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6)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6)
商品定價

$400~$599 (3)
$600~$799 (2)
$800以上 (1)
出版日期

2022~2023 (5)
2020~2021 (1)
裝訂方式

平裝 (6)
作者

安東尼•瑞德 (2)
大衛‧伊格勒 (1)
小倉貞男 (1)
洪清源 (1)
馬特‧松田 (1)
出版社/品牌

八旗文化 (6)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6筆商品,1/1頁
東南亞史:多元而獨特,關鍵的十字路口(未來十年顯學,東南亞研究經典)
滿額折
作者:安東尼•瑞德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22/08/10 裝訂:平裝
――安東尼•瑞德(Anthony Reid)――東南亞史研究權威、亞洲版的布勞岱爾、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得主★★台灣首次出版!東南亞史最權威經典,未來十年顯學!★★★★台灣版作者新序,找回台灣人身上的東南亞性★★◆弱國家性╳季風貿易╳多元性別╳外來文化挪用╳語言種族的多樣性「東南亞」是超越國別史的大集合是一塊多元而獨特、只能以「東南亞性」名之的多元族群文明和濕熱叢林水域東南亞何以成為「關鍵的十字路口」?台灣位處十字路口的北大門,該如何與之交流?==============================■東南亞「不是中國,不是印度」,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特性長久以來,東南亞地區在它的鄰居眼中就十分獨特,中國人稱之為「南洋」,印度人稱它為黃金之地「蘇瓦納德維帕」(Suwarnadwipa),阿拉伯人將它稱為「爪哇」,歐洲人則稱其為「更遠的印度」或「超出恆河的印度」。由此可知,東南亞一直都是有著無窮多樣性的獨特區域――它有特殊的環境,包括濕熱的季風氣候、密集的叢林、廣泛的水系,還有火山和海嘯等周期性的自然災害。由於地形的破碎和水域的隔離,人群相互連結的方式主要是透過海洋而非陸地,使得東南亞沒有整合並統治廣大疆土的大帝國。一直到十九世紀初,外人眼中的東南亞依然是個連貫一致的整體,尚未形成民族國家的概念。現代東南亞的基因庫與語言庫大多來自北方的中國,宗教與書寫文化則是來自西邊的印度。但是這兩個巨大鄰居的文明對東南亞的影響是有限的,東南亞「不是中國,不是印度」,它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特性。也由於東南亞位處東亞人南下及西方人東來的交會之地,隨著伊斯蘭文明及歐洲文明的進入,各種文明因地理、氣候、貿易等因素於此地邂逅、交匯和衝突,創造出多元燦爛的東南亞文化,使其終成關鍵的十字路口。■從無國家、弱國家到民族國家,看東南亞的千年轉變東南亞地區最早的社會具有強烈的「無國家」(stateless)性。無國家的人們以採集、狩獵和遊耕為生,小心翼翼與更具階級性的王權展開貿易和交流,防止自己被其併吞。這種無國家的性質在東南亞的陸地區(如:今日的緬甸、泰國和寮國和中國境內雲南等地),被作者稱之為「佐米亞」(Zomia,即高地生活)。在十九世紀西方民族國家的概念進入前,東南亞的國家概念並不強,可以用「弱國家性」來形容,其中兩種代表的政權形態為:「納加拉」(nagara)和「內格里」(negeri)。
定價:900 元, 優惠價:9 810
庫存:6
我們的海:一部人類共有的太平洋大歷史
滿額折
作者:馬特‧松田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22/11/02 裝訂:平裝
全球第一本太平洋全史!重新認識台灣所在的海洋,以及南島語族出台灣後的發展歷程!•這裡是毛利人的傳說原鄉、麥哲倫發現的新航道,是菲律賓船匠越洋闖蕩的新天地、法國探險家眼中的感官樂園,也是美軍實施跳島戰術的戰略要地、斐濟酋長發想島國認同的群島之洋──人們對太平洋的詮釋,何以截然不同?•採用多中心的視角,連結不同世界觀的海洋社會結合口述史、傳記、考古與史料,深入了解太平洋如何成為人類共有的海=======================相較於世界上其他海洋,太平洋較晚才融入全球通訊與經濟的關係網絡,而將太平洋分為「環太平洋社會」與「群島世界」的二分法,也讓人們對太平洋的認識經常是零碎且片面。但當考古學家在美國下加利福尼亞沿岸的遺址中,找到十六世紀的東亞瓷器,以及西班牙加雷翁船載運的木料與貨物箱,就揭示了太平洋各地絕非獨立發展,而是多重世界熙來攘往、相互連結的繁忙地帶。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追溯太平洋的歷史?太平洋史家馬特‧松田認為,要想像太平洋諸世界的歷史,並不意味去指認太平洋環抱的所有陸地、海濱與島嶼,為其劃定範圍。事實上,要理解太平洋的構成,也不能只關注它被命名的瞬間,更要從數千年來無數群體的躊躇試探,從他處來此展開貿易、屯墾或移居至此開枝散葉等活動出發,才能形成完整的認識。一部跨地域的太平洋史必然充滿人物、事件與記憶,而唯有把故事與更多的故事、地點相連結,「太平洋」完整的意義才會浮現。因此,本書特別將敘事焦點放在時代浪尖上的個體,試圖還原當時人們面對眼前巨變的情景:●當麥哲倫成功繞行地球一週──1521年,馬來戰俘恩里克在隨航海家麥哲倫航行數十年之後,終於在菲律賓的宿霧島再次聽見熟悉的家鄉話……●當李舜臣優雅用兵、擊退豐臣秀吉率領的日本水師──1592年,朝鮮陶匠李參平在壬辰戰爭後被迫來到日本,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自己燒製的瓷器將在日後成為荷蘭靜物畫中的主角,更以「有田燒」之名傳世……●當加雷翁大帆船貿易為西班牙帶來滿滿財富──1760年,菲律賓船匠莫里納來到墨西哥,娶了當地女子的他,獲得新西班牙的副王委任打造新船,船隻即將下水,而他成為造船名匠的前途一片光明……●當庫克航向南極,證實傳說中的「南方大陸」並不存在之前──1769年,來自大溪地的圖帕伊亞成為庫克船長的領航員,他將所知的島嶼繪製成地圖,而庫克的太平洋地圖在此之前幾乎空白一片……●當美國、法國的帝國野心擴張至大溪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2
半島之龍:越南脫離中國,追求自由與認同的原動力
滿額折
作者:小倉貞男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20/12/02 裝訂:平裝
越南――「龍的真正傳人」!在帝國夾縫之間奮力求生的越南,在世界史上持續發出響亮的怒吼! 龍的真正傳人,秉持東南亞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 讓越南成為史上唯一擊敗中國、蒙古、法國、美國等強權的國家!◆以清晰的學者之思,流暢的記者之筆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完整解答越南史──日本越南史專家小倉貞男的畢生代表之作!■最陌生的鄰居:越南說到越南,你(妳)會想到什麼?是風光旖旎的下龍灣、古色古香的順化皇城?還是價格實
定價:480 元, 優惠價:9 432
庫存:1
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對內成立區域共同體,對外走出中美博奕之路
滿額折
作者:洪清源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23/07/26 裝訂:平裝
冷戰結束後三十年,東南亞如何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從東南亞到東協共同體,「核心性」為何?又該如何發展?面對中美大國博弈的可能衝突,東南亞如何尋求平衡、掌握區域主導權?新加坡智庫學者──洪清源教授,從內部視角結合區域戰略觀,完整爬梳東南亞區域主義的演變、探索東南亞的當代新秩序!本書不只是一部後冷戰時代的東南亞國際關係史──更適合成為研究東南亞國際關係課程的核心教材!==========當代的東南亞如何成功建構獨立自主的區域秩序?關鍵就在於以「東協」(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為核心的多國合作關係。長期以來,東協透過各種協調機制,比如區域論壇(ARF)、外長會議(AMM Retreat)、國防部長會議(ADMM-Plus)等,強化各成員國之間的交流及合作。可以說,今天的東南亞已不僅僅是地理名詞,更是透過東協而凝聚為「共同體」,成為國際政治的重要角色。■東協的內部危機──從亞洲金融風暴到恐怖主義的擴散不過,誕生於冷戰時期的東協(1967年),在冷戰結束後三十年間(1991-2017年)的發展歷程中,也多次面臨瀕臨解體的危機,其中影響最劇烈的便是亞洲金融風暴(1997年),以及於九一一事件(2001年)後恐怖主義活動在東南亞地區的擴散。首先,爆發於泰國的亞洲金融風暴,直接導致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經濟與政治動亂,而東協其他成員國如新加坡卻未能伸出援手,凸顯當時東協內部合作體系的不完善。其次,東協在九一一事件發生後,遲遲未能組織因應跨國恐怖主義的集體行動;對抗恐怖主義的問題不只是防堵恐攻而已,還包括洗錢、毒品走私、網路犯罪、以及其他跨國犯罪等議題。本書對這些事件的發展過程均有詳細描述。然而,危機也造就轉機。作者對此評論,「東協十國的成立正好撞上亞洲金融危機,而就在東協即將復甦的緊要關頭,又碰上九一一恐攻事件。如果不是這場金融危機,東協可能不會加速它的經濟與『非傳統安全』事務的整合。」換言之,上述事件雖然造成東南亞的嚴重損失,卻也迫使東南亞各國政府決心集中力量,組織更有效率的決策系統。■東協的外部挑戰──從南海主權爭議到中美衝突的困境另一方面,對強調區域自主性的東協來說,最大的挑戰莫過於中國勢力的擴張,以及隨之而來的大國博弈──中美衝突。雖然在經濟上,中國持續與東南亞保持著密切的合作交流關係,但在政治上,中國也不斷對東南亞施加壓力,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歷時最長的事件便是南海主
定價:520 元, 優惠價:9 468
庫存:3
打造太平洋:追求貿易自由、捕鯨與科學探索,改變人類未來的七段航程
滿額折
作者:大衛‧伊格勒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22/03/03 裝訂:平裝
十八世紀以來的太平洋一點也不「太平無事」!美國探險家追求貿易自由,建立全球性開放市場捕鯨船隊獵取大量鯨油,卻導致灰鯨瀕臨絕種命運科學家探索地球源起,發展帝國地質學的基礎……從十六世紀地圖上的邊緣之海到全球化的最後一塊拼圖人類在太平洋上的相遇、競奪與交換,如何影響全世界?全面解讀太平洋進入全球經濟與知識體系的時代變革!★★《大分流》作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好評推薦★★====================太平洋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海洋空間。實際上,當不同的群體在十八和十九世紀末初相遇時,人們在競爭與合作中逐步建立了對太平洋龐然的社會與自然複雜度的認知,共同形塑了太平洋。在《打造太平洋》中,美國環境史學者大衛‧伊格勒考證了一七七〇年代至一八四〇年代之間數百趟有紀錄的大洋航行,從中觀察這些航程所衍生的商業、文化、生態與知識上的交鋒。他指出,隨著庫克船長出航探險,世界才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太平洋;除了來往船隻數量年年攀升,歐洲多國和美國的科學探索、貿易和帝國夢也跟著遽然增長。到了一八四八年,加州山谷發現大量黃金,在全世界掀起淘金熱,此時的太平洋才終於被納入全球經濟體系。書中以人在海洋的經驗為核心,思索在流動和遷徙中發生的各種層面上的交換如何帶來更廣泛的影響:◆自由貿易促成世界經濟全球化,而太平洋上的美國船長正是關鍵推手?◆瘧疾隨著商船來到太平洋,但為何性病才是讓當地人口難以恢復的主因?◆太平洋上頻繁發生俘虜事件,但劫持或交換人質欲解決的不只是貿易爭端? ◆在美國擴張時期的「昭昭天命」背後,隱匿著的是對灰鯨等物種的大屠殺? ◆博物學家隨著船隻出航,其科學探索也讓檀香木等天然資源商品化?◆地質學家曾將北美洲西部視為太平洋海盆的一部分,為何後來揚棄此說法?由此可知,船隻的來來去去徹底改變了太平洋,也為全世界的政治、經濟與科學發展帶來轉折。自由貿易者對開放市場的需求、原住民社群因疾病侵襲而人口凋零、特定海洋生物遭獵捕至近乎滅絕、新舊帝國勢力的衰落和崛起,以及太平洋知識在全球廣泛傳播,種種都使得太平洋上不同區域之間、乃至其與世界的關係日趨緊密。◆ ◆ ◆ ◆ ◆ ◆ ◆ ◆ ◆ ◆ ◆ ◆ ◆ ◆ ◆本書探索太平洋成為人類知識體系之一環的過程,尤其聚焦於東太平洋在發展過程的諸多變化,說明太平洋的經濟整合及「太平洋世界」的架構乃是隨著太平洋東部與北部的發展而逐步成形。然
定價:560 元, 優惠價:9 504
庫存:2
帝國煉金術:東南亞的民族主義與政治認同
滿額折
作者:安東尼•瑞德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2023/01/05 裝訂:平裝
「民族主義是最偉大的『煉金術士』,將殖民帝國統治下如同『廢金屬』的各殖民地族群,重新轉化為如同『黃金』的民族國家。」──安東尼.瑞德東南亞史研究權威、亞洲版的布勞岱爾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得主、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院士――安東尼•瑞德(Anthony Reid)――繼博客來年度選書《東南亞史:多元而獨特,關鍵的十字路口》後又一力作★★全球唯一中譯本、獨家收錄台灣版新序言★★★★深度剖析二十世紀東南亞民族認同的多元及獨特性★★==========印尼人/馬來人/亞齊人/巴塔克人/卡達山人……政治認同有什麼不一樣?在一九四五年戰後的東南亞,催生新民族國家是民族主義的使命,但這裡的民族主義又為何產生許多不被國家綁架的人?東南亞對華人的仇恨與歧視,為何與民族主義浪潮的興起有關?身為東南亞「局外人」的華人,正因大多富有、掌握經濟管理權,導致他們備受敵視,甚至遭到一連串「排華運動」的迫害……連「想像的共同體」都無法完全解釋,要了解東南亞民族主義異於歐洲民族主義的特質,就得先了解什麼是「東南亞獨特認同」!==========★要理解現代東南亞國家的多元性,關鍵就在於民族主義!來自歐洲的民族主義,如何結合東南亞傳統的族裔文化,在二十世紀建立各式各樣的民族國家?承接殖民帝國疆域的大型民族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為何又存在著各種擁有獨特身分認同的其他民族?民族主義煉就的現代東南亞民族認同,到底有什麼獨特性?對於這個難題,作為東南亞研究權威的安東尼.瑞德在本書中提出了深具原創性的分析。瑞德整合包括「想像的共同體」等各式民族主義理論,結合歷史學及人類學視野的實證研究,進而提出不同於以往研究的獨到觀察──★東南亞民族認同的獨特性,在於自身歷史傳統與外來殖民帝國結構融合而成的「族裔民族主義」!在經典著作《東南亞史》一書中,瑞德提出了古代東南亞社會具有語言多樣性、弱國家性、重視貿易等特質,而在本書中,他認為這些古代特質更體現為「厭惡國家」的文化型態:東南亞厭惡官僚體系及法律制度,重視親屬關係與宗教儀式,社會凝聚力的基礎在於族裔血緣而非國家權力。東南亞重視族裔的傳統,沒有因為歐洲殖民統治及現代化而消失,反而隨著殖民帝國建立的統治結構、工業基礎、以及訴求「同質性」的教育系統,最終結合「反殖民帝國」的「國恥恨」激烈情緒,成為建立自我意識與民族認同、推翻殖民統治的動力來源。作者指出,「在政治認同的塑造過
定價:600 元, 優惠價:9 54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