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244)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138)
無法訂購商品 (10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112)
無庫存 (132)
商品定價

$200~$399 (76)
$400~$599 (96)
$600~$799 (47)
$800以上 (25)
出版日期

2024年 (7)
2022~2023 (54)
2020~2021 (44)
2018~2019 (37)
2016~2017 (26)
2016年以前 (76)
裝訂方式

平裝 (222)
精裝 (17)
軟精 (4)
盒裝 (1)
適讀年齡

小學高年級 (1)
小學 (1)
作者

黎辛斯基 (7)
尼克.連恩 (5)
洪德青 (5)
提斯 (4)
瑪雅‧加薩諾夫 (4)
葛詹尼加 (4)
蘿賽 (4)
佛克 (3)
尼克‧連恩 (3)
巴森 (3)
林志豪 (3)
林西莉 (3)
梅里杜爾 (3)
葛林布萊 (3)
謝爾希•浦洛基 (3)
顧燕翎 (3)
亞瑟‧班傑明 (2)
保羅.戴維斯、朱利安.布朗 (2)
克里斯托 (2)
凡爾農 (2)
出版社/品牌

貓頭鷹 (244)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244筆商品,6/13頁
生命之核:主宰萬物生死的克氏循環
滿額折
作者:尼克.連恩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3/11/14 裝訂:平裝
生命是一種化學現象,克氏循環則是深植其中的核心。 ◎完整介紹克氏循環的第一本書◎比爾蓋茲最喜歡的科學作家尼克‧連恩最新力作◎作品累計暢銷15萬冊、翻譯成25種語言◎生醫類暢銷書《萬病之王》作者強力推薦◎科學編輯驚呼:「如果在念書的時候遇到這本書就好了!」 基因、DNA、RNA與各種複雜的調控機制佔據近幾十年的生物研究與新聞注意力:基因變異帶來演化的動力,有時候則帶來癌症。本書將說明生命的一切驅力,從生命起源、多樣性的誕生到癌症與死亡,都離不開一個生化反應:克氏循環。 生化反應的核心 克氏循環是生化反應的中心,統合了能量流動與醣類、脂質、蛋白質的代謝,將沒有生命的化學物質轉化為生命所需的能量與基礎。生命的誕生、老化與癌症的出現都離不開克氏循環與它帶來的能量轉換,但問世八十多年來,我們仍然未能掌握克氏循環的全貌。 比基因變異更為深層的演化動力 本書作者身處研究現場,細細講述克氏循環以及更原始的「反向克氏循環」──帶領讀者一步步理解克氏循環如何傳遞能量、組合拆解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質。作者更進一步認為比起基因變異,克氏循環與生物能量系統的適應性才是推動生物演化走向多樣的深層因素。能量流動帶來的旺盛生命也將地球從貧瘠無氧的寂寞行星,轉變為今日活力四射的世界。 生命是一種化學現象。作者在本書中講述一個攸關生命的科學冒險故事,串連近一世紀以來生化研究的多元面貌,更揭示克氏循環串起第一隻光合作用細菌和你我身上各種各樣的特化細胞,至今仍能端坐生命核心的真相。 重點推薦從我首次接觸尼克.連恩作品的那一刻起,他對「生命」這個大哉問及生命組成的種種探討形塑了我對生命起源、老化與疾病等議題的理解與思考。他是我最喜歡的科學作家之一。——比爾‧蓋茲 這書一翻開就停不下來。從能量流到今日對癌症治療的最新觀念,作者帶我們走了一趟化學奇幻旅程。連恩闡述洞見,讓我們一探科學家(包括連恩本人)如何重新思考能量與生命體。——辛達塔.穆克吉(《萬病之王》作者) 這本迷人到不行的書讓我這個醉心天文的人把焦點重新放回腳下這顆星球、以及攸關生命的基本化學反應。這書既是科學冒險故事、也用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探索並理解地球生命,指引我們尋找生命以外的意義。——約翰‧格倫斯菲爾德(NASA前首席科學家暨太空人)
定價:630 元, 優惠價:9 567
庫存:4
蜂:牠們從哪裡來,又為何如此重要?
滿額折
作者:索爾.漢森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3/08/08 裝訂:平裝
沒有蜜蜂,食物將減少大半但是牠們即將消失­­…… ◎暢銷書《種子的勝利》索爾‧漢森全新作品◎英國《週日郵報》年度科學選書◎入圍斐陶斐科學書籍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優秀科學書籍獎 黃黑相間、大多帶有螫針還會生產蜂蜜,這是我們熟悉的蜜蜂。牠們見證了文明的興衰,我們每天餐桌上的食物更有大半仰賴牠們的貢獻。不過,在不知不覺之間,牠們可能已經開始消失…… 奶與蜜之地:人類與蜜蜂的萬年之戀 蜜蜂與人類的關係從文明伊始就密不可分。早在新石器時代,遠在馴養馬匹之前人類就已開始養蜂。至公元前三千年,古埃及人的養蜂技術已經臻至成熟。在各種神話與傳說中也隨處可見蜜蜂的蹤跡:埃及人認為蜜蜂是太陽神的眼淚。在希臘神話裡,酒神戴歐尼斯是蜜蜂與養蜂人的守護者。《古蘭經》、《聖經》以及凱爾特神話更都把天堂描述成流淌著蜂蜜,滿溢成河的地方。 空蕩蕩的蜂巢:即將消失的蜜蜂 蜜蜂曾帶來醫學與農業的革新、文明的興衰,現在,蜂群仍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所食用的農作物裡有超過三分之一需要透過牠們傳粉。當牠們消失,我們也即將迎來劇變。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蜂類數量正在下跌,甚至面對滅絕的危機。寄生蟲、營養不良、殺蟲劑與病原體,甚至氣候變遷等來自各方的壓力正在一步步侵蝕蜂群的生存空間。在本書中,知名科普作者索爾‧漢森解決辦法可能就在觸手可及之處。 開始吃素的胡蜂:牠們從哪裡來? 要得到解方,就得知道如今我們熟悉的蜜蜂是怎麼來的。目前,證據指向牠們是從肉食性的胡蜂演化而來——索爾‧漢森將帶領我們穿越一億兩千五百萬年,試圖找出那隻開始「吃素」的胡蜂。連達爾文都不知道的是,蜜蜂那毛茸茸的身軀是牠們與花朵共同演化的證據,有些花甚至需要蜜蜂振翅的頻率來抖出花粉。除了我們熟悉的蜜蜂,作者也在本書中介紹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蜂家族成員:包括木蜂、切葉蜂與泥蜂。 從第一隻蜂學會餵養花粉開始,到人類發現蜂蜜的滋味,再到蜜蜂可能消失的未來,索爾‧漢森將在這本如同蜜蜂的搖擺舞一般迷人的書裡,帶我們探索我們與蜜蜂共同生存的未來。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4
從前從前有個質數……文學中隱藏的數學之美(《白鯨記》、《尤里西斯》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隱藏著數學彩蛋!)
滿額折
作者:莎拉‧哈特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4/01/13 裝訂:平裝
數學教授為你揭開文學作品中的數學彩蛋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暢銷書《形狀》作者喬丹‧艾倫伯格盛讚 在本書中你會看到:《源氏物語》、《白鯨記》、《尤里西斯》、《戰爭與和平》、《少年Pi的奇幻漂流》等著名作品,還有愛倫坡、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托爾斯泰等等文學名家對數學的執著。 文學是傳達思想、表達情緒的媒介,是我們以感性溝通的嘗試。數學則是度量物質、分析現象的工具,是我們試圖用理性的眼光了解世界的方式。看似處在感性與理性的兩個極端,但事實上數學與文學都有著令人讚嘆的美感。 劇透注意:隱藏在文學深處的數學模式 三劍客、五芒星、七個小矮人,為何有些數字有著特殊的意涵?二○一三年曼布克獎得主《發光體》為什麼是十二章?四十二為什麼是《銀河便車指南》中萬物的解答?答案或許隱藏在數學的規律之中。其實,從詩詞格律到敘事結構、象徵譬喻,文學的深處處處存在數學的模式。 數學家筆下的文學與文學中的數學家身影 許多文學家是數學的忠實信徒:在創造《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奇幻世界之前,路易斯‧卡羅是個數學家,在他留下的詩詞與作品裡處處可以看得見數學謎題;詹姆斯‧喬伊斯的名著《尤里西斯》和《芬尼根的守靈夜》隱藏著各種計算,甚至有數字以他的名字命名! 數學家莎拉‧哈特以清晰、具洞察力的筆觸,向讀者展現數學和文學之間的無數聯繫。本書將為一些經典文學帶來全新的欣賞角度,更會帶我們找到數學中的詩意之美。 各界讚譽範圍廣泛且迷人……有趣,新鮮。作者非常適合重新審視數學和文學研究之間的關係。――喬丹‧艾倫伯格,《數學教你不犯錯》作者 哈特帶領讀者踏上數學世界的迷人之旅,尋找數學與文學之間的聯繫……她的文字通篇清晰、直接且幽默。――《華盛頓郵報》 引人入勝,詳細而有趣,本書充滿對優秀寫作和數學的熱愛;也許應該是向兩者的致敬。――《新科學家》 熱情洋溢……你會情不自禁地被哈特頑皮的熱情所折服――她與理查德‧道金斯或馬庫斯一樣擁有罕見的天賦,能夠精明地引用文化來解釋棘手的科學思想……本書提醒大部分的人類創造力來自於將看似不同的領域之間的點連接起來。――《衛報》 這本充滿活力的書充滿教育意義、娛樂性和驚喜,它甚至可能為你的閱讀方式增添另一個維度。――《泰晤士報》 從童謠到《白鯨》,她揭示
定價:540 元, 優惠價:9 486
庫存:6
為什麼世界沒有在1962年毀滅?重回古巴飛彈危機現場
滿額折
作者:謝爾希•浦洛基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3/08/08 裝訂:平裝
下次,我們可能不會這麼幸運! 今日世界的問題,就是沒有夠多的人害怕核戰。──赫魯雪夫◎古巴危機是國際談判、大國妥協的經典案例◎冷戰史權威,萊昂內爾.格爾伯圖書獎(加拿大非虛構外交著作獎)、巴美列.捷福獎(最佳英語紀實寫作獎)得主謝爾希•浦洛基帶領讀者重回危機現場 是什麼讓美蘇在核戰發生前一刻止步?無飛彈發展限制的今日,該如何避免一戰? 1962年,冷戰兩大強權美國與蘇聯之間發生古巴飛彈危機,雙方衝突一觸即發。本書透過最新的白宮解密錄音、軍方報告及大量回憶文字,進入政治人物內心的曲折與幽微,鋪陳無數牽扯其中看似毫不起眼的細節,以流暢而勾人的文筆重回這場危機最關鍵的十三天。他要挑戰古巴飛彈危機的既定敘事,他重複吶喊著:核戰有多近又有多蠢,還不知道害怕嗎? 那時我們距離核戰只有一步之遙1962年10月27日,蘇聯潛艇已經將核子魚雷對準美國驅逐艦了。在海面下忍受將近五十度的高溫,蘇聯潛艇艦長接近崩潰邊緣,受美國艦隊包圍與挑釁,他下令啟動核子魚雷的發射!就在此時,一個小意外,讓他們有機會發現挑釁只是一場誤會,才遏止了這顆威力相當於廣島核爆三分之二威力的核子魚雷發射出去。 在錯誤情報與誤判中決定人類存亡,還有比這個更蠢的嗎?這一年,冷戰兩大強權美國與蘇聯之間發生古巴飛彈危機,雙方衝突一觸即發。倘若當時蘇聯的核子飛彈或美國的轟炸機真的發動攻擊,結果將是數億人的死亡,甚至是人類的滅絕。迫使莫斯科急促做出最後讓步的是一則關鍵情報:甘迺迪即將發表電視演說,很有可能是要宣布進攻古巴。但事實上,電視只是要重播甘迺迪舊的演說畫面而已,卻讓莫斯科亂了陣腳;多年後,美國前國防部長「扶著桌子穩住身體」一身冷汗在會議中聽到蘇聯軍官親口證實,當時蘇聯在古巴的駐軍數量是美軍所評估的四倍更多,還部署了美軍一無所知的大量戰術型核武。美蘇兩軍賴以決策的情報基礎,其中的誤會還挺大的! 赫魯雪夫與甘迺迪政治聲譽的黃金交叉點:十三天的外交手段與心理戰古巴危機前,赫魯雪夫覺得甘迺迪軟弱可欺,跟美國前總統艾森豪一樣瞧不起他,卻在古巴危機的對峙中輸了氣勢與局勢。過去對古巴危機的敘述,也總認為是甘迺迪拒絕妥協,做出正確判斷,進而迫使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讓步。但實際情況中,真的是甘迺迪強勢主導全局嗎?從互撤飛彈的祕密協議可以看出,甘迺迪與赫魯雪夫只是瘋狂地想著如何討好
定價:699 元, 優惠價:9 629
庫存:3
被遺忘的烏克蘭私生子:美軍在蘇聯的祕密基地(KGB檔案中你所不知道的二戰故事)
滿額折
作者:謝爾希•浦洛基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3/11/09 裝訂:平裝
亦敵亦友?貌合神離?美國與蘇聯的世紀合作你所不知道的冷戰序曲二戰時期,美國大兵為何住在烏克蘭的空軍基地?為了對抗德國,美蘇兩國攜手合作,又為何突然分手?◎根據新公開的KGB和FBI資料撰寫◎巴美列.捷福獎(最佳英語紀實寫作獎)得主最新力作回首二十世紀,除了兩次世界大戰,影響人類最深遠的便是美蘇的冷戰。作為上個世紀世界兩大強國,美蘇從一開始就是對立的嗎?他們最後一次合作又是何時?冷戰史專家謝爾希•浦洛基,將帶領讀者從美蘇短暫的世紀合作重看二戰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同床異夢的美蘇合作1943年年底,為了對德國進行轟炸任務,美國向蘇聯提出就近在烏克蘭建立空軍基地。如此美國的轟炸機可以從義大利起飛,並在執行任務後,降落在蘇聯提供的基地。蘇聯對這場合作雖有疑慮,但沒有直接回絕這場合作,而是消極應對,並在合作開始後,派出情報人員監視美國人的一舉一動。被遺忘的私生子一批美國大兵為了任務駐紮到烏克蘭這三座空軍基地。對蘇聯人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與美國人接觸。而美國官兵也因此得以與當地人往來,甚至和烏克蘭女性交往。但不久後局勢轉變,轟炸需求減少,美軍開始撤離,只留下一座基地與數百名戲稱自己是「烏克蘭私生子」的美國大兵。冷戰的序曲駐紮烏克蘭基地期間,部分美國大兵察覺到自己遭到蘇聯官方監視,交往的女友也常不告而別。而且,雙方價值觀的差異日益明確。比如在美國人眼中遭敵人俘虜的我軍是受盡苦難的英雄,但在蘇聯人眼中一旦投降過就是罪犯與叛徒。有人認為冷戰發生的原因之一,在於美蘇雙方的互不信任,這段二戰的短暫合作經歷,確實提供了具體的證據。從盟友變成敵人之後在戰爭剛結束時,美蘇雙方不約而同將曾待過烏克蘭基地的軍人派往柏林參與談判,但隨著兩國關係愈來愈緊張,轉為敵對關係。對這些軍官來說,烏克蘭基地的相遇深刻影響他們的人生。有些美國軍官因為受過監視,終身反對共產政權,有些人則因為見證二戰蘇聯的苦難對蘇聯寄予更多同情。而過去曾在烏克蘭基地與美軍往來的蘇聯軍人,在冷戰時期則被當成祕密警察的重點調查對象。烏克蘭與美國飛行員再次相遇21世紀,為了協助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美國空軍再次來到這塊土地。曾以徽章「紀念烏克蘭人和美國飛行員在此相遇」的故事再次重演。只是這回敵人從德國轉為俄國。過去對於這段神祕的歷史僅能從美國的檔案中一窺端倪,但在2013~14年烏克蘭檔案大解密之後,我們終於可以看到更為完整的全貌,了解這僅有一次
定價:650 元, 優惠價:9 585
庫存:4
圓頂的故事:百年無法竣工的百花聖母大教堂穹頂,如何成為翻轉建築史的天才之作?
滿額折
作者:羅斯.金恩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3/10/07 裝訂:平裝
「文藝復興建築之父」布魯內列斯基的傳奇故事,朝聖百花聖母大教堂前必讀的一本書。◎ 美國亞馬遜書店建築史類暢銷榜持續排名第一◎ 前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建築學者漢寶德專文推薦◎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Book Sense年度最佳書籍提名◎ 美國圖書館協會年度最佳書籍 位於佛羅倫斯的百花聖母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也是義大利建築的代表作,每年從世界各地前來參觀的旅客可達五百萬人次。它氣勢磅礡的圓頂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建築,而且由於建造時僅給予各工匠所需的施工圖,完整設計圖始終保密,其建成的全部工法一直無人知曉。 百年難題與脫穎而出的建築天才 西元1296年,擁有堅強經濟實力的佛羅倫斯決定要興建一座屬於自己的大教堂。為了讓教堂的規模無人能及,人民公投加上了直徑43公尺的磚造圓頂,落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圓頂建築。然而直至1418年,卻因為設計圖中的巨大圓頂頻頻坍塌,令動工一百多年的大教堂始終無法落成。當局只好公開競圖,尋求解決之道。出人意料地,脫穎而出的作品並非出自石匠或木匠之手,而是一位沒有受過建築訓練的金匠暨鐘錶匠布魯內列斯基。大膽的創新設計,完美打破建築的「圓頂魔咒」 布魯內列斯基提出前所未見的非正統建築方法,他摒棄了中央支撐的建造方式,以八角型為底座,設計了建造時能自我支撐的拱形結構。除此之外他也規畫了砌放磚石的排列方式、建造創意獨具的吊車和起重機,也悉心安排工人平台和路線。隨著圓頂的逐漸完工,不但破除了百年來「圓頂勢必倒塌」的迷思,也讓反對者啞口無言。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圓頂不只仍是世界最大的磚造穹頂,而且因為布魯內列斯基對完整設計始終留一手,即使磚塊的排列方式明顯可見,但為何能在頂點完美交會,至今仍是個謎團。 看「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崛起,也看中世紀的庶民生活 本書細緻地重現文藝復興發源地佛羅倫斯,在十五世紀,歷經鼠疫、戰爭與政治鬥爭的歷史背景。帶你看見日後因圓頂而被尊為「文藝復興建築之父」的布魯內列斯基,如何從眾人眼中的瘋子,成為公認的天才設計師,即使遭到同儕的較勁與陷害,還是在當代建築方法完全無法應用的情況下, 打造出史無前例的經典建築結構。不僅是世界遺產百花聖母大教堂的建造過程,也是一部人性交織的複雜故事。 各界好評「作者不只講述天才布魯內列斯基的故事,也呈現了 15 世紀義大利的艱困生活。」―《柯克斯書評》 「一幅展現人類工程奇蹟的拼貼畫。」―《紐約時
母親節書展
定價:420 元, 優惠價:79 331
庫存:6
為何信任科學:科學的歷史、哲學、政治與社會學觀點
滿額折
作者:娜歐蜜.歐蕾斯柯斯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4/04/11 裝訂:平裝
科學是什麼?為何我們要相信它? ◎重量級STS學者哈佛教授歐蕾斯柯斯主筆,來自歷史、哲學、政治與社會學的各方討論◎特邀台灣學界STS專業學者陳瑞麟導讀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的重要推力,但在社會高度發展之下,文化與政治也開始反向影響著科學的進展,甚至對科學本身提出質疑:歐美對於疫苗的反對聲浪甚囂塵上,世界各地對於核能的態度與認知也莫衷一是,各方論點打著科學與理性的大旗,卻造成愈來愈多的紛爭與歧見,讓科學漸漸失去公信力。為什麼會這樣?科學還值得信任嗎?科學是什麼? 要解開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源頭開始尋找答案。本書起自重量級STS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歐蕾斯柯斯201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丹納人文講座(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的兩場演講,她首先回顧「科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在時代變遷中的演變,顯示出各個時代對於科學典範的認知其實不斷演變,也藉此提出「為何需要相信科學?」的疑問:當作為圭臬的典範不斷轉變,我們相信的「科學」是否有個單一的目標,又或者是一種社群間的共識?科學還值得信任嗎?來自歷史、哲學、政治與社會學的觀點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本書收錄各方人士從不同角度探究科學值得信任的原因。科學史教授蘇珊・林蒂以歷史的經驗找出科技與科學為何脫節,更提醒我們每天使用的科技都來自科學史上的重大成就。也許可以由此感受到科學「是真的」、「很有用」,從而相信科學。但即便科學與科技掛勾讓科學可信,認可現在科技與科學方法的又是誰?哲學家馬克・藍格提出面對質疑,找出競爭科學理論間共享的前提可能才是找尋答案與共識,讓科學可信的基礎。此外,本書也涵納公共政策與社會學領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並由主筆歐蕾斯柯斯針對這些看法提出回饋與反論,說明「科學基本上是一種共識」,指出科學社群達成共識的方式(例如學術論文的同儕審查)本身就是科學應該受到信賴的原因。繁體中文版特邀導讀與編排 從回顧科學本質開始,一步步找出科學的信任問題來源,本書是針對科學與社會關係的重要讀本,貓頭鷹此次出版廣邀STS重要學者陳瑞麟導讀,並以特殊編排讓讀者更方便對照評論與回饋。若要了解如何讓科學在現代社會重新獲得信任,這是一本必讀的思辨紀錄。
新書特惠
定價:660 元, 優惠價:79 521
庫存:4
白癡的歷史:18世紀至今世人如何看待智能障礙者
滿額折
作者:賽門‧賈勒特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3/07/06 裝訂:平裝
生而為人,他們與你我為何「應該」不同? ◎第一本從人性關懷的角度討論智能障礙者的歷史書◎收錄63張歷史圖像,重新思索300年來世人眼中的「白癡」 白癡、智障、低能……那些曾被貼上標籤,遭受歧視之人,今日稱之「智能障礙」者。一般認為他們天生智能不足,無法完全理解大多數人能理解的事情,缺乏獨立生活的技能,且終其一生都不會改變或被治癒。他們生活在你我周邊,卻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相較於有可能被「治癒」的精神病患,智能障礙者成為更加邊緣與不受關注的存在。 天生就該成為「收容所生物」? 本書從社會、文化、法律、醫學等面向,透過法庭紀錄、文學作品、笑話集、畫作、俚語、漫畫等重構「白癡」的300年歷史。在18世紀以前,智能障礙者雖可能遭受欺負與矇騙,但也同時受親友的保護,是社會群體中的一份子。 進入19世紀後,他們被認為無法履行公民義務且是需要處理的「社會問題」,應該安置在機構中接受治療與監管。而他們的天生殘疾,過去在法庭上可能是受到寬赦的理由,如今卻解讀成驅使他們犯罪的動力,「白癡」成為對社會秩序造成威脅之徒。 生而為人的標準是什麼?為何不能僅僅因為父母生下我? 近百年來,智能障礙者被認為僅是不斷變動的歷史長河中一段背景,無法對人類產生貢獻。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們曾經是技術勞工,填補了男性人力的短缺,卻在戰爭結束後又被迫離開崗位,回到收容所。 智能障礙者也在過去也經常被視為「非人」。達爾文及其後發展出的演化心理學,認為「白癡」的心智足以填補動物與人類這種「高等生物」之間的發展落差,「白癡」的行為舉止甚至被拿來與動物相比擬。 在優生學出現後,智能障礙者在納粹眼中成為應當被消滅的對象,1939年的法令甚至對「垃圾兒童」施以安樂死。二戰結束,優生學觀念雖受到譴責,但智能障礙者仍舊無法被社會接納,而被關入特定機構中受到「保護」。 從排斥到接納的旅程 20世紀下半葉,在去機構化的呼聲下,許多身心障礙者終於搬出收容所,回歸社區,過上一般人的生活。不過,現實中仍有需要面對的問題:他們是否得到社會完整的接納?在社會群體中有找到歸屬感嗎?他們可以多大程度上和我們一起履行公民職責?本書作者希望透過這段歷史重新思索這些問題。也許首先我們該做的是,理解他們
定價:630 元, 優惠價:9 567
庫存:5
當越南王子走進彭瑞麟照相館: 一張照片背後不為人知的台越歷史
滿額折
作者:洪德青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3/07/11 裝訂:平裝
一張合照、兩個被時代遺忘的主角,牽引出一樁時代的陰謀 ◎暢銷書《南向跫音》作者洪德青最新力作◎見證台灣與越南不為人知的精采歷史 在法國強勢殖民的時代,越南最後王朝的王子有著一個讓越南再次獨立的夢想。他遠赴日本與台灣,學習並試圖取得一切收復失土的資源。但是一張由台灣第一位攝影學士拍攝的「全家福」,卻讓他成為歷史中一枚被利用的棄子…… 渴望革命的越南王子 王子追隨孫中山的腳步在日本學習對抗西方列強的知識與技術(同時也成為蔣介石的學長),出逃與反對殖民的態度使得他遭到法國殖民政府的通緝。在當時日本政治強人的資助,以及日本進入二十世紀的南向政策促進下,王子到了台灣,在台北放送局進行越洋廣播,嘗試重燃越南人民對抗殖民的熱情。也是在這裡他遇見了台灣攝影的先驅——彭瑞麟。 台灣攝影學士彭瑞麟與它的照相館 彭瑞麟是首位進入東京寫真專門學校的台灣人,憑藉個人努力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也從當時學校校長的手中習得今日已經失傳的金漆寫真。因為成績優秀,他有機會進入宮內廳成為宮廷攝影師,也曾經被推薦前往美國深造。但在畢業後選擇回到台灣完婚,並在台北開設自己的照相館。在這家由恩師石川欽一郎命名的「阿波羅照相館」裡,彭瑞麟更投入攝影教育,在培育台灣攝影人才方面不遺餘力。他成為日本時代政府最器重的攝影師,也因此受邀為越南王子拍攝一系列沙龍照。 陰謀?誤會?一張照片改變的國際情勢 其中一張沙龍照裡,王子看起來子孫滿堂,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妻子。這張照片傳遍越南與日本,讓越南人民大受打擊,認為王子似乎早已在台灣「落地生根」,再無心革命。這會是日本當局為了進軍越南而下的一步棋嗎?從這張照片開始,作者洪德青深入挖掘越南與日本記錄,並首度獨家獲得家屬授權彭瑞麟日記,揭露台越之間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 各界推薦江懷哲 《現代菲律賓政治的起源》作者汪正翔 攝影創作者沈昭良 攝影家/台灣藝術大學兼任副教授凌宗魁 建築文資工作者張正燦 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廖雲章 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蕭秀琴 作家龔宜君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
定價:570 元, 優惠價:9 513
庫存:4
陰謀論中的希特勒:《錫安長老議定書》授權納粹屠殺猶太人?一戰德軍戰敗是背後有人搞鬼?希特勒到底死了沒?
滿額折
作者:理察‧埃文斯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4/01/06 裝訂:平裝
有人的地方就有陰謀論!◎21世紀最重要關鍵詞就是陰謀論,劍橋的納粹專家帶你一一破解!◎作者獲英國國家學術院頒發利華休姆獎章,以表彰他對德國史研究之貢獻「天底下沒什麼叫偶然」「事情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官方說法都是在說謊」,每每遇到政治上轟動的意外事件,陰謀論便會冒出來,因為一般人想為看似隨機發生的事件找出背後原因。若只歸因於偶然、意外或是某人心智不清,這樣的解釋實在太簡單而令人難以置信。百年來世界上最多人討論的就是希特勒的陰謀論,他隨時隨地都被拿來與某個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相比較。本書中作者將拿著手術刀剖開五個圍繞著希特勒的陰謀論,在顯微鏡下仔細檢視這些陰謀論的來龍去脈,並以歷史證據一一駁斥這些說法:#猶太人為何遭遇納粹大屠殺?希特勒認為猶太人是造成悲劇與災難的邪惡力量。有人相信,《錫安長老議定書》造成納粹屠殺猶太人。但希特勒真的把這本小冊子奉為圭臬?《錫安長老議定書》出自何處?為何流傳如此之廣?#德國輸掉一戰都是猶太叛徒惹的禍?德國人無法相信他們居然輸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人篤信,德軍乃是遭到國內叛徒的「背後捅刀」。而「背後捅刀」的宣傳,竟成了納粹黨的超級吸票機?不願承認一戰戰敗的德國人又生出了哪些戰敗的新說法?#納粹掌權的第一步始於一場縱火案?納粹限制公民自由的關鍵第一步,起於1933年德國「帝國議會」縱火案。有人斷定,縱火者絕不可能是單獨犯案,歷史學家都被蒙蔽了。那麼,縱火若不是共產黨,難道是納粹的自導自演?#納粹副元首為何在二戰期間偷偷跑去議和?納粹副元首魯道夫‧赫斯於1941年毫無預警飛往英國。有人認為,他是帶著「和平提案」而去,邱吉爾政府卻在背後使了手段。赫斯最終在1987年死於監獄,這是英方陰謀的最終結果?這位納粹前領導人物本來打算揭露什麼不能說的真相?#希特勒到底死了沒?1945年,希特勒在戰敗後於總理府地堡自殺。有人設想,希特勒絕不會在戰敗後自盡。天縱英才如他,想必逃離了柏林地堡,在阿根廷終享天年。儘管學界對這個超級荒唐、充滿想像性的陰謀論一再批判否定,但為何它們總是陰魂不散? 破解陰謀論背後的真相陰謀論者的論述中,幻想與虛構、偽造與竄改,看來頭頭是道。他們認為真相之所以被蒙蔽,只是因為證據遭到湮滅,而所有的官方說法都有問題。在這個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時代,陰謀論捲土重來,宰制今日世上多處菁英論述內容,成為重大政治運動的宣傳口號……我們是否能
定價:580 元, 優惠價:9 522
庫存:5
花朵的祕密生命:解剖一朵花的美、自然與科學
滿額折
作者:蘿賽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22/08/06 裝訂:平裝
植物看似不會動,不代表他們天性善良、毫無心機 ◎吳大猷科普獎佳作作品 ◎凌拂(自然作家)、黃生(台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專文推薦 ◎自然作家李偉文專文導讀 爭奇鬥豔的花花世界 花朵有著五花八門的形狀、顏色與氣味,唯一共同的目標就是完成授粉傳宗接代。但花朵如何以形狀、顏色與氣味虛張聲勢,挑逗那些傳粉的拜訪者,又如何知道哪時該釋放花粉以獲得最大的效益?除了人類能夠感知的結構、顏色與氣味之外,植物其實還有更多與其他動物溝通的手段,有些花甚至可以嚴格調控自己的溫度,在夜裡散發溫暖。 暗潮洶湧的生存競爭 自然寫作作家蘿賽在本書中寫道:「因為植物不會動,我們就以為他們比動物善良,這真是天大的誤會。」事實上千變萬化的花朵藏著的是植物情慾與心機:在植物生存與傳宗接代的競爭中,強迫中獎、惡意模仿、欺瞞詐騙隨處可見。作者在本書中生動揭露了在花朵誘人吸引力的背後,勾心鬥角、暗潮洶湧的一面。 治癒身心的花朵 本書綜合植物學和科學史,以優美的手法介紹形形色色的花種,同時還深入探討關於花香與花的知覺等最新研究。更重要的是花的治病療效;早期人類用花來緩解從憂鬱到生產陣痛等種種身體不適現象,現在更應用到兒童白血病和致病的伊波拉病毒的防治工作上。我們甚至還可以用植物來清理遭有毒金屬汙染的土地,或吸收放射性元素等。 這本富有詩意的沉思錄,結合了優美的文筆和科學家的清晰邏輯,整合所有全世界植物學家的研究成果,帶我們重新認識一個既熟悉又另類的世界。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3
狼與森林的教科書:挽救崩毀生態系的關鍵物種
作者:朝倉裕 作; 佐佐木三枝子 繪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6/09/08 裝訂:平裝
有沒有一個物種,只要重新引入森林,森林生態系就能夠起死回生?◎日本AMAZON讀者五顆星滿分推薦◎25幅插圖,串起野狼的美麗與哀愁◎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林大利助理研究員專業審定 缺少肉食動物的生態系正在衰敗當中自然界的肉食動物總是帶給人們恐怖的印象,從海洋裡的大白鯊、躲在叢林底的獵豹山貓、沼澤裡的鱷魚,一直到草原上的獅群,這些肉食動物展現出來的力量都讓人類心生恐懼。而野狼更是把小紅帽或小羊兒從腦袋啃
絕版無法訂購
仰望夜空:全世界最想知道的362個宇宙奧祕
作者:摩爾諾斯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3/09/03 裝訂:軟精裝
宇宙有四季變化嗎?為什麼土星的環幾乎是由冰組成的?想探索宇宙的神祕之處,快打開天文世界的終極入門書!◎Amazon UK讀者★★★★★好評推薦◎全世界最熱門的科普節目──BBC電視台「The Sky At Night」同名書籍一九五七年,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升空,點燃了大家對天文的好奇與期待,但早在半年前,BBC就已推出天文節目「The Sky at Night」,此節目開播至今已有五十
絕版無法訂購
另一個世界: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眼中的中國1961-1962(復古裸背線裝)
滿額折
作者:林西莉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7/06/29 裝訂:精裝
為何一個來自瑞典的女子能比你我更熟悉漢字文化,這是林西莉五十年前初次踏上中國土地的故事,是印證她深厚漢文化學養的由來。 ★見證暢銷書《漢字的故事》作者林西莉初識中國的震撼與感動★6大本日記、79封家書、250多張照片,記錄文革前夕風雨飄搖的中國★名設計家黃子欽全書裝幀設計,以「復古裸背穿線精裝」再現舊時代風情 .飯局中隨意閒聊的老先生竟是梅蘭芳!.踏進開封,每步所見均是《清明上河圖》的一景.途經湘
定價:750 元, 優惠價:9 67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黃禍:從傅滿州看西方人的東方恐懼
作者:弗瑞林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7/12/02 裝訂:平裝
從〇〇七、蝙蝠俠、神鬼奇航到鋼鐵人,都可以找到最典型的壞蛋:高瘦、禿頭、兩撇鬍子,看起來陰險猙獰,他是傅滿州,一個名聲響亮不下於福爾摩斯與德古拉爵士的經典角色,是百年來中國恐懼的代表,化身為一人的黃禍。 ●一場世紀末的「黃禍」 清末民初的中國正值一片混亂,內憂外患,饑荒連年,完全無法「禍害」任何人,但西方人卻偏偏在這個時候把中國人看成一種威脅,理由讓人百思不解。但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個「黃禍」思想
絕版無法訂購
閨蜜:說八卦、宮鬥劇,女人總是為難女人。歷史上難道沒有值得歌頌的真摯情誼?
作者:瑪莉蓮‧亞隆; 德雷莎‧布朗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8/12/13 裝訂:平裝
八卦、虛偽、爭風吃醋,女人總是為難女人, 宮鬥劇的女性友誼刻板印象,有超過2000年的歷史, 不過,這是因為女人天性如此? 還是過去的發言權都掌握在男性手上? 第一本完整討論女性友誼歷史定位的專書。 從古希臘羅馬談起,透過無數例證,發掘女性友誼的真貌, 你將發現,今日「友誼」正進入前所未見的全盛時期! ․不存在的女性情誼 今日我們很難忽視女性之間的友誼
絕版無法訂購
保羅與耶穌
作者:塔博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4/07/03 裝訂:軟精裝
他本來是壓迫早期基督教徒的一員,他甚至從未見過耶穌本人,然而他一手改造了耶穌死後基督宗教的體系、儀式,乃至信仰的核心,他是保羅。早期基督宗教不為人知的教義大戰在本書揭開神祕面紗。 ◎Amazon讀者四顆半星好評推薦 在耶穌受難後的二十年間,耶穌追隨者重新聚集並開始傳道,保羅也於此時加入傳教的行列,打開了基督宗教通向非猶太人世界的大門。然而,史學界對這二十年間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 為了重建那失落的片
絕版無法訂購
柏林1936:納粹神話與希特勒的夏日奧運
作者:奧利弗•希爾梅斯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7/09/02 裝訂:平裝
1936年柏林奧運是納粹騙局的最高峰! 這是一個空前絕後的盛事 受害者與加害者齊聚一堂,參與者與旁觀者共襄盛舉 一同迎接這場1936年的夏日神話 █「禁止猶太人」的標語消失了 這年夏天,柏林狂熱地迎來奧林匹克運動會。突然間這座城市又像個對國際開放蓬勃脈動的大都會。「禁止猶太人」的標語消失了,搖擺樂的音調取代了納粹黨黨歌響徹大街小巷。國家社會主義者一方面把自己假扮為愛好和平的東道主,但另一方面納
絕版無法訂購
隔間:我們如何從19世紀陰暗帳房走到21世紀Google人性化辦公空間
作者:薩瓦爾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2016/05/05 裝訂:平裝
人生而自由,為何自困於辦公室隔間裡? ◎ 2014紐約時報年度百大好書◎ 2014亞馬遜歷史類年度選書◎ 2014野獸日報最佳非小說類選書◎ 2014《公司》商業雜誌評為年度最耐人尋味的書籍◎ 亞馬遜4顆星好評 每天八小時以上,一週至少五天,今日我們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辦公室裡。辦公室的座位與裝潢,除了工作上的使用,也象徵辦公室中的權力關係。你喜歡靠窗的位置嗎?位於角落的隔間是否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
絕版無法訂購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3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