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港都記事:海風銘刻的流光歲月&腔音、戲樂、喝采聲:聽北管在基隆
滿額折

港都記事:海風銘刻的流光歲月&腔音、戲樂、喝采聲:聽北管在基隆

定  價:NT$ 520 元
優惠價:9046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1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港都記事: 海風銘刻的流光歲月

基隆絢爛的歷史記憶隨著時代的更迭漸漸走入塵封,我們期望能夠保存港都每個時刻的風華絕代,特以實地採訪與口述歷史蒐集當時的隻言片語,而我們也相信,在臺灣這塊充滿獨特性的人文史地,會像燈塔一般璀璨而堅定的指引我們未來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

腔音、戲樂、喝采聲: 聽北管在基隆

民國五○至七○年代正是基隆北管萬人空巷的時代,從基隆北管軒社與第一代女子弟的故事,帶我們看到上棚登臺、腳步手路與軒社拼場,為基隆增添傳統藝文的色彩,腔音、戲樂、喝采聲,我們走進熠熠生輝的前塵往事,聽北管在基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現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八向度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研究範疇以台灣俗語所呈現的人文變化及性別差異現象為主軸, 目前關注的重心則擴展到民俗宗教範疇內的性別現象。著有《台灣民俗采風-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雞籠中元祭》(文化資產總管理處)、《女界門風—台灣俗語中的女性》等。

 

市長序
帶著海味的獨家記憶
位在臺灣頭的基隆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不但是天然良港,過往盛產煤礦極早就成為列強覬覦的對象。此為基隆的可歎之處,卻也是基隆的可喜之處,縱然種種原因讓基隆成為名符其實的古戰場,卻也在往後的時代讓基隆成為文化交流、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地方之一,感受著世界的洪流與激盪。
基隆港成為現代商港後,碼頭成為海港的重要支柱,在經濟騰飛的六、七○年代,出現許多此時此地獨有的歷史場景,如風華一時的報關業、吸引外地人追逐潮流前來尋寶的委託行、曾經隨處可見的外國人,基隆更是帶起咖啡流行的先驅,這些都是我們的獨家記憶。
除了現代化激盪出的風景,曾經的防空洞群、灣生的故鄉回憶與光復後全臺第一間中文書店都是基隆豐富的文化資產,而五○至七○年代正是基隆北管萬人空巷的時代,基隆北管軒社與第一代女弟子的故事,帶我們看到上棚登臺、腳步手路與軒社拼場等,更為基隆增添傳統藝文的色彩,也聽北管在基隆唱出的流光歲月。
基隆絢爛的歷史記憶隨著時代的更迭漸漸走入塵封,我們期望能夠保存這座海港每個時刻的風華絕代,以實地採訪與口述歷史蒐集當時的隻言片語,而我們也相信,在臺灣這塊充滿獨特性的人文史地,會像燈塔一般璀璨而堅定的指引我們未來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定位。

目次

港都記事: 海風銘刻的流光歲月

市長序
局長序

臺灣的基地,昌盛而興隆:記我們的基隆港
基隆開城地「罾仔寮」的過去與現在
港區西岸碼頭的見證者:貴美雜貨店
曾經的大沙灣海水浴場
灣生最美好的童年回憶:大沙灣海水浴場
生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灣生的基隆記憶
記憶是最好的防空洞
基隆新朝宮與梧棲朝元宮
仙洞上的媽祖廟:基隆聖安宮
人才的搖籃:碼頭工人學校
風華一時報關業
大船,請跟我來:引水人方信雄
古往今來:崁仔頂的義隆魚行
洞若觀火的魚市糶手
盤旋的身影:港都黑鳶印象
仁愛市場:最在地的基隆食之味
引領時尚的潮流:委託行特區
港都經濟聚光燈
情牽傳統與現代:連珍糕餅店
流淌基隆歲月的加比店仔:金豆咖啡
酒吧與紅燈區
臺灣中文書店先驅:自立書店


市長序 
局長序
序幕

聽。女子弟阿勉姨講北管

「上棚」:子弟規範下的性別界線
「空空ㄟ暖暖街」:基隆北管盛況中的輝煌一頁 

說。子弟話子弟

父的傳承
前場
後場
排場
拚場

藝生/一生。子弟的榮耀 

尾聲。北管在基隆

北管小百科

附錄 

書摘/試閱

港都記事: 海風銘刻的流光歲月
臺灣的基地,昌盛而興隆:記我們的基隆港

基隆港因為具有地理及氣候條件,臨海有自然港灣及屏障,故而為一天然良港「冬天時有東北季風,東北邊有和平島,正好擋住風,夏天有西南氣流,但基隆港西邊有山擋住了,所以一年四季港內都風平浪靜」基隆港務局工程處規劃設計科何秉均經理,以地理環境說明基隆港的優勢。

成豐十年(1860年)清英及清法天津條約,臺灣開安平港及淡水港,當時基隆為淡水港之附屬滯;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開闢為商埠,基隆才正式設海關。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銘傳完成起卸貨物之石岸碼頭,成為基隆港第一座碼頭,這年也被現今基隆市政府訂為基隆港建港元年。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劉銘傳奏准築港,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完成第一座海陸聯運碼頭,碼頭可與鐵路車站銜接,基隆港開始有海陸接軌的運輸功能。

一八九五年日本接收臺灣後,積極籌畫基隆港工程,一八九九年正式動工,共分五期進行(1899~1944年),工程包括疏浚港區的淤泥(原本港內的礁石在此時被完全清除)、興建臨時碼頭、填海創造出新生地面積四萬七千五百坪及完成重要建築,包括仙洞庄築港事務所、火號庄修船工場、內港海岸線西岸第一至第四號深水碼頭、牛稠港卸貨碼頭一百四十五點四四公尺,以及修築仙洞鼻防波堤兩百三十六點三四公尺等,這些奠定基隆港日後現代化的基礎。

二次大戰末期,基隆港成為美軍轟炸的重點,港區嚴重受損,直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成立基隆港務局,著手修復港區,經過四年多的努力才大致完成復舊工程。

港務局前總工程師魏震從小就在基隆港邊長大「我家住在港東街,就是現在中正路和信四路這一帶,我從小在港邊玩」魏總工父親在報關行工作,國中開始寒暑假就進港區打工,念書的時候,魏總工的同學就有人進到港務局,有時也會帶著他進到港務局內。民國六○年代,臺灣十大建設陸續展開,民國六十三年,因為臺中港與蘇澳港建港抽調一些基隆港務局的員工,基隆港務局缺人召開特考,大學念灌溉工程科系的魏震通過特考進了港務局,從建築設計科開始工作。

魏總工還記得,約五十三年時原本停一些報廢船的東岸改建為碼頭。「以前雜貨船以裝載穀物、沙子、液態品為主,需要大量人力卸貨,一停靠就是三到六天,所以船員可以下船休息,造成當時酒吧業興盛。」魏總工提到有次在三十號號碼頭附近遇到就讀海專的同學,就因為卸黃豆需要一到兩週時間,所以同學可以回家休息。

民國六十年之後,船運慢慢貨櫃化,民國六十一年基隆港成立第一貨櫃場,隔年建立貨櫃碼頭,民國六十三年魏總工進港務局時,基隆港還是以散雜貨船為主,港內的電動吊車會將船上貨物吊出來,碼頭工人再利用拖板車拖到倉庫去,後面還有建軌道,(現在已無軌道)再利用火車或貨車運走。後來漸漸貨櫃船成為主流,裝卸貨的效率提高,一個個的貨櫃不必再裝卸,進港後海關剪開封條檢查後即可整櫃放行,貨櫃車直接載走,船在港的時間縮短,一個貨櫃船四到六小時即可裝卸完畢,現在貨櫃船若停港八小時還未離開,港務局就會去關心是什麼狀況,同時船員也不再有機會下船,港邊的酒吧街慢慢消失。

基隆港務局何秉均經理則以另一種觀點看基隆港的興衰:「二次大戰後,主要消費國在美國、歐洲、日本,而當時製造基地在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香港及新加坡,製造的商品全都送到日本、美國、歐洲,所以在一九七○年代因為全球經濟,基隆港的貨運量直線上升,曾經排行全世界第七。二十年前,中國崛起,世界工廠轉移至中國,基隆港的貨運量也就一路往下走了。」

近年基隆港在郵輪市場上快速成長,目前已成為亞洲第二大郵輪港,對此魏總工與何經理以港口的經營觀點說明,貨輪對港的經濟效益大得多,只要船進港口就開始有收入,但郵輪是運輸遊客,港口只是一個門戶,和機場一樣,繁盛的不是港口,而是港口周邊與港口城市。基隆港與市該如何將步伐與觀念的差距縮小,應該就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腔音、戲樂、喝采聲: 聽北管在基隆
序幕

北管,是相對於泉州南音系統的名稱,其中包含崑腔、吹腔、梆子腔、皮黃及一些民間小戲、雜曲,兼含雅部與花部諸腔音樂。北管音樂分成西皮、福路兩大聲腔系統,或以新路、舊(古)路稱之,前者以皮黃腔為主,後者則是亂彈腔系。
過去,北管與熱鬧有著緊密的連結,幾乎可以劃上等號。在北管盛行的年代,民眾的娛樂活動不多,聆聽北管樂或觀看北管戲幾乎成為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可以接觸到的選項。包含廟會、婚禮、祝壽、入厝、開業、喪葬等婚喪喜慶的「熱鬧」場合,時常可以看見北管的展演。也因參與的子弟眾多,每每因著細微嫌隙產生衝突,由個人擴展成群體,進而發展成勢力範圍的對立,拼陣頭拼到打破人頭的情況多有所聞,也影響了族群的日常生活。
清‧道光25年(1845年)北管音樂傳入基隆,自此便在台灣頭開枝散葉,繁華盡現,在本地發展史上留下璀璨的一頁。鼎盛時期,子弟軒社眾多,有據可考的部分,就目前所見最早的紀錄為日治時期(大正12年,1923年),抽籤分組所留下的序號編列,最後一個編號為第四十五組草濫得意堂。五、六〇年代進入另一波高峰,單是得意堂(西皮派)、聚樂社(福路派)兩大社團的軒社,保守估計有七十組以上。
西皮與福路兩大系統的競合關係,繫連著這塊土地上族群的信仰與生活樣態。百年流逝,傳統音樂進入了式微階段的現代,北管子弟精神依然延續著,她/他們心中仍懷抱著美好的期待,把握每一個展演與交流的機會,告訴我們:子弟還在,北管繼續傳揚。
序幕之後,由子弟現身登場,講述她/他與先生之間的故事,講述著習藝、登台、出場與拼陣下,一幅幅專屬於基隆的北管風華。

聽。女子弟阿勉姨講北管

在基隆北管興盛的五〇年代,暖暖靈義郡成立了全國唯一的女子弟戲團,暖暖查某囡仔周勉,成為其中的一員,「上棚」演戲,展開她年輕歲月中充滿掌聲與喝采的璀璨一頁。

「上棚」:子弟規範下的性別界線 

子弟,為北管團體成員的通稱,是一種「男性專屬」、限定男性加入的傳統表演藝術團體,也因只允許男性參與的情形下,構成了男性師承的性別慣例。這個性別傳統,歷史上曾經被打破,那是發生在民國50年(1961年)的基隆暖暖靈義郡。身為第一代女子弟,今年已77歲的周勉(1943年出生)女士,隨著阿勉姨口述與書寫的引導,慢慢的,拼出這片美好的記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6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