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1)
簡體書 (101)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81)
無法訂購商品 (21)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4)
無庫存 (88)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7)
$200~$399 (54)
$400~$599 (26)
$600~$799 (3)
$800以上 (2)
出版日期

2022~2023 (35)
2020~2021 (20)
2018~2019 (4)
2016~2017 (6)
2016年以前 (33)
裝訂方式

平裝 (85)
精裝 (7)
作者

馮世綸 (19)
胡希恕 (11)
胡希寧 (5)
陳雁黎 (5)
馬家駒 (4)
段治鈞 (3)
胡希張 (3)
胡希東 (3)
馮世綸、張長恩 (3)
單志華 (2)
張立山 (2)
段治鈞、馮世淪、廖立行 (2)
毛進軍 (2)
陳希琴 (2)
劉希琴 (1)
劉曉春、胡希張、溫萍 (1)
劉華為 (1)
孫珊、胡希佳、王衛華 (1)
張立山、戴雁彥 (1)
張長恩 (1)
出版社/品牌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50)
人民軍醫出版社 (7)
學苑出版社 (5)
廣東人民出版社 (4)
研究出版社(大陸) (4)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3)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
中醫古籍出版社 (2)
人民出版社 (2)
人民郵電出版社 (2)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中國經濟出版社 (1)
北京大學出版社 (1)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1)
吉林美術出版社 (1)
四川大學出版社 (1)
天津大學出版社 (1)
山東美術出版社 (1)
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102筆商品,6/6頁
經方三部六病應用:劉紹武仲景證治觀鉤玄(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黎崇裕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日:2023/08/21 裝訂:平裝
三部六病學派由山西劉紹武先生所創立,目前該流派和胡希恕先生、葉橘泉先生等流派被大眾所熟知,研習者眾多。其中《仲景證治觀》是劉老關於三部六病學說的集中概括,為了便於理解和應用,收集了三部六病流派的相關書籍及附自己多年來對三部六病的體悟和運用,對劉老的《仲景證治觀》進行重新編排整理,整體思路是以三部六病的學術思想為主導,對三部六病進行簡述,並且將《傷寒論》115方以及《金匱要略》中大部分的方劑,全部納入到三部六病體系內。寒熱雖為整體,但是劉紹武先生未結合三部再進一步細分,筆者提出熱雖為整體,表熱時雖裡亦熱,但表實熱時,惡寒發熱而不渴,無便秘即為表實熱太陽病,太陽病熱化後若出現不惡寒而渴、發汗已身灼熱、不便秘則為少陽病,少陽病進一步熱化出現便秘則為陽明病,因此熱雖為整體,然亦有跡可尋,可進一步從三部細分。虛而熱、實而寒之劑,按照劉老對於六病的闡述,三陽病必實熱,三陰病必虛寒。虛而熱、實而寒之劑橫跨陰陽,按照三部六病的理論無法歸類到六病之內。筆者認為“但虛而熱者,反而為陽,是為少陽”“但實而寒者,反而為陰,乃為少陰”。“但虛而熱者,反而為陽,是為少陽”:胡希恕先生認為反而為陽,筆者認為當更進一步,斷此為少陽,因虛者補之,熱者寒之,一補一寒謂之和,病為半表半裡,未離表亦未離裡,因此方證似陰似陽。“但實而寒者,反而為陰,乃為少陰”:胡希恕先生認為反而為陰,筆者認為當往前一步,判此為少陰,因實者攻之,寒者熱之,一攻一熱謂之和,病為半表半裡,未離表亦未離裡,因此方證似陰似陽,而太陰和厥陰明確了是不可以攻下的,如《傷寒論》原文太陰病提綱證:“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鞕。”《傷寒論》原文厥陰病提綱證:“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唯有少陰可泄可下可攻可散可消,故而歸實而寒為少陰。筆者對《傷寒論》的相關條文和方劑反復進行研讀,對於傷寒論中的方劑進行逐篇進行統計後發現,《傷寒論》其實有一百一十七首,缺方二首,實為一百一十五方。缺少的方劑為禹余糧丸和土瓜根方,此二方有方名,無具體的藥物和用法。可見傳統的認識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讀書要獨立思考,善於思考!
定價:414 元,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另闢蹊徑讀傷寒(簡體書)
滿額折
作者:翁驍煒; 王彤彤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日:2023/04/01 裝訂:平裝
一、內容介紹本書原為東漢末年公眾號上的系列文章,講述了一個剛剛從復旦數學系畢業的女生學習傷寒論的故事。全書以日記的形式,記述了師徒之間關於傷寒論的問難與應答。通過不同主題的故事,講解了傷寒論的基礎知識、用藥、方證等。其中不乏作者的思考和新穎的思路。書中的徒兒和師傅性格鮮明,頗具辨識度,語言風趣幽默,可讀性較強。書中還引入了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或情節元素,讓全書帶有一點武俠色彩,更為引人入勝。該書的原帖曾經轉發到經方論壇上,訪問量達到2400多人。還出現了從經方論壇上追到公眾號上,再追到群裡的粉絲,一進群裡就問“蓉兒和師父是誰啊,我反復讀了好多遍了”。全篇分成兩個部分,共30章節。第一部分:理解中醫,從理論上解釋和假設了中醫經方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學習傷寒論。從條文和條文之間,抽絲剝繭地找出傷寒論常用藥物的藥證,包括:桂枝,芍藥,生薑,炙甘草,大棗,柴胡,黃芩,半夏,黨參,石膏,知母,乾薑,黃連,栝樓根,牡蠣,茯苓,白術,澤瀉,豬苓,阿膠,葛根,麻黃,細辛,五味子,附子,龍骨,厚樸,枳實,大黃,芒硝,栝蔞實,烏梅,當歸,丹皮,桃仁,虻蟲,水蛭,梔子,豆豉,吳茱萸,小麥,桔梗,麥芽糖,花椒,黃芪,蔥白。二、行文特色 1、日記是的師徒之間對話形式,有帶入感。這是中醫的傳統,也是素問的形式。 2、採用了耳熟能詳的武俠的內容穿插在內,有親切感。 3、人物生動形象,妙趣橫生,有粘性。讀者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完成了對經典的認知。三、中醫特色 1、系統性:結合了倪海廈和胡希恕的理論,從中醫標準開始,提出了傷寒論三大定律,仔細講解了傷寒論中常用藥的藥證,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方證藥證體系。 2、新穎性:也許是作者的他山之石,本書常常有發前人所未發之想,比如用方程組解條文的思路,但創新得守正出奇,一切都是以傷寒論原文為依據的。 3、嚴謹性:每一個藥證提出,都是從傷寒論裡推導出,然後在醫案和病人身上得以驗證,發乎條文,止乎臨床,藥證可以簡單重現。書中提出的方證、藥證體系,在王彤彤那裡,得到了反復的驗證,並在群裡不斷向其他醫生推廣,好評不斷,一劑而愈屢屢發生。
定價:348 元, 優惠價:87 303
庫存:8
  • 1
  • 2
  • 3
  • 4
  • 5
  • 6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