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簡體書)
滿額折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8 元
定價
:NT$ 197 元
優惠價
8717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昨天”清晨,下了一場傾盆大雨!沒有任何一家電視臺有膽量播放這樣的天氣預報:大雨溫度超過300℃。在100個大氣壓以及這樣的高溫下,水才能凝結成雨。大雨持續下著,持續了幾千年。原始海洋出現了,但里面沒有任何生命,沒有人能在那樣的海洋中游泳。 “昨天”中午,優雅的進化女神拎著手提包出現。她的包包里充滿了生命,單細胞生物開始占據海洋。由于她貪睡了30億年,進度嚴重落后,上帝不滿地抱怨:“我的訂單上寫著,寒武紀初期就該有霸王龍。什么?你才造出貝殼和蝸牛?還不快干活去!” “昨天”下午,一群年輕時髦的藍綠藻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繁殖,還到處亂扔氧氣。直到傍晚,原本對“性”不太感興趣的進化女神,為了讓地球免于“人口”爆炸的災難,不得不規定,有些生物不能使用細胞分裂的方式來繁殖,而必須兩兩相遇幽會,再共同制造下一代。 饑腸轆轆的小三葉蟲發現了蠕蟲美食,正要享用大餐,忽然一個龐然大物從天而降,遮住它的視線,兩根魔爪鉗迎面伸來。但三葉蟲命不該絕,使盡各種花招,一再死里逃生,安然活過了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撐到二疊紀,終于還是完蛋啦! 進化女神越來越忙,她所定的游戲規則也越來越復雜,但無論如何,她總算趕在“今天”天亮前,把魚龍、龍王鯨、巨齒鯊和人類都一一造了出來…… 愛海成癡的施茨廷,以一貫創作驚悚小說的大膽于法、閑話家常的幽默筆調,細數海洋的古今大小事。全書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為軸,帶領讀者搭乘時空客機,上天下地觀賞地球、海洋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故事,一路盡是“施茨廷式”幽默風趣又發人深省的導覽解說: “請把我碾成藥粉吧!”海藻背上的說明書應該這么寫,“這樣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沫浴乳中。” 當鯊魚聽到人的慘叫聲時,它知道獵物的痛苦嗎?還是它們會把這種慘叫視為獵物新鮮的信號,就像我們把檸檬汁滴在牡蠣上,愜意地看著它戰栗一樣?施茨廷說故事的才華在此書中盡情揮灑,各種比喻和觀點出神入化,實在令人拍案叫絕! 海洋是人類的陌生家園,弗蘭克·施茨廷卻以《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為我們繪制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海洋全景圖,其驚心動魄的程度不亞于他的懸疑小說《群》。他以博學而幽默的風格講述了一部從原始大爆炸到不遠未來的洋洋歷史,領著我們走進未知的水世界,令我們驚異、迷醉、惶恐。讀完這本書,我們會看到一個不同以往的海洋。

作者簡介

1957年出生,歷任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作曲家、音樂制作人,也是業余廚師和受過訓練的潛水員。1995年,首部小說《死神和魔鬼》即讓他成為暢銷書作家,2000年的政治驚悚小說《悄無聲息》則被媒體譽為“對這即將結束的世紀,所捕捉到的最精彩瞬間”。2002年獲科隆文學獎,2004年獲克林納國際書卷獎,2005年獲德國科幻小說獎。 2004年,《群》的大放異彩讓施茨廷與邁克爾•克萊頓、丹•布朗等國際作家平起平坐,也讓德國人首度學會了“海嘯”這個字眼。無巧不成書,《群》出版后9個月,震驚世界的南亞海嘯發生了,世人紛紛追問他是如何“預測”此事的。 施茨廷為了寫《群》,費時3年搜集相關資料、采訪了31位科學家后,又花了兩年時間才寫出這本近60萬字的巨著。盡管如此,仍有超過80%的資料沒用上。于是,某天深夜,在一個小酒吧里,施茨廷在編輯的鼓勵下作出“男人的承諾”,答應善用所有資料寫成一本跟海洋有關的“150頁,方便攜帶的一本小書”。然而,在伏特加的催化下,餐巾紙上的目錄也愈排愈長,凌晨4點,編輯和施茨廷干下當天的最后一杯酒時,《海》已注定了篇幅比預計厚上幾倍的命運。 2007年施茨廷又因《群》和《海》,獲邀擔任德國電視臺ZDF未來紀錄片《2057》節目主持人。同年獲頒德國地理學會“Steinim Rrett”(地理知識推廣貢獻獎)。

目次

前天
柏林酒館
前天。前天發生了什么事?
凌晨4點,有三個男人在柏林萊蒂森酒店的酒吧里喝酒。掐指算來,這已是一年前的事情了,但下面的一段對話又似乎是兩天前的。
“你為《群》作了那么多調查研究,后來都用上了嗎?”漢納斯問道。
漢納斯是科學雜志PM的主編。他端著酒杯,若有所思。
“其中一部分,10%到20%。”我答道。
“那就是說其中的80%都沒用上,真可惜。你有沒有興趣為我們寫點什么?很簡單的工作,只需翻翻你的數據就行了,寫一些關于海洋的精彩文章。”
我的手里也端著一只酒杯,男人們舉杯時通常都慷慨大方。
“當然,”我說,“寫點什么呢?深海技術?水力發電廠?洋流?巨浪?珊瑚礁?進化?生命的起源?微生物?寒武紀時期的物種多樣性?還是鯊魚?”
“對,就寫這些。”
“寫多少呢?”
漢納斯猶豫了片刻,說道:“不一定只寫一篇文章,我的想法是連續三四篇,寫一個系列。”
我在腦子里將這個建議思忖了一番。
“好,”我說,“為什么不寫呢?”
“算起來也不過50頁到60頁稿子,”基彭霍爾&維馳出版社的主編赫爾格出神地喝著馬提尼伏特加,一邊說道,“篇幅夠出版一本書嗎?”
赫爾格說話時的樣子仿佛依然在深思熟慮。但我了解自己的朋友,我知道,此刻他的想象早已馳騁千里。
“你想把它寫成《群》的姊妹篇?”他繼續問道。
“差不多。”
“一本薄薄的小書,方便攜帶。”
“對,因為經常有人提問:《群》中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這本書寫出來的話,我可以回答一部分問題。此外,還能參加下屆萊比錫書展。”
“你知道萊比錫書展是什么時候嗎?這樣你只有一年時間準備。”
“不就是一本小書嘛,頂多150頁,沒問題。”
我們又喝了點酒。伏特加是一種奇怪的東西,它的成分包括稻谷、酒精和解決問題的良方。這一夜,我們的智慧所向披靡。
漢納斯覺得這個主意很好,赫爾格也認為不錯,我也這樣想。接著,我就開始在啤酒墊和餐巾紙上勾勒這本書的目錄。
目錄很長。
而且愈來愈長。
我原本想解釋一下,海洋里的生物如何產生,如何從單細胞發展成多細胞,再從多細胞發展到今天的程度,然后就能……
不對,錯了。首先要說明水是怎樣到地球上來的。也就是說得從這顆行星的形成開始,然后談到生命的變化和效應、進化和環境的彼此影響,以及其他……直到人類開始出現的時代。這本書第一部分講述過去,第二部分描述現在,第三部分展望未來。關鍵是,我得分毫不差地描繪出當今海洋生物的全景圖,理清生物之間錯綜復雜的依附關系,但這些關系在一滴水中就……
是的。考察“水”是首要任務,還有洋流,以及受到月球影響的潮汐活動……
有趣。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是什么樣子?也許會有另外一種大氣層,因為……
關鍵是大氣層。無論如何我都得寫一個關于微生物的章節,它們會借助陽光釋放出氧氣……
太陽。宇宙。銀河系。其他行星上是否也有海洋呢?那里也會有生命體嗎?地球之外的生命體說不定像寒武紀的生物……
寒武紀!必須寫一章寒武紀。那時期有著貨真價實的怪物,比如奇蝦,那可是寒武紀時期的大白鯊……
哦,對了,鯊魚……
“這可不是本小書,”赫爾格干巴巴地評論道,“這是一部史詩。”
“沒關系,我能寫出來。”
“你確定嗎?我們說的是一年。書展差不多就在后天。”
“他已經作過研究了。”漢納斯溫和地說。
“就是。我能寫完!我寫!現在距離后天還有不少時間,我明天就開工。”
“好,干杯!”大家都很開心。
喝了這杯酒也就等于蓋了章,跟簽字畫押一樣。前天我作了一個承諾——這種承諾,只有凌晨4點還坐在酒吧里的人才會作出來。
前天。前天怎么了?
大爆炸!
前天,宇宙從一個“點”誕生,大約在137億年前,至少我們看到的是這樣,宇宙延展開來,地球形成,我們就生活在上面。根據宇宙的標準,這就是昨天,它影響著我們如今的存在,仿佛它剛剛才發生,不到一秒鐘前,人類才響亮地對世界喊了一聲“我思故我在!”
12個月在我的感覺中仿佛只是兩天前,又仿佛是永恒的一半。12個月前,我寫下了本書第一章的第一句話。
原本我預計寫150頁,結果變成了洋洋灑灑的好幾百頁:這是一部海洋和人類起源的編年史,一部我這輩子最想訴說的歷史。這部歷史章節繁多,我在500多頁的《群》中,僅僅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它起始于約137億年前,那時,時空和物質突然拓展開來,里面布滿了形成太陽、行星和海洋的基本粒子。它起始于柏林的~家酒吧,起始于你開始閱讀的這一刻。它一再重新開始,每次都略有不同。形形色色的理論或彼此指責,或友好共處,數據和事實像棋盤上的棋子般被來回挪動。每次一有新的認識,我們就會更加迫切地問自己:我們從哪兒來?我們將面臨什么?我們該怎么辦?每個人的頭腦里都在不斷發生思維的大爆炸,生成銀河、恒星、行星和生命。我們不停地根據行為選擇來調整自己的知識水平,我們想理解、想歸類、想得出結論、想找到自己,或至少想找到一本《地球人使用手冊》,以便學習如何與這個已經變樣的家園打交道——這個家園,大部分都坐落在深度在海平面11公里以下的地區。
不,《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并非一種關于終極智慧的結論。這種結論永遠都不會產生。很多次,我都想以最新的有效版本重新去講述海洋和人類在地球上所扮演的角色。在學校里,我們以為教師講授的知識就是絕對的知識。但科學中從來不存在絕對之說,它是無限接近的藝術,不是下定義,而是圍繞;不劃定界限,而是創造過渡;不信教條,而是相信發展。它無法證實什么,只能通過剔除變量而得出一個盡可能清晰的認識。嚴格來說,自然法則也只是一種假說。如果每次松手蘋果都掉到地上,當然會產生一種絕對性的說法。但是,這些相關法則全都來自于相同的實驗。直到現在,這些實驗依然毫無例外地得出同樣的結論。
不,你在這本書中找不到絕對的真理,找到的只是一個可能性極高的故事,這種可能性是在世界范圍內研究的暫時本質。例如,本書附錄中地質學時間軸上的年份并非絕對數字。上網查一查,你就會發現地質年代的起始時問是有變化的,甚至有時會多出一個時期,比如近幾年來發現的埃迪卡拉紀(Ediacaran)。請你暫且不要追問最終的數據,因為你什么也找不到。每次有新的認識時,坐標的尺度都會發生變化。附錄里的“地質年代表”是專家們最近達成的共識。或許你也聽說過關于霸王龍的討論。這種巨型蜥蜴的相貌幾乎每個月都會被修改,人們一會兒說它是瘸腿的食尸動物,一會兒說它是賽跑健將和充滿活力的捕食者,甚至有專家認為它是食草動物。
因為網友對同一事件總是各執一詞,所以有人認為網絡讓人變得愚昧。但事實絕不是這樣。早在網絡誕生之前,人們對事實就各有各的看法了,只不過我們在學生階段對此了解很少,也沒有比較的機會,只有一位向我們傳授“神圣真理”的教師。今天,我們能不斷對比,從不同的觀點中總結自己的認識。通過接觸知識和重整概念,我們能看到認識形成的過程。
我們歷史的全景圖有模糊的角落,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正因為這樣,它看起來才如此壯觀華麗。歷史上最美妙的油畫里,有許多正是出自印象派畫家之手。莫奈、西斯萊、畢沙羅或雷諾阿的主題,都是通過觀賞者的想象才精確化的,而并非借助畫筆的準確描摹。現代人闡釋世界的方法也與這些圖畫類似,沒有什么是固定不變的,萬物都在變化。許多人因此而感到不安,我卻覺得備受鼓舞。積極主動地參與認識過程,不是比被動接受一些磐石般牢固的事實還要有趣嗎?這樣可以認識到運動中有變化、變化中有機遇、模糊中有未來的真理。我們的各種認識——包括對現有物種和已消失物種的外貌和行為、自然現象、因果關系、人類的角色和人類物種的未來的認識——都在呼吸著、發展著,經歷蛻皮、成長、變形、成形的過程。通過好奇、開放與想象力,每個人都被邀請一起跟蹤和塑造這一過程。
這本書不是教科書,也不是宣言。它并不宣揚任何教條,它是一部驚險類讀物。地球的發展史充滿離奇曲折的故事,期間發生的事件其實并不復雜,一點也不無聊,只是有些人喜歡把它弄得復雜而無聊。這些人大家都認識——他們的簽名裝飾著我們的文憑,當然為我們簽名的還有另外一些人,在這些人的課堂上,即使下課鈴響了,我們仍會繼續坐在那兒認真聽講。他們是了不起的敘述者、冒險家和時空穿梭者。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