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422)
電子書 (236)
雜誌 (2)
政府出版品 (1146)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424)
無法訂購商品 (234)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97)
無庫存 (1461)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20)
$200~$399 (613)
$400~$599 (409)
$600~$799 (282)
$800以上 (234)
出版日期

2024年 (19)
2022~2023 (153)
2020~2021 (161)
2018~2019 (138)
2016~2017 (103)
2016年以前 (1065)
裝訂方式

平裝 (1129)
精裝 (223)
線裝 (1)
軟精 (20)
盒裝 (14)
袋裝 (1)
適讀年齡

學齡前 (1)
小學低年級 (3)
小學中年級 (1)
小學 (5)
國中 (1)
作者

何政廣 (89)
蕭瓊瑞 (51)
史作檉 (28)
高千惠 (21)
漢寶德 (18)
黃光男 (17)
藝術家編 (16)
潘襎 (14)
拍賣大典編輯部 (13)
王庭玫 (13)
陳英德 (13)
曾長生 (12)
王受之 (12)
池宗憲 (11)
倪再沁 (9)
林保堯 (9)
韓書力 (9)
劉永仁 (8)
李家祺 (8)
出版社/品牌

藝術家 (1151)
典藏藝術家庭 (493)
台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學會 (14)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658筆商品,6/83頁
漂浪.臺客.李俊賢
滿額折
作者:龔卓軍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12/21 裝訂:平裝
商品特色「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內容簡介李俊賢1957年出生於臺南麻豆,成長於高雄。197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86年赴紐約留學,取得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碩士學位。紐約的多元族群經驗,讓他意識到臺灣文化的獨特和豐富性。返國後,李俊賢將在地的生活經驗與南方地景海象融入創作。1991年起啟動十年的「臺灣計畫」,首站從臺東出發、實地訪查,著重於人文地誌的勾勒。1994年與南部的藝術家合辦《南方藝術》雜誌。在四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李俊賢擔任過教師、主編、美編、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理事長、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等職務,開創「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畫」及《藝術認證》雜誌。在卸任高美館館長之後,他聯結「魚刺客」團體和「新臺灣壁畫隊」的移動式創作,全力投入海洋臺客美學。到了晚期又重返寫生,再次凝視海洋萬頃波瀾,詮釋臺灣的全球南方視野。李俊賢的藝術創作,扎根於土地與文化的認同追尋。1989年的畫作〈105榴砲的回憶〉,即表現出對於字與畫、相互結合與共振的特殊畫題;1995年的〈幹林周罵〉、2000-2017年的〈高雄意識〉、 2010-2017年的〈海神.女俠〉等作品,都可以看到「集合字」的冒出,這種風格已成為他的藝術家簽名式。再加上漸次發展「Hue」出顏料的創作手法、來自民間筆法的「花鳥體」、寫生式的「海波浪」等,形成特有的繪畫語彙和色譜。李俊賢既是在地意識強烈的「歹頑郎」,又是走遍世界的旅行家;既是潑辣的藝評人,又是開創性的策展人;既是視野開闊的館長,又是藝術社群的爐主;既是棒球迷,又是深情的丈夫、父親與朋友。他病逝於2019年,在藝術的道路上走出多重的面貌,留下斑斕壯闊、地氣奔放的一生。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4
遊戲.神通.倪再沁
滿額折
作者:李思賢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12/21 裝訂:平裝
商品特色「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內容簡介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倪再沁1955年出生於台北縣中和市,在父親談讀書、母親教導做人的傳統家教下,養成了待人處事的基本底蘊,加上自身聰穎、好學,頑強、靈活的性格,造就了日後台灣藝壇上頭角崢嶸的藝術鬼才。從1984至1995年之間是倪再沁輝煌的高雄時期,他積極從事環境改造運動,以「回塑者」系列作品成為環境藝術創作的先驅。之後倪再沁遊走於各種議題與藝術形式之間,創作多元龐雜,但以水墨畫為主要的創作載體。他在青年時期的「黑墨」風格黝黑深邃,帶著關懷土地的執拗;中年時期的「白墨」則顯安閒孤挺、遺世獨立,是文人情懷的養息知青;晚年時期的「彩墨」卻是色彩紛呈、東西混搭,體現出心繫文人的傳統情懷。到了後期又以「怪談」系列、「選舉行為藝術」等作品嘲諷現實,表現其獨特的幽默與批判諷喻的精神。雖然倪再沁是出身於藝術創作,卻是以藝術評論而聞名於世,不僅藝術史論與藝術批評的著作等身,其論述的觀點不俗、出類拔萃。1991年他發表「台灣美術主體性」的系列批評文章,由於筆鋒犀利、風格剽悍,引發當時美術界的軒然大波,並成為時近兩年的美術論戰,因而奠定「台灣美術」的基調,對台灣藝術界的貢獻和影響甚深。1995年他轉往台中發展,前後擔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以及首任創意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等職務,可謂全方位的藝術工作者。倪再沁在2015年因肝癌病逝,他是台灣美術界的異數,集藝術家、批評家、理論家、社運人士、美術系教授、美術館館長於一身,同時提攜後進不遺餘力、投身奉獻於公務,世人以為他犀利剽悍,實際上本人卻是樸實無華、和藹可親。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4
原形.開闔.陳幸婉
滿額折
作者:江敏甄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12/21 裝訂:平裝
商品特色「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陳幸婉1951年出生於台中,其父親是台灣著名的前輩雕塑家陳夏雨,因此從小親近藝術、喜愛繪畫。197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西畫組。內容簡介陳幸婉在三十歲前後辭去教職工作,改以教導兒童美術為業,並致力於藝術創作。1981年師從李仲生,創作大量的「現代素描」,成為她日後藝術創作的基底,也形成她藝術生涯的轉捩點。1984年榮獲台北市立美術館首屆「新展望獎」及「抽象繪畫競賽獎」,備受台灣現代藝術界的肯定。從1990年代起,陳幸婉開始參與國際藝術家的交換計畫,赴瑞士巴塞爾瑪莉安基金會(Christoph Merian Stifung)工作室,開展現代水墨的試探;赴法國巴黎國際藝術村,開拓視野及反思創作的理念;赴美國舊金山海得蘭藝術中心(Headlands Center For the Arts),受到人類歷史上的屠戮、災難,引發對於苦難的觸動,因而創作「戰爭與和平」系列作品。她先後在紙上水墨,和複合媒材之上著力,繼而將兩者交互運用,作品的形式跨越繪畫和雕塑的邊界,訴說對自然及生命的感悟,以及對人類處境的省思觀照,尤以象徵真理精髓的「原形」意象,以及充滿生死張力的「開闔」造形,最為深刻顯著。由於多年的海外創作與行旅經驗,使陳幸婉拓展了藝術視野的深度及廣度,在創作上迭有精進,複合媒材和紙上墨水雙線進行,從平面發展為立體,從立體復歸於平面,形式相互推演轉化,逐漸走向內斂通透。到了後期的作品,色調趨向厚重而沉穩,創作媒材則是結合皮革、紗網、麻布、獸骨等多種現成物。2004年陳幸婉因乳癌病逝於巴黎,年僅五十四歲。對於生命的探索,是她一貫的創作理念,追尋一種純粹、真實、合乎自然的原形與精神性,尤其對時間、生命、死亡、人類的戰爭殺戮等主題,有著深刻的省思與觀照。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4
彩光.詩域.蘇憲法
滿額折
作者:劉碧旭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12/21 裝訂:平裝
商品特色「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內容簡介蘇憲法1948年出生於嘉義布袋,天光水色的故鄉景色,孕育出他對色彩高度的敏銳感。就讀嘉義師範的期間,奠定炭筆素描的磨練及水彩技法的基礎。1970年考入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又培養出水墨和西畫方面的美學底蘊,並在系展中屢屢獲獎。婚後懷揣著留學夢,承擔家計的同時,蘇憲法考取托福、也申請到赴美留學的機會,卻因現實考量而放棄,1990年轉而報考入台灣師大美術系研究所,成為該所第1屆西畫創作組的研究生。期間深得陳銀輝老師的賞識,汲取其「取色賦形,捨像傳神」的繪畫美學,開展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道路。蘇憲法擔任台灣師大美術系系主任期間,策展促進台俄當代藝術交流、籌設台師大文保中心。2020年成立「蘇憲法教授油畫創作獎學金」,提攜母校的學子。廣結善緣的他,長期在台北國泰世華藝術中心舉辦個展,並跨界與多家廠商合作,讓作品現身於生活用品上。邁入不惑之年的他,創作能量依然充沛,同時發揮藝術行政與管理才能擔任台南市美術館董事長。蘇憲法的素描造形與油彩技法嫻熟,創作歷程從早期的具象寫實邁步,不僅喜歡創作台灣風景和風俗民情,也常在世界各國旅行,描繪國外人文與自然風景。尤其對港口船隻的題材情有獨鍾,可見對家鄉景色的依戀。其後蘇憲法融合具象與抽象繪畫的觀點,具象可以面對與挖掘;抽象可以創造與轉化世界的真實。以西方油彩展現東方美學的氣質,發展出獨有的「白色詩學」,隨著生命歷程開展白色的演變。攀登成熟高峰之後持續超越,走向浪漫主義,藉著植物表現自然滄桑與日光月影,也詠嘆時間流轉與季節嬗遞。在畫壇深耕數十載,蘇憲法以詩意調色,引領觀者進入他的彩光詩域。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3
山河.史詩.江明賢
滿額折
作者:蕭瓊瑞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12/21 裝訂:平裝
商品特色「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內容簡介江明賢1942年出生於臺中,來自一個樸實山區的家庭,年少時曾受葉火城老師的美術啟蒙。1964年考進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接受頂尖水墨畫大師們的教導,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1973年江明賢負笈西班牙,進入馬德里的聖費南度藝術學院就讀,獲碩士學位。同時走訪歐洲各大博物館,親炙古典大師的不朽名作,獲益良多。之後轉往紐約大學研修中國美術史,創作也隨之展現超越地方性的多元文化色彩。1978年江明賢於東京御木本畫廊舉行個展,並參觀平山郁夫的「絲綢之路」個展,深受啟發。返臺之後多次舉辦個展與聯展,之後擔任教職於師大美術系、國立藝專美術科、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等校,更於2002年接掌臺師大美術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他也是兩岸隔絕四十多年後,首位應邀赴中國大陸舉辦個展的臺灣水墨畫家,1988年後他陸續展開兩岸的書畫交流。1997年他應臺灣全民電視臺之邀,主持《畫說臺灣》的節目,促使他更系統性地進行全臺寫生;他以一種畫史、撰史的心情從事這項工作,其畫作也因此別具一分動人的情愫。 江明賢的水墨創作結合中西畫法,在現代的構圖、筆法之中,營造深富歷史詩性的人文氛圍。不論是運用在臺灣的山川鄉野、古蹟寺廟,或是西洋城市的古老和繁榮,以及中國大陸的名勝風景、西北邊域,他並非純粹描繪自然形象,而是具有更多創作生發與筆墨的靈活運用,散發一種蒼茫、古樸,卻又獨特、空靈的畫面特質。他將東方與西方、水墨與油彩、素描與筆墨等技法熔於一爐,既文人又庶民,既抽象又寫實,江明賢儼然已是20、21世紀之交,東方水墨藝術發展史上無可取代的巨匠。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4
跨越.時空.韓湘寧
滿額折
作者:白適銘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12/21 裝訂:平裝
商品特色「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系列叢書精選十位各擅油畫、版畫、水墨、素描、書法等領域之臺灣資深美術家細述他們生命旅途中的層層風景,以及銘刻在臺灣藝壇的美術成就全套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精美細緻的圖版,結合電子書與影音的多元化閱讀模式為讀者打造一套兼具美感、質感,輕鬆認識臺灣美術史的優質讀物內容簡介韓湘寧1939年出生於四川重慶,為了躲避戰亂而隨家人輾轉遷徙,最終轉赴臺灣。他自幼極具藝術天分,1958年進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三年制藝術專修科就讀,養成學院派的嚴謹寫實,以及印象派畫風的扎實基礎,畢業作品即已呈現「超現實」的創新精神,1960年加入「五月畫會」後,旋即轉向更前衛而實驗性的創作路徑。1961年韓湘寧參加第6屆「巴西聖保羅雙年展」,入選第2屆「巴黎國際青年雙年展」,持續追求抽象藝術的「精神性」與「純粹性」;1963年更大膽地運用滾筒在棉紙上作畫,開創幾何塊面的造形語彙。1965年他舉辦首次個展,並隨「五月畫會」在非洲展出。就在這數年之間,其作品遠征世界各地。1967年韓湘寧移居紐約,進入另一階段的創作歷程。先以相機取景,捕捉城市的浮光掠影,再用噴槍作畫,發展出「極簡」、「工業景色」等經典系列,奠定「非典型照相寫實」風格的根基。之後幾度返臺、遊歷歐洲、前往中國,並在雲南設置工作室。超過半個世紀的歲月,臺北、紐約和大理成為韓湘寧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三處根據地。1994年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首次舉辦階段性回顧展,展出的作品共計百餘幅。至今他仍然創作不輟、推陳出新。韓湘寧懷抱著創立標竿與自我跨越的理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作品歷經不同的藝術風格、媒材工具與觀念的轉變,包括:「行旅圖」、「雨水非水墨」、「卡拉OK」、「同一個太陽」系列等。他大膽運用當代跨域手法,攝製實驗電影,運用電腦影像、光影裝置等,營造視覺奇景,堪稱具有前瞻性、勇於跳脫國界框架的藝術大師。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4
溥心畬: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滿額折
作者:何政廣; 黃承志-總策畫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02/16 裝訂:軟精裝
2024年適逢長流美術館五十週年慶,館長黃承志先生為增進館務的公益性與公共性,並在藝術學領域有更深層的發展,特邀請美術學者在長流機構營運歷程中發表有關學理與創作美學的深切理解,透過諸位名家的研究整理來梳理傳承與文化中的關係,其中有盡情入理的分析、賞析美學特質與社會發展的文化價值。黃承志先生重視名家作品深層的研究分析,並以之為承先啟後的教育能量,他以張大千、傅狷夫、黃君璧、溥心畬、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等名家的名畫為經,再延伸為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陳進、黃鷗波等人的畫作為緯,經緯交錯並成系統;另一方面發掘新起如閻振瀛、胡宏述、秦立生、秦松等名家的作品,亦匯集諸學者的研究整理,成就新世紀、新時代的文化產業發展。 長流美術館以服務社會、發展社會為動機,將撰寫文獻的成果集結成書冊,以期達到藝術認識、美學教育、以及推廣全民品評藝術層次的功用。透過閱讀書畫領域的學者書寫的研究成果,不難了解在館方在整體規劃中的企圖,期望從在地文化中的「地方靈性」發展成為「歷史與社會的價值」,並經由一連串開發、蒐集與展示的過程,得到時代的精神與環境的真實,繼而連結到歷史與社會的藝術美學的發展。
定價:1200 元, 優惠價:9 1080
庫存:2
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滿額折
作者:何政廣; 黃承志-總策畫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02/16 裝訂:軟精裝
2024年適逢長流美術館五十週年慶,館長黃承志先生為增進館務的公益性與公共性,並在藝術學領域有更深層的發展,特邀請美術學者在長流機構營運歷程中發表有關學理與創作美學的深切理解,透過諸位名家的研究整理來梳理傳承與文化中的關係,其中有盡情入理的分析、賞析美學特質與社會發展的文化價值。黃承志先生重視名家作品深層的研究分析,並以之為承先啟後的教育能量,他以張大千、傅狷夫、黃君璧、溥心畬、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等名家的名畫為經,再延伸為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陳進、黃鷗波等人的畫作為緯,經緯交錯並成系統;另一方面發掘新起如閻振瀛、胡宏述、秦立生、秦松等名家的作品,亦匯集諸學者的研究整理,成就新世紀、新時代的文化產業發展。 長流美術館以服務社會、發展社會為動機,將撰寫文獻的成果集結成書冊,以期達到藝術認識、美學教育、以及推廣全民品評藝術層次的功用。透過閱讀書畫領域的學者書寫的研究成果,不難了解在館方在整體規劃中的企圖,期望從在地文化中的「地方靈性」發展成為「歷史與社會的價值」,並經由一連串開發、蒐集與展示的過程,得到時代的精神與環境的真實,繼而連結到歷史與社會的藝術美學的發展。
定價:1200 元, 優惠價:9 1080
庫存:4
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滿額折
作者:何政廣; 黃承志-總策畫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02/16 裝訂:軟精裝
2024年適逢長流美術館五十週年慶,館長黃承志先生為增進館務的公益性與公共性,並在藝術學領域有更深層的發展,特邀請美術學者在長流機構營運歷程中發表有關學理與創作美學的深切理解,透過諸位名家的研究整理來梳理傳承與文化中的關係,其中有盡情入理的分析、賞析美學特質與社會發展的文化價值。黃承志先生重視名家作品深層的研究分析,並以之為承先啟後的教育能量,他以張大千、傅狷夫、黃君璧、溥心畬、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林風眠等名家的名畫為經,再延伸為台灣前輩畫家林玉山、陳進、黃鷗波等人的畫作為緯,經緯交錯並成系統;另一方面發掘新起如閻振瀛、胡宏述、秦立生、秦松等名家的作品,亦匯集諸學者的研究整理,成就新世紀、新時代的文化產業發展。 長流美術館以服務社會、發展社會為動機,將撰寫文獻的成果集結成書冊,以期達到藝術認識、美學教育、以及推廣全民品評藝術層次的功用。透過閱讀書畫領域的學者書寫的研究成果,不難了解在館方在整體規劃中的企圖,期望從在地文化中的「地方靈性」發展成為「歷史與社會的價值」,並經由一連串開發、蒐集與展示的過程,得到時代的精神與環境的真實,繼而連結到歷史與社會的藝術美學的發展。
定價:1200 元, 優惠價:9 1080
庫存:1
美術館的覺醒
滿額折
作者:廖仁義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07/06 裝訂:平裝
美術館承擔公共責任、歷史責任與社會責任,也承擔面對藝術家和社會大眾的責任,因此美術館不只負責典藏與展覽,也負責研究與教育。《美術館的覺醒》一書收錄廖仁義針對美術館、美術史與美術史公共教育而發表的論述與評論,他在書中陳述關於「美術館的覺醒」之概念,第一是他自己的角色覺醒,他認為理想的實現有賴於務實的領導與工作方法;第二是美術館的機構覺醒,他認為即使美術館擁有優秀的組織、設備與人員,仍然必須從習以為常的機構疲乏中覺醒,才能找回正確的角色與目標;第三是美術館的觀念覺醒,他認為如果從政府首長到館長、從館長到館員都不清楚成立美術館的目的,只是炮製其他城市或國家的美術館,將會到處充斥沒有自己特色的美術館,因此美術館的觀念必須覺醒。本書特色本書分為「美術館與美術史的視野重建」、「美術史與美術館的觀念評論」兩大篇,由現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廖仁義撰文並搭配彩圖,針對美術館、美術史與美術史公共教育展開全面性的論述與評論。
定價:320 元, 優惠價:9 288
庫存:2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
滿額折
作者:林谷芳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02/17 裝訂:平裝
佛教有如此多的造像,根柢緣於它無量世界、無量眾生的宇宙觀;其間既映現著生命因修行而達致的不同境界,亦使有心者觀之,能「有為者亦若是」。 正如此,談境界映現,固舉「相由心生」,說生命修行,就「以相生心」。本書由此切入,直抒佛、菩薩、明王、羅漢、諸天、佛國、化身、經變、祖師、變身、禪家等十一大類造像中的修行觀照,以接諸有緣。 禪舉法之遍在,說「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禪家說造像亦如是,不落諸相亦不昧諸相,惟善體之。 商品特色 佛教之造像如月印千江,讓眾生以不同因緣,掬不同之水月,入於修行路上,終至由此千江之月得以回窺那「照天照地」之「第一月」。 本書將此千江匯為十一河脈:佛、菩薩、明王、羅漢、諸天、佛國、化身、經變、祖師、變身、禪家,其中有根、有幹、有枝,有彼岸之化現,有此岸之直摹,行者固能以之而窺佛法修行之張本,更能因此而得或一或多之觸動,常時相應,生命自就不同。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3
博物館數位轉型與智慧創新
滿額折
作者:徐典欲-主編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2/07/19 裝訂:平裝
本專書邀請文化部及教育部轄下博物館專業人員及國內學者專家,共同探討博物館數位轉型到智慧創新議題,範圍廣納數位典藏與加值內容建構、數位資源全民近用與開放、融合線上與線下數位策展策略、新型態創新內容、服務與體驗、全方位智慧博物館發展模式,以及數位科技服務的觀眾研究與智慧行為探析等多元內容。希望本專書能提供國內外博物館、國內外大學相關系所師生、跨領域生態鏈產業及國內外博物館社群組織,在博物館數位轉型、數位博物館與智慧博物館創新發展議題,在實務建構及學術研究能有更多啟發與參考價值。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1
人文精神的曙光:佛羅倫斯文藝復興前期的美術經典
滿額折
作者:劉碧旭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03/16 裝訂:平裝
劉碧旭以美學與藝術研究方法做為裝備,投入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經典的研究。為了這項研究工作,她首先收集這一時期重要藝術家的文獻與作品材料,並建立時間的順序、規劃行腳的路線,然後多次親自踏查佛羅倫斯,從街道、紀念碑、教堂、修道院與美術館,親眼近看藝術家的經典作品,親自拍攝圖片,最後才進行文字書寫。後來這個書寫工作以「翡冷翠美術經典」為專欄名稱,陸續刊載於《藝術家》雜誌,內容涵蓋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藝術家,包括畫家、雕塑家與建築家,目前出版的《人文精神的曙光:佛羅倫斯文藝復興前期的美術經典》是這個書寫計畫的上半部。關於文藝復興時期,多數人比較熟悉文藝復興盛期的藝術家,例如: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也因此忽視文藝復興前期的藝術家,例如:契馬布耶與喬托,而未能正確理解文藝復興時期從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走出來的最初歷程。作者透過美學行旅的腳步,帶領我們重訪佛羅倫斯人文精神的曙光。
定價:400 元, 優惠價:9 360
庫存:3
如何欣賞書法:書法的風格與格式
滿額折
作者:侯吉諒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14/04/01 裝訂:平裝
學了寫書法,就能欣賞書法嗎?欣賞書法要看什麼?面對一件書法作品,要如何判斷它的好壞高低呢? 史上第一本系統性分析欣賞書法的細節與秘訣,讓你真正看得懂書法,掌握書寫書法的要領。 很多人學習書法多年,也未必能夠欣賞書法。時代雖然日新月異,但一位有文化素養的現代人,對書法藝術能了解多少,多少也代表著其文化水平的深度。 本書作者侯吉諒,是國內著名的書法家及詩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2
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
滿額折
作者:莊明中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10/05 裝訂:平裝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至國民政府遷臺之初,李石樵曾短暫移居臺中,透過同窗暨摯友葉火城的機緣,共同指導了「豐原班」,其成員包含張炳南、林天從、張耀熙、詹益秀、 曾維智、劉國東、陳石連等人,進而帶動了臺中地區油畫創作的風氣。豐原班美術群相互扶持的真摯情誼以及對藝術創作的熱衷,在全國美術競賽中屢獲佳績,他們除了積極參與地方美術團體,持續進行展覽及相關發表,亦致力於藝術創作與教育推廣,逐步開創臺中美術的新紀元。1960 年代聲名遠播的豐原班,正是展現了非政治地緣中心的豐原,雖受限於各項資源相對缺乏的情況,但在葉火城與李石樵等重要藝術家的帶領之下,仍促使地方美術發展與世界藝術潮流得以接軌,進而集結地方美術教育資源,凝聚在地文化之認同。 2023年,由文化部、臺中市政府指導、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與台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共同主辦的「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特展,策展人莊明中教授透過研究梳理與精心選件,以「臺灣風景與西洋繪畫的初遇」、 「人物寫實與時代內涵的表述」、「走進現代藝術的本土風情」及「靜物寫生的詩性與抒情」等四個展覽子題,展出多達 60 件精彩作品,期盼藉由本展重現豐原班過往的藝術成就與創作精神,向大眾呈現他們的時代性與獨特性,及回顧臺中藝術發展的重要脈絡。為此,莊明中教授為豐原班美術發展史撰文,配合展出作品圖錄,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出版本專輯,記錄豐原班之於臺中美術發展甚或臺灣藝術史的重要意義,期以此與愛好藝術的朋友共同分享這美好的篇章。書籍特色 策展人莊明中教授為特展「藝潮•匯流大臺中―走進現代藝術的豐原班」精心研究和選件,不僅為豐原班美術發展史撰文,也搭配作品圖錄、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出版本書,記錄豐原班之於臺中美術發展甚或臺灣藝術史的重要意義。
定價:280 元, 優惠價:9 252
庫存:3
複雜關係的網絡閱讀:黃海鳴藝評選集
滿額折
作者:黃海鳴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02/02 裝訂:平裝
本書收錄黃海鳴1990至今發表的藝評文選37篇,分別展現他對於個別藝術家的作品評論、藝術與城鄉的空間介入觀察、藝術與政治生態的複雜關係,以及藝術與邊緣地帶的地方創作計畫的深入評析。黃海鳴的藝術評論實踐始於巴黎求學期間的理論研究,他回國正逢解嚴後的台灣,當時藝術生態裡什麼都可以、什麼都被尊重,他也書寫了大量評論,或更貼切地說是觀察與內部結構分析。在他初寫藝評之時,台灣藝術的主體性是核心議題,包括本土國際論戰、台灣藝術主體性雙年展等,從這一時期開始,他便認為要談主體性,就要把自己的系統整理建立起來,即使其中有外來的影子也無妨,因為內外部生命存在的複雜對應關係稠密性才是重點。本書收錄黃海鳴1990至今發表的藝評文選37篇,並區分為四大類項,分別展現他對於個別藝術家的作品評論、藝術與城鄉的空間介入觀察、藝術與政治生態的複雜關係,以及藝術與邊緣地帶的地方創作計畫的深入評析,完整呈現他三十餘年來樂此不疲的藝評寫作歷程。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3
博物館的公共性與社會性:博物館與公共政策
滿額折
作者:陳尚盈-主編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2/07/19 裝訂:平裝
本書為博物館系列叢書之一,以宏觀的論點討論博物館與公共政策。編纂的架構以政策循環模式為主,包含:議程設定、政策的形成、政策施行及政策評估。從政策的哲學、政策的形成開始探究;再來討論政策的制定與其產物;接續討論博物館的營運層面;最後討論政策的施行成果,是博物館界較少關注的。為使本書能豐富的呈現政策文本,邀請了長期關注博物館界的國內外學者撰寫,作者來自不同的學科背景與專長,富含理論論述;又深究來自不同國家實際施行之政策方案,具國際觀。盼透過此書的編纂帶給博物館界及對博物館有興趣的讀者新的視野與想像。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1
評藝現象:台灣當代藝術側寫2010-2020
滿額折
作者:莊偉慈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3/07/28 裝訂:平裝
內容簡介《評藝現象——台灣當代藝術側寫2010-2020》一書是作者對21世紀台灣當代藝術觀察、記錄、評論的總集成。 《評藝現象──台灣當代藝術側寫》選錄莊偉慈於《藝術家》雜誌所撰寫的專欄內容,分為兩個區塊,「現象觀察」單元共有六篇文章,從策展制度普及、獨立藝術空間的生產與實踐、當代繪畫觀察、聲音藝術觀察、現場藝術概況、雙年展現象等,梳理過去十年中觀察到的潮流演變;「創作評論」區分為「歷史、敘事及其影像」、「觀念、操演與其政治性」、「被分配的感性經驗」和「圖象力場」四個子題,記錄台灣二十六位當代藝術家的藝術生涯及創作理念。 本書從作者身為採訪編輯、藝評與策展人的角度為起點,彙整她所做的第一手觀察紀錄與分析,為2010到2020年間紛雜而多元的藝術生態,捕捉具體可尋的時代特性與脈絡。
定價:380 元, 優惠價:9 342
庫存:3
溥心畬書畫集
滿額折
作者:黃光男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2/11/01 裝訂:平裝
溥儒,字心畬,號西山逸士,堂號為寒玉堂等。清恭親王後裔,亦即清舊王孫。清光緒廿二年(一八九六年)出生,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卒於臺北。自小聰穎好學,從四書五經開始,醉心於十三經以及中國文學、碑帖之學習。清河大學畢業,又於德國柏林研究獲得天文、生物雙博士學位,是位中、西學術飽學之士。對於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影響甚鉅且被稱為「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更是藝壇無以倫比的傑出宗師。 溥儒先生的道德、學問與美學的表現,至今仍然影響臺灣水墨畫藝壇,對於中國繪畫精神的掌握,或為技法的高雅入情中,鉅細靡遺地在繪畫美學的本質上力求「意象」、「心象」的綜合,並以筆法為用的表現方法,進階式地再往深暨寬的時空前進。 文人藝術實施的學理或表現,正如張大千先生也說:「畫有三到,理也、氣也、趣也」(清.盛大士)的原則,是文人也是士人亦即是知識分子的畫。溥先生就是此條件涵蓋的文人畫家,也是作為文化論述的文人。他以東方藝術精神中的中國文化的精華,展開他在藝術美學的成就,成為文人畫的表徵人物。作者黃光男為溥心畬的後學者與仰慕者,對於溥心畬藝術創作的賞析精闢且深入,他認為欣賞者應以「讀」的方式進行品記,因溥心畬選擇創作題材時,心境是隨著知覺進行的,尤其「覺」是在「知」以後的感動或行動,也是具備創作的驅動力。因此在本書中,溥心畬在書法上的分類與表現當有助於單項中的獨特性融合在他整體藝術學的詮釋。茲為法書、山水、花卉、人物及扇面等,若其中有鬼神之畫或酬禮之作,亦適時提及。雖然「部分的總和不等於整體」,但作者仍以虔誠態度、深厚的學養理解並詮釋溥儒先生之所以是「中國文人畫的最後一筆」,乃因其文學上的哲思與涵養,繪畫書法或題款(詩)上的成就,是藝壇無以倫比的傑出宗師。賞析他的作品,如進入浩瀚的文化大海中,必須從宏觀中知其氣勢,從微觀知其細膩。
定價:900 元, 優惠價:9 810
庫存:1
康木祥(中英文對照)
滿額折
作者:康木祥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2024/06/18 裝訂:平裝
康木祥自十三歲開始學習雕刻,他從創作傳統木雕出發,歷時三十年成了一位技藝純熟的雕刻家。本書描述康木祥2002年受邀在臺灣龜山島獨居創作的時期,這段經歷成為他創作的獨特養分,並於2012年開始使用鋼索創作,這項突破不僅是媒材的轉變,也讓他持續探索自己創作的心境。 從小在大自然田間生長的經驗,讓康木祥懂得在生命面前謙卑惜福,他以藝術家獨特的眼光看透物質的表面,無論是漂流木或廢棄的電梯鋼索,他都能夠以精湛的技法進行再生、轉化,進而帶出它們全新的生命。康木祥以「感恩惜福」的生命哲學做為創作的核心價值,他的作品包含了三大元素:環保(核心價值)、轉化(技法與行為)、創新(藝術作品),他以東方哲學中「謙卑」所產生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不斷透過藝術創作讓廢棄的材料「重生」。本書以「專文」、「作品圖錄」、「生活隨影」三個部分介紹康木祥的創作、理念與生活紀錄,從各個面向詳述康木祥與其系列作品。除了藝術界人士撰寫的專文評介,書中也收錄康木祥自述其對於自然、生活與其他議題的理念,他的雕刻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藉著與民眾互動而產生有趣的故事,以及在各地展覽的紀錄。本書特色本書以「專文」、「作品圖錄」、「生活隨影」三個部分介紹雕塑大師康木祥及其作品,並收錄大量精美的彩色圖版以饗讀者。
新書特惠
定價:1500 元, 優惠價:79 1185
庫存: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8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