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偽科學檢驗站-從食安、病毒到保健食品,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的50個有問必答
79折

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偽科學檢驗站-從食安、病毒到保健食品,頂尖醫學期刊評審的50個有問必答

定價
:NT$ 399 元
優惠價
79315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95折,單本省下16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口碑與暢銷兼具的「餐桌上的僞科學」系列最新作品!「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加州醫學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教授,是網路上僞科學破解最認真、最專業的醫學院教授兼國際期刊評審,只要讀者提出疑問,他就會遍搜論文和實驗,用醫學專業+鍵盤柯南的角度破解各式各樣的健康謠言。

「餐桌上的僞科學」最新系列,頂尖期刊評審分析上百篇醫學論文,破解各式健康謠言

精準分析上百篇論文,一次解答:瘦肉精、電子菸、太空人維他命、精油、泡菜、MCT油、塑化劑、新冠疫苗、次氯酸水、維他命D、牛奶、寶特瓶、不沾鍋、奎寧、泡菜、蜂蜜⋯⋯

專業推薦:楊斯棓(醫師、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楊為傑(兒科醫師、白袍旅人)、謝明儒(乾針名醫.《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暢銷作家)、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蔡明劼(醫師、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

*全系列版稅捐贈幫助台灣弱勢兒童及青少年,請搜尋:林慶順教授獎學金

網路有無數傳來傳去的誇大標題,書店裡也有琳瑯滿目的健康書籍,倡導各式各樣自相矛盾的理念,那一般民眾底該如何分辨這是個人見解、自然療法還是僞科學?還好,擔任過超過60間國際醫學期刊評審(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的林慶順教授,運用專業幫讀者解答各式各樣的健康謠言,分析的結果都以有做過大型實驗,有刊載在可信期刊上的實驗和結果為準。

林教授在本書中仔細分析了各式食安問題(塑化劑、瘦肉精、醃製食品、牛奶⋯⋯)的謠言;新冠病毒的各種誤解和最新研究(奎寧、疫苗、精油、維他命、次氯酸水),還有民眾花大錢購買的各式營養補充劑和直銷神藥效果;各種新科技或生活用品,如電子菸、不沾鍋、基因檢測、LSD等等。這本書不僅可以讓讀者遠離僞科學,並學習使用科學查證的方法,省下花大錢購買無效的健康產品,甚至誤信自然療法耽誤正規治療的寶貴時間。

科學驗證,詳細解答:
*養殖鮭魚含過多重金屬,對健康不利?
*瘦肉精到底有毒還是沒毒?
*不沾鍋的塗料有毒,使用爽身粉會致癌?
*泡菜吃多會導致胃癌?
*補充維他命D,小孩會變高又變聰明?
*太空人維他命,一罐可以抵12罐?
*電子菸對身體比較健康,還可以幫助戒菸?
*LSD不是毒品,而是幫助情緒和增進工作效率的藥物?
*牛奶喝多會導致乳癌?

作者簡介

林慶順教授(Ching-Shwun Lin,PhD)
擔任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擁有40年醫學研究經驗,發表過近200篇研究論文,擔任逾60本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評審委員(包含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教授生涯退休之後,以醫學研究的角度,發表基於科學證據的文章,致力於破解流竄於網路的養生保健迷思,幫助讀者避免被未經證實的資訊誤導,進而維護個人健康。
學歷:台灣大學獸醫學士/愛俄華大學微生物學博士/愛俄華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
經歷:台灣大學醫學院助教/愛俄華大學醫學院助教/來那斯保林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加州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帊羅阿托醫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分子泌尿學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台灣輔仁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個人網站:科學的養生保健professorlin.com
個人著作:《餐桌上的偽科學》《餐桌上的偽科學2》《餐桌上的偽科學系列:維他命D真相》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專業推薦:

打著太空人維他命的募資,短時間衝破三千萬。證明台灣是個富裕之島,島民渴求長生。FB、YT上跟LINE群組裡,關於健康的各種奇特觀點與兀自曲解,俯拾即是。謝謝林博士大作《餐桌上的僞科學》和《偽科學檢驗站》的撥亂反正。――楊斯棓(醫師、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

婦幼健康的領域裡,有數之不盡的「都市傳說」。而林教授總是單刀直入的,用科學證據去破解許多流傳在坊間的「傳說」。字裡行間的邏輯推演,與引用證據的方式,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思考模式。這是可以讓人學到知識與思考模式的一本書!――楊為傑(兒科醫師、白袍旅人)

「林慶順教授的《餐桌上的僞科學》全套可以幫你打爆生活中各種偽科學,該看的書要看,不能只是放在家裡保平安。」――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人們總想要輕輕鬆鬆擁有健康,於是天花亂墜的保健產品乘勢而起。幸好林教授總能用科學打破迷思,也時刻提醒我們健康不假外求的道理。――蔡明劼(醫師、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

古代社會要保身,得學習功夫;資訊時代要保身,得學習「辨別偽科學」。感謝林教授一直為大眾查詢並精準分析科學文獻。――黃煜晏(醫師、好日子診所院長)

在拯救疼痛重症的一路上,遇到很多患者誤信保健營養品或藥物誇大的廣告,以為吃了就會強健筋骨、痛就會好,因而延誤了乾針解救筋膜的時機,甚為心痛;幸好,很感謝在國際學術界令人景仰的林教授,毫不畏懼保健食品等廠商的打壓,只憑科學證據說話,和我一直秉持「只做對病人最有效率與幫助的治療」的精神如出一轍,我十分敬佩,因此將林教授的全套著作放在我的診所供患者閱讀,也得到很多人的回饋,大家都很開心透過林教授簡單生動的文字,就能獲得很多生活醫學新知、長年的疑惑因此豁然開朗。――謝明儒(乾針名醫.《醫學瑜伽 解痛聖經》暢銷作家/Dr. Victor)

讀者來信感謝:

林教授,我是一名藥師,看了您的前兩本書後覺得受益良多,顛覆了一些想法,也買了第三本《維他命D真相》準備拜讀。――讀者Simon Wang

林教授您好,首先要感謝教授無償為民眾傳達健康科學資訊,讓民眾不被無良商人蒙騙,人財兩失。――讀者陳先生

林教授能挺身而出,迎頭痛擊種種胡說八道,不止大快人心,也造福百姓。――讀者王小姐

感謝您平日在這個謠言及商業利益充斥的謊言世界中,堅持不懈為眾生破除迷思。非常敬佩您的為人,只談科學不談其他,真是濁世中一股清流。――讀者Ching So

前陣子偶然在一個討論串裡看到有人引用了您的文章作為另一個觀點,從此在電腦及手機上,將貴網站加入我的最愛,有空就上來拜讀您的心血結晶,也在FB追蹤您,只為第一手得到正確的資訊。――讀者林小姐

謝謝林教授的這篇文章,因為之前拜讀過,所以讓我今天避開了關於鹿胎盤幹細胞直銷的騙局。再次感謝您!――讀者廖

拜讀教授的書與文章後,對市售的健康保健養生品都會特意小心不只看行銷文,也會求解真實性。――讀者廖潔米

林教授您好,已拜讀多次您網站上的文章以及著作,尤其在保健食品和補充劑部分更是解答了我許多迷思,現在只要有朋友推薦我吃什麼保健食品有感時,我都會上來您的網站搜尋相關資料,然後再複製連結給朋友,省了我很多錢,感謝!――讀者Ray

真心謝謝您出版的書,幫助我破除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讀者黃小姐

用淺白的方式解說很多養生保健的迷思,也用科學數據打破很多廠商的宣傳伎倆。――讀者土土

清楚簡單的解釋,且論述均有附上相關論文出處,以供有興趣的人進一步閱讀。――讀者frey.chang

前言:偽科學,細說從頭

兩年前,我第二度接受「張大春泡新聞」的廣播訪問時,張先生指著我新書封面上的英文書名中的「Bad Science」,笑著問我為什麼會用這樣的壞英文(Bad English)。我跟他說,「偽科學」的正確英文是「Pseudoscience」,但因為出版社擔心一般民眾比較不熟悉,所以選用較通俗的前者來做為偽科學的英文對應。不過,我後來發現,其實有一本2008年出版的英文暢銷書,名字就叫做Bad Science,所以這也不見得就真的是壞英文。不管如何,偽科學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根據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的定義,Pseudoscience是「一個在理論,假設和方法上被錯誤認為是科學的體系」。又根據「牛津參考書」(Oxford Reference),偽科學往往是源自於聲稱,民間智慧或選擇性閱讀,而沒有獨立的數據或驗證。


權威人士,也可能提倡偽科學

舉個例子好了,我在文章中提過多次的雙料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1901-1994,1954年化學獎和1962和平獎得主)從1970年代起就一直大力提倡維他命C,說它可以預防,甚至治療感冒。這個說法不但當年風靡全世界,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相信。可是,儘管萊納斯·鮑林信誓旦旦,還在1976年出了一本書《維他命C、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但事實上在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任何臨床證據可以支持他的說法。縱然又經過了將近五十年的現在,所有的臨床試驗還是一樣無法證實維他命C可以預防或治療感冒。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他本人創設的「萊納斯·鮑林研究所」,現在也在專屬的網站上說沒有證據顯示維他命C可以預防或治療感冒。補充說明:該網站是在他去世後才成立的,所以內容當然不可能是經過他本人同意。
由此可見,任何聲稱,縱然是出自雙料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在沒有確切科學證據的情況下,都只不過是偽科學。可是,問題又來了,「沒有確切科學證據」又是什麼意思?醫學研究是循序漸進的。尤其是要用來預防或治療疾病的藥物,就更需要通過嚴謹的實驗,再加上反覆的驗證,才能確保它是可以維護健康,不會造成傷害。嚴謹的實驗是需要從試管,然後到細胞,然後到動物,然後到人體,一步步的做。縱然到了人體試驗,也還是要從初步(Pilot)到第一階段(First phase),然後到第二階段(Second phase),最後到第三階段(Third phase),一步步地往上爬(而且是越往上爬就越困難)。還有,在完成第三階段實驗之後,所有數據仍然需要通過監管機構(例如FDA)的審核,該藥物才可正式上市。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裡,一個藥物是否有效的科學證據就會越來越明確,而嚴格來講,只有在FDA審核通過之後,一個藥物的有效性才能算是有「確切科學證據」。但是,做為此書《偽科學檢驗站》的作者(也是「科學的養生保健」網站的站長),我的要求其實並沒有這麼嚴格。當我說「沒有確切科學證據」時,所指的都是那些頂多只做到初步人體試驗階段的藥物,而且絕大部分是連人體試驗都還沒做到。但是,儘管採取這樣的低標準,我從五年前成立「科學的養生保健」網站到現在,檢驗過無數的保健品,還沒看過一個是有確切科學證據的。


保健食品,偽科學中份量最重的課題

事實上,法律並沒有規定保健品需要有治療功效的證明,但法律卻有規定保健品不可以聲稱有治療功效。所以,只要保健品沒有聲稱有治療功效,我也就不會說它們是缺乏確切科學證據。但是,保健品業者通常只是在文獻上看到有試管或細胞的實驗結果,就會用什麼增強免疫力、提升腦力、整腸健胃、強心顧肝、幫助睡眠、消除疲勞、延年益壽、護膚養顏等等花言巧語來暗示他們的產品是有治療功效。這還不打緊,由於直銷人士不受法律約束,他們就更是明目張膽地直接聲稱有效。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民眾往往就會掉進圈套,相信保健品真的是有治療功效。

無可奈何的事實是,真科學是藏在象牙塔裡,一般民眾根本就不會花功夫去找來看,而真的想看也實在看不懂。至於偽科學呢,那可都是有目的,都是為普羅大眾量身打造的,而且都是時時刻刻在我們周遭與我們做近距離接觸。所以,大多數人根本沒聽過「偽科學」這個詞,也不知道有偽科學這回事。對他們來說,保健品廣告裡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醫學名詞就是千真萬確的科學根據。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在2021年2月發表一篇專家評論,作者是兩位醫生,他們說:「據估計,全球補充劑產業的價值約為三千億美元。儘管幾乎沒有證據可以支持它們的使用是有功效,但半數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服用一種維他命或補充劑。」

三千億美元!這可是台灣政府2021年總預算的四倍有餘!而在世界各國政府總預算的排名更是能躋身第十六強呢!想想看,如果能把這些錢換成食物,世界上就應該不會有人餓肚子了。可是,這些錢換來的卻偏偏是「世界最貴的尿」。


另類療法,不乏醫師名人支持的偽科學

上面所說的,是拿保健品當例子來解釋什麼叫做偽科學,而保健品的確是偽科學這門學問裡份量最重的課題。接下來我要介紹另外兩個份量較輕,但同樣重要的課題。2021年農曆新年期間,一位毫無醫學基礎的網紅在YouTube大力推薦「肝膽排石法」,此舉招來蒼藍鴿(吳其穎醫師)的批評。網紅也不甘示弱,辯說她的言論是根據一本暢銷書《神奇的肝膽排石法》,而這本書是有好幾位醫師和名人推薦。蒼藍鴿和幾位醫師再次還擊,引起台灣社會一陣騷動。可是,事實上我在2019年7月就已經發表文章,指出肝膽排石法是偽科學,而這篇文章也收錄在當月出版的《餐桌上的偽科學2》第192頁)。

《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的作者是從未受過醫學教育,但是一位推薦這本書的醫生卻稱呼他為醫生。其他四位推薦人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也都在推行各式各樣的偏方撇步。他們聲稱這些偏方撇步有神奇的療效,卻拿不出任何確切的科學證據。其實,類似這樣的另類療法和聲稱,是多不勝數,而縱然是有模有樣的醫院,也會提供各式各樣的另類療法,畢竟賺錢才是最重要的,管他有效無效。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民眾的恐慌,就更造就了許多神醫, 創造了無數商機。神醫們紛紛聲稱他們能百分之百治癒新冠肺炎,商家們則迫不及待地推出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的抗疫消毒產品。甚至連川普總統都表示也許可以用漂白水注射來治療新冠肺炎。可是,新冠肺炎畢竟是一個才剛首次出現的疾病,怎麼可能會有確切的科學證據來證明這些療法是有效,這些聲稱是可信的?果不其然,從疫情發生到現在,一年四個月了,一個個抗疫神醫都現出原形,回歸赤腳醫生本色,而一件件消毒神器也都留下臭名,成為歷史笑柄。


藉由散播恐懼訊息,獲取利益的「恐怖行銷」

2020年8月,蔡英文總統宣布要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的安全容許值,並放寬三十月齡以上美國牛肉進口。我立刻就在網站上發表文章,標題是「瘦肉精:科學似乎總算贏了一局」,一方面是在調侃科學的無奈,另一方面是要告訴讀者,早在2016年我就已經發表了十篇有關瘦肉精的文章,一再表明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美牛美豬有害人體健康。從2020年8月到12月,我又發表了十篇有關瘦肉精的文章,一而再再而三地駁斥那些毫無科學根據的毒牛毒豬論調。

我在寫那十篇2016年文章的時候,就沒有期望會能改變多少台灣同胞對美牛美豬的誤解。我在寫那10篇2020年文章的時候,也只是抱著佛度有緣人的心態,希望能幫一個同胞消弭「疑慮」,就幫一個。「疑慮」⋯⋯沒錯,這就是有心人士最愛用的術語之一。其他還有什麼「恐將、恐會、恐令、恐增、恐致癌、無法排除可能、怎麼知道以後不會」等等,也都是這些人慣用的手法。我把這套「學問」統稱為「行銷恐怖」,也就是「藉由散播恐怖訊息,來獲取利益」。

要知道,我們打從娘胎,就已經是活在「恐」什麼什麼裡。人生本來就是充滿不確定性,坐在家裡都有可能被掉下來的飛機壓死。關鍵是在於所謂的「可能」到底是是百分之一,還是百分之九十九。很不幸的是,縱然是百分之零點一,也會在有心人士嘴裡變成百分之百。

我絕無意鼓吹使用萊克多巴胺來餵養牛豬。事實上我有一再表示,基於人道考量我是反對使用萊克多巴胺。但是,「萊克多巴胺對牛豬的影響」是一回事,「美牛美豬對人的影響」則是完全另一回事。把這兩件事混為一談,就只是恐怖行銷,是百分之百的偽科學。

目次

Part 1 常見食材安全分析
1-1 瘦肉精爭議與科學證據(上)
1-2 瘦肉精爭議與科學證據(下)
1-3 養殖鮭魚和魚皮的健康分析
1-4 牛奶的謠言與科學
1-5 嬰兒與乳品的注意事項
1-6 羊奶的營養成分分析
1-7 塑膠袋與塑化劑的危害
1-8 草菇、番茄、西瓜,論烹煮之重要
1-9 醃製食品與泡菜的疑慮
1-10 蜂蜜的健康分析
1-11 MCT油、印加果油、亞麻籽油的營養分析
1-12 鹽,趣事與謠言

Part 2 新冠肺炎謠言區
2-1 老藥新用,瑞德西韋與奎寧分析
2-2 維他命補充劑抗新冠,真的嗎?
2-3 新冠疫苗,基礎知識與優劣分析
2-4 精油防疫的誤解與真相
2-5 冠狀病毒恐慌與次氯酸水的分析(上)
2-6 冠狀病毒恐慌與次氯酸水的分析(下)

Part 3 新科技還是偽科學?
3-1 電子菸的安全分析
3-2 從戒菸到戒命,電子煙的爭議探討
3-3 LSD,是毒還是藥?
3-4 精油騙局與詐騙首府猶他州
3-5 不沾鍋和爽身粉,謠言與毒性分析
3-6 精準醫學和功能醫學,名詞的濫用與真相
3-7 皮膚炎的謠言:寶特瓶與基因檢測
3-8 逆轉失智症,到底有多難

Part 4 保健食品辨真偽
4-1 鹿胎盤幹細胞的直銷大騙局
4-2 奇蹟海參與國寶牛樟芝的查證
4-3 芝麻素與穀維素,吹捧與現實
4-4 直銷神藥能抗老?SOMADERM和AgeLoc的真相
4-5 石榴、咸豐草,降血糖分析
4-6 維他命C與太空人維他命
4-7 補充維他命D,嬰兒聰明又變高?
4-8 維他命D的活性和水溶性探討
4-9 海藻鈣與鈣質補充劑的問題

附錄:資料來源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蜂蜜的吹捧與健康分析
#麥盧卡蜂蜜、胃癌、血糖、咳嗽、燙傷

蜂蜜有神奇的保健力?
2017年6月,朋友傳來標題為「蜂蜜的神奇保健力」的影片,這是2016年1月2日發布,已有超過兩百五十萬個點擊。影片裡是一位台灣「名醫」在講蜂蜜的種種醫療功效。為什麼我要將名醫要特別括弧起來,相信我的讀者都知道,「名」不等於好。

有關這位「名醫」,我在2015年9月21日有發表一篇文章,說他是連鎖購物商舖的老闆,而他所提供的醫療資訊,無非就是在推銷自己的商品。有人更直接了當,說他是「違背科學的白袍商人」。更不可思議的是,儘管一再強調開商舖的目的是要濟世救人,而商品是「嚴格篩選、 零汙染」,他賣的鱈魚卻被驗出含有重金屬。不管如何,在這個影片裡,這位名醫說蜂蜜能治療下列這些毛病,包含:咳嗽、燙傷、胃癌、電療化療引起的口腔炎、高膽固醇/三甘油酯和糖尿病。

請注意,儘管標題說是保健力,但他實際上講的是「醫療功效」。很顯然,大家心知肚明,明著講醫療功效是違法行為,所以就暗著說是保健力來規避法規。但是,這個影片確實出現以下的說法,例如「蜂蜜控制血糖,唯一可以作為糖尿病病人的代糖」「英國外科醫學會:蜂蜜,二級燙傷首選藥物」「對付久咳,蜂蜜效果更勝類固醇」「蜂蜜能抑制三酸甘油脂」「蜂蜜能緩解癌症治療中不適」「可以抑制胃幽門螺蜁俊,降低罹患胃癌風險」。

好,我們來看看這些「醫療功效」有幾分科學證據。有關咳嗽,一篇發表於2014年12月23號的綜合分析報告,標題是「蜂蜜對於孩童急性咳嗽的效果」(註1),有這樣的結論:沒有強力的證據贊成或反對使用蜂蜜。有關電療化療引起的口腔炎,一篇發表於2017年2月的小型臨床報告有這樣的結論(註2):化療/電療誘發的兒科口腔黏膜炎可以通過局部應用當地沙烏地阿拉伯蜂蜜而大大減少。但是,像這樣的研究,難免讓人懷疑是否在替沙烏地阿拉伯蜂蜜做廣告。

有關胃癌,名醫的說法是,因為蜂蜜可以抑制幽門螺旋菌,所以它能降低罹患胃癌風險。但是,幽門螺旋菌只是胃癌的肇因之一,並非全部。況且,也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表明,蜂蜜可以降低罹患胃癌風險。有關高膽固醇/三甘油酯,名醫的說法是,蜂蜜可以降低三酸甘油酯,可以降低膽固醇8%,可以降低壞膽固醇11%,可以增高好膽固醇2%。可是呢,根據一篇發表於2015年10月1號的臨床研究報告,標題是「蜂蜜、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食用,會對葡糖糖耐受和不耐受個體,產生類似的新陳代謝反應」(註3),蜂蜜對好膽固醇沒有影響,但是會增加壞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

有關糖尿病,名醫的說法是「蜂蜜能控制血糖,是唯一可以給糖尿病患攝取的代糖」。但是,根據一篇2008年發表的大型分析論文,蜂蜜和蔗糖的血糖指數分別是61和65(註4)。至於蜂蜜到底是會升高或降低糖尿病患的血糖,目前的臨床研究是正反兩派都有。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正規的醫療機構,都不建議糖尿病患將蜂蜜視之為無害的代糖,請看一篇2014年發表的綜述性論文(註5)以及信譽卓著的梅友診所(註6)。

有關燙傷,名醫的說法是,英國外科醫學會將蜂蜜定位為二級燙傷的首選藥物。為此,我到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的網站找到一篇2017年2月1日發表的論文,標題是「外科與蜂蜜」(註7)。我把其中一句關鍵文字翻譯如下:麥盧卡蜂蜜(Manuka Honey)是一種被廣泛研究和應用的醫用級蜂蜜。 其抗菌作用主要取決於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 的存在,而甲基乙二醛的唯一來源是麥盧卡花蜜(補充:麥盧卡是紐西蘭及澳洲特有的植物)。從這句話可以得知,治療傷口用的蜂蜜,指的是麥盧卡蜂蜜,而不是任何蜂蜜。

名醫在影片裡有說,宜蘭大學陳裕文教授的研究發現,台灣龍眼蜂蜜的「抗菌環」比麥盧卡蜂蜜還大,代表抗菌能力更強(抗菌環是實驗室測量藥物抗菌力的方法)。這個研究是陳裕文教授指導的碩士論文(註8),並不是已被醫學界接受的證據。何況,抗菌環的大小也只是實驗室數據,不應被直接延伸為臨床功效。(名醫在影片裡,手上握著一瓶龍眼蜂蜜,是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綜上所述,所謂蜂蜜的種種醫療功效,是缺乏可靠的科學證據。這個結論也是正規醫療機構都同意的。讀者如想進一步了解這些醫療機構所提供的相關資訊,可到梅友診所(註9)或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註10)一探究竟。這兩家機構都是世界一流的,當然可信度絕對高過這位賣力推銷蜂蜜的「名醫」。

蜂蜜比糖健康?沒有科學證據

讀者Simon Wang在2020年6月來信:林教授,我是一名藥師,看了您的前兩本書後覺得受益良多,顛覆了一些想法,也買了第三本《維他命D真相》準備拜讀。我想請問,蜂蜜是否比糖更健康?因為許多文章都這麼說,導致我每次去飲料店,總會偏向點蜂蜜類來取代糖類。

首先,我需要吹毛求疵地糾正這位讀者的用詞。他所問的「蜂蜜是否比糖更健康?」意思是「糖是健康的,那蜂蜜是否更健康呢?」。但很顯然,這不是他的意思。尤其是他本人是位藥師,就更不可能會認為糖是健康的。所以,他真正的意思應該是「既然糖不健康,那蜂蜜是否會比糖健康些呢?」

至於讀者提到的「許多文章說蜂蜜比糖還要健康」,這個論點的中英文論述確實都很多。但是,我到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卻是連一篇「蜂蜜和糖的比較」的論文都沒有。所以,所有這些聲稱蜂蜜比糖更健康的文章,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事實上,要做比較蜂蜜與糖對健康影響的研究,在技術上是太困難了,而且也不會有任何人或機構提供研究經費。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目前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論文,而毫無疑問地,以後也絕不會有。

那,許多文章所聲稱的蜂蜜比糖健康,到底比的是啥東西呢?答案是,比的是成分之間的差別。然後,光是根據這些成分之間的差別,這些文章就大躍進到對健康影響的差別。事實上,絕大多數聲稱A營養素比B營養素更健康,或A食物比B食物更健康的文章,都是採取這種「大躍進」手法,而非根據真正的實驗數據。雖然有些這種大躍進的文章是可以拿來做參考,但請您千萬不要完全相信任何這類的文章。好了,在您有這樣認知的前提下,我可以來介紹兩篇「有學者氣息」的文章(不是網路上絕大多數那種吆喝式的「菜市場」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哈佛大學健康網站的編輯哈維·賽門(Harvey Simon)醫生在回答一位讀者的提問「我女兒說蜂蜜比糖健康,是真的嗎?」。這篇文章是2011年7月發表,標題是「蜂蜜有益健康嗎?」(註11)。哈維·賽門醫生說:「人們早在使用蔗糖和甜菜糖之前就開始將蜂蜜用作甜味劑。 儘管歷史悠久,但尚不清楚蜂蜜是否對健康特別有益。蜂蜜主要由水(17%)和兩種單醣組成:果糖(38%)和葡萄糖(31%)。 次要成分包括各種複合糖、礦物質、維他命和蛋白質。 這些成分中有一些是具有抗氧化特性,但含量很小,以至於它們不會影響健康。 一湯匙的蜂蜜約含64卡路里; 相比之下,一湯匙的糖含有45卡路里的熱量。當涉及到您的家人時,我當然不建議您反對您的親愛的。 相反地,我建議您做出任何您認為最甜蜜的選擇。」(「親愛的」(honey)是雙關語,既可以是蜂蜜,也可以是提問人的女兒)

第二篇文章是發表在我任職二十二年的母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個網站。這個網站叫做「糖科學」(Sugar Science),專門提供跟糖相關的科學資訊。這篇文章是由伊凡斯·懷特克(Evans Whitaker)醫生所撰寫,標題是「蜂蜜的甜蜜科學」(註12)。懷特克醫生說:「蜂蜜含有約40%的果糖,而糖則含有50%的果糖。由於一些健康問題,例如肝臟和代謝疾病,都與果糖的大量攝入有關,所以果糖較少的蜂蜜是具有一些潛在的健康優勢。蜂蜜也含有一些對健康有益的營養素,例如抗氧化劑、氨基酸和維他命。但是,蜂蜜的熱量則比糖多,分別為21和16卡路里(每茶匙)。所以,總體而言蜂蜜是具有一些額外的功能,但請記住,蜂蜜仍然是糖的一種形式。 因此,我們建議您仍然要將蜂蜜算作每天添加糖攝入量的一部分,並將食用量保持在專家小組建議的限制內,即每天女性是6茶匙(25克),男性則是9茶匙(38克)。」

從這兩位醫生所說的就可看出,就成分而言,蜂蜜是具有一些小優勢,但這是否就代表比較健康,實在是很難說。我個人是認為,蜂蜜最大的優勢是在於風味,例如蜂蜜檸檬冰。所以,我的建議是,根據個人對風味的喜好來做選擇,而不是比較健康與否。

林教授的科學養生筆記:

1. 咳嗽、燙傷、胃癌、電療化療引起的口腔炎、高膽固醇/三甘油酯和糖尿病⋯⋯蜂蜜的種種宣稱的醫療功效,目前缺乏可靠的科學證據
2. 蜂蜜到底是會升高或降低糖尿病患的血糖,目前的臨床研究是正反兩派都有。可以肯定的是,凡是正規的醫療機構,都不建議糖尿病患將蜂蜜視之為無害的代糖
3. 蜂蜜仍然是糖的一種形式,就成分而言,蜂蜜是具有一些小優勢,但這是否就代表比較健康,實在是很難說

參考資料:

1:2014年12月23號的綜合分析報告「蜂蜜對於孩童急性咳嗽的效果」Honey for acute cough in children
2:2017年2月的小型臨床報告,Effects of Honey on Oral Mucositis among Pediatric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Radiotherapy Treatment at King Abdulaziz University Hospital in Jeddah,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3:2015年10月1號臨床研究報告「蜂蜜、蔗糖、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食用,會對葡糖糖耐受和不耐受個體,產生類似的新陳代謝反應」Consumption of Honey, Sucrose, and High-Fructose Corn Syrup Produces Similar Metabolic Effects in Glucose-Tolerant and -Intolerant Individuals
4:2008年大型分析論文,International Tables of Glycemic Index and Glycemic Load Values: 2008
5:2014年綜述性論文,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type-2 diabetes by changing lifestyle and dietary pattern
6:梅友診所文章,Diabetes foods: Can I substitute honey for sugar?
7: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網站2017年論文「外科與蜂蜜」Surgery and honey,https://publishing.rcseng.ac.uk/doi/full/10.1308/rcsbull.2017.52
8:陳裕文教授指導的碩士論文,台灣蜂蜜與綠蜂膠對臨床抗藥性菌株之抑菌活性
9:梅友診所的蜂蜜資訊,Honey
10: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麥盧卡蜂蜜資訊,Manuka Honey
11:2011年7月哈佛醫學院健康網站文章「蜂蜜有益健康嗎?」Honey for health? - Harvard Health
12:「蜂蜜的甜蜜科學」The Sweet Science of Honey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15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