
$200~$399 (270)
$400~$599 (179)
$600~$799 (39)
$800以上 (41)
出版日期

2024年 (11)
2022~2023 (45)
2020~2021 (40)
2018~2019 (50)
2016~2017 (34)
2016年以前 (357)
裝訂方式

平裝 (535)
精裝 (11)
盒裝 (1)
作者

柏拉圖 (10)
威廉.夏伊勒 (9)
中村好文 (6)
東尼.賈德 (6)
溫斯頓.邱吉爾 (6)
呂健忠 (5)
洪素珊 (5)
漢娜.鄂蘭 (5)
熊彼得 (5)
芭芭拉‧艾倫瑞克 (5)
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 (5)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 (5)
黃武雄 (5)
威爾森 (4)
溫斯頓邱吉 (4)
溫斯頓邱吉爾 (4)
何明修 (3)
侯志仁-主編 (3)
克爾.瓦丁頓(Keir Waddington) (3)
出版社/品牌

左岸文化 (547)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547筆商品,5/28頁
未竟的快樂時代: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滿額折
作者:徐承恩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3/03/02 裝訂:平裝
「沒有主權就沒有民主」,這是香港人在近年抗爭中得來的血淚教訓。回首前路,香港民主派前輩卻一直行走在「民主回歸祖國」的顛倒夢想之上。香港民主運動從一開始,就基於一九六、七○年代的社運思潮,一直奉「民主回歸」為主流論述。即使不斷遭受中國共產黨的背信、甚至目睹北京政權的殘酷鎮壓,直到二○一九年的反送中起義爆發前,民主回歸世代始終迴避一國兩制日益崩壞的真相。探討香港民主運動前輩們的執迷不悔,就必須爬梳他們世代成長的歷史。民主回歸世代在爭取民主、打造公民社會的路途上,為何執著與「文化中國」和「現實中國」建立情感的連結,無法看見腳下已然成形的國族共同體?獨力開拓了香港國族史寫作的醫生學者徐承恩,繼《香港,鬱躁的家邦》書寫香港共同體有異於中國的綿遠過去,新書《未盡的快樂時代》則將焦點放在香港一段令人困惑的近代史,對民主回歸世代的功過作出了率直的診斷與公允的評價。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2
反抗的共同體:二〇一九香港反送中運動
滿額折
作者:馬嶽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0/10/21 裝訂:平裝
多年來我們都在找一些獨有的東西來定義香港,這個夏天我們找到了。 二〇一九年,香港人以一個夏天推進了一個時代。香港人團結起來守護瀕危的我城,用自己的方法把香港放在世界的版圖上,運動發展到某階段香港人有一種自豪感,覺得香港人真是了不起,重新定義了香港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不是舊獅子山精神那種「自力更生」、「東方之珠」、「經濟城市」,而是新獅子山精神的「拆一掛十」,以強大的勇氣和韌性,在專制的銳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1
逆天抗命:香港如何對世界上最大的獨裁者說不
滿額折
作者:韋安仕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2/04/27 裝訂:平裝
為什麼一場群眾運動,竟然成為香港人、北京政權甚至世界秩序的生存危機?這是一個關於威武不能屈的故事:香港人膽敢在習近平的權力達到巔峰的時候挑戰中國共產黨的權威。然而,習近平治下的中國真的像外表那樣堅不可摧嗎?中國在香港的真正利益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不再奏效?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人又該何去何從?本書清楚剖析港中關係以及這個關係放在更大脈絡之下――2019年的政治紛亂、新冠肺炎所引發的全球危機,2020-2021年的政治打壓――究竟呈現出何種意義。作者生動地描述街頭爆發的紛亂是如何發生?又為什麼會發生?還有發生之後全世界所產生的共振。如今國際社會已經開始重新檢視與中國的關係,因為香港的反叛與中共政權對疫情的處理暴露了它的弱點。香港、中國與世界,該如何面對這場生存危機?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1
二十一世紀機器人新律:如何打造有AI參與的理想社會?
滿額折
作者:法蘭克・巴斯夸利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3/03/08 裝訂:平裝
美國出版商協會PROSE獎「法律和犯罪學」決選向艾西莫夫「機器人定律」致敬,為了二十一世紀而生的「AI機器人新律」人類如何在AI時代,避免失去自身利益?● 無人機因為打擊精準,運用在戰場上比較人道?● 醫療AI因為被輸入大量資料,比醫師的診斷還可靠?●當AI客服已經可以發出「嗯」「啊」幾可亂真的回應,可以解決最單純的餐廳訂位服務,為什麼會有倫理的問題?如果我們對AI的想像力只及於將AI自動化當作降低人力成本、替代人類勞動力的方法,我們不只被毫無創意的「成本病」綁架,還失去與AI一起邁向理想社會的契機。是時候該討論如何更積極介入由AI打造的新社會了,而不只是讓演算法黑箱作業。也不能只是批評演算法,而是要在政策、立法和倫理議題上,有具體的原則和作法,建立課責制度,當AI產品違反社會秩序時,我們有完善的制度可以追究責任。作者巴斯夸利不只在學術領域卓然有成,更在政府部門擔任諮詢委員,提供建議供現下邁向AI社會的指引。於書中,他先向艾西莫夫「機器人定律」致敬,再提出「機器人新律」,作為我們與AI互動的準則。第一、機器人系統與人工智慧應為補充與輔助專業人士的角色,而非取代專業人士的工作。第二、機器人系統與AI不應該假冒人性。第三、機器人系統與AI不得強化零和軍備競賽。第四、機器人系統與AI必須隨時標示其創造者、控制者及擁有者的身分。作者從健康照護、教育學習、新聞輿論、法律判決、信用評價、軍事國防等方面,示範如何將這四個原則應用在這些領域。這四個原則背後所揭示的是AI與人類社會的理想關係,不僅能揭露不遵守將帶來的惡果,更能使我們在確認大方向之後,維持人類的尊嚴,保衛我們的民主成果。
定價:550 元, 優惠價:9 495
庫存:4
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
滿額折
作者:威廉.J.道布森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0/03/04 裝訂:平裝
民主、自由、人權對於世界上的人們來說,已經代表著某種特殊定義,我們絕不能容許任何國家改變這些字眼,讓它們成為壓迫與獨裁的同義詞。──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起草人愛蓮娜.羅斯福◎這是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在獨裁者與民主陣營的戰爭中,阿拉伯之春令人為之一振。埃及、突尼西亞與葉門的暴君都被趕下台。但阿拉伯世界只是第一戰線。從委內瑞拉到中國,從蘇聯到馬來西亞,從緬甸到伊朗,這麼多國家的威權體制還是極力鞏固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1
公司與幕府: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融入東亞秩序,台灣如何織入全球的網
滿額折
作者:亞當.克拉洛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0/08/19 裝訂:平裝
打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式」的征服史觀,重新發現東亞,書寫世界史中的台灣《福爾摩沙如何變成台灣府》《決戰熱蘭遮》《火藥時代》歐陽泰 推薦《製作福爾摩沙》、中研院台史所 鄭維中 專文導讀十七世紀初,一座輝煌閃耀的吊燈,由荷蘭人呈獻給德川幕府,對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印象深刻的讀者,也將對本書作者從一件禮物背後投射而出的全球史感到興味盎然。這件禮物的背後是荷蘭人來到東亞之後,所受挫敗當中較為輕微的一段。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庫存:3
失控的正向思考:我們是否失去了悲觀的權利?
滿額折
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0/02/05 裝訂:平裝
正向思考不好嗎?沒人這麼說。問題是它失控了!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玩笑》(The Joke)中,有個角色寄了張明信片,上頭寫著這麼一行字:「樂觀是民族的鴉片。」這個角色因此遭指責為民族公敵,被判處到煤礦場勞改。昆德拉自己也因為寫《玩笑》受到處罰,遭共產黨開除黨籍,他的作品不僅不能收藏在圖書館,也不能在書店販售。此外,政府還禁止他到西方旅行。美國的正向思考宣揚者若發現自己竟然在一本書裡被人拿來與史達林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1
留聲機時代:日治時期唱片工業發展史
滿額折
作者:林良哲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2/03/30 裝訂:平裝
「很久以前,世界是以七十八轉的速度運行的。」 十九世紀末,一種奇巧的西方機器引進臺灣,在當時稱為「蓄音器」,也就是「留聲機」。新機器的輸入,開啟了臺灣的唱片工業,也改變了大眾的視聽經驗與娛樂方式。自此,各大唱片公司紛紛設立,發行南北管、歌仔戲、客家八音等戲曲唱片,1931年以後更推出臺語流行歌唱片。為了拓展市場,各大唱片公司發展出商業體系,透過日本製作、臺灣發行的方式,在各城市鄉鎮設立「小賣店」,甚至藉由外貿方式,將唱片發售到中國閩南及南洋各國的華人社會,進而開創臺灣唱片工業第一波的高鋒。 在數位科技興起之前,唱片是儲存聲音的工具。其原理是將類比訊號(Analog Signal)轉換為軌道刻紋,再製作成圓盤模具,然後利用蟲膠(Shellac)或塑膠(Plastic)做為原料,壓制成為唱片。以蟲膠為原料的唱片每分鐘轉速標準為七十八圈,因此被稱為「七十八轉唱片」,英文名稱為Standard Playing(簡稱SP)。這種方式不但能保存聲音,而且能大量生產、製作,所保存的聲音也得以「複製」,音樂或是歌曲便藉由這種方式傳遞,從此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閱聽習慣,並增加娛樂方式,創造出新的商業市場。 由於唱片的製作和發行必須透過商業體制來運作,經營者可從中獲取利潤,唱片工業因而應運而生。1890年代,歐美各國的留聲機及唱片製作技術日益成熟,唱片公司紛紛設立,聘請專業錄音師帶著沉重的錄音器材,到各地錄製音樂,甚至飄洋過海來到東方的中國、日本、香港、印度等地,錄製當地的傳統音樂和民謠。1900年之後,日本等國也開始設立唱片公司,以擺脫歐美唱片公司的操控,不但能自行研發、生產留聲機及唱片,也能推陳出新,製作各種各樣的音樂,包括傳統戲曲、民謠,甚至配合當時的唱片工業而產生「新型態」的歌曲。 可見在唱片工業發展初期,聲音的儲存有所限制,錄音的品質尚待改善,而且唱片的設計、材質也有缺陷。到了1900年代,發展出儲存聲音且能大量複製的技術,讓人趨之若鶩,在西洋和東方社會,唱片市場逐漸興起,規模日益擴大。 以日本來說,在明治維新後積極吸收歐美文化,促成「文明開化」,唱片工業也隨之進入日本。唱片公司透過股票來籌募資金,大量錄製各種傳統音樂,後來日本的唱片公司看上殖民地臺灣,將這股浪潮引進,臺灣音樂也遠渡日本錄製,拓展了臺灣唱片市場。 1930年代,臺灣的唱片工業開始成長,唱片公司也紛紛成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2
異溫層迷航記【芭樂人類學2】
滿額折
作者:趙恩潔; 林浩立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1/09/24 裝訂:平裝
29位人類學家‧35篇迷航異溫層的田野筆記從異文化到異溫層,從看見、感受,理解到學習人類學是一門關於「異文化」的學科。峇里島的鬥雞、太平洋初布蘭群島的貝殼飾品交換、非洲努爾人的牛隻和婚姻制度……不過,人類學善於呈現的,不僅僅是處於遙遠異地的社會文化,而是在其中現身的人們的生命經驗:他們為何在意某些事、做出這樣那樣的行為,又為了什麼高興或難過;人類學家在遙遠陌生世界裡闖蕩冒險,但也築起跨文化之間的橋
《路徑》延伸書展-單79雙75
定價:450 元, 優惠價:79 355
庫存:2
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
滿額折
作者:郭佩宜; 王宏仁-主編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19/01/09 裝訂:平裝
「田野」不只是去一個地方;「田野」是一種理解的過程田野是什麼?田野就是「田野工作」(fieldwork),這個概念誕生於20世紀初,人類學祖師爺馬凌諾斯基在初步蘭群島的研究方式成為人類學方法論和認識論的核心──與當地人共同生活、學習當地語言和文化、參與觀察──人類學學徒必須經歷超過一年的田野洗禮,才能「轉大人」。田野彷彿是人類學的成年禮,但田野過程中,研究者的角色、主觀經驗、與當地的互動、權力位階
《路徑》延伸書展-單79雙75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庫存:1
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
滿額折
作者:趙恩潔-作; 蔡晏霖-主編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19/02/13 裝訂:平裝
「田野」不只是一種研究工具。「田野」更是不確定年代的處世技藝!田野是什麼?「田野」一直在改變。今日,在許多意想不到的空間,越來越多人在「做田野」。不論是在紐約華爾街、西方與非西方的科學實驗室、世界各地的電子工廠、醫院診所、瀕臨絕種的紅毛猩猩棲地、「第二人生」的線上虛擬遊戲,甚至是殘酷的戰場邊緣。有越來越多領域伸臂擁抱「田野」,期待「田野」能帶來更正確的市場評估、更精準的受眾認識,協助解決更多社會問
《路徑》延伸書展-單79雙75
定價:400 元, 優惠價:79 316
庫存:2
芭樂人類學
滿額折
作者:郭佩宜 主編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15/10/01 裝訂:平裝
2009年,一群人類學家,成立台灣第一個學術共筆網站,在網路種下第一顆芭樂開始,芭樂力從此爆發。帶動學術部落格的興起,(例如:「巷仔口社會學」、「歷史學柑仔店」、「菜市場政治學」等,)成為學術人與社會接軌的新模式。 什麼是芭樂力呢?芭樂力是種「白目的透視力」,能直指沒穿衣服的國王。 @芭樂果語:多數台灣人會唸成Bala,是種熱帶水果。因多籽,故不能拜神,難登大雅之堂。蘋果可以拿來送禮,但沒人會送B
《路徑》延伸書展-單79雙75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6
庫存:1
依海之人:馬達加斯加的斐索人,一本橫跨南島與非洲的民族誌
滿額折
作者:俐塔‧雅斯圖堤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17/07/12 裝訂:平裝
在這裡,一個人如何被定義?他們如何思考認同? 斐索人的認同無關歷史、血緣,或其他文化特徵,當下的行為才是關鍵。 馬達加斯加西南部有一群說南島語,住在海邊,以海為生的斐索人(Vezo)。一個理想的斐索人要會做一些與海有關的事情(但不需全部都會),例如游泳、到林中砍樹造船、行舟(這包括了划船、操帆、掌舵,以及通曉洋流波浪知識)、捕魚(蝦)、識魚、食魚、賣魚等;最重要的是得住在海邊,因為這對一個人的行為
《路徑》延伸書展-單79雙75
定價:380 元, 優惠價:79 300
庫存:2
什麼才是我們想要的真實人生?芭芭拉・艾倫瑞克【工作 vs. 人生】套書(我在底層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老到可以死)
75折
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3/06/20 裝訂:平裝
不只是臥底調查,更是運動文件!每個人都可以爭取更好的工作、過更快樂的生活,以及活得更好。芭芭拉・艾倫瑞克出身礦工家庭、前夫是卡車司機,所以特別關注美國底層社會的生活,六十歲還跑去當清潔女工臥底調查;罹患乳癌,除了開始研究美國醫療產業問題,也開始鑽研「正向哪裡出了錯?」面對死亡,她想問的是:我們到底是想活得久,還是活得好?她的書深入社會現況,每一本都是一個倡議!告訴我們別忘了每個人都可以爭取更好的工作、過更快樂的生活,以及活得更好。《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新版)》開啟「臥底報導」先聲、探討「窮忙族」代表作本書並不是關於什麼出生入死的「臥底」冒險經驗。她做的事幾乎任何人都做得來:找到工作,把這些工作做好,努力量入為出使收支平衡。事實上,這正是幾百萬名美國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她以一貫的幽默與辛辣描寫這段交雜著汗水、淚水、清潔劑與番茄醬的低薪生活。她把苦日子寫得深刻,也興味盎然。有人會說只要懂得設身處地,這些狀況並不難想像。當然。只是,每個人對忙碌的定義不一樣;對貧窮也是。如果少了這些作品,或許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關在象牙塔裡的想像,距離現實多遠。金融風暴後,窮忙族成為普遍現象,本書也成為探討「窮忙族」的代表作品。《失控的正向思考:我們是否失去了悲觀的權利?(新版)》正向思考不好嗎?沒人這麼說。問題是它失控了!本書從作者芭芭拉自己罹患乳癌的經驗談起,上溯美國喀爾文教派傳統,同時導覽了美國龐大的激勵產業,百萬種產品殊途同歸,就是否認現實:你相信吃下去的東西會令你發胖,你才會胖;卡內基訓練要讀者假裝正向,強迫自己吹口哨、哼歌;公司訓練總機、空服員隨時都要假裝熱情亢奮來接待顧客,耗盡她們的真實情緒。負向思考和正向思考同樣會使人產生錯覺,都會使人在觀察時無法擺脫情緒,寧願把錯覺當成現實。正向思考會讓人「感覺美好」,負向思考則會讓憂鬱的人「加深痛苦」。重點在於,我們應該想辦法擺脫自己的想法,儘量不要讓自己的感覺與幻想對事實加油添醋,努力了解社會的真實境況。第一步,就是治好正向思考這個大眾妄想症。《老到可以死:對生命,你是要順其自然,還是控制到死?》我們是想活得更久,還是活得更好?從預防醫學檢查的重要性,到所謂「正確」的養生概念,艾倫瑞克從個人經驗、社會趨勢,到通俗文化及最新的科學文獻,引用各方說法,一步步推翻那些「指導」現代人健康長壽的關鍵字,進一步從細胞角度進行研
特殊書展B1
定價:1150 元, 優惠價:75 862
庫存:2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德意志三部曲01
滿額折
作者:賽巴斯提安‧哈夫納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17/05/04 裝訂:平裝
普魯士是一個神話。對某些人來說,它的名字代表著秩序、正直與寬容;對其他人來說,它卻集軍國主義與反動作風於一身。身為普魯士人的賽巴斯提安.哈夫納拋開舊有的傳說,娓娓道出這個國家的歷史──它僅僅以獨立國的身分存在了一百七十年。 普魯士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個人工化的產物:普魯士需要極度強烈的自保意志,才得以將分散各地的國土凝聚成一
特殊書展B1
定價:350 元, 優惠價:79 276
庫存:3
威權演化論:中國如何治理?國家與社會如何維持動態關係?
滿額折
作者:國立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策畫; 徐斯儉; 蔡欣怡; 張鈞智-主編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3/04/19 裝訂:平裝
改革開放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多種不同挑戰以及劇烈的結構變化,如今,黨國體制面對社會穩定和政權存續之間存在的張力。一方面,國家應對社會使用強勢策略或許可以維繫政治權力的壟斷,但另一方面,國家唯有採取更加包容的相處模式,治理品質和政權正當性才得以強化。本書關注國家―社會之間的動態關係,採用一種全新的演化架構,探索在中國的若干治理領域當中,國家如何與非國家的行動者產生互動和關聯。多位作者使用第一手田野調查資料,發現在不同領域當中國家和社會的互動關係隨著時間而改變,某些領域建構了建設性的互動關係,但某些領域呈現持續衝突。此一演化途徑提供了更為細微的觀察,讓我們得以窺見黨國體制如何隨著不同的環境條件變化,時而行使強制力量,時而採取彈性的對策或政策調整。
定價:500 元, 優惠價:9 450
庫存:2
異地安身:台灣的東南亞田野故事
滿額折
作者:高雅寧; 許容慈; 徐俊文; 宮相芳; 黃素娥; 譚氏桃; 李盈萱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3/07/05 裝訂:平裝
他們有人離鄉來台灣念書、與家人團聚,或是在台灣建立新的家庭;有的則是遠赴異地追訪移民的來處。這是一本在台灣寫下的東南亞故事。踏進一間街角常見的家庭理髮店,你有留意過那位手執剪刀的女性來自何處嗎?她們為何選擇家庭理髮作為職業?家庭與工作如何兼顧?她們如何看待自己工作上的情緒勞動?在體貼專業的服務背後,每個女性都有屬於自己、既相似又不同的故事。「跨國銜轉生」是指因為父親或母親的移居,轉學來台灣的孩子。語言上的障礙造成了學習或生活上的適應不良,而此時教他們語言、陪他們聊天的,是同樣離開家鄉來台灣念博士的越南外籍生。大跨國生如何看待小跨國生?大、小跨國生對於異鄉生活的想像、需要克服的困難,一樣也不一樣。信仰是移民的重要慰藉與力量。這份力量不只來自信仰本身,宗教空間塑造出家的環境、信眾互動時如同親人般的關心,讓他們在台灣有了家的感覺。「你是什麼人?」這個問題讓一位研究生遠渡重洋、到越北尋找一支流動遷移的民族「𠊎」,卻也讓他更進一步思考到底什麼是「認同」?「志工是服務、是學習,還是添麻煩?」志工參與是大學生接觸不同人群的重要管道,不過泰北當地人怎麼看這些來「幫助」他們的大學生?他們又如何省視自己?+++++「異地」在這裡意義多重。對台灣人來說,東南亞是異地;對東南亞移民而言則反之;木柵的東南亞移民社區,對台灣人來說又是另一種異地。這本書是一位人類學家帶著一群研究生,進入移民的社群,寫下他們在台灣的故事。這本書也是一本從田野課堂逐漸長成的田野心法,作者們都是初入田野的菜鳥,從如何「開始說話」、如何拿捏與採訪對象的距離,一步步學起;也因為是田野菜鳥,訪談中放了很多「我」進去,他們問出問題,也跟著受訪者一起思考,思考什麼是認同、怎樣算是家人,哪裡才是家。踏出舒適圈、進入田野地(隨之帶來干擾)、感受文化衝擊、建立關係、嘗試理解(或許也嘗試改變)、離開,作者們在不同階段提出各自對田野的困惑;也分別試著從經濟、認同、教育、宗教、志工五個不同角度,理解並思考田野中的故事。這本書記錄了田野中,人的故事,也從人的故事,思考什麼是田野。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5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滿額折
作者:修‧萊佛士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3/09/27 裝訂:平裝
石頭沒有生命,但會生長,他們說了什麼?包容悲傷和形成岩石都需要時間,記憶和地層都是層層堆疊,間或被不連續面中斷。結合個人記憶、地質學、人類學、歷史學、遊記、親身訪談,這是一本既私人又公眾的悼亡書。--榮獲J.I. Staley 人類學著作獎--作者的親密家人接續過世,令他直撞生命的斷裂,這種戛然而止的不連續,呼應著地質學裡的不整合斷面。愛石成癡的作者,展開如同朝聖般的生命遐想之旅,他行過北極圈現地考察,在「無言」的岩石世界,讀出被歷史遺忘的人群和生物,也在個人生命經驗裡提煉令人玩味的哲思。走過格陵蘭、冰島、蘇格蘭諸離島等地,作者透過六種岩礦(大理石、砂岩、片麻岩、磁鐵礦、鯨脂石、鐵),呈現人類與周遭環境互動的歷史,提出具批判性的自然史。大理石與城市紋理,砂岩和巨石陣,片麻岩和神聖崇拜,磁鐵礦和火山災難,鯨脂石和捕鯨業,鐵和伊努特人,岩層與故事會隱沒,但「岩脈的露頭」和證據會幫助我們尋找消失的曾經。身為人類學家,每一則紀事都親臨現場,不論觀察、訪談或與當地人實際相處,除此之外,還運用地質學、古生物學、歷史文獻和遊記挖掘歷史縱深。六種岩石、六個故事,在看似世界盡頭的北極圈周邊發生,但端視你從哪裡觀看,反而那有可能才是世界中心,例如:冷戰時,北極圈是各國勢力交鋒的熱區。作者還引領我們探尋幾個主題,像是人類的信仰、走入當代時間的原住民、大航海時代對未知的探險、捕鯨業如何影響自然環境等。每次消失和每段遺落都形成了我們的此時此刻。不論是因為瘋狂捕鯨時代而誕生的人造石「鯨脂石」,或者西方白人覬覦伊努特人秘密隱藏的「隕石」,或者納粹集中營為軍事產業「雲母片」而強迫人們勞動……岩石看似堅硬,但岩石背後是一個又一個不同角度和版本的故事,頓時把我們從堅硬的基礎拋向各種可能的詮釋。岩石看似無生命,但它的形成和運用,卻與人類的存在樣態息息相關。
定價:550 元, 優惠價:9 495
庫存:9
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共二冊)
滿額折
作者:許雪姬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3/01/05 裝訂:平裝
本書是作者耗時近三十年完成的巨著。臺灣有關滿洲國的資料不多,有關在滿洲國臺灣人的資料更少,因此本書的出版彌足珍貴。 作者除了進行為數眾多的口訪外,也大量蒐羅相關檔案史料,從各種報紙、《臺灣人士鑑》等相關人物傳記、網站著手,乃至於日本人編的《滿華職員錄》、《華北職員錄》、《中國紳士錄》等,並自行編著「在滿洲臺灣人姓名、傳記表」做為研究的基礎。閱讀滿洲國相關出版品、報紙、檔案,最重要的是在《滿洲國政府公報》找到臺灣人在滿洲國任公職的紀錄,對有多少人就職於滿洲國官廳、校訂口述歷史的年代有所助益。而庋藏於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的《臺灣總督府旅券下付及返納表》,將旅券(護照,一稱渡華旅券)中有關「旅行地名」中有「滿洲」兩字者勾稽出來,收穫最大;作者也到中國瀋陽的「遼寧省檔案館」看滿洲醫科大學檔案,此一檔案更是價值連城。此外,臺灣各地方志、中國東北相關的文史資料也是重要材料之一;亦即,由臺灣地方觀點、東北人如何觀看臺灣人在滿洲,這兩個角度的史料值得重視。 本書共有九章。第一章概論旨在説明臺灣人的「滿洲經驗」,並回顧先行的相關研究。第二章討論臺灣人的滿洲認識、滿洲國的建立,以及臺灣人前往滿洲的原因和方式。第三章探討在滿洲國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臺灣人,自醫科、工科、法科、商科逐一探討。第四章説明滿洲官僚體系的建立及臺灣人在其中的角色。第五章討論在國營、特殊、準特殊會社非公職的臺灣人,以及經商、從工、甚至被僱傭者,並描述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第六章探討在滿洲的臺灣醫生,除了少數當衛生行政官員、醫學研究外,多半走開醫院的路線;在滿洲執業的醫生,大半出身醫師世家,而且彼此間亦有姻親關係。第七章探討臺灣人在滿洲的戰爭體驗,這是在滿洲的臺灣人最為特殊的經驗。第八章探討戰後回台及留在東北的臺灣人,如何面對國共政權,有些人陷入白恐案件而身陷囹圄;有些繼續在臺灣活用「滿洲經驗」,終能有所發揮;而1970年代以降至少有二成以上有「滿洲經驗」者選擇再度離散,到日本、美國、澳洲尋找新的「王道樂土」。第九章總結研究的成果。
定價:1260 元, 優惠價:9 1134
庫存:3
改寫人性的人:二十世紀,一群人類學家如何重新發明種族和性別
滿額折
作者:查爾斯・金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2022/10/05 裝訂:平裝
天才總是成群而來,文化人類學的誕生戰爭時,這群人類學家加入戰情局,破解敵人的文化密碼,承平時,加入「科學vs.文化」的論戰,挑戰大眾的敏感神經。Anisfield-Wolf 書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決選二戰爆發時,一群人類學家紛紛加入美國戰情局。戰情局的主要任務是對抗假訊息、製作影片和文宣提升士氣,其中有一個人還透過報章、電影和小說,破解敵人(日本)的文化密碼,寫成《菊花與劍》,她就是潘乃德(Ruth Benedict)。天才總是成群而來,潘乃德並不是獨自一人。從這群影響後世甚鉅的人類學家,可以追溯到他們的祖師爺——鮑亞士(Franz Boas)。二十世紀初,種族主義瀰漫,當權者常常借用時興的種族科學理論(例如:顱型長短),對非我族類(例如:原住民、黑人、移民)歧視排外。二〇年代美國盛行的種族主義,連德國納粹都從中汲取相對應的概念來對待猶太人,甚至覺得美國的種族認定標準太過苛刻(一滴血原則)。鮑亞士一反當時美國蔚為風潮的種族優越論,也抨擊受美國優生學添柴火的納粹種族政策,他認為應該採用更為科學的方法才能下結論。他的路數是強調「出田野」,到當地和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他認為各個種族內部其實本身就存在許多巨大差異,如何可能將某個種族標籤化?如何可能斷言某個種族比較落伍,或天生野蠻?他的結論是,這一切都是我們用自己打磨過的眼鏡評價異族,事實應該是,每個族群擁有不同的——文化。他用「文化」這個概念分析不同的人群,文化沒有高下之分,文化是相對的。他開創了文化人類學這門躋身科學殿堂的新學科。在文化人類學這門知識的奠基者裡,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米德(Margaret Mead)。她相繼前往薩摩亞和新幾內亞進行田野,在原住民身上想要探究「性」這件事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她《薩摩亞人的成年》《新幾內亞人的成長》成為暢銷書,替性別解放運動提供思想的彈藥。不過,米德的研究興趣並不只是客觀學術上的追尋,而是和她個人如狂風暴雨般的多角情感關係有那麼一層關聯,這增添她的研究動機和信念,最後更解放了她自己。不只米德有切身的困頓,身為非洲裔、寫過《他們眼望上蒼》的賀絲頓(Zora Neale Hurston),以及身為原住民的德洛莉亞(Ella Cara Deloria),也為他們自己社群的困難處境做出貢獻。在鮑亞士的鼓勵下,賀絲頓前往美國南方進行黑人民俗的採集,她還在中美洲海地(非洲奴隸最早到達美洲的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庫存: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28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