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16歲的戲劇課
滿額折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16歲的戲劇課

定價
:NT$ 380 元
優惠價
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粉墨登場,可能是親近戲劇最直接的途徑,但不是愛上戲劇唯一一條路。
日常生活裡處處是「戲」。假設戲如人生,認真過日子不就好了,大費周章作戲是哪招?
有人大嘆人生如戲,難道此生一切都是假?
戲劇是什麼,到底?
青春的舞台,戲劇的課堂,《16歲的戲劇課》,羅仕龍開講:戲劇教我的事。

戲劇的兩項重要元素,一是語文素養,一是團隊精神。且不管日後是否就讀戲劇科系,也不管將來會不會從事專業戲劇演出,但語文素養和團隊精神卻是國高中生學習歷程裡,極需要培養的兩項基本能力。而這兩項能力的養成,都與戲劇教育有密切關聯。
就語文素養來說,戲劇主要是由對話所構成的文體,而每句對話都反映了說話者的身份、動機、性格等,同時也呼應說話當下的外在環境與客觀條件。如果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是為了培養適切的表達能力,那麼戲劇絕對是最有效的文體。另一方面,由於戲劇展現角色之間的互動,所以當我們閱讀劇本的同時,也是在訓練自己仔細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言談舉止所流露的訊息。戲劇是練習語文表達的工具,也是讓我們通過語言學習觀察世界的方式。
就團隊精神來說,一個戲劇作品的完成需要各個環節的配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做事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讓團隊裡的每個成員互相協調,既能彰顯各自才能,又能共同完成一件有整體感的成品,這都有賴相互溝通與彼此理解的藝術。戲劇涉及文字、表演、聲音、視覺、設計等各種條件的搭配,是最好的團隊合作經驗,也是讓人收穫滿滿的一堂課。

作者簡介

羅仕龍 
臺灣大學外文系、戲劇研究所畢業,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戲劇碩、博士,曾任教於法國巴黎狄德羅大學、法國蒙彼利埃保羅梵樂希大學等校,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十九世紀法國戲劇舞臺上的中國》、《志於道,遊於譯:宋春舫的世界紀行與中西文學旅途》,譯有卡繆、拉高斯等法國當代劇作家作品。

【前言】
青春的舞台,戲劇的課堂

高中時我在國文課第一次讀到《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趣事,還有各種各樣的人情世故,都在作者曹雪芹的字裡行間躍動。只不過,要一整班高中男生專注在賈府的萬紫千紅裡,國文老師或許有點使不上力,又或許是老師覺得有趣的故事不妨可以用更有趣的方式來呈現,於是讓我們全班照著課文裡的對話,依樣畫葫蘆搬演劉姥姥進大觀園。說是「演」,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念念對話,搭配一些簡單的動作,有點像是今天常見的「讀劇」。
也是在我念高中的時候,公民老師要我們分組錄製廣播劇,題材不拘,時間也不需要太長,但是從劇本、配樂到演出,都要同學們自己一手包辦。我們的錄音設備很普通,老師也不要求我們做到特別專業,大抵是要我們發揮分工合作精神,動手練習把一齣廣播劇作品做出來。
學校課堂時間之外,我的地理老師因為喜歡戲曲,想方設法成立了國劇社,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京劇。班上幾位同學還在新竹演藝廳的公演裡跑龍套,印象中都是官府當差的衙役,劇情是什麼則完全記不得了。當時我有另外的社團要忙,雖然沒加入練習行列,但仍然當個熱情支持的觀眾去看同學們演出。
這些都是我在高中時最直接跟戲劇有關的藝術體驗,跟一般想像中的「戲劇課」有些差異。我既沒有真的背台詞、換穿戲服,也沒站到舞台上粉墨登場。不過,如今回想起來,這些跟學校教育有關的經驗倒是點出戲劇的兩項重要元素,一是語文素養,一是團隊精神。且不管日後是否就讀戲劇科系,也不管將來會不會從事專業戲劇演出,但語文素養和團隊精神卻是國高中生學習歷程裡,極需要培養的兩項基本能力。而這兩項能力的養成,都與戲劇教育有密切關聯。
就語文素養來說,戲劇主要是由對話所構成的文體,而每句對話都反映了說話者的身份、動機、性格等,同時也呼應說話當下的外在環境與客觀條件。如果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是為了培養適切的表達能力,那麼戲劇絕對是最有效的文體。另一方面,由於戲劇展現角色之間的互動,所以當我們閱讀劇本的同時,也是在訓練自己仔細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言談舉止所流露的訊息。戲劇是練習語文表達的工具,也是讓我們通過語言學習觀察世界的方式。
就團隊精神來說,一個戲劇作品的完成需要各個環節的配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做事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讓團隊裡的每個成員互相協調,既能彰顯各自才能,又能共同完成一件有整體感的成品,這都有賴相互溝通與彼此理解的藝術。戲劇涉及文字、表演、聲音、視覺、設計等各種條件的搭配,是最好的團隊合作經驗,也是讓人收穫滿滿的一堂課。
戲劇在教育場域的重要性,在西方國家特別明顯。這或許跟希臘羅馬以來的文學與哲學傳統有關,但也同時反映出戲劇教育總能與時俱進。我在巴黎求學與工作期間,常在劇院看見高中老師帶班來觀賞演出,也曾在地鐵裡看見高中生討論語文課本裡的戲劇作品。觀賞戲劇演出可以增加藝術美感體驗,而閱讀戲劇作品則又和語文能力的建立環環相扣。每年法國高中畢業會考的語文科考題,都少不了戲劇作品。是什麼原因讓歐洲的中學教育如此看重戲劇?戲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可以用什麼方式看戲劇,又可以怎麼樣進一步瞭解戲劇?
於是有了《十六歲的戲劇課》這本書。書中所寫是我自己在戲劇系所唸書、在大學教戲劇課許多年來的一些心得。內容大致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談戲劇的形式與美感概念;第二部分從戲劇發展歷史的角度,來談各個時代不同的戲劇名作;第三部分則是談到戲劇與人類社會文明的各種連結。如果你沒有接觸過戲劇,希望這本書可以是個開始。如果你喜歡戲劇,在學校也學過戲劇,相信這本書可以與你有些對話。
讓我們一起走進戲劇的世界!

目次

我的戲劇課,開箱

前言 青春的舞台,戲劇的課堂

第一章 戲劇:行動和參與的過程
第二章 戲劇是語言的藝術
第三章 有限的舞台,無限的空間
第四章 從演員到角色
第五章 導演是現代劇場的靈魂
第六章 希臘戲劇:民主的公眾論壇
第七章 環球的莎士比亞
第八章 面對最真的現實:娜拉關門離家
第九章 真實到虛構的界線:劇場的敘事與抒情
第十章 永遠的等待:果陀是否真的存在?
第十一章 從歌劇到音樂劇:
第十二章 古典總也不老
第十三章 西方與東方的相遇
第十四章 戲劇、儀式感與宗教
第十五章 無時無刻不在表演
第十六章 迎向後人類時代的戲劇?

尾聲 戲劇教我的事
附錄

書摘/試閱

【內文試閱】
戲劇是語言的藝術

想像你正在等車或在商店裡買東西,旁邊剛好有人在聊天。你未必是要窺知他人隱私,但或許會不經意地聽到一些談話內容。如果你不特別留意,他們交談的內容對你可說毫無意義。但若是你仔細聆聽,也許就會從中得出一些蛛絲馬跡的訊息。比方說他們之間的關係、感興趣的話題、身份背景等等。若是再更注意聽下去,也許還可以通過他們講話的方式,推測他們的個性或習慣。
當然,除了講話的內容之外,你還可以藉由他們的外觀、穿著打扮、舉止等因素,進一步獲取更多足以提供判斷的訊息。
諸如此類的生活場景,其實也就是戲劇場景的基本構成法則。當你觀看一齣戲劇時,你所能掌握的線索就是角色在表演空間裡展現的一切互動,包括角色彼此之間身體的接觸或言語的交流。如果你觀看的是一齣默劇,那麼演員會運用大量的身體語言來表現劇情以及角色性格。如果你觀看的是一齣有台詞的戲劇,那麼演員之間通過語言來呈現的對話,便構成劇情發展最重要的關鍵。
不論你是閱讀劇本或是觀看演出,往往從劇情一開始就有一連串的對話。作為讀者或觀眾的你,從他們的對話之中收集資訊,推測故事背景,試圖瞭解劇中人物的動機、個性以及相互之間的關聯。隨著劇情不斷發展,訊息逐漸累積,而我們對故事與人物的理解也越來越完整。
這就是戲劇與其他類型文學作品最不一樣的地方。戲劇是語言的藝術,除了獨腳戲之外,大多數的戲劇敘事是交由對話來完成。

戲劇:不同於小說、詩歌的閱讀體驗
小說或詩歌的閱讀體驗,與劇本的閱讀很不一樣。當我們翻開一本小說,首先會注意到有個敘事者在對我們說故事。敘事者可能是第一人稱的「我」,讓整本小說通過這個「我」的視角,來引導讀者瞭解故事發展。敘事者也有可能是第三人稱,通過他對事件的觀察、參與或評述,讓讀者明白小說的情節。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小說會以第二人稱的方式書寫,彷彿是在對著讀者侃侃而談。不管是哪一種人稱、哪一種視角,我們在閱讀小說時,基本上是依循著敘事者的視線與路線。敘事者提供的線索,就是我們對小說所能掌握的一切;敘事者帶我們走到哪裡,我們就只能看到哪裡。即使是小說裡一個沒有發生任何情節的空間,但敘事者仍然通過他的說明,讓讀者知道應該看到哪些細節。
閱讀詩歌是另一種感受。許多詩歌帶有抒情意味,不管是喜是悲,抑或是對世界的觀察,多半是以詩人本身的體會為出發點。當我們閱讀一首詩歌時,同時也是閱讀詩人的心靈,貼合詩人的情感與生命。有些詩歌的意境深邃複雜,但往往只要讀懂了這位詩人的生命,彷彿也可以瞬間瞭解詩作的意涵。
劇本的呈現則與小說、詩歌不同。劇中雖然有主角、配角之分,但不像小說一樣有個統攝全局的視角。劇本中的各個角色代表了各自的觀點與判斷,有著各自的視角,讀者必須跟隨著每一個說話的角色,不斷轉換視角,才能充分體會個別角色的情緒與想法。若是將劇本搬到舞台上演出,這樣的情況更加明顯。大部分的戲劇演出,並沒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們該看什麼地方,也不會直接評論劇中角色的行為或想法。我們對於舞台上發生的一切,只能根據角色之間的對話來判斷,從對話裡流露的訊息推測角色之間的關係,理解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進而拼湊、整理出我們對於劇情以及角色的理解。

一開口,就是人生的片段
不管是閱讀劇本,或者是觀看戲劇的演出,我們既像是旁觀者,又好像是與劇中人一樣感同身受。之所以像是旁觀者,那是因為我們同時面對每一個角色說出口的話語,由我們自己收集並篩選對話裡傳遞的訊息。之所以感同身受,是因為我們常常必須設身處地去瞭解每一個角色為什麼會說出那樣的話,為什麼在說話的同時流露出某種特定的情緒或反應。
有時候,同樣一句台詞運用不同的方式來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你真是太棒了!」可以是一句充滿讚美的台詞,但有時候可能會帶點諷刺的意味。我們必須依據每一句話出現的時機和場合,以及說話的角色當下是什麼情緒及處境,才能比較精準地做出判斷,瞭解到這句話究竟是傳達什麼意思。
我們常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就表現形式上來說,戲劇的確跟現實生活有不少相像的地方。想想我們在現實生活裡所參與的各種場合與活動,常常必須依靠在場人士所說的話語,提供我們種種訊息,幫助我們充分瞭解情況。或許是因為戲劇閱讀與觀看的特點,讓我們更能想像與理解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在各種情境條件下的不同反應。閱讀劇本,觀看戲劇,其實就像是在觀察人生!

戲劇對話取自生活,卻不是生活的複製品
不過,戲劇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材自現實生活,但並不是完全照抄日常生活,而是通過文學的形式化為劇本,以藝術的手法在舞台上呈現。比方說,有些時候我們會看到劇中人以獨白的方式,說出內心深處的想法。有時劇中人物會利用旁白,將一些訊息透露給觀眾知道,但其他劇中人卻不得而知。正因為戲劇並不直接照搬現實生活,所以戲劇的語言也不是只有一種樣貌。除了現在比較常見的口語對話之外,在不同時代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劇本裡,戲劇台詞常有不同形式的表現。
例如希臘悲劇或是英國伊莉莎白時期莎士比亞的戲劇,都是用詩歌形式寫成的台詞。十七世紀法國古典戲劇,也是以詩行撰寫。雖然看起來都是詩歌,但彼此之間卻有明顯的差異。莎士比亞的戲劇台詞,每一行有十個音節,不需要押韻,稱作「無韻詩行」。法國古典戲劇的每一行台詞,則要求要有十二個音節,稱為「亞歷山大詩行」。這些規則是固定的,有時非常繁瑣,往往牽涉到不同時代以及不同文化體系下的詩歌美學觀念。同一個時代的戲劇,有時也未必用同一種形式來撰寫台詞。例如希臘悲劇必須用詩行撰寫,但喜劇就不需要,主要原因涉及不同戲劇類型的文學位階高低,以及他們被賦予的社會功能和期待。有意思的是,亞里斯多德寫過一本題為《詩學》的著作。這是希臘時代最著名的文藝理論。名之為「詩」,但書中所談論的對象乃是悲劇。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當時的悲劇都是詩行撰寫,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戲劇與詩歌的關係密切。
雖說大部分戲劇的創作是為了演出,但有些作家即便以戲劇形式寫作,目的卻是為了抒發個人內心的情懷,而不一定在意作品是否能被搬到舞台上。在這樣的情況下,作家也常會利用詩歌的形式來寫劇本。浪漫主義時代的作家便有不少這樣的作品。例如英國詩人雪萊的《普羅米修斯獲釋》、德國詩人歌德的《浮士德》等等,都是利用「詩劇」的形式,來表現他們對於偉大生命的想像,藉由作品來描述與反思英雄的內心世界,寄託詩人對於人生崇高理想的追求。這種類型的戲劇作品,在英文裡叫作「書齋劇」(closet drama),在中文裡稱為「案頭劇」。詩人寫作的初衷是為了提供閱讀,所以並不特別考慮到演出時可能遭遇的限制,也未必在意劇情銜接的流暢與否。不過,隨著舞台技術不斷演進,現在也有不少導演嘗試挑戰這些原本難以演出的戲劇。
就西方戲劇的發展歷程來看,一直要到十九世紀寫實主義興起之後,才開始有大量以日常對話形式書寫的劇本。當時的劇作家們認為,戲劇舞台上要能夠充分反映現實世界,無論是布景、服裝、說話方式等等,都要貼近實際的生活。時至今日,不管是舞台上演出的戲劇,或者是我們在電影、電視或網路上看到的戲劇,大部分的台詞都是採用白話,且跟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頗為相近。

什麼樣的語言更能反映真實?
不過,就像我們一再說明的,戲劇固然常取材自現實人生,但不是像流水帳一樣照搬生活裡的大小瑣事。也就是說,看起來再白話、再寫實的戲劇對白,其實還是經過劇作家一定程度的修整。那麼,究竟是口語式的對白比較能反映真實人生現況,還是詩行的意境更能表達人物內心所感呢?我們常說某些感覺是「言語難以形容」,那麼戲劇究竟是要利用精準的台詞說出某些想法,還是運用詩歌抒情的方式,表現人生五味雜陳的感覺呢?
二十世紀下半葉起,由於各種哲學思潮不斷衝撞、質疑與解構語言在人類社會中的功能,連帶影響到劇本的寫作。有些劇作家藉著看似正常但卻沒有什麼邏輯關聯的句子,來表達他們對於人生荒謬的無奈感。例如法國荒誕派劇作家尤涅斯科的《禿頭女高音》就是代表作之一,劇中人毫無間斷地說了許多句子,乍聽之下好像有些什麼訊息,其實連貫起來卻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說起來,這不也好像我們現實生活裡會遇到的情況嗎?
不管戲劇使用哪一種類型或風格的語言,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戲劇仍然是以語言為載體。我們對於語言有什麼期待或想像,劇本或舞台上往往也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表現。戲劇是語言的藝術,從詩行、日常生活的語言乃至各種變形,瞭解戲劇就是瞭解語言,掌握語言也就掌握了戲劇!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