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2)
簡體書 (20)
政府出版品 (8)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38)
無法訂購商品 (4)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2)
無庫存 (30)
商品定價

$199以下 (11)
$200~$399 (19)
$400~$599 (5)
$600~$799 (1)
$800以上 (6)
出版日期

2024年 (2)
2022~2023 (11)
2020~2021 (4)
2018~2019 (7)
2016~2017 (5)
2016年以前 (10)
裝訂方式

平裝 (30)
精裝 (7)
適讀年齡

學齡前 (1)
作者

李婉琳 (3)
曾婉琳 (2)
趙婉君 (2)
劉麗霞、趙婉莉、范津、丁雪豔 (1)
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 (1)
周子湘 (1)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策劃;蘇峯楠-主編;蘇峯楠、石文誠、張安理、鄭勤思、陳怡宏、李文媛、莊梓忻、莊竣雅、謝燕蓉、曾婉琳、曾明德-作 (1)
屈蓮、李惠玲、何瓊芳、嚴惠予、羅筱芬、呂莉婷、林素戎、林玉惠、潘婉琳、陳貞秀、楊木蘭、林玫君、嚴毋過、呂麗卿 (1)
常立、趙婉妤 (1)
張振祖、趙婉彤、鄭建鷗 (1)
曾婉琳、王亞傑 (1)
曾婉琳、黃裕元 (1)
朱秀娟 (1)
李建軍、趙婉清、謝紅 (1)
林麗華、蔡秀美-校訂;羅惠敏、林靜佩、楊麗絨、李小璐、胡雅玲、潘婉琳、張淑娟、王曉鈴、陳麗華、陳怡靜、高碧琴、劉仁杰、陳韻如、孫惠玲、祁安美、劉麗君、葉月珍-合著 (1)
王淑芳、馮容莊、張宏江、王子芳、方郁文、江曉菁、王瑤華、潘婉琳、陳信孚、萬美麗、黃國儀、陳淑溫、郭素珍、曾英芬、洪志秀、柯淑華、黃美荏、王佳音、李麗君、廖怡惠、潘怡如-編;高美玲-總校閱 (1)
編輯顧問-張淑卿;主編-曾婉琳 (1)
編輯顧問-黃裕元、李文媛;主編-曾婉琳 (1)
編輯顧問:楊仙妃、主編:吳孟青、曾婉琳 (1)
羅小佳、郭婉琳 (1)
出版社/品牌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7)
力得文化 (3)
華杏出版社 (3)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
武漢大學出版社 (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1)
中國戲劇出版社 (1)
中國法律圖書公司(法律出版社) (1)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1)
作家出版社 (1)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 (1)
四川大學出版社 (1)
基督中國主日 (1)
大境文化 (1)
希望學 (1)
文物出版社 (1)
新文京開發出版 (1)
東南大學出版社 (1)
海豚出版社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42筆商品,3/3頁
博物館歷史學(Ⅰ+Ⅱ)(全套共兩冊)
滿額折
自解嚴後,重探臺灣歷史的行動如風起雲湧般席捲全島,歷史在臺灣社會的重要性呈現前所未見的景象,歷史詮釋權的開放,往往也與社會民主化與本土化的進程亦步亦趨。然而,如何將歷史帶入公共領域中對話,進而形構成熟的公民社會之基礎,則必須探求更為有效的系統性方法與對話機制。具有多元書寫機制、對話平台性格的博物館,顯然是歷史學回應當代課題的重要媒介,更可以使博物館在歷史與當代關係之重要議題上找到施力點,讓做為社會工具、鼓勵公眾參與等原則性的博物館方法論,有了深化實踐意義的參照,發展出兩者間相互激盪、支援的方法論,回應社會議題,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本書架構2018年的系列課程以及後續的出版計劃,在上述問題意識下孕育而生。編輯群挑選了能反映前述博物館歷史學理念的臺灣實踐案例,分為五章、回應五個問題:第一章從不同角度談博物館歷史學的意義;第二章談博物館如何發展新的歷史資料、又如何詮釋;第三章與第四章談博物館典藏與展演,包括做為博物館的基本方法、到如何成為回應社會課題的方法;第五章讓數個指標性公民實踐的當事人現身說法,談談他們為什麼關注歷史、又如何行動。本書希望透過這三十多個本地案例的分享,打開博物館歷史學的大門,為更深入的論述與實踐踏出第一步。
定價:1140 元, 優惠價:85 969
庫存 > 10
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真實與想像【隨書贈〈十九世紀臺灣輿圖〉&〈五十萬分一臺灣蕃地圖〉經典復刻】
滿額折
★ 隨書附贈縮小35%之〈十九世紀臺灣輿圖〉 & 縮小65%之〈五十萬分一臺灣蕃地圖〉經典復刻《看得見的臺灣史:空間、時間、人間》首部曲橫跨 500 年、30 幅珍貴全彩地圖以全新角度認識臺灣歷史的面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與研究之集大成完整呈現博物館歷史學的新高度如果說人類數百年繪製地圖的歷史有何規律,那就是新地圖永遠來自舊地圖的組裝與拼貼。在這個意義上,這三十幅地圖不會只是讓人們發思古之幽情的「史料」;它們或許可為新的「臺灣們」得以誕生的沃土,而這些臺灣可化身為盛 開的花朵,歡迎遠方的小王子回家。——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臺灣」是什麼?從島嶼到海洋,從城市到鄉村,從山林到平原,《看得見的臺灣史》系列第一冊「空間篇」,以30幅獨特的地圖,探索不同尺度、不同面貌的臺灣,探索從16到21世紀,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描繪和想像這個島嶼國度,為它的外部與內部劃出政治的、族群的、文化的界線;島嶼上的人們又如何不斷突破和跨越界限,創造出多元而豐富的生活空間。本書由臺史博館員共同研究與書寫,訴說地圖與地圖背後的故事,透過歷史學與科學檢測等方式,除了介紹地圖的來龍去脈,更針對每張地圖的時代、人物或圖像細節,進行深入分析,從17世紀以前島嶼逐漸浮現的身影、各方人群的交織輪廓,到帝國殖民下的大製圖時代,與二戰結束至今的多元表述,讓我們對500年間的臺灣,有了不同焦距的觀看方式。有些地圖帶我們進入城市、街區或特定空間的微觀細節;有的彷彿觀景窗,呈現出不同人群對峙形勢下的特殊視野,展現臺灣歷史舞臺上不同人群交會互動;有些地圖全力追求「精確」與「完整」,為現在的我們提供不少歷史細節,有些地圖卻不乏有虛幻之景的存在。隨著政治上的開放,更有些人使用地圖,傳達自己的聲音與意見,見證了臺灣愈來愈寬廣與自由的未來道路。專業推薦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李毓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序)
定價:490 元, 優惠價:85 41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 1
  • 2
  • 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