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是唐代詩人張九齡創作的一組詩篇,充滿了對人生、自然和社會的深刻思考與感悟。這組詩篇包括多首詩,每一首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張九齡作為一位政治家和詩人的心路歷程和思想境界。

《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是哪首?

是耳熟能詳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嗎?還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呢?
都不對喔!答案是:張久齡的《感遇》,共有十二首,就讓我們接著看關於詩的細節吧!

張九齡(西元六七三──七四○)
人稱「張曲江」,唐韶州曲江人。玄宗時因張說舉薦任官,後官拜右丞相。因極言直諫,遭李林甫讒言毀謗被貶,作〈感遇〉詩十二首抒發己志,慨嘆自己無法力挽傾頹的國勢,並表達其憂思。所謂感遇,是回憶過去的遭遇,有所感發之意。清蘅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僅選錄〈感遇〉二首,今從章燮註疏本增至四首。

《感遇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爲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二》

幽林歸獨臥,滯虛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感遇三》

魚游樂深池,鳥棲欲高枝。
嗟爾蜉蝣羽,薨薨亦何爲。
有生豈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滅,吾心安得知。
浩歎楊朱子,徒然泣路岐。

《感遇四》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五》

吳越數千里,夢寐今夕見。
形骸非我親,衾枕即鄉縣。
化蝶猶不識,川魚安可羨。
海上有仙山,歸期覺神變。

《感遇六》

西日下山隱,北風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簷楹呼匹儔。
鴻鵠雖自遠,哀音非所求。
貴人棄疵賤,下士嘗殷憂。
衆情累外物,恕己忘內修。
感歎長如此,使我心悠悠。

《感遇七》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感遇八》

永日徒離憂,臨風懷蹇修。
美人何處所?孤客空悠悠。
青鳥跂不至,朱鱉誰雲浮。
夜分起躑躅,時逝曷淹留。

《感遇九》

抱影吟中夜,誰聞此歎息。
美人適異方,庭樹含幽色。
白雲愁不見,滄海飛無翼。
鳳皇一朝來,竹花斯可食。

《感遇十》

漢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書,欲寄雙飛翼。
冥冥愁不見,耿耿徒緘憶。
紫蘭秀空蹊,皓露奪幽色。
馨香歲欲晚,感歎情何極。
白雲在南山,日暮長太息。

《感遇十一》

我有異鄉憶,宛在雲溶溶。
憑此目不覯,要之心所鍾。
但欲附高鳥,安敢攀飛龍。
至精無感遇,悲惋填心胸。
歸來扣寂寞,人願天豈從。

《感遇十二》

閉門跡羣化,憑林結所思。
嘯歎此寒木,疇昔乃芳蕤。
朝陽鳳安在,日暮蟬獨悲。
浩思極中夜,深嗟欲待誰。
所懷誠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雲仙嘗我期。
胡越方杳杳,車馬何遲遲。
天壤一何異,幽嘿臥簾帷。

《感遇》詩詞分析及其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與影響


其一(〈感遇〉四)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側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

本詩詠物,借物比興感發。全詩借物喻人,意存雙關。詩人以孤鴻、翠鳥的強烈對比,自比「孤鴻」,並不羨慕翠鳥一時的榮耀,意喻不埋怨自己的一時失意。吐露了詩人的心境與生活哲理,更反映了當時政局的黑暗。語含說理、勸誡,有詩人溫柔敦厚之旨。

其二(〈感遇〉一)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爲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十二首以此詩為開端。全詩運用比興手法,如〈離騷〉以香草比君子,這裡詩人將「蘭葉」、「桂花」,比喻為品德高潔的隱士。山林草木的美好樣態,不因他人便自然美麗,末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點出了自己的本心,並不求朝廷的舉用。

其三(〈感遇〉二)
幽林歸獨臥,滯虛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此詩由歸隱與孤獨切入,答謝高飛的鳥兒,希盼透過飛鳥,遞意於遠方的君王。詩人空懷高遠的理想,心念至誠,慨感在朝、在野遙相阻隔,不知何以慰藉思君的一片赤忱。詩風清澹雅致,由幽林、高鳥寓感於遇,透過內心自白,流露詩人忠誠與高潔的情懷。

其四(〈感遇〉七)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此為歌詠丹橘之詩,常被拿來與屈原的〈橘頌〉做比。詩人以橘樹自比,儘管經過嚴冬摧殘依舊翠綠,意喻自己沒有失去堅貞的秉性。美好的橘樹值得被推薦給嘉賓,無奈道路艱難險阻,命運的盛與衰取決於個人的際遇,只能感慨天道有其規律卻不可尋。最後二句呼應首二句,一抒詩人懷才不遇的心境。詩句溫婉,用平淡的意象傳達了深遠的體悟。

清劉熙載《藝概.詩概》指出「曲江之〈感遇〉出於〈騷〉」,認為張九齡〈感遇〉體現了比興緣情,澹雅清拔的氣象,與陳子昂共同為李白、杜甫的古詩開風氣之先。

→點我看更多唐詩三百首書籍←

張九齡的《感遇》是一組充滿哲理和情感的詩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理解。這些詩作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遠的思想內涵,成為唐詩中的經典之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