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運用消費經濟理論,采用實證分析方法,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變動的特徵、規律性及影響因素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與探討,以期獲得有益的研究成果,為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提供理論與政策依據。
消費在經濟增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消費對經濟具有直接與間接拉動作用;消費能夠創造出生產發展所必需的人力資源,從而創造出社會生產力;從均衡(穩定)性角度看,消費又起著“自動穩壓器”的作用,防止國民經濟大幅度波動。
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是在波動中提高的,這從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的變化、恩格爾系數的變化、實物與勞務消費量的變化以及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的改善等方面得到了驗證。從歷年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與國民經濟增長的比較中,發現其屬于滯后的消費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經濟發展的初期對經濟增長有一定的益處,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應盡快使這種滯后型的消費模式過渡到同步型消費模式,使之與國民經濟的增長相適應,促進消費與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
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從縱向上考察,明顯改善,具體表現為:吃穿住用行等消費支出比例變動較大,在總支出中的次序退后;居民的消費結構由生存型轉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結構中自給性消費的比例下降,貨幣性消費的比例上升;精神生活消費的比重上升,物質生活消費的比重下降。若從橫向上進行考察,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差異較大,主要表現在:第一,不同收入組的農村居民在消費水平、購買力水平、消費結構上的差距正在顯著擴大,但是高低收入組的居民在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上的差異並不像其他類商品那樣明顯;第二,城鄉居民在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食品類、交通通訊類等方面的消費差異較大;第三,東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區的農村居民在消費水平與結構方面的差異很小。總的來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逐步提高,消費結構變化較為明顯,消費結構正向多層次、差異化、個性化方向演進,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與結構尚處于溫飽向小康過渡的階段。
最后采用可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利用縱向時間序列和橫截面的數據,對中國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結構進行了數量實證分析,以便了解城鄉居民的消費傾向、基本消費需求、收入變動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
縱向時間序列(1993—2006年)分析的結果表明:第一,農村居民的長期邊際消費傾向大于城鎮居民。就分類項目來看,農村居民在食品、居住、醫療保健、家庭用品、交通通訊等方面的邊際消費傾向要高于城鎮居民,而在衣著、文教娛樂、其他等方面低于城鎮居民;第二,農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彈性在食品、衣著、家庭用品、交通通訊、文教娛樂、居住、其他等方面均大于城鎮居民,并且農村居民的交通通訊、文教娛樂、醫療保健、居住、其他等方面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反映出他們對這些類商品的需求旺盛,這些類別的商品將成為其消費的熱點。
橫截面數據(2006年)的分析顯示出:第一,2006年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620,小于其長期的邊際消費傾向。從分類項目看,其邊際消費傾向由大到小排序依次為食品、交通通訊、文教娛樂、居住、衣著、家庭用品、醫療保健、其他,可以看出城鎮居民在家庭用品、醫療方面的邊際消費傾向明顯地低于其他類項目;第二,2006年城鎮居民的基本消費支出為3 543.12元,城鎮困難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這一標準,說明這組居民需要社會救濟,結果還顯示出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剛性較強的主要是食品、衣著、居住、文教娛樂、醫療等支出;第三,2006年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支出標準為1974.48元,低于這一標準的農村戶數為貧困戶,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支出標準大大低于城鎮居民的基本生活標準,說明農村和城鎮居民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第四,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為0.506,低于同期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八大類消費支出的邊際消費傾向從高往低排序依次為食品、居住、交通通訊、文教娛樂、醫療保健、衣著、家庭用品、其他。這里需要關注的是農村居民的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表明在目前農村居民的收入約束及制度約束的情況下開拓農村工業品市場的難度較大;第五,農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彈性分析表明,其交通通訊、居住、家庭設備、文教娛樂等方面的收入彈性較大,而衣著、食品等方面的需求收入彈性較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農村居民居住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城鎮居民,反映出農村居民對住房投資的偏好仍未改變;第六,城鄉居民價格彈性的分析表明,城鎮居民在各大類商品上對價格的反應都要高于農村居民,但對居住、食品和醫療的價格變動反應靈敏度小,結果還顯示出農村居民對交通通訊、居住、文教娛樂、家庭設備等的價格變化反映強烈;第七,對交叉價格彈性的計算表明,城鄉居民的食品價格變動后對其他七大類商品的需求量影響最大,說明穩定食品(或農產品)的價格對于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進一步考察收入因素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本書運用現代經濟理論和多種建立模型的方法對中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與人均純收入的關係分別從持久收入和暫時收入、靜態和動態的角度做了詳盡的分析,認為從收入角度而言:第一,中國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性支出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係,相關程度很高;第二,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對消費性支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他因素對消費性支出的影響相對于收入則小得多,因此,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特別是提高低收入居民群體的收入,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效應;第三,影響農村居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收入,而非暫時性收入。盡管從長遠來看,暫時收入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將會逐漸增強,變得越來越顯著;第四,影響農村居民消費提高的主要因素不是農村居民的絕對收入水平而是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量,因此保持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是促進農村消費增長的主要因素;第五,在不同的時期,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存在顯著的差異,具有時變性,在1990年后,我國農村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及彈性系數有明顯的下降趨勢,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于:我國農村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居民對未來收入與支出的不確定性,促使他們把一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儲蓄,以防不時之需。
為了力求全面、客觀地估計和測算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首先在深入剖析預防性儲蓄產生機理的前提下,討論了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引入流動性約束后的情況,從數學上初步證明了流動性約束對于預防性儲蓄的強化作用,并利用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情況的數據對這一命題給出了進一步驗證。結果表明:流動性約束對于中國農村居民的預防性動機具有明顯的強化效應,目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儲蓄高增長和消費不振問題極可能同農村居民所受到的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的影響有直接關係。接著在考慮數據平穩性的基礎上,估計了考慮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情況的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的誤差修正模型(ECM),在具體計算時,為了更客觀、全面地說明和反映問題,對每個模型我們都同時采用多組方差進行了估計,并對各個結果加以對比分析。結果表明:第一,不確定性和效用函數的謹慎動機共同決定了預防性儲蓄行為,流動性約束可以通過強化消費者的謹慎動機,從而引起預防性儲蓄的增加。并且這種強化效應在農村居民那里的表現最為明顯,對城鎮居民的作用效應最不明顯;第二,改革以來,無論是城鎮居民、農村居民還是全體居民,他們的消費行為都受到較強的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情況下,利率對消費都是微弱的負影響;第三,估算結果表明,城鎮居民所面臨的流動性約束程度要高于農村,而農村居民對不確定性的反應則更為敏感,不僅如此,農村居民消費對實際利率變動反應的敏感程度也要大于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人均最終消費長期收入彈性系數整體上要低于城鎮居民人均最終消費的長期收入彈性系數。
制度111素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亦很大,本書著重從農村城鎮化與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制度兩方面進行了分析。定性分析表明農村城鎮化具有收入、消費、資源配置效應,定量分析則表明城鎮化的消費效應是顯著的,這表明加快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對于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有著積極意義。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對消費帶來了許多負面效應,它不僅影響了農村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加重了農村居民的負擔,而且還直接制約著許多耐用消費品的需求。
啟動農村消費市場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意義。本書就如何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推進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加快城鎮化進程、創新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制度、積極培育農村市場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啟動農村消費市場的措旆。

作者簡介

郭亞軍,男,1971年12月出生,陜西潼關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長期從事《管理學原理》、《企業管理》、《計量經濟學》及農林經濟管理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90年畢業于陜西省水利學校;1990—2001年在陜西省潼關縣農業局工作;2001—2004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200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教至今;2004年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10余篇。

目次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動態
1.3.1 國外研究動態
1.3.2 國內研究動態
1.3.3 國內外研究動態評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創新點
第2章 農村居民消費的相關概念及基本理論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研究對象
2.1.2 相關概念
2.2 消費水平與經濟增長
2.2.1 消費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拉動作用
2.2.2 消費對人力資本的創造作用
2.2.3 消費是防止經濟蕭條的穩定力量
2.3 消費問題研究的基本理論
2.3.1 絕對收入假說
2.3.2 相對收入假說
2.3.3 基本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說(u—PIH)
2.3.4 隨機游走假說
2.3.5 較為現代的生命周期儲蓄函數——確定性等價(CEQ)模型
2.4 現代消費問題研究的主要理論——預防性儲蓄理論
2.4.1 標準的預防性儲蓄模型
2.4.2 緩沖庫存儲蓄模型
2.5 現代消費問題研究的主要理論——流動性約束假說
2.5.1 流動性約束的生命周期模型
2.5.2 包含預防性動機的流動性約束模型
2.5.3 流動性約束消費函數的主要特徵
2.6 小結
第3章 農村居民消費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分析
3.1 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變動過程
3.1.1 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的階段性變化
3.1.2 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的變化
3.1.3 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的變化
3.1.4 農村居民實物消費量和勞務消費量的變化
3.1.5 農村居民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
3.1.6 消費水平的三種模式
3.1.7 消費水平三種模式評價的標準
3.2 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分析
3.2.1 吃穿住用等消費支出的變化趨勢
3.2.2 消費結構由生存型轉向發展型和享受型
3.2.3 自給性消費和貨幣性消費的變動
3.2.4 精神生活消費比重上升,物質生活消費比重下降
3.3 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比較分析
3.3.1 不同收入水平的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差異
3.3.2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比較
3.4 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地區性差異
3.4.1 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地區差異
3.4.2 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地區差異
3.5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實證分析
3.5.1 線性支出系統
3.5.2 擴展線性支出系統
3.5.3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時間序列數據分析
3.5.4 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橫截面數據分析
第4章 農村居民消費的收入因素分析
4.1 農村居民的持久收入消費函數模型
4.1.1 影響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的收入因素分析
4.1.2 影響農民消費需求的非收入因素分析
4.1.3 實證分析結論
4.2 農村居民消費與收入長期均衡的消費敏感性分析
4.2.1 協整及誤差修正模型基本理論
4.2.2 消費敏感程度及其模型分析技術
4.2.3 數據的平穩性及格蘭杰因果分析
4.2.4 實證分析
4.3 農村居民消費函數的非參數分析
4.3.1 非參數回歸模型的建立及核估計
4.3.2 窗寬的選擇
4.3.3 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的非參數回歸模型
4.3.4 我國農村居民消費的變邊際消費傾向分析
4.3.5 實證分析結論
第5章 農村居民消費的不確定性流動性約束因素分析
5.1 基本模型
5.2 預防性儲蓄的產生
5.3 風險、謹慎和預防性儲蓄量
5.3.1 不確定性的程度對預防性儲蓄的影響
5.3.2 邊際價值函數的凸性對預防性儲蓄的影響
5.4 流動性約束型消費者的謹慎特徵
5.4.1 流動性約束和二次型效用的謹慎
5.4.2 流動性約束和非二次型效用的謹慎
5.5 農村居民消費的流動性約束與不確定性關係的實證分析
5.5.1 建立計量模型
5.5.2 數據的選取和說明
5.5.3 實證模型數據的平穩性檢驗
5.5.4 實證分析
5.6 考慮流動性約束和不確定性的居民消費函數的ECM模型
5.6.1 計量模型的建立
5.6.2 時間序列數據城鎮居民消費函數
5.6.3 時間序列數據農村居民消費函數
第6章 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制度性影響因素分析
6.1 城鎮化進程與農村居民消費
6.1.1 城鎮化的收入效應
6.1.2 城鎮化的消費效應
6.1.3 城鎮化的資源配置效應
6.2 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與農村居民消費
6.2.1 農村公共產品的含義及范圍
6.2.2 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負面效應
第7章 提高農村居民消費的對策建議
7.1 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以增加有效需求
7.1.1 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
7.1.2 穩定和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
7.1.3 拓寬農村居民非農產業的收入來源
7.1.4 大力發展農村居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
7.2 採取金融措施化解流動性約束對農村居民消費的制約
7.2.1 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村消費市場的金融支持
7.2.2 進一步發揮農村信用社在擴展農村消費市場中所起的作用
7.2.3 大力發展農村消費信貸業務
7.2.4 適當開展農村金融租賃業務
7.2.5 開展信貸業務促進農村消費環境改善
7.2.6 建立專門的政策性國家農業保險經營機構
7.2.7 設立農業發展基金
7.2.8 建立農村土地金融制度
7.3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化解不確定性對農村居民消費的約束
7.3.1 統籌城鄉社會保障
7.3.2 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農民社會保障制度
7.3.3 規範農民社會保障各項機制的運作
7.3.4 拓寬渠道多方籌措農民社會保障資金
7.3.5 創造有利于農民社會保障體系的政策與法制環境
7.4 加快城鎮化進程擴大消費需求
7.4.1 實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戰略
7.4.2 將農村居民轉化為市民
7.4.3 遵循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規律
7.5 創新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制度優化農村消費環境
7.5.1 實行公共產品供給的城鄉一體化政策
7.5.2 加大對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補貼
7.5.3 實現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決策程序與供給機制的轉變
7.6 積極培育農村市場促進農村居民消費
7.6.1 啟動農村市場應由開拓轉向培育
7.6.2 加快農村市場培育的措施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