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直擊大災難
滿額折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直擊大災難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與其擔憂”世界末日”,不如掌握科學知識!”

我們的地球並不總是風和日麗,它也有狂怒猙獰的一面
《直擊大災難》系列介紹了很多歷史上著名的自然災害,它們都曾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災難和痛苦。但書中不光呈現了自然界令人震驚和恐懼的那一面,更幫助讀者了解它、學習如何面對它。

颶風在哪裡頻繁最為發生?如何在地震中自救?火山爆發是甚麼樣子的?如何從一點一滴做起緩解乾旱?本書將一一解答。書中的圖文帶讀者們回到最驚心動魄的場景中,體會那千鈞一髮的刺激感、同時科學地闡釋它們之所以生成的原因,頗析它們內在的科學。

也許我們無法讓這顆星球停止躁動,但至少可以與它和諧相處
書中透過對現代預警系統和自救措施的介紹,教導讀者們如何在災害中人類可以減少傷害,挽回損失或甚至是珍貴的生命。

書籍重點
「人類文明只能在地質力量的首肯下苟活,而且條件改變時不會預先通知。」
——歷史學家 威爾.杜蘭特

這套由全球最大教育與科學研究機構,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編撰的《直擊大災難》一書,揭開人類史上最不想面對的各種大災難的神秘面紗,透過災害經歷者的最真實的回憶、專業科學家的解釋、帶領讀者深入認識地震、海嘯、火山、颶風、乾旱等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更網羅許多珍貴罕見的現場照片,包含國家地理曾經報導過的與不曾被展示過的災難情景,全都收錄在其中。

本書內含有豐富的災難知識與應對解決之道:
50位國際權威專家、學者詳細揭密自然大災難!
40多位災難經歷者的真實回憶,200多張現場照片、真實呈現狂風暴雨、地動山搖、火光四射的駭人場面!
收錄多則自救與救人的方法,提供面臨自然災難時應有的危機意識與生存之道
破除許多不合時宜的防災觀念,給你最新的逃生方法!
海嘯的「觸發器」為何?海嘯中蘊藏了哪些科學?
地層下陷與乾旱的關係?如何追蹤發生在遙遠年代甚至是古代的乾旱?
直擊卡崔娜颶風!卡催那颶風的真實災難現場!
颶風不只能帶來破壞,還能拯救日本? 
火山如何毀掉一個文明?亞特蘭提斯的傳說與火山的關係?
火山如何改變氣候?火山對大自然的貢獻有哪些?
台灣的火山會再次噴發嗎?

書中倖存者親身回憶擷取:

「所有人都在哭喊,警告有一道大浪朝我們來了。我努力把五個孩子都抱在懷裡。

海浪把房子連帶我們都捲了起來,忽然我發現自己的手臂裡面竟然是空的。
我想大聲喊出我的悲苦,可是卻一點聲音也發不出來。

就在那個時候,我看見了我的小女兒,她小小的手指正消失在水裡,揮動著乞求那沒有到來的救援。」
格洛麗亞.比坦卡,在接受《時代週刊》採訪時講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地球用一種奇妙的方式告訴我們它是活
著的,它就像所有有生命的有機體一樣,
不斷運動著、變化著。」
——艾伯特‧M.洛佩‧茲委內加斯博士 美國地質調查局

[圖說]
聖安德列斯斷層沿美國加州的太平洋海岸綿延約1300公里,深約16公里,它
是北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分界線。這幅照片是用魚眼鏡頭拍攝的,這種
鏡頭會使地球表面的彎曲程度看起來比實際大。

作者簡介

茱迪‧佛雷丁和丹尼斯‧佛雷丁合作過許多獲獎讀物,且獲得多項榮譽,包括芝加哥公共圖書館年度好書、青少年社會研究重要書籍、以及《學校圖書館》雜誌年度好書等等。他們為國家地理撰寫的最新作品為《直擊大災難》

名人/編輯推薦

權威審定
王執明 地球科學文教基金會 負責人
吳俊傑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追風計畫」主持人
吳祚任 中央大學 水文與海洋研究所 教授

專業推薦
吳祚任 中央大學 水文與海洋研究所 教授
宋聖榮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教授

目次

第一章 地震
第一節 大地不停地震顫: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
第二節 就像被一隻巨腳踩扁:為什麼會有地震?
第三節 這顆古老地球的心碎了:歷史上的大地震
第四節 只是時間問題:地震預警和準備

第二章 火山
第一節 罕見的一幕:火山的誕生
第二節 世界上最大的爆竹:火山裡蘊藏的科學
第三節 親愛的神,請助我呼吸:著名的火山噴發
第四節 地球的造型師
第五節 火環:預測火山噴發

第三章 海嘯
第一節 就像尼加拉大瀑布朝我們沖過來: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
第二節 240公尺高的滔天巨浪:海嘯中蘊涵的科學?
第三節 到處都成了汪洋大海:歷史上的著名海嘯
第四節 出其不意的海嘯:海嘯警報與安全

第四章 乾旱
第一節 他們只能眼巴巴地望著被烈日烤焦的土地:大地為什麼這麼乾?
第二節 一個緩慢、難以察覺的過程:乾旱產生的過程和原因
第三節 這難道是世界末日嗎?:一些致命的乾旱
第四節 你就知道有麻煩了:緩解乾旱
你能做些什麼?

第五章 颶風
第一節 屋頂上真的很可怕:卡崔娜颶風
第二節 天空看起來前所未有地恐怖:為什麼會有颶風
第三節 可怕的怪獸:歷史上的大風暴
第四節 什麼都沒有了:颶風的預測及警報

每章節均含有完整附錄資料及辭彙索引等專業資訊:
附錄
辭彙表
參考書目
延伸閱讀及研究
採訪對象
謝誌

書摘/試閱

第一章:地震
E A R T H Q U A K E S

第一節
大地不停地震顫
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

對於許多阿拉斯加人來說,1964年3月27日下午看來應該會是個愜意的午後。安克拉治和其他幾座城市裡,人們正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或在準備晚餐,或是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復活節忙碌著。可是誰也不知道,即將發生的事情讓這個耶穌受難日變成了畢生難忘的「阿拉斯加受難日」。

下午5點36分,阿拉斯加南部地面以下21公里的地方,大片的岩石忽然移動並斷裂,引發了一場大地震。「地震發生時,我正在隔壁我朋友雷蒙德家裏,」蜜雪兒.多蘭回憶著那個下午,「我們正在邊看動畫片邊跳舞。以前我們碰到過很多小地震,所以一開始大家都不覺得害怕。」包括當時8歲的蜜雪兒在內,地震時共有近5萬人居住在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安克拉治。地震很快變強了。「這次厲害得多,」蜜雪兒說:「電視機掉下來摔壞了。很快房子也開始傾斜。我根本沒辦法站起來跑出去,只能手腳並用地爬。接著我連動也動不了,只能平躺在地板上。地震是一陣一陣來的,可能這會兒慢慢平靜了一點,然後馬上又聽見可怕的巨響,那意味著強烈的震動又一次開始了。地震就這樣一遍一遍地重複,平靜、巨響、震動。」遠在480公里外科迪亞克島的舊港,維奧拉.西米恩諾夫也經歷著這場地震。她當時正在朋友朗蒂娜家裡,「朗蒂娜的姐姐告訴我們必須趕快跑到房子外面,但我根本動不了,因為整個地面都在不尋常地動著。最後我終於跑了出來,但地面還在不停震動,一直持續,感覺過了很久都還不停。我朝附近的山上望去,看到上面的雪正在崩落,像是有很多巨大的雪球滾下來。地震終於停止了,朗蒂娜的爸爸讓我回家,說大水可能就要來了。」地震持續了五分鐘,然而就在這短短的五分鐘裡,它為13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州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巨大的裂縫撕裂了大地,山崩和雪崩使大量的土、岩石、冰和雪滾下山坡,樓房搖晃、倒塌,火車鐵軌扭曲變形,大橋崩塌,汽車像在彈簧床上無助地彈上彈下,共有20人喪生。

安克拉治市的四分之三受創或被毀。但這場地震帶來的災難並未結束,另一個危機潛伏未發。就像維奧拉朋友的爸爸所警告的那樣,洪水即將到來。發生在海下或海邊的地震會擾動海水,造成海嘯。這些海浪推進的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800公里,海浪在海面上時並不很高,一旦接近陸地,海嘯帶來的浪會堆積起來,形成巨大的水牆,所到之處無堅不摧。阿拉斯加的這次耶穌受難日大地震,震源位於威廉王子灣附近,還引起了大海嘯。地震後幾分鐘,海嘯抵達了阿拉斯加州的瓦爾迪茲。超過9公尺高的巨浪沖走了一個碼頭,導致28人喪生,摧毀了幾乎整個城鎮。幾乎就在同一時間,21公尺多的滔天海浪襲擊了切尼格,這是一個阿拉斯加的原住民社區,位於威廉王子灣的一座小島上。社區的76名居民中有23人溺斃在巨浪中。地震過後20分鐘,12公尺高的海嘯撲向了蘇厄德市。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又有五波巨浪襲擊。科迪亞克市中心幾乎每小時都會被海嘯猛烈襲擊一次,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淩晨3點。科迪亞克的鬧市區幾乎被完全摧毀。透過無線電,一名船長報告說他的漁船安全「著陸」——停在離岸邊有五個街區的一個學校後面。在舊港,鎮上的官員知道在強烈的地震之後必有海嘯緊隨而來,於是他們帶領居民向高處疏散。舊港的200名居民中有很多都在山上度過了這一夜,維奧拉也在其中。「整晚我們都可以聽到海浪不停拍打房子的聲音從山下傳上來,一波接著一波,」她說:「到了早上,我發現海嘯已經把我們整個鎮都毀掉了。」地震引起的海嘯不只影響了阿拉斯加。那天半夜,四波巨浪襲向了加州的克雷森特城,那裡距安克拉治有2700公里。這場阿拉斯加大地震一共導致約132人喪生——其中大部分人死於海嘯。除了人員傷亡損失,這場北美洲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造成了7.5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5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350億)的財產損失。

第二節
就像被一隻巨腳踩扁
為什麼會有地震
從古時候起,人們就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地會不時地發生震動?古希臘人認為,他們的神亞特拉斯反抗眾神之王宙斯失敗後,宙斯罰他用肩膀扛起整個大地。這擔子實在太重了,為了緩解肩膀的重壓,亞特拉斯有時會把世界從一隻肩膀換到另一隻肩膀。而每當他換肩的時候,大地就會震動。中國古人則認為地震是由地龍引起的;這條巨龍住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每當牠發怒時就會震動大地。日本人則覺得這個世界是被一條巨鯰背在背上的,牠突然動一下就會發生地震。而根據俄羅斯古老的傳說,一位身形巨大的神駕著狗拉雪橇穿過雪地,每當這些狗用爪子搔癢身上的跳蚤時,大地就會震動。很早以前的猶太人和基督徒相信,地震是上帝用來懲罰邪惡之徒的;《聖經‧舊約‧詩篇》第60章寫道:「?使地震動,而且崩裂。」人們對地震進行科學研究只有250多年。

英國科學家約翰.米歇爾是地震研究的先驅。1760年,米歇爾將地震與大規模的岩石運動聯繫在一起,使地震研究走上了正確的道路。99年之後,也就是1859年,愛爾蘭科學家羅伯.馬利特得出結論,認為地殼的壓力是導致地震的原因。到了1960年代,一種有關地震的新理論又被提了出來,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接受這個理論。板塊構造學說地球由三個基本層次構成。最外面的一層叫做地殼,是固體岩石。各大洲陸地下的地殼平均厚度約33公里,但海洋下的地殼平均厚度只有6公里左右。地殼下面是地函,由熾熱的固體岩石組成,可深至地下2900公里。地球最裡面的一層是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地核由固體金屬和熔化了的金屬組成,溫度極高,可達攝氏7000多度。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地球最外面厚達100公里的這一層外殼(包括整個地殼和部分地函)由若干彼此分開的岩石塊組成,這些岩石塊叫做板塊。地球大約擁有14個大板塊和許多小板塊。這些板塊並不是靜止不動的。受到地球深處的熱流的推動,這些板塊會不斷運動,每年移動的距離約1.3公分。在板塊交界處,板塊之間會互相摩擦擠壓,對地下的岩石造成壓力。如果運動的板塊對岩石產生了足夠大的壓力,岩石就會斷裂,從而引發地震。有些地方的岩石很容易斷裂,就會時常有小地震發生。而在另一些地方,地面下的岩石緊緊地扣在一起,壓力會不斷積累,直到岩石在一次巨大的衝擊中斷裂,引發一場大地震。地下岩石斷裂的地方被稱為斷層。隨著板塊繼續運動,它們會折斷越來越多的岩石,沿著斷層引發更多地震。聖安德列斯斷層是美國境內最有名的斷層,它位於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處,在加州境內綿延約1300公里。聖安德列斯斷層一帶發生過很多次地震,其中包括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地震並不是板塊交界處發生的唯一的自然現象。在運動板塊交界處的地下深處,會有岩石熔化。這些熔岩有可能上升,並噴出地面,形成火山。

地球上主要的地震帶和火山帶大致都呈長方形或環形。如火環就位於太平洋板塊與其他板塊交界的地方,上面分布著大量的火山和地震點。地震學地質學家是研究岩石、山脈和地球其他方面的科學家,地震也在他們的研究範圍內。地質學還設有一個專門跟地震打交道的分支,叫做地震學(seismology)。Seismology來源於希臘詞語seismos,意為「震動」或「地震」。地質學家和地震學家把地震在地下發生的位置叫做震源,把地面上正對震源的地方叫做震央。通常來說,離震央最近的地方,地震的破壞性最大。阿拉斯加大地震時,安克拉治距離震央不遠,因此這座城市受到重創。

科學家們用一種叫做地震儀的設備探測地震,並確定地震的位置和強度。俄羅斯地震學家伯里斯.伽里津王子在20世紀初發明了現代地震儀。「地震所產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在地下傳播,」阿拉斯加州的地震學家羅傑.漢森博士解釋道:「地震時我們感覺到的就是這些地震波。」地震的強度被稱為規模,簡寫為M。芮氏地震規模是由美國地震學家查理斯.F﹒芮克特於1935年發明的單位。「每一個整數芮氏規模所代表的地震強度,都是前一個整數芮氏規模所代表強度的約33倍,」漢森博士繼續說道:「這就是說,芮氏規模5.0地震的能量或力量是4.0地震的33倍。芮氏規模6.0的地震力量是規模4.0地震的約1000倍」。芮氏規模2.0的地震算不了什麼,地球上每天都有上百個這樣的地震,發生時甚至難以被人覺察。會造成破壞的地震通常芮氏規模達到5.5或以上。造成很大傷亡的地震通常至少是芮氏規模6.0。美國最著名的地震當屬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為芮氏規模8.3,而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達到芮氏規模9.2,為北美洲最高的強震紀錄。

有紀錄的地震中,規模最高的為芮氏規模9.5,於1960年5月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南部。「地震的強度與滑動的斷層大小,以及滑動距離有關;所以斷層越大、滑動距離越長,引起的地震就會越強烈,」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地震學家麗莎.沃爾德解釋說:「另外,規模愈大,地震持續時間也會越長,可能造成的破壞也就越大。」一次小地震可能只會持續一兩秒鐘。美國地質調查局另一位地震學家露西.瓊斯博士指出:「聖安德列斯發生的地震可能持續一至三分鐘。智利的芮氏規模9.5大地震不僅是已知最強的地震,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地震,它持續了11分鐘。」地震規模並不是衡量地震破壞強度的唯一標準,地震發生的位置也很重要。發生在人口密集地區的地震,造成的死亡和破壞遠遠大於發生在偏遠地區的地震。中國、印度和日本曾經發生過一些傷亡極為慘重的地震,其原因之一即是這些國家人口眾多,並且有很多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一些地震過後還會發生一些小的震動,這種震動叫做餘震。科學家相信餘震是由大斷裂之後,一些較小的岩石斷裂引起的。餘震可能會使地震中已經破損嚴重的建築物倒塌。阿拉斯加的耶穌受難日大地震之後發生了7500多次餘震。

地震中的五大殺手
地面的晃動並不是地震中導致傷亡的主要因素。一個人在地震時如果剛好身處開闊的空地,即使地震非常強烈,他通常也是安全的。電影裡常出現地震時有人掉進巨大的地縫中的鏡頭,這確實發生過,但非常罕見。地震中真正致命的因素是建築物倒塌、大火、山崩、雪崩和海嘯。地震時地面的震動可能會使建築物搖晃倒塌,無論是建築物裡面還是外面的人,都有可能被掉落的房屋碎片砸傷甚至喪命。1960年摩洛哥亞加迪爾市發生地震,1.2萬人喪生,整座城市幾乎全被夷平。一名倖存者說,當時的亞爾「就像被一隻巨腳踩扁」。

地震還會讓整座城市陷入火海。地面的震動會讓原本安全的爐灶、煙囪和壁爐變成危險的火源,還可能破壞瓦斯管線。更糟糕的是,地震還會毀壞自來水管,無法用水救火。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中,大火就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害,所以很多人把那場災難叫做「舊金山大地震與大火」。山地和丘陵地區是地震的好發帶。搖晃的大地會使陡坡上的泥土和石塊滾落,形成山崩。地震也可導致山上的積雪鬆動,滾下山來,形成雪崩。泥土、石塊和積雪向山下一路滾落的時候,途中遇到的一切都會被破壞和掩埋。發生在海底或海邊的大地震有時會引發海嘯。巨浪可能會推進幾千公里,淹沒岸邊的城鎮。2004年底,印尼附近的印度洋海床發生大地震。地震引發了大海嘯,造成約23萬人溺斃,波及十幾個國家。

第三節
古老地球的心碎了
歷史上的大地震

幾個世紀前發生過一些可怕的地震,因年代久遠我們難以得知細節。下文中提到的地震不一定是最強烈或者造成傷亡最大的,但它們因記錄翔實而廣為人知。

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
1755年11月1日是萬聖節——基督教的宗教節日之一。在葡萄牙首都,人口達25萬的里斯本,教堂內燈火通明,擠滿了前來做晨禱的教徒。上午9點半,一次持續3分鐘的強烈地震襲擊了里斯本,15分鐘的平靜後,更為強烈的地震再次發生,這次持續了5分鐘。建築物倒塌了,大火四起,數千人喪生。這場地震的震央似乎位於大西洋海床,距離里斯本大約320公里。地震還引發了一連串的海嘯。六公尺多的巨浪打翻了船隻,淹死數千名里斯本居民。里斯本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還影響了西班牙和非洲的沿岸地區,甚至波及了距里斯本6400公里的西印度群島。晃動的大地、大火和海嘯奪走了至少6萬人的生命,摧毀了里斯本三分之二的地區。由於海嘯造成的遇難人數很難精確統計,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多。

1811?1812年美國密蘇里州新馬德里地震
1811年12月16日淩晨2點15分,一場大地震降臨在美國密蘇里州的新馬德里。這個坐落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城鎮有1000名居民,地震發生時許多人衝出搖晃的小屋,跑到室外,大地搖晃得很劇烈,站都站不穩。後來科學家估計這場地震達到芮氏規模8.1,是美國中部迄今為止最強烈的地震。新馬德里的居民伊莉莎.布萊恩後來在一封信中寫道:強烈的地震向我們襲來,伴隨著巨大的可怕聲響,聽起來像遠方的響雷。驚恐的人們尖叫著跑來跑去,卻不知道該跑到哪裡,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還有鳥獸的嚎叫聲,樹木倒下的劈啪聲,密西西比河的咆哮聲,共同交織成一幕非常可怕的景象。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新馬德里地區又發生了許多次地震,有幾次簡直像第一次地震那樣劇烈。以新馬德里為中心,方圓百公里內已經罕有完好無損的建築物。地震改變了這裡的地貌。一些地方的地面升高,另一些地面下陷。水積聚在下陷的地區,形成沼澤和湖泊,這其中包括田納西州西北部的里爾夫湖。新馬德里鎮是幾處被水完全淹沒的地方之一,後來小鎮在距離原址1.6公里外的地方重建,而原來的小鎮已經靜靜地躺在密西西比河的河底了。地震還將樹林連根拔起,引發了山崩,掉落的石塊跌入密西西比河。僅相隔幾個月後,1812年2月7日又有多次地震發生,改變了密西西比河的河床高度,雖然這改變只是暫時的,但這條浩瀚的大河部分河段因此倒流了好幾個小時。在後來的很多年間,人們認為新馬德里地震發生得十分奇怪。因為發生地點既不是多山地區,也不是構造板塊的交界地帶,而是北美洲板塊的中間。這樣大規模的地震未來在美國中部再次發生的機會似乎不大。後來到了1970年代,地質學家們在新馬德里的地下發現了數億年前形成的斷層。北美洲板塊的緩慢運動會折斷這些斷層邊緣的岩石,因而在板塊中部引發的地震與在板塊邊界發生的地震一樣強烈。事實是,美國中部可能還會發生更多像1811?1812年新馬德里地震那樣強烈的地震。與當年不同的是,現在這個地區人口已經相當密集,分布很多大城市,如密蘇里州的聖路易斯,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和納什維爾,阿肯色州的小石城等。如果兩個世紀前的新馬德里地震在今天重演,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和大火
舊金山在1776年剛建立時還只是一個小鎮,直到1848年在加州發現金礦後,一切才開始改變。舊金山成為淘金者的供給站,從而迅速發展起來。到1906年,舊金山已成為美國的主要城市之一,擁有50萬人口。加州有許多斷層,而舊金山的位置恰與其中好幾條斷層距離比較近,其中包括聖安德列斯斷層,因此舊金山容易發生地震。1838年和1868年舊金山相繼發生過地震,但沒有人料到1906年春天會有一場災難降臨。4月18日淩晨5點12分,沿著聖安德列斯斷層的岩石發生斷裂,這裡距離舊金山只有16公里。伴隨著巨大的響聲,地面震動了約一分鐘,建築物不停地搖晃。「你見過狗如何戲弄老鼠嗎?」地震中的倖存者華倫.歐尼後來寫道:「我們被使勁地搖晃,就像狗嘴裡叼著的老鼠。我們的大地之母似乎想把我們從她臉上甩掉。」而地震時一名正在巡邏的員警說:「我們踩著的地面忽然像陀螺一樣旋轉起來,一會兒轉向這邊,一會兒轉向那邊,一會兒向上,一會兒向下,轉向各個方向。」短短15分鐘內,舊金山市區就有十幾處大火熊熊燃起。大火整整燃燒了三天,160公里外海上航行的船隻都能看見紅光閃耀的濃煙。地震和大火破壞了舊金山市的許多地區。一半的居民失去家園,很多倖存者逃離舊金山,並且再也沒有回來,因此人們無法統計確切的傷亡數字。儘管舊金山大地震和大火的罹難人數經常被聲稱為七百人,但一些歷史學家堅持認為有三千多人在這次災難中喪生。

1923年日本大地震
日本由於地處歐亞板塊的邊緣地帶,並且靠近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因此發生過很多次地震。日本甚至被稱作「世界地震工廠」。1923年9月1日,離正午還差兩分鐘的時候,一場劇烈的地震降臨在日本的相模灣地區,東京和橫濱都離這裡不遠。地震發生時,很多人正在家裡做午飯。當東京和橫濱的房屋倒塌時,房內的爐灶也被打翻了。大火燃起後迅速蔓延,自己產生了風,形成了火災旋風。在東京,4萬多名居民聚集在軍用被服廠的廣場上避難。附近的建築物著火後,形成火災旋風,如颶風般襲向人群,移動速度達每小時240公里。僅在這個廣場,就有至少3.8萬人喪生。更糟糕的是,地震改變了相模灣地區的地表,一些地方升高,而另一些地方下陷。海灣地區的陸地運動引發了9公尺多高的海嘯,淹沒了日本的很多城市和鄉鎮。大火、建築倒塌和海嘯奪走了15萬人的生命。在1923年大地震中,東京市大約一半的地方和幾乎整個橫濱市都被摧毀了。由於東京的電話電報線路大面積損壞,這裡的人們轉而使用一種特別的通訊方式——飛鴿傳信。地震後的一周內,東京放飛了4百隻受過特訓的信鴿為人們傳遞訊息。
1970年祕魯地震、雪崩及山崩
1970年5月31日下午3點23分,南美洲國家祕魯發生了地震。祕魯沿海的安卡什省遭受重創。在瓦拉斯市,死於倒塌建築物的人數就多達2萬。同樣位於這片地區的欽博特和其他城鎮也嚴重受損,甚至被摧毀。這次地震的震源位於太平洋海底以下很深的地方,距祕魯海岸24公里。由於震源位置很深,地震並沒有對海床造成擾動,所以沒有引起大的海嘯。儘管這次地震沒有從大洋深處引發海嘯,但卻在祕魯的高山地區引發了其他致命的災難。瓦斯卡蘭山高6768米,是祕魯的最高峰。地震使得山體的一部分鬆動,引發了一場雪崩加山崩的災難。幾百萬噸的雪、冰、石頭和泥土沿著山坡洶湧而下,時速有時超過240公里。在永蓋市,2萬人被活埋,而其他地方的村莊和農場也被寬達800公尺的碎石流夷平,就像被一輛巨型推土機輾過一般。當這場災難終於結束的時候,地震和伴隨而來的山崩及雪崩已經造成近8萬人死亡,近100萬人無家可歸。這是迄今美洲發生過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曾經歷過不少極為嚴重的自然災害,包括洪水、饑荒和地震。中國歷史上已知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發生在1556年(明嘉靖三十四年)今日陝西省華縣附近,造成約83萬人罹難。420年之後的1976年7月28日早晨,又一次造成巨大傷亡的地震降臨在中國。有目擊者後來回憶說,在大地震前的幾小時裡,曾經有光束照亮了天空。這種光被稱為地震光,偶爾在地震前人們會看到地震光,但其成因還不清楚。之後到了淩晨3點42分,河北省內的上百萬人被一聲巨響驚醒。大地在這次芮氏規模7.8的地震中劇烈地搖晃著,當時天還下著雨。這次地震的震央位於唐山市。唐山是一座以煤礦業為主的城市,人口稠密,約有100萬居民。一名倖存者後來這樣描述道,建築物簡直像「用紙糊的」一樣坍塌速度很快。另一名倖存者說,當地震來臨時她以為自己住的大樓「被核彈擊中了」。地下的採煤作業通道坍塌,把很多上夜班的礦工埋在礦井內。煤礦崩塌在地面形成的大坑,吞噬了一輛火車和一家醫院。在這次地震中,北京和天津都遭到了破壞。附近的郊區水壩倒塌,鐵路被毀,樹木被連根拔起。第一次地震剛過後15個小時,另一次強烈的地震再度發生。幸運的是,大多數從第一次地震中倖存的人們都露宿在田地裡或大街上,安全避開了再次倒塌的建築物。據官方統計,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中,約有24萬人罹難。但對於這樣巨大的災難,想要準確統計死亡人數是很困難的。__

第四節
只是時間問題

地震預警和準備
如果我們事先知道地震

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那麼許多生命就可以倖免於難。地震學家已經成功預測了一些發生在美國、希臘和其他國家的地震,其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在1975年的中國。那年的2月初,中國的科學家們預測到遼寧省海城附近將發生大地震。預警通過電臺進行了廣播,敦促人們離開家,到空曠的地方暫避,大多數人都聽從了建議。正如預測的那樣,2月4日當地果然發生了大地震,海城內幾乎所有的建築都被破壞或摧毀。如果人們事先沒有得到預警的話,估計10萬人可能會喪生,但因為有震前預警,所以造成的傷亡非常小。地震學家有幾種工具可以幫助預測地震,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地震儀,它可用來探測地震。有些地震在發生前都會先有小地震出現,這些小地震被稱為前震。如果某個地區的地震儀記錄到許多小地震,可能說明一次更大的地震即將來臨。儘管地球上的大多數斷層都埋在地下,不過有一些斷層的部分可以在地面上看到,例如美國加州的聖安德列斯斷層。地震學家把應變儀放在斷層附近,以測量這些大地裂痕附近的岩石活動。如果應變儀顯示斷層處的岩石正承受很大的壓力,就說明這些岩石有可能快要崩裂,並引發地震。另一件儀器是傾斜儀,它可用來檢測地面坡度或傾斜程度的細微變化。斷層附近的斜度如果發生變化,很可能意味著地下的岩石正在移動,並可能即將崩裂。地震發生之前,地球自身似乎也會發出帶有徵兆的訊號。地球會產生電訊號,一些科學家利用地震前這些自然電訊號的變化,已經成功預測了一些地震;另外,地震發生前大地的磁場和重力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在地震到來之前,井裡的水也會出現異常。由於岩石的移動會使液體受到的壓力發生改變,所以地震前井水的水位可能會改變;地下岩石斷裂時,會有泥土掉到井水裏,使井水變渾濁;井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氡氣的含量通常也會升高。動物似乎也能感受到即將到來的地震。有上百例報告指出,地震之前狗、貓、鳥、蟑螂和老鼠行為變得異常。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的前夜,當地的馬變得非常不安。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的前一天,科迪亞克棕熊提前幾個星期從冬眠中醒來。

1975年中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徵兆,警示科學家們將有大地震發生。大地震前的幾天,地震儀探測到了許多前震。井水變渾濁,並且水中氡氣的含量升高。大地的坡度、電場和磁場都發生了變化。牲畜和寵物行為怪異。綜合以上所有線索,科學家認為即將發生地震,也就是後來的遼寧海城大地震。但時隔僅一年,河北省發生了唐山大地震,這次地震幾乎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24萬人在這次地震中喪生「沒有人知道我們最終能不能可靠穩定地預測地震,」地震學家麗莎.沃爾德說:「不同地方的地震完全不同。我們無法憑藉像井水和動物行為異常這樣的線索來穩定地預測地震。有時這些現象出現了,卻沒有發生地震。有時一點這種苗頭也沒有,地震卻發生了。」地震最可靠的徵兆之一是前震,前提是它們確實在地震前出現。但前震也不是理想的預測線索。「在那些極具破壞性的大地震中,只有約一半在發生前出現過這種小地震,即前震。」露西.瓊斯博士如此說道。而且很多時候科學家難以辨別這些小地震到底是大地震的前震,還是就只是小型地震。學者依然在尋找新的方法,提升地震預測的準確率。例如一些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蛇類的震前行為,他們相信這種動物在地震前五天就會出現異常行為。麗莎.沃爾德指出:「或許比預測地震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地震中撐住並活下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為地震的到來做好準備。」

將地震造成的傷亡和破壞降到最低1946年阿拉斯加發生地震時,掀起的巨浪導致3700公里外的夏威夷159人喪生。美國隨後建立了一個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總部設在夏威夷。1964年發生在阿拉斯加的大地震和海嘯,又催生了另一個預警中心,設在阿拉斯加州的帕默。兩個中心的資訊來源是遍布全球的地震監測站和太平洋裡的幾十個海浪觀測站。每當有地震發生,預警中心會在半小時內發出海嘯警報,告知有可能發生海嘯。如果預警系統檢測到確實有海嘯出現,預警中心就會發布海嘯警報,告知人們巨浪將於何時抵達何地。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可以提醒人們注意正在逼近美國沿海地區、環太平洋地區和加勒比海地區的海嘯,在未來可能拯救數千條生命。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讓地震造成的傷亡和破壞降到最低。地震學家常說:「地震不會殺人,建築物才會殺人。」在地震好發區,使用抗震性能最好的材料來建造居民樓和其他建築物,就顯得至關重要。例如,鋼材、鋼筋混凝土和木材都是很好的建築材料,因為它們具有一定彈性,不會輕易折斷。全部用磚石建造的住宅並不安全,因為這種房屋很容易崩解。高建築物應該固定在堅硬的石質地層裡,所有建築物都應該有堅實的地基。不適宜建造房屋的危險地點包括陡坡、較陡的河岸,以及其他容易發生滑坡的地方。瓊斯博士說:「在保護人們免受地震傷害這項工作中,美國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了建築規範。我們有法規明確禁止人們建造容易在大地震中倒塌的建築物。」只要有地球,就一定會有地震。只要為地震的來臨做好準備,並掌握更多關於地震可能何時何地發生的資訊,我們就能夠減少自然災難所帶來的傷害。

「人類文明只能在地質力量的首肯下苟活,而
且條件改變時不會預先通知。」
——歷史學家 威爾.杜蘭特

附錄
台灣有幾條活斷層?

「地牛翻身」是古時台灣民間對地震的說法。台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次數頻繁,每年平均約有18500次的大小地震。地震通常是由活動斷層地移動造成,所以要了解台灣的地震,就得先認識台灣的活動斷層。台灣對於「活動斷層」的定義是過去十萬年內曾活動,未來可能再度活動的斷層。根據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簡稱「地調所」)最新公布的資料,全台灣共有33條活動斷層(見圖),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西部和花東縱谷的平原與山區的交界地帶。長年從事田野調查台灣活動斷層的台大地質系

附錄
陳文山教授解釋說,地調所公布的活動斷層數字每年不一定一致,這是因為地質學家只能依據地表岩層的岩性、位態與地形來追蹤與研究斷層;但斷層經常植被或土壤覆蓋而不易被發現。因此,這些活動斷層會依據每年的探勘與研究而修正,有的會合併成為一條,有時會分開成為數條斷層,但斷層的分布位置大致是不變的。然而,由於受限於目前的研究技術,海底的斷層,以及深埋地底的斷層(或稱為盲斷層)都不易利用鑽探或挖掘來進行研究,所以我們認為台灣活動斷層還有很多研究的空間。

地震中的求生祕訣
「伏地、遮擋、手抓牢」,這個口訣就是美國政府倡導的地震求生祕訣。具體方法是,當地震來臨時迅速鑽到桌子下面,並抓牢桌腳;如果附近沒有桌子,就蹲在地上,用手或者其他可以抓到的物品護住頭顱。這個方法是美國政府在數次地震傷亡調查及各種防震實驗後得出的最佳的自救準則。當房屋倒塌時,躲在桌子下面可以避開建築物和其他家具的直接擠壓,從而避免受傷。而且,迅速伏地和遮擋可以避免被地震搖落的家具和碎玻璃襲擊。如果地震發生時人正在床上,專家建議應該繼續待在床上,除非上方有容易掉落的燈具或物品,那時候應該立刻移動到安全的地方。台灣因地理位置的緣故,終年與地震相伴,百年來,發生了多次死傷慘重的震災。誠如陳文山教授所言,研究斷層與地震最困難的,但也是終極的目標,就是預測地震。目前,世界各國的地震學家正嘗試各式各樣的方法,希望能找到科學的方法準確預知地震,來拯救無數生命;除了地質應力的研究外,還包括生物反應,如地震前蜜蜂對磁場的感應、蟾蜍對水中氣體的反應,甚至大氣中電離層電漿的變化等等。在找到預測地震的科學方法之前,我們只能從加強防震建築與個人防震準備著手,將地震帶來的災害降到最低。

「生命三角」不可信
在種種地震逃生方法中,2004 年開始流傳的「生命三角」一度甚囂塵上。道格‧庫普(Doug Copp)提出,地震後倒塌的建築物會對房屋中的家具形成推力,從而在牆體和家具之間形成一個空間,也就是「生命三角」,而且家具越堅固,「生命三角」就越大。如果人在地震來臨時迅速地躲到家具(桌子、冰箱、沙發)旁邊,而不是家具下面,就可以在這個三角區域逃過危險。 然而,「生命三角」很快被證明是一種並不科學的假說。因為在地震中房屋倒塌是完全沒有規律可依的,也就是說房頂可能平塌或M 形向下彎折,牆體可能外倒或內倒,因此,即便躲在某個家具後面,也會因為不知道牆體的倒塌方向而站錯位置。而且,在地震中,家具很可能滑落到其他位置,那麼就更無法確定哪個位置是安全的。包括美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的專家因此批評,「生命三角」的理論具有誤導性,同時也十分危險。統計資料表明,在地震中被掉落的物體砸中造成的傷亡遠大於房屋結構被破壞導致的死傷,因此遵從「生命三角」理論的人在尋找「安全」地點的過程當中,有可能將自己暴露在更大的危險當中。

災難心理援助
從災難發生到災後,當事人會經歷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反應,這些反應的強度和類別要因人而異。一些研究顯示,隨著災難的發生,當事人的情緒會經歷幾個截然不同的階段。
1. 受衝擊階段 災難發生的一剎那,很多人並不會感到害怕,有人甚至沒有任何情緒波動。此時,人的活動只是下意識地保護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2. 整理階段 生還者在評估自己的損失後,立即開始搜索其餘的倖存者。此時,
人們會自發地組成搜索、營救以及緊急醫療救助等應急救援組織。
3. 營救階段 救援小組開始指揮營救工作,此時,生還者對於救助人員均報以絕對信任,並且會無條件服從,跟從他們迅速地聚集在安全地帶,因此,救援人員最好穿著標誌醒目的衣服,以便生還者迅速找到他們。
4.恢復階段 此時,有些人可能會抱怨救援工作進展得不夠迅速,甚至聯合起來抵制救援人員,這種反應可能和倖存者接下來要面臨尋找臨時住所、與保險公司交涉賠付等問題引發的緊張情緒有關。面對如此大的衝擊,在災難發生後,儘快讓我們回復日常的生活狀態是最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簡便的方法可以進行自我緩解。
1)要保證睡眠與休息,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做一些放鬆和鍛煉的活動;保證基本飲食,食物和營養是戰勝疾病創傷和康復的保證;與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親友及相關人員表達。
2)不要隱藏感覺,試著把心裏的想法說出來,並且讓家人一同分擔悲痛;不要因為不好意思或忌諱,而逃避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痛苦;不要阻止親友對傷痛的訴說,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痛苦,是幫助他們減輕痛苦的重要途徑之一;不要勉強自己和他人去遺忘痛苦,傷痛會停留一段時間,是正常的現象,更好的方式是與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擔痛苦。災後心緩解,自我調節最重要,家人或朋友的幫助也是不可或缺。儘量採取正確的方式,來舒緩心裏的壓力和痛苦,積極面對未來的生活。

準備好了嗎?
針對地震可能造成的傷害,美國聯邦應急管理局列出了一系列針對普通民眾的地震預防措施。這些注意事項看似很簡單,但在地震中對於我們的生命安全都是至關重要的。
1. 檢查家中家具、吊燈是否牢固,並將笨重和易碎物品妥善放置,以防地震來臨跌落砸傷家人;檢查家裡的電線是否老化,插座是否正常工作,以防漏電;將酒、殺蟲劑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密閉的櫃子中,以防引起火災。
2. 儲備逃生應急物品,這些物品應該包括:容易儲存的乾糧和水、手電筒和電池、急救藥箱、常用藥品、現金和金融卡,耐髒並保暖的衣服和鞋子。這些應急物品最好裝在一個容易攜帶的背包裡,並放置於隨時可以拿到的位置。
3. 家庭應該定期進行地震自救訓練,尤其有小孩的家庭,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如何抗震。此外,在特大地震中家人很容易在逃生中走散,而且特大地震後通信通常會出現故障,因此,家庭應事先制定緊急聯絡方式,如定好一個固定會面地點或緊急聯絡人,一旦度過危險時刻,就到指定地點相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