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第一次聽說「人道主義」,覺得很了不起,從此我發現自己的氣質就是關懷他人,這時我開始寫詩。──鄭愁予

人生很漫長,轉換跑道是常有的事,所以我不喜歡看到一個人用悲哀的態度面對人生變調這件事,變調是一件好事啊!──朱敬一


本書選錄七位在文學、出版、醫學、工商經濟各領域為臺灣努力奉獻的傑出人士,看他們如何以無比的勇氣與毅力,活出自己的價值。

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郝明義先生從小立志「不走文學路」,最後卻成為臺灣出版界的傳奇;著名現代詩詩人鄭愁予先生以新詩表現人類天生的情感與關懷,寫下人間最美麗的詩篇;點將家投資公司董事長陳景松先生積極樂觀地行動追求夢想,以與時間賽跑的態度,全心全力實踐心中的目標;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以「成為良醫,不作名醫」為終身目標,獨挑改變社會、打造健康社區之大梁;國際知名作家司馬中原先生天生自帶神祕色彩,用一百多本著作記錄下對生命的感動和敬畏;台灣之友會總會長黃崑虎先生追求公平正義、崇尚民主,不怕再多的困難和挫折,只求有勇氣和毅力渡過難關再站起;中華民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常任代表朱敬一院士,在文中透過清晰的數字與圖表,解讀臺灣經濟活動與社會環境的互動關係。

作者簡介

郝明義
大塊文化公司董事長。備受肯定的出版鉅子,善用貿易人的「理性」與文化人的「感性」,他不僅是暢銷書的推手、文采斐然的作家,更是臺灣出版界的傳奇。

鄭愁予
著名現代詩詩人,現為東海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駐校詩人,國家文藝獎新詩獎得主。他的成長,輾轉於大江大海之戰火中,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陳景松
點將家投資公司董事長。成立國通電話公司,組織電信工程工業同業公會,為電信自由化打下基礎;投資點將家企業,以電腦架構生產出臺灣第一臺數位卡拉OK電腦伴唱機,讓臺灣卡拉OK唱歌的文化蔚為風潮。

陳錦煌
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一位終生營造健康社區的良醫。自臺大醫學系畢業後,毅然回到醫療資源匱乏的故鄉開業。他曾獲臺大社會服務類傑出校友、影響臺灣200人物,長期致力於凝聚「生活共同體」與「臺灣主體性」之意識。

司馬中原
國際知名作家、文學大師,曾獲國家文藝獎、美國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榮譽文學博士,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多本著作。他憑藉卓絕的記憶力與文筆,為自己打開了通往文學的大門,記錄下對生命的感動和敬畏。

黃崑虎
台灣之友會總會長、總統府國策顧問。由地主之子到失怙少年、由烈火青春到臺大才子、由養雞大王到民主鬥士,以持續打拚的精神,為畜牧業、為傳承農村文化、為爭取臺灣主權,找到一片出頭天。

朱敬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民國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常任代表,曾任國科會主委、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他是理性的財經學者,卻有著溫暖的人文關懷,深知臺灣各界的不安與民怨追根究底都與經濟有關,希冀能以經濟正義促進社會公平。

張慶瑞(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磐石,其核心精神在於透過「求廣求博」的教育內容,引領、培養學子成為民主社會的現代公民──具備文化素養、分析思辨能力、表達溝通技巧以及尊重生命之態度,進而思索自我存在之意義與價值,且重視公共利益、願意承擔社會責任。臺大以此為己任,在基本性、多元性、整合性及貫通性四大指標下,規劃一系列相關課程,希冀每一位「臺大人」都能成為一位「完整的人」。

共同教育中心於一九九八年首次舉辦「我的學思歷程」講座,迄今已近二十載,目的在於正式課程之外,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增進學科間之對話與溝通。受邀之先進、學者及專家皆為各領域中大放異彩、卓越超群之本校校友或各界人士,冀望透過他們對於立志、抉擇、奮鬥及挫折的真實經驗與智慧,為學子們樹立起個人生命發展之真實典範。

本書選錄文學、出版、醫學、工商經濟各領域多位傑出人士的學思經驗及人生故事。在〈相信文字有力量〉,看兼具感性與理性的郝明義董事長如何坐實立志不走文學路卻成為出版界傳奇的莫非定律;在〈傳頌人道關懷的詩人〉,我們能在達達的馬蹄聲中,無盡想像鄭愁予教授於戰火下輾轉遷移的童年歲月,亦能摹繪其心繫社會的憂患情懷;在〈行所當行的夢想〉,橫跨多項領域的陳景松董事長,以積極樂觀、與時間賽跑的態度勇於追求夢想;在〈醫師之良,營造社區〉,陳錦煌醫師秉持「成為良醫,不作名醫」的信念,以改變社會、打造健康社區為根基,致力營造「生活共同體」之意識;〈在「事無不可對人言」的愛書人〉中,戰亂失學的司馬中原教授認為文學來自於生活,以真實的文筆記錄下對生命的感動與敬畏,更勉勵學子成為有內蘊、有根基的現代人;在〈追求公平正義、崇尚民主的養雞大王〉中,黃崑虎會長謹記父親「持續打拚」的遺訓,堅信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為臺灣畜牧業及爭取臺灣主權打出一片天;在〈以社會關懷為念的經濟人〉中,朱敬一院士透過數字與圖表,揭櫫臺灣社會不公平的真實面相,自期將每天當成生命的第一天,並鼓勵學子以土地和人民為念,從幫助弱勢做起。

書中各位講者不論出身高低、不論專業領域為何,他們皆能自我省思、自我期許,同時也能胸懷社會、心繫家國,兼具感性與理性兩種思維。他們致力追求及體現自我生命價值的精神,正是青年學子們最好的引領與典範。感謝他們的學思經驗分享,並感謝共同教育中心、出版中心同仁,有賴各位一起努力,讓這些精采人生故事與更多大眾分享。期許大眾皆能找到、活出自己的價值,共勉之!

目次

序/張慶瑞

相信文字有力量──郝明義
傳頌人道關懷的詩人──鄭愁予
行所當行的夢想──陳景松
終生營造健康社區的良醫──陳錦煌
「事無不可對人言」的愛書人──司馬中原
追求公平正義、崇尚民主的養雞大王──黃崑虎
以社會關懷為念的經濟人──朱敬一

書摘/試閱

相信文字有力量──郝明義(摘錄)


思考引領學習

今天談的是「我的學思歷程」,大家常常說「學思」,但我覺得倒過來比較好一點──「思學」。人生總是先想到一件事情,然後才開始學習,當然學了之後一定會再思考;但是若兩者之間要有個先後順序的話,我相信「思考」一定在「學習」前面。現在的時代與我念大學時相比,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有網路,以及最方便的科技、最便利的工具,「學習」已經不是困難的課題了,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刻學習、接觸所有的新知識。不只是在學校裡,只要你有心,就能接觸到全世界最好的資源。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你的思考與思想,在豐富多元的學習選擇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思想方向與學習方向。我覺得這件事比學習任何東西都要重要,這是我自己過去的經歷。

奠基人生的第一本書

我很晚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走什麼道路。小學三年級時我遇到一位老師,他說我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因為行動不方便所以沒有那麼多的遊戲活動時間和空間,因此他給了我一項特別的功課──每天寫一篇日記。

日記寫久了,免不了出現「今天無事」、「今天下雨」或者「今天生病」這些內容,老師看了都會退回要我重寫。當時我才小學三年級,很快就詞窮了,不知道怎麼寫下去,於是我開始尋求其他奧援。很幸運地,我在父親的書桌上找到一本書,書中論及春夏秋冬、悲歡離合等等主題,於是我就照著抄一遍。不過當然抄得不露痕跡,我將書中環境改成我家附近的景觀,將書中人名改成同學。那本書我整整抄了一年,反正它正好一年四季的內容都有,假若秋天到了,我就抄下「一雨成秋」。

若說現在的我對文字有一點感覺、可以寫作的話,無疑是那本書替我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為了不讓老師看出那是抄來的文句,我必須將書的內容消化過後再調整。長大後才發現,當時那些文章中的人名都大有來歷,小時候不認識的人名,後來都有意義了,例如胡適、冰心等等。對我而言,那本書變成了一本神奇的書。

但也因為那本書,造成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知道自己要讀什麼、要學什麼,那本書產生了反作用。因為那本書的幫助,我後來和寫作一直脫不了關係,每當談到將來志願或是學習方向時,師長們總是認為我寫作能力不錯,應該當作家或出版社編輯。但是年輕人都會有「叛逆心」,因此雖然我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但我很早就「立定決心不要從事與出版、寫作相關的行業」,我很早就將寫作排除在選項之外。

不通的貿易之路

高中時讀的是理科,直到大學聯考前,有一天校長問我想讀哪間大學,我說第一志願是臺大物理系;後來仔細看招生簡章,發現理學院有一條規定──理學院學生必須做實驗,因此對四肢有障礙、行動不便的學生設有限制,亦即不保證我可以入學。校長和我說:「就算你去了,學校也不會讓你通過,你的資料會被退回!」後來我請教另一位老師,他說我可以冒險試試看,因為辦理註冊手續的桌子滿高的,排隊時承辦人員很可能看不到我拄著拐杖;聽完後我心想:萬一被看到了怎麼辦?幸好我沒聽他的話,因為我是在臺大體育館辦理註冊手續,全都是矮的桌子。

當時我思考著不能讀物理和數學,那什麼科系跟數學最有關係呢?後來有人說是商科會應用到很多數學,我不曉得兩者的關係是怎麼建立的,總而言之我就這樣填了商學系,就讀臺大商學系國貿組。以前的我並不知道人生要走什麼路,讀的科系也和後來從事的職業天差地別。

大學畢業後我開始找工作,別人從電話或信件中得知我畢業於臺大商學系國貿組時,都立刻邀約我進行面談;等到我拄著拐杖出現時,他們又都說:「再考慮一下。」我對於很多事情都相當執著,但對於這件事倒沒有那麼執著,我試了三次後,發現此路不通,便決定不走這條路了。

後來我和兩位朋友合作開公司,其中一位有客戶資源,另外一位願意開發新廠商,加上我學國貿,因此我們合組了一間公司。他們讓我負責想公司名字,我很努力地想出名字,然後廣發介紹信等等,但是三個月左右我們就收掉公司了。我們在檢討收掉公司的原因時,一直不曉得為什麼發出去的信都沒有回應;多年後我才想到一個可能原因──公司的英文名字取得不好。我們期望生意能夠涵蓋全亞洲,於是取了一個氣壯山河的中文名字:「蓋亞」,英文名字則是取和「蓋亞」最接近的「Gay and Company」。我們沒有太多聯想,不過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像現在社會大眾對「gay」這樣的開放與接受。

一九七七年生意做不起來,又欠上一屁股債,怎麼辦呢?一位朋友說:「你做不了大的國際貿易,不如做小的國際貿易,跑單幫好了。」他建議我帶一些韓國人很喜歡的臺灣中藥材到韓國,再帶臺灣人很喜歡的韓國毛毯、魷魚到臺灣。例如買兩萬塊錢的臺灣藥材到韓國賣,賣出四萬塊,再花四萬塊買韓國毛毯帶回臺灣賣,賣出八萬塊,可以從中賺一筆錢。沒想到這些商品帶到韓國後所託非人,接頭人本應立即將兩萬塊商品賣出之四萬塊錢給我,但他多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結果賺到的錢剛好支付我在首爾的生活費,最後導致我沒有錢回臺北。

當時有人建議我不如留在韓國,有句話叫「徐圖再起」,在韓國起碼我可以當老師、賺生活費,存到錢再回臺灣。我心想:若留在韓國當老師,那我當初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心力和時間去臺灣。最後,我找到一條回臺灣的路,就是放棄在韓國的居留權。我是在韓國出生的華僑,可以永久居留於韓國;一旦我放棄居留資格,便會有人來「收購」資格。那個人協助我處理相關事宜,而他能從中賺取好處,自然願意付我代價,代價就是一張機票。最後我得到一張機票的錢,回到了臺北。

勉為其難的出版之路

這次回到臺北,我一文不名,後來我向一位二房東租了一間位於興隆路的房間。二房東很仁慈,他看我每天這樣過活也不是辦法,於是給了我一點錢,剛好足夠我生活一個星期。後來他還幫我介紹工作,他在《八十年代》的黨外雜誌社上班,它位於新生南路與和平東路的交叉路口。長橋出版社的老闆是他們的朋友,常常出現在雜誌社,長橋出版社就位於羅斯福路與新生南路交叉路口附近。當時長橋出版社人手不夠,正欲招募翻譯人員,二房東便問我要不要試試看,我說:「好啊!去試試看!」我去了之後,開始試著翻譯,結果他們覺得不錯。從此我獲得了第一份工作,而這份工作是我最不喜歡、從小下定決心絕對不要從事的行業!最後我還是得與它為伍,靠著翻譯起步。那是一九七八年的事情。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長橋出版社當翻譯,當時出版社有位作家──芭芭拉.卡德蘭(Barbara Cartland),她是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的親戚,是英國貴族。她很愛寫羅曼史小說,每一本小說的章節內容都是固定的,第一章男主角和女主角到某個地方;第二章男、女主角相遇;第三章兩個人產生誤會,互相不喜歡;第四章通常是女主角遇到危險;第五章男主角解救女主角;第六章兩人大團圓,發現彼此相愛。

她的書只有一個公式,只是有時候背景是印尼或其他地方,例如一位英國貴族前往印尼,遇到當地的一位女孩等等。卡德蘭寫作的速度很快,後來我才知道她有個寫作團隊,負責幫她整理寫作資料,因此她可以一星期出一本書,一個月就出了四本書,當時她的書真的很暢銷。

我的工作是從特約翻譯開始。原先我住在二房東家裡,後來考慮到為了讓翻譯速度更規律、賺更多稿費,有次交稿時,我便問出版社老闆有沒有空桌可以讓我使用。他們一口答應了,反正只是借一張桌子,又不用付薪水。於是我就使用出版社的桌子進行翻譯工作,翻譯完一本再和他們結算稿費。那時並不是上下班制,但是我告訴自己,將它當作上下班制,每天準時上班、下班。不久之後,出版社有一個正式編輯的空缺,老闆就讓我升為正式編輯。從那時起我才成為正式職員,進入長橋做了四年基層的編輯工作。那四年對我的幫助非常大,我在那裡一直做到編輯部的主管職務。

第二份工作是《二○○一雜誌》,當時這本雜誌正要創刊,需要一位主編,我就過去了。因為第一份工作打下的基礎,使得我在第二份工作中得以擔任編輯部主管。這份工作做了兩年左右,公司就結束營業了,因此我失業了一段時間。

後來正好有位朋友轉知,中國生產力中心要改版雜誌,問我要不要試試看,我就去了。他們給我三個月時間準備,看看我能做出什麼成果,因為他們正在精減編制。後來我做出《生產力雜誌》試刊號,他們都很喜歡,於是我成為正式職員。

這份工作做了兩年多,我除了是編輯部主管之外,同時也是利潤中心的負責人,管理業務以及相關廣告,於是我多了利潤中心負責人的經驗。

中國生產力中心本身就是替臺灣中小企業服務,提供自動化服務等建議;因此《生產力雜誌》不以大企業為報導主題,反而報導一些黑手企業,或是小公司和小行業,我覺得這個經驗挺好的。當時正好有許多的大雜誌創刊,例如《商業周刊》、《統領雜誌》等等,我心想臺灣已經有了這麼多大雜誌,不差我一個,因此決定在《生產力雜誌》工作。後來正值臺灣解嚴,社會變動非常大,臺灣的股票指數以往從未超過一千點,卻在短時間內衝到一萬兩千點,整個社會爆炸性成長。在急遽變動的社會氛圍下,每個人都覺得需要找尋新的未來與開展,因此我開始思索:如果離開《生產力雜誌》的話,我要去哪裡?

那時《工商時報》的余範英小姐看過我負責編輯的《生產力雜誌》,她很喜歡其中一篇文章,因此我與她有一面之緣。當時我詢問她是否能介紹我認識她的父親──余紀忠先生,我想協助《時報新聞周刊》改版,我自覺可以做出比他們更好的成績。某個星期日早上,余小姐很慷慨地安排我和余先生見面。談過之後,余先生願意讓我加入中國時報集團;但不久後,他決定收掉《時報新聞周刊》,並讓我到時報出版公司上班。

一九七八年進入出版業後,我的運氣很好,在九年的時間裡,從一個找不到工作的人成為出版社總經理。一九八七年我當上時報出版公司總經理,任職八年,直至一九九五年。至此我在出版業待了十七年之久,這十七年來我沒有喜歡過這個行業,我始終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我只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以及債上加債,連飯都沒得吃,因此不得不倚賴出版餬口。勉強進入這個行業,然後勉強為之。

我總是一面從事這個行業、一面想著要轉行。有時學習電腦程式,當時電腦剛起步,想過也許可以走電腦一途;有時幫電視臺寫連續劇劇本或鬼故事,掙一點外快,也想著有朝一日能當編劇。反正就是一直不安於室,即使當上時報出版公司的總經理也依舊如此。

關鍵轉捩點上的另一本書

一九九五年年底的某日清晨,因為天氣很冷睡不著,因此我起身披件被子,從書架上隨意拿本書瀏覽。當時我已擔任總經理八年了,覺得自己在管理方面小有心得;沒想到那日清晨翻開那本書,赫然發現作者簡直將所有與管理相關的事情都說完了、講絕了,那本書是《韓非子》。我舉一個例子,你們出社會後,千萬不要跟老闆做同樣的事情,老闆穿黑衣服,你就不要在他的面前穿黑衣服;老闆開某廠牌的車,你千萬不要買同個廠牌的車。總而言之,千萬不能和老闆做同樣的事情。韓非能夠將這些道理講得如此細微,真是太絕了!

也就在那個清晨,我忽然驚覺,兩千三百年前一位先生寫了一本書,他一定想像不到兩千三百年後,有個位於臺北市八德路的人在凍得睡不著的冬天清晨,起床翻開這本書後,能夠與他產生如此大的共鳴。哪個行業有這麼大的魅力與力量做到這樣的事情?在那個清晨,我覺得出版業真是不可名狀、華麗、高貴……所有我能想到的讚歎詞,我都想用來形容這個行業。接著我又想到,自己何其有幸能在這個行業中待了十七年,竟然還身在福中不知福。

這就好比你自小有個指腹為婚的對象,但你鎮日高喊著自由戀愛,於是逃婚;直到有一天你在外面走投無路,沒辦法只好回去妥協。雖然生活無虞,但你還是每天想著是否有別的真愛?是否有另一個心愛的對象出現?和對方同床共枕十七年、連孩子都生了,卻在某天早上醒來時發現,枕邊人正是自己尋覓了一輩子的愛人。當日清晨我就有這種感覺,終於知道自己這一生是為了什麼而活;也就在那個時刻,突然發現我最勝任的行業就是出版業。就這樣,我的人生再也不曾動搖。

我很幸運能在一九九五年冬天發現自己的最愛,因為一九九六年我就離開了時報。我常常在想,若我晚一年才發現自己喜歡什麼,很有可能我離開時報後,就不會再踏進出版業了。離開時報後,其實也有別的行業的人找過我。幸好這些都是在我讀了《韓非子》之後發生的事情,因此我很快就婉拒了。我是一個很晚才知道自己要從事什麼行業或者要做什麼事情的人,因此我會不斷地思考,若我更早一點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是否後來的人生就會有不同的變化。

不必擔心摸索的路太長

我接連在三十九、四十歲那兩年發生重要的事情。一九九六年,我四十歲時才終於知道如何讀書,在此之前我其實都是瞎讀。那一年,我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一書,此後我一方面覺得慚愧,從事出版業這麼久,竟然這麼晚才讀到這本書;一方面又覺得滿幸運的,走了這麼多冤枉路,經過這麼多思索之後,忽然間有了這本書相呼應,因此特別能感覺到它的魅力。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學什麼」從來都不是第一考量。我的經歷一直是隨波逐流、像是無可奈何、又像是被迫選擇下所發生的事情。我最常想的是「不要做什麼」,我在這些事情上掙扎了非常長一段時間。後來我發現這些事情對自己有相當大的幫助。在漫長的掙扎過程中,就是因為反覆思考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因此十七年後的那日清晨,我轉頭赫然發現,枕邊人就是自己尋找了一生的人時,就不會再動搖了。

我要強調的是,如果你現在或是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清楚地選擇、規劃好你的人生路,非常恭喜,我相信這一定有助於你走向接下來的人生方向;但若現在或是再晚一點的年紀,還是不了解自己所讀的科系,也尚未想好自己未來的話,請不用擔心,講臺上這個人在你們這個年紀時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甚至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他還是不知道要做什麼。我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告訴你們:不用那麼擔心,但這件事一定要經過不斷地思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15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